打火机是一种小巧的取火器。现代打火机按使用的燃料可分为液体打火机和气体打火机;按发火方式可分为火石打火机和电子打火机。
最原始的打火机是从隧石点火枪衍生出来的。带弹簧的板机扣动时,击打在火石上产生火花,点燃子树叶。
1823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在实验室发现:氢气遇到铂棉会起火。这一发现引发了他试制打火机的念头。德贝莱纳用一只小玻璃筒盛上适量的稀硫酸,筒内装一内管,内管中装入锌片,玻璃简装一顶盖,顶盖上有喷嘴、铂棉和开关,内管中的锌片与硫酸接触生成氢气,一定量的氢气产生的压力将内管中的硫酸排入玻璃筒内,打开开关时,内管的氢气冲到钻棉上起火;内管与玻璃简内的压力重新平衡,硫酸再次进入内管,与锌片反应又产生氢气。如此世界上第一只打火机便告诞生。但它有体积大不便携带,玻璃壳易碎,硫酸溢出有危险等缺点,没能普及使用。
1920年法国出现了灯芯式打火机,灯芯是用硝石粉浸过的,容易被火花点燃。后来改成将灯芯浸在宋中的苯打火机,这种打火机有时漏燃料,而且要经常更换灯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气体燃料打火机,逐渐取代了苯灯芯打火机。将从天然气中提取的丁烷气压缩到打火机中,使用时,丁烷气体从打火机的顶端喷嘴中喷出,由打火装置点燃。火焰的大小可通过调节喷气量来控制。丁烷气体用尽后,可从打火机底部的活门装填。
打火机的点火系统也经长期改进,日益完善。老式的打火系统是由火石和火三轮组成,火石是铁和铁做成的合金。1906年奥地利化学家发现这种合金材料具有产生火花的性质,将火石装入打火机,靠机盖上的铁轮控的磨击,使火石产生火花。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弹药专家使用压电效应引爆炸弹。在炸弹的前端装上像酒石酸钾钠和一些陶瓷类的晶体,受到强力冲击时,会在瞬间产生高压电荷,引爆炸药。战后,日本成功地将压电效应用在打火机上。在三四万分之一秒内产生6000-8000伏高压,使产生的火花点燃丁烷,省去了干电池或火石。
另一类打火机是以干电池为动力点火。一种是使用9-12伏层状锰电池,打开开关时,盒内的微型变压器将电压升至9000伏,产生火花,点燃燃料。还有一种打火机内装水银电池和集成电路,产生高压火花,这类打火机只要定期更换电池和补充燃料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