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 姜宣凭
帮助婆婆的两个大学生。
一进入2月,不少人盼望过年的心,立马开始蠢蠢欲动。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年货的购置也已纳入普通百姓家庭的日程。成都市民徐婆婆就专程到四川年货节上采购了一番,琳琅满目的各种优质年货,让她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浓浓年味。
因为老伴和女儿都身患疾病,70岁的徐婆婆今年只能一个人来购置年货。除了手推车里的10斤干货,面对眼前想买却提不动的近20斤水果,徐婆婆叹起了气。
就在此时,年货节上两名创业的大学生,主动提出免费帮徐婆婆把水果送到家里。对于两个年轻人而言,这只是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可是对于本就困难的患病家庭而言,能够吃到热心小伙并不顺道的“快递”苹果,徐婆婆和老伴的心里品出了“最深的年味”——人情味。
【本是一件助人的小事】
买完年货提不动
小伙免费“快递”上门
2月5日上午8点过,徐婆婆一个人从位于琉璃场的家中出发,辗转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后,才到达位于成都世纪城新会展中心的年货节现场。
“之前看报纸报道说这里的东西不错,我就想来看看能不能买点东西。”徐婆婆一直生活在成都,因为家里有病人需要照顾,她的计划是上午逛会场,中午之前赶回家。虽然家里经济困难,但是一家人的年货不能少,年味不能缺。香肠、牛肉干、水果糖、豆腐干……不一会儿,徐婆婆的购物推车里就装满了约10斤年货。逛了一大圈后,徐婆婆在一个水果展位前停下了脚步。“这家的苹果和梨子特别好,价格也很实惠,可是我实在提不动了。”徐婆婆有些为难。
看到面有难色的徐婆婆,正在该水果摊位吆喝生意的两个小伙,便主动上前询问。“他们听说我刚买了水果拿不动,就答应把水果送到我家里,而且是免运费的,但要等到下午结束以后。”徐婆婆称,由于自己赶着回家,就相互留了姓名和电话。随后,徐婆婆推着满满一车年货回到家中。
晚上6点,徐婆婆接到小伙的来电,“大概晚上7点过,天都黑了,他们才到我家,说一路上堵车,让我等久了。”徐婆婆说,两个小伙把差不多20斤水果抬上3楼,放到她家的客厅后,水都没喝一口,就匆匆离开了。
【成了记在心里的年味】
老人点赞
这样的助人举动才叫年味
“我买的水果也不多,他们一听说我的困难,就提出主动免费送货到我家,估计那会儿他们还没吃饭呢。”徐婆婆认为,其实当时水果已经卖给了自己,但两个人并没有义务送,“他们花了一个多小时穿城送来,不仅能吃苦,还很诚信。”
这本是一件小事,但当晚,吃着两个热心小伙并不顺道的“快递”苹果,徐婆婆和老伴坐不住了,随后,徐婆婆拨打本报热线96111,“我想跟你们说,这才是最温暖的年味。”她说。
大学生回赞
只是举手之劳 老人的记挂让人暖心
根据徐婆婆留下的联系方式,2月7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在会展中心的一个水果摊位,找到了当天送货助人的年轻人刘俊彦。
“我在读大三,和另外一个初中同学一起在校创业,成立了一家果业公司。”刘俊彦称,自己的公司才刚刚起步,并没有配备物流送货方面的服务。当天上午徐婆婆买了水果后,刘俊彦得知她拿不动那么多年货,就和朋友决定顺手帮这个忙。
由于展位要到下午5点才收,所以在留下联系方式后,他们就让婆婆回去等。“答应了别人的事情肯定要办到,而且老人挺不容易的。”收摊后,刘俊彦驾驶一辆货车,一路边开边问,才找到徐婆婆的家,“中间还差点迷路。”
“这个只是举手之劳,那么小一件事,没想到婆婆心里一直记挂着,这让我们也很暖心!”对于老人的再三感谢,20岁的刘俊彦反而不好意思起来。
对话当事人
感激艰难生活中的温暖
免费蛋糕曾暖全家心
徐婆婆一家,过得并不轻松。她77岁的老伴去年7月被诊断为视神经萎缩,现在右眼失明,左眼视力也很低,还患有胸骨骨折等其他疾病,半瘫痪在床上。加上女儿也有健康问题,全家的重担交到了一位本应坐享清福的70岁老人身上。
徐婆婆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全都记忆犹新。“2014年12月5日是我老伴儿77岁的生日,那天全家一起吃的生日蛋糕,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徐婆婆说,当天她在某大型商场看到一个很漂亮的生日蛋糕,但是嫌贵没舍得买。正巧,当时商家在搞活动,凡是当月过生日的,通过手机扫码,可以获赠一块小蛋糕。“可我不会玩那些,又希望回家给老伴儿一个惊喜。”商场的一个店长听闻她的心愿后,自掏腰包送给她一个大蛋糕。那天晚上,她和老伴儿、女儿、孙子和老同事一起,度过了一个爱意满满的生日。
民俗专家点赞
助人小事
透出过年人情味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其实我们身边处处都发生着这样的好人好事。”在著名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看来,年关将近,年货节上两位年轻人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让人倍感温馨。
袁庭栋说,和过去相比,现在的年味确实变淡了不少。以前没有短信、手机,过年最热闹的事就是相互串门,走亲访友。而现在的人们更多是通过短信、微信和电话拜年,那种大家庭的热闹少了几分。少了大家庭的团聚,也就少了面对面的温馨祝福和问候。“过年,很大程度上过的就是人情味。”袁庭栋说,所以两位年轻人为老人做的助人小事,其实透出的是十足的人情味。不管是古代还是今天,家庭团聚、尊老敬老的价值取向,依然是国人心中的文化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