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各知识点总结
推荐度:
初中语文必记知识点总结归纳
推荐度: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最新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
上学的时候,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1
一、考查内容:
①生字字音;②一字多音;③易读错音;④形近字;⑤拼音规则。——主要是②③项。
二、容易读错的字:
1.因习惯而错读
如,“符(fú)合”常被错读(fǔ),“档(dàng)案”常被错读(dǎng),“粗犷(guǎng)”常被错读(kuàng)。怎样避免这种错读呢?①换词识别。像“符号”只有(fú)这个音,就能确定在“符合”也读(fú)。②谐音记忆。像“装载”这个词,读的时候在头脑中想象为“装在”(zài)。③根据声旁来确定。如“粗犷”的“犷”其声旁“广”的读音与“犷”的读音相同。
容易错读的字还有——号召(zhào)、挫(cuò)折、质(zhì)量、嫉(jí)妒、细菌(jūn)、剖(pōu)析、气氛(fēn)、比较(jiào)、脊(jǐ)梁、魁梧(wú)、颈(jǐng)联——等等。可以尝试按照上面的方法记牢正确读音。
2.因多音而错读
如“处(chǔ)理”而非“处(chù)理”,“强(qiǎng)迫”而非“强(qiáng)迫”。怎样避免错读呢?①依据词性辨别。如,“处”读(chǔ)时多作动词,读(chù)时多作名词。所以,像“处理、处罚、处世、处惊不变、处心积虑、处之泰然”等词语中的“处”都读(chǔ)。②根据字义判断。如“强”理解为“迫使、硬要”之意时都读(qiǎng)。所以,像“强迫、强辩、勉强、强词夺理、强人所难、强颜欢笑”中的“强”都读(qiǎng)。
另外,有的多音字常被错读是因为大家对它的.某个读音不太熟悉,甚至认为它只有一个读音,如“创(chuāng)伤”而非“创(chuàng)伤”,“尽(jǐn)量”而非“尽(jìn)量”,“参与(yù)”而非“参与(yǔ)”。这种多音字大家可以通过查工具书先全面了解其所有的读音,然后再按照上面所说的方法准确记牢其各个读音。
3.因形似而错读
如,“内疚(jiù)”与“针灸(jiǔ)”的读音分辨不清,“友谊(yì)”的“谊”依据声旁“宜”妄测而错读为(yí)。怎么避免这种错读呢?一种方法是将形近字集中起来辨识它们各自的读音。另一种方法是记住与“声旁”读音不一致的一些常见形声字,如“锲(qiè)而不舍”的“锲”到底是读(qiè),还是读(qì)。“契(qì)”的读音我们都知道,如“契约”,再记住“锲”“契”的读音不一样,自然就会肯定其读(qiè)了。属于这种情况的常见字还有像“缜(zhěn)密、悲恸(tòng)、绮(qǐ)丽、发酵(jiào)”等。
4.因变读而错拼
读三声的两个字组成的词,在读的时候第一个字都会变读为二声(连读变调)。如果不清楚这一点,只是根据读音来判断拼音就会出错。如,“窈窕(yǎotiǎo)”的“窈”常被错拼为(yáo),“匕首(bǐshǒu)”的“匕”常被错拼为“bí”,“侮辱(wǔrǔ)”的“侮”常被错拼为“wú”等。当然,不是所有第一个字读二声、第二个字读三声的词都是“变读”的结果。如“祈(qí)祷(dǎo)”这个词,第一个字本来就读“qí”。实际上常见的“变读词”并不多,大家只要在遇见其时,刻意记忆一下就可以了。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2
一、重点字词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童稚(zhì) 拟(nǐ)作 藐(miǎo)小 鹤唳(lì) 怡(yí)然 土砾(lì) 壑(hè) 癞(lài)蛤蟆
2.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项为之强 项:颈,脖颈。
(2) 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
(3) 鹤唳云端 唳:鸟鸣。
(4) 以土砾凸者为丘 砾:瓦砾,小石块。
(5) 以丛草为林 林:树林。
(6) 兴正浓 兴:兴趣。
(7) 方出神 方:正。
(8) 驱之别院 驱:赶。
3. 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项为之强 强通僵,解释为僵硬。
4. 本课中有的`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写出两至三个,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1) 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形容视力极佳。
(2)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 庞然大物:形容形体大而笨重的东西。
二、重点句子
1. 用原文填空。
(1)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 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2)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夏日的蚊子声音像雷鸣,我自己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
(3)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
(4) 见二虫斗草间。
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
三、重点段落
请默写《童趣》一文中作者叙述童年趣事"观蚊如鹤"一段。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四、文学常识
1.《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沈复。
2.《童趣》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在文中作者叙述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驱蛤蟆等童年趣事。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3
1文体知识
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2古体诗、近体诗
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3辞、赋、骈文
辞即楚辞,属诗歌。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与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4词、曲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其构成有科(人物动作、舞台效果的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白等)、唱词,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净(花脸)、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曲有曲牌,规定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的固定格式。宫调表示曲调声音的高低。
5史传文
属历史散文,包括编年体(如《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如《史记》、《汉书》、“二十四史”)、断代体(如《汉书》、《后汉书》)、通史体(如《史记》、《资治通鉴》)
6论说文
古代的论说文是从诸子论学语录发展形成的,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种:“论”议论事理;“说”申说事理。
7杂记文
包括名胜游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人事杂记四类。杂记文范围很广,在部分题目有“记”字。记载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科学资料、文字考证等文章均包括在内。
8应用文
包括奏疏类、碑志类、祭文、赠序四大类。
现代文体:现代文体主要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民间文学、杂文等。此外还有实用文,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类。
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
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过how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 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B对比法C 喻证法 D E归谬法F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 E反问G反复F设问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C 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F介宾短语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B动词性短语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4
课标要求生具有相应的交际表达:“能注意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交际表达,重在对四大能力(听说读写)中&ldquo 初中生物;听”与“说”两项能力进行考查。交际,注重口语色彩,强调互动,根据不同场合和对象进行交流;表达,指组织语言来表述、传递你的思想或情感。交际表达题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根据不同情境进行得体的语言表达。听力题要能听出听读材料的重点,听出问题的关键,并予以准确提取、概括。情境表达,要视不同对象和场合组织语言,要与情境相符,与角色相合。主题辩论与演讲,则要围绕一个中心,有鲜明的观点,并运用恰当的事例、名言等予以支撑观点。
基本要求:“简明、连贯、得体”。
①言之有“礼”,即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
②言之有“物”,即有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简洁;
③言之有“序”,即表达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
④言之有“节”,即简明。要满足的要求,简明有序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
常见考法
题型分析:听力测试、口语交际、信息提取与情境表述。
这部分命题形式多种多样:或单独命题,或融入综合性学习当中,或在阅读题中设置。在试题命制上,口语交际和情境表达的考查尤其活跃:提问,提建议,采访名人,对某人说,参与辩论,等等,口语交际进行得有声有色;讲故事,作评价,拟标语,写开场白,发表演讲,等等,情境表达也是热火朝天,丰富多元,不一而足。
解题思路点示:口语交际有很强的情境性,答题时应根据要求,进入情境中的相应角色,审慎而灵活地予以应对。
实际解题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1)分析具体情境,弄明白要求,得体地进行交际表达;
(2)读懂材料及要求,准确提取信息;
(3)学会聆听,抓住重点,分析话里话外音;
(4)区分不同对话主体,注意角色与身份;
(5)表述准确得体,字数符合要求。
误区提醒
例 在下文的语境中,假如你是那个小男孩,该如何礼貌机智地对老妇人说?(2分)
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个5岁的小男孩去租房,他们对房子很满意。房东是一位老妇人,她淡淡地说:“我从不把房子租给带小孩子的家庭。”夫妇俩大失所望。可是小男孩又敲开了房门,满面春风地说:“ 。”老妇人听了哈哈大笑,愉快地把房子租给了他们。
答案示例:老奶奶,您好!房子我租下了。我今年5岁,没有小孩,只带了两个大人。(2分)
分析:此题的情境设置很生活化,趣味盎然。题干中已对考生的角色体验作出限定:“假如你是那个小男孩”;答题时,考生不妨让自己“蹲”下来,站在5岁小男孩的认知高度,以童稚天真的来考虑答话。此题的易误之处在于:其一,没有注意到老妇人抛出的“难题”——“从不把房子租给带小孩子的家庭”,而错答成诸如“如果是上帝派我来的呢”等。其二,不能置身小男孩的视角,所答理性色彩过重,没有童趣,不合语境要求。“礼貌机智”既是此题的交际要求,同时也是答题提示——要有称呼,要使用礼貌用语,要转换,不失幽默。如果所答生硬,没有注意到这一要求,自然也不是理想的对答。
【典型例题透视】
例 口语交际(听说)(10分)
1.听写。(请注意听录音,用楷体字或行楷字在田字格里规范、工整地书写。)(2分)
2.听一则简介,然后按要求答题。(3分)
(1)莆田市自古以来就是闽中、 、文化的中心。(1分)
(2)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83年正式建立地级市以来,莆田市获得哪些荣誉称号?请写出其中两个。(2分) 、
3.听一场对话,回答问题。(5分)
(1)们谈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
(2)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3分)
答案:
1.(2分)微笑面对生活(书写正确1分,规范、工整1分)
2.(3分)(1)经济(1分)(2)田径之乡、戏曲之乡、绘画之乡、武术之乡(2分,写对一个得1分)
3.(5分)(1)(孩子)该不该带手机进校园。(或:学校该不该禁止带手机进校园。意思对即可,2分)(2)示例:我觉得作为,首要的任务是学习,手机功能多,会分散注意力的,况且在学校里也没有什么事需要天天和家里联系。所以,我赞成学校的做法,学生最好不要带手机进校园。(3分,言之有理即可。持反对意见,只要理由充分,表达通顺亦可)
附:听说材料(录音稿)
同学们,语文现在开始了。
请同学们放松自己,相信自己,沉着、认真地做好每一道题。
现在,我们来完成第一大题——“听说”题。注意:第1题、第2题读两遍,第3题只读一遍。
第1题是“听写”题。请大家注意听,然后按要求把它们书写在田字格里。
(稍停,慢)微笑面对生活
(稍停,慢速读第二遍)
第2题,请听一则简介,然后按要求答题。
莆田市上叫做“兴化”,已有20xx多年的文化,自古以来就是闽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莆田市历来重视,上人才辈出,向来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83年正式建立地级市以来,莆田市多次获得“田径之乡”“戏曲之乡”“绘画之乡”“武术之乡”等荣誉称号。
(稍停)现在请同学们再听一遍。
第3题,请听一场对话,然后按要求答题。(注意:本题只读一遍)
家长一:听说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真是太好了。当初给孩子买手机是为了让孩子和家人联系方便,可是孩子大都是用来跟同学打电话聊天、发短信,还没完没了地玩游戏,甚至在上也这样,让我头疼极了。
家长二:我的孩子整天缠着我换手机,说是他们班的同学手机都比他高档,他在班上很没面子。这还不算,每个月话费都要上百元,我都快吃不消了。
家长三:可是我认为孩子有手机有很多好处啊。我们随时能找到孩子,免得由于联系不上而担心。孩子在上下学的路上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也能及时用手机求助。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带手机。学校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不应该一刀切,全部禁止啊。
(本次听说题到此结束,请同学们继续认真答题)
透视: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听说题,设题由易到难,具有梯度。
1题考查听写能力。录音材料是一句温馨的鼓励语,很常见,只要认真听,应该可以很快答写。书写时要注意字体要求,若随意书写以致字体不符,将会被扣分。
2题为信息提取题。在听的过程中,考生可把重点信息如时间、名称等先简单地列一下,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对号入座。其中,莆田历史上的称谓及其美称,容易与后面的荣誉称号混淆,听录音时一定要分辨清楚,抓住核心内容(题目或材料中“特别”强调的,往往也是考查的重点)。
3题涉及分析概括与发表看法两项能力。解答第(1)小题,首先,应当在听录音的过程中,默默地记下信息要点,尤其是要听出前两位家长观点的共性,这个有共性的观点与第三位家长的截然不同;其次,根据题目要求,比较材料异同点,组织语言予以概括提炼。第(2)小题的解答建立在第(1)小题准确作答的基础上,两题紧密相关。唯有准确提炼出争论的焦点,才能找准方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此类谈看法题,答题语言的组成一般有两部分:观点+理由。观点要鲜明,不能模棱两可;理由阐述要充分,可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来谈,使之更有说服力。这实际是一个小小的论证过程,因此要有理有据。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5
第一部分
1.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2.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3.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4.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5.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6.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7.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8.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1.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2.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3.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4.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5.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6.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7.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8.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9.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10.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写烈日、狂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着情节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炎凉。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通过描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当时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了铺垫。
1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2.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13.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4.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15.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第三部分
1.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2.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3.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第四部分
1.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2.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3.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4.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1.六种逻辑顺序:①一般个别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4.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5.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第六部分
1.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引用。
2.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第七部分
1.八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⑧承接复句
2.八种常用修辞方法: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3.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6
一、确定中心论点的主要方法是:
①标题要区分论题和论点
②开篇点题
③篇末点题(“所以、总之、归根结底、一句话”)
④概括论据证明的观点。
方法: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
位置:
①标题
②开头
③篇末
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二、论据知识的考查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剖析论据。论据替换、论据能否证明类似论点并说明理由,引用这一论据作用等。
②补充论据。原则:必须真实;要典型;要能证明论点
方法:
一定要看清楚是让你举什么样的例子,是名人的还是其他的.。
A、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B、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答题方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③概括论据的内容(规定字数)。格式:人物(事物)+主体特征(发生发展结果)
④调换论据的顺序、删除等(往往不能调换,论据的前后肯定有相照应的词语和句子)
⑤根据论据概括段落的观点、内容。
三、重点考察文章或段落的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通过……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使论述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有力的论证论点
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名言来证明……(观点),使说理更充分、更深刻,更具有权威性,有力的论证论点
比喻论证:用……来比喻……,把……这一深奥的道理,说得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的论证论点
对比论证:把……和……放在一切比较对照,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显得论证严密,说服力强,给人印象深刻。有力的论证论点
注意:答论证方法的作用时,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有力的论证论点一句必不可少。找论证方法时,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就可以万无一失。
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四、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一般有立论、驳论两种。
反驳方法有三个:
①驳论点
②驳论证
③驳论据
五、议论文的段落作用:
结构加内容
开头作用:①提出论题或论述的内容,为下文的论述做铺垫
②提出论点。
结尾作用有:①总结全文,得出或深化论点
②发出号召,提出希望、展望。
六、议论文语言的最基本特点:
准确、严密。
常见考点:修饰、限制、强调等词语的严密性、准确性的理解;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
七、开放性试题:
写读后的认识和感受。
八、引用小诗、故事的作用:
增强趣味性,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若是在开头,还有引出论题(论点)的作用。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7
一、独特的视角
庸俗、陈旧、平淡是考场作文之大忌。有的同学一写老师,就是每天备课到深夜,病了还坚持为学生上课。再不就是有同学病了,老师下班后还义务给他补课……诸如此类,千篇一律,不但让人大伤胃口,还给人胡编乱造、不切实际的感觉。而真正获取高分的必须是独辟蹊径、选材新颖的文章。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独特个性的,要善于从生活素材中,看见别人见不到的东西,挑选、提炼出那些新鲜、感人的材料,把有独特感受的材料写出来,就会令人耳目一新。比如有一篇以“关爱”为题的作文,这篇文章很容易把视觉定格在亲情之间,最多不过是陌生人的关爱。但也有的考生能联想到关爱我们生存的环境,关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能以丰富的知识展现我们人类家园的现状,给读者送去了知识和情感的双重体验。
可能有的"同学要说,我们的生活太单调,只能唱唱老调。其实老调可以新唱,关键是怎么个唱法。如果用新的眼光,从新的角度去看寻常材料,也可以化旧为新。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的爱子之心是老题材,但作者选取新的表现角度,采用特写的方法,突出表现父亲的几次背影,获得成功。
二、新颖别致的手法
一般性材料用新颖别致的手法来表现,可以达到化平淡为新奇的效果。如采用欲扬先抑、明贬暗褒的手法,可以避免平铺直叙,增强吸引力。《荔枝蜜》中对蜜蜂便是由否定到肯定直至赞美,而先前的否定正是为了最终的赞美。又如在记叙中引入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能衬托文章中心,产生较强的表达效果。《小橘灯》中对小橘灯的说明与赞叹,使读者对人物加深了认识并获得美感。此外,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误会、冲突的手法,以及恰当地选择插叙、倒叙的写作顺序等都能使文章扣人心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写好开头与结尾
开头是展现给阅卷者的第一缕“阳光”,考生尤需悉心打造。它不仅在文章中起着开篇布局的奠基作用,而且也带给阅卷者一份好心情。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开头,对于一篇文章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结尾应该是文章的圆满的收束,是文章的压轴部分。同文章的开头一样是至关重要的。结尾同全文的教育、启迪作用和感染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结尾巧妙,收束自然得体,能使读者感到余音缭绕、回味无穷,达到掩卷而长思的阅读效果。但有些同学草草结尾,随便了事,这样会大大影响整篇文章的整体质量。文章的结尾要或紧扣开头,首尾呼应,或重申观点,再次点题,或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等。结尾是留给阅卷者的最后一道“风景”,一定要给阅卷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惊喜。
四、要有具体描写
记叙文离不开描写,因为具体、形象的描写可以让人“如见其人”、“如历其事”、“如临其境”,从而大大地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尤其是细节描写,它赋予人物以生命;赋予情感以活力;赋予中心以光华。五、驾驭好语言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搏动的心脏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该是美丽的面庞。一篇考场作文通篇都文采飞扬是很难做到的。一段甚或一句精彩的议论,不仅可以升华文章的主旨,而且还能给人以心灵的感悟和启迪。个别句子表达,句式多样灵活,长短结合,整散相间,不同语气的句子交替使用,就能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此外,恰当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或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都会给文章增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亮点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在文章中设置一两处让阅卷老师眼睛发亮的闪光点,就可以起到一俊遮百丑的作用。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8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慨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
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句 ⑥因果复句 ⑦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第八部分
一、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 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8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 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9
一、《世说新语》二则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君与家君/期/日中
(4)待君久/不至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2)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
拟:相比
(3)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不如,不及
因:趁、乘
(4)太丘舍去
舍:舍弃
(5)去后乃至
乃:才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尊君在不(“不”同“否”,和肯定词对用时,表示否定)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泛指小辈
今义:儿子女儿
(2)与友期行
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与“来”相对
(4)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
今义:委托
(5)下车引之
古义:拉,牵拉
今义:领
(6)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顾忌;理睬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白雪纷纷何所似?
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
(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10
《寓言四则》
1、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3、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4、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意:爱慕虚荣、盲目自大的人反而不被别人重视。
《蚊子和狮子》寓意:骄兵必败,不要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要谦虚谨慎。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穿井得一人》寓意:不要道听途说,要通过调查研究,自己判断事情的真伪,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能以讹传讹。
《列子》,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寇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儿童辩日》、《歧路亡羊》、《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杞人忧天》寓意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的瞎担心。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杞人忧天》翻译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天回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站立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消除了疑虑,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消除了疑虑,很高兴。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11
特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叙述、描写、议论。
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倾向。
分类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解释、介绍实体性事物,如《中国石拱桥》。
事理说明文:解释、说明抽象性事物,如《死海不死》。
按写作方法分介绍性说明文:一般是介绍实体(建筑、用品等)事物,《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描述性说明文:说明与描述结合,形象具体地说明事物,具有一定的文艺色彩,如《看云识天气》。
记述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记述,常用以说明事物的发展或生产操作过程《缩微图书》
阐释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议论,阐释抽象的事理,《沙漠进军》。
按功用范围分一般说明文:说明一般事物或事理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
科技说明文:说明文科技产品或高新科技知识的说明文,如《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
应用说明文:以说明书、简介、规则、为主要样式的说明文,如《从宜宾到重庆》。
方法下定义:用判断句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简明、概括的说明
举例子:列举实例对事物作具体的说明
分类别:按照一定标准、角度对较复杂的"事物进行分类,再逐一说明
打比方:运用比喻方法,对事物或势力进行形象化的说明
作比较:将此事物与彼事物进行比较,说明此事物的特征,作比较有横向比较(类比对比)和纵向比较两种
作引用:引用经典、文献、名言、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
列数字:确数,用准确的数字资料加以说明。概数,用概数对事物作准确说明
列图表;通过画图,照片或列表的形式对事物进行说明
顺序
空间空间方位、地点位置的转换顺序如东西南北中、前后左右等。如《故宫博物院》
时间以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说明,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逻辑1、现象-本质2、特点-用途3、原因-结果4、整体-部分5、主要-次要6、概括-具体如《大自然的语言》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12
说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解析:
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答题;若自己不到位或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常见考法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单篇阅读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与文段、文段与诗词的比较阅读或链接阅读。选文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从近几年考题看,课内文章入选率较高的有《邹忌讽齐王纳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
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考生在初中文言文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
文言散文的考查,常见的考点与题型不外乎字词解释、断句、语句翻译、文意归纳、写法分析、人物与作品评价等内容。下面就复习和解题方法提几点建议:
1.准确解释字词含义。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翻译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得体流畅。
3.概括文意。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如湖北武汉卷10题: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吉林卷15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范仲淹读书时的轶事)、人物性格特征与感情态度、作品意义、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这是除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之外考查频率最高的点。解答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比较阅读。这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常用的是两段材料比较,材料的相关点一般在于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有的以课内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如江苏常州卷《邹忌讽齐王纳谏》与《成侯邹忌为齐相》,湖北黄石卷《出师表》与《诸葛亮言家事》);有的两篇都是写景的游记(广西柳州卷《三峡》与《与朱元思书》);有的是同一作者写不同景点的文章(如湖北潜江卷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与《虎丘记》);有的用相关主题的两段材料(如山东滨州卷《鱼我所欲也》与《晏子谏景公》,福建厦门卷用两段赏荷的材料)。
比较阅读只是一种形式,在两段或几段材料之间有一种互补或互衬的关系,有的从两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题,有的是各自单独命题,题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间没有比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题量上的补充。考点基本与单篇考查是一致的。
5.拓展迁移。为了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命题常考查对散文主题与人物思想感情的评价,要求考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些观点的看法。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从古代史料中读取人物优秀的思想品质,从事件中读取宝贵的人文精神,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其社会意义,同时也要注意到时代的局限性,恰当地取舍,合理地扬弃。
6.写法分析。包括语言品味、修辞赏析、结构分析、文章风格阐释等等。答题时尽力借助已学过的课文,联想已做过的训练题,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寻求答案。
误区提醒
例文言文阅读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作者是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 ,他是 (朝代)著名文学家。
2.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翼然临于泉上者( )
(2)佳木秀而繁阴( )
(3)山肴野蔌( )
(4)觥筹交错( )
3.文章第②自然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③自然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请体会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
5.“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予少家汉东①,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②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节选自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
【注】①汉东:汉水以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欧阳修四岁丧父,往随州依靠叔父生活。②尧辅:是大姓李氏的儿子。
6.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贮故书在壁间( )
(2)徒见其浩然无涯( )
7.短文叙述了欧阳修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的经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8.欧阳修少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
答案:1.六一居士 北宋(或“宋”) 2.(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或“像鸟展翅的样子”)(2)开花,这里指滋长(或“茂盛”)(3)菜蔬(或“蔬菜”)(4)酒杯 3.春天野花盛开,夏天树木茂盛,秋天风高霜洁,冬天水落石出。(或“野花、树木、风霜、水石”) 4.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或“引出后面的三幅图画”“为下文写‘太守醉’作铺垫”) 5.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排遣抑郁”其中任何一点回答即可。示例①:表现出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示例②: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理想。示例③: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6.(1)旧,旧的(或“原来的”“过去的”)(2)“边”(或“际”“边际”) 7.因为他到朋友家玩,见到破筐里的旧书,就向人家讨要回来读。 8.围绕“好学、爱书”回答即可。示例①:欧阳修小时候生活条件如此艰苦都这样刻苦好学,我们今天更应该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示例②:正因为欧阳修小时候如此好学才有后来的成就,所以他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分析助读:
所选的两篇都是欧阳修的作品,前篇是千古传诵的游记,后篇是往事回顾,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欧阳修的思想情怀。
第1题考查文化常识。易错之处是误填他人的字号,误填朝代。如果了解欧阳修字号的来历就不会记错。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琴、一局棋、一醉翁,足以见他怡情书卷、涉趣棋酒的生活情趣。
第2题、6题考实词解释。最易错的是“翼然”“蔌”“觥”三处,这些字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多见,答题时可能误将它们解释为“飞起来”“野草”“牛角”。此外,将“秀”解释为“出头”,也不正确。“翼然”,像鸟的翅膀一样张开,“然”,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现代汉语中还有这种用法。“蔌”,蔬菜的总称,这里指野菜,不是野草,今天也还用“山肴野蔬”一词,但“蔌”字不常用。“觥”是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泛指酒杯。“秀”,原指谷物吐穗开花,这里指繁茂、茂盛。考生往往能大致知道整个词语的意思,却不懂每个字的字义,所以容易出错。
第3题考提取信息,也考了语句翻译。“山间之四时也”是总收的一句,从这里向前找,找到表现山水之美的四时景物的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话译出。错误之处在于不能准确说出原文意思。能答“野花、树木、风霜、水石”也对,但缺乏美感,不是最佳答案。
第4题考写法分析。容易误答成作者先看到游人,再写太守野宴,由远及近的写法。这样作答只从取景的立足点看,没有从深层的因果关系去考虑。滁人安乐,源于太守德政,政治而民欢,写“滁人乐”是为了引出“太守醉”,为下文作铺垫。从全文看,文章运用层层烘托的方法,此处也是一种烘托。
第5题考情感体验,也是一种文意概括。最易造成失误之处是对“醉”的理解及由此引发的感情体验,误认为作者是一种“醉醺醺”的借酒排遣抑郁,看不到作者与民同乐,陶醉于山水秀色的积极生活态度。与一般的迁客不同,欧阳修在谪居时期,其人生态度也是积极的。
第7题考文意概括。抓住“到李家玩”“发现文集”“借书回家”三个要点概括叙述就符合要求。容易漏掉的是前面两点中的某一点,得到书的经过便说得不完整。如“从李家讨得韩愈的文集”或“发现几本破书就借回家读”。
第8题考查阅读感受。开放性题目,可从“好学”的角度谈感受。如果感受认识比较肤浅,或者语言表达不完整、不流畅,就有可能失分。能结合自身谈感受,或能对借书、好学作出合理的评价,认识到少时好学与后来大有作为的关系,作答就更深入一层了。
【典型例题透视】
例观山水之美景
【甲】《游太和山日记》
徐霞客
十一日,登仙猿岭……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自此连逾①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不似山、陕②间矣。但途中蹊径狭,行人稀,且闻虎暴叫,日方下舂③,竟止坞中曹家店。
【注解】①逾:跳过,越过。②山、陕:山西省、陕西省的简称。③“舂”:通“冲”,下坠。
【乙】《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
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白乐天见而爱之。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②云,低枝拂潭,如幢( ),如盖( ),如龙蛇( )……其四旁耳目、杖屦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故云甲庐山者。 (选文有改动)
【注解】①匡庐: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②戛(jiá):摩,摩娑。
1.“记”是我国古代一种比较常见的散文体裁。初中阶段,我们曾经学过不少的同类文章,请你根据回忆和比对,从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分别为【甲】【乙】两文各找一篇最近似的课文。将文题写在相应位置。
2.请用“/”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
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
3.分别解释【甲】【乙】两文中加点的“溯”“蹊”“及”“旦”的意思。
4.根据文意,将“张”“竖”“走”三个字准确还原到【乙】文的括号里。
5.请用原文说出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具体建在什么地方。(限四字)
6.【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描写了“庐山草堂”旁的四季之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也有一组描写四季之景的句子,请默写出这组句子。
7.翻译下边的句子。
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答案:1.《小石潭记》《桃花源记》《满井游记》与《游太和山日记》最近似。《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与《庐山草堂记》最近似。 2.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自此”后断一处不扣分) 3.溯:逆流而上。蹊:小路。及:到,达到。旦:早晨。 4.“竖”“张”“走” 5.“介峰寺间”或“面峰腋寺”均可。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7.介于香炉峰(或“山峰”)、遗爱寺(或“寺庙”)之间,那地方最美(或“最好”),又是庐山之最(或“第一”)。(境:地方;胜:美好的,优美的;绝:最,极;甲:第一。重点看以上四个关键词,大意正确即可)
透视助读:
这是两位名人讴歌山水的妙笔精品。
甲文选自《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也被称为“千古奇书”,是徐霞客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用日记体裁撰写的一部写实著作。太和山即武当山,为道教名山,在湖北省境内。山中殿宇规模宏大,自然风景绝佳。本文记叙的土地岭是又一处美不胜收的桃源胜境。徐霞客对山岭间的景致给予了清晰的描绘,表达了对名山仙道的美好情感。
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记叙了自己理想居所的美好环境,匡庐秀甲天下,草堂所在地“面峰腋寺”,秀甲庐山,自然是绝胜之境。
感受山川形胜之美,是情操陶冶,也是审美享受。
第1题考查文体意识,对古代散文文体“记”的把握。“记”常见的有两种:一种以记事为主,一种以写景为主。“记”通过记事或写景来表达作者的情感。题干中的提示“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最近似”很重要。从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看,《游太和山日记》以叙事为主,穿插景物描写,这和《小石潭记》《桃花源记》《满井游记》相似;《庐山草堂记》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这和《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相似。
第2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的前提是对全文的整体把握。前面的内容是粗略记叙行程中所到之处。这一句中先读懂“连逾”是“接连跨越”的意思,从这里起镜头掠过一片山岭,接着出现具体的景物描写,显出了几幅画面。写了桃李,写了山花,最后用“幽艳异常”收束,所以将句子断为:“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断开的每一处,都有相对完整的意思,连接起来又是一个整体。
第3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实词一般有多个义项。溯:①逆流而上,是原本的字义;②追溯,是后起义。蹊:①小路;②蹊跷。及:①到达;②赶上;③比得上;④推及、顾及。 旦:①天亮;②(某一)天。根据文中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溯溪行”,即“顺着小溪逆流而上”,所以“溯”为“逆流而上”;“蹊径狭”,即“小路狭窄”,“蹊”“径”都是“小路”的意思;“杖屦可及者”,即“拄着拐杖穿着鞋子可到达的地方”,所以“及”为“到达”;“昏旦”,即“傍晚和早晨”,所以“旦”为“早晨”。
文言实词往往一词多义,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熟悉它们的义项;在结合具体的文言句子进行解释时,注意选出符合上下文的义项。
第4题考查主谓词语的搭配。所给的“竖”“张”“走”三个词语都是动词,必须明白和它们搭配的“幢”“盖”“龙蛇”是什么意思,接连三个“如……”的本体事物是“古松”与“老杉”的枝柯。“幢”是古代作仪仗用的一种旗帜,名词,这里不是与建筑物有关的量词,“竖”可与其搭配;“盖”,古代称伞为“盖”,有遮蔽作用,所以与“张”搭配;“龙蛇”是蜿蜒行走的动物,可用“走”字作谓语。填入后,句子完整恰切地表达出对古松、老杉的形态描写。
此类题不是简单的用代入法就能济事的,一定要弄清相互搭配的词语组成后表示什么意思,这个意思在文中是否说得通。
第5题考查对阅读信息的提炼和文意把握。从“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中可以看出庐山草堂的位置。答“介峰寺间”或“面峰腋寺”均可。解题时要针对问题找准相应的句子,按照要求抓住关键词语并限定四字作答。
第6题考查课内文言名句的默写和课内外知识的链接。考的是对《醉翁亭记》相关内容的识记,并由本文的描写引起联想。注意提示“四季之景的句子”,所写语句不可多出或遗漏。
第7题考查句子翻译。这个句子特别要注意的地方有四点:其一,“介”字后面省去了“于”,翻译时要注意补上;其二,“其境”指代的是“那个地方”,说“草堂”反而不合适;其三,“胜绝”指“最美好的”;其四,“甲”,是“第一”的意思。词语的意思理清后,再将句子的意思理顺。
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词类活用,对常用的虚词、固定短语、修辞格以及特殊句式,都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二是从宏观上,善于联系上下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不要断章取义。
备、孙权结成抗曹联盟。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13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朝散曲家.《山坡羊 潼关怀古》《山坡羊 骊山怀古》选自《全元散曲》.
王磐,《朝天子 咏喇叭》选自《散曲丛刊》.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黎,元大都人,《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
乔吉,元代散曲家,《水仙子 重观瀑布》选自《全元散曲》.
现代文部分
鲁迅,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社戏》,《论雷峰塔的倒掉》(《坟》)《"友谊惊诧"论》(《二心集》)选自《鲁迅全集》,《故乡》,《孔乙己》选自《呐喊》.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人,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著作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收在《沫若文集》,《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选集》,《炉中煤》,《立在地球上放号》.
茅盾,《白杨礼赞》选自《见闻杂记》,《雷雨前》选自《茅盾文集》,《阿四的故事》选自《茅盾散文速写集》.
老舍,北京人,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小麻雀》选自《文学评论》,《在烈日暴雨下》选自《骆驼祥子》.
巴金,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家》,《春》,《秋》,散文集《废园外》,《随想路》,《废园外》选自《巴金文集》.
叶圣陶,《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
冰心,原名谢婉莹,女作家,主要作品收在《冰心选集》里,《小橘灯》选自《小橘灯》.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著论,收在《朱自清文集》.《背影》选自《朱自清选集》,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春》.
吕叔湘,江苏丹阳人,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主要著作有《中国文法要略》,《现代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语文论集》,《语文常谈》等.我们学过他的《介绍〈应用文写作知识〉》,《论"基本属实"》《"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人类的语言》选自《语文常谈》.
吴伯箫,现代散文家,原名熙成,作品大都收在《吴伯箫文集》里,《记一量纺车》选自《吴伯箫散文选》.
魏巍,字鸿杰,号红杨树,著有长篇小说《东方》等.《谁是最可爱的人》选自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
马南邨,是邓拓的笔名,新闻工作者,学者.主要作者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与吴晗,廖沫沙和写杂文《三家村札记》.
吴晗,浙江义乌人,历史学家,《谈骨气》选自《吴晗杂文选》.
杨朔,《荔枝蜜》选自《杨朔散文选》.
施耐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选自《水浒传》.
吴敬梓,《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
曹雪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选自《红楼梦》.
蒲松龄,《大罗刹国》选自《聊斋志异》.
契诃夫,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他著有《契诃夫小说选》,剧本《万尼亚舅舅》,《变色龙》选自《契诃夫小说选》.
莫伯桑,《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羊脂球》,代表作有《羊脂球》.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选自《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
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选自《外国优秀散文选》,《成功的秘诀》选自《外国小说精选》.
高尔基,《海燕》选自《高尔基全集》.
普希金,《在西伯利亚矿井地层》选自《世界名诗鉴赏辞典》.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14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慨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
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句 ⑥因果复句 ⑦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第八部分
一、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 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8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 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
二、感悟说明语言。
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
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
1.“××”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A: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B: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词表示……,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三、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子、提建议、说看法或畅想未来.
1、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15
写作背景
作者鲁迅于1898年第一次离开老家绍兴,“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呐喊)自序》)。1919年12月,最后一次回故乡绍兴接他的母亲等人来北京居住。从《鲁迅日记》中可以了解这次回乡的经过:1919年9月,鲁迅卖掉了绍兴的老屋,添了些钱,买了北京西城新街口附近八道弯宅第。11月修葺完毕,21日“上午与二弟眷属俱移入八道弯宅”。26日鲁迅“上书请归省”。12月1日,由北京动身回老家,4日晚“抵绍兴城,即乘轿回家”,在家乡处理搬迁事务,大约住了二十来天。12月24日“下午以舟二艘奉母偕三弟及眷属携行李发绍兴”。29日中午抵达北京,“下午俱到家”。往返大约29天。《故乡》的故事情节便是根据这段生活经历演绎而来。不过这只是触发故事的一点,而作品真正反映的却是更为广阔深邃的社会背景。
字词解释
1.既然:这里是已然的意思。
2.阴晦(huì):阴沉昏暗。
3.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4.影像:这里是印象的意思。
5.心绪:心情。
6.聚族而居:同族各家聚在一处居住。
7.谋食:谋生。
8.寓所:寄居的房子。
9.猹:作者1929年5月4日给舒新城的信中说:“‘猹’字是我据乡下人所说的声音,生造出来的……现在想起来,也许是獾罢。 ”
主要内容
《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表达思想: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主题思想
《故乡》的主题思想是:这篇小说以"我"回到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通过闰土20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16
形容词主要用来修饰名词的词,表示事物的特征。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特征的程度好坏,与否。
分类
从功能上看形容词可分为普通形容词和非谓形容词。
(1)普通形容词:能充当谓语,大都能用不和很修饰。
(2)非谓形容词:与普通形容词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不能充当谓语,不能用不和很修饰。常见的非谓形容词如:
正 副 男 女 雌 雄 单 大型 初级 多项 巨额 慢性 新式
主要 高速 名牌 高频 海洋性 流线性 多民族 单方面 喷气式
有些非谓形容词用途极窄,只作科学技术名词的"组成部分,如高频电波、侧吹转炉。
从语义上看,形容词可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性质形容词表示属性,
如红、黄、大、小、软、硬、伟大、平凡、美丽。状态形容词带有明显的描写性,
包括形容词的一切生动形式,如喷香、冰凉、红红、大大方方、冰凉冰凉、直勾勾、傻里呱唧。
总结: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和状态等。如大、高、认真、生动、美丽、精明、可爱、冰凉、初级。这里把功能上看形容词可分为普通形容词和非谓形容词。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17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慨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18
课标与教材对修改病句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
1.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
2.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等方面有侧重地修改病句;
3.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在语段中找出病句进行修改;
4.用符号修改有语病的句子。
分类解析:
一、用词不当
(1)班主任李老师对她的批评虽然非常尖刻,但完全是出于对她的关爱。
(2)只要把经济发展成果合理分配到群众手中,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解析]句(1)感情色彩不当,尖刻是贬义词,用在这不适合,应改为中性词尖锐句(2)是关联词语用错,只要与就连用,只有与才连用,应将只要以为只有。)
二、搭配不当
(3)一场波及几十个省份的大旱在神州大地持续蔓延,中国目前旱情形势十分严厉。
(4)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共产党员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
(5)2008年夏季的北京,鸟语花香,景色宜人,是举办奥运会的最佳时期。
[解析]句(3)主谓搭配不当,形势不能严厉,可改为严峻句(4)动宾搭配不当,动词塑造与事迹不能构成动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句(5)主宾搭配不当,北京与时期搭配不当,可将时期改为城市。
三、成分残缺
(6)在液晶电视售后服务方面及消费者保护领域,对保修的概念与包修的概念认识不太清楚。
(7)学校已从教学、生活方面为复转军人中专学历班充分准备和周密安排。
(8)《上海市中小学2008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中明确要求切实减轻本市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
[解析]句(6)缺少主语,应在对之前加上消费者句(7)缺少谓语,应在充分准备前加上做了句(8)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句末加上的负担。
四、语序不当
(9)新闻出版业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妥善处理和正确认识速度、结构、效益、质量之间的关系。
(10)作为日益影响着我们学习和生活的网络,它对我们充满了新鲜和好奇。
(11)旺旺网一名热心网友了解到西平小学的情况后,在网上发起了募捐活动,得到网友很多的积极响应。
[解析]句(9)逻辑语序不当,妥善处理正确认识前后有承接关系,前后颠倒,只须将位置互换即可;句(10)主客颠倒,应将它对我们改为我们对它句(11)定语与中心词位置颠倒,可将很多调到网友之前。
五、前后矛盾
(12)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13)春节期间,大家出去走亲访友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14)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被挂在走廊的墙壁上。
[解析]句(12)前后不统一,能与否表达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因此,应删除能否句(13)否定多余,防止与不要都表达否定的意思,同时放在句中,与要表达的意思相悖,应去掉其中一个;句(14)概念范围不清,图片包括宣传画,不宜并列,可改为 宣传画及其他图片。
六、重复罗嗦
(15)6月16日,完成地震灾区堰塞湖实地勘测和水文监测任务的8名湖北水文抢测队员凯旋归来。
[解析]句(15)凯旋与归来词义重复,可将归来去掉。
七、表意不明
(16)孩子们非常喜欢离休干部朱大爷,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非常欢喜。
[解析]句(16)有歧义,来到这里有说有笑的既可以理解为孩子们又可以理解为朱大爷,意思不明确,可改为:孩子们非常喜欢离休干部朱大爷,朱大爷一来到这里,他们就有说有笑,非常欢喜。
八、句式杂糅
(17)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是由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写成的。
(18)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解析]句(17)是典型的句式杂糅。这是将《史记》的作者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是由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写成的两句杂糅而成,可删除的作者或写成的。句(18)的后半部分把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种句式杂糅。可把从改为以。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19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方式):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景物描写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九、景物描写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十、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一、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的刻画、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的环境描写
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十四、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五、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六、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附;以上为总结性资料,要求讲到哪熟悉到哪,除非已运用自如,否则一定要求保留到九年级)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总结20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名诵坤,字铭坚,号颉(jié)刚;小名双庆,笔名有余毅、铭坚等: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理解词义
1.譬如:比如,例如。
2.视察:察看,审察。
3.三皇、五帝: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帝王,说法不一。
有的说,三皇指伏羲、神农、女娲。据《史记》,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4.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
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5.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6.盲从:比喻自己没有主见,没有原则,没有见地,随着别人说话、做事。
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
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8.辨伪去妄:(对一些事物)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留下真的)去除虚假的。
9.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10.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课文主题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