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计划
推荐度:
开学教学计划
推荐度:
中班教学计划
推荐度:
跳绳教学计划
推荐度:
数学教学计划
推荐度:
相关推荐
【精选】教学计划汇总七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教学计划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大多数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四、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猜猜猜》
(一)、单元类型: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
(二)、主要目标:初步尝试猜想与假设,了解假设与事实的区别。
(三)、教学内容:
《猜猜看》——要有根据地猜
《猜对了吗》——猜想需要验证
《猜猜猜》——猜想练习
第二单元《风啊,你吹吧》
(一)、单元类型:综合探究活动单元
(二)、主要目标:假设性解释
(三)、教学内容:
《起风了》——初步了解风
《风的测量》——测量风
《可爱又可恨的风》——风的利弊
第三单元《神奇的指南针》
(一)、单元类型:综合探究活动单元
(二)、主要目标:对实验现象的原因进行猜想与假设。
(三)、教学内容:
《神奇的小针》——玩小磁针,提出问题,猜想原因
《有趣的磁铁游戏》——验证猜想
《磁铁的妙用》——拓展
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
(一)、单元类型:综合探究活动单元
(二)、主要目标:能够利用已有条件来验证猜想与假设。
(三)、教学内容:
《把盐藏起来》——溶解
《水落“盐”出》——水的三态变化
《沉与浮》——沉浮
第五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
(一)、单元类型:综合探究活动单元
(二)、主要目标:能对事物或现象的原因和结果进行猜想与假设。
(三)、教学内容:
《生活离不开电》——电的作用
《电灯亮了》——探究简单电路
《小心!有电》——安全用电
第六单元《地球真的不动吗》
(一)、单元类型:综合探究活动单元
(二)、主要目标:能区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假设。
(三)、教学内容:
《白天与黑夜》——认识昼夜现象
《昼夜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昼夜现象的影响
教学计划 篇2
一、 培训背景
我国每年新出生人口1500万左右。据学前专家介绍,一个人80%-90%的运动技能、语言、认知、领导力、良好的人格等形成都决定于3岁以前奠定的基础。而目前我国的学历教育机构还没有开设专门针对0-3岁婴幼儿学前教育的专业,使得这个年龄阶段的教育人才出现空白。
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于2003年正式颁布了“育婴师”这一新职业名称,并制定了《育婴师国家职业标准》。经过几年的发展,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市场得到了迅猛发展。
二、 培训目标
通过育婴师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使学员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婴幼儿心理及生理发育规律、日常生活照料及护理保健、早期教育及体智能开发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操作技能,并科学的对婴幼儿的饮食、睡眠、动作技能、智力开发、社会行为和人格发展进行教育训练。
三、 培训内容
婴幼儿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特点,婴幼儿生活照料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婴幼儿生长监测、常见病护理、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等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的内容,婴儿语言能力、认知能力、情绪行为能力等教育方面的内容。
四、 培训课程设置
1.1 职业名称 育婴员
1.2 职业定义 主要从事0-3岁婴儿照料、护理和教育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五级)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1.4 职业环境室内、外,常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有爱心、耐心和责任感;口齿清楚、会讲普通话;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强;动作协调、灵活;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1.6 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教师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育婴师不少于80标准时;育婴师不少于100标准学时;高级育婴师不少于12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培训育婴师、育婴师的教师应具备有本职业高级育婴师职业资格证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育婴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 培训场地设备 理论培训场地应具有可容纳20名以上学员的标准教室,并配备投影仪、电视机及播放设备。实际操作培训场所应具有40平方米和相关育婴设备(婴儿床、洗涤用具、婴儿食品配制及消毒用具,玩具、图书、挂图、手工制作教材及工具等)。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初级育婴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 经本职业育婴员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 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中级育婴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 取得本职业育婴员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育婴师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 取得本职业育婴员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 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4) 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级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高级育婴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 取得本职业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联系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育婴师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 取得本职业育婴员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以上。
(3) 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师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4) 取得本职业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教学计划 篇3
模块教学内容的设计,以提高学生乒乓球基本技术的运用能力为目标,,将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与运动技术学习进行有机整合。在教学安排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学生合作学习与自学、探究学习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学习乒乓球的兴趣,形成积极、健康的运动习惯。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1、乒乓球是一项趣味性极强的体育运动项目,其充满情感的比赛,欢乐与绝望,喜悦与悲哀,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每一场比赛,魅力无限的乒乓球早已进入世界上成千上万人的生活当中。它深深地吸引着热爱运动的人们,经常练习可以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增强大脑的灵活性及应急性。
2、乒乓球校本课是以乒乓球项目(乒乓球入门技术及结合技术、提高技术、基本战术)为练习的主要手段。通过乒乓球选修课教学,能够使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乒乓球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掌握该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从而提高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好,提高对乒乓球运动的鉴赏水平,推进乒乓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3、学生通过较为系统的学习,使其掌握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和比赛方法,通过基本技术学习和裁判实践,使学生具备组织一般性比赛的能力。
4、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是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而不是单纯追求所谓的运动技术、技能,因此,乒乓球模块的教法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身体条件的不同,在练习方法和内容上,区别对待,运用语言法、直观法、练习法帮助学生建立技术动作的正确概念,使学生了解所学技术的正确动作过程,掌握必要的动作技术,并能运用所学的简单技术参与到乒乓球运动中去。
5、采取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解决乒乓球运动中,运动基础参差不齐、个体之间差异巨大等现象的有效途径之一。其目的与核心是提高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学会分享学习经验与合作探究,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整体协作能力和每个成员的学习能力。它的程序:确定学习内容、目标——小组设计学习计划——课堂练习(个人学习、组内交流)——整合成果——提交小组学习成果,总结、评价。具体操作建议:
1.教师在讲授动作技术时,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技术教学带,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知识,分析乒乓球技术原理,形成对正确动作技术重要性的认识。
2.将学生按异质分组原则分成若干组,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练习,确保每组有乒乓球技术较好的学生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以“点”带“面”合作学习,采用现场说技、介绍打球经验、陪练等形式,增强“面”的打球信心,同时促进“点”的乒乓球运动技术、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互帮互学、团结协作的精神。
3.乒乓球运动的特点是球小、速度快、变化多,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步法与乒乓球专项素质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动作、反应、移动等速度。
教学计划 篇4
怎样才能有效地搞好思想品德课中考复习,让学生从容面对中考,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成绩呢?下面,请允许我结合我们学校20xx年思想品德课中考复习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各位领导老师们进行共同探讨和交流,以期达到抛砖引玉、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关注《考试说明》,把握考试动向
《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它明确规定了考试范围、内容、形式、试题结构等。并辅以样题和综合训练题,还会附上头一年的中考试题。所以,在复习备考中,我们要认真研究市教研室编写的思想品德《考试说明》。新课改之后,考试范围扩展为七年级、八年级《思想品德》上下册、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的内容和上年度5月至当年4月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这样就增加了复习的内容,加大了复习的难度。
二、制定计划,系统复习,直面中考
进入复习之后,首先要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一般建议做好三轮复习安排:
第一轮复习(10年3月——4月下旬):这一轮复习要抓“面”,大约需一个半月时间。主要是回扣教材,目标是夯实基础,让学生系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这一阶段,我们要全面掌握教材中涉及的考试范围内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思想品德课中考强调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能力的形成是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能力考查实际上是对知识记忆和运用的双重考查。因此,我们必须在深钻细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基础知识做全面、系统的梳理。首先可从目录开始,从宏观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全面、系统、牢固、准确地掌握教材,只有做到“心中有书”,在考场上答题时才会得心应手。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全体性、层次性是老师在教学上坚持的原则,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兼顾能力渗透。讲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练要讲求效果,克服简单重复。在学法上,要求学生以课本为主,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连成线、结成网、形成树,要求学生看书与练习相结合,练习也以中低档题为主。同时,由于新课改形势下的中考,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探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试题侧重于对现实生活、学生实际的联系,所以,这一阶段,在复习回顾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渗透与课本知识相关、与现实生活相联的时政材料。对于时政材料的整理和使用,应主要依靠省教研室编写的《中考时事》,要告诉学生,就象学习课本一样认真研读《中考时事》,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考试指导等外,里面的时政热点材料与大量考试题目密切相关,对我们日常练习和中考应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轮复习中,上课不只是简单回顾课本基础知识,最好每节课都要用综合性的题目来引领复习,用联系时政材料的题目进行练习,并注重在练习中掌握重点问题、突破难点问题。
第一轮复习的关键是落实,要求学生结合《经典》等已有的学习资料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除认真研究做好《考试说明》中的题目之外,老师也要根据复习需要自己搜集训练题目,题要精而少,且具有综合性。做到一边复习课本内容,一边进行中低档题的考试训练。
第二轮复习(4月下旬——5月中旬):这一轮复习要抓“专题”,大约需要20多天的时间。目标是提升能力,主要是专题讲座形式。这一阶段复习的目的是辨析各知识块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串联构成科学、系统的知识网络,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从 4 月下旬开始,我们进入一个综合复习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要打破课与课、单元与单元、册与册之间的界限,将相关知识综合归类,形成一条条知识线,进行归纳复习,这就是连“线”的过程。经过第一轮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如果说我们对教材有了宏观的把握,在头脑中形成了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下一步就需要进一步深入教材,进行微观上的细致掌握,也就是说进一步突出重难点,初步形成灵活运用教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分析认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考
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找“点”的过程。我们在复习时应把“点”和“线”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既要归类复习,又要重难点突出。
在这一轮中,更要联系时政热点进行复习。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并不单纯直接考查学生对时政问题的了解和记忆,多数是以重大时政热点问题为背景进行命题。所以在这一阶段复习中,结合热点问题,灵活运用教材知识进行分析,就自然成为此阶段复习的重中之重。在这一环节的复习中,我们引导学生做一些典型题例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选择做什么样的题目这个问题上,我们就需要有一双“慧眼”,科学利用练习题,增强复习的针对性。而不是盲目做大量的题,搞题海战术。近年来的中考试题都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对考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从试题内容上看,几乎年年都注重对重点知识、重大主题、重要热点的考查。因此,我们也要把这些内容分类归纳,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复习。
第二轮复习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要求做到能力训练步步提高,专题训练层层落实,综合训练融会贯通。
第三轮复习(5月中旬——5月底):这一轮复习要抓强化训练,大约20天左右的时间。目标是强化能力训练,也是中考前的冲刺训练,是从知识到能力到心态的全面训练。这一阶段,主要进行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的综合测试的临考模拟综合训练,并密切注意中考相关信息及走向。要多训练符合中考理念的习题,以使自己尽快适应中考的要求。在选择材料时,各地历年的中考试题应成为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资料。往年的中考试题对我们而言是难得的高质量的练习题。要让学生加强模拟训练,明确并适应新课改形势下的考试形式。我们在平时练习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每套中考试卷,把每次训练都作为一次实实在在的中考。之后,我们应帮助学生,对失分较多的题目和内容,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把问题解决在中考之前。
除强化训练之外,最后10多天,还要留出一周时间回归课本,强调重要基础知识,加强重点时政掌握,尤其解决重要的时政客观题。这一周以学生为主,但不要完全放给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前两轮基础知识和专题复习及第三轮前十天的练兵考试情况,领着学生回扣课本,找出重点基础知识和时政热点中的重点,也就是说,要尽量领着学生猜出中考中可能要考的问题,具有猜题性质。最后两天,可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复习,自行疏理复习内容,查漏补缺。这两天的作用不可小看,各类学生都能从自身的查漏补缺中获得收益,取得主动权。同时也让学生从紧张的复习中稍微放松一下,做好充分的考前准备,轻松面对中考。
这一阶段主要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培养并加强考感,在做题程序,审题、书写规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前面复习情况,反思、整理思路,寻求更好的方法,使知识横纵联系起来,做好充分准备,直面中考。
三、培养能力、掌握技巧,激活中考
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新课标下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把试考活考好。在此,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 指导学生更新学习观念,准确把握答题方法。在平时的小测试、模拟考试中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重视学生审题方面的训练。
(2) 指导学生联系教材,向教材寻找观点。如今,思想品德中考注重考查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所以,在教学和复习中引导学生用教材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勿离开教材,随心所欲,不切实际地漫谈、乱谈、空谈。训练在平时,运用在考中。
(3)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问题的答案比较灵活,允许多元化。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答题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主张,特别是联系社会实际或学生实际的问题,一定要思路开阔,观点新颖独到,有创新理念。
(4) 指导学生在平时练习,测评考试中训练语言组织能力,理顺答题思路,归纳答案要点,运用政治术语,掌握答题方法、格式,注意卷面书写等小节。
(5)帮助学生探索开放性试题的解题技巧,改变传统试题答案的单一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性试题一般以某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在答题要求和问题设计上增加了多样性和灵活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就某一例题开展讨论,大胆提问,让学生做到自圆其说,也可以采用师生共同编写案例的做法,让学生全程参与,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俗话说,熟能生巧,如此反复训练,学生解题技巧自然提高,答题当然得心应手了。此外,我们还应帮助学生认真研究自己的答题习惯,学会科学规划考试时间,训练合理的答题速度等等。
四、细研课堂教学,避免进入复习课误区
误区一:把中考复习课上成新授课都说平时教学像栽活一棵树,容易,而复习好似育好一片林,很难。的确,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众所周知,新授课着重于介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来龙去脉,重在“点”,重在面面俱到。而复习课却不能这样,它应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深刻理解、总体把握,这是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及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重在“点、线、面的结合”。这里所说的“面”就是全面、总体上把握教材的框架,“线”就是把单元、课、框的相关知识点串联、归纳起来,“点”就是重要的知识点。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通”,融合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为此,根据八、九三个年级思想品德课的不同特点,我个人认为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课应以情景复习法为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和道德教育等问题,理论难度不是很大,而学生的情感认知才是第一位,在复习中我们应通过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加强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课的复习应该以案例教学法为主,主要是让学生明确我国的许多法律法规,学会运用不同的法律来分析不同的案例,并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应在复习课上设置许多的法律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去进行分析,以此达到学习法律的目的。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应以材料复习法为主,根据历年中考的经验,材料题是中考必考题型,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方针政策等,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但要把握一点,不管是情景的设置,还是案例、材料的分析,都要注重综合性问题的设置,也就是说,通过这一个情景、一个案例、一个材料所设置的问题,它包括的却是我们要复习的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的内容。
误区二:复习课上教师自唱独角戏
目前复习课上最为普遍的复习模式是教师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知识的梳理,然后让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堂训练,最后由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评。一堂课,只听见教师在不停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置学生于一个被动学习的地位。其实,既然是复习课,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应该是有所了解,有所印象,我们何不把这一复习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即先由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再让学生进行一定的知识演练与反馈,教师从中再进行适当的点拨,最后教师再进行一定的总结,这样,既让学生动了起来,也让教师轻松了许多。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了,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更强了。
误区三:复习课上复习方法太单一。
说真的,学生很不喜欢上复习课,因为复习课要么就是教师讲,要么就是学生练,要么就是讲练结合。没有了新授课丰富多彩的课件,没有了新授课的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没有了新授课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激烈的思想碰撞。单一的复习方法学生没趣,教师没趣。为了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我认为,复习课也可以借鉴新授课的一些教学方法,比如,我们教师仍然可以搜集一些音乐、图片、录像等资料,制作出容量较大的课件;对于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练习,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讨论、争论;对于复习题的题型选择上,可选择一些充满幽默感的漫画题、辨析题、情景剧题等,以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
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为了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纹化素质,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指导纲要,确定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按照学校的安排,我担任三年级的教学任务,这个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都非常喜欢计算机,他们的强烈探索热情会使没有组织的课堂完全乱套。本学期我打算采用计算机上机实际操作教学的方法。同时加强三年级学生的教学治理,根据他们好动,不喜欢受约束的特点,多安排实践性的学习内容。比如课堂学习以游戏、活动为主,尽量将理论学习时间压缩在10分钟以内。小学生要给他们规范的学习方式,用建构主义原理帮助他们建立关于计算机的系统知识,提倡他们运用信息技术于其他学科学习中,均衡地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三、教材分析:
本课程采用青岛出版社出版的的教材,本教材每年级两册,本学期三年级选用三年级上册。本教材都有两个单元内容,语言纹字童趣化、图形图像直观化、学习过程自主化、知识内容趣味科学化、信息教育整合化的特点。
四、教学目标:
三年级: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组成、种类、计算机的保养、准确的操作方法等。
五、进度安排:
三年级:每节课用10—20分种讲理论、剩余时间上机训练
六、计算机治理
从系统上为确保计算机正常运作,我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课堂常规管理:课堂管理的好与不好,不但关系到教学质量,而且更重要的是影响网络室的正常运作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就没有良好学习环境。
(2)课前检查:要求每位学生先对号入座,并检查好自己所用的那台计算机的"键盘、鼠标、显示器、主机、桌椅等是否有损坏,有任何问题立刻报告教师,教师核实问题所在,然后才开始使用计算机。
(3)课时监督:上课过程中监督好每位学生的使用情况,如有不按要求训练,而是去运行其它软件或进行其它操作的,立刻给予批评警告,以防止学生乱删除,乱操作,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现象。
(4)课后验收:下课前1——2分钟,先各小组长下去检查各组计算机,看使用一节课后那台计算机有问题或有损坏,有则马上报告教师,教师再加以核实,有人为损坏的按制赔偿,最后教师再亲自下去检查一遍每一台机,确无损坏。
通过这样一环节一环节的监督、检查计算机出现问题的机率大大减少了,另外,平时上机也要多作损坏赔偿宣传,以防范学生的不轨行为。
教学计划 篇6
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促进教学资料和教学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好处。为了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有所成,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状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七年级4个班及八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从总体上看,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状况不一,学生的基础比较差,仅有小部分同学操作潜力较强,大部分学生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由于每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再加上有相当的一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热衷于游戏,在学习上懒惰、怕动手动脑,对要求掌握的信息技术概念及操作要领不加强与巩固。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上要努力克服困难,充分利用此刻条件,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多途径、多策略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把他们引导到系统地学习上来。
二、学期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学会正确的启动和关掉计算机,掌握WindowsXP的最基本操作,会使用键盘和鼠标,会使用写字板或记事本进行中、英文的输入。
3、学会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会利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信息的收集和下载方法,养成良好管理信息习惯;体验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快捷,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与安全意识。
4、了解文字处理软件Word20xx的基本功能和特点;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会对文本进行修改;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等。
5、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6、透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的潜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用心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树立自信心。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同时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掌握更多更广的微机知识,技能和技巧。感受到创新的喜悦,并能用于实践。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透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潜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职责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教材是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编写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资料与此刻本地七年级学生信息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有要针对性重新设置教学资料。设置新的教学资料分别为: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在网特网上浏览信息,获取与管理信息;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常用操作等,学生掌握起来有较大的难度,需要加强上机操作练习,领会使用技巧。
四、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状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透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潜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理论和社会等问题,负职责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五、确定教学研究资料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基本任务,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
1、认真分析、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划分好课时、进度,注重教材研讨,灵活恰当地处理好教材。
2、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用心性,组织好上机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真、高效地上好每一节课,保证学生课课有收获,真正学以致用,掌握好计算机这一现代化的得力工具。
3、计算机教室。建立计算机教室的管理及使用制度,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保证学生学习使用的机器完好无损,以使基尽可能大地发挥作用。
4、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鼓励学生多看几本计算机报刊杂志,或透过老师摘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各班成立兴趣小组,提出问题,共同讨论,组长做好记录,各小组间可展开竞赛,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微机的兴趣与热情。
5、抓好优生优培工作,重点培养特长生,用心参加计算机操作技能竞赛,并透过各种形式学习计算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加强业务教学潜力。
六、教学措施
1、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主要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每节课都根据教学资料来设置例子,如有关的生活实例或优秀的学生作品等,透过学习能够简单完整地掌握新知识和把示例作品做出来,并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不知不觉地学习一些操作技术与技巧。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搞笑、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帮忙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掌握操作的技巧。
3、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并把评价作为促进教与学的一种手段融入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老师,进而喜欢学习。
4、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我将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计划 篇7
本学期我任教11级护理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这是一学期的教学课程,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将教学计划安排如下: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基础技能操作课程。 在本学期中主要任务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熟练的汉字输入能力,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重点掌握Word文字处理软件,具有一定的文字排版能力;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以及PowerPoint基础入门操作和简单的网络应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
2.能满足基本打字要求;
3.了解计算机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初识计算机基础应用技术;
二、教学方法
1、讲授、演示、实践;
2、教学与实践同步,即时反馈课堂信息;
3、加强技能操作训练;
4、每节做小结,每结束一章要做总结并布置上机综合实训操作练习。
三、教学安排及教学考核方法:
本学期教学计划安排15周,约计授课9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0学时,实践50学时。 期末以上机实践操作为主要技能考察,占该课程的70%,平时作业和上机操作占该课程的30%。学生期末总成绩=期末成绩+平时成绩。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1、计算机的发展和系统组成
2、汉字输入法
3、数制和字符编码
4、多媒体初步技术
5、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教学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应用和特点。
2.掌握数制及其转换,掌握计算机的数据单位,了解计算机的编码。
3.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作用,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作用。
4.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5.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分类、防治,了解杀毒的常用软件。
第二章 Windows XP操作系统
教学内容:
1、认识操作系统
2、Windows窗口组成及基本操作
3、文件管理
4、文件与文件夹基本操作
5、Windows控制面板
6、Windows程序和附件
教学要求:
1、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
2、熟练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移动、查找和重命名等操作;
3、了解计算器、记事本、画图和多媒体应用程序
4、 掌握Windows系统中的屏幕显示设置、日期和时间的设置、打印机的设置
第三章 Word文字处理
教学内容:
Word认识窗口界面
设置Word文档基本格式及编辑长文档
Word表格处理
4、美化文档及图形处理
教学要求:
1、了解 Word基础知识;
2、熟练掌握 Word 文档基本操作、编辑、格式化。
3、能熟练地应用 Word的表格功能进行表格的创建、编辑、调整、修饰、计算和排版。
4、能熟练地应用 Word图形功能,进行图形的插入和绘制,能熟练地插入艺术字。
5、能掌握 Word其它功能,如插入艺术字、页面设置、打印文档、使用公式编辑器
第四章 Excel电子表格
教学内容:
Excel的基本操作
编辑数据
格式化数据
格式化表格
数据计算
数据处理
创建数据图表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 Excel的基本操作。
2、学会建立与管理工作簿和工作表的方法。
3、能对工作表进行简单编辑、格式化。
4、能用Excel的公式与函数进行常用的运算。
5、了解数据库管理方法。
6、学会创建和编辑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