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教学计划
推荐度:
高一历史学科教学计划
推荐度:
高中历史学科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历史学科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写好教学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历史学科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历史学科教学计划1
一、基本情况:高一年级共有25个班级,五个强化班,20个普通班,其中,本学期开设历史课的有15个班组,四位历史老师任教,本学期学习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按课标要求,须36个学时,2学分。
高一年级首次进入新课改,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理念上有待进一步更新,在教与学的方法上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改革面前吸取上届经验,探索过程中少走弯路,这是摆在我们高一师生面前的重要问题。
二、本学科教学要求:
历史必修(一)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等是该模块学习的基本内容,其中包含九个专题,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三、具体措施:
1、从开学初起,加紧新课程理念培训,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更新思想改进方法,以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投入新学期教学。学期初根据教研组计划安排,在第三周请参加省级新课程培训的张军老师对全备课组成员做一次讲座,以提高认识,借鉴外部经验和做法。此后不间断学习新课标,并逐一落实到教学之中。
历史学科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加强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历史课的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基本情况
本期我任教九年级2个班历史课。各班学习基础不平衡,有些同学基础差,所以本期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以利他们能够顺利毕业。由于以前部分学生对历史不重视,基础差,学习不太扎实,对于记忆性较强的科目学生有点偷懒,但只要老师有方法、有耐心,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加以生动化、形象化,同时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定能将历史知识学好。因为是毕业班,为了使中考总复习能提前进行,赢取更多更宝贵的复习时间,教学进度应大大加快,以便世界历史下册授完后有充裕时间复习。
三、教材分析
结合历年中考要求,重点为近代史以后的.内容。每课的内容多,知识点多,且容易混淆,要记忆的图形也多,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本学期讲授的《世界历史》下册余下内容。
1945年9月“二战”结束至今,是世界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两极格局形成—演变—解体,随之向多极化过渡。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促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强。这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和平和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历史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世界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较中国与其它各国的差异,以此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历史教学环境。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分析回答问题,倡导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探索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通过各种课堂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制作历史课件,辅助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历史教学活动。
5、认真搞好中考历史复习,确保学生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6.加强课外辅导和晚自习指导,协调班级发展,以便每个学生顺利毕业、升学。
历史专业教学计划的修改、调整和执行是一项系统工作,这个系统中所有因素的变动都将带来全局的变化。以系统方法论为指导,采用非线性的设计和开发思维,不断进行形成性评价和性评估,以“整体-局部-个体-局部-整体”的综合集成方法开展修改和执行工作,螺旋式前进,促成历史学科建设和专业办学在物质、人力和事理上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把学科建设好,把专业办好,为社会培养更高标准的人才,为学科体系建构贡献学科的力量,创造出历史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教育技术学科和一个结合社会需求与个性化学生需求的教育技术学专业。
历史学科教学计划3
一、基本情况:
高二年级共有 个班级,其中, 个侧重选理科的班级, 个侧重选文科的班级。有五位历史老师任教,本学期学习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和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一部分,按课标要求,须54个学时,3个学分,学校每周安排4课时,内容多时间紧,高质高效完成任务成为一大难题。
高二年级首次进入新课改,面临 年高考方案的新调整,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理念上必须进一步更新,在教与学的方法上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改革面前不被淘汰,成为真正的弄潮儿,在未来的高考中立不败之地,这是摆在我们师生面前的重要问题。
二、本学科教学要求:
历史必修(三)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共有8个专题。
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了解中外历史上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学会收集并综合分析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相关资料,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一书,着重介绍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史实。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因此,学习和掌握重大改革的史实,有利于学生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通过学习,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三、具体措施:
1、从开学初起,加紧新课程理念培训,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更新思想、改进方法,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投入新学期教学。学期初根据教研组计划安排,请参加过省级培训的张军老师为本备课级成员作一次新课程教学方法和理念的讲座,每位任教者都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并逐一落实到教学之中。
2、继续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由于新教材的使用,大多数老师对教材内容和教法不太清楚,所以我们根据学校的要求,在暑假期间已将《历史》必修2的教学案基本拟定出初稿,本学期开学后,每星期三晚办公时集中全备课组成员,对学案初稿进行严格审定,由主备老师对教材和教案主讲,大家集体讨论,形成一致意见,每周再增加一次集体讨论的机会,保证每一节课都形成贴近课标、符合新理念的统一学案和教案。同时积极提倡二次备课,工作六年以上的教师可以在学案上再次备课,未满六年的新青教师一定形成二次备课教案,全组统一进度,统一作业,把准教学基点,发挥个体特长,运用集体智慧,达到最佳效果。选修1的教学案编写工作从开学后的第二周开始,力争一个月之内全部拿出初稿,在实施教学之前,用同样的办法进行严格审定,力争形成高标准、高水平的教学案。
3、坚持采用学案制度,要求每一份学案均能包含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延伸学习的基本内容,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反映能力的提高,既要有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引导,又能体现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每份学案均围绕下列几部分编写:课标内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知识整合、学习延伸、同步检测等,不求全但求精,凡编写的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做到详实、有可操作性。一节课一份学案一份教案,文科班还要配一份详案,分课时备课。
4、要坚持教学的“五认真”,扣紧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做好辅导工作。
5、作业安排是每份学案中的同步检测,请主讲老师编写。同步检测当堂反馈,认真讲评。理科班课后不留任何作业,文科班一节一练,当日练次日讲评,一单元一次单元练习。
6、要科学地利用教具和自制教具,如地图、图片等,加强学生对课本内容理解的直观性。我们准备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影片和录像片,并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电脑,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虚心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开展相互听课活动,同组成员坚持每周每人互听不少于一节课,一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历史学科教学计划4
本学期,我为了适应新学期的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其他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计划,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搜集每册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
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外出听课,回来作听课汇报与学习体会。
四、认真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做到精选精练。
作业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历史学科教学计划5
一、教材分析(结构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
本学期主要涉及到经济史4个专题,文化史8个专题的授新课,教材内容多,学生学习相对来说比较紧张,每个必修教材都涉及到古今中外,但教材编排不够系统,学习上没有贯穿始终的一条主题线。所以教材需要自己整合与联系。
本学期最重要的是必修1、2、3的会考复习,无论是政治史、经济史还是文化史都比较重要,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综合联系。
二、学生分析(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
绝大多数学生目标明确,学习态度端正,但基础参差不齐,历史综合运用能力较为薄弱,学习方法也较为单一,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三、教学目的要求
1、要求掌握历史新课程要求的各专题的重难点及基础知识。
2、复习掌握3本必修教材的会考内容
3、加强基础题训练,以适应会考的要求,力求在会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四、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通过集体备课,凝聚团队力量,提高课堂效率。
2.注重过程评价,进行历史必修2、3的模块测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加强指导,优化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课后辅导。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章、节
教学内容
备注
1
必修2专题5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2
必修2专题6、7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3
必修2专题7、8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趋势
4
必修3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5
必修3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6
必修3专题2、3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必修2模块考试(适当时间)
7
必修3专题4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8
必修3专题5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9
必修3专题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10
期中复习、迎考
11
必修3专题7
试卷分析,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12
必修3专题8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13
会考复习
必修3复习
14
会考复习
必修3模块考试(适当时间)
15
会考复习
16
会考复习
17
会考复习
历史学科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以学生为主导,营造民主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
1、初中和高中的教材编排体例不同,初中教材是通史体例,高中教材是专题体例,贯古今,关联中外,跨度大。但对相关历史知识要素叙述不详。两种不同的编排方式,对学生是严重的挑战,要求学生高质量、高标准掌握初中知识。
2、本届学生的历史基础薄弱。这一届新生是开卷考试进入高中的。初中时认为开卷考试翻书就可找到答案。因而很大一部分同学平时学习不努力、不扎实,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很难适应高中教材的学习。
3、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学中既要让基础理论好的"“吃饱”,又要让基础稍弱的同学有所获。
4、通过半年的学习,部分学生学习习惯有所好转,对历史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
三、教学对策
1、树立团队意思,统一思想认识,统一进度,集体备课。共同确立重难点,探究解决的方法。
2、据课标,依托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 依据课标,制定科学、完善的课堂教学目标,这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提高教学效率的核心环节3、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推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现代化。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学习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更好地改进教学。
5、 教师对高中三年教学的全部历史课程模块提前作出整体规划安排。36个课时一个模块,不要随意打破,在教学时序的安排上,要打破过去一统的恒定模式,更加灵活的特点。
6、 教师要对即将实施教学的某个历史课程模块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教师过去那种面面俱到的教学方式已无法继续,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怎样进行一个模块的设计、一个单元的设计、甚至一个课时的设计、教师与学生活动课时分布、学生的作业类型等等,都必须提前设计好。
历史学科教学计划7
新的学期,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围绕教研中心和学校“集体教研”、“学案导学”、“习惯培养”三项重点工作进行,在继续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关注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发挥集体教研的优势,抓好学生习惯培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不断提高。为此,在总结上一学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学工作要求,制订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任教初一(1)、(2)班,共约90多名学生。初一是起始阶段年级,最大特点是:好动,好讲,比较浮夸。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对新学科会有较浓的兴趣。但初一学生的特点又使得他们可能管不住自己,上课只是听听而已,他们的记忆力、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尚处于较低水平,综合归纳能力更是欠缺,况且还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上课不认真听,学习欠积极不主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行为习惯成为新学期的常规工作,而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成为今后教学工作的重点。
二、工作计划
教学计划: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中国历史》第一册,主要包括四个单元的内容:即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阐述了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把握好朝代的更替,掌握不同历史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在教学中,正确运用课本中的史料、图片,课本中的动脑筋问题,活动与探究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日常检测,加强学生归纳问题、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训练。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使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事件、人物的方法,学会正确表述历史。充分利用“我的三分钟我展示”,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目标:在教学中,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还应充分利用历史课堂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学习中华文明的起源,青铜文明,使学生懂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不同朝代的历史发展概况,认识到杰出人物如秦始皇、汉武帝、曹操、孝文帝等对历史发展所起到地推动作用。通过不同时期文化成就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技史的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古代科学家、文学家们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好学、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教学重点: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铜文明;秦的统一和灭亡;大一统的汉朝;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晋的建立;不同时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主要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2、教学进度:
严格按照市教研中心安排的进度表进行。
3、具体措施:
(1)研究初一学生心理特点,抓好起始年级的常规教育,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注意培养初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2)深入研讨教材,提高驾驭教材能力;认真学习初中历史教法、学法指导意见,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和业务能力;
(3)完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每一课的学案。备课做到实用性强,提高课堂效率;组织好每一次单元检测工作;
(4)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以“我的三分钟我展示”为平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表述历史、评价历史等方面的能力;关注全体学生和学生每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促进优生发展,提高合格率;
(5)重视集体的力量,积极参加集体教研活动,开展好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优势,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对学生的培养计划:
1、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主要措施:利用历史课的优势,引导学生探讨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的优秀品质,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协助班主任,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经常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发展动向,及时将学生不良行为加以改正;与所有教师一起,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引领学生沿着健康轨道发展;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以取得家长对教育的支持。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
主要措施: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主要是利用学案,在上课时检测学生预习效果,让学生学会预习。
(2)培养学生听课、做笔记的习惯。笔记可以记在学案上,也可以记在书上,经常检查,以起到督促的作用。
(3)培养学生主动巩固的习惯。针对历史学科没有作业的特点,想办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养成主动复习的习惯。
(4)培养学生整理好资料的习惯。许多学生上完课后资料保存不好,丢三落四,应对他们经常进行检查,促使学生养成保存资料的习惯。
(5)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我的三分钟我展示”,培养学生表述、评价历史的能力。
(6)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专项能力训练,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专业发展计划:
(1)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活动,及时了解学校工作计划、工作目标,使自己的工作有据可依,有标可循。参加本学科各种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努力使自己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2)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参与研讨和网上研讨,多听、多评课,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提高业务能力。
(3)努力掌握更高的电教水平,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激趣有效整合。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在教好本年级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其它年级教材要经常疏通,做到知识体系的连贯,使自己能够适应不同年级的教学。
历史学科教学计划8
初一是起始阶段年级,最大特点是:好动,好讲,比较浮夸。初一(1)、(5)班课堂比较活跃,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有个别学生问题回答完毕后就会跑调,放出去就收不回来。
初一(7)班上课纪律较好,但思维不够活跃。所以这个年级主要抓常规工作。教材简析本学年讲授第一册中国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第一册中国历史叙述我国远古至南北朝的历史,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其中有*的为弹性课,不做统一要求,可根据学生情况,灵活掌握。其余课时除每单元安排一节活动课外,可灵活掌握,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初一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增强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工作及措施重点工作:
1、抓好起始年级的常规教育,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2、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3、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激趣有效整合。
措施:
1、抓好课堂40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为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历史学科教学计划9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世界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八个单元,叙述世界现代时期的历史,共21课,每课教学1课时。
二、背景分析依据: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初三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年级及班级现状分析:
初三年级情况是:不好动、不好讲、比较死板。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放出去就收不回来。今年初三情况是:尾巴大,尖子生少且不及格中低分率较高,特别是初三(5)班大批男生,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今年历史毕业考要成功的担子很重,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课堂及时巩固,及时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四、本学期所作要求及力争达到的目标:
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深入研究和领会毕业考试中各种题型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练习。如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重在抓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力,学习较困难者,重点让其掌握考纲所要达到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做到毕业考能顺利通过。
4、加强教育科研,理论联系实际搞好历史学科研究。
5、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充分利用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6、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7、认真,积极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教学进修活动,以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具体做法: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初三这学期的历史内容是世界现代史,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以问题教学为抓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智能的核心是思维,思维的起点是问题,如何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是本学期课堂教学中沿着重要研究的方向。每一堂课提出的问题必须从教学目标的分类开始,由浅入深,思维有易到难,从思维的广度、深度到灵活度螺旋上升。
3。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计划,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内容,响应学校的要求,我在这半学期中,力图以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改进以往的教学,力求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
4。以课改的理念作指导,对新教材进行摸索
新教材教材插图多,直观性强,能力要求高,所以准备好好研究这本教材,上出自己的教学特色。
5。对课型进行研究,认真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并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六、教学进度:
三月讲授《世界历史》下册,
四月复习《中国历史》上、下册,
五月复习《世界历史》上、下册,
六月综合复习,迎接会考。
历史学科教学计划10
为了更有效地提升我市高中历史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搞好高三历史复习,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特制定运城市高中历史教学计划(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教学模式,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能力,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基本,充分研读考纲,从整体上把握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加工教材,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
2,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迁移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问题的能力。
3,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基本的史学方法去认识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年轻人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历史依据及其正确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4,加强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精选习题。
5,进行有效知识落实,把课堂上的基本知识做为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6,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秀率,平均成绩和及格率上有明显提升。
三,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高三教学,复习的整体把握和详细计划及实施措施,对高三只是有大致的阶段安排与复习进度,对每一阶段的教学和复习目标,复习策略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没有细致考虑,这种计划的盲目性,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质量提高的盲目性。
2,教师没有对大纲,考试说明进行详细研究。大纲中对知识掌握程度有明确要求,考试说明中也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并有详细的解读说明,教师只是在想当然的去教学。
3,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效率低下,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及新理念缺乏学习和实践,课堂中仍习惯于教师一讲到底,教师累,学生睡,效果差,成绩低。
4,课堂教学中缺乏针对性,高三教学没有高三的特点。高三复习课,绝大多数教师都在就知识讲知识,缺乏深层分析,只是知识的简单罗列,对主干知识把握不到位;学生理解只偏留在表面上;不能把握历史整体框架,历史基本线索,学生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无序的。
5,缺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几年高考命题思路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基础,以大纲,考纲为指导,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来统领知识。
6,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习惯于只讲知识,不讲方法,学生不会主动学习,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而没有太大的成效。
7,缺乏对习题的筛选和高考试题研究,很多学校给学生发了很多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做,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也不是很好。
8,缺乏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热点,重点问题的联系的能力,只是单讲课本上的知识,一遇到解决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
四,采取措施
1,从整体上考虑和制定教学复习计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实施。在计划的制定中要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具体措施,评价,时间安排,内容安排等内容。
2,在每轮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针对近几年高级的命题特点和历史课实际,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抓课本知识落实,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详读课本,围绕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内在的主体结构网络,在记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理解。
第二轮复习主要以主干知识为中心,以专题的形式,对历史知识重新加以梳理和加工,走出课本,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把每节相关知识简单列出来放到一起,要重点分析,归纳出历史发展规律,教会学生学会把握规律,得出启示,提升学生纵横比较问题的难力。
第三轮:依据考纲,重新梳理课本,查缺补漏,教师少讲,让学生自己进行,并适当地进行综合练习。
3,要认真研读大纲,考纲和考试说明。应该说,考试说明是依据大纲制定的,大纲是作为整个高中教学的依据,而考试说明只是为了高考的需
要而定的。做为备考来讲,应该以教材为依托,全面复习,对考试说明没有列出的内容不必过分深究。高考题目大体上分两部分,一部分考查对基本知识的分解,另一部分考查较为深层次的能力。前者与教材关系较紧密,但不会是直接照搬教材的某一部分内容,后者基本上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因此,依托教材不等于捆死在教材上。
4,提高课堂效率,做好知识落实。对于历史课来讲,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重点讲清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讲清梳理历史脉络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加工整理知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总结出基本的历史规律,得出结论。知识落实要做到"四清",把课本知识的记忆放在课堂上,在习题练习上,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5,适当练习。在每一轮复习中都要有适当练习,但选题一定要注意层次性和代表性,切忌陷入题海战,在讲题中一定要针对学生问题去讲解,并不是单纯的就题讲题,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让学生能窥一斑而知全貌。另外,选题尽量选一些新题,不要过于陈旧,学生会在新题新情境下愉快的做题,效果更好些。注意主观题的检查与落实。
6,要处理好学科之问的关系。不能在复习时一味单干,应适当穿插些两门学科知识,适当串串门,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养成基本的文综思维习惯,同时也有利于本学科的学习。
附:高三教学进度及考试安排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时间:11.3—11.4
内容:中国古代史(全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时间:1.29—2.4
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
春节放假时间:时间:2.12—2.25
第三次调研测试:时间:3.26—4.1
内容:全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
专题复习及时间:4.1—4.30
第四次调研测试:
综合训练时间:5.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