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推荐度: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有关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两级分化现象严重。学习的主动性远远不够。当然,班上也有很多积极向上的学生,也有很多思维活跃、善于思考的学生。 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在下学期的数学教学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1.帮助后进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加强课后辅导,对其作业降低要求。
2.深入调查学生的作业要求,改进作业的布置及检查方式,增加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作业。
3.强化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把学习习惯的好坏与期末数学成绩的评价相结合。
4。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多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课堂“数学之星” 的评选,严格要求的同时鼓励学生上进。
二、教学内容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 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 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
2. 演示分数用的教具
3. 其他教具 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体积时制备1 m3、1 dm3模型,容纳1 L、100 ml液体的量杯;教学因数与倍数时,可根据教科书上的图制成教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六、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1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粉刷围墙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
4.约分.....................................4课时左右
5.通分.....................................4课时左右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六、统计(3课时)
打电话.........................................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观念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空间观念都是在小学阶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正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们以“空间与图形”知识为载体,研究和探索了“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策略,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提供现实性学习情景,构建生活化课堂,感受空间观念
丰富的情景所承载的是生活中鲜活的问题,学生喜欢解决这样的问题。所以“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开放小课堂,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几何的大课堂,为形成和发展空间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1、捕捉生活素材
《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而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可供数学学习的素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力求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有效地利用有价值的生活素材来补充教材,重组教材内容,以便更好地组织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知识。
2、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把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在真实的生活背景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增加直接经验,启迪思维火花,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采撷生活实例
生活实例是知识的源头活水,生活原形与课本知识之间需要通过一件件实例进行联结与沟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搜集很多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在学生生活和数学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让教学合情合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教学《认识平面图形》一课时,在由“体”引出“面”以后,在学生初步建立了平面图形的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实例,可以问学生:“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图形的?”学生就能说出,国旗的面是长方形,粉笔盒前边的面是正方形,硬币的正反面都是圆形等等。
4、激活生活经验
基于经验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生活化最显着的特征,生活经验是学生感知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缩短文本感知与学生个体认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规律,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回归生活实践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数学学习的意义所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有效地实现数学和生活的沟通,注重引导学生将习得的“空间与图形”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回归于生活实践,并进行印证、运用与发展。
二、突出探究性学习活动,亲历“做数学”过程,形成空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在阐述“空间与图形”内容时,大量使用了“探索……性质”这样的句型,这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过程性”目标,而这些过程性目标要通过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来认识和掌握图形性质,积累几何经验,加强几何建模,形成空间观念。
1、提供“做”的空间
有句话说,看见的容易忘,听来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好。要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就要给学生提供“做”的机会,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甚至不惜多用时间让学生感受数学家研究和探索的过程。
2、指导“做”的方法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正是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在“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中,尤其是要重视教给学生“做”的方法,否则,“做”就只能是一种形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做数学”的方法,诸如 “画数学”、“演数学”、“量数学”“剪数学”“找数学”、“拼数学”等等,都不失为“做数学”的好方法。在老师们的努力下,我们的学生在“做数学”方面都能有所收获,甚至课间同学们还在“做”着有趣的数学。
3、享受“做”的喜悦
数学美客观存在。较之艺术美而言,数学美是一种至上的、崇高的理性美。而“空间与图形”知识就更显示了数学学科的一种独到的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更是关注让学生从中享受到“做数学”的乐趣,体验到“做数学”的成功喜悦。
三、倡导实效性学习方式,注重想象力培养,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要注重数学学习活动的情境设置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想象,通过想象,形成表象,进而发展空间观念。
1、有效组织学习活动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扎实进行动手操作
在《课程标准》指导下,我们通常都要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知识和体验。我们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注重操作的可行性和扎实性,使操作不流于形式。具体做法是:制定明确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时机,留有适当的空间,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方法的指导。
3、适时进行空间想象
毋庸置疑,空间想象力是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而想象往往是和观察、实验、描绘等活动结合起来的,而且几何学习中的想象必须是有依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绘制和比较等方法,适时进行空间想象,从而丰富表象,意义建构,发展空间观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五年级级部学生情况分析:
略
二、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的理解:
第一单元:完美的图形——圆
重点: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
难点:公式的推导过程。
第二单元:山东假日游——百分数
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及解决简单的百分数的问题。
难点: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第三单元:冰淇淋盒有多大——圆柱和圆锥
重点、难点: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的区别及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第四单元: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难点: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第五单元:快乐足球——比例尺
重点:比例尺的意义,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难点:按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
第六单元:我们长大了——统计
重点:理解众数、中位数的意义,认识扇形统计图。
难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的特征。
三、教学目标要求
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意义,能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能根据给出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能运用正、反比例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明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的.关系;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回顾整理,能系统的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四则运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系统的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通过回顾整理,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改写。
空间与图形:
1、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认识圆;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柱、圆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回顾整理,比较系统的掌握所学几何图形的特征,熟练地计算这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统计与概率:
1、借助具体实例,认识众数、中位数;会求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分析数据,并能作出合理的判断。
2、结合具体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3、通过回顾整理,系统掌握统计图表、统计量及可能性等有关知识。
实践与综合运用:
1、在综合应用中,加深对百分数、所学几何形体体积的理解,能运用学过的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步骤与方法。
数学思考:
1、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比例尽及解比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2、经因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圆柱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发展抽象、概括、推理的能力。
3、在探索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计算等数学活动,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作出判断,发展统计观念。
解决问题: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百分数、比例、比例尺等知识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探索圆的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解决总是策略的多样化。
3、能综合运用简单几何形体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4、在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圆柱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类比和猜测等数学活动,学会用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5、在探索、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
1、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变通性。
5、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
四、教学措施:
(一)认知领域方面
1、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教材、明确对本册教材的各项要求按教学大纲要求,努力迎合课改浪潮,把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2、教学中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学时,尽量提一些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暴露学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同时也更好地展示学生的才能,独特的个性和创新成果。采用多种合作形式,如:同桌合作、随意合作、小组合作、优帮差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班级体凝聚力。
3、面向全体学生、认真批改作业。发现错误及是订正,注意加强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努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少学困生,提高优生率。
4、面对教材,我们不应当急于看《教参》《教案》,而应该先独立思考,这样才会有惊喜的发现,才能更好地把握好教材,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处理教材时,必须吃准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新起点,根据教学重点,正确把握导学活动的基点和难点,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与可能,给予个别辅导与帮助。
5、加强口算训练,提高正确率和计算速度,在此基础上加深解答应用题能力训练;增强学生几何观念,搞好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的连接与润滑。
6、认真阅读、研究自主练习题,并合理使用练习题,练习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读题、自悟题、自做题,让练习真正落到实处,切记走过场。
(二)情感领域方面
1、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好习惯,充分利用实物、图形、图片及现有电教设备,努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切忌一刀切,力求每一个学生都有较大发展,特别是后进生多关心和帮助,全身心地爱护他们,用饱满深情的慧眼让他们抬起头。
3、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通过定期的训、不定期的练,使之形成一定的素质。
4、主动和班主任配合,和家长取得联系,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不断巩固良好的师生关系,继续巩固和发展学校、社会、家庭的密切联系,优化外部育人环境,搞好班风、学风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的凝聚力。
(三)动作技能领域方面
1、教师要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易于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关键。千方百计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操作教具、学具和自己制作教具、学具的实际能力;在课堂上,多进行拼、剪、摆等活动,增强学生操作能力。
2、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加强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数学王国中学到有用的数学。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勤动脑、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坚持启发式教学和技能的训练。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五年级4班现有学生56人。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比较多,可从三年级一直到五年级,都是自己带过来的,所以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比较充足,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但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现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本册教学重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三)本册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本册教学总目标及要求: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工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习惯。
四、本册教学措施:
(一)常规方面:
1、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还应同年级其他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2、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7、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9、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二)后进生转化方面: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4、老师的辅导要及时,当然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后进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三)优秀学生培养措施
1、保护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质疑。
2、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指导学生自学,课外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抓优指导。
五、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继续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开展“争星榜”、发送小喜报的形式,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2、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学习各种资料,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六、辅导计划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习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3、为了做好抓好两头,保住中间的工作要点,努力设计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学手段。设计提问、设计练习、分析内容注意选择性问题。同时明确练习题的难度的层次性,使学生有的放矢。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的全面的完成练习题。
4、重视差生的错题订正,不厌其烦的反复地帮助差生完成基础性作业,直至学生真正弄懂为止;对差生的作业保证做到面批面改。
5、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帮助潜能生从态度到习惯,从上课到家庭作业的指导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