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计划
推荐度:
开学教学计划
推荐度:
中班教学计划
推荐度:
跳绳教学计划
推荐度:
教育教学计划
推荐度:
相关推荐
【热门】教学计划锦集五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又将开始安排今后的教学工作了,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了。为了让您不再有写不出教学计划的苦闷,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计划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计划 篇1
数学:
1运用多种方法准确、迅速地数数。
2掌握100以内的倒数和100以内的相邻数。区别100以内单双数。
3准确、迅速地进行100以内加减运算。
4解答100以内的口头应用题,能自编应用题。
5认识时钟,学习看日历。
6按物体的外形特征、用途、原料、相关性、类别、数量等进行三维分类和排序。
7认识人民币,并能进行兑换。
8学习图形的拼组
9学会对某一样事物进行统计,并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回答。
10按照不同方式,不同顺序找规律。
语言:
1分辨语音的细小差别,正确发出近似音。
2学会三拼音节,并正确书写三拼音节。能用拼音写一句完整的话。
3正确运用时间和空间的名词。
4学习描述事物不同事物的形容词和更广泛的量词。
5正确使用一些常用的向、从等介词和因为、所以、如果等连词。掌握并运用一些同义词和反义词。
6学习叠词,并能把一个词变成叠词。
7能正确运用“有、越、吗、像、从、很、又”等词造句。
8在讲述活动中,学习描述画面的情节和发展的过程并进行连贯的讲述。根据图片或情节描述其没有表现出来的事物。根据老师提供的不同材料进行创造性的讲述。
9辨认周围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禁烟、有毒、危险品、防火、放电、铁路、航空、少先队等标记,知道其所代表的意思。
10口齿清楚、有表情地复述故事和表演故事。积极参与故事等文学作品表演活动,用恰当的动作、表情来表现角色的个性,体验作品表达的感情。
11理解故事、诗歌、童话、寓言、散文等文学作品,连贯、完整地讲出其内容,人与事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蕴含的道理。
12能独立仿编或与同伴共同创编故事、诗歌和散文的完整内容或部分内容。
13会用绘画方式自制图书,初步了解书的构成。会修补图书。
音乐
1引导幼儿欣赏一些中外名曲,初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用面部表情或动作表现自己所感受到音乐形象,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对作品的理解
2引导幼儿有表情地学唱不同性质、不同节拍的歌曲,唱出歌曲中强、弱、快、慢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3学会有表情地轮唱、对唱、领唱、独唱
4掌握简单的舞蹈动作及名称
5能为歌曲或乐曲创编舞蹈动作
6初步学习有情节的舞蹈,学会表演才能
教学计划 篇2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机械和工具 形状与结构 热和燃烧 能量
教材分析
对简单机械的功能和基本原理的认识是“机械和工具”单元的重点。这一单元从常用的工具引入,通过让学生尝试使用工具,将一颗铁钉和一颗螺丝钉从木头里取出的活动,激发他们对简单机械提出问题并产生研究的兴趣。
“行状和结构”单元为学生们引入了形状和结构两个概念,引导他们对纸的抗弯曲能力进行研究。学生们将制作一个坚固的正方形框架,探索框架结构的作用。这一单元的高潮是由学生们用学到的形状和结构的知识,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座他们自己的桥,这些桥要在小组间进行介绍和评价。
在“热和燃烧”这一单元里,学生们将主要观察和研究热和热传递现象,以及由热引起的燃烧现象。他们将首先了解生活中的热源,通过不同温度的水的混合实验,初步认识热和温度的关系,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对热在固体中传递方向的假设。亲自动手做一只保温杯,体验不同物体传导热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能量”单元,将学生们在以往科学课和生活中观察到的许多现象与能量联系起来,加深对能量的感性认识。学生们将亲自动手制作电磁铁,观察和记录冰融化、水蒸发和霜的形成实验。还将通过阅读资料和推理分析,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原因,对节约能源产生新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从常用的工具引入,通过让学生尝试使用工具,将一颗铁钉和一颗螺丝钉从木头里取出的活动,激发他们对简单机械提出问题并产生研究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们对纸的抗弯曲能力进行研究。并由学生们用学到的形状和结构的知识,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座他们自己的桥,这些桥要在小组间进行介绍和评价。
3、了解生活中的.热源,通过不同温度的水的混合实验,初步认识热和温度的关系,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对热在固体中传递方向的假设。亲自动手做一只保温杯,体验不同物体传导热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4、学生们亲自动手制作电磁铁,观察和记录冰融化、水蒸发和霜的形成实验。并通过阅读资料和推理分析,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原因,对节约能源产生新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对简单机械的功能和基本原理的认识。用学到的形状和结构的知识,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座他们自己的桥。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对热在固体中传递方向的假设。亲自动手制作电磁铁,观察和记录冰融化、水蒸发和霜的形成实验。
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共35课时,其余时间进行科学实验、动手制作、创造发明等活动。
教学计划 篇3
一、教学目的
1、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⑤⑥⑦⑧⑨⑩
填出下列相应的山名:
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二)一读全诗,了解诗体
1、律诗:①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②押韵;③韵脚;
2、节奏:音节划分0000
(三)二读全诗,读准字音。
(四)三读全诗,掌握字义。
造化(天地自然) 阴阳(山之北为阴,山之南为阳)
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阔)
会当(应当,一定要) 夫(虚词,无实义) 青(指泰山之色,青翠苍郁)
钟(聚集) 入(收入眼里,看到) 眦(眼眶)
凌(登临,登上) 览(俯视) 曾(通“层”)
(五)四读全诗,了解诗句含义
1、解题
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2、诗句理解
①首联:首句远望,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朗,也更强烈。)
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郁,绵延不绝。
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郁,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远望,状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写出自己的体会,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
②颔联:是近望,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
各用一个字分别概括诗人眼中泰山的特点?(“神”或“秀”,“高”。这两句诗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③颈联:是细望,是想像之辞。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④尾联:由“望岳”想到了将来的“登岳”。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
最后一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六)理解性默写:
1、总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伟高大的山势的句子是:
2、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
3、表现诗人欣赏泰山而入神的句子是:
4、充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小结:这首诗层次清晰,形象鲜明,写景抒情,交相辉映,通篇写望而不著一个望字,含蓄蕴藉又自然开朗。始终在研词炼句方面颇见功夫。
(七)背诵默写
教学计划 篇4
一、学情分析:
我任教四年级两个班的传统文化,学生们比较喜欢这门学科,但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大多数孩子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基础,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但有的孩子不喜欢诵读.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要求: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诗词诵读(一)、古城建筑、、文学巨匠(一)、文学巨匠(二)、诗词诵读(二)、文学巨匠(三)、传统工艺、陶瓷艺术共十个单元,34个课时。
(三)教材编排原则: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四、教学重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3.欣赏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
4.领略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五、教学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良好情操。
六、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七、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2.要注重学习方式的主动性。
3.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八、教学进度表:
周次、内容:
1总体了解本学期内容。
2《千字文》(一)
3《千字文》(二)
4《千字文》(三)
5《古诗两首》
6《古诗两首》
7《古诗两首》
8古城
9塔
10桥
11楼阁
12我当小导游
13屈原
14李白
15杜甫
16苏轼
17关汉卿
18曹雪芹
19古诗两首
教学计划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延续了上册教材内容,继续贯穿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的学科为基点。加强动手实践与创造,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的个性发展。本册教材分为八个主题单元。都是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如、等等。内容按聆听、表演、创新与活动三大块安排,聆听包括十一首外国作品,九首中国作品,其中十一首为声乐,九首为器乐。结合歌曲的教学合理进行音乐知识的渗透。在提高识谱和合唱方面有所加强。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以上的教材内容分析,在本册教学活动,拟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能听辨不同类型的演唱形式分辨出男声和女声。知道常见的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2、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感知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3、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运用体态、线条、色彩作出反应。能听辨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4、区别合唱与齐唱,齐奏与合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二)表现
1、乐于参加各种演唱活动,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2、背唱4首歌曲,并能做到节奏准确,富于感染力。
3、能够适当的选择演奏的方式,为歌曲进行伴奏。
4、能够在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5、认识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6、能单独视谱演唱简单的旋律。
(三)、创造
1、能自制简易乐器,或用人声、乐器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能即兴创编与歌情绪一致的舞蹈,即兴创编音乐故事,并参与表演。
3、创作2-4小节旋律或节奏。
三、教学方法措施
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音乐的听、视、动结合。
2、突出音乐学科的审美性,坚持以学生为本。
3、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力求课堂教学有效多彩。
4、采用多元评价体系,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