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的教学反思
推荐度: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
推荐度:
数学教学反思
推荐度: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推荐度: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圆的周长》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探索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研究的构建活动。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数学并非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数学学习过程的实质上是学生主体富有思考性的探索过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一直“不放心”。如在教学《圆的周长》的教学时,学生的精彩的课堂表现才让我觉得我对学生的担心是多余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的是让学生动动手探索新知识;在实验中去发现规律、验证规律,找到求圆的周长的方法。我觉的目标实现了。
教学片断如下:
生:(动手量,发现)不能量。
师: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生:直尺是直的,而圆是曲线的。
师:那就没办法知道圆的周长了吗?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如何求圆的周长。
(每个小组分别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学具开始了积极地小组活动,对于学生的问题给予指导)
小组汇报:
组1:我们组测量的是胶带的周长,我们用绳子绕胶带圆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测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组2:我们将圆放在直尺的零刻度上滚动一周记下最后的刻度就算出了圆的周长。
组3:我们组测的是圆形纸片的周长,用这根线绕它一周,然后展开测量线的`长度即可。
师:同学们通过合作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同学们在听小组汇报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大家的办法中是否有相似之处?
生1:大家在测量的时候都没有直接测量圆的周长,都是把圆转化成了线段来量。
生2:老师我发现都是把圆这个曲线图形变成直线图形来求。
生3:我把他的这种方法叫“变曲线为直线”!
师:同意吗?
师:那我们就把这种方法叫“化曲为直”,可以吗?
生:(同意)
(我拿一根绳子拴着一枝粉笔在讲桌上,将它旋转几周,指出物体旋转的轨迹是一个圆,)
师:你能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
生:(不能)(我用圆规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
师:你还能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它的周长吗?
生:(不能)
我指出:化曲为直在测量圆的周长时存在一定局限性,(即:绳测法和滚圆法)。必须要寻找一种普遍的方法来计算圆周长的方法。应该用什么方法呢?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猜一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与小组的同学进行再次的研究。通过实验验证得到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找到原的周长和直径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这个固定不变的数就是圆周率。所以圆的周长应当怎么计算呢?学生很快就知道如何计算圆的周长了。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如果学习者不进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的理解,更谈不上灵活应用了”。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本节知识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这样教师要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引导和帮助,在知识点的关键处时应不断设置思维障碍,不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学生现有的知识范围内,让学生去跳起来摘果子,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还要信任学生,要相信学生能行,鼓励学生相信自己行,使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成为最活跃的、最出色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