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推荐度: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推荐度: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推荐度: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课后优秀教学反思
推荐度:
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近似数教学反思(精选23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1
近似数的学习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体验。但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一内容的教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猜测和交流,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它的含义和作用。
教材没有给出近似数的概念,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情境,通过对比两个人对参赛人数的不同看法(即准确人数与近似人数),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中结合实际认识万以内数的近似数的相关知识,以及让学生估计一些物品的数量,展示用数来表达、交流的有关内容等,以便于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由于现阶段不宜给学生教“四舍五入”法,因而让学生把准确数改写成近似数,学生往往出现估计离谱的.现象。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白,虽然一个数的近似数有很多个,但最恰当的答案应该是那个更接近准确数且更容易记住的数。要引导学生多结合实际情境,得出易学易记的方法就是对那些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我们要把它看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方便多了。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准确数与近似数
的特点,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充分交流,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让学生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说出来,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2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改写和省略,难点是亿以内数的省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大数的改写方法和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
1.复习铺垫在复习铺垫时,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我出示了一些整万数和一些非整万数,让学生先通过读数和写数发现整万数和非整万数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效果很好。
2.课前预习我认为课前预习是非常好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预习可以使好学生在学习时更有自信,不好的学生先预习如果不懂经过第二天老师的点拨会豁然开朗。所以本节课我让学生在课前自己预习了本节课的内容。在教学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时候教学效果非常好。我以身体里流淌着很多血液,在血液里有很多的白细胞和红细胞,你知道白细胞和红细胞的作用吗?学生由于课前已经预习所以说的非常好。然后我又问你知道一小滴血液里含有多少红细胞和白细胞吗?学生马上就说出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个数,我自然而然引出万以内数的改写。
3.尝试完成,集体交流在教学亿以内数的改写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并让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改写方法,一个孩子说:“把各级的四个零去掉改写成万字”。我及时表扬并强调顺利的完成了这个教学环节。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这一新课程理念。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例6教学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亿以内数的省略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在这个环节我先出示了课本上的例6,地球的直径大约是多少万千米?太阳的呢?出示地球和太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我怕学生不会就一步一步的引导,问题是地球的直径是多少万千米就是让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哪一位上的"数?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虽然程度好的同学掌握了方法,但是在学习程度不太好的同学却似懂非懂。反思这个环节的教学,我觉得主要是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让学生先尝试完成,在集体交流订正,这样教师在巡视时可以把错的和正确的都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去判断讲解,虽然有点浪费时间,但是一定会比我的这种方法效果好。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一些比较大的数据,由于书写不方便,需要将它们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这样既方便书写,又便于读数。亿以内数的改写和省略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亿以内数的省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大数的改写方法和利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通过预习让学生明白三点,一是亿以内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是什么意思,二是哪样的数适合改写,哪样的数适合用四舍五入,三是四舍五入是什么意思,这样可以使好学生在学习时更有自信,不好的学生先预习,如果不懂,经过第二天老师的点拨会豁然开朗。课中,通过老师举的例子,在小组同学交流的基础上,很快明白了改写的意义。
不足之处改进措施: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极少数学生对改写与省略尾数的联系与区措施别不太了解。所以下次教学中,我会强调并让学生明白改写只改变数的计数单位而不影响数本身的大小,用等号;而省略尾数后改变了数的大小,求出的是原数的近似数,用约等号。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3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第一,数学概念没讲清。关于近似数的概念应是一个数与准确数相近(比准确数略多或者略少些),这一个数称之为近似数。教材中对于近似数的概念比较简单,备课时我对于近似数概念的把握有点疏忽,导致上课时没有讲清接近精确数这一要点,学生举例时的错误没有纠正。整节课没有讲清什么是四舍五入法,只讲了用四舍五入法求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在以后的备课中,我一定会注意这点,不依赖教材,平时多看看相关的数学资料,力求把数学概念讲清楚讲准确。平时要多看看普通小学的`数学教材,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使自己的数学思维严密。
第二,举例的范围太小。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近似数,可以举各方面的例子,如工业产值,世博场馆等等,让学生知道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判断是不是近似数时可以加入一些不接近精确数的数据。
第三,教学课件不到位,针对我们学生注意力特点应该在课件效果上下功夫,多一点闪烁,特别是难点部分,可以通过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突破教学难点。以后要在课件方面加强,多一点闪烁的效果。
第四,板书不够美观。现在新教师培训正好在讲教师基本功—硬笔书法的讲座,我明白要写好粉笔字要先练钢笔字的楷书,以前我直接练粉笔字效果不佳,练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我会在以后每天备课之余练练钢笔字来提高自己的板书。
总之,我感觉自己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努力,设计教案时要反复斟酌。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4
《商的近似数》这堂课我没有上成功,课后静下心来,认真作了分析、反省,找出了原因。
一、小数除法知识,学生没有掌握好,所以很多学生做尝试练习时,不会计算“19.4除以12”。
二、课前准备不充分。
(1)备课不够认真仔细,没有深钻教材,没有灵活运用教材。
三、教学方法老一套。
在探究新知部分,由于学生不与我配合,我就采用了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把这节课的知识强硬的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被动的去接受。总结取商的近似数的方法时,也被我代替了。这节课的一切都被我包办了,剥夺了学生的权利,所以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听懂了,有的学生没有听懂,教学效果很不好,是自己没有很好的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所做的一切都由老师包办了,严重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这是我最大的`失误。
四、自身素质欠缺,课堂驾驭能力差。
由于本人胆子小,一看见有领导和老师来听课,我的心就砰砰直跳,说话变得吞吞吐吐,语无伦次,甚至还说错了几句话。遇到学生不与我配合时,我就更加紧张,乱了阵脚,乱了思路,不知如何是好。“头发长,见识短”是对我最好的写照,因为自己平时业务学习较少,积累的经验也少,像一只“井底之蛙”,所以不能巧妙、机智的驾驭课堂,出现了本节课由我一人唱“独角戏”的尴尬场面。
总之,不足之处很多很多,一言难尽。以后我会多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学习,取长补短。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5
结合学生上节课所存在的问题与典型错误,课前我引导同学先回顾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明确题意,精确到哪一位便看这一位的后面一位上的数。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舍或向前一位进一。在练习题中回顾并总结方法,同时引出四年级上册的改写题作为新知的铺垫。唤起学生对读数、分数级这些旧知的记忆,以便用于本堂课的学习与探究之中。作好这些铺垫之后,新课的学习便是水到渠成了。
在新知学习环节,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分数级明确大数中有多少个万或是亿,从而能快速准确地将一个大数改写成以万或是亿为单位的数,并运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保留到指定数位的近似小数。
在练习中,学生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改写后忘记写单位“万、亿”,导致将数字缩小了万或亿倍;
2、根据不同符号(约等号和等号)来确定是改写近似数还是准确数;
3、对基础题的变式练习,如3.003亿=( )万,计数单位变小,数字要乘一万。
在接下来的练习讲评课中,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加入有针对性的讲解与提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将一个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小数。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6
我在教学《商的近似数》一课时,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有意识得开发生活资源。首先我出示例7:爸爸给王鹏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多少钱?并以谈话的形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再要求学生根据提出的信息练出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我在巡视中发现,有的学生一直往下除,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时教师就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怎么办?”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本以为求近似数是数学难点。但在实际数学中才发现计算是真正的数学难点。由于例题及做一做中所有习题全是小数除以整数,所以当作业中出现小数除以小数时,许多学生都忘记了“一看,二移”的步骤,所以在设计巩固练习是应增加小数除以小数的练习。
其次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因为需要保留两位小数或几位小数而强调学生只能除到小数部分的第三位或第二位。遇到学生除了比实际需要更多的数位。应加以鼓励表扬并及时提示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去除,这也许是学生创新的灵感之花,是一种钻研精神的表现,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是这样的教学,也需要这样的老师,更需要我们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本节课值得自我褒奖的`地方:
1、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呈现中,我先让学生自我尝试,再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想法,最后进行对比、归纳讲解总结。在自我检测后当堂训练练习中,将知识点化解在这些练习中,让学生能够学以所用,学以致用。
2、在做一做环节中,由于学生自学和理解能力的强弱差别较大,他们的速度出现断层,快的学生早已经完成,让他们去帮助较慢的学生后,存在问题的学生大多数能够接受本节的新知识即明白求商的近似数要除到比要保留的位数多一位。
3、在本节课结束时,适时总结知识点并板书,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并通过板书对本节课进行快速的回顾,还可让学生结合知识点思考自己是否完成学习目标。
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计比较流畅,但个别环节处理欠妥。如在让学生自学时,自学指导设计太简单,笼统,指令不明确,对学生来说要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比较模糊,以至于此处教学中学生没有紧张的学,有的学生仅仅是走马观花的将书浏览了一遍;另外在自我检测环节,让学生直接算出保留三位小数的方法会更好,这样还能巧妙的把该题目简单化,让学生容易自我完成。还有有的学生计算能力特别差,老师在后教时过于强调计算的错误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应引导学生把教学重点放在研究取商近似数的方法上来,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
2、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本节课的练习题我有意识的设计为计算题、填空题、判断题,力求通过多角度使学生掌握求商近似数的方法,但是学生做题的速度相差甚远,为了照顾到全体学生,而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最终没有使课堂达到高效、最优化。
3、课堂中随机问题处理欠佳。如学生计算较慢的特点,发现了,在后面的教学中没有给予有效处理,致使后面的拓展练习当堂训练没有完成。再者,课堂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促进、组织和在必要时帮助学生,但是在授课时没有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无效问题应可稍加引导或者告诉学生我们这节的学习目标是掌握方法会灵活应用就行,而不应纠结于计算之中。
4、板书布局欠合理、美观。我授课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小学生,对于他们而言,很多时候会模仿或学习教师的言行特点,而此阶段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巩固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将美观、大方、简练、整齐的板书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习惯和书写格式的重要性。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7
在教学第七册数学课本“近似数”一课中,有一道带星号的题是这样的“9□8765000≈10亿,方框里可以填哪些数时,这个数的近似数于10亿?”教学这一练习题时,我先让学生独立练习,要求学生也可以进行进行合作讨论,然后交流。结果,学生经过交流后,展示了两种结果:一种是方框里可以填大于或等于5的数;另一种是方框里可以填5、6、7、8、9。我立即追问学生:“这两种填法一样吗?”话音刚落,学生顿时激烈争论起来。有的学生说一样,而有的学生坚决认为不一样,并且列举出比5大的数还有10、11、12……,我顺着学生的思路不断地往下板书,一直写到二十几,然后甩甩手臂,装出手很酸的样子,问:“写完了没有,我的手都写酸了。”学生马上说“写不完,写不完,比5大的数有许多个。”我马上接着说:“写也写不完的数在数学上有无数个”。这时我又问学生:“这两种填法一样吗?”学生坚决而果断地说:“不一样,填5、6、7、8、9是正确的”。
在完成第二道星号题9□8765000≈9亿时,就更有趣了。当我提出方框里可以填哪些数时,有的学生说:“填比5小的数,只能填4、3、2、1、0”。这时有位学生神气活现地说:“还有-1、-2、-3、2.1、3.7等比5小的数,所以方框里填比5小的数是不正确的”。这位同学的回答超过了当前我们所学的整数范围内的"数。看着这些聪明而又可爱的学生,我不由自主地赞叹:“你们太棒了,真了不起,能找到哪么多比5小的数”。这时我问学生比5小的数究竟有多少个时,同学们顿时异口同声地说:“比5小的数也有无数个”。“方框里应该填哪些数,同学们现在知道吗?。学生自信地回答:”方框里应填比5小的自然数都是正确的“。
通过这堂练习课,使我深深地反思到:学生的思维不再是一张白纸,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愿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在主动积极的心境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对学生思维方法的教学法,不能仅靠简单的告知。数学教学最本质也是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所传输的信息不仅仅是数学活动忍气吞声结果----数学知识,还应包括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经历一次次数学思维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来说,无论是构建一种新的数学知识,还是掌握新的数学思维方法,必须让学生经历数学思维的活动过程,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8
学生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掌握较好,基本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然而对于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就不乐观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以前学生学过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今天所学的是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这就增加了难度,学生不知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该如何处理。
2、前面刚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学生往往把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相混淆,错把改写当成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针对以上情况,解决办法:一方面给学生讲清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方法相同,后者的改写是移动小数点,其实前者也是移动小数点,只不过运用了我们后面所学的小数的基本性质,把小数点后面的零去掉了。另一方面,讲清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有什么区别:求近似数需要省略后面的尾数,所以求的是一个数的近似数;而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或八位,加一个单位就可以,没有大小的改变数的大小;
3、多讲多练,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自悟。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9
四年级上册数学《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一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将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学难点是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这课的内容的学习将为今后学习省略亿位后面尾数求近似数奠定基础。
(一)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激发学习兴趣在新课的开始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学校共有多少人口吗?先估计一下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认识近似数,再通过班级人数这样一个准确的数字与近似数对比,进一步增进学生对近似数的理解,认识到生活中常用近似数表示数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迁移、类推方法获取新知,沟通新旧知识联系。
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中,学生对于四舍五入法并不感到陌生,已经知道小于5就舍去,大于5或等于5就向前一位进1,但是不能完整给予表述,而这节课的内容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明确四舍五入法的具体含义,并根据具体的要求利用四舍五入法来求近似数。在这节课中四舍五入法并不是教学的难点,难点在于理解“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这个具体要求上,这是因为以往经验没有涉及“尾数”的`概念,所以学生会产生理解上的不足。因此我在教学中,我通过复习求万以内的近似数引入,让学生回忆“四舍五入”的意义,
三年级时已经学习过省略百(或十)位后面的数或者是估算整百(或十)数,所以我就先让学生试着完成以下几个复习题:
574(省略十位后的尾数求近似数)782(省略百位后的尾数求近似数) 2659(省略千位后的尾数求近似数)让学生复习万以内的数的求近似数的方法:省略到哪一位就看它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下一位不满5就舍去,改写成0,如果下一位满5就要向前一位进“1”,再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求出近似数。为接下来的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打好基础。
接着让学生观察例7,指名读题,理解“大约是多少万千米”,让学生理解:其实就是省略这个数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再让学生试着独立解答并板演。在学生板演过程中,让学生说说自已是怎么想的?说出:省略万位后的尾数,只要看千位上的数,然后根据“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又引导学生结合上一课所学知识将求出的整万近似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并让学生思考理解为何前面是“≈”而后面是用“=”:因为第一步求出的是近似数,要用“≈”,而后面是直接把这个近似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没有改就变它的大小,所以要用“=”。
最后通过13页的“做一做”的练习加强巩固,在这题中分别是省略百位、千位和万位后的尾数求近似数,共把学生平均分成三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省略到哪一位就看它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下一位不满5就舍去,改写成0,如果下一位满5就要向前一位进“1”,再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求出近似数。
这节课,因为利用了新旧知识的迁移,类推,学生对省略万位后的尾数这个方法掌握起来还是很轻松的,不足之处是让学生说得太少了,要让学生多说说为什么是这样求的,根据是什么,这样对于学生理解四舍五入法会更有帮助,今后还要加以改进。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10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复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三个教学重难点,即: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这些要求的含义;表示近似数的时候,小数末尾的“0”必须保留,不能去掉;连续进位的问题。
1.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在创设情境环节,结合教科书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2.注重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
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虽然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在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却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最典型的就是他们忘了精确到哪一位,以为精确到哪一位就是看哪一位。还有些同学甚至“连环进位”,让他保留两位小数,他就把千分位、百分位、十分位的数都往前进一了。这不仅说明这些同学基础差,还说明了反馈练习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反馈,我们就不知道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也就不能帮助接受能力弱的同学,提升有巨大潜力的学生了。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11
1、教学目标要明确,内容要准确。这是基础,学生做题出现问题跟教师有直接关系。
2、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地位。教师要有自己的威严,要严慈相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处于主导地位,把控课堂活动,要顾及全体学生,不能只看回答问题的学生。
3、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探讨,不要满堂灌。
4、备课要全面。备教材,备学生。对于知识体系有关全面的了解,知道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对于新授课程有铺垫的作用;尤其是学生的了解,可能直接决定教学方式的选择。
5、主副板书使用要合理,主板书部分要留给新授例题。
6、小组活动探究或者学生自己做练习时,教师要下面巡视,掌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易错点和共性问题,做到心里有数。
7、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其精华,转变成适合自己的模式。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12
积的近似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求小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课始,我出示了1.995让学生保留整数,学生在我的引导纠正下,对本题的思考过程进行了准确的叙述,接着我又出示了保留一位小数的题,在学生熟悉的求近似数的说法"保留几位小数"的基础上,我换了一种说法"如果把1.995精确到百分位"你会求吗?优生对此题进行了分析,精确到百分位也就是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千分位的5。接着又换成"四舍五入到十分位"在这个复习环节,让生接触了三种说法,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 不足:如果将此题换成表格的形式出示,会更醒目、清晰并且在保留的过程中便于学生比较。
第二个环节是学习例题,例题是以应用题的形式呈现的,这就是新教材的特点,将应用题的学习分散到了各个知识点中,因此应用题的教学也很关键,我带领学生两次读题——分析关键句——列式计算,目的是渗透解决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由于这个例题中的知识点都是学过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列式计算,在计算前我让学生再次观察题目,由什么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有三点:约等号的使用,单位是亿个,要保留一位小数,为学生正确解题提供了帮助。
第三个环节是对得数是钱的小数的处理。帮学生理解了保留两位小数的实际意义。之后完成了一道平行练习。
本课我比较满意的就是第一点:知识点的扎实学习,学一点练一点,学练结合,滴水成河。第二点就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多样,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0分钟没有懈怠现象。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13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抓住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我们二年级各班的人数这个准确数到我们级大约有多少人,引入新课。我努力从学生身边挖掘、选取教学的素材,让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所学的知识于他们的生活,也就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了。生活中的许多数量是用近似数表示的",你在哪见过或听过?说明:没有办法得到一个精确结果或没有必要用一个准确数表示时,就用近似数。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下几点:
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这堂课通过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例如:班级人数、家用电器等一些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判断近似数的。从学生找出“大约、接近”等一些词可以看出。
教学如何求近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通过独立的看一看,自己试一试,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体会探究与发现带来的乐趣。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14
近似数是初中数学的一个微乎其微的知识点,但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对他们是否掌握至关重要,学没学好对学生以后的知识链接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现根据我对这一节的教学做一下反思。
(一)成功之处
本节课,我抓住了教材的关键因素,全面理解教材,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给学生对应的设计一些题型,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自学和小组的讨论,对本节课进行全面的把握。另外,就是结合学生小学的"基础,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最近新课,在认真的自学中了解新课,在系统的联系中,掌握新知,在激烈的讨论中 ,提高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有利因素,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得到知识,提高了能力,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二不足之处
本节课虽然取得了成功,但是也暴漏了一些问题,一是教学细节突出不够,因为把大部分时间放给了学生,对于学习主动自觉的学生来说,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对学习不太自觉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却没学到什么东西,他们再跟着其他学生走。学生没有完全参与进去,对他们来说没有啥效果。
二是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因为近似数是小学学习过的内容,我认为学生应该有比较深的认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四舍五入法保留没有过多的要求,但是在后来的展示过程中出现来很多的小问题,影响了学生的知识的掌握。
(三)改进之处
对于以上问题,显示出的不只是这一节的问题,而是平时的教学问题,我一定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即面向全体,又要结合每一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知识基础,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课堂,都参与到学习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要注意学生的旧知识的掌握程度,适当的进行复习,让学生不至于脱离轨道,越来越差,对于基础差的学生适当的加强辅导,让他们稳步提高。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15
1、创设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例题的巧妙改动给学生留出了更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句“能像上题那样,保留两位小数得6.67吗?”的开放问题,导引着学生建立条件与条件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根据条件生发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素质教育也可以说是学生主体教育,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2、设计了生活化,学以致用的练习。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求商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学会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3、组织了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
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实践也证明,在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本节课的实施中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试图以学生个性思维,自我感悟为前提多次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学生和谐有效地互动,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感情。
4、在小结中对比沟通,形成整体认识。
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让每一位学生站在元认知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既是对知识本身的反思,更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对知识、情感、能力、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反思,这无论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还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16
上周五学生放学后,老师们坐在一起针对“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在操作过程中的困惑与困难进行了探讨,牛主任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不能完全抛开情境,教学模式也要针对各种不同课型有所改变,不要完全被导学案范例框住。只要本着“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能学会的老师不教”的原则,就可以了。
昨天我们学习《积的近似数》,我觉得这节内容很简单,所以课前没有做任何准备。上课伊始,我问孩子们:“孩子们,你们认为,是人的嗅觉灵敏,还是狗的嗅觉灵敏呢?”“狗的嗅觉灵敏”孩子们异口同声。然后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人的嗅觉细胞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是人的嗅觉细胞的45倍。”并随口问道,“你知道狗的嗅觉细胞有多少亿个吗?”孩子们马上动笔算起来,我让两名后进生来黑板板演。孩子们计算很准,速度也很快。全班只有5个孩子算错。然后我在问题里加了“大约”两个字,题后加了括号,要求保留一位小数。大约三分之二的学生马上就有了结果,兴奋地举起了小手。我找了一名没有举手的"孩子说出了结果,孩子们都赞同这个结果。然后我又组织孩子们在小组内说说,该怎么求积的近似数。不足2分钟,孩子们都美滋滋地坐好了。又找了几个后进生汇报,虽然语言组织不太好,但大家也都能听明白她的意思,看来学习效果还不错。接着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板书课题,然后做练习巩固。课后反思有以下几点:
(1) 学习内容比较简单,学起来比较轻松。
(2)课前的情境也起到了激趣作用,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 评级机制跟得上,小组评比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促使优等生主动帮助组内的学困生,(我给他们讲过短板效应,并且经常提醒她们记住短板效应)学习的氛围浓厚,学习效果也好。开学一周以来,这节课是学生合作学习(主要是优等生帮助学困生)面积最大的,效果最好的。我已经将各组评比表张贴上墙,希望它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17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一课之所以是教学的难点,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不熟悉,不感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在导入新课环节就紧紧抓住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我们班的人数这个准确数到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再到这两年我们学校大约投入多少钱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不应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教材”,而应该是“用教材去教”。我认为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就要努力从学生身边挖掘、选取教学的素材,让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所学的知识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学生必定倍感亲切,也就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了。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一堂课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将新课标的思想、理念自觉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使学生投入到现实的、充满探索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学生在学习本课知识时总是保持着比较兴奋的状态,时而交头接耳,时而议论纷纷,时而面面相觑,时而恍然大悟、开怀大笑,师生皆全情投入,宛若一场趣味盎然游戏。
(2)丰富教材内容,源与教材,又不拘泥与教材。新课标强调数学内容增加密切联系生活、反映数学发展的新内容、新思想。教材知识只是一种学习的资源,教学时要灵活运用教材资源,补充和发展教材,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其它学习资源。我在本课教学中,将学生找到的一组数据作为教学素材,展开教学,充实了教材内容,又不拔高要求,为学生所喜爱和接受,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积极探索新知奠定了基础,真正让数学走近了学生的生活!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18
星期四上午,侨中礼堂再一次听到罗老师的数学课很是欣赏和赞叹。
近似数是我们数学老师最不好把握的课。因为太活了,很多答案都对。罗老师一节课紧扣主题,突破重难点上有很多值得我借鉴的地方。先由华西村引入,孩子们通过数据知道72层是准确数,近5000个座位是近似数。当问到建筑面积是 ( )万平方米,让学生猜一猜:21□□□□,可能是多少万呢?这个题目很新颖很有趣。因为不论孩子们说什么都有可能。老师问:是21万还是22万?学生说看后面的数。老师这时翻开最后面个位上的.数是8,学生紧接着说不对,前面的。老师又紧接着翻开十位的数是3。学生说还不对。到底是哪一位呢?最后确定是千位。老师问:为什么是千位呢?学生说:因为千位是0.1.2.3.4.就是21万,如果是5.6.7.8.9.就是22万。这是顺势引出四舍五入法。孩子们自然而然的记住了要学习的知识。
罗老师的课很灵活。比如学校有3179人,用近似数表示约是( )。孩子们说:3180,3000,3200.多好的答案啊。这些都是对的,而我们在教学时往往把握不好,禁锢孩子的思维太多,结果适得其反。最有意思的一道题是:爸爸的工作单位地址是福州市五四路217号。学生说:五四路200号。呵呵,这回可掉进老师的圈套里了。老师反问:去五四路200号能找到爸爸吗?看来这是不能用近似数表示的。
在解决难点问题上,老师用一锤定价的方式出示宝马汽车的价格约是130万元。谁给的价格最高,但是必须约是130万就得到老师的宝马汽车的礼物。孩子们说出:1304999.真是设计的很巧秒。
整节课时间过得很快。老师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都是在突破和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没有一丁点浪费。每一个环节设计都很有趣,孩子们喜欢。最重要的是老师善于启发孩子们自己发现,自己解决实际问题。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19
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精确数不同,它仅表示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本课的学习是让学生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即四舍五入法。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上课时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不同班级学生的人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32人大约是几十人,并谈谈理由。从学生用“接近”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教材安排了两个生活情境,让学生读一读,注意划线的数在表达时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约”字,体会其表达的"意思,从而引出近似数和精确数的含义。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本班人数说说32人大约是几十人,并谈谈理由。从学生用“接近”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写法32≈30,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
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教学如何求近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通过出示480000到490000之间的数,让学生口答它们的近似数,并观察比较,和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体会探究与发现带来的乐趣。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展示出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20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是近似数的连续进位问题。
成功之处:
1.复旧引新,沟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课始出示: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986413 35628 65214 90088 ,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结合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3.深刻体会保留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
4.重点比较2.5和2.50的区别。通过在数轴上的取值范围,使学生体会到2.5的取值范围在2.45~2.54,2.50的取值范围在2.495~2.504,虽然大小相等,但是精确度不一样,2.5表示精确到十分位,2.50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不足之处:
1.学生对于保留整数就是看十分位上的数是否满5,但对于精确到十分位就是保留整数的逆向理解有些困难。
2.对于典型题中形如9.956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学生还是存在不知如何进位的问题。
再教设计:
1.加强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的含义的逆向理解,使学生深刻体会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
2.加强典型易错题的练习,消除学习中易出错、易混淆的问题。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21
“近似”的概念在小学数学知识里,有一个孕伏与发展的过程,在本课,第一次出现了近似数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在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相对于她们学过的准确数而言的。教材没有给出四舍五入的.方法和约等号的使用,只要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都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德育渗透和人文素养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加强近似数与准确数的对比,从而加深学生对近似数的感知和理解,并能加以运用。现将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做法和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成功之处:
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例如通过第xx届全运会的这个时事背景引出例10,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之后的大量练习中,也十分注重取材于实际生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还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人文素养方面有所渗透,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2.教学环节设计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玩中学是二年级学生比较乐于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方面,我采取了动静结合的方式,不仅有独立思考,还有小组交流;不仅有静态的纸张作业,还有活跃气氛的多种游戏;不仅有自己读题审题,快速回答问题,还有听题回答问题……整个环节安排紧凑有序,科学合理,再加上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被很好的调动起来。
3.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功能
本节课的课堂评价主要采取小组积分制,通过师生共评和生生互评,对各小组进行计分(100分,50分和2分),充分调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堂结束时,每组学生算出本组得分的准确数和近似数(近似成整十数),紧扣教学主题。
不足之处:
由于近似数的概念是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的,而且只是感知、比较和理解,部分学生在使用数学语言判断一个数是否是近似数方面并不是特别熟练,个别同学的估数能力有待加强练习。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加强学生估数能力的培养,相信到三年级通过进一步学习估数的方法后,这一问题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22
在复习小数乘、除法时,学生遇到求近似数时,感到困难。我认为如果将有关求近似数的内容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找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知识连起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和学生一同复习时,先带领学生将学过的求近似数的知识列举出来:一、求积的近似数:二、求商的近似数。
1、回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先计算,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
2、回忆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先计算,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但要注意只需除到比要求保留的位数多一位就行了。
3、在这里要学生比较两种求近似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不同点:乘法可算得准确的结果,而除法不一定能除尽,也不需要除完
4、在求商的近似数时,学生最感到困难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提醒学生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有时要用进一法有时用去尾法,我让学生举例说说什么时候进一什么时候去尾,帮助学生理解。
为了验证学生学情,指名五名学生到黑板上分别计算各自的式题,三名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艰难做对了,我向他们一一表示祝贺,以此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其中两位同学被困难挡住了去路,这时下课的铃声响起,我不得不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为了给他们一点压力,当放学的铃声响起,我把它们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指导他们完成练习四的`第一题,这五道都是求商的近似数。孙艳花了近一个小时艰难的做完了,其中一道做错,在我的反复指导下终于做对了,我向他表示祝贺,并让他回家吃饭,同时叮嘱他上课要认真听讲,做题要动脑筋。晚上再次研究班上几位同学验算所用的草稿纸,发现错误的原因,有的题不是小数点点错了位置,就是商放错了位置:有的题除数扩大了,被除数却还是没有移动小数点;有的题确立的商和除数乘的积竟然不知道放在什么位置上,总之从孙丹妮所做的式题,可以清楚看到她根本没有掌握求近似值的知识,脑子里完全糊涂着,想孙丹妮这样的学生绝不仅仅是孙丹妮,还要继续强化训练学生求商的近似数,小数点的确立,以及商的位置是求近似数的重点和难点。
近似数教学反思 篇23
在准备《积的近似数》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以下这几个环节:
1、复习数位顺序表
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完全相同。因此,在教学本内容前,我组织学生做了适当的复习:
(1)我首先考虑到学困生学习基础较弱,他们可能忘记小数点左右两边的数位,这样如何去进行四舍五入呢?因此我先在课件上出现一个点,引发学生猜想,最后让学生按顺序表述:当这个点表示小数点的时候,你能按顺序说出小数点的.左边有哪些数位?右边又有哪些数位吗?通过几位同学的准确描述,在课件上显示数位顺序表,让学生一目了然。
(2)让学生明确保留整数和保留几位小数与精确到哪个数位之间的关系。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如果只是用保留整数和保留几位小数这样来表达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时候,学生当时的掌握效果就好了,但如果换个方式问:“把这个小数精确到十分位。”确有不少学生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也说明了教师作为一名引导者,有义务引导学生从多方面的含义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建立了保留整数和保留几位小数与精确到哪个数位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的长远学习来说是有利的。
2、设计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
不同形式的练习有助于学生从各个角度去理解知识,学会用适当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同时练习的难易程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情感。
3、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本节课在学完例6的时候,就让学生对积的近似数的求法进行总结,发现很多学生虽掌握了知识,但却无法用语言清晰地表述出来。因此通过巩固练习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学生在尝试总结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第二次进行表达时,可见大部分学生能大胆而且准确地对积的近似数的求法进行总结,大大激发了学生成功的体验。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总是经常要面对不同的学生个体与群体,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水平的教学流程,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