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教学反思
推荐度:
养花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养花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养花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养花的教学反思1
《养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著名语言艺术大师老舍先生1951年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文中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有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文章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一句直接点明了作者从养花当中得到的乐趣。"有喜,有笑,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视为养花的乐趣,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内,我们都好理解。可"有忧,有泪"怎么会成为养花的乐趣的呢课文到这里似乎充满了矛盾。这也正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所在。
关于"有忧,有泪",在课文中,老舍是这样描述的:"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棵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其实,你解决好了下面几个问题,这个难点也就突破了:
1,为什么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因为他们很伤心,难过。
2,从哪看出他们伤心的程度从能清楚地历数出被砸死的菊花的棵数和种数,从"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中,感受到的。
3,死了一些花居然还去仔细清点一番,详细了解死了多少棵,多少种;居然全家人都好几天不开心,足见他们的伤心程度。
那是因为什么而使得他们如此伤心呢一切都缘于对花的喜欢。通过这个看似伤感的`小插曲,全家人强烈的爱花惜花之情更是不言自明了。就像跟你亲如伙伴的小狗与你家的某只鸡受伤了,你会有不同的感受一样,心疼正是因为心中有爱。
养花有喜有忧,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样才是有趣的人生。套用一句老话:酸甜苦辣才是生活的本味啊!无忧只喜,无泪只笑,生活就变得了无味道了。再加上,老舍就爱种那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这就正是作者为人处世的态度——他知道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但不管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他都一样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仔细分析一下,不难看出作者在这一节流露出来的对花的深爱之情与全篇洋溢着的爱花之情是一脉相通的。看似矛盾,却并不矛盾,有忧有泪,只因养花本身是一种乐趣。
养花的教学反思2
一、通过朗读,体会养花拳乐趣。
第一节,一边朗读,一边找出叙写作者爱养花的词句。第二节,通过引读,了解作者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的原因。第三节,抓住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要求想象作者写这些词句时是什么样的神态、心情。
二、引导剖析,领悟养花的乐趣。
第四节是全文重点,要求轻声读课文,说段意、分层次,讲层与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辛勤辛勤操劳,有益身心。接着引导学生剖析:作者有腿病,养了那么多的花,还要搬进搬出,是不是自讨苦吃?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个真理是怎么得来的?这个真理又给我们哪些启示?
三、运用类比,理解养花的乐趣。
第五节,启发学生类比联想,列举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设身处地体验作者当时的心情。第六节,讨论老舍先生有的是稿费,菊秧被砸,全家都几乎没有笑容,究竟值得不值得?老舍生前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友人交换品种,群花放时,常常邀请好友饮酒赏菊,那么他辛勤培植的菊花被砸,心里该是一种什么滋味呢?再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情,进行比照,体验作者爱花的情趣。
四、总结全文,全面领略养花的乐趣。
第七节把分析课文与总结课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味养花的乐趣。
养花的教学反思3
本文是总复习中的一篇文章,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带领同学们通过反复诵读,去体会作者看似平淡的字里行间,欣赏作者遣词造句中用词的准确,感悟作者的语言魅力。特别是文中的一个否定句和一个反问句,采取了将句子进行比较,如:将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与多得些知识是一件好事,进行比较;将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与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进行比较,体会到文中的否定句和反问句更能表达出作者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去体会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使学生受到语言熏陶,扎实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教材12册中的《养花》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一篇有名的散文。文章讲述了老舍先生的养花实践,在养花的过程中感受
到了养花带来的乐趣,抒发了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从文章的思想,结构,到语言的表达,都是一篇非常典型的范文。但是,在我班教学进行初读课文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这篇课文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语言,整篇课文如同在报流水账,似乎与同学们心目中的.名家名篇相差甚远。
在理解完课文内容后,我又专门选取一个自然段(第四段),去感悟整段文字是如何条理清晰,层次井然地进行叙述的,再到全文的每个自然段都写得很有层次,不仅是自然段,而且全文同样前后顺序安排的清楚得当,都按一定的顺序写,使文章清晰明白。
通过分析讨论,同学们明白了如何去遣词造句,如何去安排好文章的材料,如何有条理地进行叙述。看似报流水账的文章,实则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语文的学习,还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其中积累好词好句很重要,我找到概括老舍养花乐趣的这一重要的句子鼓励学生把它背下来,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通过学习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把“双基”的训练在课堂上扎扎实实地落实,还能起到指导学生写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后指导学生写小练笔,(你有什么爱好?又是怎么做的?等)模仿文中的格式,口吻去写,使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又有了一定的提高。
养花的教学反思4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我努力追寻着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并力求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别具特色。在《养花》公开教学时,我采用了别开生面的教学形式,即聘请三位同学做老舍的代理人,而后请下面的同学就课文内容及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向“老舍”发问。但是独领风骚的外在形式并没有使内在的内容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展露。相反,整节课的教学内容显得有点零乱无章,而我声情并茂的解析和总结也没起到力挽狂澜的成效。
新课改滋润着我的`课堂教学,并使之充满生机和活力。但由于我过于注重其外在的表现形式,而使《养花》这篇脍炙人口、耐人寻味的文章并没有得到合理的、预期的教学效果。思来想去,这篇文章朴实无华、于平淡中蕴涵着深刻的意味和道理。教学中更应侧重于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教师应相机抓住文中一些重点句子适时引导、点拨,反复朗读,使生情感得到升华,让浅显的道理铭刻于学生心中。
繁文缛节,新颖的外壳并不是新课改的精髓所趋,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还在于通过一些精心设计的、别出心裁的教学手段来为教学内容服务。毕竟,内容主宰着一切外在形式嘛。
养花的教学反思5
《养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文中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作者开头强调腿病如何严重,接着却讲“我可得感谢它们”,让人悬念骤起:“为什么要感谢它们?与腿病有什么关系?”接下来一气呵成的叙述,让人不难看出,“看”“写一会儿”等词语的反复,表面觉得单调与乏味,实际上,这种机械的劳动“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同样,下文的“腰酸腿疼,热汗直流”显然不是作者故意渲染劳动的痛苦,而是突出苦中有乐的"乐趣。片段最后点明了中心,意味深长。作者本可以说“这就是真理”,却以反问句来收尾,因而使语意更明确,感情更强烈。教师应相机抓住文中一些重点句子适时引导、点拨,反复朗读,使生情感得到升华,让浅显的道理铭刻于学生心中。
在学生的作业中,同音字、形近字混淆使用的情况屡见不鲜,有的甚至十遍八遍地更正仍然不见效。例如《养花》一课中出现的“既须劳动,又长见识”中的“须”,很多学生就与“需要”的“需”混为一谈。教学中,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不用“需”,而用“须”。通过分析比较,学生们不但明确了两字的异同,而且进一步体会到了老舍用词的准确。更可喜的是,在后来的作业和考试中,同学们都能准确地使用这两个字。
养花的教学反思6
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整篇采用了先分后总的写法。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齐读总结段,然后引导他们根据总结段找出相应的段落。就这样,学生们轻松地从大体上理解了课文。
在课堂上,我也花了较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人生态度的教育。“文章不是无情物”,本文就是通过写养花中的喜怒哀乐,来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一边讲授内容,一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悲伤,使学生们对生活都能充满信心。
另外,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养花的情趣,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首先,我问他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欢做是事情是什么吗?由此学生的思想开始活跃起来。因此,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爱好。我又问他们,你为什么喜欢你所做的事情?从中你得到了什么感受?由此,学生谈出各自喜欢做的事的原因。他们通过自己身上的事的认识和感悟,再走进文章,老舍先生为什么喜欢养花?他从中获得了哪些乐趣?
通过这种对比和迁移的教学手法,一方面使学生通过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来了解作者的生活体验,能使他们更深入的理解课文;一方面也引发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真正的参与思考。最重要的是,同学们能把自己的生活乐趣同老舍先生的养花生活进行对比,把自己的故事也写成文章,并从小事当中感悟到了一个人生的道理。一是达到了理解课文主题的目的,一是让他们学会了从小事中总结经验及人生道理的“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养花的教学反思7
小学语文教材12册中的《养花》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讲述了老舍先生的养花实践,在养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养花带来的乐趣,抒发了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在带领学生精读文章前,我把教学的重点定为:
1、领悟作者是怎样围绕养花的乐趣来安排材料的。
2、体会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产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反思本课的教学过程,有如下体会。
一、课前预习有针对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阅读了好几篇老舍先生的作品,如《猫》,《林海》,《草原》,对老舍先生以及他的作品风格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这一课教学前,我只是让学生课下去回顾老舍先生的生平,重温他的作品,并没有像原来那样花大量时间对作者进行全面的介绍。让学生针对这篇课文中的内容,提出疑问。预习中学生对课文第4自然段中提到的老舍先生的腿病提出了疑问,这也正与文章内容有关。于是我便鼓励学生去查找资料了解他腿病的有关情况,为准确的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二、抓住中心问题,统领全文。
在第一课时我就引导学生理请了作者的思路,明确了课文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先让他们谈谈自己养花的感受,从而引入课文。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两次“这多么有意思呀”展开教学。让学生仔细读文,找出两次“这多么有意思呀”分别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有意思”又指的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学生认真的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中找到了答案:第一次是因为作者摸着了养花的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让作者觉着有意思。第二次是因为养花可以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有益身心,胜于吃药,所以作者觉着有意思。这也正是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所在。
三、找方法,突破难点。
文章中有一处是学生不好理解的,就是课文的第6自然段,写花死了,作者很伤心。既然伤心,怎么还能说是养花的乐趣呢?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提出疑问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能够联系上下文,有的学生能够联系以往读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有的学生能够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及生活态度,理解到“人生百味”,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养花就要经历这些,这是很正常的。但是,作者的乐观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听了学生的回答,我知道他们是真正读懂了课文。
四、课后练习,突出重点。
为了更好的理情文章的思路,我在理解课文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老舍先生以()为主线,先概括的说明我(),再分述(),最后点明中心()。通过这道题,让学生在精度课文的基础上再一次理清文章思路。在本课教学的最后,我还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爱好,并且按照:“我喜欢(),它可以(),可以(),还可以(),这就是()带给我的乐趣。”这样的形式来说说。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留意生活,产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五、存在的问题。
1、本课的教学,对文章中一些语句和词语体会还不够深入,如第三自然段的“像朋友似的关切它们”应该让学生说说作者是怎样做的;第四自然段的抢救花草,应该让学生想想当时的场面,或者做一做动作,体会体力劳动的不容易。
2、理解体会语句的方法还是不够多样。应该多寻找一些适合于学生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多注意这些,在教材的理解上多下功夫,尝试运用更多可行的教学方法,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