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教学反思
推荐度:
《忆江南》教案
推荐度:
描写江南古镇的唯美句子
推荐度:
推荐度: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江南》教学反思(通用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江南》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江南》教学反思 篇1
1.识字:第一课时中,通过同桌对读正音、交流识字方法、开火车组词来认识生字,但没有做到每个字都让学生说一句话;第二课时,通过带拼音全班齐读生字、小组合作读生字卡、识字游戏等方式复习巩固。大部分学生能掌握生字,少数学生不能认读“莲、南”,nl不分。
2.写字:第一课时,学写“东、西”,“东”的第四笔容易错写为点,有几个学生能自觉发现“西”和“四”的相似,也能区分。书写时,竖弯容易错写成竖折。时间分配不当,课堂上实际写字的时间不足。
3.诵读:第二课时的读比第一课时多,设计了小组赛读、分角色读、带动作读、吟诵品读等方式。但读得还不够多样,环节设计不够紧密。部分学生误将“莲叶何田田”读成“荷叶何田田”。尚须要强化识记,加强诵读,读中理解,熟读成诵。
4.拓展:介绍了《采莲曲》《小池》等古诗,其中意外发现《小池》是学生幼儿园学过的。这个环节充分暴露了我的问题:不信任学生。我一开始应该先询问学生知不知道其他关于莲花的古诗。由于担心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我在教学中有“满堂灌”的"倾向,这节课我讲的时间起码占了一半,没有留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5.调控:不时有学生开小差、搞小动作,我有时不能发现,可见我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全面,没有留意到每一个学生,同时,也说明我的课堂还不够生动有趣,不能完全吸引学生。
《江南》教学反思 篇2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江南》这一课,本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识字,能正确流利地读古诗。
我主要设置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江南美景图片
一年级学生又是刚入学不久,可能会产生紧张的心理。为消除其紧张心理,特意安排学生欣赏美丽的江南图片,让学生放松,同时营造优美的情景,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赞美江南,过渡新课
(在观看了图片后,教师因势利导的进入新课,带学生去江南)
(二)以读引字,以字入读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主体性)。
2、同桌读(通过两人互读,帮助纠正字音)
3、指名读(让学生试读,提出自己不熟悉的字。教师加以指导,纠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4、齐读(在集体的朗读下,进一步帮助个别学生纠正字音)
请学生依次读生字,课件发出掌声表示鼓励。本环节也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认读生字。
(三)朗读训练
1、教师范读(教师有效的范读,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给学生一个模仿的榜样)
2、学生模仿教师练习读(给学生时间练读,充分发挥儿童爱模仿的天性)
3、指名读、检测(检测学生的朗读、针对不足加以引导、纠正)
4、齐读(集体读古诗,训练学生读出节奏)
5、师生对读、赛读
6、背读课文,演背古诗
让学生边背边想像池塘里的美景,感悟鱼儿嬉戏的快乐。让男同学充当荷叶,女同学充当荷花,指名同学来当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边演边背古诗,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得到升华。
不足之处:
1、设计和操作有一定差距,尤其在朗读环节,没有真正展开,具体操作时朗读的多样性没有表现出来。
2、两个人互读这个环节,有点浮于表面,应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互相检查是否认真读了,是否按老师的要求圈出了不熟悉的.生字,然后交叉汇报,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在认读生字环节指导学生书空笔顺与整节课的安排不协调,还占用了不少读的时间,以至课堂后半程有点草草收尾,没有给朗读和背诵课文留出充足的时间,所以显得教学目标不明确,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江南》教学反思 篇3
江南这一篇课文诗一首汉乐府诗歌,比较有节奏。在讲课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感和江南这个地方的美丽。
讲这首诗歌的时候首先让学生了解江南在哪里,我选择用多媒体展示江南的地图。首先让学生找我们所在的位置——山西。然后找到长江,长江以南就是江南。知道了江南的位置就开始读课文。读课文的时候,让个别学生读课文,纠正读音。然后让学生读诗歌时要注意节奏和感情。
讲课文内容时,我让学生通过图文结合来观察莲、荷叶、荷花等。图文结合可以直观的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江南可采莲”,江南可以采莲,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认识了莲以后观察课文图片中的姑娘是如何采莲,并模仿器动作。放幻灯片中荷叶,让学生理解很多叶子的样子就是“田田”。在后面的课文,我在黑板是板书东南西北,放一张学生已经画好的"鱼儿各个方向游动,来理解课文鱼戏莲叶间、东、南、西、北。这样既调动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理解的课文。
这节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了课文。但是在内容涉及上,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引入课文,相对一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不应该涉入太多。总体上这节课比较理想。
《江南》教学反思 篇4
《忆江南》这首词我已教过三遍,很熟悉了,没想到今天的授课,学生给了我一份不曾意想的惊喜。教学时,在读通,读正确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这首词的意思。在解释这首词时,有的"学生认为“江花”是指“江中的浪花”,有的学生认为“江花”是指“江边的浪花”,在理解“绿如蓝”时也出现了分歧,有的学生认为是“蓝天”,有的学生认为是“蓝草”。针对这种情况,我想这正是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过程的一个好机会,于是我把这些问题留在课后去讨论,查资料完成。下去后,学生通过上网、查课外资料、问家长等方法,理解了“江花”是指“江边的浪花”“蓝”指“蓝草”。
这堂课的学习,让我更多的听到了学生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让学生切身感到了学习过程的快乐。
《江南》教学反思 篇5
在讲授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时,我没有按历史书编排的逻辑顺序去讲授,而是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设计了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案,并且付诸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江南地区的开发》这节课有三个子目,“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淝水之战”“江南地区的开发”其中“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科书以“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核心组织材料,三个子目内在关系很密切。第一个子目“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主要讲了西晋建立,结束了分裂的局面;西晋皇族纷争,导致西晋灭亡;北方少数民族纷纷进入中原,北方汉族豪门大姓为逃避战乱而举族迁移到江南。这样,北方南迁的豪门大姓就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带到江南,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条件和人力资源。第二子目“淝水之战”、讲述了公元383年前秦与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南方取得了暂时的安定,为江南经济的开发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第三子目“江南地区的"开发”、比较具体的讲述了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情况,前两个子目的内容跟第三子目的内容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前因后果,它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在讲授本课时没有按前因后果的思维去讲,而是先指导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具体情况,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江南地区经济之所以得到开发的原因,这样,因果关系一颠倒,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全班同学在积极的探究,研讨的学习活动中,智力得到充分开发,因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江南》教学反思 篇6
《江南》这首诗是一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首古诗,选自《汉乐府》,这首诗简单易读,琅琅上口,所以我没有在背诵上花较多时间,而是着重指导学生对诗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临写。《江南》这首古诗刚开学不久孩子就已经背过了,在朗读方面并不存在问题,但是诗中的有些词语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难以理解,例如“戏”、“田田”、“间”等词语。因此在教学时如何把握好学生理解的“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经过一番思考,我把目标定为:通过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感受江南水乡莲花满池的美丽景色,体会到鱼儿在池塘中嬉戏的快乐。
课前的导入部分我给学生播放了江南的美景,学生对此十分感兴趣,迫不及待地想让父母带他们去江南看看。这样的设计起到了一个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让学生整个课堂都有良好的学习状态。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读诗,然后给学生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学生能够绘声绘色地描绘出画面,并且很贴切诗歌的内容。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后,将画面转换为第一句诗的景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句诗中的“何田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没有单独讲解字词的意思,而是将其融入对整句诗的描述之中。“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啊!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鼓励学生站起来,配上动作读。学生入情入境的神情,陶醉的眼神,稚纯的语音,舒缓的动作告诉我,“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他们已经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最后一个环节,我引入了另外一首写莲的`诗篇:(唐)王昌龄《采莲曲》,同样配画配乐让学生欣赏。可能他们对具体词句的理解并不准确、深刻,可是从学生饶有兴味的诵读中,看得出江南、莲池、古诗已经深深地吸引了他们。本节课我的教学目标已经实现,而且就在学习本课之后的周五放学路上,我带着学生坐班车路过一个高尔夫球场,当学生看见大门口立了一个刻有“江南”二字的石碑时,不由自主地背起了《江南》这首诗,当时我感受到了教育的成功。
当然课堂中也有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
一、我将本课的目标和重点定为诵读和理解古诗内容和情感,所以对识字的处理就比较简单,没有对生字做具体分析。如果将分析、识记生字和书写生字全部放到下一课时进行,那么教学任务就比较紧,应在第一课时进行部分生字的识记。
二、本节课在诗句的理解上,我还是对学生有过多的引导,多多少少限制住了学生的思维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多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课堂。
三、在古诗方面的文学知识介绍上,我有所欠缺,应该以更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一下,对学生理解古诗有一定的帮助。
如果以后再上这种古诗课,我会吸取本课的经验,让课堂真正属于孩子们。
《江南》教学反思 篇7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琅琅上口,便于在诵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一、揭题激趣,感受古诗美。
新课一开始,教师可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图 上画了些什么?你喜欢这幅图吗?为什么喜欢?待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充满感情地对学生说:“江南是个好地方,这里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来到湖面上采莲,看活泼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玩嬉戏,大家想去吗?”小朋友们都喜欢去,有的孩子会问:“怎么去?”教师顺势引导:“古人把采莲的情景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江南》,我们学好这首诗,不就是去采莲了吗?”这一环节通过图片展示的实在情境和教师绘声绘色描述的"语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们带入了课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二、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个性化
阅读教学既是认识过程,也是活动过程。在教学中我坚持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人本、自由、多元和个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人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学生通过读读、想想、演演的学习方式理解、再现、创造诗歌的意境,并进入角色体验“小鱼”的快乐,以演促读,以演促思。
我还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给他们创造无拘无束的探究的天地,学生在课内研讨、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和自己的阅读方法中,尽情地品读和表演,在活动中充分地主动地动口、动手、动脑、动情,自然而然地获得思想的陶冶、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发展,习惯的养成、个性的丰富,再相机点拨归纳又使学生豁然开朗,认识得以升华。
《江南》教学反思 篇8
《江南》一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图。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可初步体验到诗中精彩的语言,受到古诗文的熏陶。可是要让刚接触汉字不久的一年级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练之美,就有一定的难度。我通过创设情境,品读语句、联想感悟等方法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根据以上思索,我设计了教学,上完课后又有了一些想法,略做小结:
一、让语感在范读中滋长
语文学习的精髓在于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蕴含的美,尽管现阶段教学技术先进、手段高超,精美的画面、活灵活现的动画效果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拉近他们与文本的距离,甚至于简化文本学习,但品词析句、“咬文嚼字”也绝对是必须的。课堂上,我先示范朗读,把学生的思绪带到了荷花池边,带上了采莲船,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范读,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在自己的头脑中画上一幅江南美景图。在倾听中,在吟诵中,教师范读时的表情、语气、语调、体态感染着学生,渐渐地,使他们感受到朗读的节奏、韵味,并学习、效仿,学生的语感在教师的范读中慢慢地滋长。即便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看似有些夸张,但孩子们收获不浅。
二、插上想象的翅膀,让思绪腾飞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江南》教学反思 篇9
小语教材第一册的第3课《江南》是一首古诗,选自《汉乐府》,此诗为《相和歌辞。相和曲》之一,原见《宋书。乐志》,算得上是采莲诗的鼻祖,主要写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前两行直接介绍了江南水乡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是写鱼儿在莲叶下游水嬉戏的情景。此诗最初为汉代民歌,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诗中大量运用重复的句式和字眼,非常适合儿童阅读和吟唱。正因为如此,在识字环节我采用的是小组合作集中识字,突然重难点。因为本文不像一些小韵文、小短文、小童话,它的语言比较凝炼,节奏回环往反复,节奏感极强,如果把生字抽出来,整首诗的韵律就会被破坏,不利于目标的达成。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情景,可供学生观察,帮助理解古诗。课文后面田字格里的7个字是本课要学会的生字。
我们大家都知道诗歌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本诗做为一首汉乐府诗,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一些写作风格,语言朴素、明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采莲的风光。在初次朗读这首诗的时候,就让我有一种回归自然、回归本我、生命本真的感觉。曾经在一本书里看到这样一段话:“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来到学校,要想让他们爱上语文,最好最持久的办法就是向孩子展示语文即语言的美丽——听见封存在语言文字里好听的声音。而且一年级是带领学生找到文字的韵律之美,也就是培养韵律感的关键期,错过了,就长久地错过了。”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设计时秉承着教学要契合儿童内在成长和学习节奏的原则,结合孩子已有的生活体验为孩子的学习创设情境,提供具体、可供想象的学习背景,让孩子的身心和文字内容形成和谐的共震,使孩子能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爱上语文,爱上祖国的语言文字。
在课的整体设计上,我力图通过创设各种诗意的情境,让孩子能够沉浸在古诗词的世界里,沉浸在语言文字的美丽了,在达成识字写字目标的"基础上,心灵更加的清澈,朗读能力和审美情趣也能得到一定培养,从小就受到文字、诗词的熏陶。如在课的开头我以听诗猜花游戏导入,引出本课,在出示课题后我又引领学生配乐欣赏江南美景,让孩子在愉悦、陶醉的心境中走进本课。还有课中听采莲姑娘的动听歌唱,再到结尾学生简单清浅的和我一起打着拍子读诗的环节,都是基于这一整体意图的设计。我希望我的语文教学关注的不仅仅是孩子学到了多少知识,更应该看到孩子的本真本我、孩子的心灵成长、孩子的生命质量,我觉得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语文,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且,我想这样的课堂也和我们现在所倡导和学习的高效课堂是相契合的。因为只有生命活力催生的效率,才是课堂真正的高效率,我想构建真正的高效课堂不是追求创新,而是回归——回归孩子生命的本真,以人为本,回归课堂的本真——把它还给学生。
一直以来,我都在为我所追求的理想的课堂进行着探索和实践,当然首先它应该是高效的,拿我这节课所教学的《江南》来说,课前准备阶段我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关于荷花的、关于乐府诗、甚至还有先秦《诗经》里的一些诗歌,包括本诗创作的最初意义和指向以及选入教材所要体现的教育价值取向等。另外我对班级学生的学情也有一定掌握和了解,本学期我们小学部在夏校长的带领下一直在组织实施开展海量阅读、构建书香校园活动。我根据本班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开展的就是经典诵读、积累古诗活动。开学这两个月,再加上一些孩子学前的积累,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而且拼音结束,我们已经开始学习小韵文,这个时候我觉得非常有必要上一节古诗课,引领孩子们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把积累背诵坚持下去,再加上我对古诗词教学也想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希望得到更多的指点和帮助,所以我选取了这节课。课上我所创设的情境,出示的小组自学提示,是在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因为必竟他们还是小学低年段的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在培养之中,只能说是刚刚开始,这个阶段需要培养和等待,所以这个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只能先放在我的心里。但是,我也知道不论多么小的孩子,他们都有自主做事的愿望,太多的帮助就是束缚,所以我放手让他们合作自学生字,自己找识字方法,提出自己的质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词,给他们相对自由的空间和时间。我还通过打拍子读、想象、演一演、吟唱、比赛等多样的学习方式来帮助孩子理解、再现、创造诗歌的意境,引导孩子进行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让孩子在充分地展现自我、释放自我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高效、健康、快乐地学习。还有课后我让孩子继续搜集背诵有关江南的美景的古诗,和父母进行的实践活动,都是力求使本节课的效率最大化,效益最优化,我希望在我的课堂上也许我没有让孩子们狂欢,但是至少他们的每一次微笑都是会心的、灿烂的。
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有几处觉得还有待加强,一是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有提示,但是一年级的孩子控制和组织能力还不强,这样的自学如果刚开始没有落实到位,很容易流于形式,而且我们的确也是刚刚开始学习生字,所以还有待教师深入地指导和监督。第二,是入学儿童的课堂常规,本节前二十五分钟左右还可以,后面就有些躁动,所以这也是我工作的方向,必竟没有课堂纪律、良好学习习惯的保证,高效课堂是无法实现的。
《江南》教学反思 篇10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可谓有景、有情、有韵。
结合课文的特点在教学时,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手段:
首先,开始上课前我先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回答问题后,我开始讲解课文并声情并茂的大声读:“江南是个好地方,瞧荷塘里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大圆盘,鲜艳的.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露出翠绿的小莲蓬。微风吹过,荷花随风摆动,好似仙子在水中舞蹈。这里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来到湖面上采莲,看活泼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玩嬉戏,古人把这采莲的情景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江南》。”深情并茂的朗读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小孩子入迷了,进入了课文的意境中,我能感受到同学们和我一样沉浸在江南水乡的美景中。
其次,在学习课文时候让学生边读课文边看图,让学生结合诗句进行看图。观察小姑娘是怎样采莲的,荷叶、荷花美不美,莲叶间的小鱼是怎样游动的。通过这样教学训练,我和学生的脑海中浮现出美丽的采莲画面,也让让体会出江南水乡的美,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诗歌之美。
最后,经过上两个环节的训练,让学生细细体会诗句的美,要有更深刻的认识体会,还得通过细读课文诗词来完成。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我抓住“何田田”来让学生理解莲叶茂盛鲜亮感觉,我鼓励学生站起来,配上动作朗读。学生夸张的表情,闪亮的眼神,各异的动作,带来班上同学的笑声,我想“何田田”一词深深的印进了同学们脑海中,这就是诗歌之美。教学第二句时,抓住一个“戏”首先进行这样的引导:“莲叶长得这么绿,莲花开了,结了莲子儿。人们划着小船采收莲蓬。河里的小鱼呀,也乐开了”我讲叙着鱼儿开心嬉戏的情景,学生也进入慢慢进入诗中的意境中,同学们把自己想象成了小鱼,在水中畅游,课堂气氛慢慢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也进入了角色,把自己当成小鱼。我相信这堂课一定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回忆。
《江南》教学反思 篇11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本诗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了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田田”“戏”及诗句意思。
这篇课文不像我们平时学的现代儿歌那么容易理解,对于一年级刚刚接触到课文的小朋友来说要理解这样一片乐府诗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不理解课文,学生就难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练之美,才能有感情的朗读,所以这节课我重在培养孩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正式进入教学前有一个复习的环节,巩固所学生字的读音和书写。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先出示图,让学生认识莲花、莲叶、莲蓬,再让学生知道这儿的莲蓬特别多,从而引出“江南可采莲”,而“莲叶何田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理解“何田田”,所以我借助图片让学生想象莲叶的样子及莲叶茂盛的特点,这样孩子们就有点明白了,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看图: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像一个个大圆盘!”“绿油油的莲叶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加深对莲叶茂盛的感受和理解,然后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 “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接着通过指名读、做动作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再有课文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我在教学“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出示了过多的意象将整首诗分的太碎了。在第二个长句的教学中,我先出示图引导学生想想小鱼在荷塘里会干些什么?学生顿时来了精神,纷纷举手发言,这样就能给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放飞思想,尽情遨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自己感悟鱼儿游玩时的快乐、自在,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就体会到“戏”的妙用了。我觉得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在教学时,我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在指导朗读上,可以采用表演读的方法,把教室当成一个大池塘,让学生当小鱼,感受鱼儿们的快乐,从而读好诗中的第二句,对于这个学生应该很感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
接着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大胆说话,感受小鱼儿的机灵可爱。学生切合实际生活,想想自己就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鱼儿,在水中快乐地捉迷藏呢。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江南的什么,进一步表达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江南》教学反思 篇12
关于本节课的教学构想是非常美好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我本人备课不充分,在匆忙中走上讲台,由于慌乱,很多环节都忘记了,该说的也都忘了,为此,我倍感愧疚,很对不起教导主任帮助我设计课件。关于这节课的反思有以下几点:
一、示范读激起学生兴趣
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在开头以优美的音乐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美景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品味读悟情不到位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老师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我感觉这节课我引导读的不到位,使学生的感受停留在表面,所以可能没能达到使学生进入美得意境里。
三、想象读入境
诗重感情,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着配衬得体的歌声、音乐,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预设是完美的,但实施是有很多瑕疵的,配乐读的环节被我忘记了,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江南》教学反思 篇13
这首歌的歌词取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忆江南》,是诗人晚年回忆江南风景时写的,原作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诗的风格清新,语调轻松活泼,像一首动人的民歌。曲作者为该诗配上了优美婉转的旋律,更加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美景的情感。
记得原来看过一个名师在介绍自己成功经验时曾经说过,课堂上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手势都是自己在家里就训练过无数次的,就像一个舞蹈演员对着镜子练习自己的舞姿一样,当时看的时候我还大相信,觉得太夸张了。以前同事也有说过自己上课的时候语言和姿态需要改进,自己却从来没有在意过。这两次课,仔细揣摩自己上课时的言语,才觉得说出的话与当时的表情是那么的不自然。有那么几句刚说完就觉得特别的别扭。也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看待,不知所措后自己敷衍而过。教学形态暂且不提,语言缺少美感、贫乏、生硬是我对自己言语的评价。这些表现跟当时紧张情绪有些关系,但我想它在很大程度还是反映了自己平时上课的一种状态。《忆江南》这节课中设计了三个大板块,分别是“赏江南、唱江南己沉浸在如诗的美景,通过准确的语言传达给学生,借助优美的形态语言把美展、舞江南。”这三个环节对教师的形态或言语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教师要把自示给学生,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整个身心都带进了一个“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丽江南。上完了同样内容的两节课,我突然之间相信了,相信一个满意的表情和手势是需要训练的,是可以训练出来的。看来我下一阶段的目标,就是不断的.改进自己在言语与形态这些方面的不足。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深体会到在每一堂音乐课中,我们的每一个不经意对学生来说都是经意的。灵性的顿悟,思维的流转……课堂上我们的智慧和学生的智慧在碰撞。在摩擦时,每一次不足,并形成新的起点;每一次磨练,开启课堂成功之门。只有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锻炼、反思、总结,教学水平才能逐步得到提高。
《江南》教学反思 篇14
在教学第一课时时,我主要抓住孩子们对诗歌的整体把握,知道诗中描绘的是怎么样一幅场景,以及对“莲叶何田田”及“戏”字等重点词句的解读。
首先,让孩子在已学拼音的基础上,自由练读诗句,并提出练读要求:将自己识读有困难的字圈出来,重点练读。然后在小组间比一比谁的朗读最标准,声音响亮且落落大方,
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逐句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大量的图片让学生视觉感知荷塘的美丽,体会“莲叶何田田”的中莲叶的多与美。并经由播放动画“鱼戏莲叶间”,让孩子们在动态中感知鱼儿的自由自在与悠然自得。最后,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准确记住诗中的四个方位词,我采用的方式是动作配合。每个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分别向“东、西、南、北”不同的方向作小鱼状“游走”,经过多次的动作游戏练习,孩子们都能在教室内准确辨别和掌握各个方向,同时也感受到了鱼儿们的快乐。总的来说,这是我自己上得比较生动的一课,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
然而,当我听完师傅华老师的展示课后,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还是有很多。
华老师的课堂,生动活泼、意境优美,充满着童真童趣。简笔绘画带出问题:猜猜老师画的是什么,世界上最长的江是哪条?充分勾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引出课题。手绘图片贴出意境:在孩子们读课文的"同时,从莲叶到莲花,从莲花到莲藕再到小鱼,一幅美丽的鱼戏荷塘图就展现在了我们眼前,整个教室顿时鲜亮了起来!看着生动的图片,配上悠扬的音乐,孩子们韵味十足的朗读将每一位老师都带入了那热闹而美丽的荷塘深处。识字教学生动实用:长江里水多,“三点水”加“工”就快速地记住了“江”的字形;鱼儿的图片与生字“鱼”结合教学,让孩子在学习象形字“鱼”的同时,脑海中有了形象的记忆。游戏辨向、学以致用:请小朋友们做一回小鱼,快乐地游向“东、西、南、北”不同的方向,在游戏中体会鱼儿的欢快。
这种细致认真的备课精神,多种教学手法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教学基本功的扎实韧劲,我都应该虚心请教、认真学习。并努力从关注自我成长中走出,还给学生一个真正自主、完整的课堂。
《江南》教学反思 篇15
所以,在教学“鱼戏”时,我请学生上台演一演。在一部分学生的吟诵中,其他学生一起表演后五行诗句,体会小鱼游戏莲叶间的自由自在。
与此同时我把搜集到的歌曲《江南采莲》播放出来,整间教室就是一片活泼、和谐的荷塘。
当然,课堂中不足之处也甚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新课一开始,我从课题引入江南是一个鱼米之乡,然后凭借多媒体课件展示江南风光图给学生看,带小朋友看看江南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许多小朋友沉醉于江南风光,因此久久回不来。
思索:
江南风光图片应再做筛选,江南小镇1——2张图片做个引子即可,自然衔接至江南成片荷塘风光才是关键,所谓先入为主,为下文中的“莲叶何田田”埋下伏笔,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美。
(2)在教学第一句诗时,应该向学生多强调一下,“田田”指的是莲叶的多,“何田田”指的是莲叶多么地茂盛。此时还应该适当地展示莲叶挨挨挤挤的"画面,增强印象。
(3)在练习说话部分时,有学生说:“小鱼有的在玩耍,有的在你追我赶。”这句话不够准确,而我没有及时地为他指出、纠正。
(4)在表演“鱼戏莲叶间”时,我还可以尝试全班学生共同表演,分工合作,比如:男生扮演小鱼,女上扮演荷花、荷叶等。这样既能体现出诗中描绘的荷叶的多,又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关注学生的面应该要更广一些。
在今后的工作中还是要不断磨练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也要关注好课堂中的一些细节,争取做到上课胸有成竹,与学生交流自然、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