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反思周记
推荐度:
教师教学周记
推荐度:
《鲁滨逊漂流记》教学反思
推荐度:
初中历史教学总结
推荐度:
周记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初中历史教学的反思周记
20xx年x月27日下午第二节课,我很荣幸的参加了东海二中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我上的是高中历史必修Ⅲ专题三第二课时《新文化运动》一课,一节课下来,感受颇多,反思如下:
一、教学设计反思:
1.关于本节课的主线索。我觉得新课程的一个突出亮点是在教材的编写上:用更加准确、精练、通俗易懂的词语来编写课本的目录、大小标题。所以教师授课时如能把课本的目录、大小标题或历史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于这样的认识,《新文化运动》一课我主要的上课思路就是围绕着解读新文化运动这个标题来展开,也就是要让学生理解:首先它是一场文化运动同时又是一场新的文化运动;其次它新在哪些方面;再次这些方面怎么样新最后分析出现这些新的原因。
2.关于本节课几个环节的处理
1)、导入问题。通过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北大校园、《青年杂志》封面、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鲁迅等新文化运动闯将的照片,在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图片历史进行简介,由此导入新课。
2)、前后呼应问题。我觉得前后呼应对一节课是比较重要的。因此这节课我在两个地方设计了前后呼应。一是开头和结尾都用一组图片来呼应;二是问题新文化运动新在哪些方面和课后问题测一测,你对新的了解来呼应,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个呼应来进行课堂小节。
3)相关问题的点拨比较恰当。在《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中,我主要使用了材料教学的方式来突破重难点。选取的材料,注重典型性与趣味性,即说明了问题,又通过生动有趣的材料激发了学生积极性。
4)、关于课堂内容的展开。本节课我的思路是围绕着新字来展开教学的,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是运用了材料来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读透材料,从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在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时,我还运用了一段视屏来进行教学,主要目的是想通过日本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来反思我们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后的反思
这节课总体来说,我觉得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也有一些地方不够理想,课后进行了反思,总结如下:
1.关于课程适合对象问题。有些问题的设计和要求超出了高一学生的能力要求,比如课程设计时想运用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原理来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原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原理来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可是由于高二学生对于此原理不甚了解,自己上课时对这一原理分析的又不够形象、透彻,所以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2.关于课堂提问的问题。这节课的上课思路主要是采用借助材料来使学生分析结论的方法,整节课上下来之后自我觉得设问太多,这样就会导致因为时间关系而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少了一些,提问的学生范围就不够广,学生的主体作用、参于程度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
3.对于课堂设计和上课的一些环节处理不是很恰当。如测一测,你对新的了解这个环节,幻灯片给出了中外史上带有新字的七个历史概念,本来课堂设计时想达到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重视对历史概念的解读,二是想达到再次突出新文化运动的新以达到课堂小节的目的,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有点处理不当,前面的几个新花的时间多了一些,以致于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的主题新文化运动的新所给的时间太少了。事后想想前面几个新应当不要展开,只是幻灯片展出就行了,而把主要精力用在新文化运动的新,这样一来就可以既达到了课堂小结的目的,同时又使主题更加突出了。
4.语言不够精练,表情不够丰富。在准备新文化运动这节课时,我查找了一些网上的资料,发现这节课的资料和课件太多。所以我希望用一条和别人不一样的思路来进行教学设计,课后自我觉得教学思路还是比较新颖的,知识和能力也能够得到较好的落实,可是由于自己语言和表情的缺陷,自己的教学设计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总之,本节课虽有成功之亮点、特色,但仍需改进与提升,希望通过自己的认真反思能够使自己在教学水平上有一个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