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故乡》教学设计及反思

《故乡》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故乡》教学设计及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故乡》教学设计及反思1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能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1、揭题:

简介作者及《故乡》。

2、导语:

同学们,这篇课文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写的小说《故乡》中节选出来的。他写这篇小说多大岁数?聪明的同学肯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学生自由读课文。

交流。

3、提出本课的中心议题:

三十年了,鲁迅对少年闰土的印象还是那样深刻,对少年闰土的友情还是那样深厚,为什么?课文中最能体现“我”与闰土友情的文字在哪里?

自学课文,读最后一节。

4、课件出示最后一节:

一起读读这段话,然后抓住你认为最能体现友情的一个字,写写你的感受。

交流。

5、少年闰土和少年鲁迅各是什么身分?

⑴少爷是什么样的人,忙月又是干什么的?

少爷是有钱有势人家的孩子。忙月是给人家打工的.穷人。

⑵一个是富家的子弟,一个是穷苦的孩子。他们交往了多长时间?

6、是啊,仅仅三十天的交往,就使两个身分如此悬殊的孩子产生了深情厚谊,而且整整三十年,可以说是大半辈子,鲁迅一直想着少年时的朋友,那么少年闰土身上到底有什么魅力呢?请大家找出重点语句研读。

自学后交流。

请大家读一读,想:

这段话写出了闰土的魅力何在?

7、根据学生回答分别从“看瓜刺查、雪地捕鸟、海边拾贝、沙地看跳鱼儿”几件事入手,请学生讲讲读懂了什么?在朗读。

8、读了这些内容,回过头来,我们再来思考这个问题:

三十年了,鲁迅对少年闰土的印象却是非常深刻,感情那样的深厚,为什么?

9、对鲁迅喜爱少年闰土,就是因为闰土有魅力,他的魅力就在见多识广,聪明能干。想交朋友吗?想赢得别人的喜爱吗?那就不断增强自己的魅力,多读书,多做事,不要怕难,不要偷懒,当你见多识广,当你聪明能干,就会有许多人与交朋友了。记住:有实力才有魅力。

板书设计

17、少年闰土

闰土“我”

(忙月的儿子)(少爷)

雪地捕鸟聪明能干

海边拾贝见多识广

看瓜刺猹机智勇敢

潮汛看跳鱼

《故乡》教学设计及反思2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和闰土的不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我和闰土之间的友情。

4、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展示“看瓜刺猹”图,你对他有什么印象。

2、在“我”心里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着哪些稀奇事?

二、品读课文

1、从闰土和我的对话中找出“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四件事。

2、自读闰土的话,边读边想象画面。问:

你最感兴趣的是闰土的哪些话?生读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雪地捕鸟”和“看瓜刺猹”。

3、出示课文插图体会两人对话时的"神情、动作,问:

闰土和“我”的对话中,“我”的语言很少,只有一些感受,你能根据“我”的想法想像出“我”当时说了什么吗?写在“我”的感受旁。

三、研读比较

1、比照“我”与闰土的不同:

闰土在()时,我在()。

⑴你从这个“啊”中读出了什么,如果用语言表示“我”的感叹,你会怎么说?让生带着各自体会有感情读句。用“唉”开头,表示我的心情。

(第十六小节。)

⑵体会“四角的天空”的深刻内涵。

五、拓展延伸

童年终将过去,每个人都会长大,然后各奔东西,“我”闰土也不例外,“我”和闰土分别近三十年后,再一次相见了,见面时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阅读《故乡》原文片段: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1、找出闰土和“我”的语言,用上“啊”表示自己的心情。

2、布置学生读小说《故乡》,自主探究原因。

《故乡》教学设计及反思3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

1、解决生僻字,了解课文内容,找出闰土与“我”所说的4个小故事;

2、整体感知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又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和第一画面──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不仅是个健康、纯朴的农村少年,而且非常的勇敢,在作者的心中完全是一个小英雄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一位朋友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

(出示课文插图。)

2、静静地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猹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

3、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闰土

板书:

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细细地读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注意文中生僻的字词,能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生字词、课文。

3、填填你读课文后对闰土的认识:

()的少年闰土,还能说说理由。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提出来,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互解决一部分。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四、学习闰土的外貌

过渡:

同学们,不知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疑问,三十年过去了,作者回忆起美好的故乡,就想到了闰土。这闰土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

3、抓重点词谈谈并指导朗读。

4、为什么三十年过去了,“我”对闰土还这样记忆犹新呢?读读课文第16自然段,找出最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指名读)什么叫“稀奇的事”?

5、课文中闰土给作者“我”讲了哪些稀奇的事?请大家再读课文,并用序号标出相应的事情。

6、汇报交流并板书: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看瓜刺猹

看跳鱼儿

7、这几件事中,作者“我”对哪件事印象最深刻?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理由并与同桌交流→指名交流。

五、教学第一段画面

1、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2、反馈交流(估计学生会先说第二句):

⑴第二句教学:

①为什么这句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闰土机智、勇敢。)

从哪里看出来?

(理解字词。)

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能读出来吗?

(指名读。)

②当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在哪里?试想,每每回忆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带上你的感受一起来读这一句。

⑵第三句教学:

给你印象深刻的句子还有吗?说说为什么。

(猹很机灵。)

从哪个词看出来?

(指名读,齐读。)

⑶第一句教学:

①请大家看第一句,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

(景美。)

你从哪些词看出来?

②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给大家。再请这些同学齐读。学生评价。学习读。

⑷同学们,这段话写到了景美,写到了少年闰土的机智勇敢和猹的机灵,我请女生静静地读读第一句(女生读)请男生勇敢地读读第二句。(男生读)第三句齐读。

⑸老师把这个画面重现在大家面前,请看大屏幕:

播放课件:

同学们,小英雄的形象是否已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师读第一句,“其间……”

(接读。)

⑹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脑中。

(齐读第一段。)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与闰土初次见面,对这位朋友有了一定的了解,到下一节我们再与他继续好好的交流。

七、作业

1、每个生字写三遍。

2、完成作业本1、2两题。

第二课时

预设目标

1、学习课文四段,充分感知少年闰土的形象。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闰土看瓜刺猹这件事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还有好些事闰土都深深地记得。课文还写到了哪些事?

二、学习课文,充分感知少年闰土的形象

1、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一件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可以朗读、画画、或者是表演,或者写一首小诗,还可以用歌声来学习。

2、反馈交流:

下面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⑴雪地捕鸟:

①这件事让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农家少年?

(从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闰土的什么品质特点?)

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③对于这段话,其他同学有体会吗?

④指名说,评价:

你体会得很到位,能不能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⑤播放课件动画:

一连串的动词,先是扫,再是支,接着是撒,然后是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就捕到鸟了。逼真地把雪地捕鸟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

⑥从他的这些动作中,同学们体会到什么?

闰土说这番话时会是怎样的神情呢?谁来这样读一读?指名说

⑧读得多神气啊,让我们一起来去感受雪地捕鸟的乐趣。齐读。

刚才我们和那位同学一起用“抓重点词语朗读”的方式学习了“雪地捕鸟”,那其他同学都是用什么方式学习其他三件事的呢?

⑵夏日拾贝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贝壳不仅给闰土带来了欢乐,也给读者带来了快乐!

⑶潮汛看鱼:

①你们见过跳鱼儿吗?今天让大家来见识一下这可爱的跳鱼儿!出示图片:跳鱼儿

②有什么感受?

3、通过刚才这几件事的学习,同学们肯定对闰土有了更深的认识,现在你感受到:闰土是位的农家少年吗?

板书:

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

4、闰土的聪明、能干、见多识广,你们对他佩服吗?

三、突破难点

1、作者“我”也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出示句子: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2、请同学们也去感受一下作者的`感叹,读一读这段话。

3、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闰土真是见多识广啊;我对闰土的羡慕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4、还有哪些地方不太明白的?

“他们”是指谁?“四角的天空”指什么?

5、出示:

闰土在海边时,我和我的朋友看不见();看不见();看不见();看不见(),只看见(),就像()。

6、指导朗读:

⑴指名读,评价,这位同学用舒展的朗读,由衷地赞扬了闰土知识的丰富。

⑵再指名读,学生评价。

⑶三指名读,评价:

这位同学不但读出对闰土的羡慕、佩服,而且通过“不知道,只看见”这几个词的重读,还表现出了作者“自叹不如”的情感。

⑷齐读: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这丰富的情感吧!

四、课外延伸

正因为闰土知道得这么多,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很高兴、快乐。可惜,正月很快过去了,“我”和闰土马上就要分别了。这一对好朋友还会再见面吗?请同学们课外去读一读小说《故乡》。读了以后你会对他们有更全面的了解。然后再细细地读读课文《少年闰土》,你一定会有新发现的。

第三课时

预设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段和第五段,体会“我”与闰土间的友谊真挚。

2、模仿课文片断,写一个人的外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通过前几段课文的学习,了解了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见多识广、活泼可爱的少年,大家读了课文以后也和“我”一样想和闰土交朋友,那么谁知道“我”是怎么和闰土认识的呢?课文哪一段作了交代?

二、学习课文

1、闰土是因为什么到我家来的?“我”和闰土之间是什么关系?

2、学生自学、汇报交流。

3、课文哪些词说明“我”和闰土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用波浪线划出。

(急、躲、哭、托、送。)

4、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但从此没有再见面”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三、总结全文

1、你喜欢闰土吗?为什么?课文是通过什么来写出闰土的特点的?

闰土朴实可爱、聪明能干、知识丰富,课文是抓住他的外貌、语言、行动来写的。)

2、选读课文的精彩片段。

3、模仿课文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断,写一个人的外貌。要求写出人物特点。

《故乡》教学设计及反思4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念故乡》,感受词曲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故乡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了解词曲作者,引导学生用连贯的气息、圆润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念故乡》,抒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欣赏小提琴独奏《思乡曲》,感知小提琴的表现性能极其独奏的魅力;记住《思乡曲》的民歌主题,领悟思乡作品常用民歌素材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学习不同形式的`作品,感受和体验思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用圆润统一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念故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课题——《念故乡》

二、学习歌曲《念故乡》。

1、聆听歌曲,谈谈你对歌曲的感受。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2、作品及曲作家简介。(德沃夏克)

3、学唱歌曲《念故乡》。

(1)找出歌曲中完全重复和变化重复的乐句。(唱一唱)

(2)跟钢琴伴奏视唱高声部旋律。

(3)填词唱高声部。 (品一品歌词,感受歌词的特点,简要介绍李叔同。)

(4)这首歌曲应用怎样的情绪和方法演唱呢?(选择)

A演唱情绪:深情地、悲壮的、活泼地

B演唱方式:断音唱法、连声唱法

(5)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歌曲《念故乡》。 、

三、欣赏小提琴独奏《思乡曲》。

1、聆听小提琴独奏《思乡曲》。

2、简介曲作者马思聪。

3、对比欣赏作品中的民主题。

试着哼唱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

四、音乐沙龙

根据音乐片段,说出歌曲名。

五、总结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讲授了20分钟,我最感自豪的是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巧妙地应对的了学的异类观点。因没有注意到音频的音量大小,有时显得我讲话的声音有点儿小。因微笑少了点儿,所以感觉我的亲和力不够,学生的活跃程度不高。本节课有个同学发表了异类观点,我是非常的尊重他的观点并加以引导。因为设计的环节不是非常紧凑,本节课中二声部的部分没能够尝试;以及音乐沙龙这个环节的音频没有剪辑,导致这个环节没能达到预计的效果。如果给我重试的机会,以上的说提到的不足之处都可以弥补。

《故乡》教学设计及反思5

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朋友:

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名字叫(闰土)。

读好课题:

少年闰土,说闰土名字的来历。

2、课文的来历:

这篇课文作者是鲁迅,并介绍鲁迅。课文“少年闰土”是《故乡》书中节选部分。

二、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并理清课文事件

1、自由读课文(问题用小黑板):

⑴读准课文中生字新词。划出不懂的词语及不理解的地方。

⑵说说课文中闰土给“我”讲了哪几件事?哪一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板书:

看瓜

三、学习首段

挂上插图:

1、先仔细观察图画,再轻声读课文,想一想:

作者给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

2、这幅图画有动也有静。在这样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中,其间有一位少年“其间”你怎么理解?其间有一位十一二岁的少年他怎么样?“猹”是什么东西?那猹又怎么逃走的?“胯下”人体哪个部位?

3、再次朗读你喜欢的句子,从而体会到怎样一位少年?

板书:

机智勇敢

4、朗读,读出感情。指名、集体。

5、听乐音课文:

说说你眼前出现怎样一幅图画?或者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四、小练笔

1、导入:

是啊!一幅美丽的"看瓜刺猹图展示在我们眼前,整个画面辽阔深远,上至天,下至地。天地间出现一位活泼可爱、机智勇敢的少年,他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拿起笔来,仿照第1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劳动场面。

2、学生独立写作并交流。

3、小结。

4、作业:

作业本上1、2两题。

《故乡》教学设计及反思6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文的生字、词语。

2、通过感情朗读,理解文章的内容,感悟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体会“我”与闰土间真诚的友谊。

3、品评、理解、积累课文第一自然段。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农村的美好,培养向往农村的思想。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掌握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上课以前,老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并且查找有关作者、贝壳、跳鱼等与学生有些距离的又和课文密切相关的资料。

二、自读质疑,寻求探究切入点

1、教师谈话、感情朗诵第一自然段引入情境,让学生感受第一自然段画面,之后出示课题。

2、自读课文,思考:

你认为留给鲁迅先生深刻印象的还有那些画面?

指名交流留给“我”深刻印象的画面。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把问题整合到4件稀奇事,让学生板书这4件事。

三、合作探究性学习,突破课文的重点

1、选取4件事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选择你们认为最可行的方法(读、说、演、画)来学习,体会闰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等一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课上的主要问题:

为什么这件事你最感兴趣?

主要回归:

你们小组能把这件事情的有趣表达出来吗?

主要着眼点:

闰土是怎样的人?

四、课中感悟,探究课文的难点

1、由“闰土的心里只有这4件事吗”引入中心句:“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把中心句读出自己的感情,再让学生对中心句质疑,引出问题:“为什么我和往常的朋友会不知道这些事?”

2、小组合作,读课文,比较闰土与“我”身份、生活环境、经历、体验等的"不同,再一次感受闰土其人。

随机出示重点句子: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朗读理解句子。

五、品评作品文字,提高欣赏能力

1、引入:

闰土把“我”从高墙大院,带到了广阔的大自然,一件件稀奇的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文学家笔下,是如何把印象深刻的画面刻画得淋漓尽致的?

2、品读第一自然段,谈体会。

六、总结延伸,实现语文课的拓展性

推荐学生去读小说《故乡》:

三十年后的闰土又是怎样一个人?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真正实现主题的延伸。)

《故乡》教学设计及反思7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多音字的读法;

2、对重点段落的理解,体会少年闰土这个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少年闰土这个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出示“瓜地刺猹”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图片,认真思考:

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怎么样的月亮……怎么样的少年。)

过渡:

这少年便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位朋友“闰土”。

板书课题:

少年闰土

一生朗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作者简介

师:本课是节选自名为《故乡》的书。

1、哪位同学知道这本书的作者?

(鲁迅。)

2、反馈学生收集资料,请说出一点你对鲁迅的认识。幻灯片出示相关资料。

过渡:

然而,在这位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的心中却一直珍藏着这样一幅画面,直到30年后仍记忆犹新。

三、学习“瓜地刺猹”

1、师范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样一幅画面我们该给它取个什么名字好呢?

2、这一段仅用了三句话就给我们描绘出了闰土刺猹的生动场景。读一读,看看每句话都在写什么?

(景美──人勇敢、聪明──猹伶俐。)

过渡:

30年后,当鲁迅再次想起“瓜地刺猹”这件事的时候,童年的许多往事仿佛历历在目。

3、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一遍。

多音字检查:

正、供、行、空。

4、找一找文中还有哪几自然段的内容也提到了“瓜地刺猹”这件事。

四、指导学习9~13自然段

1、分角色读一读,找出闰土刺猹时动作的词句。

(捏、走。)

体会用词的精确性。

2、小组分角色朗读,体会闰土是怎样一位少年?

过渡:

除了“瓜地刺猹”,闰土还告诉我哪些新鲜事?

五、简介其它三件事

1、雪地捕鸟:

指名朗读第六自然段,找出描写捕鸟的一系列动词,用上“先……接着……再……然后……”说说捕鸟的过程。

闰土聪明能干;知识丰富。)

2、海边拾贝。

(知识丰富。)

3、沙地看鱼。

(知识丰富。)

过渡:

闰土知道的可真多呀!可“我”呢,“我”知道这些吗?你从哪句话看出来了?

六、理解句子

1、“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理解素、如许,我素不知道的是哪些事?为什么“我素不知道”这些事?感受鲁迅对闰土的羡慕和钦佩。)

2、听了闰土的讲述,“我”无尽感慨: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我往常的朋友指谁?“高墙上四角的天空”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理解句子。)

3、总的说说闰土的形象。

《故乡》教学设计及反思8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闰土是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孩子,从而激发自己热爱生活、开阔眼界、丰富知识。

2、能力目标:

继续培养自学能力。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3、知识目标:

能给课文分段,归纳各段段意。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

了解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自主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1、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的内心。

2、理解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教学步骤与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少年闰土》。请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闰土是谁?他长得什么样?他的性格有什么特点?课文讲了关于他的哪些事?……)

3、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一读课文,看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1、我们知道:要想认识一个人,首先要看他的外表,再从他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了解他的内心。我们先来看看闰土的样子,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描写闰土样子的语句。

(学生轻读课文,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

出示课件: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心愿,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思考:

初见闰土时他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想到了什么?闰土的样子特点跟他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学生体会并朗读有关语句。)

2、闰土来到我家后,渐渐地我和他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他向“我”介绍了哪些有趣的新鲜事?你对哪件事最感兴趣?为什么?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归纳出四件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沙地观鱼。)

3、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与小组同学交流,准备汇报。

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1、哪一小组同学愿意来汇报?

2、请同学进行汇报:

在汇报的过程当中,教师引导学生读议结合,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闰土讲的四件事中,是把哪件事当作重点写的?你的根据是什么?快速默读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难怪作者在第1自然段中就写看瓜刺猹这件事,因为印象太深了。

重点指导“看瓜刺猹”这件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⑴指名读第一段,说一说在你的脑海里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⑵出示“看瓜刺猹”的画面,指名说一说当时的环境和闰土的动作、神态。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试着背一背这一段。)

3、从闰土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描写中,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课件出示填空题。)

(学生讨论、交流:闰土是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孩子。)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1、在闰土向我讲述了那么多我认为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情之后,面对这样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小伙伴,我当时是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

(学生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课件出示: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使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问:这段话你是怎样理解的?“我往常的朋友”是一些什么人?“只看到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组讨论、交流: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

(表达了我对闰土的敬佩之情,对丰富多采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2、我和闰土从不相识,到友好相处的好朋友,到分别,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3、是啊,朋友情深何忍别!请仔细观察第二幅插图,想象“我”和闰土是怎样话别的,再说一说。

五、反思小结,拓展提高

1、同学们,学习了第17课《少年闰土》这篇课文,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回顾全篇课文,体会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是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体会到的。

2、同学们,“我”和少年闰土尽管家境不同,一个是富家子弟,一个是穷苦孩子,但“我们”却结下了纯真的友谊。课文中说两人自分别后“从此没有再见面”,到底有没有再见面呢?三十年后,“我”与闰土又一次相见了。可是,这时出现在“我”面前的闰土已经不是那个“天真活泼、勇敢机智”的少年了,他满脸皱纹,双手龟裂,反应迟钝,动作笨拙,叫“我”简直难以相信。你们想知道这方面的情况吗?请课后阅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少年闰土》就是从中节选的。下节课利用阅读课交流读书体会。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相见→相处→相别

(喜欢)(钦佩)(难过)

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

《故乡》教学设计及反思9

教学目标:

1.学习小说人物描写的方法。

2.学习小说采用对比表现主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难点:“我”离开故乡时的心情与感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

2.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加强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多元化链接,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教学流程:

师生互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话题导入,激活思维

自古以来,“思故乡,赞故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学们能不能随口就涌出几个写“故乡”的诗词名句来?(学生发言)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先播放朗读课件,再让学生自己读)

同学们,阅读一篇小说,就如同认识一个人一样,只有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你才能与他相知交流。从这篇小说中,你读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总结:

1、感知人物:闰土、杨二嫂、母亲、水生、宏儿、“我”

问题设计:在众多人物中,谁是小说主人公?

(众说纷纭,预计会落在“我”和“闰土”上,让学生展开辩论)

教师总结:判断小说主人公要看人物在小说中是否通过他来表现小说“主题思想”。这篇小说中闰土处在小说的中心地位,对表现小说的主题起决定作用,因此闰土就是本文的主要人物。而“我”只是本文的线索人物。

2、感知情节(师生互动)

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课文学习做准备。给学生创造自由发表观点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三、品味作品。整体感知小说情节,锻炼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学习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的方法;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1、谁能用最简练的语言将以上人物串成一段话,并表现小说的写作意图。(学生复述情节)

2、感知主题:此次回故乡,“我”的心情如何?为什么?(围绕“沉重、失望”,并自圆其说。)

教师总结:阔别故乡二十余年,重履故土,内心应是按捺不住的欣喜与激动,而“我”却以沉重的心情感叹物是人非。在离开故乡时,发自内心的呼喊:渴望人与人的沟通,渴望新生活。

3、神游《故乡》,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故乡给“我”的印象?(变)

4、问题:那么,究竟故乡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①人变(以闰土为例展示课件,对比少年闰土中年闰土

少年闰土:(外貌)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

(动作)活泼刚健,动作干脆利落,说话脱口而出,朴质、生动;有智有勇,热情、纯真。

(对“我”的态度)“只是不怕我”,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稀奇的事。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

(对生活的态度)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中年闰土:(外貌)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红肿,头戴破毡帽,身穿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动作)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显得迟钝麻木。

(对“我”的态度)恭恭敬敬,称呼“我”为老爷,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对生活的态度)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把希望寄托在神灵上。

第二课时

②景变(课件展示)

二十年前:这里有“深蓝”的天空,有“金黄”的圆月,有“碧绿”的西瓜,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美丽)

二十年后: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阴晦)

5、以前的故乡和现实的故乡真的不相同吗?为什么?(学生发表见解)

教师引导:其实,以前的故乡和现实的故乡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那时“我”是以纯真少年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罢了,所以世界显得那样单纯、美好,甚至有一丝神奇。

6、然而是什么原因让“我”觉得记忆中的故乡如此美丽,而现实中的故乡却如此让人失望呢?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心情在作怪。而心情的沉重主要来自于人的变化:儿时故乡,给我许多欢乐、甜蜜的回忆,甚至可以说代表了一种“理想”;而现实的“故乡”却面目全非,毫无生气,昔日的人物也失去了纯真与温情,变得冷漠、麻木、市侩和猥琐,使“我”感到“希望”的幻灭,心中无比的“悲哀”。

7、在表现人物二十年前的关系变化时,你觉得哪些情节最能触动你的灵魂?(学生发言)

分析示例:一声“老爷”呼出了小说的主题

儿时亲密无间的伙伴,二十多年后的聚首,一声悲惨而又冰冷的“老爷”生生把两个本该是“西窗剪烛”“夜话巴山”的朋友隔成了两个迥异的世界。这中间,隔着的应该是推不倒的大山,填不尽的汪洋,即使是愚公、精卫也奈何不了的山河。

8、这也带给作者深深的思考:齐读“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教师总结:真正好的文学作品,它能使我们感受到更多 。

9、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环境描写对人物心情所起的渲染、烘托作用。

10、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理解小说主题。

11、引导学生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带着思想去朗读。

四、关注社会

1、话题链接:更大、更普遍的东西,它就像是一个发光体,所能够照亮的范围是无限广大的。于是作者写道:(课件展示)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同学们认为作者对待希望的态度是怎样的?(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有了希望不去实践,也就无所谓有;只有勇于实践,希望才能成为现实。

3、与闰土对话

小说中的.闰土,是旧中国千千万万农民的代表;小说中的故乡,是旧中国千千万万农村的代表。生活在农村的我们,生长在农民家庭的我们,感受着新农村的巨大变化,此时此刻,你想对闰土说些什么?

师生畅谈新农村建设:

⑴我家昨天领到一笔数目可观的独生子女费,全家可高兴了。

⑵我家生活比较困难,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为我解除了后顾之忧。

⑶我家领到了一大笔种粮补助款。

⑷邻居女儿上大学,申请了助学贷款,是无息的。

……

4、.与先生对话

同学们,从阴晦的《故乡》中走出来,让我们畅然的呼吸新时代的空气。忽然有所感悟:鲁迅先生之于“希望”的阐述,不正是今天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目标吗?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美好的图画与“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又是何等相似啊!先生若地下有知,定会含笑于人间了!

请以“鲁迅先生,让我告诉您”为题,谈谈你身边的和谐社会。(引发学生对新旧社会人际关系的认识,深刻理解“构建和谐社会”与鲁迅先生心声的共鸣)

5、让想象飞起来

假如时间可以压缩,21世纪的今天,“我”、“闰土”、“杨二嫂”、“宏儿”和“水生”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能不能让“我”再回一次故乡?能不能让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变化,深入理解我国人口政策、土地政策、“两免一补”等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当今社会的巨大变化融入教学)

6、闰土到你的家乡来做客?请展开合理的想象,表现一定的主题,编写一个故事。

(从所编的故事当中,激发学生对新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传统的教材篇目,也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如果教学中再走“介绍背景、分段、逐段分析、概括中心思想”的老路子,那就辜负了新课改教材选入此文的美意了。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 遵循作者写作思路,走进作者心境,把握小说主题,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作品。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而感悟文章主题;然后采用探究方式,对有关问题进行研讨。这样使学生对作品的认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知识目标的掌握情况很好。

二. 加强作品与现实社会的链接,为作品注入时代的活力。

鲁迅作品中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不仅仅作用于小说所属的年代,而应是永久性的。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作品与现实的链接,由作品中的“新生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由闰土“多子”的事实到今天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人心;由旧中国农民问题到今天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 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生活,与闰土做个对比,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生活的热爱。这些教学环节使学生思维敏捷,情绪高涨,教学效果甚好。

三. 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故乡》教学设计及反思10

一、教材分析

《故乡》是9年级一篇小说。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各篇小说都能形象而深刻地反映了人物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人物形象不但个性鲜明,而且都会给今天的中学生,特别给初三的学生以某种人生的启迪。同时这四篇文章也是小说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作品。是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能力的上乘之作。而鲁迅的《故乡》更具有代表性。

在初一、二我们就已经学过小说这一种文体了,学生们对于小说的相关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了。如小说的三要素中对人物、情节,环境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对于这篇文章的学习不仅是对这些知识的回顾,同时也是一次对所学知识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学习运用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②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③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 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收集文章的背景材料;

②通过学生质疑提问、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③通过比较性阅读,深入领会小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本文主题思想的探讨,让学生体验旧社会中国广大人民的痛苦生活,认识其社会根源, ②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新课程改革中反复强调,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中心、书本中心,改变学生接受学习的被动局面,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本文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结构,掌握对比的写作方法,领会文章的主题,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将体会“我”理想中的故乡和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以及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教学的难点。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 对象是初三的同学,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也还是不错的。但是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与同学们的时代相去甚远。对于当时劳动人民所处的时代所面临生存困境是不易理解的。虽然同学们是喜欢阅读小说的。喜欢小说中离奇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但多数是停在直观的感受上,还不习惯于深入分析作者写作的目的、写作的特点等。

因此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让同学们在预习时多阅读本小说,然后让同学各自表达自己对文章初步的看法和感受。结合同学们的发言来引导同学来分析人小说中的人物,小说的主题、写作的特点。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五、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我们长期孜孜以求的目标。教法学法大同小异,因为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老师用什么样的方法教,学生也就也大体用类似的方法学。

1、比较法:与古诗词中游子怀念、眷恋故乡的情感比较,思考故乡变化原因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以写促读法:初步感知全文后,写简短的读后感,体悟作者的思想。

4、自主学习法: “闰土”形象学生可自主分析

5、讨论法: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杨二嫂”这一人物形象可以自由讨论。

6、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希望”部分,熟读成诵,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7、讲析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8、练习法:“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

六、教学资源

1 .多媒体网络教室

2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

3.专门为本课制作的网页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 诗词导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张九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好处:1、温故知新,语文味浓。2、操作方便,简便易行 3、反差强烈,引发思索。)

(二)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

2、写50——60字的读后感,对作者思想感情初步感知,为理解主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分析小说

1、情节: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2、人物:

(1)闰土:在小学出现过,而且刻画时浓墨重彩,前后对比鲜明。故学生可以自主分析,突破学习重点。

(2)杨二嫂:协作质疑,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突破学习难点。

A、对小说的社会环境解析(对比闰土看瓜所言)——世风日下缘于经济凋敝,人穷志短。

B、杨二嫂是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为了生存不择手段(嘴快、手快、脚快——尖嘴利舌、小偷小摸、造谣中伤)。她在作品中的存在意义有二:一是她的自私刻薄衬托了闰土的纯朴善良;二是她的变化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

3、主题:

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当然憧憬未来,但未来是有希望的吗? 《故乡》中关于希望的阐述,是一段寓意深长的独白,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一位心情沉重,感觉悲凉的成年知识分子,对前途对未来难以确知的希冀的表露。

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光有美好的希望,不去努力奋斗,必然落空,等于没有希望;希望虽然看起来困难重重,但只要努力奋斗,百折不挠地去实践,希望终能实现。

联系1934年作者所写《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有行动,才有路;有实践,才有希望。希望来自奋斗,鲁迅先生要我们明白的就是这一点。

(四)练习

目标检测上相关练习题

备注:有些教参上确立的教学重点,比如景物(自然环境)描写等,因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掌握的"比较好,在此不再作为教学重点。

(五)、教学总结

通过《故乡》的学习,学生们解决的不仅仅是对课文主题的准确把握问题,同时也要求初步学会分析小说的能力。另外,还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鲁迅,了解鲁迅笔下的故乡,为以后学习鲁迅的作品打下较好的基础。

八、教学反思

教学这节课,让我受到很大的启发。

首先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师理解课文的深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理解的深度。对于文本的解读,教师首先要有一个底。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回答有合理的评价——对于他们的欠缺和不足,教师能够及时的点拨和纠正;对于学生出色的表现,教师也能及时捕捉,适当的表扬将影响其他同学的思维倾向。在这次的备课过程中,与不少老师反复研讨,又查看了鲁迅年谱,作家作品评论,以及《呐喊》自序,对鲁迅的为人和思想有了新的认识。

其次,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要有充分的认识,他们的认知障碍可能会出现在哪里,学生理解问题有偏差又该如何纠正?这些教师备课时都应该有所准备,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到山峰的坡度,教师才能给予适当的台阶,帮助学生登上山峰。

再次,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其一,语文课应当重视方法的传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任何一堂语文课,不是让学生了解一篇课文,而是通过这篇文章,能够解读更多的文章。教师重视了方法的传授,也就让教材成为真正的教材,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鉴赏能力。其二,课堂环节的设计要注意坡度。例如,《故乡》的一个环节设计,就体现了这一点。分析完杨二嫂人物形象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了学习方法,然后用相同的方法分析闰土的形象。这个环节,虽说有助读到自读的跨度,但是学生的思维层面却是相同的。如果要让学生从零散的点状的层面提高到综合的网状的层面,教师就要提高要求,设置障碍。在教学中,补充一个答题语言的要求,粗看是语言的训练,其实是思维的训练。组织整理已有的材料,正是学生思维的过程。更何况学习有条理的阐述观点和理由,综合和归纳是初二学生的学习重点。这对学生以后学习和写作议论文,也有很大的帮助。其三,重视课与课之间的衔接,课内学习和课外探究的衔接。我们应该明白学生学习是一个完整的序列,这堂课只是这个序列中的一环。学生能力是否有序的提高,就需要教师研究一环与一环之间的衔接。也就是说,我这节课,是上节课的延续,又是下节课的基础。《故乡》教案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就比较合理的让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文本解读拓展到知人论世,既有知识层面的扩展又有能力的提升。所以宏观地看待教材,合理地利用教材,甚至重新组织教材也是教师迫切需要认识的问题。

《故乡》教学设计及反思11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初步了解闰土的形象,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设计理念

课文写于白话文倡导初期,语言语法皆与我们现在有较大的区别,学生要想读通课文有一定的难度。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读通课文是我设计的重点;为加强学生了解闰土形象的兴趣,我特地设计了一个填写档案的情景,在填写档案的过程中,通读课文的重点段落,对闰土的形象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他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

板书课题:

少年闰土

你喜欢他吗?亲亲热热地叫一声他的名字吧!

(“闰”正音。)

课件出示闰土刺猹图。说说闰土在干吗?

板书:

闰土

二、初读课文

你很想知道闰土的一切,别急,咱们先来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我相信,你会更了解他,也会更喜欢他的。

1、学生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有疑问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2、检查:

想真正认识这位新朋友,得闯关。

⑴第一关──你会读这些词吗?

祭祀装弶胯下毡帽熟识秕谷潮汛(读准)。

愿心允许竹匾鹁鸪蓝背獾猪刺猬猹畜生(了解)。

⑵第二关──你会读这些句子吗?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

我家只有一个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么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读通句子,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现在,你对闰土又有了新的认识吧,此刻,你心中的闰土又是个怎样的伙伴?

闰土:聪明勇敢能干……

三、再读课文,印象闰土

同学们真不简单,闰土很乐意交你们这群伙伴。咱们为这位新朋友建一份档案吧!出示练习:

好友档案姓名性别年龄住处身份外貌装束特长特点

填不出,别急,答案都在课文里呢。咱们就一边读一边填吧!学生读文填写,教师巡视。

交流。

重点段: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瓜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月亮地下,你听,拉拉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钢叉,轻轻地走去……

这不能,须下了大雪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归纳出闰土的特长,落实朗读:

好友档案姓名闰土性别男年龄十一二岁生活地点乡村(海边)身份仆人的儿子外貌装束紫色的圆脸、头带小毡帽、颈戴银项圈特长管瓜、刺猹、捕鸟雀、捉跳鱼儿、捡贝壳特点聪明能干、勇敢机灵、健康活泼、见多识广

现在,档案中,你想补充些什么?

四、简介作者,小结本课

闰土是如此的可爱,这可爱的朋友和我们是同乡。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课文是节选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闰土的形象就存在于百年前的绍兴一带。同学们从课文中发现我们绍兴地方特色的景和物了吗?如果你想了解那时的家乡,那你可以从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中去寻找。

课文中还有一位和我们年纪相仿的人,他和闰土是什么关系?会和闰土结下怎样的友谊,咱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故乡》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词条  故乡  故乡词条  反思  反思词条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推荐度:数学教学反思推荐度: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推荐度:高三的数学教学反思推荐度:最新数学教学反思推荐度:相关推荐【精】数学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展开)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整式加减教学反思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推荐度:《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推荐度: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推荐度:相关推荐整式加减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