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确定了以下几点:
1、低年级学生还是以玩为主,抓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在导入新课时,我先用课件模仿大自然和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接着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声音,从而引入课文学习。这课的导入方式是为了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营造一种将阅读期待。
2、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在教学时我希望着力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像、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他们由读文、看图,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3、本课故事情节简单有趣,理解起来并无太大困难,但文章篇幅较长,所以我设想采用“集中——发散”的方式,挑出文中所有的对白,制成小剧本,然后再以读带讲、以句带段。让学生在精彩的表演和丰富的想象中愉快地完成本课的学习。
在教这堂课的时候,课前的设计落实得不错,学生对于模拟声音的课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而奠定了学生热情投入学习的基调。在教师范读和学生自读课文之后,大家就能够迅速地将文章中的对白找出来组成一个小剧本。学生对于小剧本的表演形式也表现出相当的积极性,并且以句带段,有效地提升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和升华。看得出,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这堂课也体现出许多问题和不足,希望能对以后的教学起到借鉴作用。
注重课堂朗读,但形式不够丰富,并且教师的示范性还不够到位。在课堂上分角色、分层次的朗读比较多,但是相对缺乏集体朗读,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可以整合全班进行分角色朗读。而且作为低年级学生,教师的朗读示范性作用也不可忽略,但在课堂上引导有余、示范不足。没有什么比教师亲身示范更能让学生直观地体验。
整体感知课文的时候,不能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地朗读。这让学生失去了一个随文思考的机会。而在朗读之后再提出疑问,既花时间又会影响课堂效果。
在课堂上,我缺乏“静待花开”的耐心。这点体现在进行深入的课文分析之时,因为新课之前的导入让学生们感觉很新鲜有趣,而进入课文分析之后,要让学生从刚才的热烈中投入另外一个冷静思考的氛围是需要有耐心和信心的,课堂不能永远热闹喧天,安静地思考才能真正出现有价值的思考结果,而作为教师不仅仅要给学生积极引导,还要有等待的耐性。
课堂永远是一个充满意外,而又总是留有遗憾的地方。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每次的认真总结分析都可以帮助我在教学上更进一步。
一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2
《失物招领》一文讲的是发生在植物园的一件事,是小学生在现实旅游参观时经常遇到的一件事。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课文里却称作“失物”,为什么呢?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这些问题正是学习这篇课文的线索。本课的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孩子读了几遍,应该就能明白。
但是本课生字较多,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找出学生自学困难的.字,进行重点突破。并把识字、写字的任务分散到各课时中用多种形式来完成。尤其重点指出要读准翘舌音的字“失、专、准、双”和后鼻韵母的字“同、工”。
识字教学时运用比较形近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例如:
先—失洞—同现—观江—工推—准去—专人—队木—才青—请格—各
并且通过比较“洞—同”“青—请”“格—各”,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形声字的规律。
课堂上海练习造句来巩固识字。如:
我准备送还鸟蛋。
小松鼠准备种松果。
准备 鸭先生准备清扫小路。
我们准备回家了。
天黑了,我准备睡觉了
一词多句,加深学生理解与记忆
课后我还布置了一项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再生活中去寻找“失物”。例如:找一找在附小校园里、自己居住的小区里、大坝上、龙潭公园等地方有没有“失物”,如果有,就将它们扔到果皮箱里。让孩子在生活中真正明白本课所传达的思想: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就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
一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3
《看电视》是一首短小的诗歌,它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的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主要体现了一家人互相关爱,互相谦让,互相体贴,和睦相处的主旨。
作者以“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开头、结尾两次提到我家看电视有些奇妙,中间三小节则具体写到我家看电视的奇妙之处:放弃自己爱看的节目,换成家人爱看的频道。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体会文章的内涵,陶冶道德情操,我巧妙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基本能够达到预想的教学目标,但是也留下了不少遗憾和值得深思的地方。
一、读出“秘密”、感受“奇妙”。
课堂上由题目入手,采用趣味猜谜语的方法,极富激情地让学生进入课文学习的角色中。引入题目后,我让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小组讨论采用何种方式记住本课的生字,找出能够采用同一种方式记住的生字。学生积极讨论,积极发现,展示自己。然后我让学生把生字词放入课文中自由读课文,思考“这家人看电视,到底奇妙在哪里?”学生通过读课文,大部分能够找到课文中相关的语句,但是部分学生不能整体把握,只能说出一个地方。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再一个小节一个小节的让学生读、思。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家人之间的.互相关爱。学习最后一小节时,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来思考“秘密是什么?”在理解课文的接触上,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这个秘密,那就是“爱”。
二、方法指导、能力培养。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自学讨论法去读书、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并注意保护学生的发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我觉得一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学习的潜能是巨大的。
三、动态课堂,彰显精彩。
当然,这堂课也有许多不足,它给了我今后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一个启示,告诉我课堂上要针对学情变化发展灵活组织教学。学生还小,把课堂都放给学生还不是很合适,部分学生能够很好的自我控制,参与小组合作,积极展现自己,但是仍有些学生不能控制住自己,不知道该学什么,所以对全班的掌控还不能做到游刃有余。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做到抓放适当,使更多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4
长期以来,我都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学习自然事半功倍。然而,《柳树醒了》一课的课堂教学却让我对课堂的“激趣”环节有了新的认识。
一、激趣,应通盘考虑
上课伊始,在黑板上画简笔画的柳树,然后问:“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它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出柳树后,我故作神秘地说:“不,你们还不认识它,如果你么能把这三张卡片贴在柳树相应的位置上,那才是真正地认识它。”然后,我拿出三张卡片——柳枝、柳梢、柳絮,教孩子们读,然后让孩子们将它们贴到柳树的相应位置上。接着,我又以“一字开花”的游戏引出“春”字带头的系列词语——春雨、春风、春雷、春燕。读的时候,孩子们兴趣高涨。
回到文本,我让孩子们去找“是谁叫醒了柳树”,开始进行课堂内容的具体教学。在教学时,我发现这几个词语掌握得不错,但其他的生字却很糟糕,有的几乎不会读。
同样的生字教学时间,我重点教学了三个生字“枝、梢、雷”,却忽略了其他的五个生字,以至于丢失了整片森林。
所以,激趣,应先通盘考虑,在顾及整体知识的同时在进行趣味练习设计,让“趣”成为有本之末。
二、激趣,应避免噱头
在《柳树醒了》的生字教学中,我设计了很多个游戏,除了常规的开火车、小老师领读以外,我还设计了“我读重你读轻”、“石头剪子布”等游戏,课堂很热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高。
其中,在教学“耍”字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请两名同学上讲台玩“剪刀石头布”,其他同学和着石头剪子布的节奏念“耍”。
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帮助学生记忆“耍”,二是让学生理解“耍”的意思,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际的效果是:孩子们读得热好朝天,喉咙震天响,看课件读到这个字时依然有一半的同学茫然失措。
究其原因,在于学生们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两个玩“石头剪子布”的同学身上,没有关注“耍”字本身,尽管学生们口念“耍”字,但他们的心都在关注游戏的输赢。如此身在曹营心在汉,游戏便成了浪费时间的噱头。
而如此噱头激趣在宝贵的课堂45分钟里,要不得!
三、激趣,应注重持久
我始终认为,长久的语文兴趣不是靠一堂课、一次有意思的游戏、几段精彩的动画或是优美的课件获得的。教师在课堂的激趣中,也应顾及到学生语文兴趣培养的持久性。
持久的语文兴趣是如何获得的呢?
首先是文字的魅力。文字是有魔法的精灵,洗尽铅华后,让学生发现文字本身的魔力,感受到文字的美好,兴趣方可持久。
其次是不断的`积累。语文学习犹如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经历,形成经验,自身的能力素养得到提升,品味也随之提高。语文学习也一样,当不断积累的文字由量变转为质变,持久的语文兴趣也就形成了。
无论是洗尽铅华的文字还是语言文字的积累,都不是朝夕可至的,所以,激趣的目光,应该放得更远一些,从关注一堂课转向关注学生长远的语文学习。
或许,这样的转变,能改变我们的教学生涯,能影响孩子的一辈子。
一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5
今天,我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30课《棉花姑娘》。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这篇课文很长,但非常有趣。我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从生字入手,采取自读,互读,开火车读,以致于每个学生读会读。从字过渡到词语,读词语,让学生当小老师来领读,读词语,孩子都特别感兴趣。从词语过渡到文,也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兴趣,在读中领会文章所讲的内容。我只重点讲第一段,2、3、4自然段放手让学生分小组学习,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不爱学习的,在组长的带领下,都积极参与了。尤其分角色朗读,大家的兴趣更高,都喜欢戴头饰到讲台上来表演上课不爱发言的、爱做小动作的,在组长的带领下,都表现得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