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除法的性质教学反思

除法的性质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除法的性质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除法的性质教学反思1

本来人体的机体造构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教学一开始我把人体的彩图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使学生从中了解到更多人体构造,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用乘法应用题与例题作比较,让学生从中发现与乘法应用题的区别,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也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再列出方程。

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尽量找出其它语方法,让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这样做拓展了学生思维,引导了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除法的性质教学反思2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经过对具体物体的平均分,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的含义,明白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经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经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学习的起点是重新从等分的.事实开始来构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还是能够根据除法的算式老研究计算中出现的新问题,可是经历了这一次活动,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我们的对象已经不是除法的事实,而是除法的本身,研究除法计算中的另一种情景。因为学生在学习有余数除法以前,已经认识了除法,明白要把一个数等分,能够用除法计算。至于这个数能不能正好分完,对每一个人来说,在没有计算或进行分的实践之前,是不会明白能分完或不能分完的。只是在建构了除法后,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我们研究会出现的两种情景。所以,在学习有余数除法时,正是在学生已经明白除法的含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不必再次去研究“14颗草莓平均分给4人,你会分吗”而是应当直接出示“14颗草莓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几颗”用什么方法计算,紧之后让学生感受到计算中出现的困难。

1、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例如: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

3、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发现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或者是师生一齐解决。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齐学习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我觉得要及时总结经验;失败了我们也要认真总结、虚心听取别人的提议,以便于弥补不足。在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时,当学生分析出商乘除数是已经分的,剩下的没分写下来叫余数这一环工节时,教师应当做适当的点拨,让学生理解到位。

除法的性质教学反思3

除法的运算性质的学习,和减法运算性质的学习一样,教材都是通过课后练习的形式出现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计算类推出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然而仅仅通过几道题,让那些“慢智思维型”的孩子真正理解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于是我创设了以下教学过程,效果很好!

一、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我首先出示了以下两道题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题目一:我买了2盒月饼,每盒4个。共用了48元,每个月

饼多少元?

题目二:有45个本。现共有三组,每组5人。平均每人几本书?

学生很快说出了这两道题的两种答案:

(1)48÷2÷4 48÷(4×2)

(2)45÷3÷5 45÷(3×5)

我首先让学生观察这两道题的右边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之处?大家很快发现48÷(4×2)和45÷(3×5)都是一个数除以除以两个数的乘积;然后让学生观察左边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之处?他们又发现48÷2÷4和45÷3÷5都是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最后让他们认真观察,这两道题左右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经过观察计算他们发现结果是相同的,思维敏捷的学生还总结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就等于一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是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有这个规律呢?然后让每位学生独自写出两个这样的题目,观察左右两边的计算结果是否一样,通过大量的例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最后总结除法的简便运算题型有以下几种:

类型一:学生起的名字叫除法的交换律

350÷5÷35

=350÷35÷5

=10÷5

=2

用字母表示为a÷b÷c=a÷c÷b(b、c不能为0)

类型二:学生起的名字叫除法的结合律

380÷5÷2

=380÷(5×2)

=380÷10

=38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b、c不能为0)

类型三:学生起的名字叫逆用除法的结合律

800÷(20×8)

=800÷8÷20

=100÷20

=5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b、c不能为0)

类型四:把除数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

270÷45

=270÷(5×9)

=270÷9÷5

=30÷5=6

这样孩子们对除法运算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相对比较深刻,在题的类型“变幻莫测”的情况下也能运用自如。

除法的性质教学反思4

今天听了同课异构活动程老师和葛老师做的《口算除法》一课,有很多的感触。两位老师上课语言亲切,简洁,各自展示了数学教学的魅力,符合新课标的理念,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好。

1、课前与学生的沟通方法不同,但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葛老师用“我很棒”,“我们都很棒”这样的鼓励语言,让学生充满自信开始今天的学习,而程老师是利用大家喜欢的动物,期待和一起学习的小动物,带着期盼,集中精神开始今天的学习。

2、教学中,两位老师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对口算除法的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进行小组互动,动手操作,教师演示等方法,让学生对口算除法的算理理解透彻。葛老师在小组自主活动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几种计算方法,并找到最优的一种,程老师利用小棒的平均分明白计算的算理,二位老师都将本课的重点突出,让学生掌握了算理。

3、教学中课堂练习环节设计多样、精炼。葛老师利用小试牛刀,男女比赛,火眼金睛会判断,生活中的数学等新式各异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开展比赛,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而且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计算。程老师利用咱阳泉的旅游景点,带领学生旅游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家乡的教育。

4、两位老师都遵循新课标理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合作者、引导者,在教师的引导下,轻松快乐的学习,将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学效果良好。

改进建议:

1、小组活动组织有序,起到活动的作用。但活动规则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样才能有序、有目的的活动,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动有效。

2、加强评价,运用激励评价的方法,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枯燥的计算教学。

除法的性质教学反思5

今天这节课讲的是除法的性质,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这节课的课堂气氛很好,刚开始上课同学们精神饱满,后来在有些同学濒临开小差时在我的提醒下又恢复活力。平时提醒同学们听课可能只是单纯的说大家好好听课,大家注意力要集中,可能同学们都有免疫力了,用一些活泼的语言反而会更好,比如说大家都要争当爱举手的奥特曼而不是变成被打败的小怪兽、大家要向聪明的喜羊羊看齐不能学懒羊羊……这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一下子就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身上来了。

今天的"知识点是由分苹果来导入的。本身这个题非常简单,大部分孩子口算就可以出结果,所以要求他们在本上做出来他们就会积极性不高。而且这题太简单就直接导致计算方法有很多种,对于想用这题来简单引入除法的性质和后面的题一起对比学习的想法又是一个挑战,在这里只能挑符合自己思路的同学来讲,对于那些积极性很高答但是用不同方法的同学来说会有点小小的失望。希望不会影响他们以后喜欢思考不同方法的思维方式。

在介绍除法的性质时,有点过急了,在分苹果一题的算式出来后本应该不管他,接着进行下一题,最后两题同时比较后得出除法的性质的结论的,但当时为了调动他们的兴趣,就问学生有什么发现,结果学生很容易被引导来思考,学生思考发言不能断然打断,但是只有一个算式却又不能得出结论,整个局面很被动,不知该从何讲起,乱了阵脚。

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学生接受能力有快有慢,在全班同学沉默时就要叫活跃的同学来发言,以此来带动同学们,同学之间的比拼学习远比老师在讲台上苦口婆心的说来的效果好。同样的,在大家都举手回答问题时,要多叫平时不大积极的同学来展示自己,再沉默的同学心里其实也是想表现自己的。再一次听课时,老师说要请坐的端正的同学来回答问题,大部分同学听后都坐的端端正正,但是我旁边的一位同学姿势却更加扭曲,小声说:千万别叫我啊,千万不要点我的名!我很诧异,就问他,回答却是:不想回答问题,你看某某同学大家都笑他。在经过我的说服之后,该同学问自己做完的这几道题都被同学们回答完了没有,也想表现自己,但是此时机会已经没有了。所以,我觉得每一位同学都是想得到赞扬想表现自己的,只是有些同学怕大家嘲笑他,怕自己回答错误。这时,就应该多关注这类学生,多请这些同学发言,尽量照顾到每位同学。

本节课最大的问题就是课件真的很重要,一定要将每一个小细节都想到,而且要做到全面、完整。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要斟酌再三,在备课时多从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多方面解决。只有融入到学生的思维方式中去,才能将课堂上想传达的知识最大限度的教给学生。

除法的性质教学反思6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多年,一直有着一个困惑:我们的教材把每一部分的内容都分割得那么细小,分开教学每个部分时,效果似乎不错,而综合后取得的整体效果却不理想,有时反而会互相干扰,如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数值大小的变化”,先学小数点向右移,学生学得很好,再学向左移,也学得不错;但是在综合练习中学生往往辨不清小数点往右(或左)数值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我们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原因何在呢?读了《从还原论到系统论》一文,从中得出的结论指出:“整体功能=部分功能+结构功能,只要结构功能大于零,则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叠加之和”。现在我正尝试着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来改革教学。现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商中间、末尾有零除法”为例,简述如下:

这段教材,照原来的教法是:先教学商中间有零的,再教学商末尾有零的,然后教学商中间、末尾都有零的.。表面看来这样安排有一定的层次性,但教学时间要花6课,单项练习时正确率虽然还可以,而学到后来,不少学生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现在,我改用“整体原理”指导教学设计:从除法试商的整体出发,它的基本原理是“反馈调节”,就是:初商太大就把商调小一点,反之,初商太小就调大一点。就这段教材来说,如果商1还太大(不够商1),那就要把商调小一点,比1小的商是0,也可以说“用0占位”。这样,知识点统一,过渡自然,2个课时就够了。教学效果高于以前的教法。

我的具体做法,简要地说就是:

(1)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的运算法则

(2)判断下列各题商是几位数。

1、尝试练习

学生独立试算,然后验算,反馈并讨论,得出:

(1)根据试商的方法:商太大了就改小一点,如商1还太大,就改商比1小的0(学生语),即“不够商1,就用0来占位”(课本中语,教师语)。

(2)“2100÷3”的演算过程:

2、自学课本上的例题下的做一做,在小组内集体订正。

计算“做一做”的4道题。(下略)

通过教学实践,再回过头看,结论是:正确认识系统论的整体原理并用以指导教学设计,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具有显著效果。

评析: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从“教书匠”到“教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除法的性质教学反思  除法  除法词条  反思  反思词条  性质  性质词条  教学  教学词条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推荐度: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推荐度: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推荐度:相关推荐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精选23篇)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展开)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语文的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推荐度: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的教学反思推荐度:语文教学反思推荐度:语文课教学反思推荐度:语文教学反思推荐度:相关推荐语文的教学反思 18篇身为一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