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推荐度: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1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从课文中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如何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的变化,怎样表现人物性格描写,在本文中我们可略见一斑。如: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在进行人物刻画时,我们总是要求学生不要忽略细节描写,其实就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内心世界的外在表露,课下不妨让学生进行一下小练笔,写一些人物作文。
教学时,我还让学生交流自己深受感动的地方,抓住一些细节描写,联系、调动学生的家庭亲情指导学生去感受。如“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我组织学生想象、讨论: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干什么,想什么,是什么神态,你见过类似的情景吗?他为什么整天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指导学生感受毛泽东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许多感受,学生由于年龄较少,不能完全理解内容清晰的表达出来,只有通过读来表达出来。因此,本课教学我以读为主线,读读、议议、读读,特别是学生交流了自己深受感动的地方后,专门安排时间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读中进一步感受毛泽东的情感,在读中升华学生自己的认识。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2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在本节课中,我以理解诗句在课文中的含义来学习课文。由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为铺垫,了解诗句在文中指代什么事情为由头,给课文铺垫了厚实的情感基础,而后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研读描写毛泽东行动和神态的句子,体会其深含的.丧子之痛;通过研读描写毛泽东语言和心理的句子,练笔表达,内化语言,升华情感,领会诗句蕴含着伟人痛苦抉择的心路历程。从而,深刻感悟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的常人情感和作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超人胸怀。
本课教学主要以读为主,“读──议──悟”结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促成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写写等学习方法。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议、写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掌握写人方法。
充分自学后,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实践证明,讨论不仅是交流思想,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互相启发、活跃思维、认识升华的过程。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3
对于自己上的一课,收获很大,具体的有两点体会:
1、只有引领学生走入情境,学生才能身临其境地去感悟,才能使朗读具有真情实感,比如:我在课堂上通过出示地图和简练的讲解,把学生带入抗美援朝的时代;毛岸英的照片更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这样一个年轻人牺牲了多么可惜,从而体会毛主席的悲痛心情;配乐朗诵描写毛主席复杂心情的语句,催人泪下的语句配上凄美的音乐,使在场的"师生走京乐主席的内心世界,被主席博大无私的胸怀所感染,有的老师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泪水夺眶而出,现场充满了凝重的气氛,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2、只有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才有活力,无论是在备课中,还是在课堂上,都必须注意以学生为主,只有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是成功有效的课堂,本课以学生汇报收集材料开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了解到很多相关的知识,对后面的感悟作了良好的铺垫。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也很有积极性,要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主席流泪的情景,不仅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置身其中去感受那份真情,感人肺腑。
本课,我要由衷地感谢去进修校宋香莲老师和魏玲老师给我很多帮助,尤其是魏玲老师深入课堂,作具体的指导,使我深受启发,受益非浅。
通过这一节课,使我了解了很多语文课应当侧重和注意的东西,开阔了我的思路,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今后我会更加努力,锻炼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争取再进一步。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4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在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受到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本来就比较陌生,“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对于主席所面临的艰难抉择理解起来更是困难,他们根本体会不到主席作为一个年近六旬的老人的失子之痛。为了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感受主席常人的情怀和伟人的`风采。我在课前专门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搜集毛岸英及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的六位烈士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在教学中我注重从文本中挖掘,让学生通过初读来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在细读中让学生动手划出描写主席心情的句子,划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通过交流学习,使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句子的含义,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品质。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采用“情境教学法”,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化,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在本文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写写等学习方法。通过读、议、写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来,掌握写人方法,在反复朗读中进入文中情景。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为了使学生能创造性地理解文本,我在最后又专门安排了课外拓展:让学生展开想像,主席是如何渡过这个难眠之夜的,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出主席的那一份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痛。
从整堂课的效果来看,我觉得学生的感悟还是比较深的,能从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悟到主席作为一个普通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怜,一个伟大领袖所具有的博大的胸怀。为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虽然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读,但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还不够到位。要注意提高评价的机智,课堂上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多,特别是对于学生的精彩回答,只是轻描淡写地表扬,没能及时地放大,今后应多注意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另外在环节的把握上不够好,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
今后要在课堂环节的设计和问题设计上多下功夫,注意使评价语言生动、贴切,努力提高课堂实效,力争使课堂教学更趋向于科学、合理。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5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在朗读体会感悟方面,我主要做了这么两点:一是段落研读,体验主席情感变化。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我采用培养学生抓重点词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加强朗读训练,深刻体会人物情感,渗透指导描写人物方法。采用对话与交流的方式,通过师生的互相交流碰撞、相互启迪,让句子中的"内涵留在学生的心田,使伟人形象屹立在学生心中。二是以读促悟,读中带悟。在反复读中体验毛主席情感的变化和情感和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6
《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主席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教学这篇课文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了解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他的内心世界。
这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有些语句的.含义比较深刻,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总体感知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这一环节上学生大多归纳为“毛岸英牺牲了。”我借此纠正了学生在概括主要内容上的偏颇——主要写了谁,他怎么了,因为什么?然后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感悟组织学生交流:从课文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为什么有此感悟?你是从哪些词句当中感悟到的?为了使自读课文和谈论交流更有实效,课前我要求学生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资料,开展课外阅读。最后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因为有感情的朗读,是指导学生感受毛泽东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许多感受,有的学生不一定能说出来,但可能通过读能表达出来,在读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毛泽东的情感,在读中升华学生自己的认识。
纵观整堂课,我觉得学生的感悟还是比较到位的,可学生的朗读还欠加强指导。让学生在朗朗的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去感受情思美感,所以组织好朗读教学也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教学中学生集体感情朗读的时间欠充分,应给足时间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去自由地感受作品。其次,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基本特点。文章当中有很多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可在体会情感中没有涉及到描写人物的方法,我觉得在体会情感和了解写作方法有一个自然的融合就更好了,做到读写结合更好,这也是今后教学值得重视的地方。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7
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一课时,我采用了以下几个方法,教学效果较好:
一、课中播放《英雄儿女》,音乐渲染气氛,让学生感受中华儿女的英勇气概。
二、在课堂上通过讲解时代背景,把学生带入抗美援朝的时代,观看毛岸英的照片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这样一个年轻人牺牲了多么可惜,从而体会毛主席的悲痛心情。
三、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一大特点。课上要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深有感触的地方,然后写下感受,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让学生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毛主席的情感变化。并且将之与作文指导联系起来,让作文教学更具实效性。
四、毛主席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奉献给了中国人民,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失去了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要经得起这莫大的哀痛,是需要极大的"意志力的。毛主席他却毅然决然地将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的异国他乡,让我们感受到毛主席作为常人的情感世界和身为伟人的博大胸怀,使我们肃然起敬。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8
《青山处处埋忠骨》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一、教学效果
1、引领学生走入情境,尽力做到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去感悟,比如:我在课前播放抗美援朝战争的录像,并讲解时代背景,把学生带入抗美援朝的时代。课堂上观看毛岸英的照片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这样一个年轻人牺牲了多么可惜,从而体会毛主席的悲痛心情。播放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人数,联系主席的决定,体会到一个博大胸怀的"主席。
2、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指导学生反复品读,体会感悟,再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为此,在课堂上,我一再鼓励学生朗读。诸如语言有温度,字词知情感。文中毛主席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次对话,一次心理活动都能体现他的情感世界。让我们抓住这些语句去感知伟人毛泽东,作为平凡人的情感世界……
二、成功之处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哀,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身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在进行人物刻画时,我总是要求学生不要忽略细节描写,其实就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内心世界的外在流露,课下让学生进行一下小练笔,写一些人物作文。
三、不足之处
遗憾在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教学“喃喃”时,学生品词不到位的情况下,忙于赶教学进度,而匆匆放弃;遗憾自己在许多问题的表述上,不够清晰简明;遗憾自己的教学机智太差,以致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匆匆下课,没有给予学生一个简单明了而具有启发作用的总结……
四、改进措施
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去感受情思美感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所以,下阶段,我应多加强朗读训练。其次,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一大特点。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9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教学时我努力引领学生走入情境,尽力做到让孩子门们身临其境地去感悟,比如:我在课前播放抗美援朝战争的录像,并讲解时代背景,把学生带入抗美援朝的时代。课堂上观看毛岸英的照片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这样一个年轻人牺牲了多么可惜,从而体会毛主席的悲痛心情。播放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人数,联系主席的决定,体会到一个博大胸怀的主席。
了解时代背景后,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让你最感动的地方在哪里?为了使自读课文和谈论交流更有实效,课前我要求学生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资料,开展课外阅读。然后,让孩子交流感受最深的句子,再配乐朗诵描写毛主席复杂心情的语句,催人泪下的语句配上凄美的音乐,使的孩子们感受颇深。再让孩子来体会毛主席的动作及决定,主席那博大无私的胸怀便“水到渠成”地浮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学生情感得到了升华。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因为有感情的朗读是指导学生感受毛泽东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许多感受,有的学生不一定能说出来,但可能通过读能表达出来,在读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毛泽东的情感,在读中升华学生自己的认识。
纵观整堂课,我觉得学生的感悟还是比较到位的。孩子对句子的领悟进步很大。可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让学生在朗朗的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去感受情思美感,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所以,下阶段我应多加强朗读训练。其次,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博大的胸怀,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一大特点。文章当中有很多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我觉得在这块的处理比较好,首先让学生找到这样的句子,前面已经有了读的基础,初步感受到了主席的情感,再理出这些句群,体会作者展现人物性格的描写方法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我还将之与作文指导联系起来,让学生课内运用作者的方法来写一写主席在这天晚上的一系列表现。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10
这篇课文重在一个“情”字。这份“情”是博厚的、深沉的、凝重的。由于学生在本组前两课中都是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因此,要让学生很好地走进毛泽东作为普通人、作为毛岸英的父亲的情感世界,从字里行间体验、感受这份“情”,既需要教师的引领与激情,又需要学生设身处地地用“心”解读文本。
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指导学生反复品读,体会感悟,再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为此,在课堂上,我一再鼓励学生朗读。诸如“语言有温度,字词知情感。文中毛主席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次对话,一次心理活动都能体现他的情感世界。让我们抓住这些语句去感知伟人毛泽东,作为平凡人的情感世界……”
遗憾在教学喃喃时,学生品词不到位的情况下,忙于赶教学进度,而匆匆放弃;遗憾自己在许多问题的表述上,不够清晰简明;遗憾自己的教学机智太差,以致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匆匆下课,没有给予学生一个简单明了而具有启发作用的总结……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11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本课教学主要以读为主,“读──议──悟”结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促成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在本文的教学中,不越代庖,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写写等学习方法。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议、写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掌握写人方法。一步一步,环环紧扣,引领学生用自己的心灵主动去与文本对话,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不成问题了,在反复朗读中进入文中情景加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性思维,一步一步升华主题。
充分自学后,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实践证明,讨论不仅是交流思想,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互相启发、活跃思维、认识升华的.过程。在本节课中,我还运用到了发言卡,让老师能对学生的发言状况一目了然,也能激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纵观整堂课,我觉得学生的领悟还是比较到位的,孩子对句子的领悟进步很大。但仍还是存在不足:1。当玥希起来交流语段的时候,抛出来的答案是意料之外的答案的时候,虽然现场非常自然地处理了,但是一抛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还是有些慌张的!还需要继续磨练自己!板书这一环节,思来想去,也没有找到非常漂亮的板书,觉得这一块还是不够精美!还需要继续钻研!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12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教学本文,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从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描写中体会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内心世界。感受毛主席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广、博大的胸襟。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播放课文情景朗读,创设悲痛氛围
这篇课文重在一个“情”字。这份“情”是博厚的、深沉的、凝重的。因此,要让学生很好地走进毛泽东作为普通人、作为毛岸英的父亲的情感世界,从字里行间体验、感受这份“情”,既需要教师的引领与激情,又需要学生设身处地地用“心”解读文本。
课始,我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和图片向学生介绍了毛岸英以及抗美援朝的历史。还介绍了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的六位亲人,让学生对伟人毛泽东和他的儿子毛岸英有了具体的认识。接着,我通过一段视频,播放了与课文吻合的各种情景同时伴有深情并茂的原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毛主席面临失去爱子之后无比悲痛的.心情,学生在听完朗读后无不为之感动,个个情不自禁,泪眼模糊。学生很好的把握了课文的情感基调,毛主席失去爱子的悲痛,以及伟人的宽广胸怀无不震撼了同学的心灵。
二,抓住重点语段,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课文中毛主席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次对话,一次心理活动都能体现他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抓住这些语句去感知毛泽东作为平凡人的情感世界,作为一代伟人的宽广胸襟。教学时,文本中两处让我读着读着就哽咽了,一处是“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一天不说一句话,一天不出门,一天不吃一口饭……”我和学生都发自内心地替毛主席难过、极度悲痛。学生很懂事,教室里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另一处是“毛主席仰望天花板,强忍者悲痛,用黯然的目光看着……”从这儿进一步体会到毛主席失去爱子的万分悲痛。但最后还是签字,让儿子的遗体就留在朝鲜。这里表现出了毛主席真不愧是伟人的风范及博大的胸怀。学生先抓住重点字词“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又一支”,“热了几次”,“原封不动”等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悲痛感情,然后带着感情朗读,这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文本语言文字的感情充分表达出来,让无声的语言文字变得有声有形,真切感受到主席内心那份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痛楚。特别是主席面对彭老总和金日成首相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进行抉择时,主席一时难做判断,他渴望见儿子最后一面,可他此时又想到了和毛岸英烈士一样牺牲的无数志愿军战士,他们的父母也一样经受失去亲人的痛苦,但“战争嘛,毕竟要死人的”,这样的心理活动描写更能体现出毛主席作为一名普通父亲流露出的真实情感和作为一名领袖人物所具备的开阔胸怀。
三、畅谈感受,升华人物情怀
毛主席尽管很渴望见儿子的最后一面,但还是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留在朝鲜,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诗句,这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文章主题的高潮和升华,在理解和诵读这十四个字的诗句后,让学生想象主席夜晚泪湿枕巾的情感波澜,再现了毛泽东具有的普通人的情感和一代伟人宽广的胸襟,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此时,我设计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写一写想对主席说的话,畅谈自己内心的感受,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让学生自主理解了文本,感受到毛主席的博大无私,又活化了毛主席在他们心中的伟大形象。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13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每每念及毛泽东主席的这些诗文,胸中总会不由自主地荡涤起一股恢宏豪迈之气,印象中的毛主席因着这些诗文而幻化成为一个激情飞扬,独领风骚,从不会为儿女私情所困的伟人,近乎一个神。然,伟人也是一个人,只是他们比常人的隐忍力更强而已,他们只不过不惯于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尽显于大众的面前。今天有幸与班上的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从中我们看到了毛主席鲜为人知的温柔细腻情切的那一面。一堂课中,我和孩子们透过文字与毛主席进行了近距离的接触,既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位父亲的爱子情感,又领略了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现就这堂课的教学活动作一下反思。
一、精心设计了整个教学流程。
备课时,我围绕教学目标对教学流程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环节如下:
抗美援朝时代背景、毛岸英个人简介导入,把学生带入抗美援朝的时代,并感受到这样一个优秀的年轻人牺牲了,是多么的令人惋惜,从而让学生们尽量能体会到毛主席的悲痛之情。
2.目标出示,有的放矢。
3.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4.品读句子,体会情感。
5.视频欣赏,深化情感。
6.补充资料加深理解。
7.深情小结。
8.课后小练笔:抓住视频中毛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个难眠之夜的情景,一一描述出来。这一环节,既是对人物品质的进一步升华,同时也让学生能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人物描写,效果比较好。这几个环节的设计都一致指向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这个目标,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形式为目标服务。
二、注重语文的工具性,链接应试,主要表现在:
1、概括课文内容方法指导性强,有实效。本文教学,我抓住三封电报引起的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以及毛主席对此作出的批示为线索,把三封电报的内容和毛主席的批示内容串联起来,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告知学生像这样抓住中心线索串联各部分内容,就是总结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
2、确定一个谈体会的模式。告知学生一个特定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化难为易,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如在学习本课时,我就给予了学生们谈体会的一个模式:这句/段话运用了语言/神态/心理/动作描写方法,我从中感受/体会到了毛主席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常人的情怀/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伟人的胸怀。
3、抓住文中反问句相机进行反问句式变陈述句式的训练,既训练了句式,又理解了句子含义。如: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孩子的遗容吗?
4、理解课文,以读为本,抓住细节,读品结合,读中悟文,读中悟情。教学这篇课文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了解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他的"内心世界。为了达成目标,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时,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描写毛主席听到儿子牺牲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常人的爱子情怀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然后给予时间让他们交流交流各自的体会,说说从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提醒他们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例如,“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时,学生先抓住重点字词“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又一支”,“热了几次”,“原封不动”等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悲痛感情,然后带着感受朗读,这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文本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让无声的语言文字变得有声有形。然后在体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时,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走进文本,自己朗读,再指名朗读,通过师生的互相交流碰撞、相互启迪,让句子中的内涵留在学生的心田,使伟人形象屹立在学生心中。最后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因为有感情地朗读,是指导学生感受毛泽东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许多感受,有的学生不一定能说出来,但可能通过读能表达出来,在读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毛泽东的情感,在读中升华学生自己的认识。生的感悟还是比较到位的,
三、情感线索引领,充分展示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1、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情感。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感同身受毛主席惊闻噩耗后的心情,我首先给予学生们熟读课文、互相交流的时间,然后我用抑扬顿挫而又不断深入引进的过渡语,引导学生不断深入伟人的内心,以续代讲、以情诱人,让学生在充分的配乐朗读重点句段中感受毛主席痛失爱子的悲痛心情,自然而然把学生们带到了课文悲痛的意境中,朗读起来也就能声情并茂了。为了让毛主席爱子情感更具可感性,可视性,我又设计了视频欣赏、资料补充、深情小结这几个环节,深化情感,加深理解。
2、以生为本,能力为先,读说写三结合,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奠好基础。我认为语文教学不是为教而教,而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思辨等各方面的能力,使我们的学习有了激情、有了思想的灵动。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我的学生们实实在在地受到了6次朗读、理解和表达的训练,并安排学生课后写写观看视频后的小练笔,训练的点可谓全面,学生的朗读可谓是声情并茂,学生的理解视角多样,学生的表达独具个性,真正把读写结合起来。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14
从课文中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如何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的变化,怎样表示人物性格描写,在本文中我们可略见一斑。如: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哀,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身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在进行人物刻画时,我们总是要求学生不要忽略细节描写,其实就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内心世界的外在流露,课下无妨让学生进行一下小练笔,写一些人物作文。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15
今天上午,我上了略读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本文主要讲了毛泽东同志当得知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光荣殉职后十分悲痛,正在悲痛欲绝的时候,彭德怀老总请求破格将岸英遗体运回国,而朝鲜首相金日成却要求将岸英葬在朝鲜,毛泽东同志从大局出发,毅然决定将儿子葬在朝鲜。文章既体现了一位父亲痛失儿子伤心欲绝的普通人情感,又体现了一位伟人宽广的伟人胸怀。
备课时,我想既然是体现毛泽东既平凡又不同凡响的人格魅力,就准备让学生从了解毛泽东的个人事迹和有关诗词入手导入课题。由于考虑到时间关系,当学生认识了生字后,我就引导学生直接走进文本,感受毛泽东同志特殊的感情世界。在交流汇报中,引导学生通过读毛泽东同志的心理活动有关语句,体会他矛盾而又艰难的心路历程。最后,激励学生想象:当你读到“电文稿下是泪水打湿的忱巾”,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课前谈话时,学生只汇报了有关毛泽东的诗词,有关毛泽东同志的其他信息学生一无所知,这当然受学生的信息来源有限所制,课堂气氛显得不够严肃,学生没有进入课堂教学氛围。当学生走进文本时,来得有些唐突,感受很多,交流时显得情绪冷淡。当我组织学生感受毛泽东心理活动时,学生的情绪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读起书来自然没有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平淡有余,深沉不够。拓展部分应该说还是很不错的,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充分想象出了毛泽东同志那天晚上悲痛欲绝的感人场面。整堂课虽然比较顺利地结束了,但远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的。
如果现在我还要重上,我想我一定从抗美援朝战争入手,从学生熟知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入手,营造出学生对英烈们无限敬仰的情感。让他们在敬仰中揣摸毛泽东同志的普通人的情感世界和他伟人的博大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