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度:
推荐度:
推荐度:
相关推荐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早上完成了这课的生字教学,采用学生提出易错字,教师板书总结的方式,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比较到位。下午完成课文的教学,这篇的教学目标是对重点句段的理解,并积累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三(7)班或是在同年级的老师,家长眼里是纪律不行,学习成绩相对来说较差的,家长对孩子在学习上的关注比较少的整体印象。或是对新老师的新鲜感的,或是极度不想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班级,或是觉得小孩的塑造性可以很强,所以一直都坚信这个班的学生也可以不同。接手这个班也有四周多了,对班上的`学生基本都熟悉了,但对他们的具体的情况可以说还是缺乏认识的,家长的配合可以让我更快地掌握他们的情况,在教育上家长与老师的共同配至关重要。
说回今天的教学问题,或是这个班的小孩形成的习惯太少,太单调吧,还是他们缺乏自信?发现他们缺乏自我表达能力,就连基本的自由读课文在他们看来都是一种挑战(部分还是齐读),还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形成了随大流?(听课时发现四年级也出现这样的情况)
另外就是自己的问题了,似乎在教学中依然存在较多的灌输式,备课不充分,对朗读的指导,总感觉教学目标的实现是那么牵强,并没有想要的层层剖析,学生对知识真的领悟了吗?
力求:不仅爱上教师,更要爱上学科,形成良好的习惯,管好自己。
《和时间赛跑》是三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著名散文家林清玄笔下的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上课之前,我多次听范文标准音朗读,自己又把文章反复的读了又读,从中感悟作者清新流畅的文笔,浪漫醇厚的情感,朴实感人的风格。为了提高课堂气氛,课前进行了必要的课件准备,制作了幻灯片。
《和时间赛跑》这篇文章以疼爱“我”的`外祖母去世而引起的巨大悲痛开篇,通过爸爸的一席话,联系“我”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渐渐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在和时间赛跑中,“我”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从父母启示、自己的亲身感受,把抽象的时间变成了能觉察到、并可以在行动中把握的东西,从而形成珍惜时间的观念。这是一篇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的好教材,课文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教学中,我通过猜迷语帮助学生了解抽象的时间概念,结合检查预习进入课题。在初读课文,学会生字词中,通过学生提醒纠正读音,让学生正确读准生字词,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引导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感知时间的珍贵。同时,通过评议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围绕重点,感悟时间珍贵。学习、运用“读、找、思、议”等学法,理解“为什么‘着急’、‘悲伤’、‘高兴’、‘快乐’的语句。抓住“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等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研讨、感悟、赏析、品读,让学生真切感受时间的珍贵,明白“我”为什么要珍惜时间,进而和时间赛跑,激励学生如果能像“我”那样坚持和时间赛跑,也会取得成功。最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
收获:教育中融入生活,教育勃勃生机。
林清玄《和时间赛跑》这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的散文,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些深奥难懂,我没有多少把握能让学生很快熟悉它,并喜爱它。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布置了两道预习题,第一,把课文读熟。第二,找有关时间方面的格言谚语。
教学时我从课文中的一幅图入手:太阳西斜,一位身背书包的少年独自在放学路上狂奔,他在和时间赛跑。自然引出课文的第二部分内容,“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不断取得成功,然后倒入第一部分“我”体验到了时间的流逝。
我把几个问题同时抛给学生,并规定他们在五分钟完成。五分钟内,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正如我期望的那样认真阅读文章,寻解答案。五分钟后,出现了高高举起的小手,我知道他们自己读文有收获了。肖娟第一个站起来回答,她说因为外祖母去世了,所以“我”要和时间赛跑。这个答案有些牵强附会,我急于想把学生引到爸爸的话中,也就是时间的话题中来,所以我问外祖母去世爸爸对“我”怎么说的?“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是什么意思?就这样我牵着学生的鼻子从一个问题到另一个问题,目的很明确,就是直奔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到达我设计的问题的答案里。但是学生觉得枯燥感到乏味,有的学生人云亦云,有的学生茫茫然。
课后我想有几个同学读到了叙说外祖母去世而忧伤的这段文字,他们也感受到了作者那无法排除的忧伤,而对于爸爸关于时间的深奥的话倒不是感受最深的。那我是否也可以让同学们和她一道感受这个忧伤,读一读这段忧伤的文字,然后再把他们带到对时间流逝的感伤里去呢。与其让学生直接明理,倒不如让他们细细品文,感受到文字里的忧伤,就读读忧伤的文字,感受到文字里的快乐,就读读快乐的.文字,感受到父亲话的含义。
我的这堂课是失败的。学生并没有喜欢这篇文章,学生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浅显的层面上。我想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是零碎的、局部的,不能一股脑儿抛给学生所有问题。老师只有层层深入,才能让学生的认识提高到深刻、完整。
在备课时,我一看到《和时间赛跑》这个题目,就感觉很新奇:人怎么跟时间赛跑呢?我觉得学生一看到这个题目,应该也有所疑惑。于是,一上课,我就让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学生很自然地提出了:“谁和时间赛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怎样和时间赛跑?”等问题。经过第一课时的读文,即可轻松地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特意将“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和“怎样和时间赛跑?”这两个问题留在下节课解决。于是,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就可以自然而然的推出这两个问题,作为整节课学习活动的线索。其实,这两个问题就是全文的两个层次,也是课文学习中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以来,不仅引导学生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层次,更突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由质疑提出问题,到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寻求答案,直至最终解决问题,使学生有目的、有兴趣地进行探究,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第二课时时,自己的教学却差强人意。考虑到本文是一片哲理性散文,对三年级的难度比较大,所以自己不敢放手让学生去理解,总是拉着学生去解决“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怎样和时间赛跑?”两个问题。虽然学生最后能理解文章的中心,但这却不是学生自主感悟的结果,而是自己理解的复制。
课下,我进行了思考,想出了一些方法让课堂回归到学生的课堂。
一、找出线索,贯穿理解
虽然这篇课文的结构比较散,讲了很多件事情,但却有条清晰的线索——作者的内心变化。文章中的小作者由一开始的伤痛,到受到触动振作起来和时间赛跑,再到在成功中体验到快乐,并悟出道理。内心世界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是推动文章情节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交流讨论,体会作者丰富的心理活动。只有当学生有这一条线索作指导,他们才可以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二、朗读入境,加深理解
对三年级来说,老师再怎么讲解高深的内容,他们吸收的部分可能很少。而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引导学生多读,入情入境地读,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属于自己的哈姆莱特。又加上《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我更加觉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是非常重要的。
在解决“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这一问题时,可以抓住奶奶去世后带给我的伤痛,引导学生思考此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并抓住这种心情入情入境的朗读。再过渡“我这么伤心,爸爸妈妈是怎样安慰我的呢?”,引出爸爸的话语,理解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分角色朗读小作者和爸爸的对话,思考爸爸的话对小作者有什么触动,小作者又有什么感想?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的内心活动。再如,在解决“怎样和时间赛跑?”的问题时,作者一系列的行为之后的感想,是他从此“养成和时间赛跑习惯”的动力,所以,也应引导学生体会,并通过朗读体现出来。读中悟,悟中读的学习活动,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更让学生在交流中对时间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使他们的心灵受到触动,从而唤起珍惜时间的意识。
三、化零为整,联系前后
“假如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的理解是文中的一个难点。这句话虽出现在文章结尾,但不能放在最后解决,应贯穿在课文教学多处环节中,逐步说明,最终概括出这一结论。如:小作者跑赢了太阳时,质疑:“跑赢了太阳就是赢得了什么?”(时间)“赢得时间有什么意义?”从而说明,和时间赛跑,赢得了时间就是延长了生命,可以做许多有意义的事。很多成功人士总是利用赢得的时间做更多的事。可以请学生举出一些有成就的人珍惜时间、利用时间做学问、搞发明,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让学生明白,赢得时间就会获得成功,并得出结论:“假如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这一环节,由于涉及了很多名人小故事,所以学生兴趣盎然,水到渠成般轻易地解决了难点。
这课的教学达不到自己满意的结果,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反思,在下次的教学中,能做得更好。
《和时间赛跑》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因外祖母去世而忧伤不已,后来在爸爸一席话的启示下,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中,“我”明白了为什么要 珍惜时间;从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我”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的故事。
学习本文的目的:
一、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启示:“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所在。
据此,在讲授时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体验,来突破这个抽象的时间观念和生活启示,取得了教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在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报刊、电视、网络、或生活中)了解“一分钟可以造多少东西(农业、工业、科技、体育、军事等各个方面的例子都可以)?”接着,联系课文重点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体会时间的宝贵;尤其是抓住“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结合“我”的生活经验(看到太阳下山,知道一天就这样过完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鸟儿即使明天飞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去理解,让学生从这些生活经验中真切的感受到“时间一去不复返”。
这种真切的生活经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对平时生活的"追忆,许多学生想起已故的亲人,愀然泪下;想起与朋友共度的快乐时光,忍俊失笑……
在“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一教学重点的教学时,我也注意了引导学生联系“我”和时间赛跑的生活经验,同时牵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进行理解!
首先,是联系“我”和时间赛跑的生活经验,体会“我”跑赢时间的快乐心情;然后,要求学生找出最能表达“我和时间赛跑的深刻体会”的句子,展开讨论: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明,也可以用自己知道的名人事例来说明。
孩子们大量的实例说明让我大吃一惊!人们常说生活是最好的教育,但这一课告诉我如果在教育中融入生活的体验,那么,会使简单的说教脱离苍白和无力从而焕发出无穷的教育力量!
《和时间赛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台湾著名散文家林清玄笔下的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的文章。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再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学习本文的目的:
一、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启示:“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所在。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时间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导入。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时间就像小马车一样快速奔跑,今天过去,还有明天,好像时间是永远过不完的。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相信同学在学完这篇课文之后你会有更多收获。板书课题。边读边思考: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出作者和时间赛跑的体会?抓住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展开教学。
二、“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层层深入。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首先引导学生先读爸爸的这句话,初步感悟。看看爸爸是怎么理解的":昨天永远变成昨天,爸爸永远回不到童年。如果不是一个人的亲身体验,感受就不会那么深刻。所以我觉得爸爸像是给我说了一个谜。此时再次引导回读这句话,从外祖母的去世感受时间的无情流逝,体会“可怕”的心情,进一步体会爸爸的话。最后引读6-7段,结合“我”的生活体验,从“太阳落山,小鸟飞翔”真切地感受到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身边哪些事物随着时间的流逝再也回不来了,第三次深刻领会爸爸话里的意味深长。从而也明白了“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
三、、“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不断取得成功的,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又一个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文中写了作者和时间赛跑的哪几件事?从中体会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指导学生在体验到时间的珍贵和与时间赛跑的快乐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明白,生活中无时不刻可以和时间赛跑。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
此时,我请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例来理解这个问题。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及时引导,使学生明白珍惜时间,不因自己碌碌无为而后悔终生。再结合作者的经历感悟这句话:“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语文教学是一个延续的过程,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一节课的结束往往是自己教学理念完善的开始。
教师只有在不断地探索中获得提升,使自己不断获得润色和磨练。反思我的教学,有几处较为惋惜,不足之处特记录如下: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
我虽然出示了很多重点的句子引导学生学习,但教法过于老套,随着探究问题、理解内容的深入,我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个性朗读——发现问题时读,理解内容时读,体会情感时读。学生在理解和感受中读出“我”因外祖母去世的哀痛,读出“我”体验时间流逝的哀愁,读出“我”跑在时间前面的喜悦。通过这些丰富多采,个性鲜明的朗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明理、悟情。
2、“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要求还是停留在理论上,这要求教师不仅备教材,更要认真备学生。对于偏离预设的问题,该怎样灵活的应对,这就考验了为师者驾驭课堂的能力。在让学生感悟与时间赛跑的意义这个环节上处理得欠缺点,有位学生发言:有一次帮妈妈去买盐,以为要用五分钟,没想到三分钟就买回来了。余下的二分钟可以做什么?如果此时能再深入一下,例如一分钟可以做多少口算题卡,一分钟可以写多少个字,让学生可以更直观的认识一分一秒的重要性。
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时间赛跑就是在相同的时间里做更多的有意义的事,才会取得成功,而不是提高了速度就是和时间赛跑。3、关注学生做得不够。在实际教学中,自己的评价语言还显单调。很欣赏于永正老师的那句:“每次讲课,我都为学生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学会赞美学生,可是一门艺术。这也是以后要努力的一点。
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首先,语文教学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来理解教材.做到课内外结合。生活中处处都洋溢着语文的气息。学生是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去解读教材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拘泥于教材,不能只为了教教材而教。兵无常势,教无定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老师多年的教学功底分不开的。我也要抓紧时间,和时间赛跑,争取更大进步。
生活的天地有多广阔,语文的内容就有多丰富,语文的色彩就有多绚丽。三年级语文课本中《和时间赛跑》一课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由疼爱自己的外祖母去世引起的悲痛让人心怜,由此明白的生命的意义更是让人折服,进而得出要与时间赛跑也是顺理成章。
但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大都没有如此经历,要理解起这些内容就有些远了。课上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读课文,通过讨论解决了很多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最后学生也说出了很多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今难买寸光阴花有重开日,人无两度春课文知识目标突破的很好,可我看出对珍惜时间这一情感目标突破的不很彻底。从学生不以为然的表情里我总觉得时间在他们的眼里还没意识到有多重要。课文将要结束时,我兴致勃勃地与他们算起了帐:每天有 24小时,睡觉大概用去九小时,吃饭要用两小时,那大概还剩七小时,去哪里了?同学们也纷纷惊异:是啊,那七小时干什么了?比上课还要长的七小时上哪去了?我见同学们的兴趣来了,便又做了个实验:我计时间,看同学们一分钟能读多少个字。结果出来了,同学们大都能读三百字以上。
接着我们算了算:一小时我可以读一万八千字,七小时呢?十多万字!大家瞪大了眼睛,相当于我们二三本语文书呢!虽然我没再说什么,但在同学们的眼中,我看出了震惊,看到了决心。课下同学们在日记里,有的回忆了以往浪费的时间而后悔不已,有的谈了时间的`宝贵,也有的定下了学习计划。看着这些发自内心的语句,我知道,学生们懂得了要珍惜时间,因为他们从自己出发,在内心深处理解了时间的宝贵。看来语文课适当算一算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啊。
这件事对我的语文教学有很大启发:
1、语文教学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来理解教材: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中处处都洋溢着语文的气息。学生是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去解读教材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拘泥于教材,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现在的用教材教。让教材成为学生通向真实生活,通向广阔世界的桥梁。通过课本文本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学得更深,更广。
2、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我们的语文教学洋溢着人文的色彩,充满着生命的感动,负载着陶冶情操的使命。教师要善于关注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使之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源泉和动力,使学生心中美好人性的萌芽慢慢地滋生,强壮。完善学生人格,要把语文课上到学生心里。
《和时间赛跑》讲的是“我”因外祖母去世而忧伤不已,后来在爸爸的一席话的启示下,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中,“我”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从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我”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这篇课文告诉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教学时,我抓住重点部分:作者从爸爸的一席话和生活体验中认识到时间的"宝贵,这一部分来进行教学。在学生读课文后,引导学生把难以理解的词句提出来共同探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两句话让学生在交流中自己解决。“光阴”指时间,“金”即黄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说时间的宝贵。“箭”、“梭”,运动的速度都很快,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学生从中体会到时间的宝贵。)“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是理解的难点。我让学生先读读爸爸的话,看看爸爸是怎么理解的:昨天过去了,就再也回不到昨天;小孩长大了,就再也回不到童年。这就是“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的意思。不是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不会深,所以“我”才会感到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接着我着重引导学生多读读想想“我”的生活体验,看看“我”是怎样理解的:看到太阳下山,知道一天就这么过完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鸟儿明天即使飞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时间一去不复返,应该珍惜时间。
这样让学生在读书、体验、交流中感到时间的宝贵。然后,引导学生畅谈自己是怎样看待时间的。引入对“作者是怎样和时间赛跑,不断取得成功的。”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读文后,我提出疑问:“课文写了哪几件事?”。然后指导学生找出写“我”的感受的句子读读,体会“我”跑赢时间的快乐心情。最后,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格言。学生在体验到了时间的珍贵和与时间赛跑的快乐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这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课文,充分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由内容到思想,逐步加深理解,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和时间赛跑》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时间,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模糊的概念。我在设计该课的教学设计时,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把交流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安排在课前师生互动环节进行。先让学生感知“珍惜时间”,为本节课的学习定下基调。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这些资料,了解了更多的珍惜时间的名言名句,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形成珍惜时间的观念。从而让“时间宝贵易逝”在孩子们心中扎根。这些资料放在课前活动时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指导层次朗读,感受时间的流逝
采取用中心句——“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引领全文的学习。第二课时,首先从“我”对爸爸的话的理解入手,让学生知道“我”是从身边的事物去感受“时间过得飞快”,开始理解“永远不会回来了”。在这个环节,抓住课文中的问题,激发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体会爸爸的话,学生通过联系生活,感受时间会带走“昨天、童年、生命”感受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时间的可贵、时间的无情……,以真实的体验来感悟“为什么要珍惜时间”,这样把朗读和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文字的里面抠出情感来读。激发学生探索作者珍惜时间的原因。从而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文本展开对话。
三、以课本为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课堂学习,还是注重以课本为主,在学习中,提示学生找到段落在书中所在的位置,以便随时翻书圈画、批注等,因为不动笔墨不读书才是学生要掌握的根本读书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时,画出段落的中心句,并注明之;找出段落中表达所见、所想的句子;在读过的句段中写出自己的`感受、体会等,让学生留下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和知识、笔记等。我认为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读书方法,如,学习第4自然段时,利用范读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感,读到作者的内心里去,老师的范读,给学生树立了读书的榜样,同时告诉学生理解好才能读好,读好书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四、体会作者情感,进行仿写练笔。
课文的第6、7自然段写的作者的生活体验,看到太阳下山,知道一天就这么过完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鸟儿明天即使飞得是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真切地感受到时间一去不复返。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我让学生自读课文,谈谈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学习作者的写法——所见所想,体会充满诗意的、描绘时间流逝的语句,进行仿写练笔。仿照第6、7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在你眼里,哪些事物跟昨天不一样了。这个环节的学习,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源源不断地列举生活中的事例,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碰撞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惜时”意识。
五、反思不足,提升自我
讲完课,结合老师们的评课,细细琢磨,这节课我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合作学习环节还需要扎实有效的进行,真正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二是板书内容有待于完善,要贯穿整个文本或加上本课的中心句。三是读书的要求用幻灯片呈现出来为好。四是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化安排,注意语言的精炼。在今后的听评课中,我会多向各位老师学习,精心打造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和时间赛跑》是四年级下册“快与慢”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林清玄笔下的清新、略带忧伤的散文,文中的“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在父亲的启发下,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中,明白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珍贵,又从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深刻感悟到要珍惜时间,并受益终生。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结合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合作探究,从而获得启发。如:课文中爸爸安慰我的这句话“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就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首先引导学生先读爸爸的这句话,初步感悟,然后再找找爸爸举了几个例子来告诉我这个事实:你的昨天永远变成昨天,爸爸永远回不到童年,有一天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去···学生联系实际,结合亲身体验来理解,感受就深刻了。学到这里,再次引导学生回读这句话,从外祖母的去世感受时间的无情流逝,体会“可怕”的心情,进一步体会爸爸的话。接下来引读5、6自然段,结合“我”的生活体验,从“太阳落山,小鸟飞行”中真切地感受到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在教学中,我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仿照5、6自然段的写法,练写一段话,表达“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的意思,学生写到了飘落的树叶、老师黑板上的字、窗外的白云等等事物,在练笔中更加深刻地领会了爸爸话里的意味深长,从而也明白了“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怎样和时间赛跑?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时间赛跑就是在相同的时间里做更多的有意义的事。
此外,对于这样文笔清新、意蕴悠长的散文,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个性朗读也是很重要的,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时读,理解内容时读,体会情感时读。学生在理解和感受中读出“我”因外祖母去世的哀痛,读出“我”体验时间流逝的哀愁,读出“我”跑在时间前面的喜悦。这些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朗读,使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明理、悟情。
在这节课上,学生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知识,还获得了人生的启迪: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对语文课堂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来理解教材、解读教材,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之路上,我也要抓紧时间,和时间赛跑,争取更大进步。
一、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二、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法
三、学习重、难点:重点:
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这一启示,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难点:由于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1、(自编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有哪些谜语?说来让大家猜猜?老师也编了几个谜语,你们想听吗?(1)、什么东西有的人觉得充裕,有的人总觉得不够用?(2)、什么东西你珍惜它,它就会给你带来财富?(3)、什么东西你浪费了它,也就等于浪费了你自己的生命?(生说自己的见解,师引到时间上)2、同学们,关于时间你有什么看法呢?3、师:时间是摸不着,也看不到的,但又是时时存在的,并且一去不复返的,有个人,在他外祖母去世的时候,和我们的想法一样,认为时间一天天过去,是很可悲的事情,可是后来,他却又同时间赛跑(板书课题)。你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2、(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生说,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三)、再次读书,质疑问难1、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了解了课文大意。我们知道,学贵有疑,读了这篇课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要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得去认真读书呀。(生再次认真读书,注意发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2、谁来说说自己的问题?你觉得哪写句子不好理解呢?(生发言,师生共同补充)
(四)、三读课文,重点探究1、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那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靠老师吗?对,得靠我们认真读书。2、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认真读一读,看能不能解决一些问题。(生读书,教师与学生个别交谈)3、交流自己解决的问题。4、谁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呢?读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读书,谈感受。师生共评,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学生选择,深入探究1、请你找出认为难理解的语句,和大家一起研究好吗?(生读书,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和难理解的.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看法。)2、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小组交流后,各组选出本组的语句,在班上交流。主要是针对含义深刻的句子和难理解的句子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展开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看法,谈感受。)
(六)、延伸,深化中心1、同学们,我们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觉得本文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你又读了课文,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生说,师生补充)2、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我们也要和时间赛跑。咱们身边,有哪些同学和时间赛跑,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呢?3、(和同学们算时间帐、做读书游戏。让他们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4、师引导总结:虽然时间一去不回头,但我们和时间赛跑,一定会成功!
(七)、作业写读后感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情。
【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课本中《和时间赛跑》一课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由疼爱自己的外祖母去世引起的悲痛让人心怜,由此明白的生命的意义更是让人折服,进而得出要与时间赛跑也是顺理成章的。
但三年级的学生大都没有如此经历,要理解起这些内容就有些远了。课上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读课文,通过讨论解决了很多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最后学生也说出了很多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今难买寸光阴”、“花有重开日,人无两度春”……课文知识目标突破的很好,可我总觉得对“珍惜时间”这一情感目标突破的不很彻底。从学生不以为然的表情里我总觉得“时间”在他们的眼里还没意识到有多重要。在课文将要结束时,我兴致勃勃地与他们算起了“帐”:每天有24小时,睡觉大概用去10小时,上课约用去5小时,各种作业差不多也要用去1小时,吃饭要用2小时,那大概还剩6小时,去哪里了?同学们也纷纷惊异:是啊,那6小时干什么了?比上课还要多的6小时上哪去了?我见同学们的兴趣来了,便又做了个实验:我计时间,看同学们一分钟能读多少字。结果出来了,同学们大都能读三百字左右。接着我们算了算:一小时我们可以读一万八千字,6小时呢?近10万字!大家瞪大了眼睛,显出惊讶的神情。!
虽然我没再说什么,但在同学们的眼中,我看出了震惊,看到了决心。课下同学们在日记里,有的为以往浪费时间而后悔不已;有的谈了时间的宝贵,并决心珍惜时间;也有的定下了学习计划。看着这些发自内心的语句,我知道,学生们懂得了要珍惜时间,因为他们从自己出发,在内心深处理解了时间的宝贵。
对于教师而言,无论如何不能忽视每一节课的开头。因为大家都知道,一节课有一个好的开头,能够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才能够使学生兴趣倍增,这样才不至于让你的课堂成为免费的安眠药发放地。良好的开头即是成功的一半,这句格言用在讲课上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要使学生自主学习,对于课题的质疑必不可少,更要养成习惯,经常推敲进行研究,寻找规律,从而把握文章中心和结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提倡学贵有疑,记得自己刚拿到这新教材时,就翻了目录,一看到这篇课文,当时就想:作为三年级的学生,课文竟然这么长,学生对时间的概念又很抽象,老师怎么与学生讲授呢?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也许会与老师一样,感到很疑惑吧。
终于要学《和时间赛跑》了,我在同学们毫无预习,没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板书出了这个课题,然后询问:“大家看到了这个题目有什么想法,或者想知道些什么?”没想到同学们还真是愣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副挺费解的神情,好一会儿才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疑虑,有的说:“时间能看见吗?”有的说:“时间又没长脚的,时间怎么跑啊?”
有的说:“谁和时间赛跑啊?”有的说:“真和时间赛跑,跑得赢吗?”还有的说:“为什么好好的要与时间赛跑?”还有的说又:“怎么样去赛跑……”看着孩子们好奇的神情,叽叽喳喳的热闹样儿,我心里很是高兴,终于达到了目的,于是,我带着孩子们的困惑,疑问进行了梳理归纳,说:“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和时间赛跑》,大家已经想了解的都有这些问题:谁和时间赛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又怎么样赛跑的……”就这样,我因势利导,让学生积极学习,这么一来,既培养了他们的质疑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孩子们产生了极大的学习热情,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又理清了第2课时的学习主线,便于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主线理清了,该如何解决第二课时呢?我的总体构思是:着重抓住归纳出的3个问题展开,紧扣3个关键句子,在品词理解中指导朗读,在创造情景中反复诵读名句,读中悟去促进文章的理解,让孩子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得到真正的收获。总体构思尽管有了,但无独有偶,第二课时的导入也富有戏剧性。
上完了第一课时,恰逢课间听到同学们的议论:“上个星期五,老师不是让我们课外摘抄积累珍惜时间的名言诗句吗?你都背了没?我反正背了。”另外一个学生回答说,“没背,我学习一向挺好,老师不会知道这事的。”我听了心里暗暗想:看来光布置任务不督促还不行,特别对于那些偷懒的孩子,非得监督。不然,想牢固的掌握一门知识还是很难的,对这类孩子必须多些关注了。
第2课时何不就从这个着手?于是,我针对学生状况,临时备课,把导入新课直接改为检查同学们平日的课外积累了,开场白是:我们今天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词语摘抄积累,首先是词语接龙,主要是针对有特殊形式的成语,这是个人的智慧……接着就是检查大家的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诗句积累,我们来一起看看集体的力量。
(让一学生领头说上半句,然后全班学生一起背诵下半句…….这主要是为了保护学困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一起在集体的背诵中得到熏陶感染,)然后很自然的导入到新课。这样既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让学生对新课产生了很高的兴趣,有着极大的学习热情。
《和时间赛跑》是一篇精读课文。这是著名散文家林清玄笔下的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本文讲的是“我”因外祖母去世而忧伤不已,引发对时间的思考,在爸爸的一席话的启示下,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中,“我”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从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我”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在精读课文,体味感悟这个环节中,我出示了三个问题:
(一)从哪里看出时间一去不复返?
(二)“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
(三)从哪里看出“我”受益无穷?
结合书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或学生难以理解的语句,引导学生进行研讨、感悟、赏析、品读。如“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层层深入。
一是引导学生先读爸爸的话,看看爸爸是怎么理解的:昨天去了,就再也回不到昨天;小孩长大了,就再也回不到童年。如果不是一个人的亲身体验,感受就不会那么深刻,所以,“我”感到爸爸像是给“我”说了一个谜。
二是着重引导学生多读读后面的语句,感受“我”的生活体验,看看“我”是怎样理解的:“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知道“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鸟儿明天即使飞的是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时间一去不复返。
三是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看待时间的流逝的,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从而明白了“我”为什么要珍惜时间,进而和时间赛跑,并因此受益无穷。同时补充介绍林清玄这位作家,使学生知道林清玄的巨大成功是他一直与时间赛跑的结果,激励学生如果能像他那样坚持和时间赛跑,也会取得成功。
“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不断取得成功的,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又一个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文中写了作者和时间赛跑的哪几件事?从中体会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指导学生在体验到时间的珍贵和与时间赛跑的快乐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明白,生活中无时不刻可以和时间赛跑。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此时,我请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例来理解这个问题。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及时引导,使学生明白珍惜时间,不因自己虚度年华而后悔终生。再结合作者的经历感悟这句话:“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学生通过对文中讲的几件事的分析、体会,很容易就感悟到了文中所蕴含的道理。但是,语文不单纯是传播知识,还担负着育人的任务。现在学生中存在着做事拖拉的现象,令老师和家长十分头疼。这一课正是解决这一现象的良好的载体。于是,我在学生读懂课文后,先引导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感受,使学生了解到时间流逝得飞快,时间一去不复返,时间不等人等特性,深切地感受到时间的珍贵,引发学生惜时的情感。时间无时无刻地走着,一去不复返。它对每一个人都是十分公正的,谁也不多给一分,谁也不多给一秒,就看我们能不能把握。和时间赛跑,虽然人永远也跑不过时间,但可以在自己拥有的时间里快跑几步,那就是超越时间的时刻。
其实,时间往往就在我们身旁。看电视的时候,时间顺着精彩的节目一分一秒过去;和别人说悄悄话的时候,时间带上这些小秘密轻悄悄过去;玩耍时,便从嬉闹的身影旁过去,我觉察他有匆匆流去;想把他挽留时,却不知他早已一去不回头;无聊而发呆时,时间把珍贵的一刻留给我们,我们却不懂得珍惜,他无奈地叹息,又从我的眼前过去了……看,时间来去就是如此匆匆,关键看我们自己的把握,有限的时间往往可以无限把握。
人在拥有的时间里快跑几步,尽管那几步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也许那几小步就成了人生起步的奠基,受益无穷。所以,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和时间赛跑吧。
我对朱自清先生的《匆匆》这篇文章“情有独钟”。(对学生展开拓展)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流畅清新的文笔,看似平淡却富有哲理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同学们,我引用了朱自清先生《匆匆》里的优美语句作为总结语,“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
文章学完以后,虽然我没再说什么,但在同学们的眼中,我看出了理解,看到了决心。课下同学们在练笔里,有的回忆了以往浪费的时间而后悔不已,有的谈了时间的宝贵,也有的定下了学习计划。看着这些发自内心的语句,我知道,学生们懂得了要珍惜时间,因为他们从自己出发,在内心深处理解了时间的宝贵。
我们的语文教学洋溢着人文的色彩,充满着生命的感动,负载着陶冶情操的使命。教师要善于关注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使之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源泉和动力,使学生心中美好人性的萌芽慢慢地滋生,强壮。完善学生人格,要把语文课上到学生心里,落实在学生的具体行动上。
由于本课的生字较多,而且有些字比较难写,我的设计思路是用几个难写的字串联课文,以点带面,步步为营,从字到词到句,以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进而辐射全文。
其中“赛”、“梭”、“赢”、“益”四个要书写的字,来带出全文。其中“赛”字解决了作者都和谁赛跑过。接着我提出自学要求,让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读课文,然后出示生字词,让生在多种认读形式中,不再对本课的生字感到陌生。其中对于本课难读的字音,反复朗读巩固。其中,比如讲到“安慰”这个词,可以建议学生用句式学着说完整的话,“当我时,需要安慰。文中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别人的安慰的?”这样内外关照,在走进文本与走出文本中,学生既理解了词语,又明白了课文内容。接着,我指出几个难写的字,让生观察这些字和哪些字相似,然后点生回答,并口头组词。我认为,此环节是本节课的亮点,不但检测了学生认字识字的效果,而且在形近字组词的过程中,生更加熟悉字的特点,这样为下一环节的书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是这也成为了我的弱点,因为它削弱了我对中心主旨的.把握,问题多反而显得杂,框架主题就在此时显得不够清晰。而且生字抓多了就显得没有重点,所以这个时候不应该优柔寡断,应该大胆砍掉这一环节。
同时,在指导书写时,学生稍作观察后,就比较流利地说出了书写的注意点,然后跟着书空。其实这里是可以注意细节问题的,根据布鲁姆的导学导教导测量理论,第一就是学生观察,然后可以师生互换老师学生的角色,学生念,老师写,学生指出那里要注意。然后学生写,老师提要求,写完后展示反馈,可以投影评价,可以生生互评,总之一定要评价,不能因为时间紧而省了这一步。
接着在讲解“梭”时,理解文中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接着学生展示他们积累的时间过得快的名言警句,通过“文中作者是如何感觉时间过得快的呢?”转入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的感受,这样时间的飞逝就在学生心中发芽了。
在这个时候,出示“忧伤”一词,“你有过忧伤的时候吗?”“文中作者是如何日被忧伤困扰的呢?”“你能从文中找出类似的表示心情的词语吗?”“全班男女生赛读,读出作者的心情”,通过“作者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画龙点睛,引出本文的中心问题,接着问学生“时间带走了什么?”总结赢得了时间会怎么样?输掉了时间又会怎么样呢?从而引出“赢”字的写法,其实这里可以不再要求学生写这个字,而是让他们拆字法记忆。“赢得了时间会得到哪些好处呢?”从而引出“益”字的写法,为了让学生体验赢得了时间会让我们受益无穷,用一分钟让学生自主体验,抓紧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体验,看看谁的收获最大?可以写字,可以读书,可以交流感受,可以写感想。
最后再让学生默读课文,借助四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提示归纳课文大意。其实这一部分显得多余了,因为时间就在那里摆着,节奏快慢都是不够用的。其实可以停留在最后一分钟那里,让大家在体验中感受。
王荣生说过:“教师要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要相对集中因而使学生学得相当透彻”,这才算是达到了教学目标,要因学定教,方法因内容而生,知道学生要学什么,自己要教什么,方法自然而成,这就是一堂好课。
一、引导学生质疑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提出为什么和时间赛跑,怎么和时间赛跑,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是什么的问题后,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更容易理清文章思路,提高阅读效率。
二、感悟时间的流逝,获取成功的道理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房晴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层层深入。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首先引导学生先读爸爸的"这句话,初步感悟。爸爸通过三个例子告诉“我”他是怎么理解的,此时再次引导回读这句话。如果不是一个人的亲身体验,感受就不会那么深刻,所以“我觉得爸爸像是给我说了一个谜,引读6-7段,结合“我”的生活体验,从“太阳落山,小鸟飞翔”真切地感受到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在教学中,房晴老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身边哪些事物随着时间的流逝再也回不来了,第三次深刻领会爸爸话里的意味深长。从而也明白了“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解决怎样和时间赛跑的问题后,房晴老师展示了本文作者林清玄的个人成就,是学生体悟到只要和时间赛跑就能成功的道理。
三、在读书、体验、交流中感受时间的宝贵
指导学生找出写“我”的感受的句子读读,体会“我”跑赢时间的快乐心情。最后,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格言。
四、以“朗读”代解说,回归整体,升华感受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本课教学中,房老师主要让学生自读课文,充分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由内容到思想,逐步加深理解,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五、存在不足
一是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存在以下不足:指导朗读的方式不丰富,主要是指名读和齐读两种,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阔。把重点句段的分析与朗读相结合,让学生理解着读,读中理解。可能由于过度关注学生的理解,给学生朗读的机会不充足。
二是老师的情绪不足以带动全体学生。在课堂上,老师的语言、情绪是感染学生的最直接的因素。老师激情四射的语言让学生也会兴致高涨,老师深沉忧伤的语言也会让学生感受到悲伤沉痛的氛围。而通过这几次上课,房老师的语言不够贴近学生。尤其是语言缺乏感染力,语调稍显平淡,这也是教师本身没有进入课堂状态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