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读书笔记
推荐度: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书笔记
推荐度: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书心得
推荐度: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读后感
推荐度: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推荐度:
相关推荐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语文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为了开展上好名著阅读及“以一课带一本”的阅读教学探究,教研室领导组织润州区七年级语文组进行了专题教研活动,本人有幸开了一节关于《汤姆索亚历险记》名著阅读,通过大家在一起对这一节课研讨探究,本人懂得了许多,也学会了许多,现在我自己的一点体会写出来供大家交流。
一、对名著阅读授课方式定位要准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亲身的阅读实践中领会汉语言的规律,提高他们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本人在刚开始备课没有正确认识如何指导阅读名著,所以把这节课上成教读课,学生一节课上难以感受《汤姆索亚历险记》文学魅力,无法激起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背离了“以一课带一本”的教学探究宗旨,在学校试课时立即感到效果比较差。然后与专家、同人再商讨,确立了通过让学生看视频、分角色朗读,来初步感受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的魅力,感受情节的曲折,感受人性的特征,从而激起阅读原著的兴趣。事实证明,在最后的上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兴趣是阅读名著的动力
兴趣是阅读的动力,学生没有兴趣的阅读只能是应付差事,收不到什么效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促使学生搞好课外名著阅读的关键。试课时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不能激起阅读原著的兴趣。后来经过再次备课,增加了视频、分角色朗读,效果就大大的不同了。影视这个多媒体,让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画面,视觉上汲取了营养,引发了阅读兴趣,更加关注名著中人物的命运、情节的发展,为名著阅读作了良好的铺垫。“影视阅读”也有助于学生进行情景交融的阅读理解,从而熟悉名著的基本情节。分角色朗读使每个学生成为课堂上阅读名著的主人,他们的认真朗读,认真赏析、品评,真正是激发了他们的浓厚兴趣。
三、对学生阅读名著,老师要有指导和跟踪
这一节课上下来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缺乏阅读方法的指导和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跟踪。缺乏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的阅读就会无目的性;缺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跟踪,名著阅读活动就会毫无效果。
1、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阅读名著时更要关注人物、欣赏人物、品味人物、评析人物,将人物作为名著阅读的突破口。因为人物是构成情节的重要因素,小说中的情节是以人物为中心开展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构成了名著的主体。人物的喜怒哀乐、一言一行、性格命运揭示了作品深刻的主题,也往往深深地抓住了读者的心,吸引读者深入其中,与人物同命运共呼吸。抓住了人物,就抓住了名著的关键。关注名著实际上也必然会关注塑造人物所运用的的一系列方法,与之相关的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有效跟踪的方法
①保证名著阅读的时间:名著阅读贵在坚持,时间上的保障极为重要。在时间的安排上,本着“课内外结合,以课堂带动课外,以课外为主”的基本思路,每周开设一节阅读欣赏课。课堂上的时间保证,安静的阅读环境,良好的阅读氛围,对学生快速进入阅读状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产生浓郁的阅读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种状态、习惯、兴趣延续到课外,带动了课外的阅读。课后每天要求3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
②开展欣赏交流课:为了使阅读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更多条件,使学生有一个展示其阅读成果、阅读感受的平台。每学期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并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情感体验的深入,对名著精神思想感悟能力的提高,采取了不同的形式。
四、要真正懂得阅读名著的重要性
从教育实际来看,我国除极个别地区、个别学校外,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学校都把大纲中有关课外阅读的规定视作可有可无的东西,大部分教师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的甚至将之视为“不务正业”而加以制止。对于我们这个农村中学来讲同样是这样,上课主要以教读课本为目的,学生购买课外名著很少,就是上到《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一节课也仍有许多人无书,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也很少,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学生,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中同样存在着许多误区,没有真正认识到名著的作用。
在名著阅读中,有千万个接触点是与课堂所学的教材相通的。通过课外对名著的阅读,学生获得了综合性的知识,不仅有自然知识,更有大量的社会知识。与书深交,书缘常续,名著阅读的越多,越有利于将课内知识巩固、加深、改造和系统化,从而积累大量的作文材料和语言材料。积累的语言材料越多,底气充盈,写起文章来自然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我们每个教师要走进名著,崇拜它们。一本名著就是船,能够带人到远方,我们老师带孩子到达不到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达到。如果我们想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好,让他们能够学习到真正的学问,而且比我们强,我想我们需要做的而且能够做的,就是从帮助孩子学习热爱读名著和怎样读名著开始
以上几点就是我对这一节课一点的教学反思,有不到之处尽请专家指正。
今天讲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几大问题:
一、梗概中写到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主要写的是哪次历险?
二、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对照,想想精彩片段写的是梗概的哪一部分?
三、再读精彩片段,围绕下面的问题交流:
1、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2、你认为精彩片段中哪些地方最精彩?
四、通过阅读精彩片段,你感觉作者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其中第三部分的第1个问题: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学生讨论的最热烈。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篇新课文,之前我还没有接触过,所以对上这节课一点信心都没有,因为讲鲁滨孙漂流记时整个课堂一点气氛都没有,学生只有那么几个举手回答问题的,感觉热情也不是很高,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学生假期都读过,还这样的效果,那么汤姆索亚历险记学生还没看过呢,而且我设计的教学路子和上节课都一样,效果一定比上节课还要差。
我带着这种想法以一种低调的情绪进入了课堂,恰好有几个学生被人找去干活,看来这课是没法再讲下去了,反正也是略读课文,我干脆把我设计的几个大问题写在了黑板上,在简单的介绍了作者后我就让学生分组讨论黑板上的问题。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的讨论空前的热烈,而且提出了许多问题,我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了,就这样师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上了非常满意的一节课。
看来课堂上还真应该多给学生留些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汤姆和他的小伙伴们五次历险的经历,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无所不能、淘气、向往自由、勇敢机智、有正义感和爱心的一个孩子头儿的形象。这篇文章和前面一篇文章一样,篇幅比较长,而且文章分为梗概和精彩片段两个部分。根据单元目标和教材特点我把这课的目标定为:了解梗概内容,初知人物形象;欣赏精彩片断,感悟文章语言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自认为有几点还是值得夸赞的:
1、紧抓题意历险对教材的梗概部分进行梳理:墓地历险、荒岛历险、鬼屋历险、山洞历险,这样梳理内容一目了然。
2.精彩片断的赏析中抓住“虚惊一场”这一关键词,把梗概和精彩片断两部分内容联系起来,然后以大悲大喜的人物情感主线展开教学,让孩子找出哪些是大悲的描写,哪些是大喜的描写,感受马克吐温文学大师的写作技巧。接着让孩子们谈谈大喜部分的描写中哪些描写最吸引你?这时孩子们都畅所欲言,无一不感受到作者语言的夸张。
3、小练笔:汤姆夸张地吹嘘这次历险过程特别精彩,有两个词一连用了五六次——六个“怎样”,五个“如何”。让孩子们结合梗概部分相关的描写,尽情地展开想象,把第一个“怎样和如何”的具体内容写出来。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时间没有把握好,在梗概部分的教学中花了太多的时间,总认为孩子会说不出来,所以引导太到位了。因为这时学生已经预习了,对于故事内容应该比较熟悉,或者说我应该在布置预习的过程中就让孩子以历险为重点,去概括写了几次历险?这样在课堂上时间就可以省出来了。那么后面的设计“小练笔”就不会成为虚设了。这是最遗憾的一件事。第二点值得我思考的就是:我们老师上课在平时若布置了学生预习,可能会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那么在分开课时是否也能一样做到呢?比如我这一课的教学,如果做到了这一点,我的教学时间就不会不够了,教学目标当然也能完成,甚至还可能拓展更多的东西。可是往往在公开课上这件事还是很难做到。总担心自己的预设不能及时完成,总担心学生的生成答案与自己的预设不相符,害怕出丑。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在这方面多做努力!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第17课,本课由《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名著的梗概和“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个精彩片断组成。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一是和哈克半夜到墓地检验胆量;二是和哈克、乔奇到杰克逊岛当“海盗”;三是和哈克到鬼屋寻宝;四是和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真正的历险;五是和哈克再次到洞中寻宝,结果找到了强盗藏匿的金币。下面是我对《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课后反思。
今天讲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几大问题:
一、梗概中写到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主要写的是哪次历险?
二、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对照,想想精彩片段写的是梗概的哪一部分?
三、再读精彩片段,围绕下面的问题交流:
1、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2、你认为精彩片段中哪些地方最精彩?
四、通过阅读精彩片段,你感觉作者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其中第三部分的第1个问题: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学生讨论的最热烈。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篇新课文,之前我还没有接触过,所以对上这节课一点信心都没有,因为讲鲁滨孙漂流记时整个课堂一点气氛都没有,学生只有那么几个举手回答问题的,感觉热情也不是很高,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学生假期都读过,还这样的效果,那么汤姆索亚历险记学生还没看过呢,而且我设计的"教学路子和上节课都一样,效果一定比上节课还要差。
我带着这种想法以一种低调的情绪进入了课堂,恰好有几个学生被人找去干活,看来这课是没法再讲下去了,反正也是略读课文,我干脆把我设计的几个大问题写在了黑板上,在简单的介绍了作者后我就让学生分组讨论黑板上的问题。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的讨论空前的热烈,而且提出了许多问题,我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了,就这样师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上了非常满意的一节课。
看来课堂上还真应该多给学生留些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教学沿用《鲁滨孙漂流记》的教学方法,只用一个问题统领全文:“文章哪些地方让你感兴趣,为什么?你发现梗概原来是怎么写出来的?”问题抛给孩子,他们如我预设般的很快谈了各自的感触,目光分散到了“墓地试胆”“当小海盗”“鬼屋寻宝”“山洞迷路”“找到金币”,基本做到了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个人生活,体悟文本内涵。
关于梗概写法,也能从梗概和精彩片段中感悟出,梗概虽然大致继续了课文的内容,但是也要有详有略,梗概一般使用第三人称写法,而精彩片段大都是第一人称写法。我随即为他们进行补充指导:
第一步:读。通过对原文的精读,尽可能地和文本、作者“对话”,了解原文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一两遍读不明确就多读几遍,不到胸有成竹绝不“善罢甘休”。
第二步:抽。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抽取出原文各段的段落大意。需要强调的是对一些描写具体或是富含情感的关键段落要注意适当保留原句;对一些简短的.、不影响文章表达的次要段落则大胆地取舍。
不足是,反应慢的同学,跟不上我的教学步伐,跟不上我的教学思路。以后教学中,对这样的学生加以关怀!
课前教师让学生预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对作品有个初步的了解,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经过考虑我将《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教学目标定为:掌握一些略读与精读的方法;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学生阅读全书的兴趣。在教学伊始以这本书的图片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下来指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方法,用这种方法读梗概,使学生能正确的了解梗概的"主要内容。接着快速浏览精彩片段,让学生思考这部分具体描写的是梗概中的哪部分内容?再通过多媒体的介入加深对汤姆的认识,你最欣赏汤姆的哪一点。来引导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学生向往汤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充满冒险的生活假如他们去模仿的话,对他们的人身安全是否会造成威胁?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环节:如果生活中你遇到了汤姆的际遇,你将采取怎么样的行动呢?引导学生思考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背景不同,我们不应像汤姆那样去冒险,要学会理性的思考人生。在教学中能体现生的学习主动性,动手能力、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