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石榴》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推荐度: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推荐度:

美术教学反思

推荐度:

比的意义的教学反思

推荐度:

《猫》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石榴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石榴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石榴教学反思1

石榴又红了》是郑尔康怀念父亲郑振铎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通过对故居、以及石榴树和石榴节的回忆,表达了对父亲深切的怀念。文本语言朴实、笔触细腻、情感真挚浓郁。优美抒情的笔调,温馨的画面,生动的细节刻画把一位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关爱孩子,积极乐观,平易童真的可亲、可爱、可敬的长者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读来感人、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在反复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2、品读词句,感悟郑振铎先生热爱生活、充满情趣、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真诚、质朴、平易、童真的人品。

3、认识作者通过细节刻画,把人物描写得鲜活饱满的表现手法。

情感真挚浓郁,感人至深是本文的突出特点,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力求抓住文章的情感这条线,以情导读,在读中体会,感悟,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相融,从而使学生受到熏染.为此在教学中我较好的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找准切入点,并以之作为教学主线贯穿教学始终。文中“啊,充满着生活的温馨和诗一般情韵的往事啊!”是作者在回忆往事时发自内心的感叹,饱含了作者对美好往事的无限眷恋,对父亲深挚的思念,有幸福有伤感,快乐、惆怅、怀念交织其中,可以说是作者全部情感的凝集,是贯穿本文的情感主线。所以我把这个句子作为理解文本,感悟情感的切入点。第二课时新授伊始就把这个句子从文中摘出来,指导学生读句,理解“温馨”“情韵”二词的意思,意在让学生带着:那是些怎样充满生活的.温馨和诗一般情韵的往事的思考,进入文本的学习。起到统领整个教学过程的作用。然后,在学完关于石榴节的回忆、父亲去世两个内容之后再分别呈现此句,以层层加深学生对文本情感的感悟,同时也是教学过程如一首诗歌,而这个句子就是这首诗歌中反复咏叹的中心句。

二、展开空白点,引领学生走入文本,走进人物的生活。文章第二自然段,作者用简练的笔墨写了故居一年四季的景色 “旧居的院子不算大,却栽满了桃、李、杏、梅、……可说是三季有花,四时常青”如一幅写意画,极其概括,给人留下了自由而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一段是郑振铎先生生活环境的描写,对于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这一段作者虽是略写,但在教学中却不可做简略的处理。所以在这一段的教学设计上我做了充分的铺展,抓住“栽满”“三季有花”“四时常青”,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领略小院一年四季的美景,把学生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从而感悟主人悠然自得,丰富多彩的生活,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样就把学生带进了小院主人的生活之中。

三、扣住细节刻画,贴近人物,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文章三、四自然段用细腻的笔墨描绘了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正如一幅工笔细描的人物画。语言朴实,生动,具有形象性,展示了人物平易、慈爱、童真的心灵,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所以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上我采用让学生找句子,抓刻画人物的重点词语,尤其是描写人动作的词语,通过读,把语句化为形象的方法,感受人物的可亲、可爱、可敬,激发学生对人物的热爱之情。从而使下一教学环节—写出孩子们心里想说的话成为水到渠成,收到言由情发的效果。

当然这堂课在较好的体现了我的教学设计意图的前提之下,也存在许多不足:

一、对学生情绪把握不到位,致使不能根据学生的情绪即使调整教学节奏,师生配合不默契。

二、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还很欠缺,学生读得不充分,不能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三、某些教学环节中的细节把握不准,不能捕捉教学中的积极因素,给予学生及时有效地反馈。

这些教学中的不足暴露了我平时教学中的弱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等措施,在实践中有意识的自我改进,以争取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在现有基础之上有较大提高。

石榴教学反思2

这篇课文是一个儿童故事,讲的是王力力听了妈妈的话后,盼望石榴快点笑,好早日吃到石榴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告诉小朋友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成熟的标志是外皮裂开,就像是张开嘴巴笑了。我以一个谜语导入课堂,学生的兴趣很大。初度课文时,学生能迅速进入状态,加上提前预习的效果较好,这个环节就省了一点时间。在学习本节课的生字时,我采用了阶梯式的教学方法,由易到难,回顾了之前学过的拼音,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能力,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学生们说得都很好。

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第二段我本来是设计的让孩子来表演王力力为了逗石榴笑而做的一些动作,但是由于课中临时的变化,这个环节就没有实施,我觉得是一个遗憾。 课后,王桂兰老师又对我说了很多建议和意见,我觉得非常受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逐步提高,力争每一堂课都是高效课。

石榴教学反思3

今天我上了《石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读通全文,并能理解第一、二自然段。我觉得自己前面的教学任务基本是完成了,但是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没能把握好“整体感知”,把课文的词句割裂开来,而使学生丧失了体味美的机会。课文写夏天的石榴园,主要是描绘了石榴花的颜色、形态之美,教学时应该在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基础上,再去体味词句。而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到词句,再去体会其中蕴涵的美。

由这节课我想到: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能力,往往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积淀过程。我们要把语文课上到学生的`心里,不要为了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局外人。语文的教学应以语感的培养为中心,强调老师和课文对学生的熏染、陶冶、感化,讲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文的涵泳、体验、感悟。我们要树立“语感中心论”。王尚文认为:“语感中心论”是以优秀的言语作品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思维,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听说读写实践,走进生活,走进作者。“语感中心论”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追求学生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一读就懂的境界。“语感中心论”认为学生与课文之间是一种“对话”的关系,课文的意义不是由老师提取出来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发现和创造谁也不能取代,只有靠学生自身的阅读实践。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和激情,要洞察学生在同化、顺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要不断地诱发学生走进课文,与课文畅谈,在课文中涵泳、体验,从而让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语感教学,转变语文教学的重心:由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由注重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转变到对语言材料的感受领悟;由注重篇章结构的详尽剖析,转变到对语言的阅读品味;由单纯重视语文表达,转变到同时重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

石榴教学反思4

石榴》是国标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

本自然段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出示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将石榴子儿掰开,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吃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品尝,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的诵读是比较成功的。

另外,本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学之后,在班级里开一个瓜果展示会,让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介绍一下自己所带水果的颜色、样子和味道,并写成一段话,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石榴教学反思5

一、朗读中感知: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学《石榴》这课时,没有用繁琐的串问让学生被动地去回答,而是通过精当的提问,实物的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在有层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读过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

首先,我让学生默读全文,设计了几个简短、精当的提问,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个季节?石榴有什么特点?同时相机板书:春天,叶;夏天:花;秋天:果;接着又设计三个层次的读,第一次是学生的自渎,边读边想石榴叶、花、果的样子,有什么特点,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字读、自悟;第二次是让学生边听同学读,边看插图,视听结合,使学生对石榴的样子有形象、直观的感受;第三次是通过实物的演示,教师引谈,师生互动的方法,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

二、表达中领悟:在学生通过多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表达,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如课文中写花时有这么一段话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在教学这部分时,老师不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句打比方的句子,而是让学生读中领悟,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一双双小手如林般树起,有的同学说:小喇叭写出了花的形状。有的同学说:正鼓着劲在吹呢。讲花开得多,开得旺。这时,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边读边表演,同学用手做出了喇叭的形状,涨红了脸,摇摆着头,多么像一朵朵美丽的石榴花,学生对这样形式的表达、领悟非常感兴趣,同时也让老师感受到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一颗灵动的心。

石榴》一文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的第十一篇课文,在教学这一文时,正好是十月初石榴成熟上市的日子。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加上本班学生大部分长在城市,对石榴的感性认识还不足,如果一味地照本宣读,空洞讲读,学生的印象肯定不深。因此,课前我就布置学生观察石榴,并让他们有可能的话把石榴带到教室里来。那天上课时,我调查了一下,说观察过石榴的有二十九个同学(全班五十人),还有五个学生把石榴带来了。我让这五个学生把带来的石榴放到讲桌上。

五个石榴一字儿排开放在讲桌上,有的是青绿色的,有的是青中带黄,黄中带红的,有的一半红一半黄学生热情高涨,坐在位置上议论纷纷。于是我就因势利导,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察,说说你看到的.石榴的颜色。我看到的石榴是黄里有点带红的。我看到的石榴是有点青有点红的。我看到的石榴是红色的,还有一个大口子哪!看到学生学得那么开心,我的心里也充满了喜悦:那么,再请同学们想像一下,那么多的石榴长在树上时是怎么样的?它们像一个个胖娃娃挤在一起。它们有的笑歪了嘴,有的笑破了肚皮。同学们说得都挺好,下面我们来读读作者是怎样写的。由于学生有较深的感性认识和体会,因此,很容易就和作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很好地把握了第三小节朗读时喜悦的基调。外形讲完,该说石榴的子儿了。我用刀打开最大的一个石榴,淡红的汁水立刻流了出来,学生忍不住叫出声来。我举起手中的两半石榴:谁说说石榴子儿的颜色和样子?我觉得石榴子儿是淡红的。我觉得石榴子儿是透明的,而且挨得紧紧的为了鼓励同学们,也为了让每个同学都体验一下石榴的滋味,我给每位学生都发了两颗石榴子儿,让他们都亲口尝一尝,甜甜的,有点酸的,滑滑的,有股香味的到此,再讲石榴的滋味,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石榴教学反思6

本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本课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晰,是学生学习语言与习作的范例。在教学时,首先,我按照季节的顺序来指导学生了解石榴的生长情况,春天石榴抽出枝条,长出绿叶,夏天开出红花,秋天结出果实。有顺序地描写一件事或一样物品,正是三年级学生要学习的内容。

相信通过学习本文,他们对于如何写好习作会有更深一步地感受。其次,本文的比喻、拟人手法很多,通过讲石榴比作小喇叭和赋予石榴娃娃以人的"动作这样的描写,使得文章更加地生动有趣。抓住这些句子,让学生多读,多感悟,这样学生写起文章来就更生动了。最后,引导学生学会仿写,从形、色、味三方面介绍一种水果。在教学时,由于时间关系,我有些急躁,指导时不够细致,有些学生写得不够详细生动,没有将水果的外形与口味等介绍清楚。

石榴教学反思7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

本自然段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出示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将石榴子儿掰开,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吃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品尝,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的`诵读是比较成功的。

另外,本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学之后,在班级里开一个瓜果展示会,让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介绍一下自己所带水果的颜色、样子和味道,并写成一段话,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石榴教学反思8

上星期我执教了《石榴》这一课。首先,向给予我帮助和指点的老师以及来听课的老师表示感谢。

石榴》是苏教版三年级语文的一篇写景文。文章以时间为线索,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乃至成熟这一过程。如果看课文讲解,对于石榴的形象学生还不能很直观地理解。对此,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尽可能多但又精当地欣赏石榴树、石榴花、石榴果的图片,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形象的感官促动下来欣赏课文,理解课文,应该说达到了认识与理解的目的。只是在教学石榴树与石榴花中这一断中,还没有深入地去让学生挖掘字里行间的美,在指导学生读上,两次教学都没有达到美读,学生是读了,但是还没有真正读到心里。这是欠缺的。另外,在课文前部分的"课文理解上,我的引导有点拖泥带水,还不够精当。

在课文最后一小节,也就是描述成熟的石榴果时,是整个教学的一个亮点。我出示了石榴这个实物,让学生在观察、甚至是品尝后,回到课文中再去品位,对于石榴的形状、颜色、味道,我想学生是真正看懂了,读懂了,也读透了。而且学生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最最重要的知识。最后一个小故事的穿插,一方面训练了学生对于石榴的口头描述,另一个方面还引入了品德教育,我认为也是可以得到肯定的。

最后,作业设计方面,我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设计了4类题目,照顾到了全面。

一堂课是这样上下来了,反思时确实发现了不少的问题,老师们也给于指出来了,比如“露出”的读音,应该两音皆可,这真是我的一个很大疏忽。还有其他一些值得推敲的地方。很感谢老师们给予提点,也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你们也能给予帮助指导,我的成长少不了大家的功劳,谢谢!

石榴教学反思9

石榴》这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记叙条理清楚,是学习语言与写作的范例。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把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和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以及如何运用第四自然段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写一种水果。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运用图文结合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一、朗读中感知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学这一课时,通过精当的提问,让学生读读悟悟,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学生自读,指名读等,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石榴的生长过程、特点和作者是怎样具体写石榴子的。

二、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在教学“石榴果的颜色变化是有顺序的”这部分时,我先是让学生找出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然后告诉大家用上 “先、逐渐、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就能把石榴果的颜色变化写得更有条理,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当。

三、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

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石榴果的生长过程和石榴熟透的样子等图片。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感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展现美丽的石榴生长的画面,以景激情,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书中的`有关语句。

四、通过“看、尝、品、读”教学第四自然段并让学生仿写一种水果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采用“看、尝、品、读”的教学策略,先让学生出示课前带来的石榴,让学生把石榴剥开后观察石榴的样子、颜色、再尝尝味道,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读第四自然段,找出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描写石榴子的样子、颜色、味道的,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读。接着让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的样子、颜色、并亲自尝一尝水果的味道,让学生从水果的样子、颜色、味道介绍水果,学生有了这亲身的感受,结果大多学生写出来的话都不错。

但是,这节课留下了很多的遗憾:1、这篇课文,作者用了鲜活、形象、丰富的拟人句写出了石榴形态的可爱,但我没有让学生学说拟人句。2、调控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激励性语言不够,一节课下来,课堂气氛不活跃。3、教学过程中,原来设计好的配乐朗读环节给忘了。4、指导学生写话还不够到位。

石榴教学反思10

石榴》一课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我让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语吗?

学生立刻想到“世界闻名”和“举世闻名”。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家乡枣庄的石榴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名气?激起了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于是,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品读课文,逐步了解了那里石榴树枝、叶、花、果的特点,感受到了这里的石榴园驰名中外的原因。接着让学生逐段朗读,体会石榴园驰名中外的.原因。学习课文最后一节时,我出示石榴实物,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本课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出示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将石榴子儿掰开,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吃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品尝,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加深朗读。在学完这一节后,我引导学生按照课文中描写石榴果的顺序来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然后仿照这一节的写法写下来,同学们因为有了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写得都不错。

石榴教学反思11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我所教授的是这篇文章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我的主要目标有三个。一是让学生学习生字词,二是让学生读通课文,力求有感情地朗读,三是学习一、二两小节。

首先,我通过谜语来接题,然后通过实物展示来让学生对石榴有一个整体而直观的认识。接下来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跟着课文朗诵整体地把握一下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扫清字词句方面的`障碍。等学生读完之后,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并帮助学生攻克长句子。

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我让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学生一时想不出来,我就教他拆开来理解,在弄清了驰名中外的意思后,我应该追问一句:你能换个词语吗?这样可以让学生回忆脑海中积累的词语,做到迁移学习,但是我没有这样做,说明我课前还没有思考周详。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家乡枣庄的石榴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名气?激起了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于是,我投影第二段课文指名学生朗读,事后想想可以先让所有学生自己朗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品读课文,逐步了解了那里石榴树枝、叶、花、果的特点,感受到了这里的石榴园驰名中外的原因,然后再请个别学生来读。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问学生这一节写了哪两个季节,然后分开来看看分别写了石榴树怎样的状态。春天里我主要抓住“抽”和“嫩绿”来让学生体会石榴树的生命力。夏天我让学生通过词语“郁郁葱葱”“火红”这些词语体会石榴树的叶子的葱翠、茂盛,花儿开得特别多,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感受石榴树的形态美、色彩美。同时通过描写花朵的形状“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写出了花朵的形状特点以及花朵开得热闹的特点,既形象又生动,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总的来说,我的这节课上的节奏有点慢了,前面在生字词的教学上浪费了过多的时间,导致后来设计的许多环节都一带而过。另外课堂纪律控制的也不是很好,没有抓得住学生。整节课略显平淡,没有做到高潮迭起。而且板书也忘记写了,只写了一个课题。此外,对于学生的激励性的语言还远远不够,需要多多积累,多学多用。总之,这节亮相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探索,争取一天比一天上的好,不断提升自己。

石榴教学反思12

每上完一堂课,回顾自己课堂教学上的成败得失时,总是感慨万千,在执教完《石榴》一课后,有个最大的感受:教师应该全身心投入到教材中,对教材不能带上任何主观色彩。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当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融为一体时,课堂教学的明灯就会高高挂起。”我们对教材一定要剖情入理,如出己之心,这样才能做到教书育人。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课文令教师很喜欢,而有的课文教师很难动情,这样就很难使教者步入课文的底里。当上《石榴》一文的时候,我总感觉这篇课文描写的东西很抽象,很难打动我的心,不象《北大荒的秋天》那样,所描写的景物是我们手能摸到,眼能看到。因此在备课时,我就始终停留在课文的表面,无法深入钻研课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本无法做到于漪老师的“明灯高高挂起”。

当教完之后,我再去深入钻研课文时,我被感动了,感动于作者浓浓的乡情在石榴身上的集中体现,正是因为作者对家乡,对石榴有着特殊的.感情才能将石榴的枝叶,石榴的花,石榴的果写得如此生动形象。文章第一句话“我的家乡在枣庄,那里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可以说是文章的文眼,给你打开了文章的情路 。作者将情寄予石榴,一切景语,一切物语皆情语,因此当再次备课时,我是完全被打动了,深入其中不能自拔。

从这次的教学中,我感受到教师没有挑剔文章的权力,大凡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作者情动于中,言溢于表的产物,我们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深入钻研课文,这样才能正确解读课文。“不进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正是因为我对教材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解,所进行的一切都是留于表面的,而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抽去了其中的情意,语文的人文性夫复何求?

石榴教学反思13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本课语言形象生动,记叙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与习作的范例。因而在这节课的设计就是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读促悟。

在体会文章中石榴花的热闹、石榴的可爱时,我让孩子们在一遍又一遍的读书中感受“火红”“越开越密、越开越盛”“像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外皮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等,从外到内地读,让孩子逐步感悟作者观察的细致,遣词造句的精确,精当,从而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在学习课文第四段的时候,我为了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找到更实在的感觉,所以也准备了一个石榴,让学生亲眼瞧一瞧,亲口尝一尝,既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又亲身体会到石榴“酸溜溜、甜津津”的味道。

石榴教学反思14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第二课时的教学,我抓住三点:

一、激趣朗读。

我所教授的第二课时,通过实物“石榴”展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兴趣阅读课文,然后再让学生自读喜欢的语句。达到了了解石榴果变化的特点。

二、朗读领悟。

第三自然段我让学生选择性的朗读,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师生互动的方法,学生在朗读中了解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石榴的果实。如:?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设疑: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师)是呀,石榴就是这样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变换着外衣的,先……逐渐……最后……(逻辑引读)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设疑:1、看图,这就是咧开了嘴,这就是笑破了肚皮(学生看图);2、指名读;3、它们为什么那么高兴啊?会说些什么呢?4、再读课文,高兴的石榴娃娃还会做什么动作呢?(结合“扒开、张望”指名表演)。

第四自然段我不急于让学生朗读学习,而是先让学生看我手中拿的“石榴”果,让同学们猜石榴果实里的子儿是什么颜色,猜一猜石榴子儿的味道,这时为了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我用刀打开石榴,淡红的汁水立刻流了出来,学生忍不住叫出声来。我举起手中的两半石榴:“谁说说石榴子儿的颜色和样子?”“我觉得石榴子儿是淡红的"。”“我觉得石榴子儿是透明的,而且挨得紧紧的”……为了鼓励同学们,也为了让每个同学都体验一下石榴的滋味,我给每位学生都发了两颗石榴子儿,让他们都亲口尝一尝,“甜甜的”,“有点酸的”,“滑滑的”,“有股香味的”……,再让同学们到书本中朗读品尝。领悟第四自然段石榴的样子、颜色和滋味,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三、扩展练笔。

第四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学之后,我给同学们一个水果(香蕉)展示,让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观察香蕉的颜色、样子和味道,并写成一段话,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上完这节课,有很多地方令人遗憾。

一、重难点突出,可完成不够充实。由于时间紧,学生在朗读这一块花费很多,导致后来设计的许多环节都一带而过。

二、在朗读方面达不到“通顺、流利、有感情朗读”,同学们朗读中体会不出语言文字的美,即石榴树的形态美、色彩美,主要原因是老师不够重视。

总之,这节亮相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探索,争取一天比一天上得好,不断提升自己。

石榴教学反思15

根据学校安排,于本星期四上了《石榴》这篇课文。上完课之后留下了一些遗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找了好多有关石榴的课件,但它们都不提供下载软件,后来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主题网站,所以就借来用了,如果要对这些图片进行整合,重新设计课件,究其原因是不想麻烦别人,再加上自己还缺乏一份刻苦钻研的`精神,能省事的地方尽量简单一些。至于在课堂上要求同学们用“先……逐渐……最后”说句话,当时我以为同学们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肯定能说出许多话,没想到这中间用的是“逐渐”,学生在短期内要造这一个句子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这时候老师能正确引导好的话,学生还是能造出一些句子,课后,我又去作了加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其实还是能够造出来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石榴》教学反思  石榴  石榴词条  反思  反思词条  教学  教学词条  《石榴》教学反思词条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推荐度:《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推荐度: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推荐度:《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推荐度: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推荐度:相关推荐金色的脚印教学...(展开)

教学反思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部编版少年闰土教学反思推荐度:部编版少年中国说教学反思推荐度:教学反思推荐度:美术教学反思推荐度:《猫》教学反思推荐度:相关推荐《顶碗少年》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