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度:
推荐度:
推荐度:
相关推荐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共15个自然段,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的重要。这篇故事以拟人化的手法,以描写人物圣诞为主要形式,寓环境保护的科学道理于有趣的故事中,便于学生阅读感知。故事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流畅,好读易懂。
这节课,我旨在让学生在课堂初始,学会运用总分叙述的方法理解“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认识森林的重要,并能够运用“可以??也可以??”进行说话;课中能通过朗读去体会云雀母子的情感,继而进行角色迁移练习说话;最后让学生谈谈“如果你再见到有人在乱砍滥伐森林,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呢?”训练学生的说写能力,使学生完成由文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
相对以往的教学,本课时教学我有了几点改变:一是明显的"详略区分,二是在引导过程中语言较为精炼了,三是教学目标把握得更为准确,有训练的重点。
然而,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大,最为突出的是引导太过于细化而繁琐,导致课时目标未能完整实现。
过于细化的引导主要在引导学生运用部分叙述“森林水库”这一环节。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森林为什么是个
大水库”,在简单指导说明方法后便放手让学生进行说话,学生当时便有些茫然不通,即便后来有学生起来进行说话也只是照着课文念出来,并没有用自己的话去概括。接着我引领学生进行原因的概括后学生自由地说,随后又指名反馈,但效果仍不如人意。最后我带着学生一起概括性地说后让学生自由说以巩固,才有了明显的效果。如此下来便消耗了大半的时间,使得后面的教学显得特别的紧张。
反思这一环节,最终的原因在于我——一个课堂引导者的作用没有突显出来。新课标要求课堂虽然要以生为主体,还学生一个主体地位,但老师的引导却不可淡化。如果这一环节中,一开始就由我带着学生一层一层地概括并引导说话,目标很容易就实现了,也不需要再指名说、指导说、集体说、再引导说,最后自由说这么反反复复的,这要减少了许多的课时。
不足之处不止这点,对于未能实现学生情感迁移的引导以及学生由文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我很遗憾,而我的语言也还要再精炼一些。这些都需要我在不断地反思中改进,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上完了三节课后,指导教师与听课的成员对我这次的教学进行总的点评。他们一致认为这篇课文的导入环节做得不是很好,有点生硬。指导教师还说在教学中应给多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说,让他们学会从课文找知识、从课文掌握知识。事后我自己也对《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觉得这次教学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不当,没有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小学生都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我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没有考虑到这方面,把导入设计成让学生来猜猜云雀的心愿是什么?这一设计是想让他们带着他们所猜的心愿来阅读课文,看看云雀的心愿和他们所猜的是不是一致?结果令我想不到的是学生们根本就不用猜就直接把云雀的心愿说出来了。出这一问题主要是学生们在预习课文时已经知道云雀的"心愿了,这显然引不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欲望。
(2)没有让学生说,而是代替了学生说。
在对课文进行分段落时,没有放手给学生。这一部分的教学都是学生在我的牵引下跟着我的思路把答案说出来的,这不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因而这三次课下来都是我所说的多,学生说的机会很少。如果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课文、自己去归纳段落和段落大意,把机会让给学生说,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学习那么教学效果也许就会好些。
(3)忽视让学生从课文中找知识、掌握知识。
这次教学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是要从教学中的每个细节去培养的。比如先举手后回答问题、要善于从课文中找知识等。这些我都在教学中无意识地忽视了。如有一处提问学生:“描写云雀的心愿是在哪个段落?”学生回答:“第十四段。”学生回答到这我就停止往下问而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了。如果我能继续追问“哪些句子是写云雀的心愿的?划出相关的句子。”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知识点,而且也能使他们加强记忆力,从而掌握课文的知识。
(4) 朗读指导不当,过多地采用自由读、小组读的形式,忽视了全班齐读。
学生在自由读、小组读的时候没有做到真正地投入感情,也没能从朗读中体会出破坏森林给人类自身所带来的危害性。这主要是我在教学中没能很好地起到范读的作用。
这次的教学还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紧密结合学生的习惯、学情、班级常规等情况来设计的重要性。《云雀的心愿》的教学设计没能考虑到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因此,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没有很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自己也没有能力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没能调动课堂气氛。这些都是自身所掌握的人文知识太少了,以及缺少教学技巧而造成的。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的重要。针对教材的特点,本人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自主学习,理清课文内容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为什么云雀会有这样的心愿?我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云雀产生这一心愿的原因,点出关健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小云雀又为什么会认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它是从哪里感受到森林重要的呢?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以我的教学设计又围绕着这一问题全面展开,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读读想想,从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教学设计,在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的扩充训练中,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并帮助他们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要点,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领悟课文精髓奠定了基础。
二、借助课件,理解课文内容
生动的课件能再现、强化、传递教学内容,会引起学生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联想、想象、情感的活动。这一案例,我根据教学内容搜集了许多图片,“森林变成贫瘠的沙漠;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这些画面给学生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他们在情境中感知了砍伐森林的危害之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让他们有感而发,并与作者发生情感共鸣,以此表述心中的愿望。
三、拓展延伸,深化课文重点
书本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更多更广的学问来源于大量的课外阅读与对学习资料的收集运用中。本篇课文只是介绍了森林四个方面的重要性,对它更富魅力的东西没有全部列出。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拓展延伸:生活中,森林还有很多作用,你知道吗?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他们在阅读,思考、整理、采纳等一系列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答案,通过课上交流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使语文走向生活大课堂。
四、体验心愿,进行个性化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文章通篇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于艺术魅力。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这样,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机评价中,更加深学生对砍伐森林危害的认识,激发他们对这种行为的痛恨之情。
五、深化主题,表达自己的心愿
课文记叙了小云雀跟着妈妈在树林外面飞行时所看到的伐树毁林造成的危害,说明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重要。在课件展示“肆虐的沙尘暴、光秃秃的大山、河水咆哮着向下游冲去”等情景中,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在保护环境方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你对周围人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环境满意吗?你又是怎样做到保护环境的,准备如何去做?交流讨论。鼓励学生根据环境保护的现状,进一步学习,扩展阅读和调查绿化情况等,拓宽学习时间和空间,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联,激起学生关注社会,主动参与环保的意识.
我在四一班上了第19课《云雀的心愿》,效果非常的差,除了是因为借班上课以外,还有很多自身的原因,现总结如下:
一、对学生的学况不了解,驾驭不了学生。
二、内容安排不太恰当。
1、明确目标部分
导入不当,没有引起学生的学习愿望。由于不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以为他们已经预习得很好,结果云雀的心愿是什么这个问题就难住了学生。多花了一两分钟让他们读课文第14自然段。出示目标时课件上的字又太小,坐后排的学生看不见。
2、引导自学部分
总感觉整个课堂太安静,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自学的效果很差。第三个自学内容“在第1-10自然段找出小云雀和妈妈的两次对话,同桌读一读。”很多学生完成不了。可改成“在1-10自然段中用横线画出小云雀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云雀妈妈说的话,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样来设计既直观,又能达到预习的目标。
3、交流指导部分
感觉一直都是老师带着学生走,没让学生说,而是老师代替了学生的说。学生只是在我的牵引下跟着我的思路把答案说了出来。这不能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这节课归纳起来,是我说的多,学生说的少,老师累,学生也累。如果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课文,自己去归纳段落和段落大意,把机会让给学生说,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学习,那么,教学
效果可能会好一些。下次将设立分目标,让学生自学了以后,马上进行交流指导。教学时,朗读指导不当,方法单一,学生在读时没有做到真正的投入感情,也没有在朗读中体会出破坏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性。这主要是我在教学中没有起到很好的范读作用,另外,由于时间关系,5-10自然段的内容没有完成。没有完成学习目标。
4、达标检测部分由于时间关系也没有完成。
这次教学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紧密的结合学生的习惯、学情、班级常规等来设计的重要性。《云雀的心愿》这课教学设计,没能考虑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因此,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没有很好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自己也没有能力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没能调动课堂气氛。这些都是自己的知识掌握得太少了,以及缺少教学技巧而造成的。
上周有机会学习了我校和唐元中心小学两位教师的两节课,同样的资料不同的构思,同样的功底,不一样的精彩,现将学习体会小结如下。
1、自主学习,理清课文资料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为什么云雀会有这样的心愿?我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云雀产生这一心愿的原因,点出关健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小云雀又为什么会认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它是从哪里感受到森林重要的呢?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以我的教学设计又围绕着这一问题全面展开,让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读读想想,图图画画,从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教学设计,在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的扩充训练中,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概括课文资料的潜力,并帮忙他们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要点,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领悟课文精髓奠定了基础。
2、借助课件,理解课文资料
生动的课件能再现、强化、传递教学资料,动态的画面和逼真的音响效果会引起学生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联想、想象、情感的活动。这一案例,我根据教学资料制作了许多课件,“森林变成贫瘠的`沙漠;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这些动态的画面给学生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他们在情境中感知了砍伐森林的危害之大。透过课件对“森林是个大水库;森林是一座巨大的空调器”这些资料的介绍,又帮忙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资料,让他们有感而发,并与作者发生情感共鸣,以此表述心中的愿望。
3、拓展延伸,深化课文重点
书本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更多更广的学问来源于超多的课外阅读与对学习资料的收集运用中。本篇课文只是介绍了森林四个方面的重要性,对它更富魅力的东西没有全部例出。为此,我根据课文资料拓展延伸:生活中,森林还有更大的作用,你明白吗?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他们读书看报,走进图书馆,上网,或单独作战,或合作进行,在阅读,思考、整理、采纳等一系列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答案,透过课上交流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潜力,使语文走向生活大课堂。
4、体验心愿,进行个性化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文章通篇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搞笑,富于艺术魅力。我让学生分主角朗读课文,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这样,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机评价中,更加深学生对砍伐森林危害的认识,激发他们对这种行为的痛恨之情。
5、深化主题,表达自己的心愿
课文记叙了小云雀跟着妈妈在树林外面飞行时所看到的伐树毁林造成的危害,说明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重要。在课件展示“肆虐的沙尘暴、光秃秃的大山、河水咆哮着向下游冲去”等情景中,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在保护环境方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你对周围人们此刻所处的这个环境满意吗?你又是怎样做到保护环境的,准备如何去做?交流讨论。鼓励学生根据环境保护的现状,进一步学习,扩展阅读和调查绿化状况等,拓宽学习时间和空间,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联,激起学生关注社会,主动参与环保的意识。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以拟人化的手法记叙了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伐树毁林的危害,说明保护森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小云雀想把沙漠变成绿洲的心愿。针对教材的特点,本人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找中心句,仅仅围绕中心句展开教学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云雀的心愿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直接出示重点段,由云雀的心愿“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引出课文的中心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顺势抛出了“森林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这一问题,为接下来的学习制造了悬念,做出了引领。
课文内容是围绕“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句话展开的,了解森林的重要性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以我的教学设计围绕着这一问题全面展开,理解森林文中所讲述的森林的三个作用,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2、制作课件,借助课件理解课文内容
生动的课件能再现、强化、传递教学内容,动态的画面会引起学生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联想、想象、情感的活动。教学中我根据需要适时补充了相关资料,如沙尘暴越来越频繁的文字资料,沙尘暴天气图片,98年洪涝灾害时的录像,98年洪灾时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数据资料,这些画面给学生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他们在情境中感知了砍伐森林的危害之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让他们有感而发,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3、拓展延伸,深化课文重点
课前,学生们也做足了准备功夫,收集了很多有关森林的资料,在学完课文中所讲述的森林的三个作用后,我追问学生“难道森林只有这么几个作用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那它还有其它什么作用呢?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完毕后以小组展开汇报,深入理解森林重要性。然后顺势提出“既然森林如此重要,那么我们作为小学森又能为绿化祖国,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呢?”这一问题,让学生从自身、从小事谈一谈,呼吁学生把语言转化为行动,为祖国的绿化事业做出一份贡献。同时也锻炼了他们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使语文走向生活大课堂。
4、以读促讲,注重个性化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以对话描写为主要形式,寓环保道理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教学中,我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读文,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这样,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机评价中,更加深学生对砍伐森林危害的认识,激发他们对这种行为的痛恨之情。
5、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各种功能,有机完成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各种功能,充分发挥了它的易操作性、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寰烁备讲二合一中的探照灯功能,把课题中的“心愿”两个字特写出来,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心愿,然后引出课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在复习环节,我采用软件中的标识功能,把学生找出的重点句用不同的个性化的线条标识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在学习森林的蓄水功能时,率先完成的小组可以上台来帮老师完成表格,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使用电子白板的意识和能力;当学生完成当堂训练后,我随意抽取了一份学生的作业,利用实物展示仪当堂和学生进行交流、判阅,为接下来学生的互判做出引领;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受到不必要的干扰,我使用了软件中的“白板遮盖”功能,根据需要随时把屏幕切换成黑屏,让学生能更专注的学习,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后,小云雀明白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性。针对教材的特点,我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 抓住线索,理清思路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因为小云雀认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然后让学生跟着云雀一起去看看。抓住“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这条主线展开教学,并且以云雀妈妈和小云雀的心情变化这条暗线作为辅助,这样就使主题凸显了,帮助学生把握重点。
二、联系生活经验,加深理解
比如,当云雀们飞到沙漠上空时,我先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和云雀一起飞到沙漠上空。试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说出了心中的沙漠。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当云雀飞到大河上空的时候,我引导学生看书上的插图,用自己话说说大河怎样?心情怎样?这样学生不但走进了云雀的心里,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当云雀飞到森林的时候,我让学生说说家里面空调的作用,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理解了“为什么称森林是空调器”。 这样他们就能在情景中感知砍伐森林的危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让他们有感而发,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以此表达心中的愿望。
三、体验心愿,进行个性化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通篇采用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有艺术魅力。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森林的重要。
首先是找到云雀们飞到沙漠时看到的情景后的一番对话,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他们的对话,然后教师出示相应的画面,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感情地读出对话,(指名读,引读,齐读等。)我觉得效果还不错。在读他们飞过大河的对话时,让学生同桌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检查时再出示相应的,让学生读。最后飞回森林的对话让学生自己读,教师再出示相应的检查读的情况。我觉得通过让学生先感受云雀的心情,再指导读——同桌互读——自己读,体现了由扶到放。
我在指导学生读的时候,虽然有的学生已经是读得相当不错了,但我指导读的时候每一次要求落实不够到位。
1、自主学习,理清课文内容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为什么云雀会有这样的心愿?我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云雀产生这一心愿的原因,点出关健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小云雀又为什么会认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它是从哪里感受到森林重要的呢?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以我的教学设计又围绕着这一问题全面展开,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读读想想,图图画画,从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教学设计,在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的扩充训练中,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并帮助他们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要点,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领悟课文精髓奠定了基础。
2、借助课件,理解课文内容
生动的课件能再现、强化、传递教学内容,动态的画面和逼真的音响效果会引起学生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联想、想象、情感的活动。这一案例,我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了许多课件,“森林变成贫瘠的沙漠;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这些动态的画面给学生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他们在情境中感知了砍伐森林的危害之大。通过课件对“森林是个大水库;森林是一座巨大的空调器”这些内容的介绍,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让他们有感而发,并与作者发生情感共鸣,以此表述心中的愿望。
3、拓展延伸,深化课文重点
书本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更多更广的学问来源于大量的课外阅读与对学习资料的收集运用中。本篇课文只是介绍了森林四个方面的重要性,对它更富魅力的东西没有全部例出。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拓展延伸:生活中,森林还有更大的作用,你知道吗?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他们读书看报,走进图书馆,上网,或单独作战,或合作进行,在阅读,思考、整理、采纳等一系列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答案,通过课上交流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使语文走向生活大课堂。
4、体验心愿,进行个性化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文章通篇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于艺术魅力。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这样,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机评价中,更加深学生对砍伐森林危害的认识,激发他们对这种行为的痛恨之情。
5、深化主题,表达自己的.心愿
课文记叙了小云雀跟着妈妈在树林外面飞行时所看到的伐树毁林造成的危害,说明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重要。在课件展示“肆虐的沙尘暴、光秃秃的大山、河水咆哮着向下游冲去”等情景中,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在保护环境方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你对周围人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环境满意吗?你又是怎样做到保护环境的,准备如何去做?交流讨论。鼓励学生根据环境保护的现状,进一步学习,扩展阅读和调查绿化情况等,拓宽学习时间和空间,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联,激起学生关注社会,主动参与环保的意识.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后,小云雀明白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性。针对教材的特点,我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思路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然后让学生跟着云雀一齐去看看。抓住“森林实在
是太重要了,因为――”这条主线展开教学,并且以云雀妈妈和小云雀的情绪变化这条暗线作为辅助,这样就使主题凸显了,并且帮忙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要点。
二、体验心愿,进行个性化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文章通篇采用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搞笑,富有艺术魅力。我让学生分主角朗读课文,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以及森林的重要,同时也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形象。这样,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机评价中更加深学生对砍伐森林危害的认识,激发他们对这种行为的痛恨之情。
三、句式训练,强化语言表达潜力
有效的句式训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资料,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根据教学中出现的“能够……也可
以……”让学生练习造句,既让学生巩固了对森林作用的理解记忆,也让他们在口头造句时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潜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在课文教学完成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项训练:学了这篇课文,如果你再见到有人在乱砍滥伐森林,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呢听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同学说:“你们不能再砍伐森林了,要不然我们的土地都会变成沙漠,你们就会饿死。”有的同学说:“你们要是再乱砍森林,就会被洪水淹死。”还有的同学说:“森林是大水库,是空调器,它给我们人类带来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就应感谢它,保护它,不就应破坏它,砍伐它。”透过这些精彩的回答,可见学生透过课文的学习,已经受到了很深刻的环保教育,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
当然,教学中还存在不足,为了使学生在朗读的同时充满激情,我不断的变换着朗读的方式,指名读、男女生读、分组读、比赛读等,同学们的朗读激情十分充沛,但发现一个问题,学生只是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导致学生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没有读出感情。今后还要更好地抓字词句,凸显语文课上的语文味。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水库”的重要。针对教材的特点,本人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自主学习,理清课文内容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为什么云雀会有这样的心愿?我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云雀产生这一心愿的原因,点出关健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小云雀又为什么会认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它是从哪里感受到森林重要的呢?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以我的教学设计又围绕着这一问题全面展开,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读读想想,从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教学设计,在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的扩充训练中,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并帮助他们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要点,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领悟课文精髓奠定了基础。
2、借助课件,理解课文内容
生动的课件能再现、强化、传递教学内容,动态的画面会引起学生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联想、想象、情感的活动。这一案例,我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了许多课件,“森林变成贫瘠的沙漠;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向下游冲去”这些画面给学生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他们在情境中感知了砍伐森林的危害之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让他们有感而发,并与作者发生情感共鸣,以此表述心中的愿望。
3、拓展延伸,深化课文重点
书本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更多更广的学问于大量的课外阅读与对学习资料的收集运用中。本篇课文只是介绍了森林四个方面的重要性,对它更富魅力的东西没有全部列出。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拓展延伸:生活中,森林还有很多作用,你知道吗?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他们在阅读,思考、整理、采纳等一系列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答案,通过课上交流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使语文走向生活大课堂。
4、体验心愿,进行个性化朗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文章通篇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于艺术魅力。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这样,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机评价中,更加深学生对砍伐森林危害的认识,激发他们对这种行为的痛恨之情。
5、深化主题,表达自己的心愿
课文记叙了小云雀跟着妈妈在树林外面飞行时所看到的.伐树毁林造成的危害,说明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重要。在课件展示“肆虐的沙尘暴、光秃秃的大山、河水咆哮着向下游冲去”等情景中,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在保护环境方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你对周围人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环境满意吗?你又是怎样做到保护环境的,准备如何去做?交流讨论。鼓励学生根据环境保护的现状,进一步学习,扩展阅读和调查绿化情况等,拓宽学习时间和空间,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联,激起学生关注社会,主动参与环保的意识.
接到这次活动任务后我就开始选课,这学期我教的是三年级和六年级,在反复考量之后,我选择讲四年级的课文内容。这对于我来说是个机遇也是挑战。在备课过程中,我积极向本校老师学习,我们共同探讨教学设计和流程。并在本校试讲了一次,但其中的问题很多。这就反映出自己的教学能力不足,尤其是课堂应变能力的欠缺。试讲后,我对教学设计做了一些调整。后来在武老师的指导下,我对教学设计又进行了微调。
昨天的课前准备不足,对学生情况和学校的.作息时间没有充分的了解,导致提前十五分钟就开始讲课了。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我才发现学生已经把生字学完了,这和自己准备的内容有些重复了。而课文的前七段学生似乎还没有充分的学习理解,我只好临时加入了“回顾上节课内容”的设计,但从后来的课堂反映看来效果不是很明显。整个课堂气氛不活跃,原因如下:第一,教师情绪调动不够,没有用自己的情绪感染给学生;第二,教学设计存在问题,小组学习展示部分被老师牵着走;第三,学生准备不充分,不敢展示自己的风采。
经验总结:通过此次教研活动,老师们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我今后的改进很有益处。尤其是郑老师的意见特别中肯,自己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但活动时间有限,自己感到意犹未尽,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来得及向老师们仔细学习和交流。希望能借助博客这个平台能向老师们多多学习,也希望老师们能不吝赐教。
上次听课听到了《云雀的心愿》这节课,有了这个基础,我决定自己也来试试。通过听课我了解了《云雀的心愿》该文用童话的形式,以形象化的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文章描述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水库”的重要。但是让我自己再来复制,我觉得有些难度。但因为听过课所以心里有点底气。经过自己的修改,我请曹教作了指导。但是曹教却给了我一种新的思路。这也让我有了挑战自己的勇气。于是再次修改教案,试上。这次我的心里还是没有底气。但或许这就是成长,经过两三次的摸索和尝试,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变得流畅起来。在上课前,我不断的给学生打气,也给自己打气。在这节课中我觉得学生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计,或许是准备充分,也或许是自己的幸运,通过这次上课,自己也有不少的收获。
一、注重感悟
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以描写人物对话为主要形式,寓环境保护的`科学道理于有趣的故事中,便于学生阅读感知。故事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流畅,不需要作过多分析、讲解。因此,教学时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依据语气提示读好课文,就可以很清楚地感悟到森林的重要。如在教学描写土地变沙漠这一环节时,可以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黄沙漫天”、“乱砍乱伐”,依据提示语“埋怨”、“心疼”等练习读课文。在学生读书时,我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黄沙漫天的场景,并配上巨大的风声,把学生带入沙漠狂风之中去感受。这样学生就很到位地感情朗读出了小云雀和妈妈之间的对话,感悟到了“埋怨”、“心疼”的心情,从而体会到森林的重要。
二、注重积累
课文中的第10和13自然段既说明了森林有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识,应该让学生积累下来。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读后试着把它们复述下来。在复述课文时,我借助画简笔画,再板书“树冠、树干、树下、土壤”几个词语,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降低复述难度。同时这几个词语清楚地表现了作者的记述顺序,在学生复述后,我就提示学生:“这些词语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明森林为什么是大水库的。以后的作文中,我们应该学会有顺序地描写事物。”这样的复述,既积累了妙词佳句、自然常识,同时也积累了写作方法,可谓一举三得。
三、注重迁移
在课文教学完成后,结合《走,我们去植树》我让学生写一份倡议书,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受到了很深刻的环保教育,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
当然,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就让自己慢慢的去努力吧!
上次听课听到了《云雀的心愿》这节课,有了这个基础,我决定自己也来试试。透过听课我了解了《云雀的心愿》该文用童话的形式,以形象化的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文章描述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水库”的重要。但是让我自己再来复制,我觉得有些难度。但因为听过课所以心里有点底气。经过自己的修改,我请曹教作了指导。但是曹教却给了我一种新的思路。这也让我有了挑战自己的勇气。于是再次修改教案,试上。这次我的心里还是没有底气。但或许这就是成长,经过两三次的摸索和尝试,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变得流畅起来。在上课前,我不断的给学生打气,也给自己打气。在这节课中我觉得学生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计,或许是准备充分,也或许是自己的幸运,透过这次上课,自己也有不少的收获。
一、注重感悟
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以描述人物对话为主要形式,寓环境保护的科学道理于搞笑的故事中,便于学生阅读感知。故事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流畅,不需要作过多分析、讲解。因此,教学时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依据语气提示读好课文,就能够很清楚地感悟到森林的重要。如在教学描述土地变沙漠这一环节时,能够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黄沙漫天”、“乱砍乱伐”,依据提示语“埋怨”、“心疼”等练习读课文。在学生读书时,我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黄沙漫天的场景,并配上巨大的风声,把学生带入沙漠狂风之中去感受。这样学生就很到位地感情朗读出了小云雀和妈妈之间的对话,感悟到了“埋怨”、“心疼”的情绪,从而体会到森林的重要。
二、注重积累
课文中的第10和13自然段既说明了森林有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识,就应让学生积累下来。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读后试着把它们复述下来。在复述课文时,我借助画简笔画,再板书“树冠、树干、树下、土壤”几个词语,目的.是为了帮忙学生降低复述难度。同时这几个词语清楚地表现了作者的记述顺序,在学生复述后,我就提示学生:“这些词语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明森林为什么是大水库的。以后的作文中,我们就应学会有顺序地描述事物。”这样的复述,既积累了妙词佳句、自然常识,同时也积累了写作方法,可谓一举三得。
三、注重迁移
在课文教学完成后,结合《走,我们去植树》我让学生写一份倡议书,让学生透过课文的学习,受到了很深刻的环保教育,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
当然,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就让自己慢慢的去努力吧!
这是一篇科普童话,是一篇非常人性化的童话。读这篇文章,我最大的收获,给了我本人一个科学发展观。所以,我认为教学这一课,我们应该把科学发展观的小理念还给孩子,让他们懂得科学,懂得发展。
云雀是什么样的一个鸟?我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找到了解释:鸟,赤褐色,有黑色斑纹,嘴又尖又小,翅膀大,能高飞,叫声嘹亮动听。从这种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所列的事件不是一种随意的假想,并没有违反一些规则。如果云雀自身不具备飞得高的特点,文中的“那飞到一片沙漠的上空”、“飞到一条大河的上空”,就缺少了“真实”(这是一种虚构的真实),而课文中云雀妈妈与小云雀的对话很美,仔细想一想,用我们大脑去听听,感觉有种嘹亮动听的"存在,这其实也是一种“真实”。我想从这一点上,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上不可以乱想,自己写动物要把其特点表现出来。而认识这种意义上的“真实”,其实也是科学的引导。
课文通过云雀妈妈与小云雀的多场景对话,向师生讲述着一种美好的心愿——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一课有三个知识是要学生掌握的,一是绿洲是怎么变成沙漠的,二是森林水库,三是“森林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我们可以这么认为“云雀妈妈”就是一个科学家,她把科学的知识传递给了我们,让我们明白这两个最基本的东西,与我们生存息息相关的东西,明白这一些,其实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教学,就明白人们许多做法的错误。
学习这一课,其实自然可以联系到这个单元所学过的那三篇文章,一篇是《特殊的葬礼》、二是《沙漠中的绿洲》、三是《古诗两首》。想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一单元的主题。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所以在教学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课是一种总结,所以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就确定的科学发展观上。我们不要说孩子小,我们应该把这个概念给学生,我们应该讲给他们听,让他们明白学习这一单元我们的目的在哪里。“葬礼”的引领,让同学们沉重过,“沙漠中的绿洲”让同学们慨叹过,《古诗两首》让孩子享受过古代孩子的那种乐趣,这篇文章给予我们的就是共同完成这个心愿。
怎么完成?拥有科学发展观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拥有科学发展,行动起来,那个葬礼才不在有。完成是要有代价的,沙漠中的绿洲告诉我们这些代价,但花了代价是需要的,这既是对人类的惩罚,也是对人类的呼唤,为了自己,为了他人,为了后代的生存,就应该去完成这个心愿。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以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然而,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在这一节课中灌输语文教学的理念,让学生能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是我们探究的主题。今天,我就以自己执教的一篇课文为例,浅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该文用童话形式,以形象化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尽量以两个问题贯穿全文,贯穿课堂,避免杂、乱、碎的现象,深入浅出,让“朗读、感悟、运用”融为一体。
一、紧密相连,引出问题
我讲的是第二课时,在上课起,我以回忆的形式揭开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既节约了时间,又直入主题。对于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上节课已解决,而“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采取“倒叙”的方式,先从最后一部分讲起,让学生自己读14段,用一句话来回答,那就是“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紧接着第二个问题出来了“森林到底有哪些作用?”抛砖引玉,让孩子们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众所周知,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孩子们爱读童话故事,正是兴趣所致。从问题入手,激发兴趣,可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而孩子们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二、朗读感悟,融为一体
我们现在提倡个性化的朗读,并希望孩子们能在读中有所感悟。主要体现在能抓住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在教学中,我分三步引导孩子们学习。
第一步,抓住关键词体会。如“漫天飞舞”、“浑黄的河水向脱缰的野马咆哮地向下游冲去!”、“泛滥成灾”……让孩子们去想象黄沙飞舞的情景,河水咆哮的场面,然后通过看图片视频再现这样的场面,最后有感情朗读。因为有了前面的想象和观看做铺垫,朗读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对森林得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读中感受心情。因为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对话的内容也是一个重点,在初步了解了森林的作用之后,让学生反复读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从中体会它们的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好对话内容,就会对森林的作用有更深入地了解,从而更好地明白造成这一切后果的真正原因是——人类的乱砍滥伐。
第三步,紧扣主题,渗透思想。课文的重点是第二部分,根据小云雀和妈妈去的地方分为三部分,我在每一部分学习完后,总会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沙漠)想象如果森林依旧存在的话,沙漠会是怎样的情景?可是当森林不在了的时候,漫天飞舞的黄沙到处飞扬,富饶的土地变成了贫瘠的沙漠,造成这一切后果的是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可见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它可以————。而小云雀的心愿就是——。(河水)如果森林依旧存在,河水和才村庄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先说在看图)多么宁静安详啊!可是当森林不复存在时,恶魔般得洪水来了,可见,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它可以——。小云确的心愿是——。(森林)看,在这冬暖夏凉的家里生活多舒服啊,所以小云雀的心愿是——。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紧扣文章的"主题,更加深了孩子们理解森林的作用,明白了环保的重要性。
这三种形式的朗读,都是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进行的,更加深了学生会对课文的理解、体验、感悟、思考。不仅收获到了知识,情感也得以升华,这样的读,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积累运用,贯穿全文。
学语文的最终目标是用语文。想象说话、句式训练训练实际上就是言语训练活动。事实上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言语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也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表达方式,促进了学生言语智慧的发展。本节课很多地方都体现了语言的训练。如第10段,作者采用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介绍了森林的蓄水保土的作用。在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先读,在标,最后看图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同时还注意叙述的顺序,这是一个很好的写作指导。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句式训练: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它可以——,也可以——。先用板书内容来说,在扩展到课外知识,一举两得。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如此,本次的教学虽然经过三次的磨课,但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
1、个性化朗读不够突出,过多的齐读代替了学生的个性读。作为一篇分角色朗读的课文,没有很好地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这势必会影响到各别孩子的感受,今后一定要多个孩子们自己读的机会。
2、自主探究的空间给的不足。一节课缺乏孩子们自主探究的过程,孩子没有问题提出,解决的只是老师课前留下的问题。记得有人曾说“解决问题并不难,难的是提问题。”培养孩子的质疑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就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总之,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将“朗读、感悟、运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