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乐园教学反思
推荐度:
《动物乐园》教学反思
推荐度:
《动物乐园》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动物乐园》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动物乐园》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动物乐园》教学反思1
《动物乐园》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最后一节的教学内容,现对我的教学做如下反思:
从知识技能目标来说:主要是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以及会读写“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并运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从过程与方法来说:主要是在操作中感受相等与不等关系,通过“比一比”的操作活动,体会“一一对应”的方法,直观认识两个数量间的相等和多与少的关系
从情感体验来说:体验学习比较的乐趣
这节课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没有完成,学生并没有通过直观的操作清晰的认识“大于号”与“小于号”,在这两个符号的认识过程中存在着机械重复背诵的影子,重点是没有通过直观操作的方式或者说更严格意义上的数学方法来帮助记忆这些数学符号,而是仅仅基于对这两个数学符号的表面图像来让学生记忆,问题还在于这两个符号并没有深刻的、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表面图像,所以这种认识发对于学生来说根本就不起作用。失败原因是:第一,自己对这两个符号的数学来源认识不足,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直观操作和数学符号联系起来。所以说在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是目前来说最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最好的帮助记忆的和理解的方式,今后应该在操作中学习知识、记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来看,学生学得很不开心,学生似乎在机械的记忆这些数学符号,无论从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来看,学生都没有很好的机械这些数学符号,所以从学生的`学习成果来评价,这是一节很失败的课。
3、在组织教学方面把握不足,操作的效率不高,如何提高操作的效率和有效的学习知识?一方面需要教师组织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那么在这两个能力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对于新老师而言,课堂时间就会浪费在这两种能力的相互转化过程中。而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融合这这种能力,把课堂组织融合在教学知识过程中,使得教学知识在课堂组织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落实,这样课堂上就会节省很多时间,有效的学习时间、有效的组织操作活动都可以顺利的完成。而现在最最缺乏的就是组织能力和教学设计的能力。所以今后应该更好的学习如何在有效的40分钟之内融合这两种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动物乐园》教学反思2
《动物乐园》是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它是在《快乐午餐》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比较的方法。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正确运用“>”、“<”和“=”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以动物聚会这一情境导入,学生比较积极,很快融入课堂。接着通过比较情境图中各种动物的数量的多和少引入这三个数学符号。最后在认识完这三个数学符号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之后,引导学生总结三个符号的记忆方法,并编成顺口溜:“大口朝大数,尖尖对小数。”
不足之处:
1、 准备不充分,教具没有派上用场,直观性不够。
2、 随机应变能力还有待加强,在没有教具的情况下可以拿身边的物品进行比较,比口头表达更形象具体。
3、 板书不够规范。
4、 教学语言不够贴切,师生互动较少,课堂练习也较少涉及。
基于这么多的不足,我更应该努力完善自己,多向老师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动物乐园》教学反思3
《动物乐园》是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数的大小,而且初步建立符号意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以“动物乐园”为情境的主题图引入,唤起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主题图中选比较的对象进行比较,既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运用了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又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在教学中要注意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接触到了,在脑海中已有一个初步的表象,只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更没有符号意识。因此这节课中利用各种形式,把数学教学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很快掌握比较方法以及建立数学符号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就必须先树立符号意识,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在一年级“认数”单元,教材十分注意加强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在认识了1—5以后,教学几和第几的认识,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体会一个数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也可以用来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教材还十分重视帮助学生建立数的大小概念,把握数的大小关系。在教学“=”“>”“<”
的认识时,例题提供了童话场景“动物乐园”,从不同动物只数的比较中,抽象出数的大小关系。比较两种物体数量的多与少,基本方法是一一对应、数形结合。通过一一对应的排列让学生明确它们的只数,以此建立“同样多”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抽象出“4=4”,认识并理解“=”的含义,使学生知道,当两个物体个数“同样多”时,可以用“=”来表示。接着引导学生比较运动会上松鼠和小熊的只数,通过一一对应的排列,使学生明确松鼠只数比小熊多,小熊只数比松鼠少,从而建立“多”“少”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还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抽象出“5>3”和“3<5”,认识理解“>”“<”的含义,学会用“>”“<”表示两数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符号意识的培养需要坚实的经验为基础,在教学中应促进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学习符号化的多种途径,允许个性化地表示符号;逐步体会用数、形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优越性,感受符号在理解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
《动物乐园》教学反思4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因此,课堂教学的方式也发生转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以情激趣,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因此,我在讲授小学美术课《动物乐园》时,以新的教学理念为主导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后反思如下:
一、创设美术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课堂教学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应该比知识性学科更富有感情色彩,更具有亲和力和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亲切的言谈、优雅的举止、动听的琴声,甚至每一次和学生目光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课的美,进而喜欢美术老师——亲其师则信其道,使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的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我在课初就以“模仿动物秀”这个环节来吸引学生。首先是教师模仿,学生猜;然后是学生模仿,大家猜。模仿动物的叫声、动物的姿态。这样使整个课堂的气氛一下子高涨起来,教室里百兽啼鸣,学生们都沉浸在模仿秀的角色当中,不但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同时也唤起学生对动物形象的回忆:使大多数的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当中。 本节课我还设计了两个和动物有关的问题:一是激发学习兴趣,二是使学生对动物知识了解更多。问题1:世界上有多少种动物?问题2:世界上最大的是什么动物,究竟有多大?虽然课前我让学
生搜集有关动物的资料,但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阅历毕竟有限,因此我让他们猜一猜时,猜得五花八门,这时教师要用画龙点睛之笔告知明确答案,学生都瞠目结舌,加深了领略新知识的印象。
二、充分体现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动参与学习,对美术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本人认为,在美术教学中,要提倡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即,目标尽可能让学生明确;知识尽可能让学生发现;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疑难尽可能让学生探究;检查尽可能让学生自查;学生能提问的,教师不先问;学生能描述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自己创作的,教师不示范。我在讲授,《动物乐园》这节课时,时时把握这个理念,使自主学习贯穿整个课堂。例如,在学习捏泥的方法时,我让学生根据教材自学,然后教师导学,教材中的小动物用的什么方法,小组汇报,学生轻松地知道刺猬的刺是用剪刀剪的,小狗张开的嘴巴是用切刀切的,小鹿的花纹是粘上去的,这样这节课的重点就迎刃而解。
三、体现课堂的高效
本节课我运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也是美术课的特点所决定的,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当中来,整个课堂紧张而不乱。学生在愉悦、有趣的.气氛中进行。在制作作品的环节中,我采用了比赛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成品多,共9组,选出1组为优胜,这样学生在竞争的意识下学习,在有效的时间内都能完成学习任务,
最后最多的小组制作出了30件作品,最少的做了12件作品。我真的不敢相信会有这样的效果,但是奇迹就是发生了,发生在40分钟内。
四、体现创新
在教师示范的环节当中,我示范的小猪,首先问学生猪的颜色,我说我今天制作了一个数万年后的小猪,他既不是黑色的,也不是白色的,也不是黑白花的,是多彩的,这样潜移默化中告诉学生动物是可以演变的,也明示学生制作小动物不一定就制作动物的本色,可以是自己喜欢的颜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评价不足
虽然感觉以上教学理念体现的比较完善,但是在评价中还存在很大的不足。美术课中的评价,是培养学生对美、丑的辨别,是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我在教学中运用了比赛的形式,给大多数学生创造了一个竞争的环境和成功的机会,以此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评价中,我让学生互相观看别组的作品,像看展览一样,虽然形式不错,但最后还是教师一个人说了算,以最多成品组为优胜,这无疑是片面的,没有学生对个体作品的评价,没有美的评价,没有丑的评价,没有形体结构的评价,没有色彩的评价,只有数量的评价,这也是片面的,是以后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动物乐园》教学反思5
《动物乐园》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内容,这节课我设计的学习目标是:
1、能认识“>”“<”“=”,能选择正确的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2、在数数、比较等活动中,学会比较多少的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善于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成功体验,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一种负担或压力,既能在玩中学,又能在学中玩。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动力。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联系学生身边有趣的事物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上课时,我创设了去动物乐园参观动物的情境,学生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了。这时就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观察“动物乐园”图,看哪个小朋友能把看到的动物名称、数量告诉大家并说说谁多谁少。先小组说一说,然后再让学生当小老师向全班介绍动物园里的小动物。通过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爱学、乐学。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我在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三、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和学习过程。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经历有关的活动,获得对有关知识的体验。如:在练习2 >()、6 >()、()< 9这三道题中,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更多的学生有回答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主动、积极表现自我的机会,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用积极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为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动物乐园》教学反思6
本节课是要抓住动物的形态特征,用粘、接技法进行创作。参考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等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艺术,增强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基本完成了本课的内容,师生较配合,大部分学生都能捏出小动物,知道自己捏的"小动物的形态,并可以用揉捏粘等技法完成作品,培养了热爱生活,关注艺术,增强审美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了创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教学中对于探究设计的不够,没有体现出来,创造能力的培养方面较欠缺,因此,至于课堂上孩子们学会捏小动物了,但大部分是学会老师示范的小动物,还有他们熟悉的小动物,没有捏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所以再开发思维方面有点局限性。还有在教学准备方面没有完全的达到效果,例如课题的字体偏小,偏花,会影响孩子辨别能力,过度语和应变能力比较欠缺。
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今后我会多加考虑和设计课堂,认真研读教学课标及每课的重难点,在备课的时候要想的更周全,努力改进。
《动物乐园》教学反思7
中班末期,为了巩固幼儿对10以内数的认读、点数、书写以及数的比较,我设计了一节名为《动物乐园》的多媒体数学综合课。 根据教学意图,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流程:
首先,在背景幻灯,儿歌《我爱我的小动物》音乐以及老师的语言引导下,激发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和期望。然后进入教学主题阶段——逐步出示动物由少到多的牧场(每张幻灯片至少两种动物)幻灯片,每张幻灯片教学模式——幼儿认识小动物,说出小动物名称,然后幻灯出示小动物名称;幼儿点数小动物数量,大家一起点数,幼儿在本子上写数字,幻灯出示数字,表扬数对、写对的幼儿。比较画面两种小动物的多少,体会数字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模仿《我爱我的小动物》创编歌曲,如:我爱我的小猫,小猫有几只,有*只,有*只,小猫有*只。最后,幼儿念数字儿歌“1像铅笔能写字”结束活动。 进入课堂,初始如我所愿,教学效果非常好,幼儿对活动很感兴趣,双边活动很活跃,但是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活动已经进行了25分钟左右,所有幼儿虽然兴趣很浓,但我发现课堂纪律已有些难以掌控,而我的幻灯教学内容安排还有近一半没有实施。我知道,我不得不临时减少教学内容和活动程序,结果,这堂我精心准备了一个多月的多媒体活动课以我的不尽人意而结束。
中班幼儿活动不能超过30分钟,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节课不算是一节完整、成功的课。而这一切都源于我的难以取舍和经验缺失。 根据我的目的,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到好友的qq牧场去追踪、挑选图片(没有幼崽、背景漂亮、成年动物、有排列队形等),动物名称、数量全部编辑成动画方案展示。主体部分我弄了16张幻灯片,上面的动物各不相同,我想把它作为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我也曾怀疑内容的过多,但面对每一张精心挑选、制作的图片,真的舍不得去掉那一张,测试了几次,觉得差不多能完成。而事实证明,幼儿的`兴趣的确很浓,但由于幻灯片的过多而导致了整体教学活动的失败。如果幻灯片在8个左右,只要全面覆盖1-10数字的教学,个别数稍有侧重,完全能按意图进行,那一定是一节完美的多媒体尝试课。
初次尝试多媒体教学课,虽然失败了,但我收获的却很多,尤其是:取舍是一种智慧,善于取舍,才会成功。
《动物乐园》教学反思8
本课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热爱自然的意识,培养他们保护动物的美好品质。现在,我将结合本课的教学环节,谈谈我想体现的教学思想。
一、创设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程和新教材中均指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学生乐学,便会积极投入其中。于是,我创设了轻松的谈话环节,由上一节讲到的`小青蛙为突破口,引出本节课题《动物乐园》。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先来介绍小动物。识字中,通过和字宝宝交朋友,并开火车一同去走进了“动物王国”。这种教学情境的设立,学生有了一种“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感觉。
二、鼓励引导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努力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成为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我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有所发现和收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鼓励他们合作识字,并全班交流识字方法,识字过程体现循序渐进,先认读带拼音的,再进入开火车的游戏中认读不带拼音的字,然后读词卡,加强巩固。
《动物乐园》教学反思9
老师们都知道,作文指导课,老师做的工作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个是开拓学生的思路。关于这两点,我也很清楚。教学时我主要把握好了这两点。
先说激发学生的兴趣吧,老师们都会采取各种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激趣的形式要实用又巧妙,不能纷繁而复杂。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让多媒体课件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通过利用活生生的画面和音像刺激感官,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凝聚在屏幕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兴趣,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
我还对学生说,把他们的童话故事发到天河部落,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甚至当作家,编一本童话故事书。这么美好的目标,让他们对自己写出好的`童话有兴趣。
再说如何开拓学生的思路。
一、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在课上,学生编的故事情节不但完整具体,而且想象丰富。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故事,没有将经典童话故事照搬。有的说大象是消防员去救火;有的说白鹅把鸡驮过了河;有的说客人来了,狗叫,遭到主人的毒打;老鼠来了,猫就不叫,也遭到主人的痛打。有的说小鸭的父母工作忙,没人照顾他,只好把他成天关在家里,小鸭一天天消瘦了,爸爸只好把他送到伯父家去;还有的说小熊不明白蜜蜂为什么要跳不同的舞,通过蜜蜂的解释才知道了她们跳舞的秘密……故事内容真是异彩纷呈,不但能编出完整的故事,还能根据动物的特点来编故事。
二、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每一次的学生充分地思考后,都有交流展示(打腹稿后的交流,就是作文讲评)。既有同桌交流,又有小组交流,还有全班交流。同学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每一次的交流,学生都会从别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将自己的故事不断的完善。尤其是在小组内交流中同学之间提意见,全班交流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学会倾听,从同学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互相评价的环节,还能及时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倾听的手段,也让学生学会评价,让老师从学生的反馈中挑出故事编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交流。
三、在评价中渗透习作要求。不是老师提出习作要求,而是通过对话、评价、指导,将习作要求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去。这次习作的要求是:句子通顺,故事完整,内容具体。为了引导学生把故事编完整,在学生编故事前,我就提出:为了把故事编得好,我们要想好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地方、有几个小动物、他们在干什么事情。在学生全班交流讲故事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故事好在哪里并建议,相机引出编童话要求。学生“想象丰富”是对好学生的一个高要求。在教学中,我这样说,听了同学们的评价、建议,老师也有一点建议,如果你能把故事想象丰富一些,就更好了。这里我并没有硬性规定。如果在学生编故事之前,老师就提出要求,会让学生感到故事难编,也会禁锢学生的思路。
总之,习作指导课我们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不要在写什么、怎么写上限制学生。从作文指导来说,特别是从三年级作文指导来说,激发兴趣和开拓思路这两条是最主要的。
《动物乐园》教学反思10
我讲的自录自评课是一节情景识字课——《动物乐园》。教材为学生呈现的画面是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动物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草原上、森林里。如何利用教材创设的情境,把识字和认识事物有机联系起来,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并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自然的情感,这也正是本节语文课承载的任务之一。任务之二是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老”的笔顺,同时认识部首“鸟”。
依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时,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乐于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实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动物乐园》一课,作为一节情境识字课,识字情境的创设,目的在于怎样让学生感受到动物的悠闲之“乐”和学生的学习之“乐”,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自然的情感。因此,我在教学中,寓教于乐,注意增强学生识字过程中的趣味性。充分利用播放动画片《狮子王》、教学情境图。让孩子们去观察,并运用已有经验和生活素材发展语言,感受动物之乐。然后通过媒体课件,为学生带来多种影视图片,让学生学得快乐。
二、尊重学生已有认识,探究规律,巧识汉字
学生对于母语的学习不是零起点。甚至有的学生在入学前关于动物名字的汉字就已经全都会认了。那么教学本课生字的字音就已经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了,我把重点放在字形和字义上,如:带有犭的字,鸟字边的字。同时引导学生自理识字。猜字谜、换偏旁、加一加、换一换、数笔画等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感受汉字所蕴含的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的识字愿望,也使识字教学变得生动高效,趣味兴强。
在本节课中,让学生自理识字。猜字谜、换偏旁、加一加、换一换、数笔画等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三、关注积累,发展语言,拓展发散。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还关注学生的积累,开展丰富多彩的识字活动,创造充满活力的识字氛围。比如:在学“虎”这个字时,我让学生介绍有关老虎的资料。帮助学生们积累有关虎及其它动物的成语,在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课所学生字,我自编了一首好认好记的儿歌,巩固生字,发展语言,为学生提供一个复现生字的载体。同时,教师有目的、有规律、有重点的向学生进行拓展发散。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教材的把握上有些偏差:本节课容量大,只是把识字弄完了,没有集中起来。反复识字。
2、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本节课学生的课前收集资料少,即使知道一些,学生不会汇报。
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识字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自主发现规律,主动识字,乐于识字,感受汉字的趣味性和汉字所蕴含的文化。热爱语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通过教师的教,不仅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做人的基础,更使他们成为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成功的学习者。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研究识字教学的策略,寻找符合我班学生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自主识字。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动物乐园》教学反思11
在讲课前,我认真地钻研了本课教材,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比较真实的动物与经过艺术加工的动物有哪些差别?
2、通过塑造心目中最喜欢的动物形象,抓住特点来表现。
这两个教学目标的设计意图,我认为一是,学生在比较中明了艺术的表现是要经过对现实的加工、夸张、变形、简化等过程的;二是,在学生动手创作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我可谓是挖空心思。搜集了著名交响乐《动物狂欢节》的几个片段,准备了相应的动物图片,还搭建了一座“动物乐园”,设计的教具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
虽然自认为准备得很充分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还是发现了一些漏洞。激趣导课的部分过于生硬了,让学生在接受新课时有点摸不清头脑。让孩子们听音乐,猜一猜狂欢节都请来了哪些动物?有的孩子说出了正确的答案,但是由于我引导得不够,加上音乐声音太小,大部分孩子都没听出来。在后面的设计创作环节过后,我要求学生们把优秀的作品放到“动物乐园”中它们应该活动的地方,然后应该进行评价,这个环节我也放弃了,因为普遍的作品过小,孩子们都看不清楚。
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课堂上还是有许多闪光点的。我设计的让学生将手工动物与真实动物图片进行对比,找出差别的环节,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们分析问题的积极性,而且回答重点突出、观点鲜明,较好地达到了我的要求。我制作的小乌龟姿态可爱,在演示制作中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装饰方法,让他们想想,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装饰这只小乌龟的壳,学生们的回答也超出我的"想象,很有创意。我制作的“动物乐园”模型造型美观,很好地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我鼓励大家将大胆制作动物放到里面,让这个“乐园”变得生机勃勃。最让我满意的还是孩子们的表现,他们的设计思路并没有局限于书上给出的少量范作,而是大胆想象,敢于表现。如,有个孩子做了一只蝎子,把蝎子形体概括成三个部分,即身体、尾巴和两只大钳子,概括而又突出特点。还有可爱的小猪、狠毒的白蛇、逼真的长颈鹿……
经过本课的教学,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扬长避短,改进教学方法。
《动物乐园》教学反思12
《动物乐园》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内容,这节内容的知识目标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能正确进行大小,多少的比较,教学反思(三)。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善于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成功体验,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一种负担或压力,既能在玩中学,又能在学中玩。
一、设境发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动力。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联系学生身边有趣的事物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三)》。上课时,我创设了去动物乐园参观动物的情境,学生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了。这时就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观察“动物乐园”图,看哪个小朋友能把看到的动物名称、数量告诉大家并说说谁多谁少。先小组说一说,然后再让学生当小老师向全班介绍动物园里的小动物。通过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爱学、乐学。
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比较两种动物的多少时,我不是直接提出要先比较小鹿和小熊,再比较小白兔和小猴子,最后比较小鸟和小猴子的要求,而是让学生自己选择最喜欢的两种动物来比较。课堂中,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小白兔和小猴子这两种动物先比,顺着学生的"思想意愿,让学生选择了比较的对象,不限制学生的思维,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容易被调动起来。按照学生的思维的方向先教学“>”、“<”,最后学习“=”,打破了教材先学习“=”再学习“>”“<”的顺序,给学生留出一个非常广阔的思维空间,真正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使学生有自由选择、自主探索的机会。
《动物乐园》教学反思13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为他们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把学生们带入快乐无比的动物乐园,一下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调动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新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比较两种动物的多少时,我没有直接提出具体要求,而是问:你想拿哪两种动物比较?这样给学生留出一个非常开阔的思维空间,真正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让他们自由选择、自主探索。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经历有关活动,获得对有关知识的体验。用特定的符号来刻画客观世界中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习运算符号“+”、“—”,还要学习关系符号“=”、“<”、和“>”。如何让刚入校不久的孩子掌握这三种符号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它们呢?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体验并理解等于、小于、大于号的含义。认识了这三种符号后,我让学生说说你用什么好方法来记住这三个符号?怎么来区别“<”、和“>”?启发学生编顺口溜,有的学生说:“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有的说:“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有的`说:“开口旁边是大数,尖尖旁边是小数。”有的说:“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引导学生将符号“<”“>”的形状内化后用语言描绘出来,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能加深学生对符号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在这节课中认识了“=、<、>”,学会了用符号比较数学之间的大小,抽象概括了数字大小问题,充分掌握0~10的运用。
《动物乐园》教学反思1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开课处,利用教材主题图创设情景,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形式导入新课,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我在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我在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怎么比?比的结果怎样?”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我还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但算法多样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培植,只有在学生想法多样化、摆法多样化、说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算法的多样化。
现在的孩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所以在认识同样多和“=”的过程中,应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是学生能说的让他们自己说,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能写的让他们自己写,能教的.就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教自己的小伙伴。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只有这样理解才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这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学生的教学素质,这是充分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此外,我认为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的意识不够强。学生分小组活动时,有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够,缺乏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
《动物乐园》教学反思15
《动物乐园》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内容,这节内容的知识目标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能正确进行大小,多少的比较。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善于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成功体验,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不是一种负担或压力,既能在玩中学,又能在学中玩。
一、设境发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动力。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联系学生身边有趣的事物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上课时,我创设了去动物乐园参观动物的情境,学生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了。这时就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观察“动物乐园”图,看哪个小朋友能把看到的"动物名称、数量告诉大家并说说谁多谁少。先小组说一说,然后再让学生当小老师向全班介绍动物园里的小动物。通过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爱学、乐学。
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比较两种动物的多少时,我不是直接提出要先比较小鹿和小熊,再比较小白兔和小猴子,最后比较小鸟和小猴子的要求,而是让学生自己选择最喜欢的两种动物来比较。课堂中,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小白兔和小猴子这两种动物先比,顺着学生的思想意愿,让学生选择了比较的对象,不限制学生的思维,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容易被调动起来。按照学生的思维的方向先教学“>”、“<”,最后学习“=”,打破了教材先学习“=”再学习“<”的顺序,给学生留出一个非常广阔的思维空间,真正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使学生有自由选择、自主探索的机会。
三、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和学习过程。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经历有关的活动,获得对有关知识的体验。如:在练习2 >x、6 >x、x< 9这三道题中,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更多的学生有回答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主动、积极表现自我的机会,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用积极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为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