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推荐度:
教学反思
推荐度:
会计教学反思
推荐度:
体育教学反思
推荐度:
美术教学反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2,5的倍数的教学反思
内容是在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从而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下面为大家整理的是2,5的倍数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
2,5的倍数的教学反思 1
这堂课要引导孩子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在出示百数图之前,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怎样去找2、5的倍数的特征” 、“我们采取什么方法去找2、5的倍数的特征?” 整节课实际就是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验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等多层次的互动。整个教学力求把知识的传授、思维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机融为一体,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让学生写电话号码,列举生活中的数等,使学生真正领略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也发现有许多环节处理极不得当,有待进一步改进。如学生提出最小的偶数是什么?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花很多的时间,因为小学阶段我们只在0除外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所以我们现在只能在这个范围内说最小的偶数是2。其他也不适于多说,以免让学生混乱。
2,5的倍数的教学反思 2
这部分内容是在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从而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学生的分数运算是否熟练,取决于约分和通分掌握的是否熟练,而约分和通分是否熟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很快地根据分子分母的特征看出有什么公因数,能不能很快地求出几个分数的分母的公倍数。因此,熟练掌握2,3,5的倍数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5”的倍数的特征规律比较明显,教学轻松。3的倍数特征,学生较难发现规律,且受“2、5倍数的特征”影响往往也从个位上寻找,(比如,个位上是3,6,9的),但经过观察,发现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有的是3的倍数,有的不是,于是产生认知冲突。接下来,经过进一步提示,引导学生观察各位上数的和,发现各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于是,形成新的猜想:一个数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它各位上数的和也是3的倍数。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我补充了一些其他的数,如49×3=147,166×3=498等,使学生进一步确认这一结论的正确性。还可以任意写一个数,利用这一结论来验证,如3697,3+6+9+7=25,25不是3的倍数,而3697÷3也不能得到整数商,因此,它不是3的倍数。通过这样的方式也使学生认识到:找出某个规律后,还要找出一些正面的、反面的例子进行检验,看是不是普遍适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课堂练习时,我还把一些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经过不同的排列,再让学生判断,以加深对“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理解。如完成“做一做”第1题时,学生判断完45是3的倍数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判断一下54是不是3的倍数。
利用2、5、3的倍数的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其方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要形成较好的数感,达到熟练判断的程度,也不是一、两节课所能解决的,还需要进行较多的练习进行巩固。
我感到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是这节课中最重要的两种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研究内容,举例验证等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等合作探究活动,获得了数学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潜在能力得到了激发。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愉悦,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