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推荐度:
《詹天佑》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推荐度: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推荐度: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推荐度:
实验设计方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六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本课程的研修活动主要围绕您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实践、反思、评价和修订。请根据自己在本校上课的教学进度,结合教材选择一个主题,编写一份规范、详实的教学设计方案。请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提交教案: 提交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
要求:
1.确定自己的选题,教学设计方案写清楚:姓名、单位、课题名称、年级、教学时间等信息;
2.为你的教学设计方案设计好各项内容,主要包括选题、教材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等
3.以发表主贴的形式发表您的教学设计,主贴标题为:姓名+教学设计方案名字,并以附件形式上传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附件命名为本教学设计名字+年级,如:《When was he born 》八年级
注意事项:
1.请您保持自己作业的原创性,我们谢绝从已有资源(网络、参考书等)的直接拷贝,原创性将作为本作业评价的重要标准。
2.互评:阅读本班其他成员的教学设计方案,选择自己认为优秀的教案,以回帖形式发表自己观点,说明对该教案的看法和改进建议。请指出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提出建设性意见,请认真评价哦,只有您真诚的评价他人,别人才会给您的帖子提出宝贵的意见。
3.邀请:您可以在评价某人教学设计的同时,邀请他来评价您的教学设计方案,也可以通过站内短消息的方式来邀请同班同学,您的主帖回复数量将计入您的总评成绩哦!所以赶快行动起来,多多邀请同学来互评吧!
篇二: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一、 概述: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4页第15课。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燕子妈妈要小燕子到菜园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小燕子去看了三次,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它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和比较,终于知道了冬瓜和茄子不同的特点。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二、 设计理念
1. 《语文课程标准》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跨越式发展的理念。
3. 语文学科教学“以读为本”的理念。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技能
1. 能自主认识“次、瓜、燕、什、么、样、得、再”等12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
2. 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利用掌握的观察方法,观察比较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抓住特点进行手写练习。
四、过程方法
1.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课文。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伙伴互相评议、小组合作探究,师生感情对读等,不能让学生按着老师的预先设计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2. 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朗读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理解内容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教师无需进行过多的讲解,给学生留有较多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自读自悟,通过朗读,理解内容,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阅读拓展资源,实现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阅读拓展资源、特别是“加星”资料的阅读,实现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利用学校留言板的写作、展示、评价工具,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学习语文的方法和策略;
3. 注重学生的成功体验。学以致用,根据学生掌握的观察方法,指导写字练习,并开发适宜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再发展的需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融汇发展。
五、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利用媒体,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 从品读大量有关“仔细观察”的故事中,培养“只要认真仔细的观察,就能了解事物的特征,并有可能有发明有创造”的思维品质,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喜欢写话、喜欢创作表达的情感。
六、 学习者特征分析
1. 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利用多种方法学习记忆了生字词、学写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拓展阅读了“跨越式”阅读资源中“识字通”的内容,能初步感受了冬瓜与茄子的不同,初步了解课文共描写了燕子妈妈和燕子有三次对话。为第二课时归纳主要内容,实现情感目标的跨越做好了准备。
2. 学生是河北省丰宁三小一年一班的"跨越式"实验班的学生。从一开学就进行“跨越式”的实验研究,每位同学都有良好的识字基础,朗读基础,乐于进行手写表达。
3. 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喜欢提问,对语文学习很感兴趣。
七、 教学策略
1. 读,理解内容。
第一步:初读,整体感知。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朗读 时读音要正确。不错读,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重点读准生字字音。对课文中的长句子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好自然停顿,训练领悟自然停顿的一般规律,为理解词句意思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细读,理解意思。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细致的有重点的朗读训练,以更好地理解体会有关词句的意思,达到顺利通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目的。课文的插图,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体会重要词句的有效工具。教学时,可先指导看图,思考:图上画着谁与谁,它们在干什么?然后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不理解词语,提出来讨论解决。
第三步:品读,体验情感,可分角色进行朗读,要求读出适当的语气,恰当的语调,缓急的语速,轻重的语音。边读边想象。他们在说话时,小燕子既懂礼貌,又兴奋惊讶神态,燕子妈妈看到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不同喜悦之情。
2. 演,明白事理。
在学生能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即让学生扮演小燕子和小燕子妈
妈,进行艺术再创造,身临其境地体验情感,在表演中发展语言,明白事理。只要仔细观察,认真学习,一定会不断发现事物的不同特征,一定会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3.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卡通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资源,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辅助作用。
八、 资源准备
1. 自制ppt课件
2. 本节课中教师使用的资源是:“情境导入”、“生字复习” 、“课文学习”、“ 资料城”、 “写话练习”等模块。
3. 学生使用的资源:课本、“生字复习”、“课文学习”、“ 资料城”、“ 写话练习”等模块。
九、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
第二课时
(一) 创设情境,看图说话:(3分钟)
1. 资源准备:课件中“创设情境”按钮(配乐描述)
师:小朋友,昨天晚上,燕子妈妈给我打来了一个电话,它告诉我说,它们家的小燕子可聪明能干啦!今天燕子妈妈要当着大伙儿的面考考小燕子,老师想让同学们和小燕子比一比看谁表现得更出色,敢不敢?
生:敢!
师:好样的!我们先来读一段文字,注意读准红色的生字。
生读:小燕子听说西瓜好吃,就问妈妈:“妈妈,西瓜长得什么样?”妈妈说:“你现在会飞翔了,自己去看吧!”小燕子说了声“妈妈再见”,就飞出家门。小燕子可高兴啦!它想:这次,我一定要仔细观察(chá) 。
2. 过渡:
燕子妈妈刚才悄悄告诉我,说你们生字读的真准, 该轮它给小燕子出题了。燕子妈妈是怎样考小燕子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作为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喜欢幻想,常常会把自己天真的感情注入到周围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中去,因此对拟人化的童话情有独钟。根据这一特点,我创设了以上导入情景。在激起学生表现欲望之后,进入复习环节。生字的复习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本课中,我把生字编成了简短的童话,既体现了本单元主题中的自立思想,又为本节课“只有认真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主题做好铺垫。
(二) 学习课文,品读感悟:(17分钟)
资源准备:课件中“课文学习”模块
1. 从问题入手,体现学生自主学习。(3分钟)
师: 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文,然后思考:(大屏幕出示思考题)
(1) 燕子妈妈出了哪些问题?(用直线画出妈妈的话)
(2) 小燕子每次完成任务后是怎样告诉妈妈的?(用波浪线画出小燕子的话)
学生自学课文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细心观察才能把握事物的特点,“进步”是文眼。第一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燕子妈妈对小燕子的鼓励。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小燕子每次都有不同的发现,而且一次比一次观察得更仔细。
2. 解读课本,深层感悟。(14分钟)
(1)过渡:刚才同学们学得可真认真!谁愿意把燕子妈妈出的问题说给大家听听?
(2)学生交流:(大屏幕出示句子)
“你到菜园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
“你说得对。你能不能再去看看,还有什么不一样?”
“很好。可是,你能不能再去仔细看看,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
(3)指导朗读。(重点朗读“看看 、 再去看看 、 再去仔细看看”)
生自由读。
师示范读。(生体会妈妈一次又一次耐心的启发鼓励小燕子去观察)
同桌同学每人当一次燕子妈妈,对身边的小燕子亲切地说说。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打破传统的串讲方式,先精读妈妈的话,采用自由读,同桌互听互读的方式,教师示范读的方式,凸现难点。
(4)过渡:小燕子完成任务后每次回来都是怎样对妈妈说的?
学生汇报交流:
a.小燕子第一次完成任务后是怎样对妈妈说的?
生:“妈妈,妈妈,冬瓜大,茄子小!”
师:小燕子有所发现了,它心情怎样?
生:很高兴!
师:那我们就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生大声朗读。
b. 小燕子第二次完成任务后是怎样对妈妈说的?
生:“妈妈,妈妈,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
师:小燕子又有新的发现了,它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非常高兴!
师:你能不能用朗读的方式把小燕子的这种心情表现出来?试试看吧。
学生齐读。
c.小燕子第三次完成任务后是怎样对妈妈说的?
生:“妈妈,妈妈,我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白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师:小燕子可真了不起,每一次的发现都不一样。它的心情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了呢? 生:小燕子更高兴啦!
师:是呀!小燕子一次比一次高兴,声音越来越上扬,对妈妈的呼唤也越来越亲切。 师范读句子。
学生模仿读。
(5)学生把三句连起来对比着读读。
(6)师生共同进行分角色表演。 师演妈妈,生演小燕子。
(7)师:小燕子妈妈太高兴了,所以,当着大家的面,它就夸奖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小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为什么妈妈说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学生讨论交流:燕子的观察角度在变化,一次比一次有难度,一次比一次观察得仔细。
(8)师:燕子妈妈感觉到小朋友跟小燕子一样聪明能干:同学们说话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真了不起!我觉得,我们比小燕子更棒!不信,你就仔细观察图或看看书中的第一自然段,也许你还能发现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处呢,赶紧找找看!
引导发现: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挂在枝上,冬瓜硬,茄子软等特点。
设计意图:品读小燕子的话,采用分句品读的形式,充分体会小燕子内心情感的变化,从而明白小燕子的观察角度在发生变化,一次比一次详细、认真。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就应该点题了。于是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讨论,为什么燕子妈妈说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一步的设计让学生在问题中回顾了全文。同时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丰富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实现情感目标的大幅度跨越,达到移情的目的。为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意识,同时也为深化主题,我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或看书
第一段,去发现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处。为总结升华推波助澜。
教师小结过渡: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事物的特点;只要我们认真仔细地观察,就能了解事物的特征,并有可能有发明有创造呢。下面我们就走进资料城看看吧!
(三) 内化情感,拓展阅读:(10分钟)
资源准备:课件中“资料城”模块,学生的《拓展阅读材料》。
1. 请你读资料城中 《大自然的语言1》、《大自然的语言2》、《谁说得对》、《苹果落地》读完的同学接着读71页的《科学的种子》和76页的《壶盖为什么会动》。一边读一边想,哪篇小文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1分钟)
2. 学生进行阅读。(8分钟)
3. 个别汇报读后感。(1分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够发散学生思维,激活想象,开阔视野。在阅读中,我为孩子们选择了2首通俗易懂、富于童趣的小诗、2篇科普故事,2篇有关科学家发明创造的小故事,让孩子们去阅读,并且用“必读”和“选读”两种方式对阅读内容加以引导,让孩子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题材来体会认真仔细观察的重要,积累文字材料,将语言文字内化成自己的内心情感体验。为后面的写话练习做铺垫。
(四) 写话练习,评价交流。(10分钟)
1. 资源准备:课件中“写话练习”模块。
学生进行写话练习。(8分钟)
师:是呀,只要认真仔细观察就能了解事物的特征。下面,我们就用手中的笔来描绘我们眼中的事。(出示写话内容)
(1) 想一想你熟悉的一个人或一种景物是什么样子的,把你观察到的写下来。
(2) 仔细观察你最喜欢的水果,写几句话 。(提示:可以选择一种水果写一写。也可以选择两种水果写一写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作品交流。(1分钟)
2. 教师总结,学生谈收获。(1分钟)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一一展示同学们的习作了,课后大家还可以互相欣赏,相互点评。孩子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欲出又止”、“踌躇”、“若无其事”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感情朗读、想象说话等语言实践活动,发展历练语言;
3、利用阅读期待,引发学生的情感冲突,在反复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有层次地感悟自然之道。
教学重点:在学生的情感体验基础上,通过朗读、劝说、想象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语言,进而感悟“自然之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写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师:同学们,听老师的提示我们来默写几个词语,请两个同学上黑板默写。
(1)争着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争先恐后)
(2)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鱼贯而出)
(3)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愚不可及)
(4)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气喘吁吁)
(5)一个劲地责怪自己,特别后悔。(后悔不已)
(6)吃得特别饱。(饱餐一顿)
师:(出示一段内容)选择默写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一个小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结果让食肉鸟()。“我们”()地拯救了一些幼龟,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真是令人()。
二、切己体察,揣摩“自然之道
三、1、师: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后悔不已,这到底是一件什么事呢?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上岛,去看个究竟。
3、当我们上岛时,已近黄昏,我们看到了什么事?(嘲鸫啄幼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你看到的事情。
①现在老师请一位学生来扮演幼龟,(出示课件)一位同学来帮他配音。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一会儿请你们来当小评委,评评这两个同学的表现。随机让学生理解:“欲出又止”踌躇不前”。
②采访幼龟: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③、幼龟踌躇不前,欲出又止是有道理的,你看“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④、你们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幕。
⑤把你的体会用朗读表现出来,全班齐读。
4、感情朗读人物的不同反应
(1)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我和同伴、生物学家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课件出示:“我和同伴紧张地??呼喊。
指导读出我们的焦急来,读出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指名读,男女生读)
(2)老师当向导,学生当同伴再读。
5、说话练习
假如你们也在场,听到向导说的这句话,你们心里会怎么想,会怎样对向导呼喊?
(1)师引读:在大家无知而又激烈的`逼迫下,(课件出示)向导(大家读)极不情愿地??飞走了。理解:极不情愿、颓丧
1、 三、直面惨状,感同“自然之道”
师:嘲鸫颓丧地飞走了,我们救了一只可爱的小幼龟(板书:救了一只好事),我和同伴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你们赞同吗?
2、 (课件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理解“愚不可及”。 请同学们自由读5-8自然段,说说我们蠢在哪里?
3、 课件出示画面:(群龟被食)
4、 指名回答。
①理解“鱼贯而出”。
②想象说话: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时,他们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
5、 师小结:救了一只,害了一群(板书)我们真是愚不可及!
6、 当我们意识到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我们怎么补救的?
7、 找出我们救小海龟的动词,说说你的体会。
8、 小结:今后在写作文中,描写比较紧张的场面时,也可以用上一连串的动词,使作文更生动。
9、 虽然我们做了补救,但于事无补,此时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心里会想些什么:
10、 难怪向导会发出悲叹:??
①悲叹能不能改为感叹呢?
②指名读,齐读。
四、抒发心声,内化“自然之道”
1.感情朗读
如此的愚不可及,造成了惨痛的结局。这3个自然段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复杂的感情。好好读读,读出我们的悔恨、痛苦
2、师: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之前说的那句话(出示向导的话,齐读)还会指责他吗?现在你该如何体会“自然之道”的含义?
3、你想给人类怎样的忠告?
五、作业
1、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2、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六、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
救了一只好事
愚不可及
害了一群坏事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中感受西蒙、桑娜一家的贫穷,体会桑娜的善良及忐忑不安的原因,体会渔夫的善良和坚强。
2、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对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德的向往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学生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
感受渔夫和桑娜的善良。
【教学难点】
从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句子中有更深刻的感悟。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穷”,有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从这个字可以联想到这么多的内容?为什么(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要用“读进去,想开去”的学习方法。我们共同学习《穷人》。
二、上节课我们对这篇课文进行了预习,你肯定有不少的收获吧
1、检查生字词。
2、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收获的知识。
3、全班交流,提出目标和要求。(表达要清楚,不能说重复的,当同学在说的时候,要认真倾听。)
三、你们有这么多的收获,我也有,你想知道吗?
课件出示:
1、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两个孩子抱过来?
2、桑娜把孩子抱回来后,心里为什么忐忑不安?
3、渔夫身上的担子那么重,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从加红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⑴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⑵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四、这些都体现了桑娜的善良品质,我们去看看桑娜抱回孩子后,她在想什么?要读进去,在想开去
播放影片。
出示: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回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五、随文练笔
桑娜和渔夫今后的生活会怎样呢?续编《穷人》。
【教学反思】
《穷人》是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文章,主要写桑娜和丈夫在自家十分艰难贫穷的情况下,收养因病去世的邻居西蒙的孩子,反映了旧俄时代人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的善良。本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腻,感人至深。根据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感情朗读、思维想象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从而受到爱的教育。
这节课结束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这节课,我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既要读进去,又要想开去。自己去感悟桑娜和渔夫的善良品质,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自从学习杜郎口以后,一直想把学来的东西和现在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可是,在实际用起来时困难重重。在最后朗读时,时间太仓促了,没有让学生充分的读,所以课堂效果不是很好。
请老师们把你们的建议告诉啊,不要吝啬啊。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策划有意义的秋游活动。
2、 培养学生组织语言能力,能清晰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3、 学会从多种方案中筛选,保留最佳方案。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设计最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理性、周全地考虑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人公的意识。
重点难点
秋游活动如何策划,才能既玩得开心,又节省开支。怎么样的方案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突破方法:查找资料,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学生事先设计一分秋游方案。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欲望。
课件出示一组秋天景色的美图,问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
同学们度过了一个炎炎的暑假,夏天已经从我们身过悄然而过,我们走进了凉爽的夏天,迎来了丰收的季节。想亲自去看一看‘摸一摸吗?尽情感受一下秋天吧?
二、自主策划,明确交际的方向
同学们,秋天就在我们身边,现在就让我们出发秋游吧!
1、 你们想到哪里去,用什么方案寻找秋天?
2、 那你又想用什么方法留住你找到的秋天。
三、自主探究,设计方案。
分小组设计自己的秋游方案。
四、汇报各自的设计方案,评选最佳方案。
1、各人准备好自己的秋游方案。
2、在小组里交流。
3、各小组推荐一份在班上交流。
4、根据节省度,快乐指数评出最佳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激发学生读短文的兴趣
1、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用于识字,用于了解课文内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利用其直观、形象、生动、娱乐的特点,在游戏中学习,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2、课件内容涉及到一些植物方面的知识,促使小朋友由课内到课外,进行广泛地阅读,从而主动地认识更多的字,增加了识字的数量,提高了识字的能力。
二、从小重视听的训练
在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进行听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本课教学通过让小朋友带着问题听故事来导入课文,对全文进行整体感知,与此同时,培养了小朋友听的良好习惯。
三、教给学生读短文识字的方法
1、找到生字的位置,在短文中圈出,把句子读正确,知道生字的读音。
2、读准字音,想方设法记住生字的字形。
3、给生字找课内课外的朋友组成词语,了解字义。
4、老师指导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让学生掌握读短文识字的方法。
四、最大限度地使用和发挥课文的作用
1、听课文录音,帮助小朋友了解课文内容,把课文读正确。
2、利用课文做载体,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3、用各种方式朗读课文,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积累语言文字。
五、给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选择。
2、分角色朗读课文,做动作辅助朗读,上台表演课文内容,让学生充分表现。
六、培养质疑能力
对课文的插图和最末一节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肯定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科学态度。
七、营造融洽的、民主的课堂气氛
1、充分肯定学生。
2、面向全体学生。
3、尊重学生个性化发言。
4、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内容:第43页例2及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
2、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两个篮球队的身高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一说谁最高,谁最矮。
2、如果两个篮球队进行身高比较,你认为哪个队队员身高高些?
王强是欢乐队中最高的队员,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个信息就下结论欢乐队总体身高比开心队高吗?为什么?
3、讨论:怎样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情况。
二、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引导学生探索用平均数的方法比较)
1、合作学习
让学生自己进行平均数计算。
2、提问:142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欢乐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3、144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开心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4、你能告诉我们两个队的总体身高比较情况吗?
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
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需要运用“平均数”知识来解决问题?
师:看到你们这么勤奋好学,又学得那么有水平。老师今天也特别高兴,我相信你们以后会发现和自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其实“平均数“的知识还有很多,在生活实际中应用也很广,你们回忆得起来吗?
对我们上课的评分,也可以来比较,哪一周课堂得分高、哪一周课堂得分低?我们也可以进行比较
出示上两周课堂评分。
[板书: 100分 98]
[板书: 99分 99]
[板书: 98分 99]
[板书: 100分 100]
[板书: 96分 98]
[板书: 98分 100]
你们认为第一周课课堂评分肯定比几分多,比几分少?
师生共同演算:
平均分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课本练习十一。
四、全课小结。
第五课时 练习十一练习题
一、练习内容:第44页至第45页的练习。
二、练习要求:运用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练习中,不明白的可以互相讨论。
三、练习题:
第一题,是一道实践活动题,要让学生在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再估算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每个小组计算完了以后,再在小组间对比一下,并和第39页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进行比较,看看能发现什么信息。
第二题,先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温度记录理解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再把统计表补充完整,最后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一周最低温度。
学生了解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等概念后,再让学生实际记录本地一周的气温情况,再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最低温度。学生记录气温的方式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获得信息。
第3题,也是一道实践活动题,通过收集、整理数据、计算平均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第4题,让学生根据甲乙两种饼干第一季度的销量统计图,先比较他们第一季度月平均销量的多少,然后分析一下乙种饼干销量越来越大的原因,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现实原因。第三小题是开放题,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一步发现信息,如学生会发现两种饼干二月份的销量是相同的,但甲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下降,乙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上升,也可以预测一下两种下个季度的销售情况。
第5题,让学生明确,王叔叔走的路程分为4段,一共骑了3天,而所求的是平均每天骑的路程,所以除数应是3而不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