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教学设计
推荐度:
《故乡》教学设计
推荐度:
体育教学设计
推荐度:
《翠鸟》教学设计
推荐度:
泉城教学设计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范文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连贯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
2、能力目标:能复述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感悟作者对教师的难忘之情。
一、导入 课题:
1、导入 :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教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为什么使你难忘?
2、揭题:下面,我们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3、播放课文录音。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再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条理。
1、自由读读。试给课文分段。
2、交流分段情况。概括段意。
四、略读第一段。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
A:抄写词语。
B:收集有关爱师尊师的名人故事与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紧扣题意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一、回顾复习。
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二、深入学习,再现情景。
1、速读课文第二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
2、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3、你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再指名朗读。
4、小组研读:开学第一天,田老师上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反复阅读第五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并交流一下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三、默读课文第三段。
1、读一读,想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说说怎样读才能表达作者对教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3、自由读,再指名读。
4、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四、总结全文。
1、跟着录音轻读课文。
2、纵观全文,说说田教师是一位怎样的教师?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两句话说出来?
五、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的一件事写下来。
六、布置作业 :
A:准备名人故事交流与尊师名言交流活动。
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送给你的教师表达自己的祝福。
B:预习下文。
教学设计范文2
一 学习目标及任务
1、认知目标:学习传球动作,掌握篮球比赛的传球意识能力,再进行教学比赛
加以巩固,提高学生对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理解和掌握。
2、技能目标: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对篮球胸前传接球技术学习的兴
趣,做到动作到位准确。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谦虚好学、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学习能力,
迎难而上的精神。
4、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初步了解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基本要领,并且大部分
学生要做到原地相互双手胸前传球达5米以上,提高学生的篮球球性,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能主动、积极的去迎接球。
二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为初三年级课程,班级整体体育素质比较好,守纪情况也较好。他们活动能力强,求知欲强,好胜性强,思维敏捷,反应快。随着年龄的增长与认知的发展,学习中的互助合作,自主学习意识和行为还有待更进一步培养。
三 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本教材内容选择与水平五篮球教学模块。基本技术之双手胸前传接球。通过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好基础,并且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意识。双手胸前传接球是最基本、最常用的传接球方法。具有准确性高、容易控制、便于变化的有点,学生易于掌握,对学生以后的篮球技战术学习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把内容学习过程分为领悟体会、扩展练习、游戏比赛三个环节。
四 学习情景创设
为了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本次课我主要通过自练、示范、互动、比赛等教法,使简单的传球变得有趣、丰富。通过启发思维、讲解示范、分层教学、教学比赛等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五 学习活动组织
课堂常规——传球练习——学习技术——技能强化——游戏比赛——放松小结 准备部分:
1、课的开始,课堂常规。
2、慢跑热身。进行篮球操练习,针对学生对球性的提高。
3、通过游戏“夹球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为课堂基本部分做好充分的热身效果。 基本部分:
1 利用口诀概括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要领。
传球技术:持球屈肘于胸前,含胸收腹视前方, 两臂前伸腕外翻, 充分伸展指拨球。
接球技术; 两臂分开半弧形,
面对来球上前迎, 主动伸臂体前倾, 顺势接球引胸前。
2、学生通过练习学习技能,注意力集中,认真体会。思考练习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由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3、通过各种加强练习,由原地的过度到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
4、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练习,发现问题集中交流纠正,达到同时掌握提高的目的。
5、通过俩人行进间传接球发展学生的传球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6、课的结束部分师生小结,配音乐进行身心放松。
7、场地器材:标准篮球场地 1块,篮球 20个,标志桶3个。
教学设计范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第四主题“中秋与重阳”,第一课时《团团圆圆过中秋》。
【教学对象】
城乡小学二年级学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和有关习俗,进一步认识中秋。
(二)过程与方法
在相互交流中展开学习,在活动中体会亲情和友情、思念和团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珍爱亲情、友情,积极、愉快地生活。
【学情分析】
1、在本单元前三个主题的学习中,学生对于秋天的季节特征、秋天的美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些有关秋天的节日,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自然和生活的了解,从而知道欣赏自然,同时在“团团圆圆过中秋”的节日氛围之中能够体会到家人之间的亲情,能够愉快、积极的生活,能够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
2、中秋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二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的社会风俗知识知道的不多,知识面还比较窄,对实际生活的中秋节了解不是很多,只限于知道要吃月饼,没有感受到中秋的月圆也代表着人的团圆等深层次的内容。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中秋节的传统故事、中秋习俗、描写中秋或月亮的诗歌
2、教学课件
【教具、学具】
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回忆、谈话、讨论等
【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一)猜谜语,引出中秋节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儿歌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儿歌。
“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这首儿歌中说到的
(二)明确中秋节的时间
中秋节是哪一天?(请同学们说一说中秋节是哪一天)
师:对,是农历八月十五(板书:八月十五)。再过几天就到中秋节啦,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今天,我们这个班级大家庭,就一起过中秋。(板书:团团圆圆过中秋)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秋季中间的一天。这一天的月亮最大最圆6767
二、初识中秋
(一)欣赏明月
1、师:瞧,十五的月亮升起来了。(学生欣赏课件演示中秋夜晚明月升空的动画)
2、学生说感受(圆月特别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天空晴朗等)
3、教师小结:正是这一天,秋高气爽,天气晴朗,天空少云,所以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关于这个美丽的.月亮啊,还流传着许多有趣、动人的故事呢?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吧。
(二)美丽的传说
1、播放嫦娥奔月的动画故事
2、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故事
三、细谈中秋
(一)学生谈自己家如何过中秋
(二)介绍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一天,人们要赏月,吃月饼,月饼圆圆的象征着团圆,月饼甜甜的,象征生活甜美。人们吃月饼是为了企盼合家团圆
(三)欣赏各地过中秋的习俗
出示幻灯:广州坐游船赏月迎中秋、成都中秋放河灯、三明市民登麒麟山赏月、厦门市民海边赏月望金门、香港舞火龙迎中秋、澳门小朋友玩花灯迎中秋、宝岛中秋赏月、农村吃月饼赏月迎中秋。(边欣赏边介绍)
四、中秋祝福
(一)创设情境,体验亲情
师:中秋节是我国千百年来传统的节日,是中国人团圆的节日,是家庭的节日,是具有中国特色幸福的节日,团圆的人儿思念着没有团圆的亲人。但是小明的舅舅今年中秋节没有回家6767(播放《十五的月亮》)
想一想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写信、打电话、写贺卡等)
(二)欣赏贺卡
播放一些有关中秋节的贺卡图片
(三)制作贺卡
1、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制作简单的贺卡,写上祝福的话,教师指导。
2、展示。
教学设计范文4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知识网站为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自由驰骋、遨游的广阔天地。语文课网络教学,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活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善于利用网上资源,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挑选网上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近期我校一位老师上了一节语文课网络教学研究课《秦兵马俑》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堂回顾】
一、激趣导入
1、播放秦兵马俑录象片断,激发兴趣。
2、指名谈谈观录像后的感受。
二、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⑴ 读读第三段:
找找课文介绍了哪几类兵马俑。
⑵ 选择感兴趣的一类俑,看看图片,浏览资料,品读课文描写。
2、学生利用网页自学。
3、学生集体交流,相机点击“友情链接”,浏览“将军俑图”、“武士俑图”、“骑兵俑图”、“马俑图”和“群兵马俑图”,说说它们的个性特点并试着读出它们的这种个性特点。
4、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说出各图片的名称。
5、讨论:
你是根据什么来作出准确的判断的。
6、播放视频:
再次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细细体会各自的个性特点。
三、课外延伸
1、师提问:
学了课文后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对于秦兵马俑你还想了解些什么?让我们进入“网站链接”找找答案。
2、进入“BBS论坛”或“聊天室”,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或收获。
3、电话连线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先生,现场解答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疑惑之处。
四、课后作业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一项完成,进行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
1、关于秦兵马俑还有许多知识,你想了解什么,从网上搜索一下,把找到的有关图片和资料告诉大家。
2、类似于秦兵马俑的文化和艺术很多,从网上搜索有关中华民族文化和艺术遗产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加以整理,出一份小报。
3、从网上搜索你感兴趣的资料,模仿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及第三自然段的过渡形式,写一篇短文。
【理性思考】
初次品尝新鲜的语文课网络教学课让我从中感受到网络语文教学的几点优势:
一、网络语文教学为互动式学习创造了可能,它是创造人格的保证
网络语文教学在真正意义上为一种互动式学习创造了新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又正是塑造学生,创造人格的重要保证。在网络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人际交往以计算机及网络为界面,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学生的年龄、性别、成绩好坏、长相美丑、家庭背景,甚至品行优劣等影响教师期望的固定因素,都有机会“隐藏”起来,只有虚拟存在是唯一的真实。教师只能按学生的学习状况施教,这有利于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尽可能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更重要的是,网络空间和网络中的这种虚拟性,不仅使得学生从中获得经验和体验,而且它可以使学生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抛弃自卑、畏惧、厌恶和轻视,以及被没视、被耻笑,充分激活和发挥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在无限的想象和创设空间中遨游,自由而健康地发展。教学实践表明,网络语文教学作为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重要学科活动,确实能够满足并促成创新人格这些心理特征的形成,它是塑造学生创新人格的重要载体。
二、网络语文教学促进了生生、师生间的交流
在新课程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课堂并非孤立于真实的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要把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却常常进行架空的技巧训练,学生缺少表达和交流的欲望。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在语言运用中去学习语文,这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最重要的意义。“BBS论坛”和“聊天室”的设计,为学习者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广阔空间,达到“人──机──人”交互的设计目的,即学习者(人)通过多媒体网络(机)与其他学习者或教师(人)进行互相交流,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交流中迸发了思维的火花,这种实时的交流方式使每个人都处在一种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
三、网络语文教学给学生主动获取,展示信息提供舞台
心理学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表现的欲望,把自己的战绩、智慧展示于众人面前,赢得他人的尊重,享受精神的满足,这是人类事业取得成功的内在机制。在这堂课中,老师着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如:在“自学第三段“中,学生在网站上收集材料、理解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交流自学成果时,学生们一边展示,一边各抒己见;“质疑、解疑”时学生由困惑到兴奋不已……电脑展示收集的资料,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创新成果及时得到反馈。学生主动获取新知,变“死学”为“活学”,学生的劳动成果赢得同学们的尊重,同学间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增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劲头,更积极的拥有自我表现的欲望。
这一节网络语文教学课也让我感受到网络教学中也有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如:老师既要上课,又要操作电脑,还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常常会顾此失彼,弄得手忙脚乱;学生对到网络教室上语文课感到新奇,电脑吸引了他们的一部分注意力,学生发言不如教室里积极,上课的实际效果应一分为二来看;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因为有了电脑的阻隔而感觉有些疏远。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困难,学生的自主权大了,课堂生成性增强了,要求老师有更强的教学应变能力。
教学设计范文5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对湖水的描写和对湖周围风光的描写,从中体会到青海湖梦幻般的美。
【教学准备】青海湖风景图(挂图或网络)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湖泊?
2、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青海湖(板书),作者还说它是梦幻般的`湖(板书)。你想了解它吗?
二、学生自主阅读: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个人,小组等)阅读课文,想想并讨论作者从几个方面描写了青海湖。
2、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认真读一读。
3、小组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全班交流:
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3:
教师引导:作者来到青海湖畔,“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作者虽然介绍了在这幅画卷里是“绿茵茵的草滩”,长满“黄灿灿的油菜花”和“无边无际的蓝色的湖水”,但相比之下,重点写的是什么?
2、§4:(1)这节开头的“抬眼望去”,望见了什么?
(2)眼前的美景使作者想到了什么?
(3)作者幻想到了什么情景?
3、§5:从哪儿看出青海湖的物产资源很丰富?
4、组织讨论:“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句话的意思。引导学生根据并联系课文内容来讲。
5、交流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并有感情地读一读。朗读时要把惊奇、赞美、被陶醉的感情表达出来。
四、课外延伸:
1、鼓励学生摘录、背诵文中的好词佳句。
2、鼓励学生课外去寻找有关青海湖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支寻找其他湖泊的资料
教学设计范文6
活动目标:
1.通过丢手绢的游戏,引导学生遵守游戏规则,锻炼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2.引导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童年生活的乐趣,丰富他们的学校生活。
3.把语文、数学等的知识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在锻炼身心的同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4.利用游戏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锻炼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活动难点:
活动重点:
1.引导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童年生活的乐趣,丰富他们的学校生活。
2.把所学的知识融入游戏,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先了解丢手绢的玩法,收集有关丢手绢的资料。
2.准备手绢两个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玩过很多游戏,也会玩很多的游戏,对游戏的规则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喜欢玩游戏,爱玩游戏,对游戏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有些只是为了玩而玩,不知道游戏的真正意义,不知道游戏可以使他们锻炼身体的同时,还可以愉悦身心,增长知识,锻炼各方面的能力。
活动设计思想:
将课堂设在户外,在活动开始先让学生交流收集的内容,老师适时给予补充说明。交流结束,学生分男女组进行游戏。教师讲明游戏的规则,学生开始游戏。游戏进行一段时间后,教师适时让学生说说游戏对他们来说有什么意义,从中获得了什么。最后师生共同总结丢手绢游戏的意义。活动策略与方法:
1.将活动设计在操场上,让学生亲身体验游戏。
2.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3.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思考游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出示手绢,引出活动
1.出示手绢,激发兴趣
教师:看到手绢你们想到了什么好玩的游戏?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出示手绢,让学生交流自己想到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交流讨论,激发情绪
1.学生自由交流丢手绢游戏的玩法
学生在交流游戏玩法的时候,教师适时给予提示。
2.教师总结游戏玩法
一个同学做丢手绢人,其余同学围成一大圆圈,面朝中间。游戏开始时,大家唱儿歌《丢手绢》,丢手绢人拿着手绢沿着圈外走或跑,当唱到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时,丢手绢的同学悄悄将手绢丢在圈上一同学身后,并迅速离开,当唱到快点快点抓住他时,若被丢的同学发现身后的手绢,被丢的同学立即起身去追丢手绢的人,丢手绢的幼儿则迅速跑到被丢者的位置上蹲下,若丢者被抓捉,则继续做丢者或者表演一个节目,若未被捉,则交换角色继续游戏。若被丢的.同学未发现身后的手绢,被丢手绢的人捉住,要表演节目。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交流,了解游戏的具体玩法,进一步对游戏产生兴趣)
3.师生共同制定本次游戏规则
学生讨论制定出游戏的规则,教师总结给全班同学听
游戏规则:围成圈的人面朝中间,丢手绢的人跑的时候,其他人不能转头往后看,只能用手摸索。手绢丢下后,其他同学不能告诉被丢的同学。若被丢的同学发现身后的手绢,被丢的同学立即起身去追丢手绢的人,丢手绢的幼儿则迅速跑到被丢者的位置上蹲下,若丢者被抓捉,则继续做丢者或者表演一个节目。若未被捉,则交换角色继续游戏。若被丢的同学未发现身后的手绢,被丢手绢的人捉住,要表演节目。(节目可以是唱歌、跳舞、或者背古诗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共同参与游戏规则制定,让他们体验合作的乐趣。引导学生遵守游戏规则,锻炼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分组游戏,体验乐趣,体会意义
1.男女生分组进行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教师提出要求:在玩游戏的时候,同时想想丢手绢的游戏有哪些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游戏,在游戏中体会游戏的意义)
2.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适时提醒学生遵守游戏规则,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勇敢的在同学面前表演节目,锻炼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
3.游戏结束后,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游戏的意义,每组选一名代表讲述本小组的交流结果。
4.教师总结:
丢手绢游戏,在带给我们快乐的同时,既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又可以锻炼自我控制能力,锻炼自我表现能力,还可以体验童年生活的乐趣,丰富学校生活,还可以巩固学过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交流,让学生交流游戏的意义,知道这个游戏可以锻炼自我控制能力,锻炼自我表现能力,体验童年生活的乐趣,丰富学校生活,还可以巩固学过的知识。)
四、交流“丢手绢游戏”与电脑游戏哪个更有益
就现在学生迷恋电脑游戏展开讨论,让学生知道体育游戏融入了智慧,对我们的身心更有好处。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游戏,不迷恋电脑游戏。
教学反思
本教案的亮点:
1.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制定游戏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以学生为主题,鼓励他们大胆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2.打破单一、呆板、严肃的课堂模式,努力创造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把课堂设在户外,营造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设计的每个教学环节都源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体会学习其实可以很有乐趣。
存在的不足:
1.由于课堂设在户外,课堂纪律不是很好,学生的精力不能完全集中,有些学生不能够按规则参与游戏。
2.部分学生不能大胆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
教学设计范文7
【教材理解】
《苏珊的画》是冀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它讲述的并不是苏珊的画怎样好,而是苏珊通过画画这件事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在让孩子正确认读课文中的15个生字的基础上,让孩子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感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知识、能力、情感这三个方面的目标。根据以上目标,将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重难点确定为认读本课的15个生字,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白“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第二课时的重难点确定为复习会认的字和写字。
【学情简介】
二年级的孩子通过一年多的识字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掌握了很多的识字方法,具有了课前预习的能力。所以我的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重点放在了让孩子在语境中记字,让孩子在边读书理解课文和朗读的同时记住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认读本课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认读要求会认的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字。
【教学方法】
新课标提倡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
自制的课件和远程教育网中的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谁来说说你的兴趣和爱好。有一个叫苏珊的小朋友也和你一样喜欢画画,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苏珊的画》
2认真看老师写课题,画字拼音。
3找同学读课题,齐读课题。
4画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课件出示画的写法。
请你打开书第76页,把画这个字写在书上,老师看看谁的姿势最正确。
(这样把生字放在这里进行学习,为了分散很多个生字在一起的教学,让学生能更快的记住,而且采用得是课件出示字的写法,更优越于老师的板书,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到了整个字的写法和笔顺及笔画。)
5你知道有哪些名画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副名画,是我国大画家齐白石的作品。齐白石简介,出示作品。
(让孩子在识字的同时了解了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培养了孩子对祖国的热爱。)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悟
1自由读文
老师把苏珊的画也带来了,画的背后还有一个故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73页,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读文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师范读
看到同学们读的这么认真,一位叔叔也想来读一读,请你们认真听,认真看,听完后说一说老师读得怎样?
(这里我设计的是让学生学会聆听和欣赏评价别人)
3再读文
看到很多同学都想想老师这样读课文,请你大声的读一读课文,和你圈出的字宝宝多打打招呼。
三、细读课文并认字
1读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发现你们都是会读书的孩子,要是能做到帮读书边思考那就更好了。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这样设计,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考中找出答案。)
2学习楼梯老师贴上楼梯,让孩子齐读楼梯。楼字可以读半边最早时期人们的楼是木头的楼梯也是用木头做的,在奥地利已经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楼梯,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这样的设计让孩子了解楼梯的历史,在识字教学的同时让孩子有机会对课外知识进行积累)
3读第一段体会心情
苏珊对自己的画话满意吗?她的心情怎样?(高兴)请你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苏珊高兴的心情。知道孩子读第一段。
4学习比赛朗读第一段
这幅画苏珊是准备去参加比赛的,齐读比赛两字,咱们现在就来比赛,看谁读出了苏珊高兴的心情。找三名同学进行朗读比赛,其他同学当好评委。
(利用了刚刚开完奥运会的时机,增加了孩子课外的知识的积累,同时我们还设计了一个朗读第一自然段的比赛,让孩子亲身感受比赛,对比赛的印象会十分深刻,会更加理解比赛一词。
5就在小苏珊这么高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苏珊心情怎样?(伤心、难过、着急)
6师范读第2自然段找同学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苏珊着急的心情。
7学习哭字
苏珊急得怎么样了?哭了?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哭的?口+口+犬=哭
器-口-口=哭领读哭了说说你什么时候哭?
8学习及字
苏珊为什么哭?他的画来不及再画了。来不及(就是时间短、赶不上)
用来不及说句话。咱们给及做个加法吧。
(孩子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帮孩子体会苏珊当时着急的心情同时设计了同音字的比较,孩子会更好的使用同音字。)
9谁帮助了苏珊呢?认真听老师读第三段,爸爸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苏珊?
10利用利用它这个它是什么?小花狗还是斑点?
11学习卧字
贴小花狗卧在楼梯上,贴卧在?你是怎样记住卧字的?用卧字组词。
12指导读第4自然段
爸爸得主意怎样?用课文中的话说?苏珊这时笑了起来,高兴了。谁来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读出开心和高兴。
13学习脑筋
爸爸对苏珊说了什么?齐读第5自然段,注意语速要慢一些,让大家听明白。
你知道了什么?学习脑筋出示脑的图片,让孩子说记字办法筋字。脑筋就是思考。
14学习第字和懂理辈记字
那么在第二天的比赛中苏珊的画得了第几名?苏珊高兴吗?令他最高兴的是什么?懂得了爸爸话的道理,会一辈子记住它的。记住什么?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小组合作学习识记第、懂、理、辈、记这几个字。
(这样的设计让孩子会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
四、学过的字齐读一遍
和字宝宝们打打招呼。
五、教师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我们和这么多的生字交成了好朋友,同时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是“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
【板书设计】
15 苏珊的画
笑脸
笑脸
哭脸
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打破了以往把字拿出来单独认字的教学方法,把识字教学和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相结合,让孩子在语境中识字,在识字中朗读、理解。把写字也放在了课题的书写中,更加深了孩子对字的印象,同时介绍了中国的名画家齐白石和他的作品在识记“楼梯“这两个字时,我们给孩子出示的是古老的木楼梯,同时我们还设计了理解字义的识字办法,在识记“及”这个字时,我们就选择了给孩子讲解字义的办法,并能帮助孩子掌握朗读这一部分的感情。并不是所有的字都适合这样讲,剩下的一部分字我们把他们集中在了一起,他们也是比较简单的孩子容易识记的字,我们让孩子小组合作学习这些字,把本课的生字让孩子能轻松愉快的掌握。让孩子在读中学字,在识字中又进行了读,做到了识字是为了学文,学文同时又识字。通过课堂实践,这样的教学相比较以往的方法有很大的优越性,孩子学习的兴趣很高,字记得也很牢固,但是也有它的不足,那就是课堂的调控比较难,孩子的注意力易被老师吸引,但是个别孩子课堂上有些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步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争取找到最适合孩子学习的教学设计和方法,让孩子能更好的自主的学习。
教学设计范文8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词语。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亲人,关心他人,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思念亲人及热爱生活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节中的古文。
四、教具准备:课文插图;小黑板;字词卡片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即兴简笔画(月亮):你想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跟月亮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师述:但愿人长久,是苏轼的千古名词《水调歌头》中的一句。
3、出示词句 指名读 赛读 齐读
4、过渡:苏轼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水调歌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是在怎样一中情况下创作了这首词的呢?我们一起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轻读全文,教师巡视
2、 出示生词 自由练读 指名读
苏轼 朝廷 苏辙 婵娟 皓月当空 宽慰 玩耍 吟诵
躺下 埋怨 眼睁睁 时隐时现 观赏 品尝 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 屈指算来
3、过渡:生字词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你们的朗读情况了,再给你们一分钟。谁愿意来表现一下?勇敢点!
4、开火车分节读课文,随机正音。读错再读
三、初读1、2、3
1、 指名读:邀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1、2、3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呆会把你的发现告诉我。
2、 交流:读明白了什么?简介苏辙。
3、 哪个次写出了苏轼特殊的心情?(心绪不宁)
4、 你有没有心绪不宁的时候?指名说 师小结
四、初读4、5
1、 指名读,思考:与诗有什么关系?(写出了诗句的意境)
五、齐读6
六、过渡:中秋节的夜晚,当人们都在吃月饼,家人团圆的时候,苏轼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找一找,划一划
交流:心绪不宁 埋怨 宽慰
小结:在呆会的课上我们继续具体看课文,下面我们抄写生词。
七、作业
1、抄词
(1、读生词
(2、强调字形
(3、描红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中秋之夜,万家团圆,苏轼抬头望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写下了千古名词,谁来朗读一下?指名读 齐读
2、有什么不理解的吗?自由发问
3、提得真好,真会动脑筋!下面就 让我们带着问题,穿越时空,走近苏轼的身边!
二、学习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小结:中秋佳节,那是团圆的日子,人们都举家品尝着月饼瓜果,观赏着明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而我们苏轼的心情却是?用一个词来概括。(心绪不宁)
(1)他为什么心绪不宁?(思念弟弟)
(2)他们兄弟感情怎样?你能找出一个词来形容吗?(非同一般)
(3)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手足情深”“形影不离”…)
3、指导朗读
(1)感情如此深厚的一对兄弟分别已经整整七年了,能不让人思念嘛?何况还是人们赏月团圆的中秋节呢!你能读出这种思念吗?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老师体会到了其中的感情,可离非同一般还差点,谁再来试试? 指名读 同学点评
三、学习第4-6自然段
1、月亮慢慢西沉了,月亮的"银光透过窗子洒到苏轼的床前,思念在心中叫他久久没能入眠!仰望天空,他不禁?(埋怨)他是怎样埋怨的?谁来当个小苏轼?全班一起埋怨!
2、一般人赞美月亮,而苏轼去埋怨月亮,这是为什么啊?
3、然而,他又转念一想,
(1)(出示小黑板) 自由读 指读
(2)范读 齐读:有人已经走进了苏轼的心中,有些还在门外徘徊,谁想走进去?
震撼了老师,老师还想听听你们优美的声音!
4、想到这,他的 心情又发生了变化?(宽慰)于是,苏轼低声吟诵起来! 齐读
四、释疑
1、 到现在为止,这首诗的意思你懂了吗? 指名说
2、 刚才提问的同学,你们的疑问解开了吗?
五、知识拓展
1、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六、作业
1、写出反义词
悲() 离() 阴() 圆()
美() 亮() 远() 留()
2、比一比,再组词
耍() 赏() 陪() 偏()
要() 尝() 倍() 遍()
板书: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 埋怨 宽慰
作者邮箱: gaotian111981@.sohu.com资料提供者:
教学设计范文9
随着高效课堂教学研究的深入,如何立足于学校当前实际,选择恰当的突破口,推动高效课堂教学研究的深入进行,是我们首要思考的问题。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我们选择了以我校的市级课题《课堂练习及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为牵动,多角度、多层次开展课题研究,实现教学设计科学性,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满足学生的需要,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本课题是基于对学校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立的,旨在通过研究解决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设计的“低效”或“无效”问题,引导教师改变课堂练习以及课后作业的设计思路,从习题的设计、实践、分析、修订四环节的结果反馈,反思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教学过程是否有疏漏,进而逐步改变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的行为模式,实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的三重目的。在不断地研究和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两模式三层次”练习及作业设计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行为和教学效益的提升。
一、明晰存在问题,确定探索方向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位教师都能有效地教学、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学生能按照自己的个性特长尽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然而,审视目前学校课堂教学环节中,我们不难发现:低效、无效的现象依然存在,传统的被动、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在教学中仍居主导地位。靠题海战术、机械操练、反复练习来提高质量的做法制约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目前,课堂教学中仍存在教师教,学生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课后课业负担过重,至使部分学生厌学,学习缺乏主动性的现象。究其根本,我们认为有如下两方面原因:
(1)客观原因:
由于新课程改革之后,课本中可供教师选择的练习内容过少,而课外辅助材料则铺天盖地,面对铺天盖地的教辅材料,教师们眼花缭乱,这些教辅材料中有些练习内容徒劳无益,有些练习内容超出教学目标的要求,达不到练习的实效性。
(2)主观原因:
当然,在教师层面上,也存在一些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影响了有效教学目标的落实:①、盲目的多练。练习题的安排常常是重复单调,杂乱无章,不能使学生从练习的安排中领会到知识的结构,加深对基本概念、法则的理解,而且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②、过分的注重书面练习。现行教材以及各类练习册主要是书面练习,而其它形式的练习,如:动手练习、动口练习、社会实践等形式的作业则较少。③、重视封闭性的练习。课堂练习大多是条件明确,思路单一,结论确定的封闭性习题,缺少那些条件隐蔽,思路开放,灵活多变的习题。④、重视“一刀切”的练习,不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习基础、接受能力不同、兴趣爱好各异的一个班的学生来说,布置同样质与量的练习势必造成有些人“吃不饱”,有些人又“吃不了”的状况。⑤、重视基础知识训练,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练习最直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技能和思维能力,所以练习停留在简单模仿与重复上,忽视练习中的思维因素会贻误学生的发展。而实质上,练习只是一种手段,培养能力与发展思维才是目的。⑥、在教案设计中,课堂练习设计过于简单,缺少层次性、多样性、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练习。课堂练习环节的弱化,影响着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尤其是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明显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课堂练习的目的性、层次性、操作性、实践性、趣味性等,不但能巩固学生的双基,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⑦、课后作业不是机械重复的大量抄写就是没有抓手的可有可无的要求,学生的课后作业缺乏应有的思路和要点。而在专科学科中,更是没有相关内容的要求,走出课堂学生没有任何需要完成的内容,课后作业的有效性更是无从谈起。
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寻找出适合我校的工作思路,推动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推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确定设计的模式,明确整改的要求
为了引领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从不断地“设计——实践——反思”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和设计水平,我们以实录表格式的形式为抓手来进行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1)确立了练习设计的两种模式
两种模式即前测式设计模式和要点式设计模式。前测式是指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技能等情况进行的课前测试,充分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以此为依据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发展。要点式是指教师根据自己已有的实践经验和对知识的准确把握,针对已熟知的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发展。
(2)建立了以学情为基础的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设计方式,建立了“三层次四纬度”的设计标准。
明确了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设计必须在做好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确立了以学生基础为准的阶梯式练习设计三层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确立了练习设计的四个维度——层次尺度即练习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程度和习题的呈现层次,采取渐进式的方式,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知识跨度即练习的设计既有对新知识的内容也要有对旧知识或薄弱知识的兼顾,实现新知识与相关旧知识的同步巩固;时间长度即要合理分配练习设计的时间,依据不同的学情
和知识掌握情况恰当的安排练习时间;拓展程度即练习设计不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应该设计利于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相关习题并以学生完成习题的准确率和用时评估习题及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教师以学生完成习题的准确率和用时评估习题及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三、不断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为了让我们的工作更加有针对性,我们采用实录式统计形式,通过统计数据来评估我们的练习设计是否有效,促使教师逐步修订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老师们通过学情分析——习题设计——效果反馈——反思教学四个环节,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整个研究工作。在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中,我们主要采用下面的操作模式——
课堂练习与作业设计试验记录(前测式)
课题整数班级**时间4.27
课例类型总复习-数与代数设计人**完成时间20分钟
前测内容测试效果
1、把一根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每一段是这根绳子的()。
2、在19、-2、3.25、0、1、0.36、0.43737……中,
整数有(),自然数有()小数有(),有限小数有(),循环小数有()。
3、比大小
987()1000987()9863.14()π
68.01()68.10
4、7800563700读作(),它有()级,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1、2题的准确率达到了85%以上,3题的准确率达到90%,说明对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掌握准确。
4题的准确率65%。
本课的强化重点放在读数、写数以及数的改写等方面。
前测结果分析前两题是上一节课出现错误较多的题,也是学生易出现错误的,再次进行强化练习效果较之前一课有提高。
读数部分本班有一些孩子遗忘的较多,读数写数的规则已忘记,需要重点强化。
新授课堂课堂练习设计
(层次尺度、知识跨度、时间长度,拓展程度)课堂实效
(完成时间、正确率)
一、基础练习:(3-4分钟)
1、40.04整数部分的4在()位上,表示(),小数部分的4在()位上,表示(),40.04的计数单位()
2、最高位是百万位的整数是()位数,最低位是百分位的小数是()位小数
3、540092700读作(),以亿作单位()
4、五十三亿零七百万九千写作(),以万作单位()
二、综合练习:(11-13分钟)
1、把0.54万改写成以“一”为单位的数,写作()。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
9÷1116÷1214÷2139÷26
3、把下面表中的各数互化。
小数分数百分数
0.75
5/8
120%
4、把下面各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3/7=15/6=4/11=8/27=
5、判断下面的说法是不是正确,并说明理由。
⑴1个0.1与9个的和是1。
⑵12/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⑶因为4/5比5/6小,所以4/5的分数单位比5/6的分数单位小。
6、用三个7和三个0写成六位数,使它们符合下面的要求。
(1)一个0也不必读出来。(2)只读出一个零来。
三、拓展练习:(4-5分钟)
1、下面各式的()里可以填入哪些数字?
8()00<85007()3万>760万
57()000≈58万36()0000000≈36亿
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保留三位小数
4.62975
9.49951
按时完成,准确率在87%左右。因为在前测中已经了解了学生的情况,课上进行重点的复习,因此提高的效果较明显。
基本上能按时完成。
整体的准确率在79%-80%,第2题错误原因是分数未约分;第4题是计算不准确导致保留的数据有误差。
其余的题目完成的"效果还不错。尤其是第6题的开放题学生能给出不同的符合要求的结论。
完成的较快。正确率在50%左右。
第1题是开放题,由于是六年级要求将所有的答案都呈现所以,有学生只写了一个答案,致使准确率不高。
效度反思
这虽然是一节整数的复习课,但是在综合的知识应用复习中却发现了学生的约分以及小数除法掌握的相当差,下一节课复习因数和倍数就会有不小的障碍。下节课的前测以及课堂练习要增加这方面的内容,融合到新知识中,再次进行巩固和训练。
学生的数字改写还要多加练习,尤其是数字末尾不是4个0的改写,还有一部分学生不太熟练。
这类复习课的练习设计应该“瞻前顾后”,题量和题型应该增加变式计算,这应该是所有这类复习课练习设计的一个原则,提示我应该增加这方面的内容。
在实践中,数学、语文、英语教师根据自己的现状定位,选择不同的模式进行实际操作和反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效益。而在专科教学中,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在一些操作环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采用依据学科特点,设计出符合实际的研究思路。
(美术)课后作业设计试验记录(专科)
课题《吉祥图案》年级三年级时间09.5.18.
作业类型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设计人***预估时间15
本课知识点作业目的
欣赏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吉祥图案,了解有关吉祥图案的文化及其发展。知道部分典型的吉祥图案,了解它们的造型特点及所表达的含义。
1、能用剪纸的形式制作吉祥图案。
2、尝试用剪纸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课后作业设计
(调查访问、实践操作、成果汇报、)效果反馈
(反馈形式、完成率、作业效果)
1、通过查阅资料(相关书籍、网络)来继续了解吉祥图案的知识(图案的样式、代表的含义)。
2、模仿或自己创作吉祥图案剪纸作品。
3、进行吉祥图案作品展示,包括学生课后搜集的吉祥图案剪纸作品、文本资料、自己剪制的吉祥图案剪纸作品。1、为学生们举办一次“吉祥图案”专题展示。
2、学生完成率达到85%左右。
3、大部分学生能在课后对吉祥图案的知识进行网络学习,还有的学生把自家过年时用的吉祥剪纸拿来与大家分享,剪纸随自创的不多但足以看出学生们对此课的兴趣与重视。展示效果好。
四、扎实推进,共同发展
“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有效性的研究”,使我校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教师已经由单纯关注教材、关注教参向关注教材与学生并重转变,从关注习题本身向关注习题设计与学生对习题的接受状况并重转变,从关注习题或作业的结果向关注结果与过程并重转变。细致的统计分析,使教师逐步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使教学、辅导更加贴近课堂、贴近学生的实际,教学的针对性得到了加强,教学的目的性更加明确。而教师个人在研究中书撰写研究过程记录、实录式反思、编写三层次练习过程中,自身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正如曹慧丽老师在教学节闭幕式所说——这样的研究过程让我付出了很多,也改变了许多、收获了许多,如果用一个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痛并快乐着”。
对于学生来说,它让老师更加准确的了解每一个学生。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关注,薄弱生的基础得到了巩固,优秀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原有的单一、机械重复的课堂练习和作业,不但让学生身心俱疲,而且效益也比较低,学生对练习和作业的产生一定的厌恶情绪。随着我们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激发了实验班级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学生的教学需求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在稳步增长。
五、今后的研究设想
1、在前测、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的体系上去研究,探索出三位一体的设计思路。
2、评判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是否有效的标准应该是严谨的、科学的,应该继续从练习及课后作业设计的质与量上进行细致研究,以制定出相对科学的评价标准。
3、扩大实验面积,整体推进全员参与,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本课题下一步应该在整体上谋划,从高效课堂教学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上深化,使之更能够为推进高效课堂教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学设计范文10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拉萨古城的特点。
(3)利用课件等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更多拉萨古城的主要景点及西藏的风土人情。
2、过程与方法
自读、点拨、拓展、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我们国家多样的文化特色,加深对祖国的认识,从而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拉萨古城的特点,有热爱祖国、和少数民族是一家的意识。
信息资料:师生共同收集关于西藏、拉萨的主要景点及风土人情的资料。
一、激情导入
1、请大家听一首歌曲。(播放歌曲《回到拉萨》)听听歌里歌我们介绍了一个什么地方?你们知道拉萨吗?说到拉萨,你会想到什么?(板书“拉萨”)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到拉萨——这个神秘的地方去看一看!(板题)
2、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拉萨的资料,谈自己对拉萨的印象及向往,引入课文。
二、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要求: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与文本之间进行直接的对话,才能让学生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2、组内交流。交流不懂之处,组内解决。筛选提出的问题,比一比看看谁的问题提得最大价值。过一会儿,在全班进行汇报。
3、全班交流,共享收获。教师应该有充分的准备,学生会提什么样的问题,归纳出两个最能体现中心的问题重点交流。
(全班交流的关键是体现在合作上,充分地让学生相互讨论、启发、帮助使学生个体的感受在与其他同学的"合作中得到补充或矫正,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与他人共享,使学习灵活起来。)
三、课外拓展
1、除了以上文章介绍的拉萨,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老师设计了一段影片,请大家仔细阅读欣赏。
(引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快速读文的方法,浏览文章。)
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拉萨的主要景点、西藏的风土人情、文中讲到的民俗什物简介。
(课堂上增加学生阅读资料的时间,加大阅读量,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多样文化的情感。)
3、学生谈感受,并试着设计广告语,向全世界的人推荐拉萨古城。
课外延伸(可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1、小练笔: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练习写一处你熟悉的地方。
2、收集并整理资料,向朋友介绍其他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问题:
1、如何解决学生的学法问题是个关健,教师在课堂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真正起到教师的主导作用?
2、由于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藏族的风土人情,学生只在书上或者电视上片面地了解一些,怎样利用多媒体课件解决课文中提到的如:经幡、香香鸟、边贝墙、大昭寺、八廓街、桑烟、、、、、、这些离现实生活较远的东西呢?
3、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怎样能让学生在欣赏作者的语言精练、简洁的同时又产生了对西藏的向往之情?
教学设计范文11
看了三个版本《囚绿记》的教学设计,最大的感触是要真正解读好一篇文章,设计一个相对完美的教案真是不易。与前两次的教学设计相比,这一次的设计在构思上更别致,教学内容上更细致,语言品析也更精致。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不仅得到了思维上的训练,更获得了散文阅读方法的指导。
从教学构思上看,《囚绿记》这篇文章的教学切入点可以从“我”的行为表现切入,可以从“我”的情感角度切入,也可以从“囚绿”这一主要事件切入,但无论哪一种切入总有点儿顾此失彼之感。而这份设计以“我”对绿的称呼作为一个小小的切入口不仅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而且理清了“我”的情感脉络,在两者之间找到可一个很好的平衡点。站在这条主线上再进行散文语言的`品读活动,既有利于学生获得整体上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对细节的品读。
从教学内容上看,这份设计对绿的称呼只是一个小小的切入口,而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呈现的是随着称呼的变化“我”的情感的变化以及文本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在重点内容的突破上采用品读的方式。1.学生通过圈画批注、增删比较、品味重点字词的方式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文本中所流露出的对“绿”的炙热的爱。2.抓住文本的重点句、难点句进行细节品读,探究这些细节与文本整体即作者所要表达主旨的联系。3.在品的基础上重读,品读结合。读出散文的语言美、结构美甚至思想美。如读出排比句和感叹句的特点,朗读类比的语句,读出我对绿的喜爱之深,读出对绿的顽强,不自由毋宁死品质的敬重等。
从语言品味上看,这份设计非常注重对文本语言的品析。王荣生在《散文教学教什么》指出,散文阅读要领之一就是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体味必须是细读,必须是细细体会。怎么细读呢,按南帆先生的说法就是沉入词语。真正的文学大师的语言,是具有生命的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与质感,是应该细细地去体味、沉吟、把玩,并从中感受到一种语言的趣味。这份教学设计语言品味随处可见,如在抓“我”的行为举止表现爱时,引导学生品析“天天望,看它,看它,细细观赏”这几个动作虽都有看的意思,但有何不同。如在引导学生感悟常春藤形象特征时引导学生抓住“总、甚至于、都”等关键词,体会它的变化与特点。更甚的是能够抓住平常不太引人重视的虚词去品味“我”对绿的复杂情感,感受“我”对绿的赞美之情。相较而言,很多时候我们在教学散文时除了关注思想感情,除了关注手法,特别是修辞手法,基本没有特别的方式方法,在品析语言时也常常带有一种“贴标签”、“概念化”的嫌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得到一些概念化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之外,其他似乎别无所获。何为品析语言,散文的语言到底如何品,这份设计其实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最后,提一些个人的想法。意见不一定成熟,供宋老师参考。
1.文本中对“绿”的第一个称呼应该出现在第4段“绿影”,这是在“择绿”时对常春藤的一种称呼。后面生四的内容可以提到这里。
2.对于情感的解读,文中的“我”对绿的爱意应该是逐层加深的。文中在“择绿”阶段对绿的感情应该是一种需要式的欢喜。“绿友”阶段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感思路我觉得应该是:欢喜——深爱——恼怒(爱之深、爱之切)——敬重——怀念。
3.文中哪些地方还能体现“我”对绿的爱,这几句是不是也能体现呢?
(1)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
Ps:我怀念着绿色,如同鱼儿盼着雨水……
(2)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
Ps: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两个月……
4.后面的一个提问:改成请你站在常春藤的角度为它写一段内心独白,以表明它的心志。
5.最后一句的觉得那个“着”字更能表现一种期待之情。建议改句为:
我怀念我的原窗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吧。
教学设计范文12
教学目标:
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根据喜好选择一首送别诗,自学并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 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在学校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现得特别出色,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出示[课件一]
1. 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行(白鹭)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头
柴门闻(犬)吠
北风吹(雁)雪纷纷
2.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两个黄鹂鸣(翠)柳
千里(黄)云(白)日曛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万(紫)千(红)总是春
3. 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
①(不敢高声语) ②白发三千丈 ③(举头望明月)
恐惊天上人 (缘愁似个长) 低头思故乡
④(朝辞白帝彩云间) ⑤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里江陵一日还 (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 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二、 交流资料
我们刚才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再学习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
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学生交流有关资料)
老师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在这本《中国名胜大辞典》中,我知道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内容简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设计意图]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 学习古诗 出示[课件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按自学提示自学古诗:出示[课件三]
① 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② 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 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 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并能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积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 检查自学情况:
① 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③ 了解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表演,帮助学生理解?)
问:大家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一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试着读出你的感受。(练读-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问: 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回答)
师小结: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设计意图] 在理解诗意之后,通过诗文的声调和节奏,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
4. 配乐背诵 出示[课件四]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
[设计意图] 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
5.哪些同学可以背诵?(指名背诵--会背的齐背)
四、 扩展学习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请你选择其中几首,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如:《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
[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
2.汇报学习成果(或朗读、或背诵、或说诗意、或讲故事)
教学设计范文13
本课是“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对于喜欢手工制作的我来说,对本课非常感兴趣。课前,我反复琢磨教材,自己也动手制作了许多彩球教具。在制作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许多问题,看似容易的彩球插接,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困难重重,对纸材要求也很高,卡纸太硬,普通纸有太薄不好塑性,因此都会影响制作效果。为了能在课上节省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我在介绍完彩球的制作原理后,将正多边形所需数据规律归纳整理好直接告诉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制作。
可是一节课下来,只有一两名同学制作出来比较简单的球体。课后我反思失败的原因总结出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学生在实际图案过程中画正多边形用了过多时间。第二,大部分学生掌握不好图案要设计多大,导致纸材不够用。因此就没有制作成功、
第二次上课时,我为学生准备了同样是边长三厘米的正多边形。让学生在画图案这一步节省了时间,可是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在插接过程中,插口的大小与纸材过硬过软都直接影响拼插效果。有时刚查后的"借口,由于是活动的,就可能会松动变形。因此学生就有无从下手了。
针对这一情况,我决定将彩球制作的插接变成粘贴形式制作。即——将设计好的图案原形,不剪插接口,直接两边粘贴固定,这样一来边容易多了而且我引导到学生先降低难度,有教材中两种不同形
状拼插,变成先有一种图形拼贴,难度降低了。学生设计起来容易多了。有了兴趣的学生便开始琢磨不同的图形组合了。这样既面向了全体同学,又兼顾了能力强的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解决了问题。
但是,通过本课教学,我个人还是觉得本课的教材内容有些偏难,一课时完成困难很大。教师在教学该课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内容,才能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设计范文14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一个先决条件。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课堂的质量、课程的落实。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把握教学设计的重点?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教学过程?这都是我们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通过这次教学设计的探讨,我获益匪浅,在此谈谈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我认为教学设计的重点,不管是确定教学的目标,还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实它都是要教师明确本堂课,我们要教会学生什么,以及解决学生什么问题。因此我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把握下面三个问题
一、立足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不同,特别是城乡学生的差别就更大,教师在教师设计时,就要考虑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设计,而不单单是考虑课程设计的安排和进度。比如在引人各种方程的教学时,我们可能都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列出各种方程,然后引入方程概念,但是如果在创设情境时设计的问题过高,就会影响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偏移难点,而且会影响教学进度。
二、挖掘教材
数学的许多概念、定理、思想的教学,都是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把握一个总体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渗透。比如在七下“4。1二元一次方程”中例题教学,
例:已知方程3x+2y=10。
(1)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y;
(2)求当x=2,0,3时,对应的y的值,
对本例题(1)中的变形是已经学习过的整式变形,对于变形的结果就是学生今后要学习的一次函数解析式。而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刚好体现了一次函数由无数个对应点组成的关系,这也是两者之间的一个联系,也是这两者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把握课堂
学生是我们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但学生的情况教师不可能都会事先预计好,因此教学中必须要对学生的上课即时表现,做出合理的处理。比如在有些举实际例子时,教师就要好好分析学生所举的例子。如:在分析“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时,学生举例:气球从一个平面吹成一个球体。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知识还不深入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辨析能力不强。因此教师就要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当堂的分析,假如这是教师要是没有能力当堂解决的活,可以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比如一起讨论,上网查询,暂时搁置等。总之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适当地调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范文15
一、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指导。
1、背诵课文1——3段。
2、解决生字词。
(二)三分钟演讲。
1、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2、作者简介。
3、检查预习。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天气、山景、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1)温晴。
(2)对比:
北平(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堂上练习:
(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完成课后练习二。
教师视察后核对答案。
(十)布置作业 :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
2、巩固生字生词。
五、说课精要。
未学之前首先背诵,此做法很好地保证了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和写作及语言的积累。其次解决课文采用先总后分法,易于总体把握。
第二课时: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写的是什么景,是怎样写景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
(三)学习新课。
1、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6、提问;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7、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8、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9、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9、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四)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五)堂上练习:
1、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
2、写完交流。
(六)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2题,第二大题。
2、完成掌握语文本课的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