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度:
推荐度:
推荐度:
相关推荐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秋天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抓住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
①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②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及“我”对母亲的一片真情。
4、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内心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烧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母亲是那么亲切的字眼儿,提起母亲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谁愿意说说你的母亲?(生各抒己见)
老师从你们的话语中,体会到了妈妈对你们的爱,同时也感受到了你们对妈妈的一片深情。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再次来感受博大的母爱吧!
师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
看到文章的题目,同学们想知道什么?生可能说出的问题: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2、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3、他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
二、初度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
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自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2、激发情感:
在自读的基础上,指明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配乐(世上只有妈妈好)朗读,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欲望。
通过度课文你感受到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关心体贴儿子、坚强乐观,非常爱我)
三、自由研读,真情感知。
1、找一找
这篇文章老师读后深受感动,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划出来,并于小组讨论为什么受感动。
2、说一说
(1)、师:我看有些同学已经划好了,谁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生: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得地方偷偷的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他又悄悄的进来,眼圈红红得看着我。”从这些句子中我体会到母亲对我的宽容和关怀。
生:母亲默默的承受着我的粗暴无理,我体会到了深深的母爱。
生:我却一直都不知道,他的兵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他的肝病肠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得睡不了觉。
师:母亲为什么没让我知道她得病?
生:不想给儿子在增添痛苦。
师:母亲都忍受着什么痛苦?
生:母亲重病缠身,独自承受着巨大的痛苦,面对风华正茂的瘫痪儿子。又默默地忍受着巨大的痛苦。这位母亲是多么的伟大和无私啊!
生: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的一会坐下,一会站起,还不停的絮絮叨叨地说着。
师:在我答应母亲看菊花时,母亲什么表情?
生:喜出望外,高兴的一会坐下,一会站起,絮絮叨叨。
师: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母亲非常高兴,因为我答应看菊花,说明我对生活还有希望,还有信心。
生:母亲知道自己病重,他想最后带儿子去北海看菊花,好让儿子树立起对生活的勇气,儿子的快乐就是最大的.快乐啊!
生:他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
生:母亲临终前,仍然惦记我和妹妹,我们是他心中唯一的牵挂。
师::这些句子震得令人好感动啊!体现了母亲对儿子伟大无私的爱,从这些句子中尼体会到什么?
生:儿子热爱母亲。
生:儿子对母亲有一种愧疚之情。
生:儿子深切地怀念母亲。
师:原来的母爱儿子了解不了,一个秋天过去了,有一个秋天过去了,直到后来儿子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懂得了什么?
生: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我那未成年的女儿---”
师:母亲还想说什么?
生:你们俩在一块要好好活。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师:这篇课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母子之间的四海深情,让我们有感情地再把这篇课文读一遍好吗?
2、师:母亲带着女儿的牵挂走了,我想儿子一定有许多话要对母亲说。
清明节到了,他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
生答。
五、师:同学们说得太感人了!你们都是懂事的好孩子,学习完这篇课文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生:答。
师:你们说得真好!可后把你们想对妈妈说的话,用书信的形式写出来好吗?
最后,让我们大声把这首歌词读出来,献给我们的妈妈好吗?
出示歌词《烛光里的妈妈》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荒、灰”等十个生字,借助偏旁区分形近字“岭”和“铃”并能组词。体会文中表示颜色的词“银灰、血红”等,了解构词特点,并能积累类似的词语。
2、疏通课文,在读熟字词的基础上,读通课文,并初步感知课文从风景之美和物产丰富两个方面介绍北大荒的美丽。
3、学习课文1-2小节,从北大荒的天空色彩的丰富与多变来感受其美丽,并给予下节课自学指导。
4、指导书写“铃、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读音。
2、疏通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1、品读文字,能从关键词中,读出北大荒天空的一碧如洗和五彩斑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北大荒的秋天”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看“荒”这个字型,你能猜猜这个字的意思吗?(荒芜,荒凉,什么都没有)那北大荒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荒凉的地方,美丽的地方)正确,这不是矛盾了吗?
过去的北大荒确实是一个荒凉贫穷的地方,但是生活在这里的人,辛勤劳作,默默付出,如今的北大荒变成什么样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感受,北大荒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师范读)(美)
2、你自己去读一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不要急,多读几遍。(学生自读课文)
3、1)、课文中的这些生字词你会读吗?
出示生字词
抖动大豆燃烧顿时
摇铃山岭明镜波纹
锦缎演唱白茫茫转眼间
学生自读,指名读,集体纠正,开火车读
2)同学们,有两个词语都有变化快,时间短的意思,你知道是哪两个词语吗?(顿时、转眼间)
3)“锦缎”你理解吗?(出示图片)锦缎是一种布料,它是用蚕丝做的,绣上美丽图案,摸起来光滑舒适,书上哪里提到锦缎呢?它指的是什么?(流云)这就叫作打比方,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找文中还有哪些打比方的"句子,看谁找的快!
4)这里还有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自己读读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银灰血红橘黄金黄(像金子一样黄)雪白、碧绿、乌黑、桃红、火红、天蓝
4、同学们生字词读熟了课文一定读得更好,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北大荒的美呢?(学生自读并思考)
板书:自然风光(天空小河原野)
物产丰富
三、精读课文1-2小节
1、出示第一小节,齐读,北大荒的秋天来了。大自然正慢慢变化,有人说,走进北大荒你会被那里的天空吸引,谁愿意给我们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此时的天空有什么特点呢?(指名读课文第二小节)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天空一碧如洗,天空:蓝,干净,像被水洗过一样干净,清爽极了,水汪汪的,湛蓝湛蓝的。)放到句子中你能读好。
2、这一句中你还读懂什么?(
颜色丰富:银灰、绛紫、橘黄、血红(成语,五彩斑斓)
变化快:转眼间。
3、下节课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读读北大荒小河和原野的特点。
四、指导书写
岭铃
1、同学们,这两个字很相似,但是如何区别呢?(通过偏旁来区分,组词)
2、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旁边“令”的撇捺要撑开。
3、学生书写。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大荒的情感,知道现在的北大荒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体会劳动创造美的道理。
2、以品味词句、想象意境为重点,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
3、通过对课文的感悟、激发学生寻访祖国美好河山和继续探究学习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词句、想象意境,体会作者是怎样来具体描写的。
教学方法:
以品味词句、想象意境为重点,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从而体会北大荒秋天天空净、小河清、原野热闹之美。特别是在回顾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一边回忆一边在头脑里“过电影”。这样不仅有助于记忆,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北大荒的秋天”,指导生字“荒”的书写。
2、过渡:从字面上了解,想象一下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每个句子读通顺。
2、交流初读后对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感受。
3、检查重点词语的读音。
课件出示:一碧如洗 清澈见底 热闹非凡 五彩斑斓
银灰 橘黄 血红 挺拔 绛紫
4、 在读课文 ,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想象画面,感受语言文字的意境。
1、 课件出示:一碧如洗,色彩斑斓的天空。(画面)
提问:同学们看到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2、在初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发表看法,从中熟练读文字想画面的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边度边想象文中所描绘写的情景,从而来体会北大荒秋天天空“一碧如洗、色彩斑斓”的美丽。
4、一边读一边想象,从而来体会北大荒天的特点。
5、课件出示秋天的天空,学生一边观看,一边试着背诵这一段。
(这样不仅有助于记忆,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受。)
四、小结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三、四自然段尝试运用“读课文想画面”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美。
2、小组内交流学习感受,体会北大荒秋天的小河清澈见底,原野热闹非凡。
师:第三自然段,介绍北大荒秋天的小河。
这一段主要写的是北大荒秋天的小河,从哪里我们知道河水清澈见底,一眼能望到底呢》
(指导学生体会)
(1) 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带”。
(2) 小鱼的动作使河水发生变化,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荡漾起一道道波纹。
(3) 解释“漾”的意思,(水面轻微的动荡)。
3、第四自然段,写原野的“热闹”。
原野怎么能说是“热闹”呢?从哪里表现的?(学生从文中找,并朗读。)
课件分别出示:(1)成片的大豆(画面)。(2)火红高粱(画面)。(3)一片片榛树林(画面)。
教师总结:
(1) 籽粒饱满的豆荚迎风摇摆,发出哗啦啦的声响,不正像笑声吗?
(2) 火红的高粱,多像一张张乐呵呵的脸庞!
(3) 秋天的榛树,叶子红似火,这火是一团团希望之火。
提问:这段话描写原野与前面天空、小河的描写有什么异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相同:作者先总结写原野的特点,然后分别介绍了几个事物来描述它热闹非凡。我们以后写日记、作文也可以学着运用这种方法。
不同:天空,小河的描写是动中静,流云变幻、河水荡漾,看似动,细品味却给人一种静的感觉。田野的庄稼原来是静静的,却用笑、唱、燃等动写出它们热闹非凡,这是静中有动。
五、课件出示并配音乐,展示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物产丰富。
课件出示: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1、 学生齐读。(提示:用喜爱的语气读出赞美之情。)(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2、 教师配音乐范读课文,再次让学生来感悟北大荒秋天秋天的美丽。
3、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而体会北大荒秋天“天空净、小河清、原野热闹”之美。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学习课文,知道了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其实现在的北大荒早已变成了“北大仓”,成为我国重要产粮区,那里的景色也特别美丽。文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看似动却给人静的感觉,描写生动形象,在读文章时,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也练练笔,想一想。在你身边或去过的地方,有没有值得记下的情景,学习文中的描写方法,描写一处景物,与同学们分享其中的快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a.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b.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c.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三、学习生字
“大、飞、会、个”。
大:象形字。甲骨文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飞:(课件出示鸟儿展翅飞翔的动作,出示“飞”字的古文字)“飞”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样子。同学们模仿鸟儿做一做展翅飞翔的动作吧。组词:飞机、飞鸟。
会:认识“人字头”。运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人+云=会。组词:开会、学会。
秋:(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秋”字。)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组词:秋天、秋季。
了: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对比来识记。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
(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
(5)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秋天》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通过看拼音读、拼音汉字结合读、看汉字读、利用分段读、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2.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说出了自己识记生字的好办法。教师通过字理识字,展现了丰富的字理图,例如对“片”“大”的教学,增强了对生字的直观性、整体性认识,“秋”字的字理故事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充分发挥了字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首诗歌,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内容,明白秋天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秋天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复习巩固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原野,和大自然尽情地拥抱,这节课,我们再去重温一下那美好的时光,好吗?
2、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二、精读细品 感悟诗情
(一)指名读第1节,其他同学评议。
1、说说秋天与其他季节有什么不同?
太阳更红更娇
2、生答,师板书:
空气更甜更好
(二)秋风是秋的使者,秋风来了,秋天也就来了,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
1、自由读一读第2小节
2、你知道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吗?
生自由说
3、那么秋风所到之处都留下什么痕迹?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老师上节课留的作业——画秋天,大家都画了吗?指几名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图画。
4、学生自由说出秋风所到之处的变化。(看图说话)
5、同学们画得好,说得更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读一读3—5小节看看课文中的秋色图吧。
6、生自由读(3—5)小节。
7、女生齐读第3小节。
a、问:秋风来到哪里?(田野)
b、田野发生了什么变化?
c、指名说。(理解:羊肠小路、肥膘)
8、男生齐读第4小节。
a、问:秋风又来到哪里?(果园)
b、果园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c、指名说。
d、这里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果园的变化?谁能说秋天里还有哪些水果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指名说。
9、全体学生齐读第5小节。
a、问:这次秋风又来到哪里?(山坡)
b、山坡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c、说一说:“一曲酒歌在心里酿造”是什么意思?
10、师范读第6小节
a、刚才同学们把秋风所到之处的变化说得真精彩,秋风吹到哪里,哪里就发生了变化,田野里、果园里、山坡、高高低低的庄稼啦,果树啦都显得很整齐,错落有致,所以在这里把秋风比作什么?
b、这些丰厚的礼物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怎样得来的?(农民种出来的)
c、有首古诗写得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丰收是农民用汗水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它。
d、指导有感情地读。
(三)合作探究,回顾前文
1、学完这几个小节后,大家找到了“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的原因了吗?
2、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师贴图片。
4、小结
过渡:同学们,学到这里,你觉得秋天怎样?你想对秋天说些什么?师板书:迷人的景色,丰收的景象。
(四)引导体悟 升华情感
1、指名读,评议。
2、为什么要捡黄叶珍藏呢?谁来说一说。
3、那么,你还可以说出用什么留住秋天?
4、齐读。
三、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这首诗写出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写得真好,我们也来当当小诗人,把你眼中的秋天描绘出来好不好?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和图片进行秋的感受和欣赏,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与变化。
2、学习利用落叶拼贴,进行美的再创造。
3、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将美丽的秋天留在心中。
教学重点:
利用树叶不同大小不同种类的特点进行多种拼贴。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
课件,自制的树叶拼贴画。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师:在我们记忆里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呢?(播放带有微风徐徐声的轻音乐。)
利用轻松的音乐和问题激发学生对秋天景色的记忆。学生举手回答,只要回答合理教师便给予肯定。师:老师自己也有对于秋天的记忆,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秋景的图片:成熟的果实、丰收的稻谷以及金黄的树叶。)
师:秋天这么美!你们有好办法能把秋天留住吗?此时的提问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思维,并适时的导入课题。
生:用画笔画下来、相机拍摄下来......
师生共同总结,秋天这么美,满眼的.金黄色,学习用特殊的办法来留住秋天。
今天我们就用特殊的方法——《留住秋天》
二、探究方法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树叶拼贴画吗?是不是几张树叶随便拼贴在纸上?
学生第一反应否定的,并对树叶拼贴画产生兴趣!(拿自制的树叶拼贴画给学生看:用树叶拼贴出的大树和果实)
初步接触树叶拼贴画。
师:哪个同学能告诉老师作品中拼贴的是几个什么样的形象?这几个形象中分别用了几种什么样的树叶来拼贴的?
(学生相继举手发言)
回答后师生给予肯定并小结:我们利用各种树叶的自然形状,巧妙地进行想象拼贴,就能产生许多非常有趣的
动物和人物形象。
师:那你们猜猜殷老师怎么把这幅拼贴画做出来的?
提问发散学生思维,此时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对拼贴画
的初步了解与接触说出自己对拼贴画制作的步骤的认识。
学生举手回答:先贴树叶再添画。
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与学生一起总结方法:
(1)分析并选择树叶。
(2)尝试不同的摆法。
(3)摆定粘贴。
(4)添画背景。
这时候,学生对于树叶拼贴画及其做法于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欣赏
播放PPT,让学生欣赏成功并且有趣的树叶拼贴画。
四、开始作业
布置作业,以同桌为单位分小组讨论,我们手中的树
叶都能组成什么有趣的树叶拼贴画。提出作业要求:
(1)用树叶进行创意拼贴,可以适当的修剪。
(2)粘贴后要立即压平,使之平直。
五、教师巡视指导以及最后课堂总结。
对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点评、评析。同时进行课堂总结,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将美丽的秋天留在心中。
教学反思:
本课属手工创作课,主张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制作,突出动手、动脑训练,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学生学会热爱自然、美化自然,体现了新课标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知识的积累上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对手工的一些制作步骤和方法也有所掌握,教师应多下功夫引导学生独立创作、大胆创新。
我这节课引导学生歌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的开始创设了一个回忆秋天的音乐场景,让学生收集脑海里秋天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增强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更富有创造力。教学中我将音乐、语言表达的秋天与线条色彩表现的秋天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既学习了绘画技能,又陶冶了审美情趣,创作出一幅幅充满童真天趣的自然美景,在美术作品中留住了秋天,同学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的完成了学习任务,寓教于乐。课后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就是有部分学生的作品只是对课本的范例稍加改动,缺乏创意。我觉得这是自己平时教学中的启发、引导及训练做得还不够,必须坚持每节课更深入地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加多种展评方式方法进行鼓励,才能促进学生创作出更多新颖的作品。
[教材分析]
《秋天》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是何其芳的一首明朗纯净的诗篇。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画面清静,悠远,朦胧。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来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审美情感。
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富有特征的景物来表现美的方法。
三、引导学生学会用美的语言来表现秋天的美。
[指导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素质”,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首先从感知诗歌美的情感入手,进而引导学生欣赏美的语言,想象美的图景,体验美的意境,表达美的感受,最终达到培养美的情趣的目的。
[设计思路]
一、单元回顾,诗情导入。
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起在“多彩四季”的美景中徜徉,这里有朱自清热情赞颂的《春》,有老舍笔下温晴的《济南的冬天》,还有梁衡所描绘的“紧张、热烈、急促”的《夏》,那么本单元课文里有没有对秋的描写呢?
(生背诵《三峡》中写秋的语句)
你还知道哪些写秋天的诗词?(生背诵)
秋天,是一个富于诗意的季节。多少诗人因秋的到来而获得了灵感。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何其芳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板书课题)
二、朗读诗歌,体验美情。
1、学生试读,体验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
2、教师范读(配乐《秋日的私语》),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3、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文。
4、说说初读后,你感受到诗歌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结合生发言板书:
栖息在农家里露珠、稻香、瓜果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冷雾、白霜
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蟋蟀(叫声)、溪水(干涸、更清冽)、牛背笛声(远去)
诗歌每节以相似的句子结尾,构成了一唱三叹的美,同时也为我们描绘了三幅多彩的乡村秋景图。那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乡村秋景”呢?(讨论板书)5、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乡村秋天景色的事物来表现秋天,那么所有这些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
有感情地诵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指导朗读:停顿,节奏,轻重,缓急,语调语气
总结:伐木丁丁,稻谷流香,瓜果肥硕,雾冷、露清、霜白,有秋虫低鸣,有蟋蟀弹琴,有溪水清冽,这样的秋天谁人不爱,这样的秋天谁不赞美。
6、那么你们能将这首优美的诗歌背诵出来吗?
当堂背诵,指背,齐背
总结:秋已不在作家笔下,而在同学们心中,因为作者的诗已经与同学们真切的感受,尽情地体验,有感情的诵读融合在一起了。
三、挑战美诗,学写美文。
1、何其芳用独具的慧眼发现了秋天特有的美景,写出了动人的诗篇,抒发了热爱秋天的情怀。我们每一个同学同样也拥有着一双能发现美的慧眼,你注意观察过秋天的景象吗?在你眼中秋还美在何处?
(生交流)
2、我们不但要发现生活中的美,还要用美的语言来表现美。请用你最具感情的语言描绘你眼中的秋。
(背景音乐《秋日的私语》)
3、全班交流,评点。
角度:
1、秋天特有的景物及特点
2、修辞手法的运用
3、融情于景,寓理于景
四、总结:
同学们笔下的秋各不相同,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体现了美,我想,这都是由于我们受到了何其芳诗歌的美的熏陶,才有了这么耐人寻味的秋天。“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用一双慧眼去发现更多的美吧。
四、拓展延伸,课后学习。
、比较课文和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景》
[活动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图中的意义,能从图中看清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使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结合用数学的过程,体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对学生进行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活动重、难点:理解图意,掌握解答方法。
活动用具:多媒体课件。
【活动设计】
一、欣赏秋色,激发兴趣。
播放多媒体课件,请学生欣赏。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美丽景色吗?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同学们一起去郊游好吗?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出示图1
课件出示图1背景,
师:学生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现大括号和问号并闪动。
师:这表示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
学生先想一想,然后相互说一说。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重点强调:图中告诉我们有四个小朋友在捕蝴蝶,有两个小朋友在观察小虫子,问号是让我们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教师边讲边加上手势。
教师进一步鼓励:谁能完整说说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
多让几个同学说一说。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师:加法算式怎么列?
师:4、2、6表示什么?
2、出示图2
课件演示:7个向日葵,大括号。
师:大括号表示什么?
课件接着演示:摘了3个。?个
师:谁能将这幅图的意思完整说一说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这幅图告诉我们有7个向日葵,摘了3个,让我们求还剩几个?谁来告诉我们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师:7、3、4在图中各表示什么?
3、课堂小结
同学们表现真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日常中问题。
三、自主探索,巩固提高
1、重点提示尝试练习
让学生独立看书,尝试完成第47页的“做一做”。
教师强调:同学们要认真观察着两幅图,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该怎样列式解答呢?
2、因人而异个别指导
学生在练习时,教师进行个别化指导,参与到学生中间。对于失败的同学鼓励他们找一找失败的原因,认真订正。
3、相互交流人人成功
鼓励同学们相互交流做题方法,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争当小老师。
四、课堂总结(略)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内容。这是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在这里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教材第一次出现这种形式的内容,它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启发引导,由扶到放,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让学生亲身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解决问题。只就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作指导。主次把握得好,突出了重点,攻克了难点。
一、教材分析:
《秋天在哪里》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的一课。这一单元目标是激发学生观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和愿望,初步了解秋天季节变化特点,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验秋天收获的喜悦,懂得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秋天的天气变化、动物和植物的变化,体会和感受秋天季节的特征,学会欣赏秋天的美丽,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
2、感受活动、创作的快乐,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亲近自然、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秋天的农作物、天气、花草树木、小动物的变化,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
2、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表格、秋天的儿歌
学生准备:小日历或台历、秋天的落叶、秋天的果实、卡纸、剪刀、胶棒,赞美秋天的诗文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疑,导入新课。
小精灵来到我们的课堂它要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
1.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生:秋季)
你们知道今年的秋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下面我们一起来查一查吧,将准备好的日历翻开,找找哪天有秋的节气。翻到 8月7日这一页, 20xx年8月7日这一天是什么节气?(立秋)再看9月23日这一天又是什么节气?(秋分)
(“立秋”“秋分”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节气,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按照季节的变化,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秋分代表着气候正式进入秋天)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寻找秋天的足迹。(板书:秋天在哪里)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观察天气变化,天气有了什么变化呢?
2、课前老师还让同学们去找找秋天,你在哪里找到了秋天?(学生回答)
下面就请你把你秋天里的发现和同学交流交流。
3、刚才老师发现各小组的同学交流的非常热烈,谁愿意把你找到的秋天说给大家听?指名说说。
刚才同学们从植物方面找到了秋天,除了树,其他的植物有什么变化吗?
人们经常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为什么呢?。
田野里庄稼成熟了,果园里许多水果也成熟了,你们发现了吗?果园里也藏着秋天呢,大家说说果园的秋天吧。
小动物秋天在做什么呢?
5、刚才同学们找到的都是我们这儿的秋天,其实不同地方的秋天有不同的景色,让我们一起看一看秋天的美景。
(三)赞美秋天
过渡小结:秋天是如此的美丽迷人,你想怎样表达心中的喜爱与赞美呢?(学生发言)
小精灵非常高兴,同学们帮助它解决了难题,它在夸奖你们呢!它还准备了一首秋天的儿歌,我们一起读读吧。
秋天到
秋天一片景象好。
高粱乐得红了脸,
水稻谷子笑弯腰。
树上挂满果宝宝。
红红苹果黄黄梨,
石榴模样最最俏。
云儿随着风儿飘。
像鸡像狗又像猫,
秋天景色真正好。
(四)留住秋天。
1、秋天的美丽,你们想留住吗?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留住秋天呢?指名说说。
2、下面就拿出你准备好的材料开始做吧。
3、作品展示。
(五)总结拓展。
在你们的一幅幅作品里我感受到了浓浓的秋意,是啊,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创作,一定会发现更多的美丽,一定会享受更多的快乐,一定会创造更多的惊喜。
六、板书设计
5 秋天在哪里
天气 人们衣着
植物 在田野里
在果园里
小动物 储存食物
1 秋天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1种笔画,认识3个偏旁。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4.认识自然段,并尝试给课文标段。
5、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2、背诵课文。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1种笔画,认识3个偏旁。
3.认识自然段,并尝试给课文标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
(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
气 汽 天( ) ( )水 空( ) ( )油
(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2.树叶黄了。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出示多媒体课件)
过渡:这些小宝贝就是树叶。看,它们的形状各有不同。
(2)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
加一加:“木”加“对”就是“树”,“口”加“十”就是“叶”。
实物出示:拿出树叶标本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4)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真是个好方法。
(4)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6)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4.齐读第1自然段。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 (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4)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理解句子。
(5)过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雁飞行时的样子吧!播放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
(6)谁愿意读出大雁飞行时的画面?指名读第2自然段。
(7)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8)学习生字“大、飞、会、个”。
“个”一般用做量词,引导学生试着说一说:一个( )。
3.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2)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3)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过渡: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吧。(配乐朗读课文)
(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1.指导读好感叹句。
2.学习生字“秋、了”。
秋: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组词:秋天、秋季。
了: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对比来识记。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
4.齐读第3自然段。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3.熟读课文。
4.小结: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3、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复习词语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秋天 天气 一片片 树叶 叶子 飞来 一会儿 一个
2.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争取把课文背诵下来。同学们,有信心吗?
二、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人”。
(1)教师示范,讲解要领。强调书写规则:先撇后捺,呈三角形,撇从竖中线上起笔,两个笔画收笔处在一条直线上。
(2)学生练习。
2.运用迁移法学习书写“大”。
(1)观察比较“人”与“大”中“人”的区别,引导学生注意这两个字在书写时占格位置的不同。
(2)教师一笔一笔做示范,学生观察。
(3)学生练习描红,书写生字,教师强调书写姿势。
(4)师生评议,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4.小结。
三、指导背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
2.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过渡:这篇课文把秋天描写得非常美,对于这样优美的语言我们要想办法背诵下来。背诵也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这样才会背得又快又牢。
(1)找一找秋天的变化,提炼出关键词语:天气凉,树叶黄。
(2)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背诵。
(3)小结:我们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美丽的画面就会很快把课文背诵下来了。
3.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1)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第2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大雁南飞)
(2)课件出示句式:一会儿……一会儿……。
(3)练习背诵。
(4)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指名背诵,男生女生竞赛背诵。
4.齐声背诵第3自然段。
5.小结方法:背诵也是要有方法的,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都是不错的背诵方法。
6.出示课文画面,齐声背诵课文。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
想一想你见过的秋天景色,用几句话描绘出来,也可以用手中的画笔画一画,给画起个名字。
2.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并写上一句话。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内展示。
5.说话练习。
五、总结全课
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天风儿轻,夏天百花开,秋天菊花雅,冬天梅花香,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让我们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寻找,去发现,好吗?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备注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 学 过 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
2、简介北大荒。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 绛紫 透明 波纹 燃烧 山岭 荡起 北大荒 一碧如洗 清澈 见底 几缕
自由读。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紫是平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缕是边音,纹是前鼻音,岭是后鼻音,荒、绛是三拼音)指名读,齐读。
2、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3、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
师生共同评议。
4、回答问题。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三、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组词:
先( ) 火( ) 此( ) 冷( ) 文( )
洗( ) 灰( ) 紫( ) 岭( ) 纹( )
3、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备注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教 学 过 程
一、 总领全课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北大荒的秋天》。
师: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啊?
师:出示“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指导:北大荒的美不是一般的美,你从什么字看出来?
“真”字,对呀,只要我们注意了这个字,就能读好这句话。
师:北大荒的秋天美在什么地方啊?
交流板书:天空、小河、原野
二、 天空美
师:北大荒的天空怎么样?
出示:一碧如洗,什么是碧?碧就是碧蓝。
一碧如洗就是?(天空碧蓝碧蓝的,像是用清水洗过一样。)
朗读体会天空的一碧如洗。
师:北大荒的天空,只有在傍晚时分,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怎么样呢?请你轻轻地读这个句子。
出示流云的句子
师:你觉得这些流云怎么样呢?从哪儿看出来?
讲读两个重点:
(一) 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
要求读的时候,一边读一边想象颜色的鲜艳和美丽。
这四个词组连在一起的时候,要有起伏。
(二) 锦缎
师:作者把这些流云比作锦缎,真美啊!
1、什么叫锦缎?色彩很鲜艳、上面有花纹的很漂亮的绸缎。
2、这锦缎上面有什么?
指挥齐读“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
锦缎上就这些颜色吗?其实何止这些呢?也许还有……也许还有……(金黄、茄紫、杏黄、玫瑰红……)
这么多的颜色既多又美,就叫做“五彩斑斓”
师:多美的锦缎呀!齐读,体会。
3、这锦缎是谁的?(美丽的仙女)
师:那更是无与伦比,再读。
4、这锦缎在仙女的手里还在不停地……?(抖动)
师:多么轻盈、多么飘逸、多么瑰丽、多么神奇,再读
5、怪不得人们忍不住赞叹“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6、总结:这北大荒的天空白天天空一碧如洗,到了傍晚,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瑰丽的画卷!拿起书,齐读第二小节,音乐起(班得瑞的仙境)
三、 小河美
师:在这美丽的天空下流淌着一条小河。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赶快把描写小河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师:指名读,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出示
交流点出清澈见底,蓝绸子
理解蓝绸子,看,书上,就是这条蓝绸子,光光的,滑滑的,长长的,他就是小河。这小河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看,它多么像一幅画,谁来读小河,读得清清的,谁来读小河,读得静静的。
师:这时,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了,(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引读,两遍。
师:如果刚才的蓝绸子是一种静态美,那么现在的漾起波纹则是一种动态美。小鱼的出现让小河显得更有生气。
四、 原野美
师:北大荒的天空、小河是一种自然风光美,那么北大荒的原野又是一种独特的美。
师:瞧!原野热闹非凡,对比读热闹、热闹非凡,理解非凡,就是不同寻常,超出一般的。热闹非凡就不同寻常的热闹。
师:围绕了热闹非凡, 作者写了那些景物?在书 上把这些景物圈出来。
交流板书:大豆、高粱、榛树叶子
师:大豆怎么样?出示大豆,谁来读。
点拨:谁来读得更开怀一些,放声大笑的感觉。他们什么笑?(丰收)原来这是因为丰收的喜悦的笑。谁再来读。
师:高粱怎么样?,出示高粱,谁来读?
点拨:他们在唱什么?师:这是丰收的歌声
总结以上两样景物:大豆会笑,高粱会唱,这些都是把植物当成人来写,这叫做拟人的手法,如果,我们运用在作文中就会让显得生动、有趣。
师:(引读)榛树叶子怎么样呢?燃烧了人们一颗怎样的心?
(因为丰收而激动、喜悦的心……)
深化:明明是哗啦拉的豆荚声,为什么会笑?
明明是高粱,为什么会唱?
明明是火红的榛树叶子,为什么会点燃人们火热的心?交流总结:其实,不是豆荚在笑,高粱在唱,而是人们在 笑,人们在唱。
师:同学们,在原野上有很多热闹的声音,听,到处是歌声、笑声;你们看到了吗?有大豆的金黄金黄,有高粱的黑红黑红,有榛树叶子的火红火红,他们都在向人们展示着成熟的美;你们感受到了吗?人们因为原野丰收而一片欢欣鼓舞、喜气洋洋的景象。齐读,体会。
师:这里大豆、高粱、榛树叶子都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那这一句就是中心句。
出示填空,指导背诵
深化:原野这么热闹,他的美不同于天空、小河,你觉得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美?(劳动创造的美)
五,总结板书
5 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 一碧如洗
小河 清澈见底 美
原野 热闹非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简单的文学常识。
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课文含义,提炼作者表达的情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2.秋天树叶的实物。(教师)
3.大雁图片。(教师)
4.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实、植物等。(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设计意图: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对课文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有一个地方,人们把那儿称为“北大荒”。(板书:北大荒)
荒:长满了野草,没有人耕种。
为什么取这么个名字?想象一下原来的北大荒可能是什么样的?
2.过去的北大荒一片荒芜,人烟稀少。但是解放后,经过建设者们的开垦,荒地已变成了良田。现在的北大荒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的“北大仓”。(出示图片)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北大荒”有关的课文,(板书:北大荒的秋天)
二.检查字词、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几缕 橘黄 绛紫 顿时 漾起 豆荚 脸庞 榛树 转眼间
2.北大荒的秋天究竟是怎样的呢?课文中用了一句话来概括的?请同学们放声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3.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美景?
(板书:原野、天空、小河)
三.理解课文,感悟意境。
(一)原野之美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2.这段话中哪个词能概括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特点?(板书:热闹非凡)
原野热闹非凡,到底热闹在哪呢?你们听到声音了吗?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这几句话,能从课文中“听”到声音吗?
3.交流:你读到声音了吗?
(1)大豆已经长出了豆荚,还发出声音,这说明——豆荚已经成熟了。难怪这里的人们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秋天,(大豆摇铃千里金。)
(2)挺拔的高粱,它们乐呵呵地在演唱。
大豆会欢笑,高粱会演唱,这是把它们当作人来写。
4.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1)看到那么美的榛树,人们的心情怎样?
(2)(高兴、激动、兴奋)这种高兴快乐到了极点就说心也燃烧起来了。
5.真不愧是“北大仓”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二)天空之美
1.一来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儿的“天空”,天空美在哪?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2.天空的颜色不断发生着变化:
(1)“一碧如洗”——天空一片碧蓝好像洗过一样。
(2)“银灰、橘黄、血红”——流云的颜色 这三个词的样子,前一个字代表一样东西,后一个字表示颜色。
3.这么多的颜色,书上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五彩斑斓。这么美的流云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4.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那似锦的.流云,出示图片。
(三)小河之美
1.静之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动之美
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3、小鱼、小河,一动一静,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他们在一起是那么和谐。
五.拓展延伸
1、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美。
2、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去发现美。
3、让我们的用自己双眼发现了美,用我们的自己双手创造美。
板书设计:
天空 一碧如洗
北大荒的秋天 小河 清澈见底 景美
原野 热闹非凡
大豆摇铃千里金 物丰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结合具体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学习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人们在领略了赤日炎炎的酷暑之后,盼来了习习秋风。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话题,许多吟秋的诗文传诵不衰,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现代诗人何其芳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板书文题、作者)
一、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朗读提示:《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和神韵,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在诵读中把握、表现诗歌的这种情感,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标准:按节拍划分和按意义划分。《秋天》可按意义标准划分朗读节奏。如: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2.学生听朗读录音,可轻声跟读。熟悉读歌内容。回答: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二、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意境美。
1. 逐节品析诗歌的意境美。
讲解:“农家丰收图”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山谷伐木和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丁丁之声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伴随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是欣欣然、笑盈盈的。具有清静、清远的氛围。
“霜晨归渔图”画面包括撒网、收渔、摇桨平常活动,在诗人笔下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也许在早年的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悠远的。
“少女思恋图”这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续言是少女心怀恋情。这一节五行诗,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视角,虽未明写眼神,但读者自能见出那里面的清纯、明净,那里初恋少女似恋非恋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较三节诗可以看到,前两节主要写外在的景物与人事,第三节写人心灵深处,写出了微妙的"感觉,使全诗收束在感情的实处。具有清甜的氛围。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三句互为呼应,均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笔下秋天的宁静、悠远的特点。
2.学生研读全诗,说出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并谈出理由。
学生畅谈,教师归纳: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句中“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朗、形声兼具的画面。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稻香”使人满口生香。“饱食”写丰收之景,是收割的形象说法。“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诗句中是拟人,将秋天视象化,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意味隽永。“栖息”一词使整节诗充满了一种丰收后的喜悦与满足感。秋天“栖息”在农家,它给农家带来了什么?(丰收)
(4)“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圆圆:双关,既写了网的形状,又写出渔民的美好愿望。
“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渔人到底收起了什么呢?(是鱼,是树叶,还是别的)无论他收起了什么,他的心情都是快乐的,他肯定有所收获,或者是鱼,或者是喜悦的情感。这只是秋天的一场游戏。
(5)“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 “冷雾”呼应。“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6)作者说“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这之中的“枯涸”与“清冽”矛盾吗?为什么?
提示:不矛盾,“枯涸见石”并非整条小溪全部干涸,而且说水位下降,有的地方干涸,露出了石头,有的地方水浅了,于是看起来更清澈。
(7)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是(愉快地)劳作的形象说法,虚实相生。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牧羊女会梦见什么?这里到底是她的梦寐,还是诗人的梦想。也许一个更加灿烂,更加富饶的秋天就在前面,就在牧羊女的憧憬中,就在诗人的希望里。
3.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请同学们为诗中的三幅画面各拟一则标题。
教师明确: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和少女思恋图。
三、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1.何其芳笔下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畅所欲言。)
(2)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乡村秋天景色的事物来表现秋天,那么所有这些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注意板书。)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结束语:
《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它写的是繁忙夏天之后的农闲景象,所以具有清静的氛围;它写的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苦恨,所以具有清远的氛围;它写的是少男少女朦胧而纯真的爱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围;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象,无不和谐统一。
教材分析
五彩缤纷的落叶在秋风里飞舞、飘扬,是它们带来了秋天的感觉、秋天的美丽和秋天收获的消息……诗人说:秋天的落叶,是一种希望,也是一种无私奉献精神的象征。教材试图以秋天的色彩、火焰般的枫叶、飘悠悠的落叶,唤起学生对“盛秋”的回忆。
教学目标
1、了解秋天“落叶”的自然现象。
2、把握书签的基本特征,进行装饰变化。
教学重点
把握书签的基本特征,进行装饰变化。
教学难点
1、能设计适合书签外形的装饰纹样。
2、能设计“实用”、“美观”的书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范画、绳子、锥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想给大家一个惊喜,闭上眼睛,……(出示课件)睁开眼睛。如果用季节来区分的话,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季节吗?
生:秋天。
师:对,秋天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你们发现是什么了吗?
生:落叶。
师:同学们真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秋天的落叶》。
(板书课题:秋天的落叶)
(五彩缤纷的落叶的秋风里飞舞、飘扬,同学们看到此情景兴奋不已,一下就能喊出秋天的季节,并能明确一个很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落叶。)
二、讲授新课
(一)欣赏秋天美景。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记忆中,秋天美吗?
生:美
师:恩,是的,老师带来了几张秋景图,想与大家一起分享,看,很美吧?
生:很美。
师:那谁能告诉老师,美在哪里呢?
生:颜色(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师:准确点说,主要有哪些颜色呢?
生:红、橙、黄……
(板书:颜色:红、橙、黄……)
(一张张美丽的秋景图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秋天鲜艳红火的颜色让他们兴奋,这使他们同时得到结论,秋天的颜色主要有红、橙、黄。)
(二)欣赏各种形状的树叶
师:非常棒,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秋天,叶子黄了,叶子红了,叶子掉下来了,现在老师带大家看落叶去,好吗?
生:好
师:这么多不同形状的树叶,你喜欢哪一种呢?你能说一说它是什么形状吗?
生:圆形、心形……
(板书,形状:圆形、心形、扇形……)
(透过秋天的风景线,同学们看到了一片片落叶,带领着他们观察各种不同形状的落叶,认清各种形状,为创作书签打好造型基础。)
(三)欣赏书签作品
师:同学们很细心,五彩缤纷的落叶在秋风里飞舞、飘扬,是它们带来了秋天的感觉、秋天的美丽和秋天收获的消息,也是它们触动了同学们创作的灵感,曾经有很多同学根据落叶的外形特点和秋天的颜色,制作了一枚枚美丽的书签,老师带来了几枚,想看看吗?
生:想
师:同学们,美吗?从这些作品里,你能发现制作书签的秘密吗?选择你喜欢的书签说说。
生:美,我就说说那片心形的书签吧,它运用了秋天的色彩和落叶的"基本形状。
师:很好,这些书签有着叶子的外形,也带有秋天艳丽的色彩,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落叶的形状、秋天的色彩,还看了一些漂亮的书签,但是要做出一枚漂亮的书签,这些还是不够的,下面,请同学们把课前准备好的书签拿出来,看一看这些书签有什么特点以及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发现?
生:这些书签装饰很美,有些还写了一些诗歌,而且比较小。
(此环节让学生观察秋天书签作品的秘密,他们发现了:这些书签有着叶子的外形和秋天的色彩,结合课前准备好的书签特点,学生们对制作书签更有信心。)
三、教师示范作画步骤。
师:这些发现对于我们制作书签很有帮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制作书签的步骤。
师:首先,要整体构思,想好了画什么外形,怎么样装饰等,然后再画出基本型,接着装饰,涂上颜色,裁剪,接着穿孔,最后系上绳子,就完成了。老师在课前做了一系列小故事书签,让大家欣赏。
(教师引导同学们如何构思创作,并示范制作步骤,让学生一目了然,最后还给学生讲了一系列小故事书签,学生们心里的目标一下子登上了一个台阶。)
四、作业要求。
能把握书签的基本特征,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系列有关于秋天的故事书签,做完后,由组长组织编故事并准备讲演。
五、作业展示,师生共评。
师:以组为单位的作品已经展示好了,哪个组来介绍你们组的作品?
生:我代表第二组,我们组的作品一共有5张,都采用叶子的外形,并分别用了红色,橙色,黄色等,这5张书签可以连成一个小故事呢……
(此环节采用故事的方式完成系列书签,结合所学知识和讲故事的方式评价作品,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口头表达能力,还进行了学科串通,加强学生的作文思维。)
六、课后延伸。
师:同学们编的故事很棒,其实啊,叶子除了可以这样做书签外,还有很多其它用途哦,大家看看,有叶脉书签,有叶子标本,有叶子拼贴画,有叶子拓印画等等。
(此环节的讲述时间虽短,但是,却大大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致去寻求多种材料制作方法并去尝试,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
七、总结
同学们的书签做的很漂亮,这都是伟大的落叶给了我们创作的灵感,曾有诗人说:秋天的落叶,是一种希望,也是一种无私奉献精神的象征。我们拾起它,并把它变成美丽的书签,把它变成最美丽的祝福。
八、互送书签结束。
师:同学们,把你的祝福送给老师或者同学吧!
(鼓励学生互送祝福,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关心他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