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2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2、学习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很高兴能与同学们共度一段愉快的学习之旅。今天,让我们从结识一位曾经做过官而后又辞官隐居农村的东晋大文人五柳先生开始吧。请翻开书第171页《五柳先生传》。(大屏幕显示)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末期诗人,散文家。29岁入仕,因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于41岁时,毅然辞去在任仅有80多天的彭泽县令,回柴桑老家隐居。此后直到逝世的23年间,再未出仕,以耕读自娱。(大屏幕显示)
三、研读课文
1、自读勾画:
教师提示:传是一种文体,是一种专门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同学们以同桌为小组自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五柳先生的?体现五柳先生性格、爱好和生活的语句勾画出来,看哪一组能很好地配合,做得又快又准确。(大屏幕显示)
2、听读体会:
教师提示:同学们都读过课文了,先别忙着回答刚才的问题,我们先来听听课文录音,感受一下课文的朗读语气。(放录音)
3、学生齐读:
教师提示:录音听完了,同学们也来读一读课文,看能否读出感情来。
4、讨论体会:
教师提示:刚才我们已经把课文读过几遍了,同学们对五柳先生是否已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呢?大家能否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引用刚才勾画语句,说说五柳先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屏幕显示)
5、小结明确:
通过讨论可知,课文首先介绍了他的名号的来历,接着介绍了他的性格特点闲静少言,不慕名利,然后介绍了他的爱好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其间还介绍了他的生活状况家贫环堵萧然箪瓢屡空而依然晏如也,结尾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了个赞语,指出五柳先生的生活志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高尚人格的赞赏。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可以把五柳先生界定这样一个人,即:五柳先生是一个隐姓埋名、淡泊名利、安于贫困、悠然自得的隐士,他也有追求,只不过不是追名求利,而是追求精神上的快乐、精神上的安慰。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认定,这位五柳先生就是作者本人陶渊明。
6、写法体味:
教师提示:课文文字不多,却能把一个有鲜明个性的人写得有血有肉,同学们仍以同桌为小组一下,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课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多用否定句,即多用含有不字的句子,如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名利、不求甚比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等,这些语句的运用,能够很好地体现了他与别人的不同个性,突出了他与众不同的高尚人格。其次,语言诙谐,充满了自赏与自嘲,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四、重温课文
五、能力延伸
用湖北省黎胜老师的文章《五同老师传》作为材料。
五同老师传
听母亲说,我黎明出生,初来人间,哭声震天。家人以为生了个大胖小子,却原来是一瘦小千金。父母盼我争强好胜,故取名一小子之名曰黎胜。然争强有余,总不能胜:学唱歌,五音不全;学跳舞,步伐不健;亦追时尚赶新潮,却不愿改变自我、丢失自然于是拼命读书,与莎士比亚交友,与太白唱吟,与鲁老夫子对话,与五柳先生趣谈。立三尺讲台,难守本分,不迷信于旧规,而有志于挑战,不仅课内揭秘,而且课外探险源,每有所悟,便怡然自乐,得意洋洋也。
学生叹曰:黎老师有童心之纯真,无师道之尊严,与我们五同为伴,戏称为五同老师。何谓五同?师生同读、同写、同讲、同议、同评也。
教师提示:听完了这篇充满了自赏与自嘲的传记文章,同学们也来介绍介绍自己吧,可以写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抓某一个特点写一两句话,展示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
六、课堂收束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学习之旅只能到此为止了,请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我祝愿大家,在未来的学习中收获多多、快乐多多!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品鉴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培养高洁的志趣;
2、背诵课文,积累“晏如、萧然、汲汲、戚戚、不求甚解”等文言词语。
【教学思路】
导入新课诵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品鉴高趣赏析态度,品味五柳风致;
由人推己各抒己见,领略先生丰采;
知人论世以今鉴古,感受魏晋风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魏晋时代,有许多特立独行的高人雅士,同学们想不想去见识一下?
我们今天就随同陶渊明一同去拜访魏晋时的一位高人——五柳先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体会感情基调,注意字音及停顿。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有滋有味地读,有板有眼地读,互译课文,质疑字词,同时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教师巡视指导。
三、研读课文:由文及人,品评五柳先生的高情远趣及精神气质。
1、陶渊明是如何来写五柳先生的呢?哪个同学能给我们说说他的发现。
讨论明确:想要了解一个人物,不妨研究一下他的兴趣爱好。
2、你是如何评价五柳先生这些兴趣爱好的?
明确:读书适意,醉酒陶情,着文娱志。关注“会意”、“欣然”、“自娱”等词。表现了他的高情远趣。
3、五柳先生的`“高”还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细读课文,找出来予以品味。
明确:隐姓埋名,深藏避世;不慕荣利;安贫乐道……
关注“晏如”等词语。
4、体会“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思想境界。
其实,五柳先生无论是读书适意,还是醉酒陶情,无论是著文娱志,还是深藏避世,都缘于他的一种情怀,或者也可以说是他的思想境界——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板书)
请学生翻译这两句话,注意“戚戚”与“汲汲”的意思。
请学生仔细品读这两句话。
四、品读课文:由人推己,与五柳先生对话。
学习文言文,不但要学习古代汉语的知识,还要学会与古人对话,从中汲取精神养分,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五柳先生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那么,请问:你喜欢(欣赏)五柳先生吗?为什么?
在充分听取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引导:
明确:投影——
无论同学们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这就是本真的陶渊明,他的一切性情都和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息息相关。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的时代。这种精神上的大解放、大自由,造就了魏晋时代特有的一种人格魅力,他们萧散、浪漫、旷达、真率,这就是魏晋风度,也叫魏晋风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就是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是让许多人仰视的高士。
同学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阳光的时代里,我们没有必要再像五柳先生那样消极避世,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激流勇进,建功立业,兼济天下,同时,我们也不妨让自己活得萧散一些,旷达一些,真率一些,让我们——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教学反思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阅读教学,当披文入情,挖掘语言背后丰富的人文思想。本课教学,将字词教学融入对人物的品鉴过程中,力图做到“言“文”合一。同时,这是一篇人物传记,故将教学重点定位为品鉴五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并沿着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思路,试图体现出“人”“文”合一的阅读教学理念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领会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3、了解传记与自传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领会安贫乐道的思想。
教学难点:
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教学课时:
三课时
课前准备:
1、陶渊明(365——427),东晋末期诗人,散文家。29岁入仕,因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于41岁时,毅然辞去在任仅有80多天的彭泽县令,回柴桑老家隐居。此后直到逝世的23年间,再未出仕,以耕读自娱。
2、传: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自述生平的,叫自传。本文是陶渊明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但就内容而言,与陶渊明的思想性格相同,实际就是作者本人的自传。作者托言五柳先生而不自署其名,可能与他的隐退思想有关。
3、识字正音:
嗜(shì)辄(zhé)吝(lìn)箪(dn)黔(qián)娄(lóu)
汲(jí)俦(chóu)觞(shng)欤(yú)屡(l)褐(hè)瓢(piáo)
4、解释词语:
每有会意(只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造饮辄尽(总是)期在必醉(期望)
曾不吝情/去留(舍不得;去,离开)
环堵萧然(空寂)
短褐/穿结(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箪瓢屡空(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此人;辈,同类)
衔觞赋诗(酒杯)
5、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五柳先生,具体内容又是什么?
籍贯姓字: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人物得名: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曾不吝情去留;忘怀得失。
乐趣爱好: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总之,塑造了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6、加赞语:(2段)升华对传人物的赞美。
指出五柳先生的生活志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高尚人格的赞赏。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可以把五柳先生界定这样一个人,即:五柳先生是一个隐姓埋名、淡泊名利、安于贫困、悠然自得的隐士,他也有追求,只不过不是追名求利,而是追求精神上的快乐、精神上的安慰。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认定,这位五柳先生就是作者本人陶渊明。
7、课文结构内容:
一作传:从籍姓、得名、性格、爱好、境况、品行等方面给五柳先生作传(1段)
二赞美:思想品格,生活态度。(2段)
8、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最大的写作特点是多用否定句,即多用含有“不”字的句子。
如“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名利”、“不求甚比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等,这些语句的运用,能够很好地体现了他与别人的不同个性,突出了他与众不同的高尚人格。其次,语言诙谐,充满了自赏与自嘲,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2)抓取典故,体会类比写人法。
文中用典有四:“屡空”“黔娄”“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分别以学者、隐士、百姓类比,烘托凸现人物。
9、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这与读书不认真决无关系。后世多有“不求甚解”者,断章取义,拿此句来做遮羞布,掩盖其无知的真面目,同学需注意不能踏入歧途。
10、原文、译文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了解五柳先生的品性和情趣。
2、学习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叙写人物的方法。
3、了解传记文的特点。
【学习重点】
了解五柳先生的品性和情趣。
【学习难点】
学习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叙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方法】
朗读、讨论、质疑。
【教学方法】
点拨、引导。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已学的陶诗导入。
二、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范读 2、自由读 3、正音 4、齐读
1、四人小组,对照注释,理解课文。
2、提出不懂的词句。
3、词句练习。
四、自主学习
1、研读课文叙写五柳先生的语句,自由提问。
2、以“( )的五柳先生”的句式说一句话。
五、理解课文
你喜欢五柳先生吗?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六、研读课文
1、黔娄之妻的话对写五柳先生有何作用?
2、本文与《桃花源记》相比,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何差别?
七、词句积累
1、文中的四字句;
2、文中的名句。
八、写作训练
1、学习本文运用简洁的语言写一篇个人小传,100字左右。
2、教师示范。
九、课堂小结
十、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一些陶渊明的诗文作品与同学交流。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5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地。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断学师范,遥奠教书匠之基。及壮,湖口四方,教书为业,继学师范。每购奖券,以得未彩为荣也。二十七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请一生朗读,想一想两篇传记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点?
课堂设想:只要能体会到作者的自赏、自嘲、自得、自乐即可。
教师引语:其实,同学们也可以学习这种自赏自嘲的笔调,写出自己的个性风采。老师现学现卖,做个样子给大家介绍自己。
“五同”老师传
听母亲说,我黎明出生,初来人间,哭声震天。家人以为生了个大胖小子,却原来是一瘦小千金。父母盼我争强好胜,故取名一小子之名曰黎胜。然争强有余,总不能胜:学唱歌,五音不全;学跳舞,步伐不健;亦追时尚赶新潮,却不愿改变自我、丢失自然……于是拼命读书,与莎翁交友,与太白唱吟,与鲁老夫子对话,与五柳先生趣谈。立三尺讲台,难守本分,不迷信于旧规,而有志于挑战,不仅课内揭秘,而且课外探源,每有所悟,便怡然自乐,得意洋洋也。学生叹曰:黎老师有童心之纯真,无师道之尊严,与我们“五同”为伴,戏称为“五同”老师。何谓“五同”?师生同读、同写、同讲、同议、同评也。
教师引语:同学们也来介绍一下自己吧,可以是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一两句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
学生展示自我并交流。
如:生1:喜欢足球,却被称为臭脚。
生2:每每迟到,总被老师耻笑,一笑了之。
生3:不戚戚于分数,不汲汲于名次。
课堂收束
这堂课即将结束了,相信大家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之旅上会有更多收获。网络、书店、图书馆,都是学语文的好去处,有收获,可以告诉我,有困惑,也可以告诉我。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的能力。(基础)
2、在老师的点拨下进行探究,启发思维。(重点)
3、迁移训练,激发学生超越作品的感悟。(难点)
教学理念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种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说到底也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 “文眼”、 “字眼”、“词眼”、 “句眼”、 “段眼”等。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训练的结果。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也是需要训练的。一方面要有老师的指导(训),另一方面要有学生的自主学习(练)。但训练方式不是大搞题海战术,而是要集中体现在三两个精炼的课堂提问中,通过师生互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标”试行以后,语文教学中增加了对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而且提出了初中生要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前,打开学生的思维,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就必须启发学生,引导探究。落实到课堂教学上,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发现质疑,积极思维。最后结果是否与教师的预想吻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启发思维探究的过程,答案可以丰富多彩。
回归“人文”是“新课标”的.另一面重要旗帜。值得指出的是,人是社会的人,也是历史的人,人文除了横向的相通,还有纵向的传承。而“文学即人学”,要深层探究一文章中人物的感情与风貌,就离不开从纵、横两方面进行印证。具体而言,就是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触发点,比较,迁移,打开一道口子,让神秘的天光照进来,激发出学生超越教材的感悟,从而领悟文学作品的人文内涵,实现人格与情感的升华。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写出了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优秀诗。
二、检查预习情况。
解释下列词语:晏如 萧然 汲汲 戚戚
三、寻读探究。
教师引导:阅读能力说到底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 “文眼”、 “字眼”、“词眼”、 “句眼”、 “段眼”等。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寻找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并思考这个字与“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风貌有何关系?
课堂设想:通过朗读和讨论,明确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不”字。接着以填空的形式逐句分析。
1、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
2、读“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我们看到一个五柳先生。
3、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看到一个在读书中得到愉悦的五柳先生。
4、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即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5、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如也”,我们看到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6、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看到一个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五柳先生。
: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所以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赞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相关资料:①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是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世族豪门形成了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他们之间的区别不是基于官职的高下或财富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统。一代雄豪曹操也未能摆脱对豪门的依赖。②魏晋时期,统治阶级的高压政策与读书人的自由个性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正直之士深受压迫,往往借酒浇愁,在醉乡中使波澜的心灵获平静。这是他们在那种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四、悟读升华。
教师设问:①伴声自读课文,思考陶渊明是怎样自己的?(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②假如同学们也来一下自己,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③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向哪些现象说“不”,向哪些现象说“好”?
课堂设想:通过学生们的自由朗读,积极发言,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升华情感,培养健康个性、健全人格。
:对于很多事物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去看待。无论别人还是自己都应如此。特别是自己,一方面要“人贵有自知之明”,看到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陶渊明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式的自我便是很好的例子。而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我们应该做到心明眼亮。
第二课时
五、比较阅读:
老舍自传(有改动)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幼读三百,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思考题:
1、“三百”指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本典籍?本学期所学的那一句诗曾提到过它?
2、东晋以后,许多文人很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以陶渊明自况,这正是文人张扬个性、自我欣赏的“风骨”。比较阅读,想一想两传记在个性、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点?
3、《论语》上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小孩需要培养,中有沉重的工作压力,所以有人把四十岁的人比喻成挑着鸡蛋进城的乡巴佬,东躲西闪,战战兢兢,生怕打翻担子。仔细观察你的一些长辈,看看他们在四十岁时的感情、状态是怎样的?(课后思考,并认真观察,选择其中的一位,结合年龄特征,把他或她写入你的。)
六、模仿迁移:
抓住特点,体现个性,抒发感情,以一种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的方式,写一左右的自传 。要求把“不戚戚于 ,不汲汲于 。”这个句子补充完整后,加入你的自传中。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准确地解释重点词语,疏通文意。
2.依据课文语句,能概括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能在课文中找到否定句,并体会这种个性鲜明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概括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
1.了解传记与自传的基本特点。
2.体会用否定句表现人物鲜明个性的写作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扫除阅读障碍
2.引导学生多渠道查阅、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如生平简介,历史家对陶渊明的评价等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㈠导入新课
㈡释题:“传”
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本文是作者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㈢感知文意
1.课堂诵读,初步感知
①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练习,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情感。
教师指导: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第一段:舒缓陈述;第二段:赞叹抒情。
②小组展示:形式多样朗读。教师及时点评指导。
③看大屏幕,依据籍贯姓名、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为线索,全班齐读。
2.分组交流,释疑译文
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
①自读:借助工具书,掌握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初步疏通文意。
②合作:小组交流探讨,解决疑难,难以统一的问题勾画出来。
③质疑:小组将本组未解决的问题提交出来,全班讨论释疑。
④归纳整理:教师强化重点字词、句式,整体梳理课文翻译,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3.检测学生对文意的理解程度
师出示词句及一些难理解语句,由学生竞答方式互相交流,教师纠正强化。
4.熟读成诵。
①自我练习,教师指导背诵方法。
②借助多媒体显示籍贯姓名、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的提示,全班齐背。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入
二、复习检查
1、课文背诵。
2、作者、背景情况回顾。
三、寻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1.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请学生归纳、列表:
思想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活状况
环堵萧然,不蔽风雨,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人生志趣
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2.这些语句赞美了五柳先生怎样的思想品格?
隐者风范: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书中求乐:好读书,不求甚解
率真放达: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
安贫乐道: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
总结: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放达,安贫乐道的隐士。
3.品味细节,再识人物性格志趣
⑴找出文中的`“不”字句,仔细品读。
①不知何许人,不详其姓字:淡泊宁静。
②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淡泊名利。
③不求甚解:意存高远,不舍本求末,胸襟开阔。
④不能常得,不蔽风日:安贫乐道
⑤不吝情去留:率真放达。
⑵教师小结: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四、课堂拓展
我们怎样辩证的评价陶渊明,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摒弃他的什么?
五、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后的作文“平庸与快乐”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语文教案-《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要求理解课文中表现的陶渊民的道德情操。
2、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熟练背诵全文。
二、教学重点:
1、文言文的阅读训练。
2、掌握文中实词。
三、教学难点:
1、怎样认识陶渊明不慕荣利的思想。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疏通文意,大致理解课文。
一、导入新课:回忆已学过的课文,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号“五柳先生”。
二、朗读全文,完成练习册第9题。简单讲解停顿划分方法。
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宅边/有五柳树B、常著文章/自娱
C、忘怀/得失,以此/自终D、黔娄/之妻有/言
三、再读课文把握以下字词,再完成练习册2、3、4、5、6题,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五柳先生传》教案设》。就不理解的字词发问。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汲汲:心情迫切的"样子造:往,到
戚戚:忧愁的样子期:希望萧然:冷冷清清的样子俦:朋友
2、给加点字注音。
1、性嗜酒2、造饮辄尽3、曾不吝情去留4、短褐穿结5、箪瓢屡空6、黔娄之妻有言7、不汲汲于富贵8、其言兹若人之俦乎9、衔觞赋诗10、无怀氏之民欤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5、环堵萧然
2、因以为号焉6、不戚戚然于贫贱3、每有会意7、不汲汲于富贵
4、或置酒而招之8、衔觞赋诗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因以为号焉B、便欣然忘食C、常著文章自娱D、忘怀得失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之”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或置酒而招之(指五柳先生)B、黔娄之妻有言(的,结构助词)
C、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音节助词)D、吾欲之南海(往)
6、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好读书,不求甚解:喜爱读书,但不求理解要旨。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在刮风下雨的日子里不能挡风。
C、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患,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D、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衔着酒杯做诗,来使自己的心情快乐。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熟读、背诵全文。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学习陶渊明的高洁脱俗。
3、自主预习,课堂互动,师生讨论,教师点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复习《桃花源记》和陶诗,了解作者和文学常识。
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陶渊明自传散文(存争议[1])。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二、初读,整体感知:学生熟读,依据注释口头翻译一遍。班上交流,教师点拨。
白话译文
五柳先生传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6
三、课堂练习
(1)给加点注音:
辄()吝情()短褐()箪()瓢屡()空
晏()如黔()汲汲()俦()衔觞()欤()
(2)重点字词理解。
何许:不详:
因以为号焉:不求甚解:
会意:亲旧:
或:造饮辄醉:
期在必醉:晏如:
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
短褐穿结:
自终:衔觞赋诗: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不汲汲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多义词理解:
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杂然相许;高可二黍许
去:曾不吝情去留;日始出时去人远;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颇示己志
其:其亲旧知其如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4)再读,注意节奏。在课本中划分节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明天检测。2、翻译全文,落实到作业本上。
五、板书设计(课件展示)
一、《五柳先生传》文体介绍
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陶渊明自传散文(存争议[1])。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二、在课本中划分节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三、课堂练习
(1)给加点注音:
辄()吝情()短褐()箪()瓢屡()空
晏()如黔()汲汲()俦()衔觞()欤()
(2)重点字词理解。
何许:不详:
因以为号焉:不求甚解:
会意:亲旧:
或:造饮辄醉:
期在必醉:晏如:
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
短褐穿结:
自终:衔觞赋诗: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不汲汲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多义词理解:
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杂然相许;高可二黍许
去:曾不吝情去留;日始出时去人远;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颇示己志
其:其亲旧知其如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明天检测。
2、翻译全文,落实到作业本上。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
1、小测:默写全文2、学生念自己的译文后,教师展示课件,出示译文,让学生校对。
二、课堂合作探究问题,写在作业本,完成后全班互动。教师当堂讲解。课件展示答案。
(一)老师给学生问题,学生课堂完成:
1.给课文理清脉络,说说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请用简洁词语归纳。
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在文中的含义:
今义:
陶渊明的不求甚解:
4.课文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性格:
生活:
志趣:
形象:
5、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而且还要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
6、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二)课件给参考答案:
1、先介绍先生的情况,再评价他的人格。
2、答:因为他家门口种了五棵柳树。体现了他自得其乐、淡薄名利的精神风貌。
3、这是陶渊明读书习惯的特点。他更重视领会书中的旨意。遇到精湛之作时,他也是会精心研读的。
4、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率真豁达
生活:环堵萧然,不弊风日,短褐穿结,单瓢屡空。
志趣:读书、饮酒、做文章。
形象: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5、因为这符合隐居者的身份特点,反映作者处于贫困却悠然自适的心境。
6、答:本文结构上模式有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多用否定句,“不”字为一篇之眼目。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拍手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三、拓展阅读,课件展示
老舍自传(有改动)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四、课后巩固练习(校本作业)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粗字注音。
好读书()嗜酒()黔娄()衔觞()
箪()俦()吝情()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_________(2)造饮辄尽__________
(3)性嗜酒__________(4)每有会意__________
(5)不汲汲于富贵__________(6)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__________
(7)晏如__________(8)以乐其志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B.闲静少言,不幕荣利。
C.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D.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体会)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用)
B.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戚)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往、到)
C.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吝惜)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这样)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衔觞赋诗,以乐其志(酒杯)
5、翻译下列各句。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6、填空。
①《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时的____________,“五柳先生”是指____________,“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托,描绘了一个爱好____________、不慕____________、安贫____________、忘怀____________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形象,表达了作者卓尔不群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翻译下列句子。
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③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④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二)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会意:
⑵造饮辄尽,期在必醉造:期:
⑶箪瓢屡空,晏如也宴如:
⑷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萧然:
2、填空。
《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代大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__________》,其中描绘了一个自由、和平、生活幸福的理想境界。有关他不阿谀权贵的“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3、翻译下列短语或句子:
⑴曾不吝情去留
译文:
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译文:
4、选段中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不慕荣利”与下文“赞语”中的哪句相照应?
答:
6、用“____________”划出文段中写“五柳先生”“生活”的句子。
7、从表达方式看,文段主要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这部分内容与下文的“赞”语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8、文中最能表现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特点的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9、从文中可以看出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谈谈你对“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完成第四步骤所有的作业
四、板书设计:给学生所有的练习答案
讲评:课堂练习
1、先介绍先生的情况,再评价他的人格。
2、答:因为他家门口种了五棵柳树。体现了他自得其乐、淡薄名利的精神风貌。
3、这是陶渊明读书习惯的特点。他更重视领会书中的旨意。遇到精湛之作时,他也是会精心研读的。
4、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率真豁达
生活:环堵萧然,不弊风日,短褐穿结,单瓢屡空。
志趣:读书、饮酒、做文章。
形象: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5、因为这符合隐居者的身份特点,反映作者处于贫困却悠然自适的心境。
6、答:本文结构上模式有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多用否定句,“不”字为一篇之眼目。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拍手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拓展阅读,课件展示
老舍自传(有改动)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能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增强语感。
2、分析归纳五柳先生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对此作出评价。
4.体味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培养高洁的志趣;
【教学重点】
能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增强语感。
【教学难点】
体味五柳先生的精神内涵。
【教学思路】
导入新课诵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品鉴高趣赏析态度,品味五柳风致;
由人推己各抒己见,领略先生丰采;
知人论世以今鉴古,感受魏晋风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请同学们猜一猜图片上的人是谁?——陶渊明
1、结合学过的诗句“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我们知道“陶渊明独爱菊”
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清晨他扛着锄头去锄豆,顺手采一丛菊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体会感情基调,注意字音及停顿。(出示幻灯片)
(1)嗜酒shì辄尽zhé吝情lìn短褐hè
箪食dān汲汲jí欤yú黔qián 俦chóu
(2)A.因/以为/号焉
B.亲旧/知其/如此
C.曾不/吝情/去留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2.学生尝试齐读读课文。
三、指名翻译课文,积累字词。(10—15分钟)
1、要求结合注释自行翻译,有困难的地方教师帮助。
2、理解重点字词。(结合幻灯片)
3、再读课文。
四.研读课文:由文及人,品评五柳先生的性格,感悟他的高情远趣及精神气质。(10—15分钟)
1.画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归纳他的性格特点。
2.你是如何评价五柳先生这些兴趣爱好的?
(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在书上写下自己的心得)
3.老师点拨讲解:有些同学可能不是很赞赏五柳先生,因为他只顾喝酒,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家贫如洗却不努力工作。同学们评价得很好。
但我怎么很喜欢他呢?
你看他——隐居山林,种豆采花,是那样舒适惬意;
你看他——“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却安然自若,是那样得豁达潇洒;
你看他——“好读书,不求甚解”是那样的随意自然;
你看他——“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活得轻松自在;
……
4、引导学生结合陶渊明设身世理解他的“魏晋思想”。
陶渊明曾做过官,但他看不惯官场的繁复和腐败,他辞官归隐。(《归园田居》就是此时写的)。本文可以说是作者的自传,作者借五柳先生这个人,表达自己对那种旷达自然、豪爽自然的田园生活的渴望之情及自己那种亲近自然、淡泊名利、清静无为、知足常乐的人生志向。当然,文章的五柳先生是作者假想的一个人,文章的情节当然有点夸张,陶渊明本身并不像我们所说的“酒鬼”。他那纯真高洁的品格值得我们去慢慢品味。
5、进一步联系生活:他不像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人,一天只知道挣钱、挣钱、只知道与别人攀比,“这山望着那山高”……他们活得好累!
现在,你们是否喜欢五柳先生了。继续在课后一题的“评价”后面写上自己的感想。
五、(机动环节)在理解课文,感悟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尝试着背诵。
四.品读课文:由人推己,与五柳先生对话。
学习文言文,不但要学习古代汉语的知识,还要学会与古人对话,从中汲取精神养分,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五柳先生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那么,请问:你喜欢(欣赏)五柳先生吗?为什么?
在充分听取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引导:
明确:投影——
无论同学们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这就是本真的`陶渊明,他的一切性情都和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息息相关。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的时代。这种精神上的大解放、大自由,造就了魏晋时代特有的一种人格魅力,他们萧散、浪漫、旷达、真率,这就是魏晋风度,也叫魏晋风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就是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是让许多人仰视的高士。
同学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阳光的时代里,我们没有必要再像五柳先生那样消极避世,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激流勇进,建功立业,兼济天下,同时,我们也不妨让自己活得萧散一些,旷达一些,真率一些,让我们——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教学反思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阅读教学,当披文入情,挖掘语言背后丰富的人文思想。本课教学,将字词教学融入对人物的品鉴过程中,力图做到“言“文”合一。同时,这是一篇人物传记,故将教学重点定位为品鉴五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并沿着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思路,试图体现出“人”“文”合一的阅读教学理念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1
【教学目的】
1、理解人物性格志趣。
2、体会课文写人方法。
3、品析词句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揣摩平淡内容中的深刻寓意。
2、把握多层面速写的记人方法。
【教学方法】
l、诵读—品味—积累。
2、品读—评析—习作。
3、设疑一点拨一释疑。
【媒体设计】
1、放音机(配课文朗读磁带)。
2、投影仪(配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画胶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课前印发教师撰写的《采菊东篱下──古诗新读》。(见后“附”)
一、导语设计
(出示诗意画投影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中的名句。它表达了诗人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自由恬静的心境。诗人为何有此心境呢?主要与诗人生活际遇、性格志趣有关。现在,我们就通过他的著名散文《五柳先生传》,来认识认识这一代名家。
(解说:诗丈、图并举,乃为教学营造淳朴、宁静的意境,让学生迅速找到与课文谐和的振点。)
二、解题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三、研习课文
1、诵读──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⑴ 听读课文,认准字音。
生疏字:嗜(shì) 辄(zhé) 吝(lìn) 褐(hè) 箪(dān) 汲(jí) 俦(chóu) 黔(qián) 觞(shāng) 欤(yú)
多音字:传(zhuàn) 好(hào)
⑵ 和读课文,明确节奏。
学生边随录音轻声诵读课文边标划节奏。
如三字短句:好读书晏如也
如四字短句: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如复杂长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⑶ 跟读课文,掌握语调。
学生随教师的范读而读。第1段应读出舒缓陈述的语调;第2段应读出赞叹抒情的语调。
⑷ 默读课文,领会文意。
运用工具书和注释,边默读课文边理解字意、词意、句意。
⑸ 分读课文,总理全篇。
从内容上看,第1段主要是生活(蕴涵性格志趣);第2段主要是赞语(蕴涵精神风貌)。从形式上看,第1段主要是描述,是分写;第2段主要是评论,是总说。
② 女生读课文第1段,男生读课文第2段,说说两段的联系:两段以关键句相呼应。第1段“不慕荣利”,第2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③ 男女生齐读课前“阅读提示”,再次总体把握课文内容与形式,并明确学习重点。
(解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学习,贵在“读”字。此环节设计五步诵读,由浅入深,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习惯,并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品味──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⑴ 品味“不”字,初识人物性格志趣。
文中所用“不”字有九:
不知何许人 不详其姓字──实不愿说,非“不知”“不详”,可见先生淡泊宁静。
不慕荣利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忘怀得失,不追名逐利,可见先生恬淡自足。
不求甚解──意存高远,不舍本求末,可见先生胸襟开阔。
不能常得 不蔽风日──安然自若,不为境所困,可见先生开朗乐观。
不吝情去留──去留无意,不装模作样,可见先生耿直率真。
⑵ 品味细节,再识人物性格志趣。
文中所写人物生活细节,突出有三: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见先生专志乐学。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可见先生洒脱不羁。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可见先生高雅脱俗。
(解说:阶段小结,顺势找出文章主旨句,明确人物思想: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⑶ 既括态度,体会多面写人法。
文中态度概括有六:对读书的态度;对作客的态度;对家境的态度;对著文的态度;对得失的态度;对贫富的态度。如许种种态度,即从多层面表现人物。而每个层面所用笔墨都简约洗练,正是点到即止,速写传神。
⑷ 抓取典故,体会类比写人法。
文中用典有四:
“屡空”“黔娄”“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分别以学者、隐士、百姓类比,烘托凸现人物。
(解说:⑴是文中的亮点、美点,9个“不”字几乎网尽人物性格志趣;⑵是⑴的补充,让学生进一步揣摩平淡内容中的深刻寓意,更全面认识人物。⑶既为⑴⑵的总收,又是难点的突破;⑷是难点的进一步开掘。以上四环节重在培养学生阅读的选点突破能力。)
3、积累──培养美感,丰富语汇。
⑴ 积累名言:
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⑵ 积累精练雅致的连用四字句:
课内的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衣穿褐,箪瓢屡空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迁移联想: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爱莲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是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陋室铭》)
(解说:古文中有很多名句,意蕴丰厚,哲理深透;古文中有大量连用四字句,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显得精练、精致、精美、精神。学生积累它们,既受美的熏染,又丰富语汇,受益无穷。)
4、课堂训练。
⑴ 说的训练: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有何看法?
⑵ 写的训练:学用课文多层面速写的记人方法写写自己(100字左右)。
(解说:⑴要注意在时代背景、作者思想上予以点拨,不求学生有多么深刻的.认识。如:“不慕荣利”,其实是不愿与丑恶的社会同流合污。⑵要注意提示学生写出自己的性格志趣,同时语言要简练。)
5、课堂小结。
本次课学习了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认识了这位隐逸者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并体会了多层面速写和类比烘托的记人方法。相信同学们一定在做人、为文方面有所领悟。
(解说:从课文人物和写作方法两方面收束新课,强化课文重点;从做人与为文两方面启发学生,渗透德美教育。)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后练习三。
【附录】
读诗:
饮酒(之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联想:经过几李雨,东篱已残了:几杆枯竹斜插,几缕老藤缠绕。就如此罢,反正鸡已送给南山那个老翁了。昨天,他还送了壶酒来,不知对送鸡的答谢,他只说耕事闲了,随便联几句也算一乐。噫──篱下随意补的几簇菊,竟然开了,像昨夜展开经卷时,挑亮的灯焰。风来,香来,正好盈一袖回屋品酒,要是醉了,喝杯菊花茶,兴许诗行里也有余芳。那就采一些回屋罢,要是老翁还来,也好送几枝给他。“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哪里来的歌呢?仿佛坡下长烟截断的松林里。是老翁来了吧?正好,昨天他留的联句我已有对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2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握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
2、学习本文简洁洗炼、画龙点睛的语言特点;
3、感受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教学重点】
1、在老师点拨下,进行独立探究,启发思维;
2、学习本文简洁洗炼、画龙点睛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桃花源记》。请同学介绍作者的概况。
(学生回答)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资料一: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年时代由于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曾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二十九岁出仕,但一直做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他早年便有爱慕自然、贪羡隐逸的思想。当仕途不得志时,就更怀念这种生活。所以,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不常。三十九岁时,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这一年,他亲自参加劳动,因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适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解职而归。从此,完全走向了归田的道路。终年63岁。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及晚年的《桃花源诗并记》,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率真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字词学习:
辄(zhé) 吝情(lìn) 短褐(hè) 箪(dān)瓢屡(lǚ)空 晏(yàn) 黔(qián) 汲汲(jí) 俦(chóu) 衔觞(shāng) 欤(yú)
3、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身心放松,无拘无束;
第二,读出自我,读出困惑。
怎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书的四步骤,曰:精取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三、翻译理解
1、同桌交流,解决疑难;
2、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许:处所,地方。
详:详细地知道。
因:就。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焉:语气助词。
不求甚解: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会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性:本性。
嗜:爱好。
旧:老朋友。
或:有时。
置:准备。
招:邀请。
造:往,到。
辄:就。
尽:喝个尽兴。
期:期望,希望。
曾不:竟不。
吝情:舍不得。
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萧然:空寂。
短褐:粗布短衣。
穿,破。
结,缝补。
晏,平静,安逸。
如:的样子。
终:结束。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兹:此,指五柳先生。
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俦:类。
衔觞:喝酒。觞,酒杯。
以:来。
乐:使快乐。
志:心意,志向。
四、课堂小结
读书贵有方法。朱熹说:凡读书,须字字读得响亮。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大抵读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之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之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陆象山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今人学者王富仁说:好的书,是读过就懂的,读同解(理解)是同时完成的,在这个意义上,读就是解,解就是读,解是在读的过程中或读后自然发生的现象,不存在一个甚解的问题。好读书,不求甚解才是一种正常的"读书方法,接受方式。林语堂说:兴味到时,拿起书来便读,这才叫做真正的读书,这才是不失读书之本意。
五、布置作业
2、完成《语文作业本》上的积累运用。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指名朗读课文;
2、翻译重点字、词(见前一课时)。
二、合作探究
阅读能力说到底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文眼、字眼、词眼、句眼、段眼等。
请同学们寻找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并思考这个字体现出五柳先生怎样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不字。
1、淡泊名利: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爱好读书著文: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3、嗜酒如命,率真放达: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4、安贫乐道: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三、质疑拓展
1、文中最为详写的是他哪方面的特点?
写五柳先生的喝酒,也最传神。
2、我国古代诗文有许多写到了酒,大家还记得哪些?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将进酒》等,都不约而同的与一个字联系在一起──愁。我们来看看五柳先生为什么而愁呢?
3、资料二:
《短歌行》(节选)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醉。古来圣贤多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日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宣州谢眺楼饮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4、资料三:
魏晋时期,统治阶级的高压政策、门阀制度,与读书人的自由个性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正直之士深受压迫,又无力反抗,往往借酒浇愁,在醉乡中使波澜的心灵获平静,如阮籍、嵇康、刘伶等。这实际上是他们使自己得到心灵解脱的一种无奈。
(学生讨论)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言而成的自传。
四、课堂小结
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所以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不仅让读者对他与众不同的情操、思想击节赞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准备默写;
2、完成《语文作业本》;
3、补充训练:
阅读唐朝王绩的《五斗先生传》,完成练习。
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然而来,其动也天,其静也地,故万物不能萦心焉。尝言曰:天下大抵可见矣。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默默,圣人之所居也。遂行其志,不知所如。
附译文:
有位五斗先生,用爱好喝酒的方式游戏人间,凡有人用酒请他,无论身份高低贵贱,他都前往,而且必定喝醉,喝醉了,就不择地方倒地便睡,酒醒后又起来继续喝酒。他经常一喝就是五斗,因此以五斗作为自己的称号。先生无思无虑,很少说话,不知道人世间有仁义冷暖。他忽儿离开,忽儿回来,行为动静自然,符合天地法则,所以万事万物不能缠绕住他的心。他曾经说:天下事物大概能够看得清楚。人生如何能够保养?嵇康便撰写了《养生论》;道路为什么会穷尽呢?阮籍于是悲恸哭泣。所以,故作胡涂,是圣人的行事态度。于是,他一直实践自己的心意,最后不知去向。
① 为何作者以五斗作为自己的称号?
② 为什么称嗜酒为酒德?这个名称有没有特殊含义?
③ 为什么五斗先生可以不知道人世间有仁义冷暖,却生活得那么无拘无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