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说课稿

【推荐】说课稿集合十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夏夜多美》是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快乐的夏天,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在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是朋友们帮助它回到了家。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会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这个童话故事在本册中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小语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二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运用“-----的------”说话。

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夏夜景色美,同时也领悟到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力求做到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薰陶和情感的升华。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依据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1、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教师语言描述:小朋友们,万物复苏的春天就要过去了,火热的夏天即将来临。在夏天的夜晚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想去看看吧!)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让他们带着好奇进入本课的学习,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2、听看结合,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动画,配音乐,渲染烘托气氛.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随后让学生说出本课讲了哪几种可爱的小动物,贴出图片,再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这些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兴趣。

3、图文结合,读中悟情

教学时,教师引导读中悟情,图文结合,着重学习小蚂蚁与睡莲姑姑的对话。这时用多媒体出示对话,让学生分角色反复体会朗读,在读中受到文明礼貌教育。在学习两种小动物送小蚂蚁回家的时候,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夏夜的美丽,从中领悟到文中小动物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此举极大地丰富了课文内容,学生的学就乐在其中,悟也在其中。

4、朗读训练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通过想象读、思考读、体会读等方式进行感知课文内容.一年级学生物朗读训练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朗读训练的第一步就是教师的范读,接着进行跟录音读,模仿读,想象读,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描述,想象夏夜的美,进行领悟小动物们的心灵更美。

针对小朋友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赛读夺星”这一环节,使教学再进入一个小高潮。比赛的规则是:感情朗读要把闭着眼睛的小朋友仿佛带进美丽的夏夜.再通过个别、小组、大组赛读,激发参与的积极性,满足求胜欲望。

此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思考读,边读边思考:“星星为什么高兴?”

在这复杂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思想感情,从而引起共鸣.这样学生就不只是囿于“只能意合,不能言传”的困境,而且也达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

5、创作想象画

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着眼,从发展学生扩性思维出发,采用此环节。

作画内容是描绘一幅反映夏夜最美的图画。要求:把自己想到的用画描绘出来。作画时,教师可用上音乐渲染气氛,此时学生会进入夏天的夜晚,幻想着夏夜色的美景,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夏夜的美丽景色。

我想在上课时,如果能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那么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必定会水到渠成。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心声》,《心声》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阐述、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教学说明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诚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1、《心声》是当代作家黄蓓佳发表于80年代初期的一篇反映教育问题的儿童小说。作者通过区公开课上李京京执意要朗读课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朴、特别是铭记亲情和渴望表达亲情的学生形象。启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尊重、关爱每一个个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文章无论从主题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内容的现实性都极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2、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倡老师、学生和文本的平等对话;提倡编者意图、写作意图和学习意图的和谐会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依据这一理念,我把本文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确定为:

①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情节,学习小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艺术特色。

②技能目标:通过矛盾冲突的分析,挖掘人物内心世界,理解“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进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促进健康的师生关系。

3、教学重点:

①概括情节,学习细腻的心理描写。

②理解“心声”的含义。

教学难点:多角度解读文章的主题。

4、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明确组长及分工。

二、教法阐述:

1、学生现状分析: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本文文字浅显,通俗易懂,情节生动感人,比较适合初二学生的理解接受水平。但初次阅读小说,需要在方法技巧上加以点拨指导。

2、所学内容特点及教学设想:本文故事简单,单纯停留于解读文本表面含义容易流于肤浅,在批判教育现象的同时,我发现本文还有更能给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启发以帮助的东西,即在人生的道路上,当美好的愿望遭到拒绝、嘲讽时,该怎样正确面对?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引导学生从沙滩中捡拾并珍藏一颗颗精美的珍珠,来充实他们的头脑,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少些困惑,多些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能最好的体现语文人文与知识、能力的整合。

3、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设计及理论依据,重点难点的突破办法: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原则,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我采用速读、跳读、选读、品读等阅读形式,充分发挥读在现代文教学中的作用并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激趣、启思、点拨式教学。

解读过程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内容要点,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见解,与文本对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题。然后通过质疑问难、探究合作的方式分析揣摩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多角度解读主题。最后通过合作辩论的方式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突破。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主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其中感知人物性格特点,学习心理描写时运用情景联想的方式;质疑发问阶段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拓展延伸环节采用反思评价、联系应用、自由辩论的方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大家学过《凡卡》这篇文章吗?谁能简单讲讲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学生讲述,其他同学可做自由补充)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凡卡的故事也打动了另外一个和你们一样天真善良可爱的孩子,他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故事呢,让我们听听他的心声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设计意图:从小学熟悉的课文谈起,容易打破学生的拘束感,引起表达欲望。同时熟悉课文很重要的一个陪衬情节,为更好的理解主人公及主题服务。]

(二)自主阅读,初步感知: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不能让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因此,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不同见解,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1、速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你对文中的人物有怎样的看法?(学生速读、思考)

2、找一个学生概括故事,其他同学评价添补。

(区公开课前李京京很想朗读《凡卡》这篇课文,程老师怕他沙哑的嗓子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后来在公开课上,当被指定朗读的同学因紧张都不敢举手时,李京京坚决地举起手,用饱含真情的朗读打动了在座的所有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故事的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3、文章有两个主要人物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李京京和程老师,他们各是怎样的人?如果他们现在就在你面前,你最想对她或他说些什么?

形式可以为:

①程老师,你知道吗?

②李京京,我特别——

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或对程老师的做法表示不满,或对李京京表示同情、感动、高兴,言之成理即可。)

[设计意图:任何深入地探讨,源于学生个体对文本的深入的个性的解读上,否则单纯形式上的交流只会让学生随波逐流,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①此设计力求避免以往对人物支离破碎的解剖,让学生对人物性格的认识尽量全面、深刻,锻炼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②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同时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③初步感悟文章基调,明确主要人物,把握文章主旨。]

(三)质疑发难,合作探究:

[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主动的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应消极地接受知识。因此,阅读教学应该从教为中心走向学为中心,应该建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研究探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探索,在智力发展的阶梯上,不断迈上一个新台阶。]

1、大家刚才在阅读课文时有什么疑问吗?请快速回顾整理一下。

学生采用跳读的方式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2、集体答疑解惑。[以学生自问自行解决为主,难题适当点拨,难点重点突破。]

学生能自行解决的问题:

例如:①为什么李京京这么想读《凡卡》?

②为什么声音沙哑的李京京却朗读得打动了所有人的心?

③第55段写读书时想到的内容不够真实。

④句中人物为何有这样的表情和动作?

52段“他咬紧了嘴唇,郑重的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的望着程老师。”

53段“程老师有点慌乱了。”(可结合具体情境想象一下他们此时的心理活动)

[设计意图:这些问题很多都涉及到本文的一个特色也是教学重点即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展开联想想象,加深对心理描写这种写法的认识与应用。]

⑵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引导学生及时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深入品读:

例如:I标题为什么用“心声”?

学生讨论后明确:李京京渴望得到公平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渲泄。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抒发了作者及社会呼吁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愿望和感情的心声等等,言之成理均可。)

II你对程老师安排的这次公开课的看法。

(这些问题均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要求紧扣文本,鼓励每个组员各抒己见,看哪个小组的观点深刻、全面而有见地。教师对学生的这些不同的声音表示肯定。)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扎实有效而又不流于形式,我认为:

①要在对文本的反复阅读与深入思考后。

②要在大家的确有认识差异值得交流之处。此问题是全文重难点,符合这两个条件。]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王尚文主编的《语文教学对话论》认为:“张力是阅读的审美价值之源,张力的发现与消除是阅读教学的本质。”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作为特殊的对话者、解释者,他们的知识积累还不够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还不够丰富,他们的审美能力还限于初步的、浅层次的,这就决定了他们和文本之间必定存在着较大的落差。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去发现文本视野与学生视野之间的距离,并想方设法去帮助学生消除这种距离,达到视野融合,张力消除。因此,教学中设计以下问题。]

1、李京京用深情的朗读表达了心声也打动了所有的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也会经历与老师、父母、朋友间的各种考验或困惑,你是否有心声想向他们表达?(思考后学生畅所欲言)

2、同学们,倾诉是一种勇气,听到你们真诚的声音,老师很高兴:思考与苦恼意味着你们慢慢长大了。从大家的倾诉中,我发现一个困惑的根源:面对别人的讽刺、拒绝或不理解,该怎么办?李京京的做法给你怎样的启发?

3、学生思考后畅谈认识。(如:加强沟通交流,增进理解;不要轻言放弃,努力为自己争取成功的机会;提高自身的能力,做一颗珍珠,用事实证明一切。)

[设计意图:指导生活实践——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学生也不是生活在童话世界,当他们的纯真愿望遭他人的怀疑,甚至是讽刺拒绝时,该怎么做?灰心沮丧,放弃心中理想?怀恨在心,处处伺机报复?不言放弃,执著努力追求?李京京的经历或许给了学生最好的答案。他们会懂得在挫折面前不能倒下,努力进取,争取机会,才有成功的可能。人生的启迪在潜移默化中恍然大悟,其效果远远胜过长篇累牍的政治说教,学生若能筑起如此坚实的心灵城墙,在漫漫人生路上,难道还会害怕洪水猛兽吗?]

(五)总结回顾,激情辩论。

1、学生谈学完本文的收获。(写法、情感、技能均可。)

2、结合你的收获,如果让你对所有的老师、所有的学生各说一句话你最想说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如:老师不能——学生面对不公平待遇时应———)

3、下面展开一个小辩论赛,论题是: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

正方: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

反方:只有不合格的学生,没有不合格的老师。

4、明确正反方后,小组合作交流准备。

5、五分钟激情辩论。

[设计意图:

①强化学生对树立正确人生观的认识。

②锻炼探究思考,信息综合加工提炼,合作交流的能力。

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动脑动手并动口。]

(六)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以讲述《弯弯的月亮》这个简单却感人而又耐人寻味的故事作结,强化学生对本文所探讨问题的认识,然后布置探究作业,由学生根据自己情况任选一题完成。

1、比较故事中的主人公与本文中的李京京性格上的相似之处,并谈谈对你的启发。

2、学完本文后,再写写你的心声。

3、学习本文心理描写的手法,试选择其他人的角度写写他们的心声(如程老师、赵小桢等)。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难度问题的设置,尽量照顾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是他们都有话可说,有山可攀,从而培养探究发现的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说明:

1、板书设计:

李京京程老师

天真纯朴执著坚强认真负责弄虚作假

渴望亲情友情渴望尊重关爱

2、时间安排:一课时

3、说课综述:

阅读是通过与作者的对话达到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最终达到知识的传递与精神的升华,使自己内在的生命本质获得一种更高层次的新的形式。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种多重的对话关系的中心应该是每个学生个体作为阅读主体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怎样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的阅读方式,我以语文教学的对话理论为依据,将教学分为温故知新,导入新课(2分钟)——自主阅读,初步感知(8分钟)——质疑发难,合作探究(20分钟)——联系实际,拓展延伸(5分钟)——总结回顾,激情辩论(5分钟)——教师总结,布置作业(5分钟)六个步骤,确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最终实现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

以上就是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想,理想与现实总会存在许多差距,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辅导员老师们:

大家好!

一、活动主题:

我是xx学校的大队辅导员何xx,我说课的主题是“向谁翘起大拇指”,授课中队是二4中队。

二、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让队员认识到什么是好的学习习惯。

2、寻找身边的学习榜样,为他们翘起我们的大拇指。

3、对照自己的学习习惯,客观的评判自己。

4、让队员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程重点

通过活动在队员中树立学习的榜样。

四、课程难点

让队员积极行动起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前准备:

1、准备好测试题、视频

2、提前编排“短剧表演”

3、课前了解队员的学习情况。

六、活动环节:

(一)、(中队长主持)三级汇报:

(二)、出少年先锋队中队旗(奏出旗曲)

(三)、唱少年先锋队队歌:

(四)、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1、短剧表演:放学回家

情境1

小刚:“妈妈,我回来了。”

妈妈:“回来了,今天在学校好吗?”

小刚:“好!我在班上数学测验得了第一呢。”

妈妈:“不错!妈妈很高兴。”

小刚:“现在我去做作业了。”

小刚走到书房,开始做作业。他把今天语文老师教的课文复习一遍,找出生字,翻阅字典,非常认真。不一会他的作业全做完了。

情境2

小强:“妈,我回来了。”

妈妈:“回来了,今天在学校情况怎样?”

小强:“妈,先别问学校的事,我想吃东西。”

(边说边往厨房走,打开冰箱,吃饼干,喝汽水。)

妈妈:“你看你,一回家就回家只想到吃,快去做作业,等会儿就可以吃饭了。”

小强:“好了好了,我就去做作业。”

小强拿起饼干、汽水走到书房,他一边吃,一边做作业。过了一会儿,他嚷起来:“妈,这个生字我不认得,快来帮我。”见妈妈没有来,小强就东看西玩,既不专心学习,也不自己查字典。

2、队员讨论:

(1)、你喜欢谁?为什么?

(2)、像小刚这样的行为,对自己的学习有什么好处?小强这样的行为对自己的学习有什么害处?

(3)、我们应该向谁翘起大拇指呢?

这个环节,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学生喜欢的情景表演,让队员们在轻松、愉悦、贴切的事例中对比,在激烈的讨论中辨别小强和小刚的学习习惯谁好谁不好。

3、观看课堂实录、寻找身边的学习榜样

(1)、观看课堂实录

课堂上我们的学习情况如何呢,让我们走进自己的课堂去看一看。

(2)、夸夸身边的好队员。

这个环节,展示了平日里上课和上公开展示课的视频片段,让队员走进自己的课堂,站在观看者的角度真实的评判,找出身边的学习模范。

4、心理小测试:实话实说

在学习上你是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心理小测试。(课件展示,队员独立完成测试题)

测试也是队员喜欢的一个活动形式,同时也能让队员们了解自己在学习上的表现情况。对自己有一个真实的评价。

5、“智慧树上表决心”

1、展示队员们制作的智慧树,

2、队员在叶片上写好自己今后学习努力的方向,一起装扮智慧树。集体加油表决心。

6、辅导员和队员互动

辅导员:我将为谁翘起大拇指

队 员:为我翘起大拇指

通过在智慧树上表决心这个环节,把活动推向了高潮,让队员们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并有决心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

(五)辅导员带领队员呼号。

(六)、退队旗

(七)、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活动效果:

本节少先队活动课有别于我们的语数等科目,做到了用少先队组织的魅力吸引队员,让队员喜欢上这样的课,其次,让队员们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感受到了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再次,激发了队员的学习兴趣,锻炼了队干部的协调、组织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美中不足的就是课堂实录的视频有些短、涉及的优秀队员有局限。

以上就是我的少先队活动课说课内容,有不当之处还请指正。

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各位思品教学的专家:

今天有幸在这样的机会和大家共同探讨思品教学,内心是非常高兴的。但同时我又是诚惶诚恐的,因为说实话,对这门课的研究我平时倾注的精力是不多的,正因为这次的活动,让我切切实实地从本质上触摸了一回新课程下思品教学的航向,让我初步领略了思品教学这方和语文教学一样有着广阔发展空间的课程。今天的课堂,我如一个懵懂的孩子做了一次新课程下思品教学学步的尝试。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其主旨是:源于儿童的社会生活、贴近儿童的社会生活、引导儿童的社会生活、回归儿童的社会生活。它将学生品德的形成与社会、家庭、学校融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因素,使学生能够健康、安全、愉快、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品德课堂,力求儿童的学习过程成为其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成为其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过程。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经受认知的挑战,从中获得理智上的满足,更要在情感、心灵的充盈上获得精神的体验,在回归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得到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受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生活。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只追求教育在未来的结果,而忽视教育自身作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新课程理念下的品德课堂就是要让儿童过好他们的教育生活、课程生活。今天的我执教的这堂课正是把自己作为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课前引导学生进行的网络搜索、图片搜集、资料查找和整理、采访等,让孩子逐步深化对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的认识,课堂上通过交流、共享、创新构想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共鸣,致力于让学生充实地过好这一次的教育生活。尝试着实现课程是为了生活,通过生活学习生活的教育理念。

今天我执教的是九年义务教育《思品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我们的民风民俗》,这一课有三部分内容:传统的节日、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传统的文娱活动。本课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的家乡(社区)”单元第10条“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迷信活动”编写。由于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比较广,需要两课时完成。今天我执教的这一课时就安排了“传统节日和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两个内容。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绚丽多彩的传统节日生活成为各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各个民族的习俗和文化像一部部生活百科全书,生动地记录了本民族的传统生活习惯、文化特点、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传统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但是现在,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幸福概念的逐渐物化,西方文化的大量渗入,传统这部生命之书、生活之书正被长期冷落,没有得到应有的文化尊重,这个非文字的、一代代口头承传的多民族活态文化传统正在自生自灭着。

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更培养学生以开放的心怀认识、重视、接纳中华民族的民风民俗,进而身体力行地传承这一活态文化。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的节日和民风民俗,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以开放的心怀认识和重视中华民族的民风民俗,身体力行地传承本土文化。

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了解家乡民风民俗来历的基础上,懂得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通过大量的课前准备和实在的课堂交流,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 认识了解春节及相关风俗习惯

这部分内容设计,从学生最熟知切感受最深的节日入手,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春节引路,让学生感知独特的民风民俗,我安排了以下教学步骤:了解春节、古诗切入聊春节、少数民族过春节、海外华人过春节、过年方式知多少。通过这些教学,从总体上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形成了许多独特的习俗和文化,寄托着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生在这些教学环节中一方面在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拓展,另一方面又在设计过年新方式时将传统和现代巧妙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开放的思维,身体力行地传承本土文化。

今天的课堂上学生在交流过年习俗的基础上,对设计过年新方式非常踊跃,有建议举办假面舞会的,有种下心愿种子的,有坐蒸汽球放烟花的,创意迭出。

二、 了解其他传统节日

教材上只列举了春节和端午节两大传统节日,课前根据大量的资料搜集,我在这方面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列举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八大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较大空间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为此,我安排了看图猜节日、小组共享搜集的资料、集体交流信息、齐读《佳节乐》儿歌这几个教学环节。这几个环节安排注重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成,全员互动,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收获,让那些孩子身上存在的差异,在课堂上无法预料的尴尬成为精彩的瞬间、绚丽的亮点。

比如今天在课上学生从传统节日的别名、传说、来历、风俗习惯、古诗等方面进行了横向的交流,较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涉及面。

三、 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强化传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转变,西方文化越来越多的进入了国门,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不可回避的上演着一个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洋节。现在的学生也有很多已经模糊了传统节日与西方洋节的界限,基于这一现状,这节课的设计我还安排了由多媒体制作的圣诞老人的语音贯穿,以圣诞老人的视角来看待中国传统节日的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无疑为传统的课堂注入现代的气息。

此外,在课堂结束之时,由圣诞老人点明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复活节、感恩节、万圣节、愚人节等均属西方节日,在学生头脑中做了一次清楚的节日类别的划分。并由这节了解传统的课堂出发,延伸到课外对西方节日的了解,乃至创想世界大家庭的共同的节日,真正体现《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所有的内容都体现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就是品德课全部的课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这堂课上有所体验、有所收获,更要让他们带着这种热情,以更浓厚的兴趣、更饱满的激情进行以后的学习生活。

以上是我对这一节课的一点初浅的认识和尝试,当然,在课堂操作中还留下了一些遗憾,比如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互动的时候还不够多,恳请各位老师、专家多提宝贵意见,让我们共同让思品教学这方沃土绽放奇葩!

谢谢!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本单元以“诚实”为主题,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诚实的故事,知道诚实是一个人道德完善的基本准则,从小就应该努力做一个诚实的人,从道德上完善自己。《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紧扣本单元好孩子、好品质的主题,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国王用“种花”的方法来选继承人,但花籽却是煮过的最后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以自己诚实的品质赢得了王位,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努力做一个诚实的人。课文以小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的形式,在国王用独特的方法选继承人的情节中,让学生明白诚实的品质最可贵。故事中所留空白点较多,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虽然是一个重在说理的老故事,但悬念迭生,引人入胜,学生比较喜欢,能较好地引领学生的价值观。

二、说教法、学法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引起感情共鸣。

2、以读为本,自读自悟,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同桌读、分角色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将学生带入所表达的情境中,从中了解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个诚实的孩子。

3、自主识字,感受乐趣,再学习本课的生字生词,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盆、位”等12个生字。会写“分、要”等6个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情感目标:知道诚实是人的美德,愿意做一个诚实的人。

四、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白国王选择继承人的标准是诚实

2、懂得诚实是一种美德,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本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引入部分

1、我通过讲故事的形式,首先吸引的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到诚实是很重要的,然后揭示本课的课题,学生读题。学生在看到课题后会提出一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这篇课文。

2、教师手举花朵读词语(捧着、花盆、鲜花、最美、继承),学生读后,教师把“最美、继承”两朵花贴在黑板空花盆上。让学生用这两个词围绕课文说一句话。

设计目的:复习要掌握的词语,让学生用“最美、继承”连词成句,整体感知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第二环节:深入感悟部分

设计理念:用国王的特殊考题“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国王的继承人。”引出下面三次比较。

重点设计了三次比较:

1、面对种不出花的相同结果,雄日的选择和其他孩子的选择相比较。比较出雄日选择诚实的可贵。

2、孩子们手捧鲜花的高兴和国王看见鲜花的不高兴进行比较。比较出他们对最美丽的花不同的理解。

3、国王先不高兴与后来看见手捧空花盆的雄日而高兴进行对比。突出出国王选择继承人的标准是“诚实”。

国王出的特殊考题

1、问:“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国王的继承人。”这是谁宣布的?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最美的花”是什么花?重点突出“最美”。

2、设计目的: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最美的花”,是为了比较孩子们和国王对"最美的花"不同的理解,为下文作出铺垫。

3、思考:为什么国王会出这样一道“特殊考题”?

设计目的:让学生心中产生疑问(种花很简单为什么会出这样的考题),激发他们积极学习的兴趣。

第一次比较

1、让学生找出雄日十分用心种花的句子“有个叫雄日的男孩儿,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让学生用“十分”“用心”换词理解和说句子。抓住“十分”“用心”指导朗读。

2、再找出能体现“雄日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的句子:“十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可是花盆里的种子连芽都没有冒出来。雄日又给种子施了些肥,浇了点儿水。他天天看哪,看哪,种子还是不发芽。”先观察课文插图,再采取试读、范读、抽读等形式来体会雄日“十分用心”培育花种和长久等待种子发芽时的伤心、难过。

3、在此处设计了一个补白“问:想一想其他的孩子拿到种子后会怎样种花?结果怎样?心里怎么想的?”

4、思考:如果你是那个国家的孩子你会怎么做?面对相同的结果,雄日和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的选择。

设计目的:换词说句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词语以及体会雄日种花的专心,与他后文没有种出花的结果产生巨大的反差。

通过抓住“十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种子连芽都没有冒出来”“天天”“看哪”重点词句多种形式的朗读,表现雄日十分用心的种花,结果却“连芽都没有冒出来”,努力的付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强烈地突出雄日选择“诚实”是需要付出极大的勇气,去抵制自己面对王位继承人的诱惑!

第三个问题的提出是让学生明白其他孩子也会像雄日一样“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同样没有种出花来,而面对相同的结果却选择的是欺骗的手段,反衬出雄日选择“诚实”是多么难能可贵!

第二次比较

1、问:国王规定的日子到了,其他孩子们怎么做的?让学生找出句子。(出示句子)“许许多多的孩子捧着一盆盆盛开的鲜花拥上街头。”指导朗读,突出花之多,花之美。

2、问:国王从孩子们面前走过,脸上是什么表情?(出示句子)“国王从孩子们的面前走过,看着一盆盆鲜花,脸上没有一丝高兴的表情。”指导朗读出国王的不高兴。

3、追问:国王看见孩子们手捧鲜花为什么脸上没有一丝高兴的表情?学生回答后出示句子:“我发给你们的花种都是煮熟了的。这样的种子,能长出美丽的鲜花吗?”重点指导朗读这一句。

设计目的:在课件中我把这两个句子放在同一张幻灯片中,指导朗读出花之多、花之美和国王的不高兴。通过探究国王不高兴的原因,让学生明白:国王发给孩子们煮熟的花种的真实用意,是看谁具有“诚实”的优秀品质!

第三次比较

问:国王看到孩子们手捧鲜花不高兴,看见雄日手捧空花盆反而高兴起来,还说“你就是我要找的继承人!”这是为什么?

设计目的:我在课件中把写国王表情的这两个句子放在同一张幻灯片中,通过朗读比较使学生体会到国王选雄日当继承人的主要原因——诚实!

第三环节:总结(深入挖掘)部分

1、雄日没有种出花来,为什么他还要来?

2、雄日的花盆真的是空的吗?他真的什么也没有种出来?

3、国王所说的最美的花是什么样的花?

设计目的: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进一步使理解到:雄日手捧空花盆还要来,说明雄日不光具有诚实的品质,还具有敢于面对失败的勇气。作为一个国王,既要有诚实的品质,也要有面对困难、失败的勇气,才能统领国家。这也是国王选择雄日作为继承人的原因。

雄日的花盆不是空的,他种出了世界上最美丽的花---“诚实”的心灵之花,这就是国王心目中最美的花,所以雄日才能继承王位!(板书)

第四环节:拓展部分

朗诵拍手儿歌《诚信儿歌》

附:小朋友,要诚实,

不撒谎,要牢记。

考试时,不作弊,

做作业,靠自己。

说的话,记心里,

守诚信,从小起。

设计目的:通过对儿歌的朗诵,让学生加深感悟,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自觉做到“诚实守信,从小做起!”

说课稿 篇6

《爱迪生救妈妈》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8组的一篇课文。本文让我们禁不住由衷地赞叹爱迪生的聪明:妈妈的病情十分危急,切除阑尾的手术必须马上进行。可是昏暗的灯光急坏了爸爸和医生。多亏小爱迪生急中生智,想出办法,把昏暗的灯光聚集在一起,救了妈妈的命。根据本课要认的生字较难,具识字量较大,文章语句读起来较拗口的特点,以及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立了本篇课文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会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会感悟并积累词语。

3.初步感知文本,了解爱迪生是个伟大的发明家,领会爱迪生的爱动脑筋。

基于以上理解,我本着“从整体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宗旨,以新理念为指导,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来组织学习《爱迪生救妈妈》。

一、利用教材资源

教材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优秀例子。

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利用好教材这个资源。比如: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了本课的课题,来引导了解爱迪生是个伟大的发明家,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利用学生资源

学生个体是一支强大的潜力股。因此用好学生资源,注意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新课程低年级中作为重中之重的识字教学。我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以赞叹爱迪生的聪明,学习爱的才智为契机,引导学生拿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争当小爱迪生去帮助有困难的同伴。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都已有较大的兴趣来识字,所以看起来热热闹闹的小游戏已不大适字,识字无非是对字的音形义的学习。因此,我在本节中注重了生字的音形义,把识字教学落到实处,使学生学得扎实。

三、利用感情体验资源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各自深刻的情感体验。本节我特意设计了“对词语进行感情朗读”,以此来引导理解词义,使识字教学落到实处,解决以往枯燥的词义理解的教学困境,使学生不会对理解词义望而却步。

四、利用竞赛等心理资源

竞赛时的求胜心理,成功成就感,让学生的兴趣,潜能一并超常发挥。在课堂的一开始,我就采用大家竞赛答科学家的知识,使课堂一开始,学生有乐学的氛围。在展示读课文这一看似不起眼却有难度的环节,我设计了以接力赛形式分小节,合作读好课文,使学生兴致盎然,在不知不觉中展示出读书水平。另外,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只顾自己,不注重倾听别人。我在课堂上也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倾听。如:听得最认真的同学有机会参与朗读接力赛。

五、利用广大的课外资源网

身边无处不在、无所不有的资源网,使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教材之上,而是以教材为主,向四周辐射,吸收丰富多彩的信息。因此,我在本节中以师为表率,出示《孵鸡蛋》的故事与学生共享,以此来引导学生去了解更多的资料。如此一来,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自主实践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说课稿 篇7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安塞腰鼓》。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本单元选编了《社戏》《安塞腰鼓》《观舞记》《竹影》《口技》等几篇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这些文章从不同的方面向学生展示了各式各样的文艺形式,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开阔视野,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起到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本文以铿锵磅礴的语言,张扬激荡的句式,瑰丽奇伟的想象,急促暴烈的节奏,用一个个宛如鼓槌的汉字,在那天地之间,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之上,为我们鼓荡起一场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仿佛汹涌的黄河夺路而出。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澎湃激扬的活力。

这样的文字对于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是极有帮助的,因为她充分展示了我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充盈着生命的渲泄与活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同时,本文在写作上,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气势恢弘,有阳刚之美,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对于习惯于学生腔的中学生来说,其冲击力是可想而知的。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上课前,我先请学生预习文章,提出本文他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并拟定出来,综合学生意见,依据新课程标准及本单元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最终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 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本文的学习,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难点: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说教法

由于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体,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根据本文内容,结合创新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自读感悟式,注重学生读的优化训练,以读代讲。课堂上提倡自由研讨,允许下位置交流意见。另根据大语文观的要求,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融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从而将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写作、生活实践相结合,以深化对文章的感悟,提高学生审美、写作能力,深化对学生心灵的影响。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绘得有思想、有感情,富有生命力和教育意义。

《城里来了大恐龙》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拟人的手法,以恐龙的基本特征作为推进故事的线索,通过恐龙到城里给大家带来麻烦和快乐的故事,让幼儿感受帮助别人,会收获快乐。故事逻辑清晰、内容浅显,易于幼儿理解。

二、说学生: 从学前阶段到小学低年级,故事是儿童阅读的主要材料。4、5岁的幼儿连贯性语言开始发展,能够正确地说简单的句子,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成人可以和幼儿一起开展分享阅读,在阅读中注意口头语言与文字的对应关系,并增加预期和假设的提问,猜想事件的发展。

《城里来了大恐龙》正好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纲要》精神、中班幼儿语言发展实际水平、以及本故事具有的特点,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1、情感目标:帮助幼儿体验恐龙的不同心情,体会给别人带来便利的快乐。

故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它能培养幼儿的品质与情操。在故事《城里来了大恐龙》中,情感目标在于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体验恐龙给人们带来麻烦和便利的心情,从而激发幼儿关爱别人的情感。

2、知识目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名称、角色及故事的主要情节。学习词组:啪哒啪哒、吱咕吱咕。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伤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此次活动,就是让幼儿欣赏、倾听、讲述、反思故事,使幼儿逐渐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词汇、语句等。

3、能力目标:鼓励幼儿尝试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想象,讲述恐龙来到城市所发生的事情。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故事虚拟、夸张的特点,正好满足幼儿充满想象的心理特征。在故事《城里来了大恐龙》里,引导幼儿对故事情节和角色对话进行合理想象,大胆讲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由此,我确定本次活动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以及发生这些事情的原因。

教学难点:鼓励幼儿尝试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想像,大胆讲述恐龙来到城市所发生的事情。(幼儿讲述的效果与幼儿自身已有经验,幼儿语言的发展,教师的引导有关,因此,把这点作为难点。)

四、说教学准备: 一次成功的活动需要精心的准备。幼儿经验上的准备,可以为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对教具及教学环境的准备,可以使幼儿在更形象直观的环境里学习。

1、幼儿经验准备:对恐龙相关知识的了解。

2、课件准备。符合故事情节发展、动画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五、说教学方法 说教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次活动,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教师主导、幼儿主体,”以问题引导为主线,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1、教法:

演示法:展示生动形象的教具,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形象地感受童话。

讲述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述,帮助幼儿多角度感受故事。

教师用适当的语言,讲大恐龙“啪嗒啪嗒”地走时,语气加重,动作夸张,更好的突出恐龙大而重的形象。

谈话法:提出话题,引起共鸣。

如请小朋友共同讨论:你喜欢这只恐龙吗?为什么?

提问法:引导幼儿观察事物,寻找问题答案的方法。

我主要运用了反思性提问:恐龙给大家带来了麻烦,这是他愿意的吗?假设性提问:如果你是大恐龙,你会怎么做?等。

2、说学法:

观察法:利用课件,让幼儿欣赏观察,猜测故事的发生。

幼儿对故事内容的讲述都是基于观察的基础上的。幼儿除了观察图片外,还可以观察一些重复出现的文字,引起幼儿对文字的兴趣。

讨论法:幼儿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

讨论法的运用给了每个幼儿说的机会,对幼儿语言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讲述法:幼儿看图合理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采用引导幼儿讲述恐龙的特征、猜测故事的发展、自由看书讲述,多种形式的讲述,让幼儿的语言能力在运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六、说教学过程 新《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1.开始部分:欣赏激趣,谈话引出。

展示图片——提问——谈话

展示恐龙图片,吸引幼儿。恐龙是遥远时代的动物,活动前幼儿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活动一开始出示大恐龙的图片,让故事的主人公出现在儿童面前,集中幼儿注意力。

提问:这是什么动物?它长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讲述恐龙的一些特征,教师提炼,突出重、大、长等特征。

谈话:如果恐龙来到城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讲,然后教师提出学习内容故事《城里来了大恐龙》,幼儿会思考:故事的内容和自己讲的一样吗?这样幼儿就带着好奇心去欣赏故事。

2.基本部分:

逐图讲述,理解故事——完整欣赏,加深印象——谈话活动,情感体验。

逐图讲述,理解故事。

教师运用直观演示法,根据需要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在听听、看看、猜猜、讲讲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感知恐龙来到城里后带来的麻烦和便利,以及其中的原由。

展示第一幅图,然后提问:恐龙来到了什么地方?它是怎么走路的?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通过多次提问,为幼儿创设一个问题情景,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大胆想象,结合已有经验,运用讲述法讲述发生的事情,教师给予积极的反馈,提炼语言,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恐龙“啪哒啪哒”地走路,身体很大,堵塞了交通。在讲述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地突破活动的难点。

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讲述第二、三幅图。第二幅图突出,恐龙身体太重,铁路发出“吱咕吱咕”声音。第三幅图突出:恐龙脖子太长,把房顶掀翻。

前三幅图的内容,都是恐龙给人们带来的麻烦,教师在此引导幼儿讲述“恐龙制造麻烦后,他的心情会怎样?”

接着,引导幼儿看第四幅图“恐龙变成立交桥,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体验恐龙此时的心情,提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突出教学目标。

完整欣赏,加深印象。

教师再次利用多媒体完整展示故事图片,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帮助幼儿多角度地感受、理解作品。

谈话活动,情感体验。

提问“恐龙前后心情一样吗,为什么?”“如果你是一只恐龙,你想为人们做些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大胆想像,依照恐龙的各种形体特征说出与众不同的回答。幼儿把自己当成恐龙,设身处地去思考讲述,更能让幼儿体验帮助别人会快乐。

3.结束部分:幼儿阅读故事,自由讲述。

儿童在看故事,听故事后,基本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再让幼儿自由看书,拉近幼儿与读本的距离。个别表达能力稍弱的幼儿,教师在这一环节个别指导,促进其语言的发展。

有研究者指出,要让幼儿成长为一个流畅的阅读者,需要具备反思、预期、质疑、假设的策略技能,不同的策略技能具有不同的作用。本次活动,我就有意识的发展幼儿相关的阅读技能。

比如:“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是发展幼儿反思的策略技能,帮助幼儿理解内容;

第一幅图观察讲述后再讲述其它几幅类似的图,发展幼儿的预期策略技能,有利于幼儿快速理解阅读内容;

“恐龙为什么会给人们制造麻烦,它愿意吗?”发展幼儿的质疑技能,在助于深入准确理解阅读内容;

“恐龙前后心情一样吗,为什么?”“如果你是一只恐龙,你想为人们做些什么事情?”就是发展幼儿假设的策略技能等等。

这些策略的逐步发展,将有利于今后的阅读。

俗语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的说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敬请在座的各位专家、同行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大雁归来》一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这一单元是以人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中的“关爱自然”单元,这单元是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而这篇文章则是一篇自读课文,篇幅不算短。内容上虽介绍大雁的生活习性,但同时又象一首抒情诗,有人把这篇文章读成了说明文,我觉得思想度不够,应该读成散文比较好一些,因为作者作为一个爱鸟者,他抒发的是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与一般的动物写作者是不同的,作者对鸟儿有一份诗人的情怀。在作者心目中,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它们像人一样组成一个家庭,有着人一样的亲情,团圆的时候,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觅食、集会;孤独的时候,它们忧郁地鸣叫着,徒劳地寻找着失去的亲属。它们的到来,宣告了春天的回归,它们的鸣叫则使天空回响着野性的诗歌。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描写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和作者一起去“观察”(大雁的飞翔、声音)到“思考”(大雁世界给予我们人类的启示、作者的思想观念),由浅入深、由文字到思想、由感性到理性,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感悟到作者看待自然万物时的多角度和大视野,学生学会欣赏自然界美好和谐的画面,且能给予一种思想上的“碰撞”,改变一贯以自然的“主宰者”身份居高临下审视“自然”的视角,学得一种新的世界观、人生观,我以为,这才算读透教材。

结合以上想法我设计本课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学会运用。

②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本文主旨,训练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珍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情怀。

重点: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而非讲授大雁的知识。

难点: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疑难句子。

学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①结合学校课改要求,实践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配合多媒体演示文稿与黑板的应用。整个教学借鉴“三读法”突出层次与板块、梯度与效度。

②以四人小组、同桌研读交流探究法为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能力,大胆冲破心理束缚,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与见解。

三、说教学过程:

㈠、出示课题、大雁图及导入语:

每当萧枫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交叉,形成一个“人”字,如纪律严明的军队一般,行动划一。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们增添哪些有关大雁的记忆。(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猎奇之心)

㈡、介绍作者:(理由:国外、特殊的环保情怀)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者。他是一位热心的观察家,敏锐的思想家,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沙乡年鉴》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在这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中,利奥波德以抒情的文学手法描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如歌如泣地叙述抒发了崇尚自然的情趣。在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威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此书文笔优美,思想深刻,被誉为“绿色圣经”。《大雁归来》是该书中的一篇观察笔记,文章内容具体详实,描写生动细腻,情感真切动人,又包含有作者理性的思考。(出示作者画像与《沙乡年鉴》一书的封面,给学生直观感)

㈢:出示学习目标:

①初读课文,感知生字词;

②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大雁的特点;

③重点语句读,感知文中的优美语言与作者的情感。

㈣:1、一读指导:快速阅读全文,注意时间,一气完成,标记出陌生的生字词。

2、一读检验:

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雾霭、窥探缄默狩猎凋零滑翔顾忌

②解释下列词语。凋零:迁徙:缄默:窥探:雾霭狩猎:顾忌:目空一切:

提问与点拨:

①迁徙(xǐ)雾霭(ǎi)窥(kuī)探缄(jiān)默狩(shòu)猎凋(diāo)零滑翔(×iáng)顾忌(jì)

②解释下列词语。凋零:凋谢零落。迁徙:迁移。缄默:闭口不说话。窥探:暗中察看。雾霭:雾气。狩猎:打猎。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关于对语文知识的检测,我想说明一点,我们现在使用的教科书几乎是从人文性和文学素养的宏观角度让学生总体把握,而字词句篇、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少之又少,课后“研讨与练习”几乎是清一色的理解分析题,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该教材对语文知识有忽略的感觉,新课标也提出要淡化不等于忽略。所以课堂上的双基、语法、修辞有时必须穿插一些,这是阅读理解的基础。)

㈤:二读课文指导:同学们要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要点,把握文意。完成思考题:①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②为什么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不准翻阅资料书,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感受,先自主思考,依据要求再小组或同桌交流)

提问归纳:

1、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明确:

①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

②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③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

④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

⑤爱寻食玉米粒。

⑥常六只列队飞。

⑦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闹。

2、为什么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

明确:课文中说明大雁知道威斯康星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而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不是偷偷摸摸的,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明大雁知道法规,在春天的白天放心地活动,觅食。

㈥三读指导,品读赏析文中语言与作者的情感。有人说这篇文章是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请同学们选择这两点中的一点进行探索,探究方式:例子+评定。(有难度,可适时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明确:(1)品味形象性:明确:本文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声情并茂。如:春雁归来时的热情低语,向水洼池塘问好,觅食前后鸣叫,似乎先有场辩论,返回后还会论述食物的价值;晚上大雁群居沼泽集会,发言,激烈的辩论,深沉的总结,稀疏的谈论,形象的描写,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另外,衬托手法的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如主教雀、花鼠衬托大雁的坚定不移,乌鸦衬托大雁飞行路线笔直。

(2)感受抒情性:体会下列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2、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3、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

4、每年三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

5、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说课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aaa。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画杨桃》。我的说课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画杨桃》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

二、【说目标】

为领会编者意图,达到应有效果,根据课标的三个维度、中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特点及本课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语。

2.能读通读顺课文,有感情地角色朗读文中的人物对话。

3.能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初步读懂课文所蕴涵的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实事求是。

三、【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选择适当的教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新课标理念,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我采用“一法为主、多法相辅”的策略,以“读悟结合法”为主,情景教学法、信息收集法为辅,优化结合,充分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本节课我将重点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和“朗读感悟法”。

四、【说学法】

1、主动学习法: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

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五、【说教学过程】:

为落实教学目标和体现教学理念,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四个环节1、谈话引入新课。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情况。3、精读课文,积淀语感。4、回归整体,进行总结。

(一)、导入部分

主要是简单介绍杨桃,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杨桃的图片。然后出示课文标题“画杨桃”,并且让学生就标题展开联想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谁画杨桃?”“怎样画杨桃”“杨桃画得怎样?”等等,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提炼。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带着教师提炼的问题默读课文一遍,并圈出生字词;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让学生以4人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问题,选派小组代表在班级内交流答案,然后教师对问题进行点拨与总结,接着出示生字词“ 叮嘱、审视、轮流、和颜悦色、教诲、一生受用”要求学生读准这些词语。

(三)、精读课文,积淀语感

讨论问题,全班交流、反馈:(层层递进、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1、引导理解“教诲、叮嘱、审视、半晌、和颜悦色、一生受用”等词的含义,并回归原文进行深入理解。

2、父亲叮嘱我什么,老师讲的话具体指什么?

3、画杨桃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我要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4、父亲的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5、有感情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 1、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就必须从语言文字的细节入手,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落实在个体感悟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共享。3、在朗读中,我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读出感情,把感情送进文本。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

的熏陶。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大概掌握了本课的重难点。)

(四)、回归整体,进行总结

总结全文时,我让学生说说学习本节课后的感受?待学生交流完后,在适时总结学法并让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在诵读中感受父亲的话,激起学生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心中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重点。我的板书力求精简,重点突出。

11、画杨桃

爸爸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老师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 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实事求是

总之,以上设计我力求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设计总体上体现“实”字,在具体教学环节中体现“精”字,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真”字,将扎实的语言训练和“个体价值的体现”结合起来。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说课稿  说课稿词条  
说课稿说课稿

 二年级体育说课稿

二年级体育说课稿范文汇总六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展开)

说课稿说课稿

 搭石说课稿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推荐度:丑石教案设计推荐度:说课稿推荐度:美术说课稿推荐度:《秋天》说课稿推荐度:相关推荐搭石说课稿1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展开)

说课稿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推荐度:幼儿园中班说课稿推荐度:幼儿园小班说课稿推荐度:幼儿园《分房子》说课稿推荐度:幼儿园语言说课稿推荐度:相关推荐【实用】幼儿园说课稿4篇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