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说课稿
推荐度:
《秋天》说课稿
推荐度:
推荐度:
美术说课稿
推荐度:
《海燕》说课稿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有关说课稿范文汇编五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平时的古诗教学中,我都是一首一首地教,一节课就教一首。自从听了王老师的课之后,我才知道原来能在一节课上把两首诗这么巧妙地整合在一起上,新颖且有实效。今天沈老师又一次挑战自己,尝试用这样的方法教学古诗。我很佩服沈老师这种敢于尝试的精神。
课上,她通过灵活巧妙的教学设计,在一种悠远的情境中,由浅入深、多维感受、积极品读,唤起了孩子对中华古诗文语言、意境之美的感悟,唤起了学生对中华古典文化的深深喜爱之情。她的课上得流畅、清新。
结合整个教学思路,我谈谈自己的想法:
整堂课,她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教学。
第一板块:合。初读《乡村四月》、《田园四时杂兴》两首诗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这两首诗给留给你的共同画面是什么,从而提炼出“忙”。这个环节是“求同”。我想:既然是“求同”,每个孩子读出的“同”可能是不一样的。除了“忙”,还有什么是相同的呢?细读之后,发现两位诗人的诗其实洋溢的都是轻松愉悦的氛围。《乡村四月》画意盎然,令读者陶醉不已。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勾勒出水乡初夏特有的景色,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后两句写人,写出人们的紧张、忙碌。《田园四时杂兴》写大家忙忙碌碌,但都开开心心,基调昂扬。也就是说两位诗人都在用诗的眼光发掘了生活中的美,并努力再现了这种美。正因如此,他们的笔下才写出了这么美、这么有情趣的诗,并让读者也感受到浓浓的诗情画意。但是这个“同”在初读课文之后可能又是很少同学才能感受到的。如果按照老师的思路让同学们去重点感受“忙”,那么《乡村四月》就少了那份意境美:《田园四时杂兴》少了那份情趣美。所以我想,这首诗如果在初读后要提炼相同之处的话,那就是一个“美”字。
第二板块:分。先感受《乡村四月》中人们的忙碌、紧张与画意盎然,再感受《田园四时杂兴》中人们的忙忙碌碌与开开心心。在教两首诗时,教师并不是完全并列处理,而是“瞻前顾后”。她用几处语言把两首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通过“乡村四月的人们仅仅是在忙着蚕桑、插田吗?他们还在忙什么?”自然过渡到第二首古诗的学习,学生无形中明白两首诗其实是有内在联系的。
在教学中,沈老师熟练运用“举象”的教学策略:“乡村四月,人们有的在忙……有的在忙……有的在忙……”“子规飞到这里,仿佛在说……子规飞到那里,仿佛在说……”通过举象,回到诗中“这正是: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晨曦微露,他们干什么;烈日当空,他们干什么;日落黄昏,他们干什么”等等,通过举象,回到诗中“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正如王老师所评:先举象,再回到诗中,用文字来确证,用文字来表达,由画面到文字。原先我教学古诗时常常逐字逐句串讲,虽然诗的意思学生明白了,但是诗却讲没有了,实在惭愧。
第三板块:合。感受两首诗的意境之后,教师让学生找找两者有哪些地方是不同的。当学生提到两者都有写事时,教师继续让学生思考:同样是写事,两者有什么区别呢?这个问题继续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总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最后这个“求异”的环节中,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后来老师把“异”概括成“白描”与“特写”,听课过程中,我觉得这样的提法很好,感觉很有深度。听完王老师的评课才明白这样不准确,解读上是有问题的。于是听完课,我找了一些资料,试图找到这两首诗最大的不同点在哪里,或者说是写作特色在什么地方。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郭志明在他的《诗美的永恒——同题古诗佳作比较谈》一书中这样写到:
范成大的诗写的是夏日农忙。前两句从时间写,突出了“忙”字;从内容写,也是一个“忙”字;从劳动者写,也表现出“忙”。这两句已经多角度地将农忙的气氛渲染尽了,将农忙的情景表现足了,再往下写,就很难了。怎么办呢?诗人匠心独运,后两句,他一下子不承上面的话题,撇开了能“耘田”、“绩麻”的村庄儿女,别具慧眼地将镜头对准不懂事的“童孙”,即那些孩子们。照理,孩子们是不懂什么的,大人再忙,他们只会自顾玩耍。然而,不懂事的孩童却又表现得非常懂事,“学种瓜”之举正因他们对大人的体贴和受农忙热烈气氛的感染。而小孩尚且如此,大人的忙碌程度就表现得更为充分。诗人正是从这一角度措意,把农忙的气氛表现得更热烈,把诗歌的意境表现得更有情趣。而且这样布局,避免了平直、呆板的毛病,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这首诗的情景,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辛弃疾所写的《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都是那么富有情趣!
书中继续提到:翁卷的诗写农忙景象,不只局限于就农忙写农忙,而是善于勾划农村优美风光,写景如画,使生活之美和自然之美完整地融合为一体,创造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诗的前两句写景,用“绿遍”来写“山原”,用“白满”来写“川”,给人们展示的是一幅山川壮阔而又秀美的图画,而“子规声里雨如烟”一句将夏初富有个性的景象形象地描绘了出来,梅雨不停,子规不歇,从侧面烘托出农忙季节的"到来。这样的景象非常优美,农民在这样的环境中劳动,其忙碌也就别有一番兴味。
看了以上两段话后,我想两者的写作特色一个就是情景交融,一个就是富有情趣。
从整体上来看,我认为这节课是成功的。我以后也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式去实现古诗的高效课堂。都说“整体决定成败,细节决定精彩”,那么本课有哪些细节的地方需要自己今后注意呢?
1.让学生多读一会儿。
古诗教学离不开读。读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读中才能获得。
让学生多读一会儿,就是要关注读的本身,想方设法让学生读好,读到位。初读古诗要让学生读准、读通。难读的地方一定要多读。比如《乡村四月》中“才了蚕桑又插田”一句中,“了”是多音字,“蚕桑”都是平舌音,前一个前鼻音,后一个后鼻音,紧接着“插”是翘舌音。这句话比较难读的。要在2分钟内读流利两首古诗且读出诗的韵味好像时间少了一点。
2.让学生多写一会儿。
课上,我们经常让学生进行小练笔的训练。有时候一看到写的好的同学就让她站起来念,这无异于让其他孩子不要写了。孩子的速度有快有慢,水平有高有低。如果我们很快地就让一个站起来说,大多数孩子既没有听进去这个孩子的回答,也会因老师的突然打断影响了思路。
让学生多写一会儿,就是给足时间让每一个学生写。不光写还要交流点评,指出优点,提出不足,给出意见,这样才有收获。比如让孩子们想象写古代孩童可能会忙些什么。有的孩子说是一起放风筝、嬉戏等等,那么这些孩子其实就没有感受到文中这热烈的农忙气氛。要是诗歌中富有情趣的意境也能在他们的笔中流淌出来,那么这样的练笔才是有收获的。
感谢沈老师带领我们领略这美丽的田园风光,带领我们走进这“人充满劳绩,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的境界
说课稿 篇2
教学目标:
1、会在word中插入图片,并设置图片的版式、调整大小、会移动位置。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设置图片的版式、调整大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同学们,六年一班的学生要举办一个诗集展,他们自己动手用word精心编辑了图文并茂的诗集作品,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课件展示)
师:这些诗集漂亮吗?你想自己动手制作这样图文并茂的诗集吗?今天,我们学习“给诗集配画”,也就是在word中插入图片。——板书课题。
二、 新授:
活动一:插入一幅图
1、 师:其实,在word中插入图片一点都不难,请同学先试着完成任务一。
(课件展示:任务一,插入一张图)
师:在动手之前,老师有几点小提示,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课件展示:温馨小提示)
2、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上来边说边演示你是怎么做的?
3、 教师小结。
活动二:自主探索:设置图片的版式、调整大小、移动位置
1、 师:通过任务一的"操作,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动手能力真强,现在老师出一个难题考验你们,你们有信心通过考验吗?
2、 (课件展示:任务二,帮小兔子回家)
师:在操作之前,我们先看看老师给你们的几点小提示,请一位同学大声读一读。
3、 (1)、小组合作
(2)、小组汇报:上台演示。
(3)、教师小结。
休息1分钟(听音乐、活动手脚)
师:接下来,让我们在1分钟的时间里,伴着轻柔的音乐闭上眼睛,按摩下你的睛明穴,也可以站起来,活动活动手脚,伸伸手,踢踢腿。
活动三:综合练习:排一份美观的诗集
1、 师:艺术节快到了,学校要举行一次诗集排版比赛,你想拿第一名吗?老师在“百宝箱”—“参赛作品”中准备了几份只有文本的诗集,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内容,给诗集配上合适的、漂亮的图片。给你们15分钟的操作时间,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如果你认为“图片素材”文件夹中没有你想要的图片,可以上百度图片搜索。动手展示你的实力吧!
2、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 作品展示、点评。
你觉得自己的作品怎么样? 请一位小伙伴点评一下吧。
谁来评价一下这份作品?
三、 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什么?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在word 中插入图片,并学会了设置图片的版式、调整图片的大小等操作,同学们能学以致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制作出一份份搭配合理,版式美观的诗集,你们做得真棒。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狼和小羊》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茬,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自知理亏,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文中作者通过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的着力描写,刻画了角色性格,展开了故事情节,揭示深刻的哲理。
教材的特点是:
(1)寓体生动形象
(2)寓意抽象概括,文中以狼的“故意找茬”,“气冲冲”,“龇着牙”向我们展示了狼的狡诈,凶恶;小羊“温和地说”,“大声喊道”向我们展示了它天真善良的一面。
教材的作用是:借助一个短小生动的故事让人们认识到,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讲道理是不行的,只有勇敢地跟他作斗争才能争取胜利。
教学目标:由于我教的是第二课时,所以教学时,根据寓言教材特点分析,我希望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后能达到以下三方面的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课文。
2、能力目标: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验真善美的情感价值,懂得遇到像狼这样的坏人,应该以智取胜。
重点难点:
教学时,我把知识目标看做重点,因为低段学生注重识字教学,所以为了突出重点,我以复习生字生词来加深学生的记忆,以便更好的理解课文,认识狼的本性。
教学难点为能力目标,这是由于这篇寓言故事主要是以对话为主,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为了突破难点,我以分角色朗读来让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
二、说教法
1、我运用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正是依据儿童的心里特征,认识规律,从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入手创设情景作为教学过程的契机。
2、渗入语感训练。根据课文的特点,我立足于“以读为本”的思想,引导学生角色转换,把自己浸入课文中去体会。
三、说学法
在教第二课时时,我注重“读文质疑——读议解疑——感情练读”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有法可循,学会读书。
四、说教学过程、
1、生动故事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寓言故事
我用情景教学讲故事的方法导入,再现故事发生的森林背景,引出狼和小羊两个角色的同时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兴趣,让学生放佛看到了寓言中的"角色,为深入学习全文铺垫。
2、复习生字,朗读课文
首先,我出示生字生词卡进行复习,通过指名读、分组读、全班齐读,以便加深学生的记忆,再全班朗读课文,并指名分段读。学生通过有层次的朗读,逐步疏通课文,理清课文层次,深入理解寓意。
3、细读品悟,关注小羊的命运,认识狼的本性
这一环节是第二课时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我强调的是学生的个性品悟,并让学生说出各段的段意,再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例如我问学生:“他的回答正确吗?”“他读的像一只凶恶的狼吗?为什么,你能来读一读吗?”“你觉得他读的怎样?”学生在相互的评价的中,逐步体会狼和小羊对话的不同语气,以提高朗读能力和阅读感悟能力。
说课稿 篇4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
上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让品德与社会课程在生活中扎根》,说课内容是《生活离不开工业》。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说明我对这节课的思考。
一、说教材
《生活离不开工业》是品德与社会课程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工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第一个子话题。
教材第70页呈现了4幅图,通过学生平时经常见到的巧克力派、运动服、电视机和汽车生产来呈现工业的方方面面,意在让学生知道:我们的很多日用品,都是工业生产的。
教材第71页也有四幅图,内容分为两组。第一组是竹床蒲扇乘凉与空调降温的对比。第二组是木盆手洗衣服与洗衣机洗衣的对比。两组图片说明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为人们提供的产品越来越多,产品的质量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全。先进的工业产品将人们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生活越来越方便、舒适、美好!
教材在图片之外,还有两个泡泡语和一个小资料。
第一个泡泡语:“说说你家里的生活用品中,哪些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它是针对70页的四幅图展开的,目的在于将学生的视野由四幅图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日用品都是工业生产的,工业无处不在。
第二个泡泡语是一个小调查:“回去向爸爸妈妈了解,近几年家里添置了哪些新出现的生活用品,他们给生活带来了什么方便和改善。”这个小调查是对71页教材两组图片的补充。学生的调查方向就是通过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实实在在地体会工业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善。
小资料的内容是“按照产品的用途不同,工业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轻工业包括:食品工业、纺织工业、日用品制造工业等;重工业包括煤炭工业、石油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等。”这些分类,要求学生对工业产品与工业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二、说学情
接下来,我说一说学生情况。
(出示ppt)这是一段教师用书上可以看得到的学情分析。其中“这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着亲身经历和体验,但大多数学生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与工业生产没有直接接触,对生活中的日用品从何而来了解甚少,对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缺乏感性认识”具有普遍性。
我在教学中发现还有几点需要注意:
1.学生不仅不了解工业生产,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工业,看到很多日用品都不敢确认是不是工业产品。
2.学生受年龄等因素制约,只能关注当下。让学生从自己家里的生活用品的更新换代中感受工业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并不容易。
3.学生对小资料中的工业分类缺乏背景知识来支撑理解。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当充分考虑这几点,帮助学生突破自身的认知局限以保证教学目标的落实。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我确定了“生活离不开工业”子话题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喜爱工业产品,有探究工业生产的兴趣。
知识:通过身边的生活用品,探究工业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生活离不开工业。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能力。
其中,“探究工业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是教学重点,“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是教学难度。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有效落实教学目标,我确定了这样的教法和学法。
我认为品德与社会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就是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认知。怎么联系生活呢?不是简单的几张图片或者视频就叫做生活,真正的生活必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我在常青实验小学上这节课的时候,与学生彼此不熟悉,我就把我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编织到教学中去,在教学中互相认识,在生活中深入学习。
本节课最重要的学法是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有效的调查,发言则是无效的。在上课前和学生见面时,我就指导学生完成课前调查。(出示调查表)这份调查表只有一个问题:问一问父母长辈,家里最近这几年添置或更新了哪些生活用品,这些生活用品走进家庭以后,家里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细心的老师们应该已经发现,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教材71页的小调查。为了让学生明确调查目的,我进一步提示学生:调查重点是这种生活用品进入家庭前后生活的对比。因为父母对这种对比会有更深刻的感受,所以我建议学生采访父母并记录,提高调查质量。
五、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感知工业,揭示课题
(出示ppt)这是我在教学中的第一个环节,由商品到工业产品,再到工业和工业分类,通过知识的普及来导入新课。对于四年级而言,导入环节要迅速有效。我用自己周末逛街看到的商品来导入,目的在于和学生增进了解,起到一个创设情境的作用。学生看到这张照片,会不自觉地想:“啊,这就是陈老师逛街的地方!”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情感上也会和老师亲近起来。
活动二、生活离不开工业
(出示ppt)第二个环节是“生活离不开工业”。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生活”怎么解读?是不是出了家门就算是社会生活?我觉得不能这样定义。家庭是社会生活的起点,学校是学生社会生活的模拟,社区是学生社会生活的实践。学生只有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中完成从家庭、到学校、到社区的认知和实践,才能踏入未知的社会领域。因此,我选取了家庭、学校、社区三个场景来帮助学生感受“生活离不开工业”。
家庭生活,选用的是我家的照片,很杂乱,但具有生活气息。学生也会想,哦,这是老师家的厨房、卫生间、客厅。当学生仔细去观察,发现那些生活用品大都是工业生产出来的同时,他们还会发现,其实老师家里这些生活用品他们自己家里也有。这样,学生一边了解老师的生活,一边学习知识,还一边将生活的外延扩大到自己的家庭。如果我从网上找几张图片,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了。
学校生活,我选用的照片则是学生自己的。这样具有强烈场景意味的照片,能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他们的教室中,寻找教室里那些看得见、看不见的工业产品,也就容易得多。
第三张照片是学生生活的小区——常青花园小区门前的一条大马路。通过这条路,学生的生活将抵达社会的各个角落。我用箭头指引学生把思考朝向看不见的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这样,学生的视野就拓宽了。
三组图片的观察和发现,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工业。这里教师就可以相机小结,得出教材70页的结论: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小到一条毛巾、一块肥皂,大到一辆汽车、一间房子,都是工业工业生产出来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
活动三、工业改变生活
(出示ppt)活动三,工业改变生活,是通过课前调查的交流展示来落实的。这里的调查录音是班上一个小女生发给我的。她采访的是她妈妈。当她的声音出现在教室里时,学生都感到吃惊,那眼神仿佛在说:“还可以这样调查?”那个小女生呢,格外骄傲。这种把学生在生活中进行采访的资料作为拓展教材的方式,不仅为学生的调查、展示做了示范,还鼓励了所有学生认真参与调查,一举两得。
(出示ppt)在交流调查结果的环节中,我也平等地参与汇报。这个视频是我对教材进行生活化处理的方式。视频选用的是教材71页的图片,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从黑白照到彩色照片的生活是感受至深的。因此,我以讲述自己生活的方式把教材制作成微视频,引领学生更深刻地认识“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为人们提供的产品越来越多,产品质量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齐全,先进的工业产品将人们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生活越来越方便、舒适、美好。由此可见,工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活动四、拓展:家乡的工业
(出示ppt)第四个环节是拓展,家乡的工业。课堂上,我说:“孩子们,当我们享受着工业产品的便捷和舒适时,你是否想过,生产这些产品的工厂在哪里?其实,我们武汉就是一座重工业城市。”(逐一播放照片)但是,对常青花园的学生来说,这些重工业生产基地仍然不可触及。我又向学生介绍:“咱们常青花园附近有一个“江汉区经济开发区”,那里驻扎了很多工厂企业。”(播放照片)这样的展示,进一步拉近了学生对工业生产的心理距离。
(出示ppt)最后,我布置了调查任务“回去请选一种你感兴趣的生活用品,了解它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如何落实这项调查任务?刚才的江汉经济开发区,是提示学生调查地点。现在出示的图片,则是调查思路的发散,也是调查方法的指导。
事实上,我在前面交流调查结果时也做过学法的指导。比如学生调查结果的示范,我制作的微视频,都是在教学生怎样完成社会小调查。有了这些清楚明白的指导,调查才可能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
这节课因为重视联系生活,课堂教学是轻松而活跃的,因为调查落到实处,课堂教学目标也得以落到实处。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聆听!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教师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5
(一) 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五个领域目标为依据,促进学生的团结与协作,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结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热烈的氛围中,提高技能与体能,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二)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韵律操练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学生韵律创编能力、对韵律感的表现力,陶冶美的情操。在“趣味跑步比赛”中,通过变换跑的形式、内容和学生自由调整参赛顺序,激发学生对练习的热情与浓厚兴趣,突出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三) 对象与教材
对象为小学四年级(3)班全体学生。教材为韵律创编与趣味奔跑。
(四) 教法与手段
教法: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提问作答、启发动机、分析诱导、思考讨论、分组练习、归纳小结等,来达到传授技能、提高体能、培养兴趣、激发参与的目的。
手段:主要通过情景的创设,来调动学生浓厚的练习兴趣。通过教师巡视指导、点评、互动使各组学生能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创编动作,从而更好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学的轻松、快乐而大有收获。
(五) 学法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例如:“兔子早操”练习、小组自我练习、汇报表演时都由学生自己喊口令,并为学生提供自主练习、协作练习的时间与空间;趣味跑步比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可以自由选择奔跑的形式,在比赛中学生可以根据自
己的经验,改变参赛的.顺序,以达到获胜的目的。这就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保姆式”教学管理的理念,激发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 课的“主人”,充分表现体育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六) 教学程序
1、课的常规
(1)常规导入:集合队伍、检查人数、着装,处理见习生。
(2)宣布本课内容、任务,注意事项,激趣引入教学。
2、愉悦热身:情景引导,玩奔跑类小游戏“狼来了”。
3、温故知新:对上节课创编的韵律操进行分组练习。目标:促进参与和协作。
4、新授知识:教师巡视、指导。对各组创编内容提出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意见。目标:进一步完善各组创编动作,提高各组学生的韵律创编能力。重点: 动作要准确、连贯、富有表现力。难点: 能够对比借鉴,提高对韵律体操的欣赏与创编能力。
5、协作性练习:分小组进行自练,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动作。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编能力。
6、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展示各自的风采。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与个性。
7、“趣味跑步比赛”:主要安排了学生利用变换跑的形式和丰富跑的内容。要求学生在练习中积极思考,合作讨论,及时总结经验,改进跑的方法,努力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