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语文说课稿

初中语文说课稿

推荐度:

高中语文说课稿

推荐度:

初中语文说课稿

推荐度: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推荐度:

相关推荐

【精华】语文说课稿合集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1、《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的,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

2、编写意图: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仅是认识居里夫人,了解他的事迹和科学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敬重象居里夫人这样为科学献身的人,认同他们对科学精神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说学情】

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比较多,学生可以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结合收集的有关居里夫人的事迹加以理解。

【说目标】

根据本组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确立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

2、课件。

【说重点、难点】

1、重点:

⑴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难点:

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说教法】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教学原则。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小学语文新课标中高年级的阅读要求,我主要采用“质疑问难──理解感悟──感情朗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说学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和感情朗读法”学习本课。让学生运用问、划、读、议等方法,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说过程】

一、导入新课,走近居里夫人

1、(课件示:居里夫人照片)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美丽端庄的女士是谁吗?学生答,教师简介居里夫人。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居里夫人?学生交流。

3、听了大家的介绍,相信居里夫人的形象已经定格于同学们的头脑中,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师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质疑问难,了解居里夫人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质疑: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

2、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到文中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意识,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三、深入探究,领悟居里夫人的伟大精神

设计意图: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的朗读,感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抓住文中两处巨大反差的内容,进而让学生更清楚的感受“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美丽端庄,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

1、研读“执著追求,勇于献身”部分。(课文3~4自然段)

⑴ 从哪些具体描写中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的美丽容貌?

学生交流。(投:玛丽居里穿着──看透未来。)引导学生读出居里夫人的美丽。

⑵ 课文中还有一处对居里容貌的描写,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交流(投;她美丽的容貌──浑身乏力。)

② 引导学生读出居里容貌的前后巨大反差。

⑶ 同样是写居里的容貌,为什么前后会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呢?请默读课文3、4自然段,把使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师生交流,指导朗读,重点理解并读好四个句子。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

① 就向是在海滩上──别人摘叶她问根。(善于发现问题)

②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点点烧痕。(条件艰苦、实验危险辛苦,但有远大目标……)

③ 经过三年又九个月──0.1克镭。(坚持不懈,对科学的坚定信念和执著追求,这种精神是美丽的。板书:执著追求。)

引导学生读好三个数字和“终于”。

④ 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浑身乏力。(居里用健康和美丽换来了实验的巨大成功和对人类的贡献。)

⑤ 这种美丽比外面的美丽更持久,更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她把外在的美丽变成了什么?

师根据生答投示: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里程碑。

师生接读,引导学生读出居里夫人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板书:勇于献身)

⑥ 通过师范读、生练读、指名读这两部分内容中深受感动的句子,进一步感受居里夫人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勇于献身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重点句段的朗读品味,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初步审美能力,进一步感受了居里夫人崇高的人格魅力。

2、研读“淡泊名利”部分。(课文5、6自然段):

居里夫人这种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勇于献身的精神无疑是美丽的,这种美丽在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能体现出来?默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⑴ 师生交流,感受美丽,练习朗读。

⑵ 重点理解:(投示)

①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离开心爱的实验室。

设计意图:抓住居里

夫人取得的巨大成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位置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中拼音教学最后一个单韵母 “ü”的教学。

(二)编者意图

拼音是识字的工具,拼音教学显得非常重要。本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标精神编写,分五部分:一是借助图画学习韵母。并以音相同带出音节y u。二是观情景图诵读儿歌。三是带调“ü”和带调音节“yu”四是ü的写法。五是读读连连。

(三)前后联系

本课前是ɑ、o、e、i、u五个单韵母的教学,学生对单韵母有了一定的认识,为这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本课是单韵母教学的最后一个,以后是声母的教学,为声母的教学和拼读教学也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读准单韵母“ü”和音节“yu”及其四声。

2、能正确书写“ü” “yu”,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在教师指导下朗读儿歌,找到儿歌中所含的本课韵母和音节,借助图画、儿歌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本课的韵母和音节。

(五)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1、本课重点是学会读写“ü”和“yu”

2、本课的难点是记忆yu的形状和读法。

“ü”遇“y”要去掉两点,去掉后仍读“ü”,学生易和u混淆。学生曾定型记忆就是大y遇小i就是音节yi,但是yi中的“i”不去点。所以要让学生记忆大y遇到小ü组成音节yu要去两点很难。

3、关键是单韵母“ü”与音节“yu”之间的变化。

(六)教学准备

1.教师:教学挂图、拼音卡片、多媒体课件:摘苹果课件、朗读带、写的顺序图景、故事录音带、情景图。

2.学生 :《自主拼音本》或拼音卡片

这些根据教学所需准备的,课件美观、适度,教学使用性强,不繁、不滥。

(七)练习安排

重视教学过程中练习,注意练习和评价相结合,本课中读的练习,如个别读、分组读等,此练习伴随老师的.赞语和学生的掌声方式鼓励,但也结合比较,给表现差的同学给予适当批评和勉励。

二、学情分析

(一)有利因素:

(1)学生初进学堂,学习积极性高。

(2)有学习韵母的基础,如读法讲究:韵母读得响亮,音长;写法讲究要注意占格等。

(3)课本编排新颖,富有儿童情趣,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不利因素:

(1)学生人数多,70人,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有有7岁的、6岁的、还有5岁的,并且5岁居多,这样的生源现状给集体教学带来困难。

(2)学生的行为习惯处于养成阶段,学生随意性大。

(3)家庭辅导情况不理想。很多孩子没有接受家庭辅导这个条件。

(4)学生分辨能力弱,这课存在几处分辨。

三、教法设想

以演示、游戏为手段,讲说为辅,学生朗读为主进行教学

四、学法指导

手势表演辅助读,同桌合作读、以读助记。

五、说教学程序

一、使用课件复习引入

(一)出示课件:苹果树上挂着a o e i u ü六个苹果。教师:请小朋友来摘苹果,把认识的单韵母摘下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摘的又多又快?

学生争先恐后抢答后,再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我们已学习了五个单韵母,还有一个没学,刚才有些能干的同学认识,有的同学不认识。它也是单韵母这个小家的,这节课老师和小朋友就一起来认识它,学过它后,我们就把单韵母这个家的成员全都认识了。同学们了解的单韵母的家,高兴吗?

这样的引入方式既复习了旧知,顾及了学生遗忘知识快的特点,了解了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并给摸索小学生的遗忘规律提供材料。还能了解学生的超前学习情况,鼓励学生超前学习。课件也富有儿童情趣,能激发学生发挥的积极性。

(二)演示、讲解是指挥,朗读声声是心音。

1、出示挂图(小鱼吐泡图)

(1)学生自主识图说图。说到:小鱼吐泡

(2)教师引出“ü”音。教师边演示口型边领读,并编顺口溜:“扁圆嘴巴ü ü ü”

(3)齐读,开火车读,分组读

(4)教师:同学们怎样来记住“ü”形?编顺口溜:“u加两点üüü”

(5)练读ü的四声。引导观察:ü带调后头上两点不能丢。区别与“ i”

带调后头上一点要去掉。编顺口溜记忆:“ i上加调要去帽,ü上加调不去帽 ”。鼓励学生自主读,在让优秀学生领读,然后老师示范读,再后让学生边打手势边齐读、最后分组比赛读。

(6)教学写“ü”

引导学生先观察书上“ü”在拼音格中的位置和笔数、笔顺。再让学生自主的试写。然后老师边展示课件边示范讲解:“ü”占中格和上格,共四笔,笔顺是:竖弯、竖、先左点后右点。

这过程重读,读的方式多样如分组读、优生领读、同桌合作读、开火车读、做手势读,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克服学习的疲倦感。如做手势读可以调动身体运动来感知声调的读法。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年龄特点编了很多顺口溜,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也利于学生记忆、区别。以此突破重难点。写也尤为重要,用课件展示写的过程,有一目了然的效果,还便于教师强调关键处。

(三)学习音节yu。 学生扑在桌上休息1分钟。表演人员准备。

1、故事表演引入:韵母ü看见大y带小i去公园玩。就对大y说:“我也想跟你一起去公园玩。”大y说:“好吧,我带你去。”小ü听见后高兴地脱下帽子,向大y行了个礼,赶紧跑到大y的身边。你们看,这就是音节“yu”。在这个音节里,小ü的帽子不见了。

老师和学生表演:(老师手拿两个大y卡片,一个同学拿小i卡片,一个同学拿小ü的卡片。)组织好表演

2、认读音节yu。并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小ü见大y,脱帽行个礼,摘掉帽子还读ü。

3、练习读yu的四声。开火车读,分组读,做手势读。引导用它的四声组词。

这过程重在认识音节yu,用故事表演形式和顺口溜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兴趣,强调记忆。此故事感化学生要懂礼貌,脱帽行礼。体现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读的时间减少,读的方式少,这是因为音节yu的读音和ü的读音相同。为节省课堂时间安排如此。

(四)儿歌版块教学。

1、出示情景图课件,引导学生观图并自主说图意。

2、一边放映情景图一边读儿歌。根据反映节奏读诗句。

3、疑难处教读,。

4、画出“ü”和它的音节读。

5、全班齐读。

此情景图很美,它是一幅春景图,学生通过观图和读儿歌受到美的熏陶,感动学生生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现语文新课程精神。也巩固了ü和yu的音。

(五)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连连”

这个练习巩固学生对音节“yu”的掌握和对它灵活运用。可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小组自主评价。

(六)游戏巩固。

分组游戏。准备拼音卡片

游戏时,分组活动。

先将声母、韵母、音节分类,再将音节送回家。分类正确,朗读正确为优胜组,并送上一面红旗。

此游戏在于巩固学生对声母、韵母、音节的掌握情况。

语文说课稿 篇3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优美的儿歌。文字既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是教材中不多见的一篇美文。文字不多,现将全文摘录如下:“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本课的教学要求是: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马、小鸡、小鸭、小狗这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特性;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二课时着重完成二、三两个教学要求,并且巩固所学生字。课文的第三句是本课的重点,讲雪地里来了哪几个小画家,以及他们都画了些什么画,也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而本课的教学难点也就是为什么小鸡画的是竹叶,小狗画的是梅花,小鸭画的是枫叶,小马画的是月牙。

胡克芙、吕敬先两位先生在《小学教学简论》中说:“我们把教师的教学职能,按其本质属性理解为三件事:一是以全面发展的、科学的教育理想为方向,解放学生的自觉的能动性;二是培育学生的自觉的能动性;三是促进学生自觉地、能动地全面发展。”从这段精辟的论述中可以看到,施教和受教的理论结合点就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终结点都应放在这个“主观能动性”上。改变学生仅仅作为“教学过程被动体”的状况,让学生在作为受教育的客体的同时,又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增强主人意识,使教学变成师生共同的“创作”,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准则之一,即“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是将近学期结束时讲授。学生通过一学期的拼音、字、词及部分课文的学习、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又出于这篇课文极富儿童情趣,形象生动可爱且都是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特别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这些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这一教学理论可以在这篇课文中实施,并且得到充分地体现,取得较好的效果。于是,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我以这一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每一个层次都注意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前准备四张小卡片,卡片上画着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另外再准备一幅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挂图。教学时第一步是导入新课。师问:“小朋友,你们见过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见到了哪些景色?”这里让学生充分表达大脑中所储存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雪景。既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同时又诱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追问:“下雪时,你们高兴吗?为什么?”这一问题的出现,课堂气氛一下子将被激活起来,学生的思绪立刻被拉到雪地里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那热闹非凡的世界里。接着指导朗读课文第一句。师说:“小朋友甜甜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打开门一看,外面下了好大的雪,这时你一定会高兴地叫起来喊爸爸妈妈来看,你会怎么喊呀?”待学生模拟喊话后,出示课文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让学生齐读。然后过渡到讲解课文第三句,也就是最主要的一部分。首先出示挂图说:“不仅仅我们小朋友喜欢下雪,你看,雪地里来了一群小动物,它们也喜欢下雪,它们是谁呀?你会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吗?”出示句式:①雪地里有()()()和()。②()()()和()来到雪地里。学生观察图用给定的句式说话。说完之后,教师范读课文第三句,让学生思考这些小动物到雪地里来干什么。接着出示课文第三句让学生自由读这一句。师提问:“小动物们画了什么呀?”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在板书时复习巩固生字词。还有“小马画月牙”没有板书,这个留给学生在黑板上完成,让学生自己把板书补完。然后指导朗读这一句。这一句是个排比句,读排比句要指导学生读得抑扬顿挫,但“抑扬顿挫”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所以我准备通过手腕的抬、压进行暗示,以帮助学生提高感情朗读的水平。指导了朗读,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四张画有竹叶、枫叶、梅花、月牙的卡片。让学生把这些图片贴在相应的板书下,当学生把图片贴准确了,则重难点已解决了一半了。接着很自然地过渡到了课文第四句的讲解,教师可以问:“小朋友,平时我们画画是用什么工具的呀?”学生会回答:“颜料和笔”。接着再问:“可是小动物们有没有用这些作画的工具呢?”同时出示课文第四句“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问学生:“从这句话中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来作画的?”然后指导朗读。教师可以充满感情地说:“小动物们可真有本领,它们靠自己的小脚就能作画,多神气呀!读这一句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呀?”通过这样的提示和感染,学生一定能够用骄傲的语气充满激情地读好这句话。接着教师语气一转故作神秘地说:“老师有一个想法,我想请小鸡、小鸭、小马和小狗都来画竹叶,你们说行吗?为什么呀?”让学生讨论讨论。学生会说:“小动物的脚印有不同的特点。”那就顺水推舟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指着黑板上的图说:“()的脚印像()。”学生讲完后,教师作一个小结:“老师明白了,小动物们的脚印不一样,所以它们用小脚画出来的画就不可能一样啦!”至此,本课的难点已经解决。由于教师采取了“难点易讲”的方法,学生理解起来当然也就容易多了,而且会深刻一些。因为我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为了能够突出重难点的讲解,采取了“变序”的教学法。先拎出了课文的重点部分直接切入,所以故意遗漏了课文的第二句“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这也是一个点题之句。接下来就讲解这一句。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讲什么是画家;再讲什么是小画家;最后问:“它们是在哪里作画的呀?”让学生知道为什么称小动物们为“雪地里的小画家”。讲到这儿,课文第一部分的教学已经完成。由于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缺乏持久性,所以在这儿可以安排一个课中操。

学生蹦蹦跳跳做完课中操后,引出课文的第二部分。教师说:“小动物们把画画好后在欣赏自己的作品呢!它们说着笑着,忽然发现少了一个好朋友,这个好朋友是谁呀?”出示句子“青蛙为什么没参加?”然后指导问句的朗读。接着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图说说青蛙在干什么。学生会回答“青蛙在睡觉”。这时师故意问:“它是不是在偷懒,睡懒觉故意不来呀?”这个问题让部分知识面较广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来介绍有关“冬眠”的知识。既体现了主体性原则,同时对其他不了解这一知识的孩子又是一个促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待学生答出后,教师板书“青蛙冬眠”。接着出示课文最后一句,指导朗读。“青蛙睡得真香呀!小朋友我们一起轻轻读课文最后一句,可别把青蛙吵醒啦!”“它在洞里睡着啦!”可让学生做一个睡觉的动作,激发他们把内心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学生一定会朗读得极富情趣,非常可爱。讲到这里可以进行课堂延伸,让学生了解一下其它冬眠的动物。最后总结课文。

说到这里,不难发现,《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的教学特色不仅仅是以学生主体性原则为教学思想,同时还是以朗读中理解主线进行讲解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和默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而低年级语文教学则以朗读为主。朗读的最高境界即为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是以理解课文为基础进行的,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感情朗读又反作用于课文的理解,当学生能够把本来毫无生气的文字符号通过朗读折射出一定的情感光芒,则说明已把握了文章的情感基调。感情朗读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应当从低年级孩子抓起。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故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就比较差,所以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困难较大。而《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中的指导朗读则显得比较自然有些特色。我采用了一些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征的方法进行指导。

一、生活经验的迁移。就是把学生已有的一些生活经验迁移到我们所要指导的文本上来。我在指导课文第一句的朗读时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课文的第一句运用了反复的手法“下雪啦,下雪啦!”。读这个句子应该前一个短句语音稍低,后一个则高一些,方能表现激动喜悦之情。句子未出示时,我就先问:“小朋友,当你甜甜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清晨打开门一看,发现昨夜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是不是开心得想立刻喊爸爸妈妈来看呀?能喊给大家听听吗?”学生在模拟喊话时,正是前一个“下雪啦”音稍低,而后一个则提高了音量。这时,再出示文中句子让学生朗读,不提一字学生自己就已经把生活的经验迁移至此,一定会读得很出色。

二、体态语言的暗示。在课堂教学中,体态语言可以辅助有声语言更准确更生动地表情达意,而学生在接受信息时更为明晰、清楚。作为一种教学语言,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作用之一即为暗示作用。这主要是通过眼神和幅度不大的手势来表达的。对低年级学生感情朗读的指导较为适用。我在教这篇课文的第三句(排比句)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此外,我还采用了“教师情感的传递”这一方法,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句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个性特征,让他们边读边表演简单的舞蹈动作,激发学生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以达到感情朗读的效果。

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复习巩固字词也突破了传统的方式。不是把复习生字词和讲解课文内容割裂出来,而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随机地自然地指导他们复习巩固。此外,这一课的板书设计也有特点。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既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作”,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小松鼠找花生果》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科普童话,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和学习。它通过品读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规律,学会细致地观察生活。我在教学中以小松鼠找花生果的过程(即:花生开花了——小松鼠想摘花生过冬——小松鼠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小松鼠怀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为明线,以小松鼠找花生果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即新奇——高兴——急切、失望——疑惑——喜悦)为暗线展开教学。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注重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个性化地朗读。

3、了解花生果长在地下的特征,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

4、通过帮助小松鼠找花生,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感。

其中培养读书兴趣,引导个性化的朗读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够朗读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兴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阅读的乐趣。因此,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活泼、富于想象的心里特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情感体验法。采用分角色朗读、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主要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表达与欣赏,理解与思考。具体方法我将结合教学过程来谈。

四、说教学过程:

本文的具体教学设计过程分以下三个板块:第一部分为复习导入,第二部分为品读感知,第三为部分回归拓展,第四部分为学写生字。

(一)第一部分、复习导入

通过词语过关的形式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本课的学习,同时为下面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好字词的铺垫。

(二)跟随小松鼠一起找花生果。

在第一自然段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花开的美。结合插图形象感知,读好短语“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然后以“绿油油”、“黄灿灿”为重点想象说话,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学生充分进入情境,进而读好全段。

第二自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充分体会小松鼠因认识花生而产生一个美好愿望时的高兴的心情,让学生进入角色,跟着小松鼠一起经历由好奇到高兴的心情转变,进而读好课文。在此过程中,还引导说话“如果你是小松鼠,会有什么打算?”借此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会打算的人,同时培养了有条理的说话能力。

第三自然段抓住“每天、都、可是、直到、也、”这些关键词充分感知小松鼠找花生果时的急切以及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时的失望、难过之情,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理解规律。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小松鼠急于吃到花生果的着急心情,我设计了说话的训练,“在去和回来的路上,小松鼠会想些什么?”在满足了学生的表达愿望的同时也帮助学生进一步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理解课文。

第四自然段我引导学生抓住“睁大眼睛”“奇怪”“自言自语”等词语,让学生角色表演,体会小松鼠心里的奇怪、意外之情,采用小组比赛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技能。同时,渗透了“语”的生字教学,引导学生从偏旁了解了自言自语的含义是自己对自己说话。

第五段教学中,我抓住蚯蚓的表情让学生表演朗读,读好蚯蚓的话语,感受到蚯蚓的热情和友好,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暗示学生向他学习帮助别人。接着让学生自悟其中的秘密,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进一步了解花生的生长规律,积累丰富的语言。设计了说话训练,”小松鼠会对蚯蚓说什么呢?”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会感激。

在此基础上运用填空和教师引读的方式回顾课文内容,加强背诵指导,减轻学生的背诵负担,将“减负”落实到实处。

(三)回归拓展。

提问“你还知道什么也是生长在泥土里的?”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将语文课堂延伸到生活中,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四)生字指导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很重要,我注重写字姿势的端正,引导学生注意到字的间架结构,从而把字写漂亮。

总之我本着“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的理念,在教学中着力以读为本,读中促思,以生动的情境创设为辅助,让学生比较顺利突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体会到朗读的乐趣,思考的乐趣,语文的乐趣。

五、本课的教学有以下特色:

一、教学目标明确。

众所周知,一节课中,目标太多就会浮光掠影,什么问题也不能真正地解决,制定目标要小一点,具体一点,不能大而无当。根据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和本节课的具体的情况,我将目标确定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兴趣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富有童趣的评价语激起了孩子的朗读欲望,使他们沉浸在朗读的美好境界中。

二、课堂交流到位。

语文教学中,课堂交流环节是学生心得汇谈的最佳平台,更是言语操练的最主要的“时段”,在课堂,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对话,交流个体的体验。本节课中,教者设计了多处学生交流的话题,如:1、你还看见过什么是绿油油的?黄灿灿的?2、假如你就是小松鼠,有很多很多的花生果,你会怎么吃?3、在去和回来的路上小松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4、此时的小松鼠会对蚯蚓说些什么呢?5、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果实也长在泥土里呢?这些话题的设计,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展开了学生的想象,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渗透了思想教育。

三、教具选择恰当。

现代教育技术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是学生学习的助手。在本课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了多媒体,突出了关键词,加强了学生的直观印象。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辅助教学,让学生体验花生地的美丽,指导读好词语,读美段落。最后背诵时利用ppt的动画逐段出示引导学生背诵。这样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创设了愉悦、轻松、高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课堂是教师展示自己的舞台,更是学生成长的舞台。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本人驾驭课堂的能力有所提高,但自觉还很不够,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将不断钻研教法学法,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语文说课稿 篇5

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十一课《小放牛》中的内容,

我将本课定为音乐综合课。演唱歌曲为河北民歌《对十》,它是bE大调,2/4拍的歌曲。这是一首曲调新颖、旋律明快流畅的河北传统儿歌。歌词以对唱的形式、谜语的手法对生活中常见的花卉进行猜谜问答,歌词朗朗上口,儿歌的韵味十足,生动的描述了儿童在猜谜的活动中的天真、浪漫的生活情趣。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的理念和我对教材的理解,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知识目标:能学会演唱《对十》,能表现歌曲欢乐的情绪;并能边唱《对十》边打霸王鞭

2 、能力目标:能随音乐一边打霸王鞭一边演唱河北民歌《对十》;能与同学合作,为歌曲创编歌词,并唱一唱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主动参与课堂音乐活动,充分感受河北的艺术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和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内容,本课的重、难点是:

1、指导学生用欢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对十》,初步了解和感受河北民歌的特色

2、发挥想象力与同学合作,自己为歌曲创编歌词,并唱一唱

四、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结合重点、难点,我采用了谈话法、听唱法、合作学习等教学法综合在一起来进行我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有一个小问题想问一问大家,有哪位同学去过河北的吗?(1、没去过;2、去过。那你知道河北的小朋友最喜欢的一个传统节目是

什么吗?)。没关系,今天这节课王老师将带领大家去河北观光旅游,看!我们正好赶上他们的一台晚会,你们看那些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手里拿着的又是什么呢?

参与音乐活动

视频导入:

生:在跳舞,手里拿着霸王鞭。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到霸王鞭,这是河北的小朋友最喜欢的一个传统节目,每到过年过节他们都会聚在一起表演,他们手上拿的道具就叫霸王鞭。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朋友们是怎样打霸王鞭的。(欣赏图片)

师:你看他们手握霸王鞭的中间,用霸王鞭的两端敲击地面、肩头、腿、脚等各个地方。现在王老师也禁不住想来做一做了!(师示范)

师:同学们,你们想学吗?老师编了几个简单的霸王鞭的打法,让我们一起来加入他们吧!现在每个同学的座位下都有一根大家自制的霸王鞭,请大家轻声的拿起来,用右手握住霸王鞭的中间,老师是你们的镜子,请跟我做同一个方向的动作。

(通过视频和问题导入,提高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整个音乐教学当中)

二)、学打霸王鞭

(这样是为了让学生感受河北的艺术文化特色,通过聆听音乐融入其中,通过自己的肢体亲身体验河北的传统节目打霸王鞭是如何来做的)

三)、欣赏歌曲,感受特点

1、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

播放歌曲,提问:①请仔细聆听河北民歌《对十》,然后请告诉我歌曲中提到了哪几种花?(水仙、马莲)②那这些花分别开在什么地方呢?(水里、道边)

2、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对唱)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听觉入手带着问题聆听歌曲,)

四)、学唱歌曲,体验实践

1、有节奏的读歌词(师问生答)

2、用“la”模唱旋律

3、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教师、学生填词合作,师问生答,解决歌曲难点;然后交换,生问师答

4、教师对演唱声音提出要求:欢快、明亮的,然后合音乐完整演唱

5、比一比,分组演唱:①第一组问,第二组答;②女同学问,男同学答

(这样让学生在主动的、有兴趣的过程中自主学习歌曲的演唱,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师生合作学习,增进师生间感情,并让音乐始终保持在)

五、多种形式,表现歌曲

一)、创编歌词

1、分组进行歌词创编,一个同学问,一个同学答

2、一起演唱自己创编的歌词

(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歌词的创编,既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又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更从歌曲的演唱中进一步感受歌曲的特点)

二)、表现歌曲

师生共同用霸王鞭一边打一边唱河北民歌《对十》和大家自己创编的歌词 (这样既开拓了学生思维,又回顾了整个课堂)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间音乐、舞蹈艺术丰富多彩,今天这节课我们在欢快的歌舞中,了解了河北的艺术文化特色,以后的音乐课中我们还将领略更多的民族音乐文化,希望大家多多收集这方面的资料,走进精彩的民间文化大世界!让我们相会在下一节美妙的音乐课上,同学们再见!

(情感升华,培养学生热爱民间音乐的情感)

语文说课稿 篇6

一、 说教材

《成长》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以成长为题材,写的是不同人物在成长过程中难以忘怀的事情,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讲述的事件,用心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成长》从一个意大利小孩卖报纸和买香肠的故事中,告诉人们约翰的父母从小培养他生活能力的做法,更有利于他的成长,这才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并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是一篇记叙文,以“我”为第一人称使文章更亲切、自然,更易使读者产生共鸣。

二、 说学情

1、学生已有知识与技能

进入中年段,学生自主分析、理解课文的能力有所提高。在上一学年运用批注的基础上,学生能针对重点字、词、句等方面记录自己的感悟。在生本理念的课堂下,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提升,课堂上学生乐于交流,他们愿意将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展示给其他同学,且交流的形式多样。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思维有局限性。也许只会关注到

小男孩约翰的人物特征,不能很好的将文本与文章主旨联系到一起。因此,教师的引领就很关键。

三、 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指导学生结合重点词句作批注,体会人物性格特征以及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通过圈画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 通过理解课文,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为:指导学生结合重点词句作批注,体会人物性格特征以及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而本课时的难点为: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 说教法和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分析与理解课文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继续运用生本的理念,结合单元训练重点以及教学目标设计出适合学生且具有导向性的前置作业(课件)。在课堂上,将课堂最大限度的交给学生。而教师只需在课堂上起到的倾听、点拨、引领的作用。

在学法上,学生运用批注的方式圈画重点词句。再结合批注完成前置作业,记录自己的所感所悟。课堂上继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同时要促进学生之间的朗读指导与评价。

五、 说教学过程

总述: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

以下五个环节展开:课文回顾、小组探究、汇报交流、教师引领以及拓展生成分述:

环节1课文回顾:我设计的导语是“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熟悉了发生在约翰身上的成长故事,有谁能为我们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此环节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巩固概括能力,二是带领学生回顾文本,唤起学生对课文的记忆。

环节2小组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体现的是小组4人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在组内将围绕

“请结合课文中描写约翰的语句,说一说约翰的父母做出了哪些有利于约翰成长的事?”这道前置性问题与同伴交流时。过程中学生可对自己的感悟进行补充,同时小组成员在倾听他人汇报时也可及时地质疑、补充、反驳。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巡视并参与到小组交流,对每个小组的汇报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这样也为下一环节中教师的点拨与引领奠定基础。

环节3汇报交流

此环节是小组学习的展示过程,同时全班学生在倾听代表小组汇报时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

在感悟文本时,学生可能会关注以下几处:

1、 课文第8自然段“接着,一个穿着红大衣、戴着红帽子的男孩儿也下了汽车。男孩儿的肩上挂着一个大挎包。他走到每家每户的信箱前,投送着一份份报纸。投完这个居民点,汽车又往另一个居民点开去……”学生从这里也许会感悟到约翰是个做事尽职尽责的孩子,即使下着大雪,他也会完成自己的任务。

2、 课文第9自然段“是我的妈妈。”他不等我说完,笑着回答,“雪太大了,妈妈不放心,一定要陪我送报……”他笑得那么甜,胖乎乎的脸颊上露出两个酒窝。学生会从约翰朴实的话语和表情中感受到约翰的妈妈对孩子的爱。而从约翰的话中,我们既可以看出妈妈对孩子雪天送报的`担心,所以亲自陪同的本能的母爱。另一方面,更是教导孩子做事要有责任感,不能因为雪天就耽误工作。后者更是约翰妈妈在帮助约翰成长。如果学生不能说完善,教师要引领学生深入理解。以“既然约翰的妈妈担心约翰的雪天送报的安全,为什么不自己帮约翰送或者劝约翰放弃雪天送报?”“母亲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使学生逐步接近文章的主旨。

3、 课文13、14段约翰的报酬与他花的2元钱形成对比,这也许是约翰的父母教育孩子不乱花钱,学会自己安排使用自己的劳动报酬。在13自然段中出现了“漫不经心”这个成语,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并加入朗读练习,使约翰的形象更加鲜明。同样的感悟还会出现在3、4、5段中。从“不要。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乐。”这句话中学生会体会到虽然约翰是个孩子,但花钱很有节制。

4、 最后学生可能还会捕捉到第2段约翰每次来面包房,总是亲昵地拖长声音,冲着我说:“您好——”这句话,从中推断出约翰的父母教导他做个有礼貌的孩子。虽然这与文章主要表达的思想联系不大,但这也是父母在自己成长道路上的教导。

整个小组汇报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点拨、追问,将学生发言的中心紧紧地围绕课文的主旨。

环节4教师引领:

学生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的点拨与引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发言也许只会围绕“约翰的父母教导约翰做个有责任心,坚持不懈,学会合理使用金钱的孩子”这些虽然都是约翰身上具有的优点,但还不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如果学生在汇报时没提到或是没说透,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将问题引向深入,直入主题。 “这样更有利于他成长”中的“这样”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会更有利于他成长”。以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甚至如果有必要,在课堂上还可以进行二次讨论。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写出来,这样既是对本节课难点问题的解决,同时也会在课堂上形成文本的生成。

另外,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归纳。以“请你找找文章在描写约翰时,分别从哪几方面写的?”这个问题为切入点,逐步让学生理清写作方法。必要时,可让学生运用其中一种试着说一说。这部分内容将会以“课后练笔:运用本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片段即可)”课后作业的形式进行习作练习

环节5拓展生成

这一环节,结合前置作业中“请用三五句话写一写你的父母做出过哪些有利于你成长的事。” 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抓住本课的核心问题,“父母从小培养他生活能力的做法,更有利于他的成长,这才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由课本拓展到课外,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六、 说板书设计

生本理念下的课堂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课堂讲授交给学生,同时也鼓励学生围绕文本以及前置作业内容自主设计板书。学生的板书也许会呈现这样的效果(板书)。只要学生的板书能紧紧围绕本课时内容,突出主题即可。同时,板书介绍过后,全班可对板书进行交流。这样做意再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的。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语文说课稿 篇7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三、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1、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上网查阅98年抗洪救灾的背景材料,以及抗洪救灾中涌现的可歌可泣感人故事。

四、主要板书

大堤抢险(面) 英雄

大江保卫战 铁汉本色(点) ↓

勇救群众(面) 铭记

五、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揭题:同学们, 1998年夏天接连不断的大暴雨使滚滚长江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沿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齐读课题)

2、在这场保卫战中发生了许多动人事迹,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哪些感人事迹已经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堤抢险、铁汉本色、勇救群众)

二、学习大堤抢险

1、让我们先回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看抢险录象)看了录象,你最想说什么?

2、是呀,子弟兵为了抗洪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那么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的呢?

3、请大家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圈出最让你感动的词语,并在旁边写上让你感动的理由。

交流:

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顿时出现了

(1)学生抓住闻讯赶到顿时等词体会战士们救援速度非常快。

灾情就是命令,部队官兵一听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立即赶到,救援速度多快呀!让我们一起读!

(2)长龙在句中指的是什么?

在这篇课文中,还有什么地方也写到了龙,请你找出来读一读。在这个句子中又是把什么比作巨龙呢?

课文两次写到不同的龙,你有什么话想说?

(3)你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我们的子弟兵呢?

出示:( )的子弟兵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来回穿梭全然不顾保住大堤

语文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我长大了一岁》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十七单元中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歌内容浅近,贴近学生生活。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我长大了。诗歌从不再捕捉小鸟、不再欺负小弟小妹、能做大孩子做的事情三个方面说明我长大了。从而使学生理解成长的关键产在外表,而是要懂事,要关心他人,承担责任。

诗歌共分三个小节。

第一小节主要讲了丁丁对小鸟说的话,表示我再也不捉小鸟了,说明我长大了一岁。第二小节主要讲了丁丁对小弟小妹说的话,表示我再也不欺负小弟小妹了,说明我长大了一岁。第三小节讲了丁丁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示我要学会大孩子做的许多事情,说明我长大了一岁。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3个,并进行渗透性识字,学会写9个汉字。用“觉得”口头造句。

2、理解“成长”的含义,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懂得要从承担责任、自我负责、关心他人等方面努力,使自己快快成长起来。

3、能实事求是地、诚恳地赞美同学的优点,感谢同学的鼓励。

4、背诵诗歌《我长大了一岁》。

5、能按照诗歌的样子再编了段,最后一句是“我长大了一岁”。

三、说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诗歌中的事例,体会“我长大了”的真正含义,难点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怎样才算是长大了,写字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需要逐一剖析,使学生掌握。

四、说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应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诗歌这首诗歌时,采用以学定教的方法,启发学生自读自悟,安排质疑,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设置教学情景,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在利条件,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运用“读—思—说—读”的学习方法,逐个小节学习诗歌,通过学生质疑,解决难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自学、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1、在一年级二班这个大家庭里,你和许多同学都成了好朋友。提问学生:你最喜欢的同学是谁?你喜欢他什么?

2、在小组内说说你的同桌有什么优点?你为什么喜欢他?

3、我们从幼儿园升到一年级,从背上书包上一年级的第一天起,都觉得自己好象得突然长大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歌《我长大了一岁》。

(二)让学生自读诗歌,认读生字。

1、学生自己读诗歌,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到诗歌下面的生字表里或查字表里去查。引导学生自己借助拼音来认识生字。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读诗歌,不认识的字可以问一下同桌。小组内互相帮助,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生字认识。

3、请个别同学起来读诗歌,其它同学认真听,听了以后对其读得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给予引导:这位同学有没有读错的地方?谁帮助他纠正一下?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六、说板书

不捉小鸟

不欺负弟妹 我长大了一岁

会做大孩子做的事

语文说课稿 篇9

一、课文简说:

《蒙娜丽莎之约》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细致地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整篇文章文笔洗练,文字浅显流畅,可谓是介绍艺术品的传神之作。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2、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似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四、教学设计意图:

1、谈话、赏画导入。教学开始向学生介绍《蒙娜丽莎》,通过观赏图画,谈感受,使学生对《蒙娜丽莎》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2、读课文,感受名画。本课是略读课文,所以体现高年级略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蒙娜丽莎的永恒美。我采用以下教学思路:

⑴初读课文,粗知大意:

先让学生速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大致理解有关词语,并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学生提供交流时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读书交流,感知文章脉络,为下文学习做铺垫。)

⑵再读课文,感受名画魅力:

第二遍布置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找到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图文对照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体会她的舒畅温柔、哀伤、亲切和矜持。引导学生重点交流从哪些具体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作者看到这幅画想到了什么。学习作者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蒙娜丽莎描写生动的。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从扶到放的过程,即重点讲解第六自然段,然后让学生自己学5、7两段。学完画像这部分后,鼓励学生当小小解说员。

(设计意图:这部分教学是这课的重点,教学设计突出了重点,即: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引导学生交流细节描写中感受到什么。)

3、回扣前文,加深感悟。在学完了5-7自然段后,我们再回顾全文,让学生不仅能从具体的描述中感悟蒙娜丽莎的魅力,还让学生体会到从排队等候中也能感受到这幅名画的魅力。

4、课尾引入达芬奇的另一幅名画《最后的晚餐》,和制作一个卡片,借此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不足之处:一节课上下来觉得还有好多地方做得不到位,对于名画,学生很难从专业的角度去审视,所以应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本课的语言生动,文字流畅,而我在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语文说课稿  语文  语文词条  语文说课稿词条  
说课稿说课稿

 《鲸》说课稿

鲸落的唯美句子推荐度:《海燕》说课稿推荐度:《秋天》说课稿推荐度:说课稿推荐度:美术说课稿推荐度:相关推荐《鲸》说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展开)

说课稿

 爱我们的学校说课稿

中班《爱》说课稿推荐度:朋友的爱作文推荐度:有爱的网名推荐度:优秀的说课稿推荐度:去年的树说课稿推荐度:相关推荐爱我们的学校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