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说课稿
推荐度:
《背影》说课稿
推荐度:
《秋天》说课稿
推荐度:
推荐度:
美术说课稿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必备】说课稿范文合集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是新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的内容,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因此,我首先谈一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是新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制》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的内容,包括我们身边的家乡人和可敬的家乡人两部分。主要是讲解《我们生活的地方》,学生在上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家乡的山水和家乡的物产,本课主要是讲解家乡的人情,重在让学生感受家乡的人美。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更偏重于培养学生对家乡的人物情感,因此情感目标在本节课更为显著。
二、说学情
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下面我来谈一谈学情。我所面对的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字词都具有一定的把握能力,对于身边的事物都有着较为敏捷的注意力。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不能够较为持久,而且还不能对一些高级别的词语有较好的理解。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多采用一些简单的案例,从实际出发,通过一些学生身边的事情来出发,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的知识点,同时也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
通过对家乡的名人和为家乡建设默默奉献的人们的了解,懂得人人都要为家乡的建设尽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的精神,提高热爱家乡的情感。
【行为与习惯】
通过对家乡的名人和为家乡建设默默奉献的人们的了解,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奋发图强的精神,为家乡做贡献。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向他们学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家乡优秀人物的了解,学生提析、判断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
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让学生感知家乡历史的久远,产生责任感。
【难点】
感知湖南家乡精神。
五、说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的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活动教学法、案例法、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情境创设,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角色扮演、思考、辩论中澄清认识,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等,学会独立分析,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分析完教材,制定好教法和学法,我再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环节一:情境导入
首先我会问一下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着许多亲人,他们和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却往往比亲人还要亲,他们是谁?此时学生会说出许多答案,不管学生的回答是怎样,我都会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随后我会播放一首《父老乡亲》,让同学们在这首歌中寻求答案。
这样的导入设计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上课伊始就能够快速的融合课堂。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环节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将从整体把握教材,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本部分主要通过两目来进行讲解。
1.谁是我们的家乡人
首先我会让同学们一起讨论什么是家乡人。这时学生会说出许多他们身边遇到的人物,例如经常帮助剪头发的王阿姨、经常送快递的张大伯等。这样的设计能够进一步的调动学生的氛围,让学生更为主动的参与课堂。在这次活动结束后,我又要同学们模仿身边遇到的家乡人,让学生用家乡方言来进行交流。这一系列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我们身边的人,从而感受身边的家乡人对我们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2.夸夸我的家乡人
在学生对身边的家乡人有了一定的把握之后,我开始注重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教学,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感。在这个环节,我会设计两个小活动来让学生更好的认同家乡和为家乡人感到自豪。
首先我会播放一个湖南省的旅游省份宣传片的小视频。在这个视频中,会播放湖南的许多的风景、人物、和物产。例如:美景:岳麓山、橘子洲头、岳麓书院、天心阁;小吃:油豆腐、臭豆腐、豆皮、火宫殿;名人:毛泽东、贺龙、朱镕基。这样的`视频播放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湖南省,提升学生对湖南省的喜爱。
紧接着我又会播放一个视频《伟大领袖毛泽东》,让学生观看这个视频,感受伟人风范,再次感受家乡的自豪。随后我会让学生分小组的一起讨论,了解毛泽东的其他事迹,这个活动能够让学生再次充分发挥主人翁的意识,调动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的讲解,不管对错,我都会一一的进行鼓励,对于回答好的,我会给予高度肯定。
在学生们都讨论结束后,我会播放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再次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家乡人物。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学生对身边的家乡人有了一定的把握之后,以及对家乡有了认同感之后,这就需要我们将情感落到实际。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将从两个方向来进行。
活动一:实践升华
由于在课前,我请同学们事先都做好了准备,让学生准备收集家乡人物资料。这时,我会让学生上台来给大家给大家介绍一位可爱的家乡人。这时,学生可能会举出很多的家乡人文。例如:刘少奇、曾国藩、蔡伦、彭德怀等。在学生再次热闹的进行课程讨论后,我会趁热打铁,让同学夸夸自己身边的家乡人,并为家乡人点赞。这样的做法,能够将之前课堂所学的情感,落实到实处,真正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活动二:情感升华
在这一环节,我会再次提升学生对家乡人物的认同感的情感,以及对家乡的认可。因此,我会设计三个活动。首先播放一段视频《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湖南篇》,再次提升学生对湖南家乡人物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学生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之后,我将请同学们说说我们应该做怎样的家乡人,将情感落实到实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最后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城市的微光》,让学生在视频中看到湖南的发展,并且请同学们写下他们想对家乡说的话。在这一环节,学生的情感将会彻底爆发,全班情感进一步升华。
环节四:小结作业
根据本目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在师生共同回忆的基础上,我采用了归纳式小结。通过小结环节,使同学们对本课内容形成一个整体认知。
内容讲授完毕,我会给学生布置作业:向你喜欢的家乡人献上小红心。
七、说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旅游团的旗帜和标志》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
本课是根据人美版七年级第14册第11课 《旅游团的旗帜和标志》进行的扩展与延伸,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了解设计艺术所运用的基本美术语言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动力,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能力、创造和创新能力。本课扩展的教学内容是根据盖帝保护协会在1993年到1998年倡导的一项新一代标志的活动。(参看标志中心)活动要求9至13岁的青少年拍下他们个人或是公共标志并评论标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标志有多种,地址标志是沿着道路起指示作用的物体。标志也可以是生活道路上的标记。对我们而言,它可以是有一定意义的地点、人物或形象……
2.说教材目的要求与目标
中学美术课程体系是一个跨学科的体系,它涵括了艺术、语言艺术、地理和历史,它要求学生:
①发展自己对标志的理解或定义。
②深入思考哪些对他们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
③确定并深入某个特殊地方或某种思想,来做为全班的标志,并通过展览来表明他们的标志。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考虑和明确他们生活中的特殊地方。在他们深入到自己的标志概念中的时候,已经了解了艺术家和其他人都深入并歌颂过对自己意义特殊的地方。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发展自己对标志的定义,扩展标志的的概念。
难点:了解为什么标志对社区、城市、国家和世界都很重要。
4.说课时安排、教具准备等。
根据全班的能力,每项活动用一课时。
教具准备:工作单复印件(本课有三份)和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学法:
活动1:选择一个特殊的地方。
作业单1
活动2:讲述这个特殊地方的故事。
作业单2
活动3:艺术地表现这个地方。
艺术档案夹3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选择一个特殊的地方
路茜利帕德(1997年)说过:“自然、文化和历史的交融……形成了我们脚下的一片净土——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地区,我们的住所”。为使学生发展自己对“标志”的理解,必须引导他们深入某一地方或地区思想状况。首先要选择对学生来说有特殊意义的一个地方——他们的家。通过提出问题,学生将用一种全新的视野重新审视这个地点。通过启发,学生还会把自己与这地方联系起来——自己的记忆,自己的故事——也会思考这个地方和个人生活的联系,重新认识和定义自我。
问题与活动
⑴想出一个对你而言比较特殊的地方——一个你不想别人破坏或是你想一辈子记住的地方。
⑵列出这个地方你最喜欢的三点。这能帮助你思考为什么要去那儿和你在那儿做什么。
⑶回忆你在所选择地的美好时光。以此开头来列举:“我记得当时……”
⑷回忆你在所选择地的伤心往事。以此开头来列举:“我记得当时……”
⑸如果没有在此地生活的经历,你的生活会缺少什么?
⑹把以上的各种想法写成一篇短文或一个故事.描述这一特殊的地方,说明它对你而言如何重要。
学生档案夹1:把以上问题的思考填写到作业单1内。
第二课时:讲述这个特殊地方的故事
“一个标志能指示出一个地方的特殊性。如果把二者拆开,剩下的就只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空荡荡的空间”。
要求学生主动地深入调查某一特殊地背后的故事,还要记下这特殊地方受到保护的程度。并指出它怎样以及为什么受到了或末受到保护。
问题与活动
⑴思考一处和你所选地相似但又不同的地方。列出两点相似之处和两点不同之处。
⑵把思考范围从家庭扩展到更广阔的世界范围。世界上有和你那处相似的地方吗?你对此了解多少?它们使用的方式相同吗?你认为它们对使用者来说意义特殊吗?你认为这些地方对世界上的人有益吗?
⑶想像你那处特殊地方会讲述自身的故事。它会说些什么呢?
⑷以此处地方的口气写一封信(假设此处地方会写信),这封信发给你的家人或社区里的其他人——如市长,让此处地方在信中讲述自己的历史,信中内容包括:怎样在遭受破坏的情况下最终保存了下来,是否和为什么要为以后进行保护。并就怎样使它在以后继续得到保护提出建议。
第三课时:艺术地表现自己选择的地方
“标志就是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地方一个我一去就觉得它特殊的地方。”不同文化范畴内的艺术家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向我们讲述对他们或我们所有人都有很重要的各个地方。有时候是真实地再现这个地方,有时候用浪漫化手法表现它们,有时候从艺术家自己所处的文化背景理解对之夸张变形。。学生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来吸取营养,指导自己所选标志的艺术创作。
问题与活动(课件展示)
艺术家常常在他们的作品中向我们展示出特殊的地方。一般来说,这些艺术家是希望欣赏者通过思考他们所表现的特殊地方而作出相应的反应。在以下的活动中,请同学们集中注意观看展示的画面。并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幅。
⑴你看到了什么?艺术家向你表达了什么?描述你在艺术作品里看到的内容。此幅作品表达出了什么样的心境和情感?艺术家是怎样运用材料和技巧来表现这些心境和情感的?
⑵思考自己在欣赏的作品所描绘的地方时如何定位:这个地方是太大还是太小?是熟悉还是陌生?你觉得自己是这个地方的"一部份吗?还是觉得自己只是一个遥远的观者?
⑶艺术家有时把他们要表现的地方看起来特别逼真,有时候又使其幻化或是在某种程度上比现实理想。仔细观察艺术家向你展示一个特殊地方的方式。是现实化?还是幻化?或是在某种程度上理想化?
⑷你与所表现的地方有什么联系? 你觉得你会保护这一地方吗?还是会完全忽视?你觉得在现实生活中你去过那儿吗?或者这就是你希望有一天能去的地方?
⑸找出关于艺术家的情况,即生活的时代和居住的地点,以及其他的艺术作品。这位艺术家经常以地方为题材来创作吗?地方的灵魂看起来对艺术家重要吗?什么让你这样认为?你有什么样的依据呢?
⑹就你思考过的艺术家的某幅作品,写一篇短文,阐述一个特殊地方在作品中担任的角色。运用你对作品的最初看法,加上你发掘的有关艺术家的情况和他的其他的作品,帮助你进行短文写作,将上述思考填写到艺术档案夹3里。
画面来源:
阿尔伯特比尔斯达特:《U形谷》(大约1875年)
约翰比格斯:《鸟枪》、《第四病房》(1987年)
阿戈勒斯德勒斯:《麦田》、《敲碎公园垃圾》(1982年)
沃克艾文思:《穿过新耕种的田野》(1948年)
罗伯特郝卓斯:《活动的印第安人山庄》(1988年)
尤特嘉娃海卢斯基:《大桥》、《阿塔克百年末遇的大雨》(1857年)
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的第一篇课文《秋游》。
一、说教材
这是一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游玩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欢快心情。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叙述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丽景象。作者按照从天上到地面的顺序,抓住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态和色彩上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气的秋景图。第四自然段叙述了同学们秋游时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会读绿线内的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紧扣文中的`词句,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悟意境美和语音美培养其语感。
四、说教法学法
整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看图和想象创设生动的情境,以读代讲,在读的过程中紧扣文中的词句,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法与教法相适应,采用“看看——读读——想想——说说“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用心体验,用情表达。
五、说教学过程
读(声音响亮,坐姿端正)
1、能正确的朗读绿线栏内的生字。
绵 稻 梁 棉 滚 逮 嗓
2、能正确的朗读田字格内的生字。
凉 老 师 郊 望 兔 追 逐 喊
3、能正确的读读下面的词语。
白兔 农田 追逐 郊外 秋风 开心
4、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写(一尺、一寸、一拳)
1、按笔顺描红。
2、抄写下列词语。
说(普通话、响亮话、完整话)
(1)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2)稻子黄了,像( )。
高粱红了,像( )。
棉花白了,像( )。
说课稿 篇4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47、48页。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相关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时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1.在教学例1的第(1)问小数加法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各自是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2.在教学例1的第(2)问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3、"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4.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先在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做"练一练"第1题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24加9.9是整数加小数,也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着算。7.56减4.56的差的小数部分是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差应该怎样化简?差是多少。
做"练一练"第2题时,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2.应用性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央视两名青年歌手的综合成绩进行比较(
相关数据的对比),看谁的表现较好!"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我们使用的这套语文教材,注重联系生活,扎实、灵活、有序地全面提高学 生的语文素养。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多样性和阶段性,初一年级着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虽有嘉 肴》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排的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二、说学生和学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本课所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自己阅读文章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但是,让他们从生活经历中去感悟人生哲理,特别是借助语文学习的经验去观照自己的实际生活,还有很大的困难。但七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表达个人观点的愿望。另外,七年级的学生正处青春期,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愿望。所以,本节课我会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 况加以适当的点拔以及引导。为此,教学本课我将进行如下学法指导:
"朗读"法贯穿读、说、析、品、评,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 、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特别是 感情丰富与含意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中体会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
品析语言法:本文构思巧妙,感情浓郁,因此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品析语言,使学生学会品析散文语言。
小组讨论法:“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 火,相击乃生灵光。”采用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思维在交流中碰撞,真理在交流中 突现,既发展言语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课前预习、"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勾画、多摘抄积累、熟读成诵等读书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三、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语言及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另外,我 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为前提,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活动为基本方式,中间采用朗读领悟、合作讨论、拓展运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质疑中学会创新,在比较 阅读中训练思维,在老师引导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2、说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特点,教具应具直观、形象、生动、省时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选用了制作简单的幻灯片。幻灯片由形象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创设了情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 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用情感唤起情感 ,用感悟引起感悟,用智慧启迪智慧,是语文教学的独有特点。据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作为启发者和鼓励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主动参与学习,摄取知识,培养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以朗读为纽带,以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按照诵读感知 —— 分步品读 —— 积累迁移 的步骤进行。其教学分为五个基本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第二环节、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从认识的心理过程来说,这一环节是学生的感性认识阶段,它是学生进行想象的基础。设计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扫清字词的障碍,习得语感,积累感性材料。其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初读课文,进入意境。
第一遍:听读学生听配乐朗诵,以此为示范向导,让学生进入情境;
第二遍自由读读法自定,或朗读,或默读,甚至可以吟唱。这是尊重学生的“个体”认知个性,引导他们乐于去读。此时,教师在屏幕上显示一些易读错的字,供学生参考。
第三遍小组内互 读互评,看谁读得最清楚、流利。通过讨论比较优劣找差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以 完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其间教师要进行学法指导:(1).读准每一个字音;(2).注意正确断句;(3).尽量读出感情。
第二步再读课文,疏通文意。以完成教学目标2: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教师先进行学法指导:(1).字词句一一落实,尽量做到对译;(2).尽量翻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然后学生自读,结合书下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自行将课文逐句翻译一遍。用笔圈点出不能准确把握的地方。最后组内交流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若仍不懂,则举手问老师,全班同学一同解决。
第三步: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
第三环节、精读课文 分析品味。
文言文应以诵读为教学突破口,在这一过程中,我将作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相机点拨、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分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说课稿 篇6
一、内容主题分析
1、内容主题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节课上课的内容主题是体育与健身课程新教材预初年级单杠—跳上成支撑—前翻下。在这个时期,学生学习这项内容,可以增强上肢、肩带和腰腹部的肌肉力量,发展他们的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学好跳上成支撑—前翻下,有助于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及身体平衡能力。跳上成支撑—前翻下作为单杠学习内容之一,学会此动作也为学习单杠组合动作奠定了基础。
2、教学内容编排的特点与重点、难点
本单元学习内容安排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先学习跳上成支撑,然后学习跳上成支撑—前翻下,再学习跳上成支撑(手不离杠)后摆下,最后学习跳上成支撑后摆下。
从本课内容的整体安排来看,教材充分体现了由易到难、有“虚”到“实”、由抽象到形象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课内容的重点:支撑顶肩,直臂支撑。
本课内容的难点:前倒收腹贴杠。
二、学习目标
1、了解跳上成支撑—前翻下动作过程,提高支撑平衡的控制能力。
2、发展上肢及腰腹肌力量。
3、培养果断、顽强及抗挫折能力,关注同伴、爱护生命、养成保护与帮助的习惯。
三、学情分析
预初年级男生正处于身体素质快速发展时期,他们灵敏素质好,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快,大胆好动的年龄特征对学习单杠上的动作技术有很大的帮助,学习兴趣容易得到激发。但是这个时期的学生上肢力量较弱,教师在学生学练中,要有相应的手段做好保护措施,避免出现不应有的损伤。
通过上节课“跳上成支撑”的学习,这个班的学生已经进行过各种杠上悬垂的体验及了解跳上成支撑的动作,具有一定的身体平衡能力,具备了一定的练习基础。单杠上的学习内容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挑战力,并且这个班的学习氛围好,学生间讨论积极,合作氛围良好,这为新技能的学习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程序
合理的教学程序更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并更能刺激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安排教学进程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具学具准备
因为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单杠教学,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显得尤为重要。课前教师检查好单杠是否牢固,安全,并在单杠周围适当的地方放置好海绵垫,以防学生在下单杠时受到伤害,影响正常的体育学习和文化学习。同时教师要准备好录像、挂图等教学资源,通过直观展示让学生对技术动作有个清楚的了解。
2、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单杠知识和杠上支撑动作的基础上,抓住学生对单杠练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变简单被动模仿的学习为主动参与学练,形成互助学习的能力。
本课相关问题的创设,也重在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体
验,在相互观察交流、自主探索中归纳动作的要领;同时借助学习小组的形式自我设计练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自主的学练都有所进步,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因此在本课的教学实施中,教师多次提供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完成本课内容学习的同时,也懂得关注同伴、爱护生命,养成保护与帮助的习惯。
3、教学流程
教师依据体育与健身学科的独特性,在课前及时的让学生知道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对今天学习的内容有着大致的了解。根据学生们的特点合理的安排好学习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并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导入与热身:教师运用队列的三面转法和队形的变换引导学生集中思想和注意力,运用音伴操带领学生针对性的进行身体的准备,让学生意识到充分活动开各关节有利于避免上杠后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实践与体验:
1、学习跳上成支撑—前翻下,依据学习内容的科学性和连贯性,合理的分割学习内容,由易到难,由个体到系统,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勇气;有利于提高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
根据学习步骤,教师首先设置了“胆量与信任”练习,两人一组,一人闭着眼进行前倒、后倒,一人给予帮助,而后调换练习。让学生意识到同伴间依靠与被依靠的重要性,练习的目的是学生挑战自己的胆量和培养与他人的诚信意识,引导学生在每一个练习过程中要加强保护与帮助且得到同伴的信任。
接着复习跳上成支撑,先由教师示范跳上成支撑移动重心,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在练习时,教师适时的提出问题,“左右移动时如何控制身体重心?”,使学生带着问题边思考边体验,最后师生一起归纳要点。而后进行支撑练习和支撑撑时比赛,巩固学生在杠上的支撑能力和控制身体平衡能力,并通过比赛的形式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
最后学习跳上成支撑—前翻下,在这一内容学习中,教师依据由易到难的顺序,先让学生进行原地徒手练习(支撑低头——上体前倒——翻腕抬体成支撑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形象的动作,做好上杠练习的准备。再学习跳上成支撑屈体前翻下和直体前翻下,这种动作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这时需要通过直观教学法,做好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动作过程和方法;同时做好保护和帮助的指导和练习,使学生克服恐惧心理,以便更好地在杠上进行练习。学生自主学练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每位学生都更好地掌握。
2、综合体能。“火灾求生”是一种场景教学。为了能让学生懂得生命的重要,以及生命的可贵。本课运用已学的动作,创设了火灾救生的学习情景,在火情下如何自救,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自救?教师通过翻、爬、下蹲走(钻)各种动作技能的有机结合,恰如其分的在学科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让学生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懂得遇到火灾时如何进行自救和帮助他人。
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并讲解练习的方法。游戏开始先是学生在单杠上前翻下,接着用爬的动作模拟通过一段有危险的地带,最后学生捂住鼻子蹲着走过一段有烟雾的地方脱离危险。每组学生通过接力的形式让所有的学生都尝试脱离危险区域。同时,教师让各小组进行比赛,提高学生学练的积极性,把学习气氛推到高潮。
整理放松:在舒缓的音乐伴奏下师生站成同心圆一起放松,充分发挥音乐带给人的一种轻松效果。最后师生共同点评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与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愉悦的结束本堂课。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真切的描写了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将蝴蝶放飞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本课所在的第五组课文都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所选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爱生命。二是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行反复研读、思考,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语句的含义,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的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如何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就成为这课的教学重点。作者用细腻的眼光通过盲女的细小动作揭示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样深刻道理,怎样让学生理解这一意味深长的哲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因此,我采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和课外文本拓展来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
二、说学情
学生对盲人的内心世界可能没有深刻的体会,这对理解课文,感受人物内心活动有一定障碍。因此,我将在课前安排一次“假如我是一名盲人”的体验活动,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走路、读书、写字等行动,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难,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说教法
本课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品味语言触发感悟——朗读课文抒发情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对语言的品读感悟中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采用勾画、批注、交流、朗读、书写等方法来学习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通过品味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原则。
五、说教学准备DVD机、电视机及光盘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研读重点段落、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
1、导入新课,打开课本,找一找安静捉住蝴蝶的句子,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句画下来,谈谈体会。
2、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勾画出你认为关键的词句,好好去体会安静是怎么捉到蝴蝶的。
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话,并把它背下来。
4、提问:如果你是作者,此时站在离安静不远的地方,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你会想些什么?
5、过渡学习第六自然段,思考:安静她为什么把蝴蝶给放了。1、读课文,勾画句子。
2、理解第四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1)读句子:安静的手指悄然全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2)给竟然换词;
(3)理解“消然合拢”想象安静的内心世界。
(4)理解“奇迹”!
(5)理解“神奇的灵性”
(6)猜测安静是怎么知道的蝶就在身边?猜测安静的心情?
3、生读书,背诵第四自然段
4、生汇报
5、生读第六自然段
(1)自读、思考
(2)汇报、交流
(3)朗读感悟安静的内心。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以读悟情,激发情感,感受到盲女孩安静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
二、联系实际,感受作者对生活的关爱
1、出示句子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2)提问:谁到底是谁?
(3)追问:他们是怎样在创造自己的缤纷世界呢?
(4)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1、生汇报交流
2、感情朗读感悟作者 对生命的关爱。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以及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三、回归课题引读课题、总结课文生深情读课题回归课题,升华情感
四、布置作业
1、把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摘抄下来。
2、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七、说板书
17触摸春天
安静——创造奇迹——热爱生活
〔板书的设计突出教学重、难点,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首先来说一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1节,主要内容是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因素以及压强概念和公式的计算,本节内容既是建立在对于弹力、力的三要素等知识的基础上,更是本章中的基础内容,学好本节课可以为接下来将要学习的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本节课中教材还设立了探究性实验,能够推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信息总结归纳能力逐步提高。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下面谈谈我所教授学生的情况。
八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正逐渐发展,对于物理这门学科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而本节内容与日常实际联系较为紧密,易于理解,所以学生接受起来并不困难,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仍有一定的思维定势,如认为压力一定等于重力或压力的作用效果仅与压力有关等,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图片、实验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经过以上对于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理解压强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压强的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信息的整合能力。
3。通过学习,增强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就随之确定了。
【重点】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强的概念。
【难点】能够根据改变压强大小的因素理解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法学法。
教法:教法一方面将采用设置情境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将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学法:为让学生先学会,再会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物理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主宰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据此本节课我分以下环节组织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
我将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为同学课本中压路机压路、跳水运动员起跳及手压图钉的图片,进而向同学提出疑问,以上三副图片中物体受力情况有什么特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进而导入本节新课《压强》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并激发其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图片结束后设置疑问可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所要研究的知识目标,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环节二:新课讲授
接下来是新课讲授环节
本节课的内容包含四个重要知识点:首先是对于压力的理解与认识。
我会组织学生对于导入图片中所受压力进行分析,主要从力的三要素中的方向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得出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我此时讲解压力的产生条件,并向同学们提出疑问,压力一定等于重力吗?学生简单思考后,我举出正例,物体不受其他力放在水平面上,再举出反例,用手戳胳膊,让学生意识到压力是不一定等于重力的。
【设计意图: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压力是属于弹力的一种,但是对其方向、产生条件并没有系统的进行学习,而本节课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所以对于压力的相关知识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接着是第二个知识点,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此时我会继续抛出问题:根据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作用在受力物体身上的力是压力,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仅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吗?让一名学生演示双手夹铅笔并说出其感受,引发学生的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还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
接下来引导学生利用实验验证猜想,实验前让学生小组内讨论本次实验中由于需要讨论三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使用什么实验方法进行?怎样选取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案才能明显比较出压力的作用效果等一系列问题。而我则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必要时解决学生所提出的疑问,和学生共同总结出实验具体步骤。实验结束后先由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再由我总结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引发学生产生疑问后,积极地组织学生利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化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思考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于本节课重点知识有较为清晰的把握,也能够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接着是第三个知识点的讲解。
此时我会适时在学生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讲解物理学中利用压强表示压力的这种作用效果,并对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进行讲解,举出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具体数值,并由此介绍压强的物理意义。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压力的作用效果影响因素之后,系统地对于压强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易于学生的理解】
最后是对增大或减小压强这一知识点的讲解。
我会根据课本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增大或减少压强的方法是什么,同时让学生再列举其他的方式或例子来充实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其理解。
环节三:巩固提高
新课讲授之后就进入到了巩固提高环节。
在此环节中,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活动,让学生从座位上站起来,两人一组合作,利用网格纸中测出脚与地的接触面积,结合自己平时的体重,估算站立时自己对地面的压强的具体数值,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研究并讨论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设计意图:增大和减小压强在大部分教学过程中都是以问答法的方式进行,但个人认为,这个问题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学以致用,本环节中让学生改变以往的听课方式,在教室中自由讨论合作,估算自己对地压强数值,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于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式中的物理量】
环节四:小结作业
最后就是小结作业环节了。
师生共同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作业我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工具,如指甲刀、火车枕木等如何利用压强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七、说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