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推荐度: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推荐度: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推荐度:
暑假综合实践感言
推荐度: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推荐度:
相关推荐
综合实践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综合实践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综合实践说课稿1
一、活动背景
这是三年级同学第一次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所以本次活动我觉得不宜太复杂,这次我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
从中体会到自己是幸福的,并通过向家人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了解家长的辛苦,从而更听父母的话,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设计思路
第一步、下列的1-4题,每个同学可选择其中的一个喜欢的题目做为自己研究的问题,5、6小题为共同研究的题目。
1、和同学一起讨论你想用什么方式记录你的成长过程,用你感兴趣的方式(记录、日记、绘画等)作好记录。
2、我的精彩瞬间
你的生活中一定有很多标志你成长的精彩瞬间,相信其中的每一幕都会引起你美好的回忆,选取最有特点最能反映你成长的资料和同学一起分享回忆的快乐吧!
3、我在爱中成长
通过调查和走访,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最关心你的人及他们之间发生的事。
4、我的成长册
以“我是这样长大的”为题,将收集和调查到的各种资料整理起来,贴上照片,配上画儿,做一本漂亮的故事集或成长册吧!
5、我是你们的好帮手
我们长大了,能够帮助父母、老师或别人做事情了,如果不会做或做不好,就好好学一学吧!
你为父母或别人做了哪些事情,过程和体验是怎么样的?
6、展示与评价
通过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重温一个个精彩瞬间,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吧!
第二步: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步:总结交流
第四步:进行评价与反思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掌握人的成长过程,回忆成长历程,感受到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
2、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认识成长阶段顺序
教学难点:制作成长册,提高动手能力。
四、活动过程:
1、亲人、老师了解自己的成长历程,请他们回忆一下你成长中的故事,用你感兴趣的方式(录音、回忆、绘画)等作好记录。
(1)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成长阶段
我们的成长经历了婴/幼儿、儿童和少年三个阶段
(2)认识他们的成长过程
我们的成长还要经历哪些阶段?
1、出示一组照片
指出少年后的成长阶段:青年、成年、老年
2、出示一组图片
把这些图片按成长阶段排一排(小组讨论完成)
每个人的成长都要经过哪些成长阶段
(婴/幼儿、儿童、少年、青年、成年、老年、死亡)
(3)同学们纷纷讲述了自己成长中的故事,还有的进行了录音
2、我的精彩瞬间
你的生活中一定有很多标志你成长的精彩瞬间,相信其中的`每一幕都会引起你美好的回忆,选取最有特点最能反映你成长的资料和同学一起分享回忆的快乐吧!
同学们回忆了自己曾经获得过的各种奖励和各种比赛获得的名次,不仅自己感到幸福,同时也激励其他同学努力学习,争取更好成绩。
3、我在爱中成长
通过调查和走访,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最关心你的人及他们之间发生的事。
同学们都积极发言,分别讲述自己的故事。
4、我的成长册
以“我是这样长大的”为题,将收集和调查到的各种资料整理起来,贴上照片,配上画儿,做一本漂亮的故事集或成长册吧!
课堂上同学纷纷展示了自己的成长册,真是漂亮极了,不仅有封面设计,里面的内容也相当丰富,有文字,有图画,真是收获不小,都快成小设计师了。
5、我是你们的好帮手
我们长大了,能够帮助父母、老师或别人做事情了,如果不会做或做不好,就好好学一学吧!
你为父母或别人做了哪些事情,过程和体验是怎么样的?
学会感恩
1、是谁照顾你的生活
你和父母谁先变成老人
父母将来会是老年人,那个时候谁来照顾他们,帮他们享亲福?
2、想到父母要老了
现在可以怎么做?
6、展示与评价
通过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重温一个个精彩瞬间,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吧!(这是同学们的自评阶段)
五、教师反思
这次活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很多同学制作了成长册,同学们用了很多时间去设计成长册,他们在成长册上做了各种装饰,还为成长册画上插图以及配上文字,真是不能小瞧了三年级同学,可见我们的同学们在设计制作方面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另外同学们纷纷发言,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精彩瞬间,把自己在各种比赛中的经验和获奖的情况讲给大家听,对同学们起到了一个激励的作用。
并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艰辛及养育他们的不易,所以同学都表示要更尊重自己的父母,更听父母的话,不再做一个任性的孩子,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但也有不足之处,一些同学不能积极投入到本次活动中来,所以今后要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争取更大收获。
综合实践说课稿2
前期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和亮点,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的生长点。但是多年来,因为课程开发的难度,评价机制的缺乏,让综合实践活动课举步维艰。武穴市教研室以素质教育六个一活动为突破口,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让实践活动成为武穴教育鲜明的特色之一。我们附小三至六年级数学教师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任务,一起开发了48个主题活动,并通过集体攻克,将所有的主题内容制定了方案,然后各班根据学情再开展活动。
如何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全面发展?我认为教师必须要给学生一个合适的脚手架,这样才能使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下面我以四年级《我们去旅游》谈谈我们的探索过程。
活动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改善,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如何能够做到安全旅游、文明旅游、快乐旅游,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开展这方面的实践活动既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能让孩子感受到探究的乐趣和价值。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2、在访谈中锻炼口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实践中培养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多元评价,使教师的指导水平与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4、通过合作,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5、通过调查,使学生了解旅游前的必备,重视旅游中的安全与文明,学会旅游后的快乐分享,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设计理念:
1、全员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活动的主角;2、实用性: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旅游常识;3、合作性: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探究的意义。
活动安排:
本次活动时间为三周,分三阶段实施:活动策划,活动开展,活动总结。
活动过程:
脚手架要素之一:活动策划,做好三定
1、确定主题。上课伊始,我出示一些名胜古迹以及优美风景的图片,问学生喜欢旅游吗?并请学生谈一谈自己旅游的感受,学生特别喜欢这个话题,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和谐的活动氛围。在学生交流后引出主题,并问学生看到这个主题后你想了解些什么?
(1)学生提出想知道或感兴趣的问题,师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2)围绕主题进行讨论,生成小课题并指导研究内容。
(3)全班汇报并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更有价值的问题。通过讨论筛选,最后确定了要研究的旅游准备、旅游安全、文明旅游、开心旅游四个方面的内容、
2、确定小组。在确定好要研究的子课题后,我让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小课题,然后指导学生分组。
3、确定方案。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要求制订本小组活动方案(小组初步拟订方案,教师研究方法的指导,如:调查法,访问法,搜集资料,问卷调查,考察……)各小组推选组长、确立研究问题、明确各自的分工与合作,并制定活动计划与方案,并上交教师审阅。
在这一环节中,我对学生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加以有效指导,指导学生进行筛选和归纳,形成他们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子课题。尽可能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位置。更多地倾听学生们自己的意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同时,让学生在调整、体验、完善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和课题。
脚手架要素之二:活动开展,把好三关。
1、要求关。老师提出活动要求:在调查活动中要分工合作,团结一致,并在实践活动中做到:注意安全,做爱护环境的小公民,与人交往要礼貌,要遵守交通规则。
2、指导关。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是甩手掌柜,而应该是学生的活动协作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比如:旅游准备组同学首先要做一个问卷调查,想知道人们旅游前要带的物品有哪些?可是调查对象迟迟没有确定。他们想调查全班同学,可又担心年龄小考虑不全面。想调查家长,可最近又不开家长会,见不了家长面。后来,我建议他们采取调查表的方式来开展活动。他们立刻就能心领神会,把问卷调查表发给同学们,带回家给家长调查,由每组负责人收齐并作好统计、就这样他们顺利完成对47位家长的问卷调查。
又如:旅游安全组同学通过上网搜查知道旅游安全主要是交通安全、饮食安全、住宿安全、游览安全、游乐安全这几大方面。困难最大的是负责研究交通安全的同学,他们想知道怎样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而又不知道该采访谁,此时我告诉他们,离我们学校最近的龙潭路有一家旅行社,在那儿应该能找到你们想要采访的人。至于要采访的.内容他们之前有计划,也就不困难了。而让我佩服的是他们不知怎样说服了学校的微机老师,让老师帮助拍摄下来了,并且在微机老师的帮助下下载了很多交通安全的视频。
3、梳理关。学生们在开展活动后,收集的资料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字稿,一类是视频,以PPT的方式来整理自己的资料。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我跟微机老师进行了沟通,请他在上微机课的时候重点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辅导,经过两个课时的努力,部分同学承担了各组PPT制作的任务,再经过微机老师和我的指导他们终于做出了想要的效果。
这些加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性,加强学生对活动过程的认识和感知,为信息的整合提供条件。
脚手架要素之三:活动总结,走好三环
第一环节:多样呈现。
各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我还给大家提出了汇报过程中要有与同学互动的有奖问答或竞猜环节,奖品是由一小组同学提供的省会城市地名卡,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小组齐心协力意识。也为此次活动的多元评价提供依据。汇报由组长主持本组,一名组员负责演示PPT,其他同学分别介绍自己调查的成果。
旅游准备组:通过对47位家长的问卷调查,知道了旅游前物品的准备分为三个等级。(大屏幕展示)接着组员分别介绍所带物品的用途及重要性。有奖竞猜环节是让同学们猜一些特殊必备品如针线包、常用药、指南针等的作用。
旅游安全组同学不但跟大家分享了采访的成果——即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而且在有奖竞猜环节中带领大家一起认识火车票的信息,学习了乘火车的程序,还通过视频告诉学生怎样安全乘车,而且分别为大家介绍了住宿安全、饮食安全、游览安全、游乐安全的详细内容,还办了一期以旅游安全为主题的手抄报,由组员共同创编了一首旅游安全儿歌,(大屏幕)虽然还很稚嫩,却足够引起了同学们对安全的重视。
文明旅游组同学通过在公园里拍的视频美与丑,鲜明的对比让学生产生了视角冲击,接着他们设计的有奖竞猜就是找出视频中的不文明行为喊停,找对了奖一个地名卡,然后一起分析不文明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他们调查到的《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最后还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呼吁同学们做文明游客。
最后展示的是开心旅游组,他们早就迫不及待了,首先向大家展示的是对同学们的如何分享旅游成果的问卷调查统计情况,然后把他们搜集到的同学们小时候的旅游照片展示给大家看,有奖竞猜照片上的人是谁?然后进行随机幸运点击,点击中的同学上台跟大家分享他的旅游故事。
展示学生研究成果,使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同时使学生了解旅游前的必备,重视旅游中的安全与文明,学会旅游后的快乐分享,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也培养学生了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
第二环节:多元评价
1、请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谈谈在这次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是怎样解决的以及活动后的收获。(看视频)2、学生完成自评表。(大屏幕出示)温馨提示:A、在讨论时我积极动脑了吗?B、我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吗?C、同学在发言的时候我认真地倾听了吗?D、在活动时我积极参与了吗?E、在需要操作时,我动手了吗?3、教师点评,评出优秀小组。
第三环节:多方推介
1、做成了《旅游宝典》送给每个家长一份。
2、办一期旅游常识展板在学校门口展览。
3、将活动过程制成光盘,送至校电视台组织学生观看学习。
我的启示:
在这次活动中,我和学生一起走过了一段快乐的求知路。给我最深的启示有三点:
1、适合,才能凸显价值。选择孩子愿意参与的,选择真正对孩子发展有意义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核心价值得到体现。
2、指导,必须讲究策略。为活动课搭建合适的“脚手架”,为学生有效有序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可行性。
3、活动,不是唯一目的。我们的实践活动课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而重视实践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体验及获得经验,继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同时,这节课也给我带来新的思考:如何打开学生的视野,突破局限性?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动起来,提高全员参与的质量,让学生在活动中做到既有肢体活动,又有深层次的思维活动?这将是我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努力的目标。
综合实践说课稿3
一、主题确定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孩子们对农作物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我校有幸承担了教育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园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校在操场南面开辟出“勤耕园”综合实践基地。今年,我校又在勤耕园的旁边新建了一条长廊。长廊一建成,立刻吸引了学生们。可是,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有的孩子提出如果到了夏天,烈日炎炎的,长廊没地方呆,可怎么办呢?怎么才能让同学们享受一丝清凉?怎样使我们的长廊更有生机,使我们的校园锦上添花呢?这学期,我们班的学生决定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开展了这次“设计绿色长廊”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一些绿色植物的生长特性;
了解这些植物的食用、药用和艺术价值。
2﹑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过程,
能用不同形式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亲近植物、美化校园的意识;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
三、活动的步骤及指导策略
我们这次活动共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
(一)确立主题,分组研究
(二)制定方案,明确分工
(三)搜集资料,活动探究
(四)整理交流,汇报展示
(五)总结评价,课后延伸
(一)确立主题,分组研究
1、激发兴趣,确立主题
究竟该怎样装饰长廊呢?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们在综合实践课上纷纷给学校写下了“如何装饰长廊”的建议书,(实物展示建议书)谈了自己的构思和设想。其中第二小组在建议书中提出:想法一:我们想种一些藤类植物,如丝瓜,夏天丝瓜在长廊上悬挂着,还有一片片绿叶青翠欲滴;想法二:可以做我们的写作素材,也可以培养我们的劳动能力,还可以进行观察、观赏。这个方案成本低,还能锻炼孩子们的劳动能力,又符合我们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验课题要求,得到了我校领导的肯定和赞赏,更是得到了我们校长的支持,于是,学校正式提出由我班负责学校长廊的装饰任务。在大家的欢呼声中,我们班正式确立了《绿色长廊我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2、展开调查,确立子课题
接着,我继续引导学生:“现在学校这么信任我们,咱们一定要出色地完成任务。可是,我们要设计绿色长廊,应先考虑什么问题呢?”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
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对问题进行梳理。这就是孩子们想到的问题(幻灯片点击)
(1)什么植物适合装饰长廊?
(2)这种植物是否适合我们这个地区种植?
(3)这种植物是否容易存活?
(4)这种植物有哪些食用、药用、研究价值?
(5)身边是否有人对这种植物有种植和管理经验?
……
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们利用一周的时间,分组对绿色植物进行了初步调查。
他们通过测量长廊,访问,上网查询,得出在众多的绿色植物中,丝瓜、葫芦、葡萄、牵牛花、南瓜这些绿色植物最适合装点我们的长廊。
于是,学生们围绕着“绿色长廊我设计”这个主题确立了五个活动研究子课题
葫芦挂长廊
丝瓜扮长廊
南瓜映长廊
牵牛攀长廊
葡萄缀长廊
鲁老师心语: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调查,有目的地探究,会让他们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远远超过课堂上老师单纯的传授。
3、自由结组,合作竞争
学生们自由结成研究小组,并推选出小组长,我对他们进行有关安全、文明礼貌等方面的教育。
为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我提议成果展示时从五个小组中评选出1个“最佳园艺小组”,每组中评选出两名“园艺之星”,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热情更加高涨了。
(二)制定方案,明确分工
在各小组长的组织下,各组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了具体的日程安排。这是我班葫芦小组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绿色长廊我设计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子课题
葫芦挂长廊
小组成员
组长
韩冰冰
组员
刘佳怡、朱春婷、马宏宇、付欣彤、刘佳文、杨泷
时间安排
活动地点
活动工具
3月11日从网上查阅有关葫芦的资料及相关图片
学校
电脑、笔、本
3月13日去早市采访卖葫芦烙画的胡爷爷
早市
数码相机、采访本、笔、本
3月18日将搜集的资料制成幻灯片
学校
电脑
3月20日小组讨论如何展示材料
学校
电脑、笔、本
其他小组的活动方案与此类同,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再一一呈现。
在各组制定好计划之后,我又指导各小组相互交流计划 >,互相补充,同时我也会适当地给他们一些建议。
(三)搜集资料,活动探究
孩子们通过上网或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出示学生搜集资料的照片)
他们还走近社会,在饭店、药店、早市等地进行了调查访问。(出示学生调查采访的照片)
葫芦小组在对早市卖葫芦烙画的胡爷爷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孩子们解决了许多在网上查不到的问题,更见识了葫芦的文化价值,直接触摸到这些栩栩如生的葫芦烙画,还受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
就在各小组都在忙碌地搜集资料时,(出示照片)南瓜小组却突然提出要更换子课题进行研究。他们的理由是:确立子课题之初,五个小组都是从长廊顶端角度进行思考的,选择的都是攀爬类植物,小组成员总感觉这样设计单一化,应该考虑如何全方位设计长廊。我觉得他们的想法很有创意,就鼓励他们继续研究。他们提出可以从盆栽植物的角度进行设计。因为长廊东侧和北侧地面硬化,不适宜直接在地面上种植植物,如果放置盆栽植物,既可以填补这些空白,又可以增强装饰长廊的绿色植物的层次性。在我的指导下,这个小组的子课题由“南瓜映长廊”改为“盆栽映长廊”。
(出示照片)为了验证更换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小组7人又进学校微机教室查找资料,当他们把山东寿光菜博会展示的盆栽植物的图片拿出来,一一展示给我看时,我确实被他们执著的研究精神给折服了。
鲁老师心语: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们涌现出的创新意识,我们一定要予以肯定和鼓励,并进行适当地引导,这样他们才会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孩子们通过质疑发现的问题,他们才会自觉自愿地进行研究。
(四)整理交流,汇报展示
两周下来,孩子们围绕着他们想研究的绿色植物,搜集了许多资料。于是,我们就进入了活动的第四个阶段:整理交流,汇报展示。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们又分为两步进行。
第一步,整理交流
(出示照片)当孩子们兴冲冲地带着他们的资料和小组内其他同学进行整理交流时,眼神里的那份兴奋溢于言表,除了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外,我又给了他们很多合理的建议,同时鼓励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完善。。
(出示照片)盆栽小组的王×同学在展示时只准备了一句话,那就是:“我们组的盆栽植物可以灵活移动,这是其他组做不到的。”可是小组的同学们都给他提意见,觉得这样说太空洞了。于是他课下找到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引导他说:“盆栽植物可灵活移动是你们组的最大优势。你想一想,这些盆栽都可以放在长廊的什么地方呢?怎么灵活移动呢?”王×恍然大悟说:“对呀,我们研究过长廊,东面、北面,还有出口、入口处都是空白。我们的盆栽植物正好放在这些地方,如果用图片演示给同学们讲解,我们的支持率一定会提高。”我说:“你们学习了许多计算机知识,看能不能将大家设计好的绿色长廊展现出来,灵活演示你们小组的盆栽植物!”一句话激发了王×的灵感,孩子眼前一亮,说“老师,用电脑画!”“可是老师,我画不好啊!”我拍拍他的肩膀:“没关系,你可以向计算机老师请教。”在白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一幅可移动的电脑画终于做成了。(出示电脑画)这些小的盆栽植物可以放在石凳上,大的可以放在出口和入口处,长廊顶端有其他小组种植的丝瓜、葫芦、葡萄和牵牛花,中部和地面有盆栽植物,这些植物错落有致,相映成趣,好美的一幅画面啊!
鲁老师心语:看起来,孩子们成果展示的.方式也需要教师的点拨指导,让学生选择正确而恰当的展示方法是我们作为指导老师当仁不让的责任。
展示方法的确立,让孩子们更如鱼得水地去展示他们的成果,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出示照片)就在各组都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时,丝瓜小组的殷佳宁同学和我说他们小组打算弃权,(出示照片)我和殷佳宁进行了促膝谈心,了解到她觉得别的组准备和展示的都比她们组要好,她们研究的丝瓜太普通了,没有特色。这次落后于他人,殷佳宁显得十分沮丧,(出示照片)要知道她是个宁可选择弃权也不选择失败的孩子。了解缘由后,我说:“佳宁,通过前段时间搜集资料,我们了解到平凡就是丝瓜的特点,这不正是我们人也需要具备的品质吗?你们可以从它的平凡中挖掘它的价值,老师知道你的个性——不服输,你的文采这么好,把丝瓜的内涵再挖一挖,相信一定能赢得大家的支持。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该怎么做了吧。”听完我的话,殷佳宁倔强的眼神中闪动着一丝泪花,第二天,她写了一份交流感受给我看。她这样写道:老师的这句话我会深深地记在心里,那就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相信自己,我能行,我相信我们小组一定会比别的小组强。从这份感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孩子的心理变化,殷佳宁变得更自信,更成熟,更强大了。
之后她和小组其他成员在探究过程中重新寻找突破口,(出示照片)使得资料更丰富了,展示方法也更多样了,最重要的是他们这个小组更自信了,他们要让所有人对不起眼的丝瓜刮目相看(出示照片)。殷佳宁脸上又露出以往自信的笑容。
鲁老师心语:可见,作为指导教师光关注学生的展示方式还不够,孩子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心理需求以及他们的心理变化,仍需要老师去关注,去疏导。
看似简单的成果整理与交流,却让我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展示方式的选择、心理活动的调整、团结协作的意识等方面有了改进和提升。
第二步,成果展示
随后,我们进入这个阶段的第二个环节“成果展示”。我们这次“绿色长廊我设计”综合实践成果展示会在学校多功能教室隆重举行,同学们把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知识,研究的成果和全新的感受带到了展示会上,尽情地展示着自己,放飞着自己……
下面我为各位带来了各小组成果展示的视频片断(视频)
(五)总结评价、课后延伸。
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进入了最后一个阶段:总结评价、课后延伸。
成果展示之后,各小组根据每个组员的活动表现评选出两名“园艺之星”。这五个小组再根据这张评价表(出示幻灯)评选出一个“最佳园艺小组”。
在展示中,盆栽小组表现最为突出,被评选为“最佳园艺小组”。拿着这张得来不易的奖状,这个小组的成员开心地笑了。(出示照片)
最后,展示会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绿色长廊我设计》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绿色植物我种植》、《绿色植物我管理》、《绿色植物的收获》、《绿色植物的价值》等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还要在这片弥漫着绿色的长廊中继续进行下去。
活动结束了,我最想和大家交流的是:
四、课后反思:
一路的探究,一路的活动,孩子们在基地旁漫步,在长廊下思考,在活动中成长
综合实践说课稿4
一、活动简介:
火箭点火后向下喷射高温高压气体,喷火的箭称火箭。目前,在模型商店能买到的是用炎药点火燃烧产生反冲的“火箭”,效果当然好,但每发射一次需要400元左右的经费,这对于中学生来讲只能望而生畏。
现在介绍一种并不喷火,而是在高压空气作用下喷火的箭,叫“水火箭”。找个大号可乐瓶,将它装饰成火箭的形状。瓶内注入一部分水,在瓶口塞上一个装有自行车内胎气门嘴芯的橡皮塞,瓶内水和气迅速喷出,推动瓶体冲向空中。
这项制作、发射活动,近年来在日本的青少年中普通开展。1993年在我国桂林召开的冲外物理教师学术交流会上,由日本的“山猫”学会介绍到我国,这项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1、材料易得,废物利用;
2、制作简单,发射简便,任何中学生均可操作;
3、趣味性强,一般可发射十米高;
4、安全性好,喷水不喷火;
5、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二、活动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火箭发射的有关科学知识,懂得航天火箭的原理,了解国内外火箭发射的历史;
2、通过水火箭制作与发射活动,让学生体验整个过程,逐步提高动手能力;
3、为了提高火箭发射高度,让学生学会分析改进实验方法,及提高实验效果的科学工作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4、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及认真细致、敢于创新、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三、活动准备:
1、场地:
制作火箭——教室或实验室;
发射场——操场或宽阔地。
2、器材:
①可乐瓶(腰部勿弯曲)每组2个
②透明胶带每组1卷
③即时贴单面纸每组若干
④剪刀每组1组
⑤模型专用锯(或钢锯条代) 每组1把
⑥带气门嘴、芯的橡皮塞全班1-2个
⑦实验室用铁架台及铁环全班1-2个
⑧打气筒(高压气筒最适宜)全班1-2个
⑨自来水及水桶全班1-2个
3、学生课前探究安排:
①分好小组,选好组长,分组了解有关国内外火箭发射的历史资料,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也可以是网上查找,也可以是去图书室查阅有图片更好),由组长负责整理汇报本小组收集到的资料。
②让一两个小组去尝试制作、发射一下,记录大致的体会,并把尝试制作与发射中所遇到的问题带进课堂,尝试制作的模型也带进课堂。
4、教师准备:
①一个完整的水火箭范作。
②带气门嘴、芯的橡皮塞,课前由教师制作。方法是:找3白橡皮塞将下头切去5MM,(如用4号白橡塞就从大头切去5MM),用钻孔器化学(实验室用)按自行车门嘴的筒管的直径大小,钻一孔,把气门嘴固定在橡皮塞上。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活动过程:
1、组织教学,导出活动课题。
2、组内讨论,反馈收集到的信息、资料,由组长负责整理汇报。
①国内外有关火箭发展的历史知识。
②火箭发射的原理。
③尝试小组汇报制作发射水火箭的方法与体会,回答火箭发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并把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提出来,供大家探讨。
3、教师出示范作,并作简要讲解,有的问题可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解决方案。
①火箭头是圆锥体,在制作过程中是难点。教师作重点演示。
②发射时橡皮塞塞得越紧,瓶内充的气体越多,发射越高。因此要用力将皮塞塞紧,还可用锉刀把橡皮塞锉成近似圆柱体可使塞与瓶口接触面大,塞得紧。
③瓶内注水大约在1/3至1/2之间,可实验决定。瓶内的大气压大约在4-5个大气压。超过5个大气压瓶体容易破裂。
④强调使用工具时,要保护好桌面及环境,并注意安全。
4、原理分析研究及讨论。
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箭体向下喷出气和水,由于它们的反冲作用使之迅速升空。整个过程是一个用压缩空气达到储存能力,而后瞬间释放,推动箭体向上运动的过程。水作为火箭发射时的喷射物质,它的喷射速度与物质的多少是关键。
气压式水火箭在飞行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暂时忽略不计。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推导得出火箭在某一时刻的速度V,有下列关系式:
关系式中:v为某时刻喷出的水相对于箭体的速度;M水为注入瓶中水的质量;M瓶为瓶体的质量。
从上式可看出水火箭的速度与水喷出的相对速度V成正比;还与瓶体的质量M瓶和注入水的质量M水有关。要使水火箭上升得高,必须增大它的速度。
加法有二:
1、增大瓶内压缩空气的压强,从而达到水喷出的速度V增大,具体方法是塞紧瓶塞,多充气增大瓶内压强,或者利用控制装置使之发射前卡紧瓶口与瓶塞,瓶内气压增加时,瓶塞不自行脱落,可充入更多的"空气以增加瓶内大气压值。
2、增大注水量。M水增大,喷出的物质增多,但是注水量增大后,会使空气在瓶内占有的空间减小,使压缩空气减少,因而影响气压式火箭的速度,所以注水量不能过多,有一个最佳量,可通过实验在注水量1/3至1/2之间得出最佳量。
5、动力实践制作与发射。
学生分小组合作制作。做火箭头的、做火箭尾翼的,其它装饰的等。教师巡视指导,发射时教师可适当帮助。由同学自己记录火箭留空时间,估计高度及气压、注水量影响情况。
6、评价与交流,先组内再全班。
①通过水火箭的制作与发射活动,在科学原理和动手能力方面有何心得、收获?
②通过水火箭的多次发射实验研究,找出提高火箭高度的要素是什么?在实践中如何扩大有利方面,克服不利因素,你有何新的发现?
③在发射过程中,发现瓶塞塞得越紧,发射得越高,启发学生设计一个装置:发射前卡紧瓶口和瓶塞,当瓶内气压加大时,瓶塞不会自行脱落,以便向箭体内充进更多的空气,使火箭发射得更高。同时可以人为地控制发射时间。让学生将设计方案在同学和教师之间进行讨论和实施。
7、活动延伸。探究新型的控制装置。
8、活动后记。
附:控制装置参考方案:
用直径或用剪刀剪断即可。发射时,发令员最好能明确、果断、响亮地发布“5、4、3、2、1”的口令,一方面指示发射员集中注意力操作,另一方面更主要是提示观众注意安全。
综合实践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风雨商帮路——走进“宁波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下面我将从主题说明、活动描述、学情分析、设计理念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主题说明:“宁波帮”是我国传统的 “十大商帮”之一,其典型代表有世界船王包玉刚、董浩云,影视巨子邵逸夫,“五金大王”叶澄衷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宁波帮经过百年风雨的洗礼,逐渐形成了“艰苦创业,诚信为本,开拓创新,爱国爱乡”的商帮精神。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在“宁波帮”研讨会上指出,要充分发挥“宁波帮”优势,传承“宁波帮”精神,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要让“宁波帮”精神在全市广大人民群众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基于此,我决定在学生中开展走进“宁波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所依托的教材有《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洛阳诗韵》。《城市的文物与文化》的作者是冯骥才,作者以法国巴黎的城市建筑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为考察对象,通过描写巴黎老街老屋的独特风貌及斑驳外表下的浓重的历史感,引出城市文化保护这一命题的思考。《洛阳诗韵》是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散文,作者描写洛阳的古美和奇绝,充分展示了洛阳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综合这两篇课文,不难发现其学习目标和重点都是城市文化的保护及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本次实践活动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境体验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
本次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我校09旅游班的学生,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是导游、饭店服务与管理。职业岗位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活动的设计理念主要有:
1. 本土性
我校坐落在素有“商帮故里、院士之乡”美誉的宁波庄市。商帮资源相当的丰富,现已建成并集中在庄市的就有宁波帮博物馆、宁波帮文化公园、江南第一学堂、包玉刚故居、邵逸夫旧居、叶澄衷墓园等。宁波帮的创业历程、创新精神、爱国情怀对许多学生来说都是耳濡目染,如数家珍。以此为契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操,这既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也符合语文新教学大纲的标准。
2. 实践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 3.职业性
教育部2009年颁发《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根据学生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凸显文化课与专业课相互渗透的教育理念。
综合以上因素,我设计的实践活动的目标是:
1. 传承“宁波帮” 精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服务;
2. 创设职业情境,锻炼专业技能,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3.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本次实践活动形式主要有:我和商帮有约、商帮故事会、现场导游讲解、摄影图片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五种形式。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小组活动、班级活动和社会活动,通过任务引领、小组分工、小组交流、作品展示、社会宣传,帮助学生对商帮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过渡。
下面我将具体谈谈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和调控:
1、活动准备
以8到10人为单位划分学习小组并确定组长,要注意人员特长的合理搭配。讨论小组工作计划及评价办法,完成项目学习表。
2、任务引领:前几天,学校校长接到浙江省荣誉市民包景表先生的电话,(包先生曾捐资100万美元助建我们学校)10月份包先生及后代将来庄市参观,由我们09旅游班具体负责接待。主要任务有:组织一次宁波帮故事会、走进宁波帮摄影图片展、现场导游讲解等。
(设计意图:“任务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和旅游专业的特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分工
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我把班级学生分为4个学习小组:
第一组:宁波帮故事小组。收集整理宁波帮创业、励志、诚信方面的故事 ,并且汇编成册,在宁波帮博物馆举行“商帮故事会”
第二组:图片布展设计小组。学生去现场参观后,拍摄照片,然后进行归类整理,制作成幻灯片,在班级进行交流展示。
第三组:现场导游讲解小组。学生根据各个景点的分布特点设计最佳参观路线,撰写导游词,进行现场导游讲解。
第四组:商帮宣讲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和社区,宣讲商帮精神和商帮文化。
(设计意图:以人为本,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对学生实施分类指导和分层教学。)
4、任务提升
结合宁波帮人士的成功经验及自身的特点,为自己制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5、交流展示
小组成员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向组长汇报,小组再推荐优秀作品在全班交流、展示。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学生的部分作品:
宁波帮故事集锦:讲述的是宁波帮开路先锋严信厚的创业历程,早期宁波帮的巨商叶澄衷的成功经验、世界船王包玉刚的中国情结以及影视巨擘慈善大家邵逸夫的"赤子情怀等等。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商帮故事,不仅可以感受到商帮的风雨历程,同时还可以学习到商帮励志、创业、诚信等方面的精神。
摄影图片展:略
船王礼赞:学生集体创作的一首长诗,它讲述了一代船王艰辛的创业历程,伟大的胆识和气魄,报效桑梓的情怀、影响。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80年代以来,海内外宁波帮人士共向祖国大陆捐资72亿元人民币,其中包玉刚一次性为宁波大学的兴建就捐资2000万美元。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学生结合自身的条件、所处的时代、环境特点,对自己的职业、人生进行了具体的规划和设计。
6、活动调控:本次活动的难点之一是图片布展设计。它要求主题鲜明、设计美观、说明准确。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可事先向学生提供一些优秀幻灯片作为借鉴,并在制作过程中给与及时、具体的指导。本次活动的难点之二是活动组织的有效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很容易停留于表面,起不到实际效果。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之所以要选择走进宁波帮作为学生活动的主题,首先是一份亲切。宁波帮的故事对许多学生包括他们的家长都是再熟悉不过了,而且镇海的商帮资源相当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其次是一份感动。我们来看看这位老人,他就是为我们学校捐资100万美元的包景表先生。当然,他的捐资不仅仅是我们学校,还有镇海中医院、精英小学等等,累计达1000多万元人民币。但是谁又会想到,他身上穿的这件衬衫,竟然只有几十元钱,而且一穿就是好几年。每次到学校来,都是吃食堂,从不到饭店去,吃的是芋艿等家常菜。正是这份熟悉和感动,学生在活动中特别投入,成果也很丰富。
7、接下来,我想谈谈本次实践活动的评价,为了让本次实践活动的评价具体可操作,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份项目学习评价表,内容包括:
8、老师们,通过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对宁波帮精神和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为自己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把自己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做了一定的准备。
当然,任何一门教学活动都是遗憾的艺术,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存在不太完美的地方。比如:教学展示过程缺乏一定的深度,对宁波帮的精神、文化底蕴的探索略显单薄。传承宁波帮精神,并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是我们每一个宁波人的职责和使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意继续带着我的学生去走进宁波帮,探索宁波帮。
谢谢大家!
综合实践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纸质多面体》。本课是苏科版综合实践活动——小学《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下册“纸质多面体的构成和变化”单元中的第二课,属于纸工制作,同时也属于设计制作的范畴。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做”、“看”、“议”、“做”、“评”五个小栏目,指导学生制作多面体,并在模仿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作品,对作品进行变样处理,制作出有变化的多面体,并进行创新组合,做出生动有趣的造型来。从而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劳动态度,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
由于多面体的特殊性,它已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四年级的学生也已对多面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再加上前一课对多面体的学习,为本课的设制作、组合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学生能力发展的不均衡,实际操作中的划痕和多面体边的粘贴等方面可能出现一些困难。
三、教学目标
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初步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目标1、利用各种多面体展开图,制作有变化的多面体,并进行组合。
目标2、巩固掌握纸工的各种制作符号,
目标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纸质多面体变化的制作和组合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
本课我安排了一课时进行教学,课前我准备好相关的多面体范作,课件则设计了纸质六面体制作的录象和其他多面体展开图,
学生准备制作材料、剪刀和双面胶等
五、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及确立的教学目标,我预设了以下教学过程:
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我以欣赏多面体图片的手段导入本课,让学生从中认识到多面体的变化之神奇,唤起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主动要求制作的愿望,引导出本课的内容:纸质多面体。本环节大约2分钟。
过程二:学习设计,激发创新
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制作,首先我播放六面体制作过程的录象。以正六面体作为典型例子,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制作好各种多面体。同时引导学生要注意纸工的各种制作符号,注意操作中的安全。我把难点安排在贴的环节上,首先双面胶的粘贴要细心,粘合时要注意吻合,最后则强调粘贴最后一条边时要利用纸的弹力,轻轻地把它贴平整。这个环节的讲解,我配合自己准备的范作来进行。接着我再以发散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能利用什么方法使多面体变样。在此基础上,我借助准备好的课件,播放运用添加、挖去、切折、压印、切除、组合等方法变化正六面体的录像,让同学们更深入了解正六面体的变化方法。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制作有变化的多面体。同时指出:增添附加物的做法是在多面体做成后,再将附加物贴上去;而挖去一部分或切折、压印则必须在展开图上先做好,然后再把展开图折叠成多面体。本环节大约20分钟。
过程三:小组协作,设计组合
在学生制作完各种变化的多面体后,我出示事先制作好的"四面体或五、六面体的组合以及各种多面体组合成的小鸟、小猫造型给学生欣赏。然后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正四面体、五面体、六面体还可以组合成什么造型?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展活动,人人动手,我将以纸多面体制作组合比赛的形式开展活动,各小组共同配合将多面体组合起来。也可以组合成各种生动有趣的造型。同时,我特别强调组合设计要有一定的欣赏性,明确从外型美观,有创意等方面评奖,还将强调制作时的安全和卫生。
对于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在操作中将及时处理,尤其是解决组合这个难点。我在学生操作中尽可能地去发现一些好的方法和技巧,请其他学生借鉴和学习,从而使制作的作品达到精细、美观的效果。并要随时发现成功小组的作品,进行灵动地展示,以期给学生一定的启发。本环节大约10分钟。
过程四:展示评价,掀起高潮
展评阶段是一堂课的完美落幕,也是让学生体验到最大成就感的时刻。本课我将以“纸质多面体制作组合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展示作品。各组中选出一位组员代表小组介绍作品名称、特点及制作过程。其余学生当一次小评委,实事求是进行评价,接着小组内结合教材中的“评一评”达到更加详实的互评。最后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最佳协作奖”等,把课堂推向高潮。本环节大约8分钟。
课后,还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更多的多面体的变换与组合,准备在下一课组织集中展示并评价。
到此上课结束,我将及时提醒学生清理桌面和地面,做到东西摆放整齐,环境清洁卫生
纸质多面体
制作剪、切、粘
变样增添、切折、压印
组合美观、精致、实用
以上是我对本课教学的预设,实际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实际和课堂生成作灵活调整。不当之处,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综合实践说课稿7
一前言
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我们沐浴在这春风里,感受到清新的气息,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行动。把握这次机遇,坐下来认真思考,努力探索。
我们对本学期主题的选择与确定进行了推敲,考虑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学生本人、社会与自然的需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涉及到“人”的内容最难设计,因为情感的体验不是光靠收集资料、做做游戏就能实现的,它必须触动人的心灵,震撼人的思想。时下,由于感恩教育缺失,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比较淡薄,不懂得感念亲恩。因此,结合五六月份的父亲节、母亲节。我们决定进行感恩教育。
二活动背景:
如今,孩子们所获得的“爱”太泛滥、太单向、太单一,使他们处于爱的麻木之中。家长们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的权利,宁可自己千辛万苦,再穷也不穷孩子。久而久之,家庭小环境促成了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心态和习惯。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多时候对孩子爱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或者空洞说教灌输,而显得内容空泛单调,方法僵硬死板,其效果也就自然而然的苍白乏力。鉴于此,我校决定把“感恩教育”作为本次课程开发的切入点。在设计关于父母亲情的《走近父母》这个活动时,我们力求在体验、感悟上下工夫。“细微之处见真情”,我们发掘学生与父母相处的细节,与学生真心交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伟大,尝试让爱的教育从身边做起,从学会感恩父母做起!
三、活动目的:
据观察了解,由于感恩教育缺失,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漠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对父母不会心存感激;不会帮助父母做家务;不会对父母说感激的话;更有甚者做出忘恩负义、伤害父母的事。针对上述现状,我们将“走近父母”系列活动的目标定为: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学会对父母说“谢谢”,学会与父母沟通、换位思考,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获取信息的意识,以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进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以及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亲情的伟大,培养学生关心父母,增强社会责任感。
活动重点:
在搜集材料、整理材料、调查采访等多种形式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通过本次活动能进一步了解父母,,使学生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常怀感恩之心。
活动难点: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过程:
第一环节——确定主题
内容:感受关爱,学会感动
实施:此环节设置四个活动:
1、了解:你了解母亲的节日父亲的节日及节日的由来?
2、调查:“感恩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父母的了解程度。
3、交流;回忆父母对自己关爱的故事。
4、立题:立题,学生交流讨论制订活动方案,教师简单指导。
这一部分的活动利用两课时完成的,目的在于利用有力的数据进行说明,同时运用亲身体验达到思想的感动。
学生充分感受到原来父爱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课题。重点进行了如下课题的研究;了解父母,了解家庭,帮助父母,赞美父母等。
第二环节——实践活动
内容:感受亲情,学会沟通
实施:1、学生活动。
学生按照自己小组制定的方案进行活动。各自分工通过采访、调查、利用书报、电视、广播、网络等信息渠道搜集材料。此处,教师先让学生自行活动,充分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思考,学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会成长。
2、教师指导。
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出现了问题,学生才会进一步重视问题,从而产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想法。当学生们带着活动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回到课堂,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组内、班内的讨论交流思考,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实践方法的指导。
3、学生再实践。
在师生进一步沟通、交流后,学生进行再实践,在实践中可能还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学生间可以做随时的探讨。以促进实践的有效性。此环节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实践方法主动开展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让学生学会在活动中自我成长,增进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第三环节——展示活动
内容:赞美亲情,学会感恩。
实施:1、成果展示
将搜集的资料,活动过程中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研究成果,最终通过不同的方式在活动汇报会上进行展示。如采访记录,调查报告,诗朗诵、图片、绘画及制作等。入情入境地吟咏,载歌载舞地演绎,声情并茂地讲述帮助学生充分感受亲情的温馨,母爱和父爱的伟大。
2、学会沟通,升华亲情。
在课堂中展示的只是活动的一部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无时无刻不进行着自我教育。学生每天抽出点时间和父母聊一聊,每天向父母问一声好,每天为父母倒一杯茶。及时开展“感恩父母——写给爸爸妈妈的信”的书信活动,并鼓励家长回信,促使活动更加感人。
3、升华亲情,学会感恩。让孩子与父母交换角色,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做一天爸爸或做一天妈妈。洗衣叠被、买菜做饭、打扫卫生、预决算开支等,体会父母工作生活的辛苦。在真切体会之后,学生都能有感而发。
第四环节:总结与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也请家长参与进行了家长评价。这样多元评价给学生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参加各项活动。通过总结评价,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的进步与闪光点。也可以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活动中采取各种措施去解决各种问题。
活动的效果与收获:
1、活动使队员滋长了热爱父母的情结。
这一系列活动让孩子第一次这样深入地,细致地认识了自己的父母,体会到了父母真真切切的爱,让他们更加懂得了热爱生活,珍惜父母所给他们的一切,也是他们第一次正确认识自我。
2、感恩系列活动使家庭关系更融洽。孩子们的感恩行动,家长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孩子们都说,感恩是个有魅力的词语。当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对待他人的时候,发觉人们脸上的笑容特别真诚,自己的心里也特别舒畅。
3、活动使队员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搜集诗文、故事,整理信息,交流讲演,设计手抄报、学做家务……一次次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当活动总结谈收获时,有的说自己了解了父母,学会了感恩。有的说学会了如何上网查找、收集资料。有的说自己变得爱看书报了。有的说自己会做了许多家务。学生的交际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应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关注周围生活及其整个世界时发现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因此,在指导学生确定主题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关注周围的生活及现象,从而提出自己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背景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取舍,确定活动的主题。只有这样确定的主题,才是学生乐意探究的,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会有生活基础;也只有这样坚持下去,不同年级、不同年段的学生才会呈现出不同领域中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教师的引导也才会使同一批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关注不同领域的问题。
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辅导非常有必要,开展“感恩父母”系列活动是有效可行的,值得在学校中推广。由于父母养育之恩是孩子感受最深的,因此我们更应让学生从感恩父母做起,通过感恩父母,进而推己及人,达到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的目的。
知恩、感恩是一个长期濡化的过程。今后,我们会继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拓展“感恩父母”系列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使感恩活动不走过场或只留于形式,从而引导学生把感恩付诸实际行动,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在潜移默化中生成感恩之心,在感悟体验中激发感恩之情,学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共同构建和谐幸福的家庭,进而推己及人,共建和谐社会。
综合实践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见,综合实践活动十分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此理念的主导下,我设计了《小小超市》这节实践活动课。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中的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这部分内容只有一个知识点:就是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教材借助“小小超市”这一学生熟悉的背景,采用现场模拟的方式,展现了一个超市的真实情景,运用“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扮演售货员与顾客,用对话形式提出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前面几个单元学过的一些数量关系。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此外,教材还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2.说教材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我认为“在活动中懂得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付款方式的多样性。”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我以尝试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和品德三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在实践活动中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并受到文明礼仪的教育。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我采用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以尝试教育为原则,以训练实践能力为目的,力求做到把信息技术运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说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课件,售货员帽,经理牌,钱盒,文明顾客星,会员卡。布置3个柜台,设置“玩具区”、“食品区”、“学习用品区”。
学生:每人准备2-3件商品,了解物品价格,制作价格牌。准备若干模拟人民币,自带一个钱包。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本着“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以邱学华教授的“尝试教学教学论”为指导思想,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按照“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创办超市 ,招聘员工,模拟购物,经历实践,发表感想,总结延伸”的程序组织教学,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四大环节:激趣引入、创办超市、模拟购物、交流评价。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体验生活,学会把知识综合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下面我就以教学程序为框架,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具体说说本节课的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约5分钟)。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都能体会到: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因此。课一开始,我先给同学们创设这样的情境:出示学生喜欢的虹元超市的图片,一下子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们喜欢逛超市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时出示课题。我这样设计,借助“小小超市”这一情境,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把学生带入到快乐的学习情境之中,使课堂一开始就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每一个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情境之中。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2、创办超市,招聘员工。(约15分钟)
通过抢答考题,确定3名学生为售货员3名学生为部门经理,其余的学生扮演顾客。老师扮演超市总经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模拟表演推销商品。
我这样设计,除了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也反映了在日常生活中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时经常出现的几种情形。例如,计算买两种商品一共要花多少钱,卖东西时怎样找零,买东西时钱不够怎么办,怎样比较两种商品的价格,等等。这些情形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曾经遇到过或将来会遇到的,通过这种现实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充分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模拟购物,经历实践(约12分钟)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培养实践能力”。鉴于此,我设计了此环节。具体的我是这样设计的: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币卡片购买商品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充分让学生展示选购货物的自主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体验自主的快乐,通过活动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们大家都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里,在设计上我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了满足。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同时,很自然地进入到第四个教学环节:
4.发表感想,总结延伸。(约8分钟)
1)交流在活动中各自购买了哪些物品,自己是怎样付钱的。
2)分享买东西的感受。
3)工作人员谈一谈自己的经验。
4)表扬获得文明顾客星和会员卡的孩子。
5)给小小超市提建议。
这样,让学生各抒己见。展示自己选购物品的自主性,以及合理安排零用钱的巧妙之处和购买物品的经验方法。同时,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懂得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珍惜每一分钱,把钱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和最适当的时候,做一个有主见、善理财巧安排的好学生。我这样设计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到此,整个教学过程全部结束。
六、教后反思
1.课堂上学生是快乐的。我想,孩子们的快乐可能是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成人世界的向往,教学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我则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着,看着他们在“小小超市”里游刃有余的“经营”,争先恐后,不甘示弱。直到把“超市”的商品买完。我被他们的执着感动了。听着他们率真的回答,我被孩子们的出色表现征服了。我发现在这节课中,数学已成为他们接触生活,了解生活,融入生活的得力助手。
2.由于孩子第一次上这样的活动课,他们的目光被外界的变化所吸引,好多孩子课堂纪律不好,只是跟着别人玩,跟着别人快乐着,没有进行自己的数学思考。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学生的表达能力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3.由于教师的疏忽,超市开业时播放的喜庆音乐和学生购物时播放的轻音乐没有达到设想的效果
4.上完这节课后,我有这样一个想法,如果班容量小点,学生的自控能力好点,课堂效果是不是要比这节课好。于是我在一二班做了试验。把学生分成了两个小班,分别安排了同样的活动内容。虽然平时一二班的孩子的表达能力不及一一班,但当时课堂上孩子畅所欲言的场景真的感动了我。
综合实践说课稿9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度很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引发对问题的思考,进而通过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来发现影响泡泡大小的因素。这堂课既有实验的设计与操作,又有对探究方法规律的归结。从学生能力的培养来说,既有动手能力,又有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今天的执教,我对该课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具体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努力追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对儿童来说,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态度的形成需要通过实践和体验的过程。关键是如何通过活动有机地整合这三个维度,达到理想的教学状况。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态度,我充分挖掘活动的科学内涵和教学内涵,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让三维目标实现有机整合。
本课目标设定为:
1、探究影响泡泡大小的因素。
2、能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能通过自己的亲自实验得出结论。
3、体验探究泡泡及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4、体会到看起来很简单的事物往往包含着许多科学道理,只有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深入观察研究,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学生能够对影响泡泡大小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能够根据假设进行验证;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课从学生感兴趣的玩泡泡活动中入手,创设生动活泼的比赛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从玩中发现问题,问题意识顺应被激发,学生的思维很自然转入对问题的假设上来;在深度讨论中明确该实验的研究方案,让学生对实验中的细节加以关注,体现动手之前先动脑的科学研究思路,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目标蕴涵其中。在汇报交流中我发现: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新知和体验,这也正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这里,知识、能力、情感有机的交融在一起,最大限度的整合了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科学的本质之一就是“实证”。追求实验的“精确性”以及收集有效证据,让精确实验的思想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中,诠释着科学探究课中实证意识的教学。师生深度研讨研究方案体现着科学思想。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案是整个探究活动成功和失败的关键,那么,舍得花时间对实验中相同和不同因素的深度研讨就成为极具价值的活动了。这个活动强调了“动手之前先动脑”。让学生先明确每个实验中一定要保持相同和一定要保持不同的因素是什么,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把学生的思维过程以表格的形式一步步展示出来,然后学生再进行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注重自主探究。
本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僵化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知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体验的`活动。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密切关注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的兴趣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作学生探究活动的服务者、指导者,帮助学生克服探究过程的困难,为他们探究活动创造了条件。
四、积极引导,公平评价。
科学探究课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所以评价时,不应过于看重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本堂课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老师也给予了学生公平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五、注重学生科学探究习惯的培养。
我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科学探究习惯的培养,例如,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我强调学生要注意分工与合作,明确了小组每个成员的职责;在最后做完实验后,我要求学生将实验器材整理好。
六、存在的不足。
本节课中,在细节的处理上仍很欠缺,在评价学生方面,语言还不够到位。敬请专家和同仁给予指导。
谢谢大家!
综合实践说课稿10
活动设计意图:
我园是一所农村园所,农村有多处可见小河,幼儿喜欢在水中嬉戏、游玩,每天有多次接触到水。比如:洗手、刷牙等。但是,我发现幼儿对水的认识是肤浅的,并不知道它的变化与性质,没有节约用水及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此活动,并制定了以下目标。
活动目标:
1.萌发保护水资源的情感
2.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难点:
重点:懂得节约用水的道理
难点: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设计理念: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了解水的重要性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教师的“设疑”抓住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巧妙地设计了矛盾冲突的情景,使教师提出的节约用水要求变成孩子们的自身需要,而非被动的说教。活动更注重幼儿自身情感体验,通过设置矛盾,使幼儿充分体验了没水时的焦虑心情及有水后的喜悦心情,从而萌发保护水资源的情感。
设计思路:
环保作为一个全球性话题,意义重大而深远。今天的幼儿,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设计了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系列活动,目的是让他们从小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让幼儿从他们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让环保意识扎根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
活动准备:
1、请家长配合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并有意识引导幼儿节约用水。
2、实验用的小瓶、杯子、颜料、可乐、醋、透明的塑料细软管。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1.教师设题,幼儿讨论
①娃娃家的娃娃脏了怎么办?
幼儿:用水把娃娃洗干净。
②做完纸工后,小朋友的手上沾满了浆糊怎么办?
幼儿:用水把小朋友的手上沾满的浆糊洗干净。
③小医院的白帽子脏了怎么办?
幼儿:用水把它洗干净。
④花儿快干枯了,怎样才能救活它?
幼儿:给快干枯的花儿浇水。
2.幼儿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用水请幼儿到盥洗室找水,结果发现水没了(活动前教师关掉盥洗室的水闸)。
(二)、帮助幼儿探究原因
1.为什么没有水了?
幼儿:不知道。
幼儿:被小偷偷走了。
幼儿:停电了。……
2.教师讲出原因:早晨来园时,看到水龙头滴答滴答地在漏,足足滴满了一盆,小水滴说了许多的话,请小朋友听一听。
(出示一盆水)放录音:“我真生气,昨天下午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我还在滴答滴答地流着,我真伤心!许多人把我当宝贝,说我用途很大,能帮助人做许多事情,大家都离不开我。可是,有的小朋友就是不珍惜我,总是不拧紧水龙头,瞧!我正哭了一夜呢,我的眼泪整整流了一盆,这次我太伤心,太生气了,我真不想让小朋友再用水了。”
3.提问
①小水滴生气了,小朋友应该怎么办?
幼儿:应该对她说别哭了。
幼儿:别生气了。
幼儿:我下次一定拧上水龙头。
②没有水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幼儿:不能洗手。
幼儿:不能洗脸。
幼儿:不能洗娃娃。
③水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幼儿:洗东西
幼儿:喝水
(三)、引导幼儿尝试和讨论
1.请幼儿用这盆水去做刚才没水时无法做的事情,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幼儿:用水能把娃娃洗干净。
幼儿:用水能把小朋友的手上沾满的浆糊洗干净。
幼儿:用水能把小医院的白帽子洗干净。
幼儿:能给快干枯的花儿浇水。
2.教师打开水闸后,再请幼儿到盥洗室找水,体会有水的喜悦心情。
3.讨论:如何做个节约用水的好孩子。
(四)、欣赏儿歌《水是宝》,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且让幼儿想像假如没有水我们的生活会怎样,让幼儿更深刻地体会水的重要性。
(五)、引导幼儿进行讨论:我们该如何节约用水。
幼儿自由讨论
幼儿:随手关紧水龙头,减少漏水量;
幼儿:刷牙时,尽量用漱口杯装水,不要开着水龙头让水哗哗地流;
幼儿:洗碗时,先把水放水槽里,再放碗盘清洗;
幼儿:洗澡多用淋浴,且最好采用喷水量小的喷头;一水多用等)。
延伸活动:
幼儿制作宣传牌,向全园的小朋友宣传要节约用水,珍惜水。
活动延伸
游戏:玩水《流水走迷宫》幼儿了解水的流动与水的形状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
1、注重活动内容的生活性,与水打交道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如果不刻意引导,幼儿对“水”的这一活动认识是很肤浅的,通过老师的挖掘,生活中小事就成了幼儿园的课题,让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更全面的认识了解,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2、注重活动形式的操作性,包括讲述动手、观察、总结,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充分的“动”起来,老师只作引导者,提出一些问题,做一些简单的评价,使幼儿在活动中感知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效果分析
此活动通过我层层深入地提问,使幼儿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继而萌发节约用水的意识。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并始终保持高涨的活动情绪。难能可贵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能及时关紧水龙头,并能提醒家长用洗脸水冲洗便盆等,可见孩子的节约用水的行为正在逐步形成。
综合实践说课稿11
作为一名综合实践课的老师,我深知相对于其他分科课程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更大的困难性和挑战性,因为它是一门没有明确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课程,是由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
乒乓球活动是在全校活动的大背景下开展起来的,我们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结合学校乒乓球特色文化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了本节课。通过本节跳跃的国球综合实践的开题课,调动了学生想要探究的浓烈兴趣,明白为什么要探究,怎么探究,学生更加热爱乒乓球运动,各项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乒乓球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本节课,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成功:
一、兴趣引导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综合实践活动课,正是使学生的这种发现、研究、探索的欲望得到满足和释放的最佳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呆板的书本,超越传统的课堂,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面向社会、面向自然,在多维的时空中,发挥了学生的灵活性,提升了学生对自我、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与实际体验,增强了综合的实践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非老师强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必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这是由“综合实践”课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本节课,首先使学生意识到乒乓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产生对乒乓球的好奇心;然后在第一个环节中,激发他们对乒乓冠军的敬佩之情;最后,坚定学生学打乒乓球并研究有关乒乓球问题的决心。
摸底调查中,没想到孩子们对乒乓球的了解是如此之多,他们对乒乓球运动具有浓厚的兴趣,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们不仅会自主地将提出的很多问题进行分类、归纳、总结,还能够整理出要研究的子课题的名称。本节课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选题、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既感受到了自主合作的兴趣,又品尝到了探究过程中成功的喜悦。
二、学生是课堂的策划者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全新的学习形式,是一种使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出发,基于自身兴趣,选择和研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上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访问有关工作人员并做好调查记录,并尝试自己整理资料。以前的综合实践课夯实了基础,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问到“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进行研究时”,学生会很快地说出查阅资料、上网搜集、询问老师和父母等多种调查方法。活动伊始,学生能够很快地制定出简单的研究计划,在活动中能够熟练运用以前所学过的研究方法,保证了这个环节顺利、流畅地进行。
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本节课上,我把学习和活动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地尊重学生,自愿结合小组,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选择研究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在学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后,教师对学生的选题进行有效的归类和指导,然后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主题。这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有益的。此次活动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从主题的选定到小组成员,从制定计划到调查研究,教师只是对各组成员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是活动的真正策划者。
三、在合作中收获快乐
在综合实践课中,教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活动当中,真正去实践去思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们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获得了哪些体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能否体现其个性化与创造性……只有这样,综合实践活动课才能真正体现出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
本节课较好地为孩子们的合作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题的研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同时又互相协助,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理解、宽容、合作、分享,学会客观分析与辨证思考,逐渐提高了合作与创新能力。纵观整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
1、教师的课堂语言可以再简练一些,多一些指向性。学生在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教师重复了学生的想法,耽误了时间,以致后面环节时间比较仓促。精炼教师语言,是一项耗时的“工程”,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不断磨练。
2、虽然教案经过了精细的准备,但是上课时还是有些紧张,一个活动与另一个活动之间的衔接显得不是那么自然,有时忘记过渡语了。比如在展示完活动计划后让学生说收获,这两者之间的过渡不够流畅,而且由于时间的关系,说收获的时候感觉比较仓促。上课期间,我还出现了几次课件操作的失误,快结束的时候课件不知道什么原因又回到前面的内容里。
3、学生课堂的表现很不错,基本达到了全员参与,但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再及时恰当些。由于平时教学忽略了评价的重要性,本次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很多,生生之间的评价似乎也很单调。老师的评价语言如果能够再多一些激情,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得到更大的提高。
上好一节综合实践课需要教师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但是我将继续认真搞好综合实践学科的研究与实践,多多探讨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虚心好学、埋头钻研,让学生更加喜欢综合实践课。也许我的课堂不是完美的,但我相信我会做得更好!
综合实践说课稿12
[活动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传统知识的教授方式的课程,是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是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以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立体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更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会实践与服务技能。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并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夷陵区是三峡大坝的所在地,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特别是我们夷陵的旅游和特产深受中外游客的欢迎。作为青少年一代,让孩子们更深入的了解夷陵区,如何把家乡夷陵区推向全国,走向世界,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开展这次“童眼看夷陵”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活动目标]
1、以孩子的眼光为出发点,亲身经历参观、调查、收集资料和讨论的实践过程,获得真切体验,初步了解夷陵的美景和特产,把夷陵的美景与特产推向世界。
2、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手段、多种途径来获得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逐步养成与人合作、交流、分享、展示的态度与能力。
4、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关注夷陵,热爱夷陵,进而引起为夷陵发展做贡献的积极态度和责任感。
[活动重难点]
1、基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有效的指导,提升学生分析、归纳、展示的能力。
2、有创意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活动过程]
课前准备——查资料
引导学生通过上网、看电视、看报、听广播、上街等方式分头搜集广告,可以选自不同的地方,可以来自各种各样的品种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收集。同时了解家乡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师搜集有关夷陵的资料,准备提供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开题导入:
欣赏视频《这是一个好地方》,这歌唱的是哪儿啊?夷陵区。非常正确,看来大家一直在关注着我们家乡夷陵区的"发展和变化,那谁能告诉我,你最喜欢夷陵区的什么呢?生:美景,美食,特产。师板书。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你们眼中的夷陵。
二、出示主题
板书:童眼看夷陵
三、确立主题
师:那你想用什么形式来展示你眼中的夷陵呢?板书学生所说:画海报、快板、唱歌、尝美食、品绿茶、制作幻灯片等等。
四、分组
师:那我们就按大家所说的现场分组开展研究,你喜欢哪种形式就去哪个组,选组长,拟定计划,然后选取所需要的材料。
温馨提示:
分工合作,人人参与
主题明确,形势多样
活动过程,注意安全
做文明观众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
五、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六、全班交流
1、快板组汇报。汇报的方式是用快板的形式展示夷陵的特产。
2、幻灯片组汇报。汇报的方式是,用幻灯片配以孩子们的介绍来展示他们眼中的夷陵美景。
3、美食组汇报。汇报的方式是用收集到的夷陵小零食,现场介绍小零食的制作和品尝,来展示他们眼中的夷陵。
4、品茶组汇报。汇报的方式是用收集到的夷陵绿茶,通过现场泡茶,品茶,介绍绿茶的制作过程来展示他们眼中的夷陵。
5、绘画组汇报。汇报的方式是用自己绘制的宣传海报来表现他们眼中的夷陵。
6、唱歌组汇报。汇报的方式是他们收集了一些夷陵的歌曲,现场表演唱的方式,来展示他们眼中的夷陵。
七、评价交流
活动展示完毕,学生根据各组的展示形式,个人表现,各组整体表现等等各方面给予中肯的评价。
八、总结
小结:你们太可爱了,今天的展示语言活泼生动,鼓舞人心,让人一听就忍不住要来夷陵旅游了,你们可真是太了不起了!同学们,其实我们文明的言行是为夷陵做的最好的广告。怎样做一个文明人呢,这就是我们下次课研究的内容。谢谢大家!
综合实践说课稿1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我校五年级开展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为家乡喝彩》。
一、活动目标
我的家乡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天蓝、地绿、山青、水秀。这里居住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等五个世居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如同一个天然的文化大观园。每每谈到自己的家乡,孩子们的话匣子便关不住,俨然一个个小导游,骄傲之情溢于言表。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知家乡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建家乡的理想。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多媒体显示文本)
1、认知目标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风俗、物产、社会生活等知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归纳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2)让学生走向社会,亲近自然,去寻找美、发现美,捕捉美。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光美、人文美和时代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为振兴家乡而勤奋学习的远大目标。
二、教学重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学生要勇于探究,有创造愿望和乐趣,关注家乡的建设,愿为家乡出谋献策。遵循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这一特点,结合我州目前开展的桥头堡事业的良好契机,联系我校学生的年龄、心理和情感特点,我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光美、人文美和时代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为振兴家乡而勤奋学习的远大目标。
三、教学难点
综合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它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是“知与行”、“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与统一。真正具有“育人”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应当让学生在活动结束时“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五年级的学生虽说具备了一定的查阅资料、归纳整理的能力,但是现在的孩子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他们的一些实践能力还亟待加强。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将本次活动的教学难点设定为: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归纳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该阶段以欣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音乐视频开幕,教师结合视频内容与学生互动聊天促成活动主题的产生,依照孩子们谈到的话题分组讨论提炼出感兴趣的子课题。
学生自由编组,老师根据学生特长适当调整,通过小组讨论的办法确定自己喜欢的组名,并推荐出组长、记录员、摄影摄像师等。全班共有56人,分为:自然风光写真组﹑历史古迹探寻组﹑物产风情收集组、发展变化调查组四个小组。
分好组后,各组根据实际情况,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学生的认知、生活经验及对问题的处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常出现不能紧扣主题的情况,意见不统一,因此这一环节我及时给予适当点拨和指导,旨在使学生的思维紧跟主题,层层深入,兴趣不减,为以后的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走进家乡、开展活动
方案确定后,我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走进家乡去实践,通过这一环节,提高学生对农村物产风情﹑发展变化的认识,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
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在活动的第二阶段我认清了自己的身份,一个很好的促进者、一个友善的帮助者,也使学生认识了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欣赏,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争先创优,这无论对我还是学生来说都是最好的收获。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形成成果
整理资料,形成成果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难度较大的一个环节,学生遇到了难题,“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组”在讨论如何汇报成果时争论不休,他们想以大量的图片来展示家乡的变化,但却找不到比较点。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得出了以“昨天、今天、未来”三个版块作为成果展示方案。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了学生一块垫脚石,学生站在上面还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
第四阶段:展示成果、交流收获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展示出来,介绍对家乡的认识,介绍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号召人们关注家乡。在展示阶段里,学生为了更好地汇报本组收获,小组成员团结协作,运用了多门学科的知识,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特长,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合作性。
每个小组都以独特的方式进行了展示汇报。
“家乡的自然风光写真组”:以图片和绘画的形式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
“家乡的历史古迹探寻组”:以影集的形式展示家乡的历史古迹,同学还为此设计了“欢迎您到我的家乡来”的导游词。
“家乡的物产﹑风情收集组”:以图片和手抄报的方式展示了家乡的物产﹑风情。
“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组”:以昨天、今天、未来”三个版块为展板形式,介绍家乡新农村的发展变化
第五阶段: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各组展示成果后,以民主评议的方式评出了最佳摄影师、最佳小记者、最佳小编辑、最佳小导游。为了把活动推向新的高潮,全班举行了一次“我爱我的家乡”主题队会活动,号召大家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的理想。
五、活动效果
学生走进家乡,感受到了家乡的风光美、人文美和时代美,增强了孩子们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培养了孩子们爱护家园、合作互助、自强自律、勤奋努力等品质。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受益匪浅,我自己也从孩子们认真的态度上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对我们师生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任何一门教学活动都是遗憾的艺术,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也存在不太完美的地方。比如:教学展示过程缺乏一定的深度,对家乡的人文资源的探索略显单薄,成果展示缺乏一定的深度和说服力。
谢谢大家!
综合实践说课稿1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丝网花——百合花的制作”教学片断。下面我将紧紧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从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学背景
丝网花最初是采用弃之可惜,留之无用的废旧尼龙丝网丝袜为原材料,经过巧妙构思,化腐朽为神奇。由于丝网花色彩鲜艳,造型丰富,花型逼真,因而富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丝网花制作简单,易于掌握,而且根据学生不同的感受可以任意变形,往往一种制作多种效果。通过丝网花卉制作学习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是对花艺的升华。同时又孕育着我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和变废为宝的神奇智慧。
二、说教材
本课程是劳动技术综合实践课程,主要面向五六年级的同学而设计。本课内容是由制作--固定--整形三个步骤组合而成,教学时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提高发明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为宗旨。紧密联系学生的认知经验,围绕认识花、探究花、创作花这一主题,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
教学重点:劳动技术是一门综合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必需通过实践创作。因此我把探索花瓣的制作和组合成花的方法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要创作出形式多样的丝网花作品,不能一样一样地教,必需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举一反三。因此我把创作出贴近于生活与自然的"花卉艺术造型,表现自我个性的张扬力,作为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新课程要求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且使他们在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为此,结合本课内容与学生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花卉的造型和丝网花的制作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情感目标:感知、体验各类花的自然美和艺术美,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弘扬变废为宝的优良传统。
三、说教法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里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方法恰当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情境创设法:借助多媒体音形色动的强大优势,及事先准备好的丝网花作品,进行直观对比,创设情境,有效调动学生创作欲望。
启发引导法:引导拆分丝网花成品,了解花的形状、颜色、花瓣、叶片等,启发学生探究如何用丝网花来表现各种花型。
创作表现法:通过小组探究,自主合作创作贴近生活和自然的花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如引舟渡河,教法如舟,学如划桨,唯有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具体学法如下:
观察分析法:通过观察有关图片和实物,分析了解为什么这样做,达到欲行先知的效果。
模仿法:丝网花的制作步骤用语言描述非常抽象,最直观最有效学习方法就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以达到快速正确的操作要求。
分组合作法:将学生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以便于学生在操作中互相检查、互相纠正、以快带慢,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培养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观赏花——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采用情境创设法导入,在课前等待上课的过程中播放课件——伴随幽雅的古乐,展示色彩鲜艳,造型丰富丝网花的成品,使学生一进教室就受到丝网花作品的视觉冲击,浮想联翩,蠢蠢欲动。上课时直接利用这种氛围,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把真花与丝网花进行比较,强化创作欲望,引出课题(丝网花——百合花的制作)
(二)、探究花——探究制作工具和制作步骤:
花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给予我们希望和向往,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鲜花如此美丽,可是它是有花期的,为了留住这永恒的美,我们这节课就用丝网花来创造这花的世界,请同学们拆分丝网花,探索以下几个问题:
1、做丝网花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
2、分析百合花的花瓣有多少,花瓣的大小,花的形状、颜色和花叶的形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掌握了百合花是由六片花瓣,分两层交错固定在花梗上组合而成的教学重点,为接下来创作花奠定了基础。
3、制作丝网花的步骤:教师以百合花为例演示丝网花的制作步骤:绕圈——网丝——组装——造型,为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三)、制作花——学生动手实践:
将学生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以便于学生在操作中互相检查、互相纠正、以快带慢,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为了营造出温馨的艺术创作氛围,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轻音乐,屏幕出示温馨提示:
1、规范制作,注意安全。
2、节约材料,合理裁剪。
3、大胆创作,勇于创新。
4、清理垃圾,恢复现场。
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完成百合花的创作之后,鼓励他们采用重组、迁移、创新等方法创作贴近于生活与自然的花卉艺术造型,使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拓展,层层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评价总结,作品赏析
学习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时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从以下六个方面对作品进行自评与互评:
主题鲜明,操作规范,独有创意,造型美观,花型逼真,富有特色
作品赏析也是一次经验的交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大家回去以后可以访问“百变丝网花”网站,学习更多的花型设计,创作出多姿多彩的丝网花来装扮自己的卧室、美化我们的教室,赠送亲友,增进友谊,机会成熟时,我们将举办一次“巧手丝网花”作品展览。
五、教学反思:
劳技课是小学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只有应用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创造为宗旨,多方面提高学生素质。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从视觉、听觉、感觉多方面唤起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感悟创作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喜悦。借助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步步推进,并在观赏花,探究花,创作花的递进训练中一一落实教学目标最终突破重点难点,使得丝网花在课堂,在校园,在学生心中悄然绽放。
综合实践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内容之一,学习本课时内容,不仅让学生学会收集处理信息,还要学会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问题,体会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综合实践价值,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本课时是安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了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第1-3页内容。本课时是作为一个拓展性的知识点出现的。教材先从学生熟悉的情景“找一找身边的白色污染”和“调查自己家里一天大约用几个塑料袋?”引入, “全校学生家庭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用掉多少个塑料袋?”继而导出“白色污染”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如何减少“白色污染”?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调查、收集、整理等方式获得有关“白色污染”资料信息,再经过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形成环保意识。
本课时的重点: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收集整理有关“白色污染”的资料信息。
本课时的难点: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发现“白色污染”给人类造成的危害,体会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本课时关键:通过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说教学目的:
1、经历对“白色污染”有关资料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
2、通过对“白色污染”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发现“白色污染”对人类及自然社会的危害,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3、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身边生活的“白色污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4、组织开展以“白色污染”为题的课外活动,引导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培养积极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课时教材内容安排特点,本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要运用谈话法和讨论交流法,兼并信息收集,观察思考等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收集到的资料信息,通过分析、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自主参与,积极探索,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1、信息收集法:通过询问,查找,查阅书刊等方式获得有关“白色污染”资料信息。2、谈话法:教师以交谈的方式参与课堂中,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建立平等互助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情景。3、观察思考法: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意识。本课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环境,发现“白色污染”,分析“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造成的危害,讨论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教师:“白色污染”图片和所收集的资料。学生:分成5个小组,调查计算“平均每一个家庭一天用几个塑料袋?”查找“什么是白色污染?”,并收集相关资料。
(二)教学流程
1、展示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一组“白色污染”图片。(路边树上挂满各种塑料袋,河水被塑料袋垃圾污染,田地里随处乱扔的塑料制品等。
(2) 问:“观察这组图片,你们发现什么?”(指名小组回答,引出“白色污染”一词)
2、汇报成果,展示能力。
(1)反馈:“什么是‘白色污染’”?(指名小组回答)
(2)反馈: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白色污染”的知识?(各小组反馈所收集到“白色污染”资料信息)
(3)教师反馈所收集到有关“白色污染”事例。
3、合作探讨,深刻体验
(1)思考交流a、观察思考: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白色污染”?b、交流:(各小组反馈思考结果)(主要有家庭使用塑料袋,学生在校的零食塑料袋,田地里的农用废弃塑料制品等)
(2)小组合作计算:a、平均每个家庭一天用掉几个塑料袋?b、全校学生家庭每天共用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个月呢?一年呢?
(3)分析交流a、思考讨论:根据以上数据和我们所收集到的资料,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发现“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b、交流:(各小组反馈讨论结果)
(4)师生小结“白色污染”给自然及人类带来的危害。(主要有:一、视觉污染 二、潜在危害)
4、深刻认识,激发行动
(1)讨论交流a、讨论:我们已认识到“白色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b、交流反馈:(各小组反馈讨论结果) (2)你将怎么做呢?(指名学生回答)
5、课外作业请把你的决心写出来,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五、板书设计:
可怕的“白色污染”
1、 什么是“白色污染:?
2、 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白色污染”?
3、据以上数据和收集资料,你发现了什么?
4、我们应该怎么做?
5、请把你的决心写出来,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