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小学数学说课稿

推荐度:

初中数学说课稿

推荐度:

小学音乐说课稿

推荐度:

高中数学的说课稿

推荐度:

小学科学的说课稿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长方体表面积》说课稿(通用10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长方体表面积》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长方体表面积》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给大家呈现的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3课《长方体表面积》,本单元是属于我们小学数学四大领域里的“空间与图形”范畴内的内容。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与正方体展开图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本节课是长方体表面积,也为后面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起着铺垫作用。鉴于本课特点及教材编排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我为本课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基于以上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形式多样的练习来突破难点,解决数学问题,内化新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点拨引导、讲解分析、类比迁移(根据教学设计需要确定方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在主问题提出后,新知探究中,我会适时指导点拨,引领学生去学习,在学生内化新知中对于学生不够明确的知识适时进行讲解分析,照顾到所有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本节课中都有所收获。在检测反馈和巩固提升中,我将采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将新知进一步升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以上的构思,为了能凸显“有效教学”的理念,更好的达成学习目标,本着“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的思路对本节课作如下设计:

一、回顾旧知,让知识“衔接”起来!

通过复习旧知,让学生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并将新旧知识衔接起来,并在学习新知中加以应用。

二、创设情境,让课堂“活”起来!

提出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生活情境中的新问题,从而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积极性,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三、自主探究,让学生“动”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尤为强烈。”因此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我采用了涂一涂、数一数、算一算、想一想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特性得到发张,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体验成功,让学生“乐”起来!

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力求体现知识的纵横联系做到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本节课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的过程中,从而落实“四基”,培养“四能”,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当然,课堂上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不能照顾到学生全部,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没能调动起来,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求异思维还有待于我进一步挖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成长的路上,我会更加努力,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教和点拨。

小学数学《长方体表面积》说课稿 篇2

大家好!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效果预测过程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身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表面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比较抽象。虽然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为此,我在教学中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突破难点。

三、教学目标:

遵照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操作感知,提高学生概括、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生活经验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让学生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本节课的重点;由于学生刚刚深入学习空间立体图形,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因此我把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各是多少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法、学法:

为了使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得到理解与发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探究法、观察法、演示法、比较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为了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和动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知识。

六、教学准备:

在学具上我让学生准备了大小不一的长方体纸盒和小剪刀。

七、教学过程:

本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有所得的理念,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实践探索、获取新知。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独立感知建立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我让学生观察并触摸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的各个面,感知表面的含义,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实物,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活动二:合作交流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个教学环节,我放手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按照活动要求,通过看一看、剪一剪、写一写,并结合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和表面积的意义,讨论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每个面的长和宽的关系,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我也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指导他们的实践,倾听他们的发言,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引导他们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讨论、交流,各小组汇报,估计情况如下:

有的小组直接观察长方体纸盒,有的小组沿着棱把长方体纸盒展开,无论哪一种探究方式,都比较容易发现以下三种方法:第一种:把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相加;第二种:用上下面的面积加前后面的面积再加左右面的面积;第三种:上、前、左面的面积和乘2。然后,我通过课件演示并讲解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选择他们最喜欢的方法,通过自评、互评确定最简算法,使计算优化,最后,引导学生总结求长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条件。至此,本课的重点、难点都得以突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活动三:运用公式,尝试解题。

对于例1,我继续放手让学生从刚才发现的方法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尝到成功的喜悦,变教数学为用数学。

第二个环节: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练习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基础练习,照顾全面。

我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学例题:已知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求它的表面积.(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填空进一步巩固了知识,突破了难点,又为解决下面的变式练习作好铺垫。

第二层:走进生活,深化理解。

为了体现数学和生活密切联系,我出示了课本第34页做一做,给简易衣柜换布罩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像这种不需要算出长方体6个面总面积的情况。并举出日常生活中类似的实例,让学生回答。(设计意图)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探索现实中的数学,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我设计的练习,内容紧贴生活,训练由浅入深,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突出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三个环节:评价体验,归纳提升: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我结合板书总结,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框架,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课堂总结,既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八、效果预测:

纵观全课,我的设计意图是力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生活化,展示数学的魅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目标。在教学中由于我设计了学生自己动手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活动,加上课件的辅助教学和有梯度的课堂练习,学生在理解掌握并且运用新知上,一定会轻松自如。所以,我预测本节课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上都能全面促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长方体表面积》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教材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节课。

二)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象有了充分的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表面积的定义: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表面积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会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问题。(比如有五个面或四个面的长方体或正方体)

3)、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望。

2、过程与方法:

1)知识产生的过程: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或跟表面积有关的问题,如工业生产中需要的包装盒,装潢时对长方体或正方体进行外包装,建筑时要粉刷墙壁等。

2)掌握知识的过程:情景引入,感知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必要性分组讨论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全班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选择最优方案小组探讨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自主练习,巩固知识拓展延伸,形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发扬尝试、合作的协调精神,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四)重难点的确立:

1、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解决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

2、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或宽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这是本课的难点。

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数学理论认为,小学数学课应增加学生的数学活动,依据本单元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运用复习引入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分析法动手操作法等进行教学。

教与学密不可分,教是为了更好地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指导学生掌握如下学习方法:转化迁移的方法、比较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说教学流程:

(一)巧设情景,生活引入:

师:同学们,学校要给灾区的小朋友捐款,并决定本周三在学校的操场上举行募捐仪式。总务处的刘老师要制一个象样的募捐箱,他听说我们正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所以请我们帮个忙。请你想一想我们该怎样制呢?(生答)我们还需要知道那些信息呢?(生答)总务处备有硬纸板,那我们该去领多少呢?由此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长方体表面积

(二)自主探索,形象感知。

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学生在用学具进行操作性学习的过程中,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主动操作、主动探索、主动思考。

1、引导学生展开上节可课制作的长方体,依次标明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使学生明确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就求这个长方体表面积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起表面积的概念。

2、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动手量出长、宽、高,尝试通过小组合作算出表面积,然后向全班汇报。

(2)小组讨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真正弄清楚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教师有在关键处进行点拨、引导,突破这一难点问题。

(3)全班交流。学生可能的方法有6个面的面积相加;三个不同的面每个面的面积乘2再相加;三个不同的面的面积相加再乘2。让学生通过比较选择一种最优的方案。从而抽象出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3、募捐箱做好后,想找一些漂亮的红纸贴一下箱子的外面,观察一下哪些面需要装饰?(上面和四周)那需要多少红纸?(小组讨论解决)

通过这个例题的解决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时并不需要求出6个面的总面积,这时启发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情况,(如木制的粉笔盒、煤箱子等)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4、师出示募捐箱的长宽高的具体数据,分别求出需要多少硬纸板和红纸。

5、小组讨论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6、交流。学生可能有按照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计算的。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最简便,同时明确在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中为什么要乘6。

7、质疑问难。

(三)巩固练习,扩展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学到的知识通过应用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1、书中的习题。通过有目的的基本练习、巩固练习、综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强化了学生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了一定技能技巧。

2、设计磁带包装

1)单个包装:同学们为一个磁带盒设计外包装,并把设计方案填写在设计表中。

2)两盒包装:两盒一套有几种摆放方式。初步估算一下:哪种最省料,哪种最废料。

你认为上面三种中哪一种摆放设计外包装最好?除了以上三种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摆放方式?

3、课后实践作业:

1)按你喜欢的摆放的方式设计并制作两盒一套的磁带外包装盒,并计算出至少要多少材料。如果你感兴趣的话,还可以设计制作盒数更多的磁带外包装,下节课我们进行汇报交流和展示。

2)课后思考:如果按我们算好的硬纸板的面积去领正合适的纸板,能做出我们需要的募捐箱吗?为什么?

说教后反思:

学习本节课,如果学生在上节课会求指定的长方体的某个面的面积,学习本节课的时候问题不大。估计学习本节课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会有一定的困难,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个别辅导,要多利用实物让学生观察,逐步建立起空间概念。

小学数学《长方体表面积》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25—26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多元的,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探索、尝试精神,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并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魅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表面积的概念以及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为了让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与发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尝试教学法”,辅以“情境探究式”教学法、“观察法”等,实现师生互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思维方法的训练,努力探索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新策略。

(二)学法《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三、说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自备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一个,剪刀一把。

四、说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师生互动

设计理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旧知重温铺路搭桥

口答。

1、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相对的棱的长度(),相对的面()。

2、正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它的棱(),每个面()。它是特殊的()。

3、看图,指出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学生回答。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新知识铺路搭桥。

二、创设情境切入主题

1、动画演示情境图。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小明选了一份精美的礼物。为了使礼物更加美观,他打算亲手包装盒子。小明买回一张漂亮的包装纸,为了节约纸张,他想先裁下大小适宜的一块再包装,那么至少要裁多大的纸呢?小明该怎么做呢?你能帮他出出主意吗?

导入新课:这就要用到一个新的数学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学生观看并思考。

2、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生1:必须先知道盒子有多大。

生2:必须先算出盒子每个面有多大。

新课标强调,教材必须从属于、服务于学生的需要,我们应该应用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出发,因此,我对例1进行优化组合,真正使数学焕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情境的设计意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感受到一种人文情怀。

三、实践操作建立表象

出示“操作提示”与“我的发现”。操作提示:

①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沿着棱剪开,再展平,看一看纸盒展开后的形状。

②在展开后的图形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我的发现:你发现展开后的图形,在长方体中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正方体呢?并完成下表。

1、学生动手操作。

2、观察发现并完成表格。(每人一张)

3、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4、汇报。

生1:我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生2:我发现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相等,前后面相等、左右面相等。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想,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对这一理念作出较好的诠释。给予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去发现,解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学生建立积的表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自主探究深化主题

动画演示并讲解长方体拆成平面展开图,引导学生建立表面积的表象。

1、认真观察并加深理解展开后的图形与原长方体之间的联系。

2、建立表面积的表象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现代化信息技术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通过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长方体拆成平面展示图,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表面积“的表象,为下面学习计算长方体表面积做好准备。再现情境图,提出尝试问题:你能否帮小明算出纸要裁多大?自读课本例1。尝试练习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变”教数学“为”用数学“,同时,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出示讨论提纲:

1、你是怎样算的。

2、正确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什么?

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合作交流,能让学生更,宽20厘米,高30厘米。请你帮他算算至少需要多少玻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像这种不需要算出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的情况。你还能举出例子吗?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需要计算哪些面的面积,完成练习并及时反馈。举例子,如计算游泳池的表面积、粉刷柱子等。提高性练习旨在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懂得根据实际来解决问题,同时,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有”用“的。

五、总结评价课堂延伸

总结评价。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既能梳理所学知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反思意识。课堂延伸。同学们,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的表面积怎样算比较简便?为什么?课后思考。这个有”挑战性“的任务能较好地延伸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课外也动起来。

六、说板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方法一:方法二:6×5×2+6×4×2+5×4×2(6×5+6×4+5×4)×2上下前后左右

就本课的板书而言,我尽量做到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和难点。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篇5

一、教学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计算有关物体某几个面的总面积,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实际生活中的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二、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基本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进一步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这节课的教学我本着“让学生的自主探究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应用“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按照“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联系实际,创新应用”的教学流程进行设计。

三、教学内容的创新处理和教学过程

1.巧设伏笔,激趣导入。

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因此,我设计了两个基本问题让学生自主发言、解答,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基础上点出课题,为学生探索长方体表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2.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探索长方体表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并尽可能在有趣的情景中学习。因此,我创设了义务劳动为班级粉刷教室的情景,让学生讨论需要做哪些准备,应当注意哪些问题,然后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明确实际生活中有时只需要计算长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感受长方体表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再让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加深理解。

3.联系实际,灵活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但能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设计“为母亲包装礼品盒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包装纸是否需要留足粘贴处”,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生搬硬套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与能力。

本节课我按照“激趣→探索→迁移→应用“的思路进行设计,让学生主动地在探索,交流等教学活动中,愉快学习,长知识,长智慧。

小学数学《长方体表面积》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25~26页第十册《长方体表面积》。

一、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身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表面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显得有点抽象。虽然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教学目标:

遵照“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多元的,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新知灵活解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各是多少。

五、教法、学法:

为了使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得到理解与发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辅以“情境探究”法、“观察法”、“演示法”、“比较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为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我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纸盒、剪刀。

七、教学设计:

本着让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有所得”的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我就创设如下情景:(今天是聪聪妈妈的生日)聪聪:“妈妈,生日快乐!”妈妈:“真乖,礼物包装得真精美!妈妈考考你,包装这份礼物时,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纸呢?” 聪聪“……”我顺势把问题抛给学生,从而引出课题——长方体表面积

这一设计意在赋于教材以生活的气息,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第二个环节:实践探索、获取新知。(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独立感知——建立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我请学生闭上眼睛,触摸长方体的各个面,感知“表面”的含义,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这一做法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实物,建立表面积的表象,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第二个活动:合作交流——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开放的情景和问题,学生往往会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活跃的思维。所以在这个教学环节,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为每组准备了一个大小不一的长方体,让他们利用这个长方体,通过看一看、剪一剪、拼一拼,并结合它的基本特征和表面积的意义,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期间,我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指导他们的实践,倾听他们的发言,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引导他们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大约经过10分钟的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后,我就会让各小组汇报,估计情况如下:

有的小组直接观察立体图,有的小组沿着棱把长方体纸盒展开,无论哪一种探究方式,都比较容易发现以下三种方法:第一种:把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相加;第二种:(电脑演示)用上下面的面积加前后面的面积再加左右面的面积,从而得到:长方体表面积 = 长×宽×2+长×高×2+宽×高×2;第三种:上、前、左面的面积和乘2, 从而发现: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老师及时的点拨,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如果学生没能发现以下这种方法,我就适时地指导学生沿着棱把长方体纸盒展开,引导学生把长方体纸盒分成侧面和上下面两大部分,从而挖掘出:长方体表面积=底面周长×高+长×宽×2。至此,学生的认知得到升华。

接着,我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选择他们最喜欢的方法,并确定最简算法,使计算优化。

教材蕴含着许多有待学生发现的奥秘,因此我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第三个活动:运用公式,尝试解题。

对于例1,我继续放手让学生从刚才发现的方法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让学生初步尝到成功的喜悦,变“教数学”为“用数学”。

第三个环节:应用新知,培养能力。(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基础练习,照顾全面。

我让学生独立完成 “做一做”,让他们通过说理、比较,进一步巩固知识,又为解决下面的变式练习作好铺垫。

第二层:回应情景,发散思维。

这时,我又巧妙地请出聪聪,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解疑。聪聪:“包装这份礼物时,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纸呢?同学们,帮我算算吧!看谁算得快,算得妙!”

这一题既回应了情景,又打破了学生思维的定势。使学生明白:当长方体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时,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乘4加正方形的面积乘2来计算,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是很多的,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我还及时地教导学生要学会感恩,懂得尊敬长辈、关心他人。

第三层:走进生活,深化理解。

1.制作一个长10分米,宽6分米,高5分米长方体玻璃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鱼缸的上面没有玻璃。)

2.要涂漆一根长0.5米、宽0.2米、高4米的长方体柱子。

①要涂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②如果1千克涂料可以漆4平方米,一共需要涂漆多少千克?

③如果1千克的涂漆要20元,一共要多少元?

我先让各学习小组通过讨论、交流,找出制作鱼缸和涂漆柱子要算的面有哪几个,再进行计算,然后通过评讲,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像这种不需要算出长方体6个面总面积的情况。紧接着,我让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我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探索现实中的数学,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我设计的练习,内容紧贴生活,训练由浅入深,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突出应用中学数学。

第四个环节:评价体验,归纳提升: 我让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并进行学习评价。

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及时梳理知识,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然后,我结合板书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的框架,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第五个环节:作业——拓展创新,课外延伸。

欢度国庆节,十月初五饼家举办“买一送一”的酬宾活动,为了吸引顾客,想用彩纸把两盒杏仁饼包装在一起。小朋友,你知道有几种包装方法吗?想一想,哪种方法最省包装材料?

课后,学生通过实践,丰富了感知,形成了能力,主动从数学的角度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体验数学的价值。

八、板书:

我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

整个教学设计,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生活化,展示数学的魅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目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长方体表面积》说课稿 篇7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由此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能力目标:

⑴学生在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长方体的计算方法,能计算长方体表面积

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形象直观的课件演示,培养学生“乐学”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会长方体表面积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计算长方体表面积,而且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重点、难点:

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只有在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的表述只有一句话,即“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而学生因为受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及空间观念等诸方面因素的限制,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的不容易理解,所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既是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也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它们的基本特征。另外,学生们也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所以本课采用了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互相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四、教学策略及方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正方体的特征之后,进一步掌握长、正方体有关知识的学习内容。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理解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能准确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采用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和尝试式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网络教学环境

本课是在校园网络环境下,学生浏览由教师自制的网页和课件,进行探究式和尝试式的学习,从而获取知识。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演播fla动画课件(biaomian.swf),同时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通过播放动画,达到两个目的,①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②通过学生回答问题,逐步引入新课,同时使学生头脑中留下逐步的印象,即“长方体的各个表面可以展开”。

明确任务

自主探究

(一)揭示学习任务

1、理解长、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

2、掌握长、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求法。

(二)搜索资源,获取信息

学生打开网页,进行自主学习,获取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有关信息。老师提供适当指导与帮助,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学生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进行有目的、有选择地打开多媒体课件,根据课件中的揭示进行自主学习,获得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下带着问题,自主、积极地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索的能力。

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重视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策略。

师生交流

知识内化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不能概括地说一说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吗?

学生一边运行课件(cftbmj.gsp和zftbmj.gsp),一边描述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谁能根据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说一说如何来求长方体表面积

学生结合着课件(fangfa1.exe和fangfa2.exe)说出求长方体表面积的两种方法。

师:根据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你知道如何求它的表面积吗?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有助于学生相互学习、集思广益,使学生明确了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长、正方体表面积”这个概念的理解。

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能更直观、更形象地获得概念,理解概念。

应用练习

巩固知识

1、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方法,进行尝试练习例1、例2。

学生利用“几何画板”中的“计算”工具直接在课件中计算,

2、试一试:求“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它四面是相同的长方形”这样的长方体表面积。通过自主探究,学生领会了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因此,这里我采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能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而且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成功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通过“试一试”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白,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来,灵活地解决问题,不能死搬硬套,一味地按照公式来计算。

小学数学《长方体表面积》说课稿 篇8

一、 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图形知识的开始,本课时主要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材先通过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的6个面展开,帮助学生认识表面积的概念。这样可以把表面积的概念与刚刚建立起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很好的联系起来,为下面学习计算表面积做好准备。接着,通过例1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安排“试一试”学习立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关于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材中没有给出计算公式,而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这样安排有利于他们更好的掌握表面积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有利于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学习者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即学生已经明确了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6个面,而且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的基础上教学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的理解,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三、教学设想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欲望。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新课伊始,我创设了“纸箱厂要制作一种长8分米,宽2分米,高4分米的长方体包装盒和一种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包装盒.哪种包装盒要用的硬纸板少?”这一问题情景,接着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地方要用硬纸板?”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又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概念建立清晰的表象,为学习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做好充分准备。

2、借助教学媒体,提高学习有效性。

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图形知识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尽可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建立清晰的表象。我通过提问“这个长方体表面积能一眼全看到吗?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全看到?”引导学生思考把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形。之后由多媒体电脑演示展开过程,要求学生在展开后的图形中找到“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强化空间观念,增加学习趣味。

在此基础上“提问”: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围绕本课难点问题进行尝试解决问题,而教师只在关键处进行点拨、引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自己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允许各类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然后通过比较,进而到表面积计算的一般方法,这样可以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体现思维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学数学要抓住解题关键,受到恰当的思维训练。

3、适当应用拓展,发展空间观念。

学生在上面问题的解决中都有是凭借实物来完成的,练习部分我先安排了一组判断题,在第三小题中,学生思维的常规得到打破,相对于独立物体而言的,那么对于组合物体表面积又是怎样的呢?我将更多的时间与思考空间留给了学生自己思考,让新知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然后,第二大题安排了看数字算面积的练习,与看图算面积想比较,使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可无论是包装盒实物,还是具体图形、或只是数据的表面积计算,解决的都是6个完整的表面积的计算,可实际生活中的也有不是6个面的表面积计算,那么对于不完整的包装面积又该如何计算?我安排了“如此题改为同样尺寸的无盖塑料盒表面积如何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注重培养学生方法的发散,及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最优化,培养学生个性。最后,我考虑到学生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感知水平上,还要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聪明题中,对于组合物体的包装,我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思考,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比较、交流,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这样多方面联系,不仅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还给他们创造了合作的空间。最后引导学生根据计算结果寻找规律,“重叠面多,图形越接近立方体,表面积越小,鼓励学生进一步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包装现象,使学生明确:对物体进行包装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要么使包装美观大方,吸引注意,要么简单小巧,尽可能省纸。从而使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长方体表面积》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表面积的应用。

本节课主要学习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应用,通过一些实际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数据进行计算。学好本节课有关内容,不仅有助于巩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也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计算奠定基础。

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与计算中明白生活中在计算长方体的面积时,不能一味地计算表面积,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数据进行计算,体现了数学的工具性与价值性。

针对以上情况,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2.能力目标

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实际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表面积实际应用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对生活中数学的感受,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其中重点是根据实际需要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难点是让学生自己体会并想象出根据实际需要计算的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哪几个的面积之和。

二、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掌握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基本特点,以及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并且对长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有着深入的了解。

但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能会使学生在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中存在思维的难度,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选取和挖掘贴近生活,儿童感兴趣的生活题材,让学生在自立、合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掌握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某几个的面积之和的方法。这样做,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物体表象提供帮助。

三、说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感受问题,在交流中体验成功,学会选择,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的、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我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欢迎走进“预算师”培训中心。(通过课前交流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很多事情在做之前都要经过“预算”)今天老师就满足同学们做预算师的愿望,把同学们培养成小小预算师。预算师需要有较强的计算能力,不知道同学们计算水平怎么样?这样吧,老师先来考考你们。

正好老师这里有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课前,校长把我叫去了,说学校准备把各班的教室粉刷一新,想让我帮忙算算每个教室所需的涂料,我就拿这个问题考考同学们吧!

(如此导入可以使枯燥的数学变的有趣味性。而且老师用比较急切的情绪与学生交流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主动探究、自主建构

1、大屏幕出示:教室长12米,宽8米,高4米,要粉刷教室的天花板和四面墙壁,除去门窗与黑板的面积28平方米,平均每平米需涂料0.2千克,每个教室需要多少千克涂料?

2、请同学们想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

4、汇报交流。

汇报时,让学生讲明自己的计算方法,并在汇报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需要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只需要计算其中某几个面的面积。这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思考,做到灵活运用知识。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形进行“预算”,便于学生形成物体表象。)

5、总结预算方法:研究物体、确定方法、准确预算。

三、灵活应用、拓展延伸

师:这一问题这么快就让同学们解决了,看来同学们很有做预算师的天分,下面我们的培训正式开始!

1、出示形似火柴盒的手机包装盒,提问:如何预算这种盒子所需的纸板面积?

2、预算形似火柴盒的词典包装盒至少所需纸板的面积。

教师为每组同学准备一个火柴盒作为模型、一本词典。

活动要求:

1)、每个小组通过测量词典的长、宽、高来确定包装盒的长、宽、高(结果取整厘米数)。

2)、组长要明确分工(确定测量员、记录员、计算员),有计划开展预算,确保预算速度快而且计算准,并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3、汇报预算结果。

将学生预算过程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并请学生说明自己的预算思路。

(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亲自测量中,分析、思考的过程中获取新知。)

4、强调方法的确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5、师:看来,我们要想准确的进行预算就必须熟悉你所要预算的物体,就要善于观察生活,熟悉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这可以算得上是预算师的基本功,下面我们进入基本功训练。

大屏幕出示:

1)、求一个无盖长方体鱼缸所需玻璃的面积,实际是求()个面的面积。

2)、求一座大楼的长方体立柱刷漆的面积,实际是求()个面的面积。

3)、求教室讲台贴瓷砖的面积,实际是求()个面的面积。

(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局限性是一对矛盾。这里安排一组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问题,进行联系实际的专项训练,旨在适当扩大学生联系实际的范围,引导学生考虑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全课,深化目标

师:通过培训不知同学们有什么收获?未来的预算师们,还有什么疑问吗?下面老师宣布:同学们培训合格,相信同学们将来都能成为优秀的预算师!

(学生通过谈自己的收获,不仅能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而且从中明白许多道理。)

小学数学《长方体表面积》说课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下册第33——35页《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我将从目标的叙写、评价的设计、学习流程和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的叙写

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决定了教学的有效性,关系到新课程理念的真正落实。为此,在叙写目标前,我认真查阅了标准、教材、了解了五年级学生的知识现状。

1、基于标准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基于教材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二节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学习,既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又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下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分三个层次:一是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展开图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二是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三是利用公式解决例1和例2等一些实际问题。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本节课学习难点在于学生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求每个面所需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把正方体或长方体纸盒剪开,通过观察展开图来突破这一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以下两点:

1、能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并归纳出计算方法。

2、能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计算出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根据学习目标的设计和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节课学习重点是:

1、重点:说出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解决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

2、难点是: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学习目标,在本课中我主要采用如下学习方法: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中明白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并归纳出表面积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火柴盒、直尺

二、评价任务的设计

为了检测目标的达成,我设计了以下的评价方案:

任务1:通过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能说出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任务2:通过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发现每个面的长、宽与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能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本节课我以“四了”教学模式为宗旨,设计了四个环节,下面我说一下本节课的学习流程:

三年、说教学流程:

(一)巧设情景,质疑引入: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以自己的兴趣为转移。本节课我结合小明为妈妈买了一份生日礼物。可他觉得这件礼物的盒子不够精美,你们能不能给小明出主意?想知道这张包装纸的大小吗?导入新课。这一情境的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感受到一种人文情怀。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实践操作活动,经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独立去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动手操作、探究概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对于学生来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每个面面积的计算已不是难点,难在如何从立体图形中找到每个面所对应的长方体的长、宽、高。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

1)复习旧知,巩固强化。教师先拿出长方体纸盒对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面之间的关系进行复习巩固为求表面积进行铺垫。

2)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剪开,然后将自己剪开的长方体纸盒展开,标出“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的位置。使学生明确表面积的定义: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就是它的表面积。为进一步求表面积作好铺垫。

3)讨论探究让学生观察展平的长方体图,分小组带着问题进行讨论:

A、一个长方体剪开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B、展开后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有几组相等的面?

C、上下、左右、前后各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原长方体的什么?让学生通过手动、口说、眼看、脑想发现长方体每个面面积的计算所需数据。

4)教师课件演示将长方体纸盒剪开,学生说出每个面的算法。

5)总结归纳用文字的形式总结出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这样使学生从循序渐进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小组合作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明确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自己去探求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总结出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三)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我设计了有梯度的三类练习题。

1、基础练习:

引导学生练习书本中例题1和例题2加深了学生对公式的感性认识。

2、巩固提高

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不需要算出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面积,我通过两道求5个面面积的练习题(课本33页做一做,35页第6题)进行了巩固。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说说解这种题时要注意什么,并举出在日常生活中,做哪些事与求长方体、正方体的部分面积有关。使学生懂得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

3、拓展延伸

因学生个体的差异,我让学生同桌合作,测量火柴盒的长、宽、高,并计算做这样一个火柴盒需要多少纸板?学生经过动手测量,体会到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同时在量一量,算一算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全课小结:谈谈你在本节课中收获到了什么

课堂小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理解。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肯定。

(五)说板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重点内容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感知所学数学知识,增强识记效果。

综上所述,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以上是我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个人看法,有什么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长方体  长方体词条  表面积  表面积词条  数学  数学词条  小学  小学词条  
说课稿

 高中排列说课稿

高中化学说课稿推荐度:高中语文说课稿推荐度: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推荐度:高中数学的说课稿推荐度:高中数学说课稿推荐度:相关推荐高中排列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展开)

说课稿

 课文《说勤奋》说课稿

勤奋刻苦国旗下演讲稿推荐度:课文《老王》教学设计推荐度:《观潮》课文教学设计推荐度:《雷雨》课文故事梗概推荐度:《秋天》说课稿推荐度:相关推荐课文《说勤奋》说课...(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