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上册教案
推荐度: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推荐度:
三年级语文教案
推荐度: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推荐度:
三年级上册音乐《桔梗谣》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通用2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字,会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船,还希望有哪些船。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生活中我们应不断地探索。
教学重点:
1.了解船的发展演变过程,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探索。
2.会认4个字,会写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了解船的发展演变过程,培养学生发愤学习、不断探索的。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师生收集各种船的图片。
2.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教学投影片(或挂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外出旅游或走亲戚时,都坐过什么样的船呢?介绍一下吧!
2.学生自由交流。
3.出示图片,体会船的多样与作用。
4.: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国防、经济等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那么,船最初是什么样?它又是怎样发展变化而来的呢?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船。(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简单概括课文内容或说己的感受。)
3.轻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在字词句和课文内容方面,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4.交流朗读收获,互相质疑解疑。
读准字音:树干(ɡàn) 扁(biǎn)平 潜(qián)水艇
理解意思:(出示相应的教学投影片)
蒸汽机: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
军舰:列入海军编制,用于完成战斗任务和保障任务的战斗舰艇和特种舰艇。现代军舰一般装有导弹,火炮,鱼雷,水雷,反潜武器和其他兵器。有的还载有作战飞机和直升机。
油轮:专门用来运送石油的轮船。
潜水艇:利用水容器装水排水,随着水的装和排,潜水艇也随之沉和浮。
庞大:巨大。
豪华:特别华丽堂皇。
同桌互读课文,说说船的发展演变过程:
树干——筏子——独木舟——帆船——汽船——军舰、油轮、潜水艇……
三、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写的字:稳、歪、扁、棍、喷、舰。
2.读一读,给生字组词或说话。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稳:左右结构,左边是“禾”字旁,右边是“急”字。
歪:会意字,“不正”为“歪”。
扁:“遍”字去掉走之儿。
棍:形声字,形旁为“木”,指“棍”是“木”做成的;声旁为“昆”,与“棍”韵母相同。
舰:形声字,形旁为“舟”,指船;声旁为“见”,与“舰”同音。
喷:与“愤”比较,“有心真气愤,有口能喷水”。
4.试在田字格中练写两个。指名板写、、再写。
5.出示词语,读一读,记一记:漂流、平稳、扁平、借助、豪华、娱乐、庞大。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用表格或者图画的形式把船的演变过程表现出来。
2.读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随文识字的情况。
2.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大面积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生字:稳、歪、扁、棍、喷、舰。
词语:漂流、平稳、扁平、借助、豪华、娱乐。
3.对照自己设计的表格或图画说说船的演变过程。
二、朗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由读课文,思考:船在各个不同阶段,分别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人们为什么要改进它?
2.交流讨论:
树干:简便易行,但不平稳。
筏子:不容易翻,但走得慢。
独木舟:快、安全、还可以放东西。
装上船桨:使船走得更快,但要用手划,比较费力。
帆船:借助风力跑得更快。
轮船:把桨装在船上的大轮子上,不需要风也能走。蒸汽机带动轮桨,速度更快。
现代的轮船:豪华的客轮——庞大的货轮——军舰、油轮、潜水艇……
3.分角色表演:分别请几个学生演不同阶段的船。
4.如果你是一艘豪华客轮,见到最初作为船的那段树干,你会说些什么呢?
三、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船?你还希望有什么样的船?根据你的需要想一想,动手设计并画下来,再向大家介绍它的特点和作用。
2.从船的发展演变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船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人类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探索。)
四、巩固练习。
1.你注意过身边的事物吗,它们也像船一样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请你举例说明一下。如:书包、文具盒、自来水、电铃等等。
2.选择你喜欢并且熟悉的一种事物,想想它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然后写下来。
五、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船,还希望有哪些船,为什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会写8个字,学会8个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妈妈的爱是伟大的,学会用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4、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狐狸妈妈的爱。
教学难点: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要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感悟中体会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理解时围绕课后思考题“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充分讨论,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复述课文,培养理解能力及想像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爱吃葡萄吗?想吃葡萄的时候怎么办?有一只小狐狸它特别想吃葡萄,该怎么办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
3、抽读生词卡片
狐狸饥饿采摘附近
冒险山洞一颗嗓子
5、思考:
(1)为什么课题是《妈妈的葡萄》
(2)妈妈采摘葡萄容易吗?找出相关词句。
体会:
A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狐狸妈妈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B狐狸妈妈实在跑不动了,把葡萄放在一棵树下,打算歇一会。
(3)听到猎狗的叫声,狐狸妈妈是怎么做的?谁来试着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妈妈焦急的心情。
(4)为什么小狐狸能逃脱猎狗的追踪?狐狸妈妈哪去了?
(5)请你们想象一下狐狸妈妈被猎狗追赶时的情景。
(6)山洞附近的葡萄是从哪里来的?小狐狸是怎么知道的?谁来读读妈妈说的话。
(7)如果你是小狐狸,此时你会怎么想?请你读读小狐狸的话。
(8)让我们带着对狐狸妈妈的敬意,再来读读这篇课文。
三、拓展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
2、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续写一段话。
猎人带着狗追来了,怎么办?狐狸妈妈大声喊:“呜-危险!快逃呀!”这时()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学习要求会写的字
(1)用旧字换偏旁的方法学习:狐狸饿险洞
(2)组词
狐:狐狸狐步狐仙
狸:狐狸狸猫狸子
饿:饥饿饿了饿虎扑食
险:危险保险冒险
洞:山洞洞口洞穴
重点指导:
摘:里面是个"古",不要写成“”。
颗:颗是量词,用作颗粒状的物品。只有和“棵”的用法区别开。“棵”跟植物有关。
嗓:右面是三个“又”,不要写成三个“口”。对比“噪”和“嗓”
三、写字
1、观察生字在田子格中的位置
2、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读“墨、渍、斑、擦、幅、致”6个生字。
能力目标:
初步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的情感。
情感目标:
学习作者那样养成遇事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有顺序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墨水,一幅画有房子的画。
2、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导入。
(1)出示一张漂亮的图画,有意将几滴墨渍洒在纸上,说:这么美的一幅画,掉了墨渍该怎么办呢?
(2)学生开始讨论,提出各种办法。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巧妙处理这块墨渍的。(板书:墨渍)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生字词,自由识记,同桌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认读。
正音:“渍”的声母是平舌音z。
三、自主学习,理解感悟。
1、小组内互相读课文,讨论:
(1)妈妈和作者是怎样对待画纸上的墨渍的?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注意抓住表示人物的动作、语言的词语)
2、小组选代表交流汇报。
3、品读句子,体会情感。
“他笑着说:‘瞧,这条小花狗使画面活泼多了!’”
(1)指名读,师生评议。
(2)师范读,生练读。
(3)小组交流汇报:
4、朗读全文。
四、拓展思维,引发想像。
1、这有墨渍的地方还可以画写什么?(小组交流、讨论)
2、学生自画表演。
3、教师鼓励小结:作者在妈妈的启发下能灵活地处理画上的墨渍,那么同学们也应像作者那样养成遇事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②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③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③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②学习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课堂练习
①学习生字。
a.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b.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②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2、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3、通过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①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②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③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①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c.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②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③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④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b.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c.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①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②学生自读体会。
③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①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②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③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④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⑤教师再引。
a.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测、括、确、误、途、超,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②学生组词书写书,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或不足。
拓展活动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板书:
14、蜜蜂
辨认方向 能力强
遇到问题 实验求证 得出结论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新字、理解词语意思。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泉水和瀑布的优点,教育、鼓励学生形成勇敢和合作的品质。
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泉水和瀑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小河、泉水和瀑布这三个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向大海奔去的愉快心情,从中感受合作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出示小河的图片):请看大屏幕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条小河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充满远大理想的孩子,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的理想是什么呀?他的理想就是有一天能投入大海的怀抱,去感受大海的浩瀚与宽阔。听,哗哗流淌的小河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征程,你们想不想和这快活的小河一起去旅行呀?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4课《快活的小河》。
板书课题齐读
3、你能说一个“快活”意思相近的词语吗?
带着快乐的心情,用你们甜美的声音,读出小河的快活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过渡:小河在奔向大海的旅途中,他都遇到了哪几个朋友,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一起去了解和体会小河的故事吧。
1、同桌合作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如果同桌读得好就请你鼓励一下他,如果他读错了请你帮他纠正,同时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课件出示字词,学生多种形式认读,(说出一个“勇敢”的近义词,强调多音字“奔”,发现“摔‘蹦、撞”都是动词)
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思考:小河在奔向大海的旅途中遇到了那几个好朋友?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大山、泉水、瀑布
4、课文主要通过小河与大山、泉水、瀑布这三个朋友的对话来向我们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
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文中分别找到小河与大山、泉水、瀑布的三次对话,并用括号做上标记,用以区分。(强调:默读要求——眼动、心动、口不动)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共同学习大山与小河的对话
1、在这三个朋友中小河最先遇到的是谁?指名读对话。思考小河与大山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汇报:
小河为什么抱怨?
(1)理解“抱怨”指导朗读。师举例:妈妈不问缘由而冤枉你时,你会抱怨她对自己的不公平。还有什么情况下你会抱怨呢?当你心中不满而去责怪别人这就是抱怨。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小河的话。
(2)说明“呜”是拟声词在这里用来模仿的是小河的哭声,可以带着哭腔来读。
(3)快活的小河刚遇到点困难就抱怨哭泣,你觉得此时他是一条怎样的小河?
(4)看到这条抱怨而哭泣的小河,大山又是怎么说的呢?
2、(课件出示大山的话)指名读大山说的话?
(1)边听边数大山共说了几句话?
(2)看看一、二句后各是什么标点?分别要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导读疑问句结尾处是语调上扬,读感叹句结尾处是语调下降。指名练读、男女生读,齐读。
(3)师读第三句话:从这句话中你有认识了谁?
(4)找出描写泉水动作的词(跳、摔),能看出什么?
(5)泉水遇到的困难多吗?从哪个词中知道的?你认为“多少”究竟是几个?
(6)面对这无数的困难,泉水又是怎样对的呢?用文中的句话来说一说。
泉水面对困难,不叫苦,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板书:坚强
(7)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这坚强勇敢的泉水?
看图加深理解:泉水从险峻的山峰上奔流而下一路上磕磕碰碰,一会碰到了山石,一会又撞到了树根,历经了磨难的泉水却不叫苦就这样日夜不停的向前流淌。同学们此时,你最想对泉水说些什么呢?
(8)大山想借泉水告诉小河什么呢?
大山想借对泉水的赞美来鼓励小河要向泉水那样坚强、勇敢。
板书:鼓励
指导朗读:读出大山对小河的鼓励和大山对泉水的赞美
3、分角色读大山与小河的对话
(二)自主学习小河与泉水的对话
过渡:在大山的心中,一路奔流,历经磨难的泉水是勇敢的,那么,在泉水的心中谁比自己更勇敢呢?
1、请三名同学来读小河与泉水的对话,边听边思考。
2、学生汇报交流
(1)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回答问题。指名读一读能体现瀑布优点的句子。(课件相机出示泉水的话)
(2)哪些词语能看出瀑布更勇敢,更坚强?指导重读变色的字,突出瀑布的勇敢。
(3)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勇敢的瀑布呢?看图:这瀑布从高达百米的岩壁上飞流直下,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飘飞,这样的景观真是太壮观了!难怪诗人李白也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赞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瀑布就这样忍受着撞击岩石的痛苦为我们呈现了这样壮美的景象!
(4)此时,你最想对瀑布说些什么?(让我们一起竖起大拇指大声的对瀑布说声:瀑布,你真勇敢)
(5)指导朗读:读出对瀑布的赞美。
小河也被瀑布这勇敢的精神鼓舞,所感动,他还高兴的叫起来了,他想和勇敢的瀑布也成为朋友,一块儿向前流。
(6)那女生分角色读小河与瀑布的对话
(7)师生配合读对话(请同学们把我当成勇敢的瀑布,把小河说的话高兴的对我叫出来吧。)
小结:我真为小河能结识这么坚强勇敢的朋友而感到骄傲,更为小河的逐渐成熟而感到欣喜!
(三)体会合作的快乐
1、(出示课文插图)瞧,他们最终成为了好朋友,手拉着手,多开心那!我想此时你们的心情一定和我一样激动和高兴,谁能带这高兴的心情读最后一段那?
质疑:读到这我有些不表白了:课文开头部分说了小河是快活的,结尾处也说了小河是快活的。这两个时期的小河哪个才是真正的快活呢,为什么?
师:有了朋友就可以互相鼓励,有了朋友就不会寂寞,有了朋友就可以一起勇敢的战胜困难,其实,这就是合作的快乐!齐读最后一段感受合作的快乐。板书:合作
四、拓展升华
1、此时三个好朋友已经拥有了同一个理想,那就是?
2、大家看文章的结尾处是什么标点符号?它代表什么意思呢?
3、通往大海的旅途是漫长而艰辛的",它们三个小伙伴在前进的旅途中有可能遇到更高的山峰、更庞大的岩石、更险峻的峭壁。他们又会如何的面对呢?
4、小结:
我们相信不管发生什么,小河都会用他学到的勇敢和坚强去面对一切,三个小伙伴一定会团结合作,互相鼓励,共同流进大海,实现他们共同的理想的!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你们现在还小,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老师希望你们今后在困难面前能像小河和他的朋友们那样,互相鼓励,团结合作,做勇敢、乐观的好孩子。也真诚的祝愿你们能早日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准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人 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
⑥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⑦引导学生质疑。
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②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作业
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的暑假生活”。说一说自己的暑假生活是怎么度过的,经历了哪些新鲜事。自己在想好要讲的内容以后,可以先试着给家人讲一讲,听听家人的建议,也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交流时要把自己的经历讲清楚。讲的时候可以出示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帮助别人更好地理解自己讲的内容。自己在交流的过程中要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可借助图片或实物讲。本次口语交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养成积累生活体验的习惯,乐于与周围的人分享快乐。
教学目标
1.能选择自己暑假生活中的新鲜事,把经历讲清楚。(重点)
2.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讲的时候能借助图片或实物。(重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搜集学生假期生活的图片。
学生准备:有关自己假期生活的图片或实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再现画面
师:同学们,暑假生活转眼间就结束了,你们的暑假生活快乐吗?
生:(齐)快乐!
师:相信在你们的暑假生活里都发生了很多值得回忆的事情。看,老师搜集了一些同学的暑假生活的画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学生可能去的旅游景点,家庭生活的小片段,小河扑腾的水花,树荫下的游戏,几个小朋友开心大笑或沮丧的面部特写……)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并且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不但激发了学生的交际兴趣,而且带来了丰富的交际材料。
二、明确目标,小组交流
师:书上的小朋友都和我们分享了哪些假期里的新鲜事呢?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1:小女孩跟爷爷奶奶学会了做简单的农活。现在她会摘茄子,还会给菜地锄草……
生2:爸爸带她去了游乐园。那是她第一次坐摩天轮,从空中往下看,视野一下子开阔了,地上的人和车都变小了……
师:听了她分享的事情,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觉得做农活这件事很有趣、很新鲜。我连家务活都不会干。她可真了不起呀!
生2:她的这次坐摩天轮的经历让我想起了我第一次坐摩天轮的情景,我对这件事很感兴趣。同样的经历,我却和她有不一样的感受。
师:看来这些事情都吸引了大家。我们在介绍自己的暑假生活时,要把自己的经历讲清楚,讲的时候要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同时,借助图片或实物,可以帮助别人更好地理解你讲的内容。
师:在小组里先与同学说说自己的暑假生活,注意要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要清楚,同时可以结合自己带来的图片或实物,让别人更清楚地了解你讲的内容。
设计意图:围绕教材讲清经历,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既借助了教材提示,又联系了生活。
三、互动交流,分享快乐
师:刚才大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谈了自己的暑假生活。现在,就请小组推荐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生1:暑假一开始,我们一家就跟随旅行团到贵阳去旅游。一到贵阳,我就被田地里的向日葵迷住了。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提出意见或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提问?
生2:那是怎样迷人的景色?你能具体地说一说那里的景色吗?
生1:(出示照片)大家看,这是我在那片向日葵地里拍的照片,我的身后是一朵朵金色的向日葵。那向日葵的花就像一个个金色的圆盘,在绿叶的衬托下特别美。再看我当时的样子,双臂张开,笑得简直像开花了,那样子完全陶醉了!
师: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1:景色真美,真是太迷人了!在那里,谁都会感到非常快乐。
师:在小老师的提问下,你能结合自己带来的照片,把自己假期里的新鲜事说得具体,你真棒!哪位同学再来说一说自己的暑假生活?
生3:在假期里,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坐海盗船。那是我第一次坐海盗船。
生2:你第一次坐害怕吗?是什么感觉呢?
生3:刚开始时,海盗船慢慢地摇来摇去,像在校园里荡秋千一样舒服。我刚想闭着眼睛享受,突然“嘭”的一声,我被弹了一下,赶紧睁开眼一看,啊!好高哇!真像腾云驾雾一样,刺激极了。一会儿又猛地晃下去,一会儿又猛地浮上来。
生2:海盗船停了时你有什么表现?
生3:海盗船终于停了,我吓得不敢动,有种想吐的感觉。不过,我还是很喜欢坐海盗船。大家看,为了纪念我第一次坐海盗船,离开时,我还特意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小海盗船作为纪念品。现在,我只要一看见这个小海盗船,就能回忆起当时坐海盗船的情景。
师:听了你的讲述,我仿佛也跟随着你坐了一次海盗船。值得一提的是,你拿出了自己的纪念品小海盗船,引得老师也想去尝试坐一次了,那一定很有趣!
师:你觉得刚才哪位同学说得好?哪位同学介绍得最有趣?
生:我认为××同学讲述自己暑假时第一次坐海盗船的事情很有趣,他把当时的表现、坐海盗船的感受都讲得很生动。而且,那个拿在手里的小海盗船,特别有意思,我想借来仔细看看,不知道可不可以。
师:分享是一种美德,多分享快乐,就能让快乐传递更远,下课后大家可以互相分享一下。最重要的是在听别人讲述时,我们要认真倾听,边听边思考,最后恰当评价,做个理性的小听众,才是最了不起的!
设计意图:交际过程步步深入,而且注重让学生谈感受,给了学生交流的空间和倾诉的时间。借助照片或实物让听众对所讲的内容感兴趣,突出“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讲的时候能借助图片或实物”这一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
暑假的生活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快乐和自由的,暑假发生的趣事和经历的有意义的事还历历在目,所以,本节口语交际课是孩子们喜欢的。对于假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他们如数家珍,小嘴说个不停。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把经历讲清楚,说出自己的感受,再鼓励其他学生进行提问,从而启发讲述人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又关注到听课的学生倾听的效果。很难得的是,有的学生还能借助照片讲,有的学生还拿来了实物,如到海边捡的贝壳、登上长城的奖牌,使自己的表达更生动了。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重难点、关键: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习作。
3、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四、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五、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六、作业:
回家讲给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习作。
教具准备:
带上各自与课余生活有关的器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几个同学课余生活的用品:书、画画、乐器……
2、让学生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引导写作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
2、老师点评。
三、写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
2、背诵古诗。
3、从生字中学生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区别、组词、掌握多音字
二、古诗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三、学习新生字。
四、作业:
背诵古诗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个题目,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2、能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整理一下,写成习作。
3、读背十二生肖。
4、运用已经获得的识字能力,借助基本字,认识更多的形声字。
教学重点:
1、读背积累成语、词语,体会反义词用法及农历年份编排。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笔讴歌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评价能力。
教法学法:
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教学准备:
及手段十二生肖邮票挂图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一、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自由简单汇报。
剪、扎、编、织、绣、雕、塑、绘、刻……
3、传统文化流传到今天,可谓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且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介绍同样的传统文化的同学自由组成活动小组2——4人,确定负责人。
2、组内交流,确定汇报方式。
3、集体交流展示收集和了解的中化传统文化。小组代表汇报,不完整的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同学可以提问。
4、完成前面综全性学习的展示,哪个小组完成得好。
四、习作
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利用口语交际的方式,看到听到了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
指名自由交流。
2、在介绍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抄资料,要用自己的话来讲述。
3、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4、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
5、在交流和评价习作时,可以按照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增进各小组之间的沟通,并丰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6、交流之后,可以把有特色的习作集中起来,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五、我的发现
1、自己把全部词语读一读。
2、比一比,看一看,词语中的带点字,你能发现什么?
3、这些是字在同一个词中,意思是相反的,你能不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4、再读词语。
六、作业设计
按照要求写一篇作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1
一、我的发现
1、自己把全部词语读一读;
2、比一比,看一看,词语中的带点字,你能发现什么?
3、这些是字在同一个词中,意思是相反的,你能不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4、再读词语。
二、日积月累
读读背背
1、观察,下面的图片,都是什么?(邮票)你发现这些邮票有什么特点?(动物)
2、这些动物很有意思,你能观察出来吗?对,他们就是十二生肖。你知道,你的属相是什么吗?
3、你知道属相是怎么来的吗?(教师讲解属相来历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们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怎么个选法呢?这样吧,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就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
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猫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猫听了很高兴,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
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就自己去报名了。
结果,老鼠被选上了。猫呢?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被选定了。
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现在还是这样。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吗?
它们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们在路上碰到了。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唱个歌。”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
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
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高兴得昂昂地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还没吧话说完,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
4,后来,人们就按他们到的顺序,制定了十二生肖的顺序,并用它来给每一年命名。
5、读一读,看谁能记下来。
三、读读认认
1、自己观察学习,用以前加一加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学习,注意给它们区分和组词。
3、教师检查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一、交流展示收集和了解的中化传统文化(展示台)
完成前面综全性学习的展示,小组评一评,哪些小朋友完成得好。
二、口语交流
1、各组小朋友在自己的组里,把你收集的资料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2、各组交流
3、小组商量,用什么方式集中展示小组成果。
4、小组代表汇报,不完整的小组成员可以补充。
5、想一想,再把你最想告诉大家的写下的来。
第三课时
习作评改(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2
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所说明的事理、顺序
2、领悟所说明的道理: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得出新的结论。
3、增强科学意识,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目标达成:
1、领悟所说明的道理: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得出新的结论。
2、增强科学意识,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
恐龙电影片、图片、生字词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展示
1、给下列红字标拼音
遗骸( )蟾( )蜍( )
褶( )皱鸟臀( )目两栖( )
追溯( )天衣无缝( )
2、常识填空
《恐龙无处不在》的作者是( ) ( )国的科普作家和( )小说家。
3、说明的顺序有( )( )( )
4、说明文的类型有( )和( )
二、创境激趣
中国考古人员新近在甘肃省永靖县发现的巨大恐龙足迹化石证明,这种一亿年前的恐龙,两步就可跨过一个篮球场,是日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恐龙足印。
三、自学导航
1、课文开篇提出什么观点?
2、课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3、为了把对象说明清楚,作者首先列举了什么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4、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5、什么是泛大陆?
6、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
7、、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怎样来说明的呢?
8、课文内容涉及哪两个学科?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合作探究
1、为了把对象说明清楚,作者首先列举了什么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2、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3、什么是泛大陆?
4、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
5、、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怎样来说明的呢?
6、课文内容涉及哪两个学科?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知识迁移
六、强化训练
由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启示一:看问题从多个角度去研究
启示二:敢于大胆想象和猜测
启示三:看问题不是简单化和孤立化
启示四:学会举一反三
七、归纳总结
(一)当堂训练
填空:本文按照_________顺序进行说明。首先,提出说明的主旨________总领全文。然后用恐龙化石在各地发现的事实,阐释对________的证明,用具体事例证明开篇提出的主旨,最后总结恐龙化石的发现对________ 提供了证据。
(二)说明方法的判断
1、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
2、大约在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
3、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个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 )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认识“骨、莫、巢”3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流利地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动物。
教学难点
★学习生字,了解诗意,想象画面。
★想象故事的画面、感受人类是动物的朋友。
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入,创设情境
刚才同学背诵了许多诗词,我听同学们的背诵啊,虽然诗背得正确,节奏也还准确,只是好像缺少了点古诗的韵味。还记得那首《春晓》吧,我们就用这首诗来找找感觉。据说古人吟诵是讲究平仄的。(板书:平 、仄 )我们这样做也许不科学,不过尝试没有对错。那我们就试着把一、二声当平声,这样的字音可以读得拉长平缓;三、四声当仄声,读得短促一些。比如题目:“春”是几声?“晓”呢?师标记平仄。谁来读读?(谁还能比他读得更好?你觉得你为什么比他读得好?“晓”是仄声,读得短) 好,我们来看看诗句。(课件出示)
谁来试一试?春——眠——不(短促)觉——晓;找到感觉了吗?
当然,不但如此,还要注意五言诗自身的节奏。这样读起来就显得自然流畅了。 谁来读读整首诗?
春天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走来了,到处都听到了鸟的鸣叫。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鸟的古诗。(板书课题)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那,关于白居易你了解多少呢? 出示作者简介,了解诗人。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熟
1、鸟一直都是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那诗人白居易是怎样写鸟的呢?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到78页,端好书,坐直。下面大家就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仔仔细细地读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做到字正腔圆;后两遍,要尽量把诗句读通顺。
大家读得很投入。那谁愿意来读读?其他同学要仔细听,听听他是否把字音读正确了?是否把句子读通顺了?
2、我们已经学过、背过许多古诗词了。同学们都能感受到,古诗词呢,都有自己的节奏,都有一种韵律美。像这首古诗,它是一首七言诗,它该有怎样的节奏,在哪里作停顿能更好些呢?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听听,感受感受。
谁读给同学们听一听?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是否读出来古诗的节奏?(读得真是有板有眼)
3、看,读着读着就读出了古诗的感觉,那下面我们来合作读读,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听听谁读得更有诗的感觉。
4、就这样,我们用心地读着读着就走进了古诗。把这首七言诗读得既正确,又有节奏,可是,还不够,我们还要尽可能地读出它的味道来。老师也来读一读。同学们轻轻地放下书,闭上眼睛,用心来感受这首诗。(师配乐读)
三、精读古诗,感悟诗意
1、你们感受到了什么?你觉得诗人在这首诗中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感受说得不好就再读读古诗)。是从哪一句知道的?
2、我们就来看看这一句。(课件出示)这一句中有一个词告诉我们不要打鸟,哪个词? 学习“莫”字:(出示字理图)像太阳落入草木丛中,表示日落时分,白昼结束,夜晚快要来临。莫有“日落”“太阳已尽”之义,后来引申为“无”“没有”之义,又用做副词,意思就是“不”“不要”。那么诗中的“莫打”就是——什么意思?(不要打)那诗人是要劝谁不要打鸟呢?君,这个“君”指的是谁?你?他?我?都是,每一个人,是吧。对,这里的君是对人的一种尊称,他可以指任何一个人。谁来读读这句?
3、是啊,劝君莫打枝头鸟,因为——生:子在巢中望母归。(课件出示)
学习“巢”字:这个字也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生字。那对于这个字的读音,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我们来看这个字的字理图:在一棵大树上,有一个鸟窝,窝里住着几只雏鸟,多么温馨的画面!根据这一的画面古人发明了这个字,最后经过演变,就形成了今天这个“巢”字。所以,这个巢就是——小鸟的家。
看看这些羽翼还未丰满的小鸟们,时时刻刻在自己的巢中——生:望母归。那是怎样一个“望”啊?只是简单的看吗?那是眼巴巴地——等啊,盼啊,期待啊 ……妈妈的归来。读出你此时的感受。
4、引读: 师:孩子们想想,如果,你就是那只自由飞翔在林间给孩子觅食的鸟妈妈,你也会大声地对猎人说——
师:孩子们,如果,你就是那只在巢中翘首待哺的小鸟,你会可怜地说——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当我们看到这群小鸟已经饿得奄奄一息,当我们看到鸟妈妈焦急地振翅归巢,我们也一定会从心底发出这样的同情——
5、是啊,同学们,其实小鸟跟我们一样,所有的动物也都跟我们人类一样,它们也有——生命,它们也有——骨肉亲情,诗句中也有跟我们一样的体会,哪两句?谁来读读?(课件出示)。
6、我们先来看第一句。道是什么意思?(说)微是指:轻微,微贱。那么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谁说这群小生命微贱?读读这句。
7、是啊,再微小也是——生命啊!也是一般骨肉一般皮啊!看看第二句,
a、一般是什么意思?一般:一样,同样。
b、那么骨肉又指什么?像我们人一样的骨头和血肉,其实,骨肉还有一层意思,谁知道?比如:老师说,你是妈妈的骨肉。难道说,就是指你是妈妈的骨头和肉吗?不是,是妈妈的亲人,是和妈妈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我们跟妈妈都有着骨肉亲情。所以,鸟妈妈和它的孩子们也有着骨肉亲情啊!那么这一句的意思是——它们和人有一样的骨肉,有一样的皮毛。所以说,劝你不要打枝头上的小鸟,它的孩子在巢中正等待着母亲的归来。
8、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两句。
9、多么让人心动的画面啊!谁愿意来动情地读读整首诗?(你真是诗人的知音啊!字字句句都读到他心里去了。)
四、回读巩固,熟读成诵。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诗人白居易饱含深情地劝说人们要爱护鸟类,无不让我们心生同情。现在我们就伴着音乐,深情地读读这首诗。
读得太有味道了。相信那些现在手执枪的人,此刻要是听到了你们的朗读,定会放下屠杀之意。我们就这样,读啊读啊,就走进了诗的字里行间,就这样读啊读啊,就读懂了作者,真好!老师相信,这首诗现在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你们的脑海里,一定有许多同学能背下来了吧?谁来试一试呢?
五、续读延伸
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该跟我们共享一片蓝天,而不该成为人类餐桌的美味,也不该 成为人们笼中的观赏。但是,总是有些人喜欢用锁住鸟儿的自由来博取自己的快乐。课后就有这样一首诗,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大家自由读一读。指名读。(读得很有味道)一起来读读。是啊,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真是意味深长啊!关于描写鸟的诗词你还知道哪些呢?谁来背一背?生自由背。
六、总结
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鸟类。课下,同学们可以好好想想,我们平时该怎样去保护鸟类,保护动物,为生态和谐尽自己的一份力。并在课下写下你的感悟心语。最后,让我们再朗读声中结束这一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4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重难点、关键: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习作。
3、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四、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五、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六、作业:
回家讲给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习作。
教具准备:
带上各自与课余生活有关的器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几个同学课余生活的用品:书、画画、乐器……
2、让学生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引导写作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
2、老师点评。
三、写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
2、背诵古诗。
3、从生字中学生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区别、组词、掌握多音字
二、古诗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三、学习新生字。
四、作业:
背诵古诗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会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理解小男孩买黑色气球的心理活动,理解卖气球老人那段话的含义。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认识到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自信。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在默读中思考。
教学难点:
从老人与小孩的对话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领会老人那番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灯片。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高老师用和“我”约定的秘密,让“我”找到自信,并“照亮我快乐的童年”,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今天老师和大家再来学一个关于自信的故事。板书课题:自信。
2.齐读课题。
二、指导初读,感知课文。
1.读好一文章有什么要求?(正确、流利。)怎样才能读得正确、流利?(眼到、口到、心到。)哪些地方反复读?(难读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
2.学生按要求自读、教师巡视。
3.表扬读书认真的学生,出词卡投影,指定三个学生读,准备后齐读。特别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读音。
A组:
肤色关键货车是否基础惊讶
B组:
著名一窝蜂一件事兴高采烈
色彩艳丽肤色拖惊讶
4.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观察B组中带点的生字,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如与熟字比较,记字形:蜂——峰:“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
加一加:“月”加“夫”,肤色的“肤”。
5.指导写字。
a.让学生观察8个会写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b.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
c.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
d.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e.巩固检查,适当展示习字作业,点评进步学生。
三、检查朗读。
1.同桌互查,每人一小节轮读(快的两遍交换)。
2.指名6人分自然段朗读,随机正音,面向慢生(朗读稍吃力的学生)。
3.师点评。
4.解词体会。
(1)联系上下文多想想有助于理解词语意思,不信试试。
(2)不理解的词画下来,默读,用上法与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采蜜本”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组之间比赛,认读生字(要求:读准音、声音亮)。
2.上一课大家学了《自信》(板书课题),读得非常认真,做到了“正确、流利”,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得有感情,今天
二、读文感悟。
1.默读课文2、3段。(提出默读的要领:心读,既不能读出声,也不能动嘴唇。)
(1)思考:
a.肤色很黑的小男孩为什么偏要买黑色气球?(自卑)
b.你从哪里看出他内心的自卑?(相机指导朗读“公园的角落里……羡慕……不敢……”。)
c.他为什么会自卑呢?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肤色很黑”“拖着残疾的腿”)
(2)相机介绍:在当时的美国,存在肤色歧视即种族歧视。
(3)你在生活中有自卑的时候吗?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设想你就是这个黑人小朋友,你会怎么想?指导朗读。
2.朗读感悟,重点突破,学习4、5、6自然段。
(1)出示小黑板:
“记住,气球能升起,不是因为它的颜色和形状,而是因为气球内充满了氢气。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不在他的外表,而是要看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
a.指名朗读。这话是谁的话?(卖气球的老人说的。)
b.你知道卖气球的老人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吗?(他看出了这个小男孩的自卑。)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到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老人惊讶地看了看小孩”;联系到前文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追逐着这些色彩艳丽的气球”。)
(2)分角色朗读老人的话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读出小男孩的“怯生生”“略带恳求”的语气、老人的“慈祥的目光”“温和”“惊讶”的语气。在朗读中再次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a.指名读,并点评:谁能胜过他?
b.个读,自由读,体会小孩自卑胆怯的心理。
c.分组朗读4、5自然段。
(3)再读老人的话。
a.找出老人说这段话的态度。(老人一边眯着眼睛看着气球上升,一边用手轻轻地摸了摸小孩的头。)
b.老人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感悟出老人是在鼓励小男孩。)
c.边读边悟:读老人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前一句,揭示了气球升起的原因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而不在于它的颜色和形状。这里隐含着一个道理:外表是次要的。后面一句,老人推论出“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不在他的外表,而是要看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如果人是气球的话,那么升起来是成功,而自信就像氢气一样,是成功的关键。)
板书:气球——人升起——成功氢气——自信
d.指名读,齐读。
3.默读最后一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对比体会。
讨论:作者对老人的话为什么会“至今难忘”?(不仅因为老人的比喻生动、准确、深刻,更重要的是作者的经历证实了老人的话是正确的——从一个有残疾的自卑的小男孩成长为著名的心理学博士。)
4.。谈谈你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
三、实践拓展。
小组合作: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演出。
在编演时,教师提示:剧中人物除了小男孩和老人外,还有一群活泼的无忧无虑的孩子们玩色彩艳丽的气球。他们要在小男孩面前炫耀,甚至还有对小男孩的轻视。在表演中,再次体会感悟理解课文。
四、作业设计。
1.采访你的家人、老师或有成就的人,请他们谈谈自信在人生经历中的作用,并以此为主题编出一份手抄报。
2.将你自己学习经历中印证自信与成功关系的事例,讲给家人或同学听。
3.阅读《尼克松败于不自信的故事》《小泽征尔胜于自信的故事》。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世界闻名”、“设计”、“创举”、“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
(二)能力训练点
查字典理解词语;运用“参加”“而且”造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行朗读训练。
(三)德育渗透点
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二、重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
(二)解决办法
通过深刻理解语言文字、观察投影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赵州桥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自学课文片断,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发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教具准备
赵州桥彩色投影片,赵州桥栏板的录像带,文字投影片,生字词卡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梁。大家一定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呢?下边就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座桥(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这就是课文中所描绘的那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板书:3赵州桥)
(二)看图议桥。
这座桥,长50多米,宽9米多,是一座石拱桥。请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与你们平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下面没有桥墩;桥下面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顶上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桥洞。)
小结:投影片显示出的赵州桥,大家一看就觉得它的确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大桥。50多米长的大桥横跨在宽阔的江面上,中间虽然没有一个桥墩。大桥洞顶上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这独特的设计也是前所未有的。这种设计出于何人之手?大桥建造于哪个年代?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学完课文大家就会清楚。
(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
1.出示生字词卡片,要求读准字音。
2.理解生词。
赵县:在河北省,古代叫赵州。
隋朝: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离现在1300年。
石匠:本文石匠是指隋朝的李春,是设计赵州桥的建筑师。
设计:在建桥之前的周密思考,精心绘制图样,就叫设计。
冲毁:冲破。
3.自由读课文,把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两遍。
4.抽查自学效果,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词卡让学生读。
5.指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最后一个自然段可全班齐读。
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学习每一个自然段。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学第一自然段,这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各组代表相互补充。(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建造的年代,还告诉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板书:世界闻名)。
4.理解“世界闻名”先用查字典方法来理解。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深入研究,为什么赵州桥这样一座石拱桥却闻名于世界?留在课文全部内容学完之后再回答。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1)这个自然段共有6句话,先读前2句,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第①句概括地写赵州桥非常雄伟。第②句具体写大桥的雄伟,是用具体数字写了桥的长度,宽度,用既能走车,又能走人,进一步说明桥宽。两句都是写桥非常雄伟。)
[板书:雄伟桥长桥宽]
(2)读③④两句边读边想: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第一特点,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第二个特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
[板书:没有桥墩,一个大桥洞,4个小桥洞]
(3)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读⑤⑥两句话,(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板书,既……又……]
(4)对照板书有顺序地说一说第二自然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先讲赵州桥非常雄伟;再讲赵州桥在设计上的两个特点;最后讲了桥的优点。)
导语:学习第二自然段知道了作者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介绍有关赵州桥的情况,使我们对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者的介绍,还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2.深刻理解语言。
(1)出示投影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理解“这种设计”指怎样的设计?(第二自然段的③④句)
(2)理解“创举”。字典中的解释:开始做。
(3)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句话的意思。(赵州桥这样的石拱桥是隋朝的李春第一个设计出来的,这是李春的首创。是没有先例的。)
(4)投影片中的第二个句子除了告诉我们赵州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实际上也就告诉了我们桥怎样:(桥很坚固)
(5)远在1300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创造性地设计建造了这样雄伟、坚固的赵州桥,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古代劳动人民是聪明的,是有才干的………)
导语:显然文章在介绍桥,赞美桥的同时也在赞美谁?(赞美建桥人,赞美劳动人民)因此在朗读时要读出赞美之情。
3.朗读训练。
4.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六)总结、扩展。
1.总结:学习1、2自然段我们知道赵州桥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历经千年的风风雨雨,它仍然那么雄伟,那么坚固,真不愧为是一座世界闻名的古老的桥梁。
2.扩展。
出示投影片:
(1)赵州桥在________省________县。赵州桥也叫________桥,它是________朝石匠________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有________多年了。
(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________,既________又________。
(3)赵州桥为什么会世界闻名?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预习第3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描写了龙的几种姿态?
(3)“所有的龙”指的是哪些龙?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学了1、2自然段,回顾这个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赵州桥是怎样的一座桥?(赵州桥非常雄伟、也很坚固)
导语:赵州桥除了雄伟、坚固以外还有什么特点?接着学习第3自然段。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第3自然段,这段的第1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说桥“坚固”是哪一段?(第二自然段说桥坚固)这一段说桥怎样:(桥美观)
小结:这句话由两个小分句组成,前一个小分句与上边一个自然段紧密相连;后一个小分句又与本自然段紧密相连。一句话把两个自然段连接在一起,在文章的结构上起了连接作用。这句话在第3自然段又起了什么作用。
2.自由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第一句话与后边内容的关系。(第1句的第2个小分句概括地写桥美观,其它内容是具体地写桥的美观。)
3.具体描写部分作者详细描写了桥上的什么?(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作者具体描写了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4.理解“雕刻”。(一种工艺,本文指在栏板上刻凿图案。)
栏板上的雕刻也属于石雕,在石头上雕刻想象有多大的难度。(一般的石匠是难以胜任的。只有手艺高超的精工巧匠才能完成。赵州桥已有1300多年了,但雕刻的图案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说明雕刻很有深度,很有功夫。)
5.欣赏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出示投影或录像。(电教手段可以超越时空,把学生带到赵州桥上,使其身临其境,亲眼目睹那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学生在欣赏美,感觉美的同时自然也就会感到这一历史遗产的珍贵。)6.让学生讲述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在学生观看了投影或录像之后,也就是在“欣赏美”,“感受美”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美。”)
7.研究书中怎样描写这些精美图案。(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
(1)这段里写了几幅雕刻图案(3幅)
(2)这3幅图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之处①画的都是龙②画的都是两条龙。不同之处:姿态不同。)
(3)栏板上只有这3幅图案吗?为什么选择这3幅图案?(栏板上有许多幅图案。这3幅图案是最精美。)
(4)作者只描写了3幅最精美的图案,其它图案雕刻怎么样?出示文字投影片:“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所有的”指桥上栏板上雕刻的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是作者的想象。因为雕刻的太逼真了,活灵活现,给人一种游动的感觉。“真像活的一样”是因为雕刻的太精美了,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这句话不仅是对这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桥上所有图案的高度评价。)
8.朗读训练,赵州桥上的图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语言描绘是优美的,所以我们读这段时,声音表情都应是甜美的。
9.作者是怎样写桥的美观的(对照板书:先概括写桥很美观,然后具体写栏板上图案很精美,又写了3幅最精美的图案,最后写所有的龙真像活了一样。)
10.按这个顺序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出示文字投影片:“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理解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性的词语: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智慧:聪明。
才干:才能、本领。
历史遗产:祖先,历史上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再引导学生面对全文思考这个问题。(①赵州桥设计的很有特色。②赵州桥雄伟、坚固,已有1300多年了还完好无损。③赵州桥美观。都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赵州桥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后人引以为自豪的。)
3.造句练习:参加,而且。
(四)总结、扩展。
教师小结: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都到赵州桥参观学习,如今赵州桥旁,竖立着李春的塑像,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建筑师。可见赵州桥的影响多么深远。
(1)朗读全文。
(2)背诵2、3自然段。
(3)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4)学习生字的字形。
七、布置作业
预习第4课《帐篷》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查字典理解生字词。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7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重难点、关键: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习作。
3、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四、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五、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六、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习作。
教具准备:带上各自与课余生活有关的器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几个同学课余生活的用品:书、画画、乐器……
2、让学生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引导写作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
2、老师点评。
三、写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
2、背诵古诗。
3、从生字中学生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区别、组词、掌握多音字
二、古诗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三、学习新生字。
四、作业:背诵古诗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8
教材分析
本次积累运用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
教学目标
积累格言警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熟读成诵。阅读短文《给,永远比那愉快》,抓住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讲述具体事例,说出自己对培养美德的看法,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听懂主要意思。看相片,写出自己对美好往事的回忆。
教学重点难点
讲述具体事例,说出自己对培养美德的看法,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听懂主要意思。
教学构想
逐题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投影片、《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那愉快》插图、一张自己喜欢的照片。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读背背自己的格言警句,自读短文,了解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
1 导入。你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累了哪些格言警句?谁愿意说一说?这些格言警句你为什么记得牢?2 教师示范背诵一些格言警句。
二、引导学生读、背格言警句。
1 读准字音。
2 注意不读破句。
3 练习背诵,检查背诵情况。
三、阅读短文。
1 反复阅读,了解主要内容。
(1)初读短文,了解大意。
(2)逐个自然段阅读,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把三个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说说,抓住短文的主要内容。
2 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高尔基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什么?
(2)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高尔基认为要怎样生活才会愉快?
(3)反复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思考:“给”字后面为什么加上逗号?“永远”强调什么?
(4)联系生活实际,谈个人感受。
作业设计
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积累运用八
读读背背——格言警句
阅读——给,永远比拿愉快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联系课文内容,分销足坛谈自己的感想和收获。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插图,大家还记得这三篇课文的主人公各有什么美德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分别在三幅图上写上“诚信”“诚实”“善良”“奉献”。清同学们根据“积累运用八”中“口语交际”的要求,就这一话题,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二、自由组成小组,选择交流内容。各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联系《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等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应该怎样培养美德,可以列举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还可以就身边熟悉的人的故事,说说他们身上有什么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要求:
(1)讲的同学先想好内容和顺序,要做到语句通顺、连贯。
(2)听的同学要抓住说话人所表达的主要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小组可展开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交流情况。
三、各小组在全班汇报交流。在小组的基础上,师生评议:哪个小组说的内容最感人,哪个小组表达的最清楚。
四、教师小结。
作业设计
写一个有美德的人。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从小培养美德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9
明确目标:
1、认读2个生字。能够借助注释、字典理解古文重点字词的意思,能说出古文的意思。
2、理解古文蕴含的教育意义,懂得学习应该诚实、有兴趣、善质疑。
解析思路预设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二、精读内容
三、回归整体体会道理配乐朗读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师配乐范读,学生自由学读。
3、师生同读。
4、展示朗读。
二、精读内容体会道理
(一)感受学习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板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学生质疑,依疑导学。
2、理解意思,体会道理。
3、角色朗读,积累知识。
(二)感受学习要有浓厚的兴趣
出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运用学法自学
2、汇报、质疑。
3、讨论:为什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整合前两句,体会联系。
5、角色朗读。
(三)感受唐彪的论学习之教诲
出示:
“凡理不疑必不生悟,唯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
1、依法自主学习。
2、互相说说意思。
3、小结内容。
4、指导朗读。
三、回归整体配乐朗读
1、师:通过学习你有何收获?你知道该如何学习吗?
2、配乐朗读。
指名诵读。(古筝曲)
全体诵读。(配乐)
3、师小结
半部《论语》平天下,读《论语》不同之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希望同学们能多读,善思,勤学,把我国古典文学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27、古人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应诚实
(知道) (聪明)
知好乐有兴趣
疑悟善提问
布置作业:
必做:
1、背诵课文。
2、把你搜集到的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摘录在积累本上。
选做:
写一写学习的收获或体会。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20
教学目标:
1.练习一字组多词和造词填空,学会运用字词。
2.学会积累关于友情的名言,警句和谚语。
3.阅读《李杜之交》,扩展知识面。
4.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新闻,关注国家大事,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学语文。
教学重难点:
1.学词积累与运用。
2.名言、警句和谚语的积累。
3.新闻收集与交流。
教学准备:
1.收集一些关于友情的名言,谚语以及关于国家大事的新闻。
2.准备好几篇唐、宋代诗人友情方面的知识短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练:
1.学生尝试。
2.发现规律
3.适当扩展
二、日积月累
1.让血色怀念感读熟这些句子
2.小组内讲讲这些句子的意思。
3.拓展
4.鼓励背记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三、知识窗
1、《李杜之交》一文介绍了两位伟大诗人之间的友谊。
2、读字生读,然后交流。
四、窗外事
1、让学生课前看电视。
2、收集资料。
3、办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