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雪的经典句子
推荐度:
第一场雪文案
推荐度:
第一场雪的感慨
推荐度:
第一场雪的文案
推荐度:
第一场雪的说说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六年级教案:第一场雪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教案:第一场雪,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教案:第一场雪1
教学目标:
1、理解生字、新词“辽远、骤然、彤云密布、纷纷扬扬、簌簌地、瑞雪”等。
2、指导读懂课文,能口述下雪前天气的变化,下雪时和下雪后的不同景象。
3、理解课文的中心,使学生懂得写景是为中心思想服务的。
4、朗读课文,背诵第四 ̄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运用准确而优美的词语把雪时、雪后的景象写得细致而具体的。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图片投影1框,文字投影若干。
2、课堂练习卷1张。
3、小卡片3块。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意。读通课文,学习第一段。(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层次。我们先来做道练习题。
(1)课堂练习卷第五题第2题。
(这篇课文按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及作者由此产生的_____。)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雪前雪时雪后联想
(2)雪前这段景象,上节课已学过。(出示文字投影1)同学们回忆第一段内容,
回答这道填空题。出示图片投影:
(清早,天气_______,天空_______,
中午,刮起_______,
黄昏,下起_______。
说明这场雪_______。)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骤然变冷铅云密布
提问:下雪前这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按时间顺序)
二、揭示教学目标:
这堂课,我们重点学习雪时、雪后部分,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要欣赏这场雪,还要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准确而优美的词语把雪时、雪后的景象写得细致而具体的。
三、讲读第二段。
1、下雪时的景象是怎样的?谁来读读第二段?请你找出这段的"中心句。
2、指名回答。(中心句: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
这句话说明雪xx(大)。哪个词突出了雪大?(板书:纷纷扬扬)
谁来说说“纷纷扬扬”的意思?(形容大雪漫天飞舞的样子。)出示图片投影。
同学们,我们应该怎么读才能读出雪下得大的气势呢?(指名读,再齐读。)
3、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具体来写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呢?默看课文第四节,圈出有关词语。
(1)“大片大片”xx说明雪下得很大。(练读这句话)
(2)“一会儿”xx说明在很短的时间内地上就白了。(齐读)
这些都是作者所xx看到的。
(3)“簌簌”的意思。(雪花落下时的声音。)
“簌簌”和“咯吱”都是象声词,
六年级教案:第一场雪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第一场雪”景的美。
2、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能说己对雪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学习成语:(时间为五分钟)
1、首先是我们交流学习成语的时间,这几天,我们交流的成语是与“雪”有关的,谁第一个来?
2、学生交流学习成语。(请两名同学)
3、其余同学的搜集的成语在小小组内交流。
二、读题,初悟课文中心。
1、同学们,刚才我们交流了与雪有关的成语,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描写雪景的文章,题目是——《第一场雪》(点击课件)。
2、大家一起来读读课题。(齐读)
3、你感觉读得好吗?你来试一试?你为什么要把课题这样读呢?
4、真好,你把雪的美以及人们对这第一场雪的期盼都读出来了,好,现在我们就按刚才同学说的这种感情,再一次把这个课题读好。(齐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己一个人去读一读这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同时边读边想:《第一场雪》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2、学生汇报交流。
1、过渡句:作者笔下的第一场雪感觉是这么突然,昨天还是阳春三月,今天就下起来了;这第一场雪感觉又是这么的及时,想到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我们心中也是无比喜悦。从你们的发言中,教师也深深感受到给同学们留下感受最深的是这第一场雪的美景,主要集中在课文的第三、四、五小节。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你们对这三小节的朗读,把你们此时此刻的感受和体会尽情地表达出来?可以自由选择读书的方式,个人读,或者小小组配合读。
2、学生自由选择读书的方式开始读书。
3、谁来读,你读得最棒的是哪一段。
第四小节:
(1)学生个人朗读。
(2)小组配合朗读。(分两组)
(3)师:多美啊!我们看看这雪后的.美景去!看的时候可以交头接耳、指手画脚,动起来!(播放录像)
(4)师:假如这段雪景再和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结合起来就更好了,请同学们来当当“配音员”,注意配音员要与画面协调,先试试再来!
(5)同学们尝试着配上录像朗读。(分两组)
(6)师:好,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全体起立,可以再加上些动作。
第三节;
(1)学生个人朗读。(分两人)
(2)小组配合朗读。(一组)
(3)师:每当我看到雪花飞舞,雪花洗礼着这个世界的时候,《雪绒花》的旋律会在我的脑子里回荡。这曲子那抒情的旋律,准确地表现出下雪时的美好。“雪绒花,雪绒花,小而白,洁而亮,仿佛对着我微笑”这首曲子同学们在音乐课上刚学过!下面,就让我们在大雪飘飘时,去体验一下,雪绒花飘落在我们的手中、发梢时的感觉吧!(师播放录像)
(4)齐读。
第五节:
(1)学生朗读。(两人或两组)
(2)你们喜欢堆雪人、掷雪球吗?我们赶快全部加入到这队伍来,齐读。
4、:《第一场雪》这文章就像一幅幅画卷向我们展开,有“夜雪图”、有“瑞雪图”、“戏雪图”、“丰收图”。让我们把课文的第3。4。5小节齐读一遍,把你们的所有感受都通过读表现出来!
五、引导学生自我感悟。
1、大家刚才已经跟随作者峻青去领略了他所看到的那一场雪,感受到了许多。雪是一种能够令人产生许多种情绪的东西,在每个人眼中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同学们,你们眼中的雪是怎样的呢?可以再到课文中与作者再次细细交流;也可以想想自己阅读过的有关雪的诗歌,散文;或者回忆一下自己看雪的情景……(请同学们在小小组内先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来交流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许多同学与作者的感受是相通的,那么课后请你选择你喜欢的课文段落去背一背,如果你的感受不同于作者,课后可以把你眼中的雪它写下来,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交流。
六年级教案:第一场雪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4.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准备:
有关冬雪的录相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家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1.看录相,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这段录相,描绘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呢?(大雪纷飞时的景象)。的确,在我国的北方,每当冬季来临,那漫天的飞雪,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思,无限的喜悦,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场雪》。让我们一起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入冬后的第一场雪的,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的。
2.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及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呢?
学生甲:我来为大家介绍本文的作者峻青的有关资料。峻青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自幼家贫,只读了几年小学,抗战爆发后参加革命。这篇文章写于1962年。 1960年—1962年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时期。当时粮棉欠收。国民经济遭受到了严重的困难。人们多么盼望能有一个好收成呀!1962年冬天,作者在胶东半岛的农村,看到这第一场大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心里无比喜悦,就写下了这篇散文,收录在散文集《秋色赋》中。
二、预习课文。
1.读准字音。
2.自学生字并组词。
3.画出难以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自己试着解决。
三、交流自学效果。
1.掌握字音。出示幻灯片投影,指名带读。
2.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茸:本音读“ ”,在“毛茸茸”中读“ ”。指又短又密又软的毛发。
甸:本音读“ ”。在“沉甸甸”中读“ ”。
骤然:突然,忽然。
凛冽:刺骨的寒冷。
寂静:没有声音,很静。
谚语: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想一想,作者分哪几个方面来写这场雪的?
2.指名分段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是从四个方面来描写这场雪的。
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联想
(2)你能试着分段吗?
雪前(1—2自然段)
雪中(3自然段)
雪后(4、5自然段)]
联想(6、7自然段)
3.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你的同桌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雪后美景。
2.体会作者情感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雪不仅能给人带来欢乐,还能给农民们带来丰收。让我们跟随作者共同去体验一下吧!
2.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你还记得吗?
板书:雪前——雪中——雪后——联想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一)雪前、雪中、雪后的景色各具哪些特点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二)抓住重点语句深入体会。
我们就用读的形式汇报。
1.雪前
(1)学生甲:雪前的特点就是天气变化大。
(2)学生分别读句子、谈体会。
①前些天还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
从“骤然”这个词体会到天气由暖变冷,变化特别突然。
②空中布满了钻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雪来。
铅色的阴云说明天阴得很沉,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风很刺骨。呼呼地刮着。
(3)教师小结:作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雪前气象的变化:阴——风——雪。
(4)谁愿意把这种变化读出来呢?请学生练读后汇报读。
2.雪中
(1)按照雪前一部分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用读的形式进行汇报。
(2)学生汇报。
学生甲:雪中的特点是雪下得很大。
(3)谈重点句的体会。
①开始下雪时还伴着小雨,不久就只见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地上一会儿就白了。
鹅毛般的雪花表明雪片很大。
一会儿就白了,也说明雪下得很大。
②冬天的山村到了夜晚格外寂静,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
“簌簌地”“不断”表明雪下得又大又急。
③偶尔咯吱一声响,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
“压断”说明积雪很多,枯枝承受不住厚厚的积雪,就被压断了。
(4)教师小结:这一段雪中的景象作者就是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写。不仅写了样子——“鹅毛般的雪花,”,颜色——“地上白了”,而且写了声音——“簌簌地不断往下落,”,偶尔压断枯枝“咯吱一声响”,因此,这部分内容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序。
(5)练习有语气地朗读。
3.雪后:
(1)雪整整下了一夜,雪后的大地是什么样的呢?板书:景色壮丽
(2)大家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的?请你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作出记号,用读的形式进行汇报。
(3)学生自学。
(4)讨论后交流。
①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粉妆玉砌,指用白色粉打扮,用玉石砌成。用在这里,说明雪后世界变成了白色,非常壮丽。
②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这句话作者用了比喻,把积雪的柳条比作“银条儿”,把堆满雪的松柏枝叶比作“雪球”,描写出了雪后树木的形态、十分好看。
③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这里作者写出了两种色彩:玉屑似的五光十色的彩虹。阳光和雪花互相辉映所产生的瑰丽色彩。
(5)教师小结:作者即写出了雪后的静态美,又写出了动态美,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那么,雪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带来了欢乐。孩子在堆雪人,掷雪球,欢乐的叫喊声使我们体会到人们的欢乐。)
4.看到场大雪,作者联想到了什么?
(“瑞雪兆丰年”。)
5.什么是“瑞雪兆丰年”?这么说有根据吗?请同学们把有关的语句划在书中,再作交流。
6.学生汇报。
学生甲:“瑞雪兆丰年”指的是这场雪下得正是时候,预示着来年是个丰收年。
学生乙:这么说是有科学依据的。积雪可以冻死害虫,雪化后可以促进庄稼的生长。
学生丙:农民们也有着丰富的经验。有经验的农民都知道积雪可以保护麦苗安全过冬。
7.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甲:表达出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
学生乙:表现了作者的满腹喜悦。因为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连年的自然灾害使人们企盼着丰收。看到这场瑞雪,人们必然联想到来年的丰收,所以人们的心情万分激动、欣喜。作者正表达了这种情感。
8.带着这样的情感,把这部分内容有感情地读出来。
三、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方面很有特色。作者无比喜爱这场瑞雪,把这种感情蕴含在对雪中、雪后景色的描写上,也直接通过联想表达了出来。)
2.你认为文章的哪部分写得好?好在哪儿?
3.围绕重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1)有序:按时间的顺序,按下雪的过程写。
(2)有物:从写景到写人,再联想到来年的粮食丰收。
(3)有情:为雪景而欢乐,为来年的丰收而喜悦。
四、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看录相资料,再次领略雪的美丽壮观。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
3.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积累在《采蜜集》本上。
五、作业
1.读课文。
2.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