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六年级科学教案
推荐度: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实用】科学教案合集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够认识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2、能够准确地说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并说明它们的用途。
3、能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多种材质的纸张;鞭炮图片一张;指南针图片一张,书本若干本。
活动过程
1、出示不同材质的纸,说说纸的用处。
老师:这些都是什么?它们都长得一样吗?(通过视觉和触觉)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2、设置问题。
(1)世界上为什么会有纸?纸是怎么来的?
(2)是谁最早发明了造纸的`技术?
引出其它三样发明。
3、出示鞭炮的图片。
老师:这些是什么?它们是什么做的?
4、出示指南针的图片。
老师:有没有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能不能说出它的用途呢?
5、出示此次活动准备的所有物品。
老师:看看这些书和纸,有什么不一样?(一些纸是空白的,一些是有图和字的。)这些字是怎么在上面的?是写的吗?(是印上去的。) 6、总结。
老师:我们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活动结束老师:
请小朋友们回到家考考爸爸妈妈,看看爸爸妈妈知不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如果不知道,请小朋友告诉爸爸妈妈。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结束后,我感到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对于四大发明的介绍重点不够突出,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的如 “造纸术”和“印刷术”应该定为重点详细介绍,而离幼儿生活较远的“指南针”、“火药”,应该简单介绍。在教具准备上,除了利用图片教学外,对于能够收集到的材料,还是应该以实物呈现为佳,这样能够幼儿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感受。
小百科: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概括表述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四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2、能根据局部判断整体图形,并尝试在组合图形中找出相关图形个数。
重点难点
重点:能概括表述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四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局部判断整体图形。
活动准备
PPT、黑板、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图形(小正方形2个、三角形
2个、长方形2个)共30套,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图形大卡片各2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引出主题。(目标:以情景的形式,引出寻找图形主题)
T: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
S:功夫熊猫小宝。
T:小宝除了会功夫,还会破案。图形王国有些图形宝宝丢失了,我们一起去帮小宝去找找吧!
S:好!
二、出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巩固已有经验。(目标:巩固幼儿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已知经验)
1、出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
T:都有哪些图形宝宝丢失了呢?
S: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
T:圆形有什么特点?
S:圆圆的,没有角。
T:正方形又有什么特点?
S:四个角、四条边。
T:三角形有哪些特点呢?
S:三个角、三条边。
T:长方形又有什么特点?
S:四个角,四条边。
T: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个角,四条边,为什么一个叫正方形,一个叫长方形,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S:长方形有两条长边,两条短边,对边长度相同。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
2、出示三幅简单组合图形。
T:这四个图形可调皮了,他们最喜欢和小宝玩捉迷藏了,你们能找到他们吗?
S:能
T:你找到了什么图形?请你来指一指,并告诉小朋友它是什么图形。
S:正方形
T:有几个正方形?(3个)
T:XX,不仅指出了图形,他还数出正方形的个数。
T:你还找到了什么图形?请你来指一指。
S:三角形……
T:三角形有几个?
S:5个
三、出示遮挡图形,根据局部判断整体。(目标:能根据局部判断出整体。)
T: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这四个图形太调皮了,这一次他们跑到森林里去玩捉迷藏了,四个图形宝宝的身体都被森林里的植物给挡住了一部分,你们还能帮小宝找出这四个图形吗?
T:你找到了什么图形?请你指一指。(幼儿依次指出四个图形,并说出理由)
S:圆形。
T:你怎么知道的?圆形有哪些特点?
S:圆形圆圆的,没有角……(幼儿找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师出示完整的图形)
四、出示组合图形,数出相关图形个数。(目标:能在组合图形中数出相关图形个数。)
T:小朋友们真聪明,把被遮挡住了一部分的四个图形都找出来了。可是这四个图形真是太调皮了,小宝告诉我他们又跑出去玩了!
T:数数有几个三角形跑出来了?
S:2个
T:看看是不是跑出来了2个三角形?(教师出示PPT,帮助幼儿数图形个数)
S:原来还有一个大的三角形。
T:原来除了2个小的三角形,外面还有一个大的三角形,一共有3个三角形。
T:这一次逃跑的是长方形,你知道跑了几个正方形吗?
S:4个
S:5个
T:到底有几个正方形跑出来呢?我们一起来数数。
S:1、2、3、4、5
T:正方形被我们找回来了,花爷爷说长方形又跑出去玩了,你知道有几个长方形跑出来了吗?
S:5个
T: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5个长方形呢?
S:1、2、3、4、5
T:图形宝宝又要给我们玩变魔术了,看看正方形会变成什么图形呢?
S:三角形
T:变成了几个三角形?
S:4个三角形
五、图形对对碰游戏,初步感受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目标:初步感受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乐意玩图形组合游戏。)
T:你们还想知道这三种图形在一起还会变成什么图形吗!那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图形对对碰的游戏吧!
T:一个小朋友一个材料袋,里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种图形,按要求取出图形,用这个图形你能组合成什么图形。
T:两个三角形碰在一起变成了什么形状?
S:大三角形。
T:你来用两个小三角形摆一摆。
T:两个正方形碰一碰变成了什么形状?
S:长方形。
T:你来用两个正方形摆一摆。
T:两个长方形碰一碰变成了什么形状?
S:正方形,长方形。
T:请两位小朋友在黑板上摆出来,看看是不是和你拼出的图形一样呢?六、活动延伸。
T:哇!原来这四种图形两个相同的碰在一起会变成其他的图形。你们想知道还有哪些图形组合在一起会变成一个新的图形吗?待会可以和好朋友一起来玩玩这个图形对对碰的游戏,找找还有哪些图形组合在一起会变成一个新的图形,下一次我们在一起来分享你们组合的图形。
活动总结
本堂活动都是围绕着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这四个图形展开的,活动分为六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出示功夫熊猫的图片,激起幼儿兴趣,我们今天要来帮小宝找图形。
第二个环节出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四个图形,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的已知经验,在小班,小朋友已经了解这是四种图形的特点,所以对于刚升入中班不久的这些小朋友,我将本环节重点放在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上,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幼儿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知道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个角、四条边、但是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有两条长边、两条短边,对边长度相同。再出示一些简单的形拼物的图片,进一步巩固认识这四个图形,也为下一个环节局部判断整体做铺垫。
第三个环节我通过出示部分遮挡的图形,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对比这四个图形的特点,然后根据局部判断出完整的图形。这也是为了进一步的巩固认识这四个图形的特点,也就有了下一个环节在组合图形中,能找出相应图形,并且说出图形个数。
前面两个环节都是找简单的单个图形,这个环节都是出示的几个相同图形组合在一起,对中班幼儿来说数重叠的图形有一定的挑战,数图形个数时很多小朋友都忽略了最外缘的图形,通过将组合图形依次分开方法让幼儿进行自我检查图形个数和漏数的图形,而且前几个图形都是平均分的图形,幼儿能很快的数出图形个数,我在倒数第二张图片出示了一个不等分的组合图形,
这是了解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对图形的辨识度,有的幼儿就会漏数上面两个小长方形也能组成一个长方形。最后通过变魔术的形式将完整的正方形转换成平均分的四个三角形,也是为了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几个相同的图形可以组合成一个其他的图形,也就有了图形对对碰这个游戏,通过组合图形的实际操作让幼儿进一步的感知图形间的转换关系,也为中班下学期的图形间的转换做铺垫。通过图形对对碰的游戏,幼儿对图形间的转换很感兴趣,为了保持幼儿的探索兴趣,活动延伸我请小朋友可以去外面和班上的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玩这个游戏,继续去发现还有哪些图形可以组合成一个其他的图形,生活中又有哪些地方有图形间的转换。
本堂活动的不足之处有在幼儿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不同之处时,没有准备幼儿可以进行正方形和长方形比较的学具,在数组合图形个数时可以准备一些和PPT对应的图形卡片,在黑板上进一步帮助幼儿数5个长方形,发现哪几个小长方形组合在一起能成为一个新的长方形。
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让幼儿知道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了解声音的特性,引起兴趣。
2、知道噪音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养成不大声喊叫的习惯。
3、丰富词:振动、噪音。
二、活动准备
1、鼓,鼓槌,纸折的青蛙一只。
2、各种操作器具:响筒、糖纸、拨弦、小铃、水杯、响板各6份。
3、时钟1只,录音机、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感知声音的产生
1、出示青蛙和鼓,让幼儿感知声音的振动。
(1)出示青蛙和鼓
师:这是什么?(青蛙)
谁能让青蛙在鼓面上跳舞?(敲击鼓面)
(2)幼儿讨论,青蛙为什么会跳动?
师:请两位小朋友上来摸一摸,鼓面有什么变化?(振动)
(3)知道振动能产生声音。
鼓面振动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现在呢?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了。(丰富词:振动)
2、幼儿介绍自己,并用手摸摸颈部喉咙处,体验发声时声带也在振动。
师:鼓面振动能发出声音,人的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让我们摸一摸自己的喉咙。
当我们不发出声音时,喉咙怎么样?
现在请你们介绍一下自己,这时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3、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声音的产生(分6组)
(1)我这里有许多东西,你们能让它们发出声音吗?我们去试一试吧!(6种颜色为6组)
(2)从小组的形式回答
师:刚才你们都试过了,现在,每组派一位代表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的?
(二)感知声音的特性
1、让幼儿知道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1)请1——2位幼儿上来敲击乐器(响板和小铃)
师:现在,我想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做动作,请你们猜一猜他在干什么?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那响板、小铃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们的耳朵里的?(空气)
2、感知声音的大小
(1)教师击鼓,你们听到鼓声了吗?
(2)教师拿出一只时钟,请幼儿听一听(不让幼儿看到)
师:现在你们听到什么声音?(有:你听到什么样的声音)
拿时钟请每一位幼儿听一听
(3)教师:
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没有空气,我们就听不到别处的声音,声音大,传播得远;声音小,传播得近。
(三)知道噪音对人体有害,教会幼儿保护嗓子
1、请幼儿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听到哪些声音?喜欢听什么声音?
2、放录音
师:录音中的.声音你喜欢听吗?为什么?这些令人感到难听的是噪音。
3、:
在生活中,有的声音优美动听,使人感到舒服,而噪音会损害人的健康,在平时,我们不能大声说话,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
(四)声音的保存
师:春天是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欢庆一下吧!
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去找一样东西,合着春天的音乐,发出美妙的声音吧!
1、幼儿在老师的哼唱中伴奏
2、让我们把这些美妙的声音用录音机录下来吧!(教师指挥)
四、活动结束
1、
2、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语言表达对不同物体的触觉感受。(软、硬,光滑、粗糙,冷、热)
2、知道用手触摸是感知物体的一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产生兴趣。
3、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积木块、海绵、锯沫板等。
2、两杯水(热水,凉水)。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课题
1、教师:小朋友们喜欢小蜗牛吗?我们学小蜗牛爬一爬好吗?
在木地板、海绵垫上爬,让幼儿用手触摸、按压,感知并说出这两种物体的硬、软。
2、教师:哦,我们的小手能摸出硬的和软的东西,我们的小手真棒!
当看见一个东西,我们不知道它是硬的还是软的时,可以用手摸一摸,这是一个好办法!
二、在触摸中感知物体特性,并表述出来。
1、摸一摸
(1)请幼儿听口令从小筐中拿出硬的东西。(木积木)使劲捏捏、按按。
教师:你捏得动积木吗?(捏不动的东西是硬的。)
(2)同样拿出软的东西。(海绵)
摸一摸,捏一捏,还可以拧几圈,海绵是柔软的。
(3)幼儿摸摸锯沫板,感受正反两面的不同。(粗糙和平滑)
能说出一面扎手,摸起来不舒服,是粗糙的"。另一面不扎手,很舒服,是光滑的。
(4)伸出双手分别握住热、冷水杯,并说出哪杯水热、哪杯水冷。
小结:我们的手不仅能摸出硬的、软的东西,还能摸出冷的、热的、粗造的、光滑的东西。
2、选一选
请几名幼儿上来,任选一件喜欢的物品。
告诉大家所拿物品是硬的、软的、光滑的、粗糙的,还是热的、冷的。
3、找一找
带领幼儿在活动室里边摸边问哪些物品是硬的、软的、冷的、光滑的等,让幼儿逐一说出感觉。
4、说一说
平常还摸过什么东西,是粗糙的、柔软的、热的?
5、小结:手能摸出硬的、软的,冷的、热的、粗糙的、光滑的东西。
但是有些东西不能摸:如电源插座、开水、旋转的电风扇叶等,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三、游戏:《我能干》
听口令把小筐中软的东西送过来,或把硬的东西送过来。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找、摸摸其他东西,说出自己的感觉。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名称:
故事《小雨点旅行记》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议议故事中,了解小雨点旅行的经历,知道生活中许多自然现象都与水有关。
2、进一步激发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故事录音、ppt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重点难点:
活动重、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及变化需要的条件。
一、说说生活中的水
1、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水,水的作用是什么。
2、提升:美容院用水蒸汽扩张毛孔;制造气氛桑拿院用水蒸汽帮助减肥;舞台上用水制成的"干冰……水的用处真正大。
3、说说“水魔法师”能变成哪些样子。
4、介绍故事名称,引导幼儿仔细聆听。
二、理解故事情节
完整听录音故事 提问:
1、故事的名称;
2、故事中有哪些角色。
听老师完整地讲故事(播放ppt) 提问:1、小雨点经历了一次怎样的旅行?
2、这次旅行,小雨点到了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人?
根据幼儿的回答,播放ppt进行验证。
总结:故事中哪些角色是由“水魔法师”变成的?变化时分别需要哪些条件?
三、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水,就连常见的自然现象中也有许多与水有关。(鼓励孩子继续探索、发现)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基本特征。
2、认识字卡无色、透明的、无味、无形、可流动的液体。
3、初步培养幼儿节约能源的意识。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准备:
幼儿:玻璃杯每组两个,分别装水和牛奶,装有醋的瓶子每组一个,玻璃球每人一个,水盆每组一个老师:字卡:无色、透明的、无味、无形、可流动的液体。漏斗一个,水勺,泡沫板。
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课件:有关水的图片。
幼儿观看。
2、谈话:我们生活、生产都离不开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水。
3、请幼儿观察水是什么颜色的?并出示牛奶请幼儿比较,说说牛奶是什么颜色?水有没有颜色?知道水是无色的,并出示"无色"的字卡。
4、让幼儿每人拿一颗玻璃球,放在牛奶和水中比较观察,能不能看到珠子?为什么水中能看到珠子?知道水是透明的,牛奶不透明。并出示"透明的"字卡。
5、出示醋,请幼儿闻一闻,说说闻到了什么气味?再闻闻水的味道,说说水有没有气味?知道水是无味的,并出示"无味"字卡。
6、实验:水是怎样到桶里的?
(1)让幼儿观察用水勺舀水,倒在漏斗里,水是怎样到桶里的?
(2)用水勺将水倒在塑料板上,水像瀑布一样,看看水是怎样到桶里的?
总结:水是流到桶里的,并出示"可流动的液体"。
7、玩水游戏,让幼儿用手去抓水,看水能被抓起来吗?怎样才能将水盛起来?并看看盛起来的水是什么形状的?说说水有没有形状?
总结:水装在任何容器中就是容器的`形状,水本身是没有形状的,并出示"无形"的字卡。
8、与幼儿一同看看字卡,一起总结水的特征。
9、请幼儿讨论水可以用来干什么?如果没有水会怎样?
10、谈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节约水。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科学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新发现。
2、了解上街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活动准备:
1、老师事先考察幼儿园周边的环境,选择一条最安全和最适合的户外参观路线。
2、事先发给家长通知书,告知活动内容,并鼓励有时间的家长一同参与。
3、大图画纸、彩笔。
活动过程:
1、出发前,老师和幼儿讨论“幼儿园附近有什么景物”,老师把幼儿的答案画在大图画纸上。
2、老师引导幼儿采用“实地看一看”的.方法验证之前的猜想。
3、老师与幼儿讨论外出要注意的事项,例如跟着老师、不要到处跑、注意路上的车辆等。
本活动宜分小组进行,可以增加老师的数量,也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参加,以便照顾幼儿及更加确保安全。
4、途中,除了让幼儿观察幼儿园附近的景物,如商店、公园、楼房等,也可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路上的东西。一花一草、散步的小狗,都可成为幼儿眼中的新奇事物,老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用相机记录下沿途有意思的东西。
5、回幼儿园后,与幼儿讨论:
我们刚才经过了什么地方?
你看见了哪些有趣的东西?
你喜欢幼儿园附近的环境吗?
6、老师出示出发前画的“幼儿园附近有什么景物 ”的大图画纸,根据幼儿的想法,在分组活动的时间请幼儿继续丰富这幅大图画。
7、老师鼓励幼儿与家人上街时,要多观察,多发问,发掘更多乐趣。
活动评价:
1、能投入观察活动。
2、能将观察到的景物说出来。
3、知道上街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活动建议:
老师将“幼儿园附近有什么景物”的大图画纸贴在活动室的墙上,引导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并通过观察,不断丰富上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