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孩子小班教案
推荐度:
防雪防冻安全教育教案
推荐度:
雪的经典短句
推荐度:
等雪的文案
推荐度:
雪的诗句
推荐度:
相关推荐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哦,香雪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素养目标】
1。了解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把握主旨和主题。
2。品读小说的语言美,赏析小说主人公“香雪”的形象特征。
3。鉴赏文章的艺术手法,体会拟人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1。结合时代背景,准确把握小说的主旨。
2。鉴赏文章的语言美、人物美和艺术美。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中是弥足珍贵的。尤其是那份对新鲜事物天生的好奇,对美好发自内心的追求。那么,在改革开放之初,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当时代变革的号角吹响在一个闭塞的小山村的时候,又将会发生些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齐走近——《哦,香雪》。
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铁凝
铁凝,原姓屈,女,1957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父亲是画家铁扬,原名屈铁扬,父为油画及水彩画家,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母亲是声乐教授,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铁凝为长女。1975年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笨花》;
中篇小说《麦秸垛》、《对面》、《午后悬崖》、《永远有多远》、《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短篇小说《哦,香雪》、《孕妇和牛》、《马路动作》、《安德烈的晚上》
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300余万字。
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文学奖;另有小说、散文获中国各大文学10余项。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人物轶事】
心有一杆秤
对于认定的事,铁凝有自己的想法和坚持。比如她放弃上大学、放弃当兵,比如她对婚姻的执著等待,尽管回忆起当初放弃继续深造的选择,铁凝还会有一丝落寞。“我觉得人在年轻的时候不管用什么方式,还是应该尽可能系统地多掌握一些对你至关重要的知识。学问当然是要用一生去补充和积累的,但基础知识还是要打牢。”但正是因为当初的选择,铁凝才能成为我眼前的作家铁凝。
2。了解写作背景
文化*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属性和文艺批评的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化*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3。了解铁凝的写作风格
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
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
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皱褶(zhě)吮吸(shǔn)怂恿(sǒngyǒng)
娇嗔(chēn)辗轧(niǎnyà)搡(sǎng)
窸窸窣窣(xīsū)隧道(suì)搅乱(jiǎo)
惆怅(chóuchàng)笨拙(zhuō)凛冽(lǐnliè)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昂首阔步:仰起头,迈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五彩缤纷:表示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
喜怒哀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
窸窸窣窣: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通常是不好的事)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二)初读课文:
【思考1】概括故事情节,给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序幕:第1—3自然段,交代小山村迎来了火车的故事背景。
开端:第4—61自然段,姑娘们等待火车、迎接火车时,看到的人、发生的事儿。
发展:第62—69自然段,香雪准备鸡蛋,登上火车,换取铅笔盒。
高潮:第70—77自然段,香雪得到铅笔盒后,独自下车后的心理变化。
结局:第78—82自然段,香雪深夜返回,与姐妹相遇。
【思考2】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文章以“火车”和“铅笔盒”两个物象作为线索,讲述乡村生活的改变、乡村姑娘的改变。
四、文本研究
【思考1】试分析小说标题的效果。
明确小说的标题清新别致,既点出小说的主人公“香雪”,同时,这个“哦”又以抒情性、咏叹式的笔调,表达了对香雪的肯定和赞美,进而为我们描绘了一群美丽乡村少女的美好形象,也具有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思考,增强阅读兴趣的作用。
【思考2】文章第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明确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台儿沟。描写了台儿沟的地理环境,偏僻、贫弱。引出核心事件,火车修进了小山村,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和背景,为下文讲述围绕火车发生的故事做了铺垫。
【思考3】分析物象
(1)“大山”“火车”象征了什么?
明确“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2)开头写火车进入村庄,有什么寓意吗?火车开进台儿沟之后,给那里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明确火车进村代表着现代文明对小山村的冲击,给台儿沟带来的变化是人们有了各种各样的新追求。
(3)“铅笔盒”象征着什么?
明确铅笔盒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使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思考4】分析情节
(1)第21段:“你们城市里一天吃几顿饭?”香雪也紧跟在姑娘们后边小声问了一句。
①试分析其中意蕴。
明确“小声”,一方面体现她的性格原本文静、不爱说话;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香雪的自卑感。联系上下文,小说还穿插了另外一些细节——在学校里,镇上的同学反复问香雪一天吃几顿饭,并对香雪一天只吃两顿饭表示嘲笑与挖苦,对此,香雪心里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因为贫穷”。因此当她看到火车上来自大城市的人们时,自然想了解大城市人们的生活方式。
②香雪的问话与其他女孩子的问话有何不同之处,又有何更深层的内涵?
明确其他女孩子关注的是眼前所见到的有关火车及车厢内的东西,而香雪问的是城里人的生活方式——一天吃几顿饭。进而折射出,香雪更高的精神需要,对于精神文明、现代化的向往。也为下文写她执着追求“铅笔盒”买了伏笔。
(2)第48段中作者用了四个“打听”,用意何在?
明确从表述方式上看,连用四个“打听”,表示强调,强调香雪对外面的世界、对大学、对精神文化的东西是非常感兴趣的,写出了她发自内心的渴望;从“打听”的内容来看,香雪打听的四个事物:外界、大学、诗歌、铅笔盒,表现出香雪这个乡村少女对外面精彩世界的极度渴望,将香雪的内心指向、精神追求等都包含在内。
(3)作者在70自然段中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其中有“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这样一句话,如何理解?说明了什么?
明确这里点明,在香雪的世界里,“白拿别人的东西”的可耻的,即使是在自己生活的地方极度贫穷的情况下,也是不能接受的,可见她高度的自尊心理和坚定的品格。
(4)有人说,香雪用她娘辛苦攒下的四十个鸡蛋换了一个铅笔盒,是虚荣心的表现,你认为她爱慕虚荣吗?
明确我认为她不虚荣。
第一,铅笔盒对香雪来说,是象征着上学的权利,象征着现代文明;而对铅笔盒的执着追求体现了香雪对于知识的渴望。
第二,香雪能够体会母亲的辛苦,也为此深深的内疚、自责,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单纯的人。
第三,女学生执意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而香雪最后依然把鸡蛋塞到了她的座位底下,可见香雪是个有高度自尊心和坚定品格的人。
(5)香雪为什么要冒险上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到新型铅笔盒?
明确香雪要得到新型铅笔盒,首先是香雪的个人需要,是获得尊严、实现自我的需要。香雪的情结就是要洗雪文明的落差带给她的屈辱。铅笔盒不仅给了香雪巨大的力量,帮助一向胆子小的她战胜了走夜路的恐惧,还改变了香雪对这个世界的感受。
【思考5】分析人物形象
(1)山村姑娘们
小说《哦,香雪》塑造了一群天真、活泼、朴实的山村姑娘的形象,她们对新鲜事物抱有好奇心,她们爱美、勤劳热情,同时对人真诚、心地善良。
(2)香雪
①她天真烂漫、心地善良、纯真无暇。当火车过来时。她是跑在最前边的。可是到火车跟前时,她却躲在了同伴的后边。别的姑娘可以就“小白脸儿”、“北京话”调笑,香雪不但不敢搭腔。甚至听了就脸红。
②她渴求进取。她是台儿沟上初中的人,并且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
③她坚毅执着。例如:为了换取铅笔盒,她毅然登上火车,为这她不得不走30里夜路回家;坚定的拒绝女学生白送的做法。
【思考6】鉴赏语言美
(1)本文在语言描写上有何特点?
明确本文语言清新淡雅,生动别致。
(2)分析下面句子的手法及含义。
①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明确“五彩缤纷”表明了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是因为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因为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②她和他做买卖很有意思,她经常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有意思了。
明确“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她喜欢“北京话”,想和他多待一会儿;“更有意思”是说她对“北京话”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③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明确“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④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明确“被感动得战栗”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
(3)在第48段中,若将“当秋风和车轮的呼啸一同在她耳边鸣响时”一句改成“当她意识到已经追不上的时候”,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不同?
明确“当秋风和车轮的呼啸一同在她耳边鸣响时”一句更有场景感,一下子将读者带入到具体情境中。事实上“秋风和车轮的呼啸”一直都存在,为什么香雪到后来才意识到呢?是因为这时她脑子里面全都是铅笔盒,渴望铅笔盒的念头是如此的强烈!让她完全沉浸其中,听不到任何的声响。直到她筋疲力尽之后,才感知到车轮巨大的声音;“当她意识到已经追不上的时候”只是简单叙述了追火车的过程,不能体现香雪当时丰富的心理活动,也表现不出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与渴求,感染力不强。作者是用“秋风”“车轮呼啸声”等景物描写的方式起到心理描写的表达效果。
【思考7】从文章的最后两部分,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并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
明确①第72段“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写出香雪“害怕”。
②第75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写出香雪找到信心和勇气。
③第76段“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④第77段“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
【思考8】鉴赏本文的艺术手法
明确①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事物以生命。例如:“仿佛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台儿沟的寒冷”。
②巧用比喻和想象。例如:“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圣神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③运用对比,来突出性格。文中通过多处对比来塑造人物的性格,突出文章的主旨。如:香雪和凤娇等人的对比,山村姑娘和香雪的同学们的对比,火车进村前后的变化对比,香雪前后心理变化的对比等,突出了香雪对知识的渴望等形象特征。
④运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小说后半部分,通过大量的写景来写香雪的心理变化,以景写情。
⑤运用细节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如“凤娇不接茬儿,松开了香雪的手。”“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她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委屈。”写出了香雪的善良、淳朴。
【思考9】通读全文,作者是如何塑造“香雪”这一人物性格的?
明确首先作者把香雪置于现代文明与传统乡村文明碰撞的生活环境中,在撞击中展示人物的性格。
其次,作者把香雪放在与其他姑娘对生活不同追求的冲突中、放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进行刻画,从而发现人物性格的美好——为改变命运而努力的坚韧品格和奋斗精神。
第一,作者特意凸显了香雪与风娇对生活不同的兴趣点。
第二,文中还通过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香雪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对理想执着追求的坚韧。
第三,作者用浓墨重彩的描写抒情,渲染香雪内心的纠结和冲突,表现其性格的内在美。
五、技巧点拨—对比手法
【任务引导】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活动任务】找出文章中的几处对比,并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对点练习】请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写一个片段,描写出一个场景或表现一个人物,不少于300字。
明确(示例)试卷又发下来了。有的试卷的上面写着鲜红的“100”,得着这样卷子的人自然很高兴,其中有的人不免洋洋自得,腿不停地上下摆动,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有的人把头埋在桌子上,不用问就知:一定没考好。他头下压着的试卷上露出了好几个红红的大叉,其醒目程度不亚于别人的“100”。有的则拿着得分不高不低的卷子叽叽喳喳地谈着:“其实这道题我会做,就是马虎了。”“本来我都做对了,又改错了。”……话音的是我的同桌。他一手拍着试卷,一手拍着大腿,不住地嚷嚷着:“只差一分,只差一分!为什么只差一分呢?”他的试卷上红蓝黑色俱全:黑色的试题、蓝色的回答、红色的勾勾叉叉,这些和别人的差不多。但是,在他试卷的右上角,赫然写着的是一个红色的“59”,好像比别人试卷上的分数都要大,都要醒目。他的话音吸引了不少同学前来围观,一时间教室里沸反盈天。
六、明晰主旨
这篇小说以一个北方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为叙事和抒情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山村少女一段不寻常经历的叙述与她们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
七、拓展阅读
知识改变命运
华人首富李嘉诚名言:“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至理名言早已放之四海、深入人心。古今中外无数鲜活的事例都印证了这句话。
中国的华罗庚,他原本家境贫寒,在一家杂货店当学徒,但他并不屈从于命运,而是自强不息,利用晚上自学数学,后来在清华旁听,后来因其数学研究屡有重大成果,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让世界震惊。(详见《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
美国的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即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在家庭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盲文,拼写单词,表达自己,还学会了说话,在20岁时考进哈佛大学女子学院。如果她不曾努力学习,而是自暴自弃,相信只是一个让人可怜的残疾人,但她用自己的毅力缔造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神话!
张艺谋因为苦苦求学,才得以上了电影学院,才得以从一名普通的工人变成为今天带着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知名导演。
陈章良若不是上学念书,掌握了知识,也不能从福建一个小渔村的光着脚丫在海边捉鱼的无知少年,成长为当代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34岁当选北京大学副校长,41岁当选中国农业大学校长,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
同样真实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同样条件、同样环境,最后因知识水平不同而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命运。
知识就是力量,进取改变命运
当知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大门的时候,我们是否有香雪她们那样的机遇意识,香雪她们的那种期盼追求?让青春冲动和生命激情,引发我们队远方生活的憧憬,在骨子里永远保持那份对文明和进步的执着追求。香雪生活的时代正离我们越来越远,香雪的热情和追求却永远离我们很近很近。
八、作业
请将“我眼中的xxxx年变化”补充完整,并以之为题,写一篇500字的小短文。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教学目标
(二)通过比较阅读完善主题理解,自我心灵觉醒;
(三)联系现实生活,树立高远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比较阅读完善主题理解,感悟香雪的自我心灵觉醒。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文化深深根植于每个华夏儿女的心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语言文字作为载体,千变万化内涵丰富,每一个读音都有不同的情感表达。请同学们读小说标题《哦,香雪》,品出感情韵味。
哦,读三声,表惊讶;哦,读四声,表赞美。
2、写作背景
在20世纪的中国,人性和人道主义一直是文学的普遍而敏感的话题,“人的觉醒”不仅为“五四”新文学带来了普遍的人道主义,也开成了新文学的创作的强烈的文体意识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新文学在以后的发展虽然经历了许多曲折,但人道主义始终是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的主要思想内涵和情感依托。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文学中的人性与人道主义被作为大逆不道的异端邪说,并且在历次政治的运动中受到越来越严厉的打击,被不加区别地斥之为“资产阶级思想”“修正主义理论”,作家的独立思考与艺术个性都不得被否定,他们必须在政治的斗争中被各种大一统的思想与思想模式所改造和取代。到了文化的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的惟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惟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盛行。而作为有着广泛影响的文学也必然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强烈的关注。铁凝的小说《哦,香雪》也正产生于此时,它深刻地反映了80年代初整个中国走向文明、开放的艰难与坎坷。她的小说常以普通人生活为表现对象,通过平凡的日常事物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灵世界,并借助人物心灵深处的触动传达具有时代特征的情绪。她善于从自己独特的视角捕捉人物内心的活动,以清丽简洁、富有音乐性和诗意的语言,营造空灵、淡远、含蓄的艺术境界。
3、作者介绍
铁凝,1957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1975年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曾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后调人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哦,香雪》(六月的话题),日篇小说《麦秸垛》,长篇小说《玫瑰门》等。
4、题目解说
“哦”字表达了作者对这样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有勇气踏上火车,走出封闭的农村,追求文明社会的新生活表示惊喜与由衷的欢呼,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香雪这种勇气与胆量的敬佩与赞美之情。香雪是小说的主人公。
5、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段):火车开到台儿沟。
第二部分(5—47段):姑娘们的欢乐时刻。
第三部分(48—63段):香雪渴望铅笔盒。
第四部分(64—72段):香雪换来铅笔盒。
第五部分(73—83段):香雪深夜归来。
6、全文分析
(一)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
(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2)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
(3)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
(4)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
(二)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三)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火车开来了,也带来了现代文明的风尚,自然影响到台儿沟的人。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为迎接火车,开始梳妆打扮,注重"服饰和容貌"了;起初是观望议论,"日久天长","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商品经济之风吹进了深山;香雪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希望“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再也不会让人瞧不起",更是超出了物质层次要求,有了精神追求。
(四)“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7、写作特点
(1)写人,集中笔墨开掘内心世界的细微隐秘,着力于表现人之品德情操的高尚美好,准确把握并生动显示其精神素质的主要特征。
(2)叙事,善于捕捉并巧妙运用表面平淡琐碎,内里深厚新奇的细节,不追求情节的离奇,而要充分发挥感官知觉的渲染、烘托作用。
(3)表理,特别讲求含蓄蕴藉,委婉凝重,常采用象征,力求强烈而悠远的艺术效果,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从封闭的环境和外界文明的接触、碰撞的角度来阅读小说,分析人物,理解主题。
二、学习领会作品中纯朴、优美的语言风格。
教学设想
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扩展阅读深度。如台儿沟从封闭走向开放,善良、纯朴的山里人的性格会不会发生改变,香雪等少女们的人生选择会是怎样的,等等。这些问题的探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既能拉近小说和学生的距离,又能开拓学生的思维。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荷花淀派”是现当代文学中影响深远的文学流派,它带动了当代文学中的一个河北作家群。不少作家学习继承了孙犁的创作风格,使得“荷花淀派”在新时期文学中焕发出了光彩,著名作家铁凝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一篇《哦,香雪》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了清新的泥土气息。
现在就让我们拜读一下小说名篇《哦,香雪》。(板书)
二、作者简介
铁凝,1957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高中毕业后到农村插队,1984年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河北省文联主席、党组副书记,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副主席,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她的小说,大多描写中国北方大平原上的人物活动。她总结自己创作说:“对我来说,不变的是对人的生存、心灵的关注,是对生活不疲倦的体贴和更深刻的理解。”“女性是我永远的主题。”短篇小说《哦,香雪》获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六月的话题》获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孕妇和牛》获《小说月报》第六届百花奖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长篇小说《玫瑰门》获河北省第三届文艺振兴奖。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第六届庄重文学奖、1997年河北省振兴文艺奖。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无雨之城》《大浴女》《永远有多远》《第十二夜》,中篇小说《棉花垛》《对面》,中短篇小说集《午后悬崖》,散文集《草戒指》。有《铁凝文集》5卷。
三、研习新课。
(一)整体感知
火车鸣叫着开进了大山深处的台儿沟,仅停留一分钟。这短短的一分钟,给沉睡千年的山村带来的冲击,却不能和时间成正比。清纯如玉的山里姑娘,接触到山外的世界,封闭的心开始喧哗、骚动,虽然略带羞涩,却开始了迈向现代文明的脚步。这篇小说,以台儿沟通火车的前后变化为背景,刻画了香雪等一群活泼可爱、纯朴善良、热切向往新生活的农村姑娘。反映了人们走出封闭、寻求现代文明生活的普遍愿望。
(二)关于“台儿沟”的象征意义
台儿沟深居大山之中,偏僻封闭,只有十几户人家,仿佛与世隔绝。这儿没有“石油储存”,没有“金矿埋藏”,现代文明仿佛离这儿很远很远。后来通了火车,改变了这里的一切。代表现代文明的火车开进了闭塞的山村,“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尤其是对台儿沟的姑娘们来说,更是骚动不已,“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把头发梳得乌亮”,“穿出最好的衣裳”,“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现代文明已经扰动了她们年轻好奇的心。她们之所以喜欢那位男乘务员,因为他长得“白白净净”(“他的脸多白呀”),“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这些都代表着她们心目中的山外的那个神奇的世界;而香雪关心的是“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的人”,“什么叫‘配乐诗朗诵’”,从更高的层次表现了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三)关于香雪的形象
香雪是一个善良、纯洁、质朴、诚实的山村姑娘,就像封闭的大山,清静淳朴,还没有受到任何污染。
同伴们说男乘务员的脸是“捂白”的,不如香雪的皮肤,惹恼了凤娇,香雪“悄悄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委屈”,香雪的善良可见一斑;香雪的`纯洁连陌生的顾客都为之感动,“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香雪和女学生换铅笔盒,无论对方怎样坚持,她都要把鸡蛋留在车上,因为“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用一篮鸡蛋换了铅笔盒,香雪有些担心母亲会责怪,但她还是要向母亲实话实说,“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
香雪是一个腼腆的少女,看火车她总是缩在后面。但当她看到一只喜爱的铅笔盒,就果断地去敲车窗,要用鸡蛋与拥有铅笔盒的女学生交换;为了换到铅笔盒,她又勇敢地登上了火车,她大概是台儿沟第一个登上火车的人。
铅笔盒对香雪来说,是文明的象征,是希望的寄托,她的行为,表现了一个农村少女追求的执著;随后她又谢绝了“北京话”的好意,独自一人走三十里夜路回家,又表现了她做事果敢的性格。虽然在回家的路上她害怕了,看到同伴时大哭了起来,但这并不影响她的形象,相反更证明了她执著、果敢的性格特点。
(四)探究分析
1.现代文明给台儿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火车开来了,也带来了现代文明的风尚,自然影响到台儿沟的人。姑娘们为迎接火车,开始梳妆打扮,注重“服饰和容貌”了;“日久天长”,“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商品经济之风吹进了深山;香雪希望“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再也不会让人瞧不起”,更是超出厂物质层次要求,有了精神追求。
2.香雪为什么要换铅笔盒,铅笔盒对她意味着什么?
明确:香雪从前用的是木制的铅笔盒,受到同学嘲笑。由此她才意识到自己家乡的贫穷,“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香雪开始琢磨同学的自动铅笔盒,“猜测它来自遥远的大城市,猜测它的价钱肯定非同寻常”。香雪由铅笔盒将山村的贫穷、封闭与山外的世界联系对比起来,产生了向往之心。香雪终于得到了向往已久的铅笔盒,“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叫人瞧不起……”,铅笔盒已经成为文明的象征,代表了香雪的理想和对未来的渴望。
3.香雪的人物形象和其他姑娘有什么不同?
明确:在台儿沟少女中间,香雪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她是台儿沟惟一上初中的人;看火车她跑在最前面,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别的姑娘注意的是旅客的穿戴,她却关注学生的书包;同伴们以列车员为话题相互戏谑,她却从不搭腔,甚至听了就脸红;姑娘们用土特产换的是发卡、纱巾和尼龙丝袜,而她却向往一只自动铅笔盒。这些都表现了香雪的与众不同,小说借此刻画出一个清纯可爱、有追求、有理想的农村少女的形象。
4.老作家孙犁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你能从哪几个方面印证他的评价?
明确:首先,小说写到台儿沟的少女们,她们天真纯洁、朴实自然。香雪洁如水晶的目光,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少女们飘荡的天真烂漫的笑声,凤娇对列车员“北京话”的纯洁真诚的情感,这些构成了小说中美丽清纯、如诗如画的风景线。
其次,小说描绘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台儿沟人的生活、台儿沟山区的景色,无不自然纯净,没有掺杂人世的污浊,没有遭遇破坏和污染,具有原生态的诗情画意。尤其香雪夜行三十里山路,其间香雪的心理活动、台儿沟人的生活、山间的自然景物,交融糅合,仿佛诗一样,动人心弦。
其三,小说的语言,清纯流畅、朴素自然,语言形式和内容表达和谐一致,浑然一体,使人读起来,毫无滞涩之感,却有清新之美。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附:备课资料
一、作者简介
铁凝,1957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高中毕业后到农村插队,1984年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河北省文联主席、党组副书记,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副主席,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她的小说,大多描写中国北方大平原上的人物活动。她总结自己创作说:“对我来说,不变的是对人的生存、心灵的关注,是对生活不疲倦的体贴和更深刻的理解。”“女性是我永远的主题。”短篇小说《哦,香雪》获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六月的话题》获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孕妇和牛》获《小说月报》第六届百花奖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长篇小说《玫瑰门》获河北省第三届文艺振兴奖。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第六届庄重文学奖、1997年河北省振兴文艺奖。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无雨之城》《大浴女》《永远有多远》《第十二夜》,中篇小说《棉花垛》《对面》,中短篇小说集《午后悬崖》,散文集《草戒指》。有《铁凝文集》5卷。
二、谈铁凝的《哦,香雪》(孙犁)
收到你的信和寄来的《青年文学》。国庆节以后,我先是闹了几天肠炎,紧接着又感冒,咳嗽很厉害,夜晚不能安睡。去年这时,好像也这样闹过一次。人到老年,抵抗力太差了。
刊物一直放在案头上,惟恐叫孩子们拿走。今晚安静,在灯下一口气读完你的小说《哦,香雪》,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读完以后,我就退到一个角落里,以便有更多的时间,享受一次阅读的愉快,我忘记了咳嗽,抽了一支烟。我想:过去,读过什么作品以后,有这种纯净的感觉呢?我第一个想到的,竟是苏东坡的《赤壁赋》。
我也算读过你的一些作品了。我总感觉,你写农村最合适,一写到农村,你的才力便得到充分的发挥,一写到那些女孩子们,你的高尚的纯洁的想象,便如同加上翅膀一样,能往更高处、更远处飞翔。
是的,我也写过一些女孩子,我哪里有你写得好!在农村工作时,我确实以很大的注意力,观察了她们,并不惜低声下气地接近她们,结交她们。二十多年里,我确实相信曹雪芹的话: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这些美好的东西,随着她们的年龄增长,随着她们的为生活操劳,随着人生的不可避免的达尔文规律,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我,直到晚年,才深深感到其中的酸苦滋味。
在农村,是文学,是作家的想象力,最能够自由驰骋的地方。我始终这样相信:在接近自然的地方,在空气清新的地方,人的想象才能发生,才能纯净。大城市,因为人口太密,互相碰撞,这种想象难以产生,即使偶然产生,也容易夭折。
你如果居住在一个中小城市,每年有几次机会,到偏远的农村去跑跑,对你的创作,将是很有利的。我希望能经常读到你这种纯净的歌!
教学目标
1.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3.培养学生圈划关键词句的能力,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说明:
铁凝的《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题目的感叹语调也提示和透露了这一点。《哦,香雪》是铁凝的成名作,作者选取了一个类似于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确立在城市人的位置上,但又具有敏感的心灵和宽厚的胸怀,对那个封闭的小山村,对那一群普普通通的山里少女投来同情、关爱的一瞥,在看似稚嫩可笑的心理律动中发掘时代思潮的波澜。反映在小说的叙述结构上,作者并没有以情节线索来安排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圈划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语句来鉴赏人物,通过景物描写来补充反映人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鉴赏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说明:
小说的情节十分简单,而相对较多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作家特有的女性的细腻、敏感也突出了作品的抒情风格;但更重要的是时代思潮的影响,70年代末兴起的个性解放和主情主义思潮,使这一时期的小说出现了一种抒情化的倾向。闭塞的台儿沟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没有了过去的宁静,也扰乱了少女们的心,一方面是因为少女们天生的好奇心理,一方面是封闭的山寨对山外世界、对文明社会的向往之情,小说的情感基调是清新、婉丽、优美、纯净的,但并不意味着纤弱、单薄竿浅显,相反它寄予了作者对时代现实的严峻思考:那纯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和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这种纯朴迷人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80年代是一个对“现代化”充满神秘与迷信的时代,一种新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现代化必然代表进步、文明和美好;反之,就是落后、封建和野蛮--,但敏锐的作家铁凝却从现代化(火车的象征)进入以前的人性淳朴的民间社会作出美轮美奂的赞美,这种深远的意蕴,将会超越时空而发生永恒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对于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来说,也许他们从小就有一个疑问:山外是什么?山外有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抒情小说《哦,香雪》就是这样一篇大山中的教学设计>文章。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大山,是什么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吗?请大家用笔圈划出来。
2.“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1.火车打破了宁静。
圈划第5段,“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2.“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学生活动)
1.火车打破了宁静。
圈划第5段,“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2.“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教学设计)
在课堂上带着问题读课文,有明确的目的性,圈划课文也有明确的指向性,由于课文较长,整体预习之后,往往抓不住主干,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有目的的思考。
二、快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1.文本的故事情节略显散乱,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2.在大概提炼出了整篇小说中的各个“事件”按“历时性”顺序之后,让我们把它们按照“共时性”事件的排列顺序重新编排:
火车进村--姑娘们打扮-- 姑娘们互开玩笑;
停靠一分钟--看乘客/和列车工作人员搭讪,凤娇与“北京话”聊天,做生意--火车开走;
上学被人嘲笑--香雪看到铅笔盒, 用鸡蛋换铅笔盒--香雪独自返回。
通过这样的一组排列,你能看清作者所想表达的内容吗?
(学生活动)
1.火车进村,停靠一分钟,姑娘们打扮,看乘客/和列车工作人员搭讪,火车开走,姑娘们互开玩笑,做生意,凤娇与“北京话”聊天,香雪看到铅笔盒,上学被人嘲笑,车上的冷漠,香雪错上了车,用鸡蛋换铅笔盒,香雪独自返回,与姐妹们相遇。
2.在左一栏的正是属于“城市世界”的话语,而右一栏则是“乡村世界”的话语,中间一栏是“乡村世界”努力向“城市世界”靠拢的表现。
(教学设计)
通过复述情节,理清教学设计>文章结构铺排,思考这样的情节安排对文本有何作用。
三、再读课文,鉴赏人物
1.香雪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几段?在文中找出原句并说说她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在火车到来的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她们感兴趣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体现香雪怎样的性格?
3.香雪追求的是不是“铅笔盒”这一具体物象?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用文中的原话)。
4.作者在65自然段中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其中有 “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 这样一句话,如何理解?说明了什么?
5.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描绘香雪,你会选择哪几个呢?
(学生活动)
1.小说第五段末尾便提到了两位主要人物:香雪和凤娇。她们俩都是对“火车”带来的.那个--说得玄一些--不同的“世界”十分之渴盼,于是带有一种迫不及待的热情。而“总是”一词又使读者在此感到,香雪比凤娇显得更外向,也更积极主动。
2.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
而她们感兴趣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而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因为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平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在物品需求上迥然不同,
3.香雪的内心刻画中我们可以发现,香雪的追求其实已经超出了“铅笔盒”这一具体物象,而向往着那她自己--甚至包括叙述者--也说不清的那什么超越于一切她的知识范围所了解的东西之外的那个什么。这种焦虑从叙述者用日常语言对香雪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时可以显现出来:“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象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因为……”(着重为引者所加)我们当然不认为香雪的思考是错误的,但当她的思想用“贫穷”、“不光彩”等属于她的日常语汇来表达出来,却又显得单薄和贫瘠。当然,通过这些词我们已经可以了解到,香雪比她的姐妹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台儿沟需要的不是“完善”,而是“革新”。
4.作者用了一段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却是再次突出了“两个世界”不同的观念差异。香雪似乎不能领会属于“别个世界”的人们对于她所处的世界的怜悯和同情,而香雪则认定“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坚持把鸡蛋塞在女学生座位下面。换句话说,香雪认为白拿铅笔盒是“不光彩”的事情,而以四十个鸡蛋换来,就可以使双方达成“平等”。
5.追求知识,有着山里人特有淳朴、真纯、尊严。
(教学设计)
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是重中之重,而散文化的语言,抒情式的表达,使得分析文本时必需注重关键词句的表面和引申,看出词句背后的深意。注重培养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四、细读章节,注重景物
小说重点描写了香雪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
她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得,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学生活动)
(1)第66段“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怕
(2)第69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
(3)第70段“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萃萃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4)第71段“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
(教学设计)
明确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强调人物描写重方法;环境描写重作用的考察重心。
五、小结课文
《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也是铁凝的成名作。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教学设计)
教师的小结必不可少,通过小节使得学生对教学设计>文章主旨更深的探讨。
六、课后作业
教学设计>文章到这里虽然结束了,但我们设想一下,这些人物在追求所谓文明的时候会变成什么样呢?
(学生活动)
学生按照要求,想象完成作业。
(教学设计)
作业的开放化教学设计>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人物命运的思考。
思路点拨
铁凝曾经说过,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小说中香雪那洁如水晶的目光,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少女们那飘荡在山谷里的天真烂漫的笑声,还有少女凤娇对乘务员“北京话”的那种无私无邪的情感,都是少女世界的特有的美丽风景。小说重点写了少女香雪的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这对一个平时说话不多,胆子又小的山村少女来说,需要极大的勇气。作者还有意交代了香雪这一举动的心理动力,那就是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还有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
在小说的叙述结构上,作者并没有以情节线索来安排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她极力在“一分钟”里开掘,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香雪们对新生活的纯真、热切的向往和追求;将一些每天一分钟里发生的事件以特定的方式加以精心的选择、排列和叙述,最后以香雪换铅笔盒的“冒险”为终结,尤其对香雪夜归的情景做了浓墨重彩的渲染,使情感的抒发达到高潮,就如一支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练习举隅
1.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2)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3)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4)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2.孙犁评价《香雪》这篇小说时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绐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是的,这是一篇很美的小说,它为我们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清纯、美丽,不沾一点尘杂,清澈透明,总能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感觉的女孩子。更难得地是她对知识,对现代文明充满着渴求和执着。关于这篇小说,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去挖掘,比如小说的题目“哦,香雪”。为什么要用“哦,香雪”,而不用“哇,香雪”或者“村里有个姑娘叫香雪”?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心理、环境描写分析香雪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通过对火车、大山、铅笔盒的象征意义的理解来品味小说主旨。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3.培养学生圈划关键词句的能力,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鉴赏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
2、阅读全文,理清课文内容,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对于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来说,也许他们从小就有一个疑问:山外是什么?山外有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抒情小说《哦,香雪》就是这样一篇大山中的文章。
2、作者:
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她以一个女作家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进行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新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述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了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种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的较量与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
二、阅读并赏析课文
(一)、基础积累:
读准字音
皱褶()嘟囔()吮()捂()瞥()怂恿()娇嗔()辗轧()搡()窸窸父()隧()道
积累词语
刻意:用尽心思。
惆怅:伤感,失意。
悸动:因为害怕而心跳得厉害。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通常是不好的事)
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撼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浩大。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二)、整体感知
《哦,香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大山,是什么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吗?请大家自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2、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3、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提示:
火车打破了宁静。第5段,“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1、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
(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2)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
(3)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
(4)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
2、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3、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火车开来了,也带来了现代文明的风尚,自然影响到台儿沟的人。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为迎接火车,开始梳妆打扮,注重“服饰和容貌”了;起初是观望议论,“日久天长”,“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商品经济之风吹进了深山;香雪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希望“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再也不会让人瞧不起”,更是超出了物质层次要求,有了精神追求。
4、“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
“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赏析人物形象
一、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1、请大家再读课文,找一找在火车到来的那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
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全都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块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这些都会带给她们热烈的话题和美妙的遐想;在这好奇与向往的目光里,还融入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个人梦想。
2.她们感兴趣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体现香雪怎样的性格?
不一样。
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3、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小说用两个情节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4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描绘香雪,你会选择哪几个呢?
追求知识,有着山里人特有的淳朴、真纯、尊严、执著与坚毅。
二、鉴赏人物形象的刻画技巧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着力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迈向现代文明的农村姑娘的形象,她文静、清纯、朴实,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又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作者展示人物这种个性特点,不仅注重人物语言的描写,更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
1、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呢?
分角色读第一次与“北京话”对话和回家路上姑娘们的对话,品味讨论她们各是什么性格?从哪些话语里表现出来的?
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那个姑娘”虽没名字,打趣凤娇的言谈,泼辣性格分明不在凤娇之下。
2、分段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小说重点描写了香雪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怕——不怕——犹豫——坚定。
她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的,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
(1)第71自然段“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父的声音。”——怕
(2)第74自然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不怕
(3)第75自然段“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父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4)第76自然段“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坚定
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三、品味小说的语言
(1)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2、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3、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4、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被感动得颤栗”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
5、作者在65自然段中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其中有“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这样一句话,如何理解?说明了什么?
作者用了一段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却是再次突出了“两个世界”不同的观念差异。香雪似乎不能领会属于“别个世界”的人们对于她所处的世界的怜悯和同情,而香雪则认定“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坚持把鸡蛋塞在女学生座位下面。换句话说,香雪认为白拿铅笔盒是“不光彩”的事情,而以四十个鸡蛋换来,就可以使双方达成“平等”。
(2)老作家孙犁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你能从哪几个方面印证他的评价?
首先,小说写到台儿沟的少女们,她们天真纯洁、朴实自然。香雪洁如水晶的目光,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少女们飘荡的天真烂漫的笑声,凤娇对列车员“北京话”的纯洁真诚的情感,这些构成了小说中美丽清纯、如诗如画的风景线。
其次,小说描绘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台儿沟人的生活、台儿沟山区的景色,无不自然纯净,没有掺杂人世的污浊,没有遭遇破坏和污染,具有原生态的诗情画意。尤其香雪夜行三十里山路,其间香雪的心理活动、台儿沟人的生活、山间的自然景物,交融糅合,仿佛诗一样,动人心弦。
其三,小说的语言,清纯流畅、朴素自然,语言形式和内容表达和谐一致,浑然一体,使人读起来,毫无滞涩之感,却有清新之美。
四、总结全文: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
一、针对预习作业,厘清几个概念
二、分析课文
1.概述小说情节
2.通过对小说情节的概述,请学生提取小说的第一个核心意象:火车。
3.提问:台尔沟姑娘们对火车的态度是怎样的?
满怀期待,盛装相迎,欢欣鼓舞。
4.提问:现在的你,看见火车还会有这样的态度吗?为什么会有不同?生活的环境、时代不同。猜测一下,这篇小说创作于什么时候?1982年初刊于《青年文学》。那么,火车对于当时的台儿沟人而言,它象征着什么呢?大山外部现代化的生活。
5.由此可见,这篇小说的主旨是什么?
以香雪和凤娇为代表的台儿沟人对于闭塞的山村以外的世界的憧憬,更是对现代文明世界的憧憬。
6.重点分析香雪与凤娇这两个人物形象
(1)面对火车,她们各自的关注点是什么?
书包、铅笔盒、配乐诗朗诵;金圈圈、手表、发卡、纱巾
(2)这些关注点各自有什么特征?
和学习、文化、精神世界相关;和物质、现实生活相关。
(3)请学生分别用一些词汇对这两个人物的形象进行描绘。好学、深思;俗气、物质等等。
7.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后半部分,提取第二个核心意象:铅笔盒。
讨论:香雪换取铅笔盒的实质。
8.提问:作者对于这一行为持什么样的态度?香雪和凤娇,她更偏爱谁?
9.阶段性总结:大家都能认同作者对香雪的偏爱,也认同强调“铅笔盒”的重要意义在于作者认为追求现代文明应当知识、文化等更偏重于精神性的东西,而它也一定会给人们带来幸福美好的生活。
10.提问:真是如此吗?香雪获得铅笔盒的代价是什么?四十只鸡蛋,第一次对娘撒谎。她对于铅笔盒的渴望从何而来?对自身身份转换的渴望。铅笔盒对于香雪是否是必需品?不是,而且代价巨大,为的只是实现自身身份的转换。
11.引导学生反思:香雪和凤娇是否真的有区别?尊香雪贬凤娇的立场是否真能成立?
12.引入第三类人进行对比:公社中学的学生们。提问:三类人中最为焦虑的是谁?香雪。为什么?
三、讨论原因,提出关键词“自我意识”。
13.关于香雪的三个设想:设想,如果公社中学的女同学们拿出了更高级的铅笔盒或其它高级文具的时候,香雪又当如何自处?刚才那些支持香雪的同学还会支持她吗?又设想,那些公社中学的女同学们在面对真正的大城市生活时,比如,北京,她们又会如何?还会不会像对香雪那样盛气凌人,对自己的`身份充满认同呢?她们会不会像香雪一样地感到焦虑?进一步设想,如果香雪最终成功地走出了大山,进入了大城市生活,成为了我们一般意义下的励志典型,她最终完全拥抱了现代文明,她有没有可能就此摆脱了焦虑,而获得平静,获得她预想中的幸福呢?视课堂时间确定是否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或作为课后思考。
14.总结:从小说中我们能够读出铁凝在1980年代初对于现代文明的态度,基本上还是带着热烈的期待和盼望的。
而身处三十多年后的我们再读这篇小说,能够看出现代文明在唤醒人们的自我意识的同时,也会给人们的内心带来焦虑与不安,而这种焦虑与不安很可能是永无止境的,并不会因为到达某一个阶段就自动消失,这恐怕才是现代文明的复杂性所在。当然,这不能苛责身处当时的环境下、只有25岁的铁凝,而且在这篇小说发表后的6年,1988年她就发表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在这部小说里,她已经开始了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和批判。所以,作为今天的读者,而不是三十多年前的读者,再来读这篇小说《哦,香雪》,我们也应该带着对现代文明的各种体会和感受去读,从而丰富对一篇小说的解读空间。
四、作业与拓展
随笔:《今天,我们怎样读香雪》。作为课堂讨论的延伸,可进一步讨论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也可提出自己的角度加以阐释。可参考作家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这两本相关著作。
教学目的
1.理解小 说折射的时代信息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3.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语言描写 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1课时
一、简介并导入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的小说。作者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 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 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二、阅读分析并说明过渡语
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
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2.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过渡语是: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3.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过渡语是:“也难怪,咱们香雪是学生呀。”也有人替香雪分辨。
4.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过渡语是:可是,那 诱人的哒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
三、感知课文,讨论把握几个问题
1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 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2.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后,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 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是第二。起初是观望议论,后来就做生意换一些发卡、纱巾之类的装饰品,再后来想换一个铅笔盒,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香雪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发生了有过程的变化。
3.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 和追求。所不同的是 ,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 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 和物 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第2课时
一、读赏人物形象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着力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迈向现代文明的农村姑娘的形象,她文静、清纯、朴实,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又有着崇高的. 精神追求。作者展示人物这种个性特点,不仅注重人物语言的描写,更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呢?
1.角色读第一次与“北京话”对话和回家路上姑娘们的对话,品味讨论她们各是什么性格?从哪些话语里表现出来的?
明确: 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 ?”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 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那个姑娘”虽没名字,打趣凤娇的言谈,泼辣性格分明不在凤娇之下。
2.分段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 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明确:其中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3.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明确:小说用两个情节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像黑夜中一 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 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二、品味小说的语言,完成练习题
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 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 ,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 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 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2.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 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故意磨 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3.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 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4.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被感动得颤栗 ”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含义丰富。
三、小结
四、板书
教学目的:1、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3、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目的之2难点:目的之3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一、 简介并导入: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的小说,《哦,香雪》教案 第一课时。作者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
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教案《《哦,香雪》教案 第一课时》。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二、阅读分析并说明过渡语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1、 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2、 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过渡语是: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3、 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过渡语是:“也难怪,咱们香雪是学生呀。”也有人替香雪分辨。
4、 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过渡语是:可是,那诱人的哒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三、感知课文,讨论把握几个问题1、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象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象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2、 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后,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是第二。起初是观望议论,后来就做生意换一些发卡、纱巾之类的装饰品,再后来想换一个铅笔盒,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香雪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发生了有过程的变化。
3、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所不同的是,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折射一出的时代信息。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教学重点】
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
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从标题入手激发学校情趣
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香雪在一个怎样的姑娘?题目怎样理解?
明确:标题中的“哦”:
(1)哦表示领会、醒悟,包含有赞叹:哦,我明白了,香雪原来是这样一个执著的女孩子!
(2)哦叹词,表示惊奇。哦,香雪,真是个执著的女孩子啊!
“哦,香雪”是一个有诗意的标题,同时我们也可以从标题体会到作者对香雪这个人物形象倾注了赞叹、喜爱之情。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作者铁凝,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
铁凝是新时期以来以写女性*题材见长的女性*作家,她的《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等一系列短篇、中篇和长篇小说塑造了众多的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丰富了当代文坛女性*人物画廊。
三、探究思考,把握主题与人物形象
1.作者为什么要把故事安排在处于封闭状态的大山之内?在火车到来的那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
火车的经过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和那里的人们尤其是以凤娇和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姑娘掀起了很大的波澜。
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全都充满了好奇:一 个发卡、一块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都会带给她们热烈的话题和美妙的遐想;在这好奇与向往的目光里,还融 入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个人梦想。
大山——宁静——火车——打破宁静——带来新的气息、生机与希望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生活;“火车”象征开放、现代文明
2.提问:她们的感兴趣的东西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而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火车的进入,使台儿沟的`少女们得以接触外面的世界,那么她们的追求相同吗?(或者:她们的关注点是否一致?)
1、凤娇
泼辣、大方、直率、执着:对“北京话”的情感,大胆向往朦胧的爱情
2、香雪
腼腆、纯朴、自尊、执著:追求现代文明,注重皮书包、铅笔盒等用品,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
共同特征:向往现代文明、憧憬美好生活,热爱家乡想改变家乡面貌……
四、细节欣赏
1、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追求,表现了什么?
重点描写了香雪的历险经历:
停车一分钟的间隙——毅然踏进火车——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向往已久的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文具盒——三十里夜路——胜利者的欢呼
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平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与其他姑娘迥然不同,执着的精神追求使胆小的她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冲出这个封闭的小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
2、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中的心理活动,体现怎样的人性*美?
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写到了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
淳朴少女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以及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希望战胜了落后——勇敢战胜了怯弱
五、实践与练习
模仿文本的创作方式,以你周围的同学或朋友为原型,编一个故事,表现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追求,要写出青年人的个性*与真实的生活情趣。题目自拟,800字以上。
【学习目标】
1.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3.培养学生圈划关键词句的能力,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说明:
1.重点: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鉴赏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预习】
学生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段落较多,标号段号。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课前预习,享受学习乐趣
字词积累
语 音 字 形
词 义
小说的相关知识、作者简介
阅读时发现的问题
教学过程
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
学 生 活 动
组织形式
一、厚积薄发,展我风采
交流小说的有关知识。
二、检查预习
1.铁凝,( )人,( )代( )家,现任( )。
2.读准黑体字字音
皱褶 嘟囔 吮吸捂 怂恿娇嗔 辗轧 搡2、练会下面字的字形嗔怪 黯然 挟持 粟米皱褶 蠕动 熠熠 儒家3、词义刻意: 惆怅: 悸动: 怂恿: 蠕动: 撼天动地:斟酌:
三、导入新课
对于居住在深山里的人们来说,也许他们从小就有一个疑问:山外是什么?山外有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抒情小说《哦,香雪》就是这样一篇大山中的文章。
四、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本的故事情节略显散乱,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2.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大山,是什么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吗?请大家用笔圈划出来。
五、深入探究
1.香雪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几段?在文中找出原句并说说她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在火车到来的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她们感兴趣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体现香雪怎样的性格?
3.香雪追求的是不是“铅笔盒”这一具体物象?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用文中的原话)。
4.作者在65自然段中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其中有 “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 这样一句话,如何理解?说明了什么?
5.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描绘香雪,你会选择哪几个呢?
6.香雪的内心变化是用景物烘托得,找一找相关的景物描写。说说其作用。
七、课堂质疑,拓展深化
针对预习中出现的还未解决的问题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完成。
八、课堂小结,收获整理
从本课的学习中你学到了哪些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总结。
九、巩固练习,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