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教案
推荐度:
力的教案
推荐度:
力的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有关力的教案范文汇总十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力的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力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
2、会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并会判断方向。
二、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的实验使学生明确实验中应观察什么现象,并由此分析出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进而认识到观察物理现象应首先明确观察目的,并根据观察目的明确观察什么,观察的各现象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现象是如何说明所要观察的问题的。
2、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确定合力的方向,能已知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及其中一个力,求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通过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的图示,培养学生欣赏线条美的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过“提水”和“推木箱”两个实例说明两个力产生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引出求合力的问题。接着研究两个力沿同一直线作用在物体上这种最简单情况下求合力的问题。通过 “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和“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两个演示实验,得出结论。最后联系实际,应用知识分析两个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建议
教学中要注意从合力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分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来使学生认识合力。然后说明二力的合成就是求两个力的合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合力的概念,还可以再补充其他的事例,例如,两个人拉着一辆车匀速前进。也可以用一个人来代替这两个人拉着这辆车匀速前进,后面一个人对车的拉力就是前面两个人对车的两个拉力的合力。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合力的概念
理解合力的概念关键是要让学生认识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和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利用课本中的例子以及补充其他事例之外,可以通过实验进行定量的研究,使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并进而自己分析生活中相关事例,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合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力之和,而是等效代替。
2、同一直线上同方向的二力合成,同一直线上反方向的两个力的合成。
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情况很多,首先应组织、启发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各种形式的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实例,使学生对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问题有感性认识,然后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区分不同类型,进而明确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课本中安排的实验。
对于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与反方向二力的合成问题,在进行实验前可以让学生思考,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会怎样,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示例
(一)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一个人用力推一个物体或者提起一个物体时如果力气不够,这时再过来一个人帮忙则往往会达到目的,但是如果换一个力气比较大的人,他一个人也可以达到目的。这时我们就说一个人经过努力达到的效果与两个人相同,今天我们就来专门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一个人用力作用的效果与两个人共同用力作用而产生的效果相同。
学生讨论并举例
例1 两个小孩一同努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个大人就可以提起来。
例2 一个人拉一辆车拉不动,再有一个人在后边推就可以把车推动,如果一个力气大的人一个人就可以拉动。
例3 一根木头一人扛起来比较费劲,如果两个人一人扛一头则可以比较轻松的扛起来,但效果是相同的。
以上同学们举的实例都非常对,这里所说的效果相同,在物理学中我们叫它等效,也可以叫等效代替,在学习物理中建立等效的观念十分重要。下面我们用实验来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
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仪器,并开始下面的实验:将一根弹簧挂在支架上,弹簧后边用一块白纸板衬托。将一个物体挂在弹簧下,弹簧伸长一定的长度,其指针指在一定的位置,用笔在白纸板上标上记号。换用两个物体挂在弹簧下,弹簧指针指在同一位置。实验前让同学注意观察指针所指示的位置。实验结束后教师讲解并提出问题。可配合将实验过程制成图,用投影打出。如图所示将一个物体挂在弹簧下,说明这个物体对弹簧施加了一个力的作用。将两个物体挂在弹簧下,这两个物体分别对弹簧施加了力 和 。弹簧伸长说明了什么?
说明力作用在弹簧上,使弹簧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挂一个物体和挂两个物体弹簧的伸长量是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
弹簧的伸长量相同,说明一个力作用在弹簧上与两个力共同作用在弹簧上产生的效果相同。
一个力(F)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 和 )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F)就叫那两个力( 和 )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
在讲解中要求同学注意,合力不是力的和,在后面的研究中同学们会逐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请同学们列举一个物体受两个力作用的事例,前边举过的事例也可以重复。(学生边举例,教师边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以便于分析)
【例1】 一个人在前面拉车,另外一个人在后边推车。
【例2】 两个人共同提一桶水。
【例3】 房顶上的吊灯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电线的拉力。
以上这些事例如果要分类的话可以分成几类?
有两个力互成角度的,也有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的。
在一条直线上的力有方向相同的,有方向相反的。
在上面这些事例中,最简单的是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我们先来研究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问题。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直线、方向相同,另一种是同
直线方向相反。请同学们首先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猜想一下,这两种情况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与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什么关系?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请同学说出自己的猜想,教师把同学猜想的.大意写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书上两个实验示意图和相关说明,看完后亲自完成这两个实验;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
学生看书,然后开始实验,教师在同学中间巡视并进行指导,实验结束后提问。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与两个分力是什么关系?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与这两个分力是什么关系?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
在完成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提问:两个小孩共同提一桶水,每个人都对水桶施加了一个力,大人一个人提一桶水,她对水桶如果施加的是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如果他们提的是同一桶水,那么大人施加的力和两个小孩施加的力的效果是否相同?
[学生]效果相同。
[老师]两个小孩子所用力的合力的大小与大人施加的力的大小是什么关系?
[学生]相等。
[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大人所用力的大小是否等于两个小孩所用两个力的和?
[学生]不等。
[老师]为什么?
学生今天我们研究的是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这两个小孩施加的
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能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总结、扩展
今天我们研究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的方法,这一方法就不能用来研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问题。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用力 和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就是它们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以两个小孩提水桶问题为例,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它们的合力)实际上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问题,是互成角度二力合成的特殊情况,课本第六节就是这方面的内容,同学们感兴趣可以先看书自学,然后我们再一起探讨。
探究活动
【课 题】
实验分析同向合力和反向合力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用一些测量工具(至少要多个弹簧秤)探究同向合力和反向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备 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力的教案 篇2
一、故事引题
师:今天我想给小朋友们讲一故事,不知你们是否喜欢?
生:喜欢。
师:什么故事呢?就是关于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的故事。在没有讲故事之前,我想问问小朋友,你们是否见过卖报纸,想一想他们是怎样卖报的?谁能来学学卖报的过程?你们会唱卖报歌吗?
生1:生表演。
生2:唱卖报歌。
师:你们想知道李秉哲是怎么卖报纸的吗?
(生惊讶,李秉哲也卖过报纸?)
(师开始讲述这个故事)
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一个报童卖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卖出一份报纸,收回一份报款,卖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个报童的卖报的方式却大不一样,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等手上报纸没了,他再一一回收报款。同样是在车站卖报度日,不同的卖报方式似乎决定了两位报童的不同的命运。这后一个报童不仅在车站赢得了更大一块“蛋糕”——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老总,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师:从这一故事中,你们发现到什么?
(生回答,师暂时不做评价)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与这个小故事很相似,(师大声说)苹果里的五角星(板书课题)
[李秉哲的这一故事是很感人的,也是孩子们很容易理解的生活化素材。而李秉哲的这种卖法,中国近百年的卖报史中还没有发现,虽然没有必要学习李秉哲的这种方法,但孩子们完全能够理解李秉哲从小就善于动脑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这种特殊的卖报的方法),这也许是这一课应该让每个孩子懂得的。从课堂上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故事把全体学生吸引过来了,所有的学生都有一种惊讶,从他们的目光中可以感觉他们感触到了李秉哲卖报的聪明智慧。这是笔者在这篇课文教学过程中为孩子们敲的第一次锣声]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读完几遍后,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
(生自由阅读课文)
师:请说出你们还不能理解的问题
生1: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
生2:我想知道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
生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生4:我不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特别是魅力一词的解释。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生5:我不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
……
[没有孩子们自由的读,就没有孩子独立的获取。通过学生自由式的多读课文,其实是老师对学生的相信。许多老师这一步骤教学是不放手让孩子自由读的,不给学生十多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如此阅读,语文教学的意义也不大,这是笔者实践得出的。而在一些公开课上,这一时间多是被许多阅读花样占据,的确看得出十分热闹,其实好多学生,特别那些特困生是难以受益的。所以,笔者坚持放手让每个孩子自由读,而我也利用这一时间重点地指导那些特困生。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我们可以读出孩子们已经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需要帮助,还有哪些获得能够共享……]
三、动手操作,练说解读
师:请同学们拿出苹果,四人一组练习切。请同学们不要一齐切,最好先切一个,观察观察再切第二个,再观察再切第三个、第四个……
(生练切)
师:请汇报自己切的情况。
生1:我第一次拦腰切没有切出(该生举起第一次所切的苹果),因为切的偏顶了。
生2:我第一次拦腰只切出了四角星(该生举起所切的苹果),因为位置也不好。
生3:我是两次才切出来的。
……
师: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苹果,绘制一张图谱,说明什么是拦腰切?怎样才能切出苹果。
[通过学生的亲身实验,他们明白了“拦腰切”的腰应该指的是什么地方。许多学生第一次切,是找不准腰的,所以我让他们小组一个一个切,观察后再切。笔者对此做过多次尝试与测量,最好是在苹果高的黄金分割点上才能切出好看的五角星。而让学生绘制图谱也有利于学生从动手实践的角度深刻理解这种切法的魅力所在,才能与一般的切法形成对比。让孩子动手绘制也是给学生敲的第二声锣]
师:怎么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多媒体出示第5自然段,并且引导学生多读)
师:请用课文的话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全体学生进入思考状态,因为魅力这个词不好解释,而本课学习,如果每个孩子不能真实的理解这个词,孩子也很难理解本文作者告诉学生们的创造力。所以在这点教学上,我没有忙着让孩子回答,而是要求他们反复读课文,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当然也允许学生借助有关手段来理解这个词
生1:辞典中说魅力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我结合课文与辞典中的解释,感觉本文的魅力指的是拦腰切苹果发现到五角星,是许多人没有发现的,所以特别吸引人。在第5段中“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可以看出吸引人的力量。
生2:从“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句话中,可以读出魅力的意思就是创造力。
生3:读完这篇文章我知道,那种从顶部切到底部的切法是常用的方法,是没有魅力的,是不要传的,而因为拦腰切的人太少了,而拦腰切又能发现到五角星的人更少,所以才有魅力。
师4:我反复读了第1、2、3自然段,从邻居家的小男孩“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并且还要切亲自切苹果来显示,可以看出苹果中的五角星自身的魅力已经感染了这个小男孩。
师5:从第4、5自然段中作者发自内心的话,可以读出作者是被感染了,尤其是“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
师:听了你们的说法,看得出你们已经解决了许多问题。怎么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我想你们一定能够自己理解。
(生读自悟)
[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我没有让任何一个同学来说自己的理解,因为我想让孩子有一份属于自己理解的秘密。其实也不是什么秘密,因为孩子们阅读几遍后不需要老师的讲解都能理解作者所写的这句话,这也就是“恍然大悟”]
四、让每个研究起来
师:我想请同学们用研究的方法来解决“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两个问题。
力的教案 篇3
一、活动背景
对幼儿来说,学习内容应该是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是能以经验的形式呈现的。让幼儿熟悉周围的环境,认识了解一些常见的蔬菜,建立相关的概念,并在游戏中有礼貌地求助和感谢他人的帮助,体验生活和乐趣是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我把整个活动放在一个幼儿感兴趣的,比较熟悉的特定环境中来进行,幼儿参与性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体现了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价值观。
二、活动实录:
第一环节:简单谈话引出主题
师:小乖乖,妈妈去买菜,你们愿意和妈妈一起去吗?(幼:愿意)
(评析:教师以妈妈的身份出现,亲切地称呼小朋友为小乖乖,一句简短的话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建立了感情,为下一环节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第二环节:学习有礼貌地求助和感谢他人的帮助。
(评析:鸡妈妈和狗妈妈这两个角色是幼儿所熟悉的,激发了幼儿想说、敢说、愿意说的愿望。并通过问路这一环节,表演和语言的启发,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乐意参加游戏,在学习中有礼貌的求助和感谢他人的帮助。)
4、买菜。
引导幼儿有礼貌地和阿姨打招呼,大胆地说出自己想买的菜。
学习短句:“阿姨,我想买╳╳菜。”
(评析:幼儿当顾客,老师当营业员阿姨,用这样的身份来处理问题,能激发幼儿思考的积极性。在这买菜的过程中,与营业员阿姨的交流中,学会了使用礼貌用语,礼貌的与交往,也提供了全体幼儿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从而激发了幼儿积极交流的愿望。)
第三环节:买菜回家。
我们边念儿歌,边回家。(儿歌:小乖乖,去街街。陪妈妈,去买菜。猪肉、鸡蛋、大白菜,嘿吆嘿吆抬回来。)
活动评价:在本次活动中充分考虑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注意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遵循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识事物的特点,紧紧抓住了一个“买”字,让幼儿在游戏情景中学习,整个活动生动自然,效果明显。
1、活动环境和谐,把活动室布置或菜场,让幼儿置身于有趣的情景中积极地学习活动。
2、师生关系和谐,教师以妈妈的身份一下子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和谐的气氛油然而生,使幼儿无拘无束地投入活动中。
3、活动过程自然,巧妙地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听着欢乐的音乐进入活动室(菜场)自然地向鸡妈妈、狗妈妈问路,玩买菜的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达到了活动目标。
4、值得注意的地方:当小朋友称阿姨是买菜阿姨时,教师应纠正为:营业员阿姨。这样可能更规范一点。
所思所悟:通过上述活动,我也真正理解了爱因斯坦说过的话,即使是一头贪食的猛兽,在它不想吃食的时候,硬塞给它吃的也会破坏它贪婪的天性。教育不是灌输,而是诱导。他还指出过教育的三种不同心态,即恐惧心态、好胜心态、好奇心态,结果有天壤之别。前两种教育形式会破坏孩子的求知欲,第三种才是最理想的教育。在这里让我想起当前有很多家长在孩子练琴时,就规定孩子一定要达到多少级,而不是以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结果孩子可能经历了磨难达到了目的,但学习的胃口破坏了,学习的欲望没有了。我认为教育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让孩子体会到快乐,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学习的苦头,快乐的学习才能提高孩子的兴趣,快乐的学习才是持久发展的动力源。
游戏对幼儿的心理的发展有极重要的影响。这是由于在游戏中,幼儿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探索各种事物的性质、作用和关系,从而能细致深入地理解事物。同时,在游戏中也培育了幼儿的言语、注意、感知、记忆和思维,尤其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游戏活动中,也发展了愉快的情感和坚毅的意志性格等。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妥善组织幼儿的游戏活动,充分发挥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
力的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力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质疑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二、教学重点:
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难点: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突破难点方法:
列举大量事例,精心设计实验,使学生对难点问题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力”字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主要研究自然、生活、生产中的力的现象。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力的知识。
二、力是什么?
1、请学生列举自然、生活、生产中有关力的事例。
我们日常生活中做什么事的时候需要用力?
其它物体之间是否也产生力的作用呢?
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也存在力的作用呢?
(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2、分析上述事例,得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三、在上述事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1、教师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2、学生上台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3、学生谈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
归纳: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简称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实验:磁铁吸引铁块,铁块吸引磁铁。
2、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实验:拉弹簧
3、请同学们用手拍桌子。
4、请同学们谈日常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的例子。船离岸时竹篙点岸;手拉橡皮筋;
归纳: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初步学习了有关力的知识,知道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知道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教案 篇5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知道摩擦力的定义。
2、会从正反两方面去分析摩擦现象。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二、预习内容
1、摩擦力是发生在两个 物体之间,在物体发生 或 有这种趋势时,阻碍物体间的 。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 和 。
3、举出生活中的有益摩擦:
举出生活中的有害摩擦: 。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包括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 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2. 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
3. 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生产的习惯。
二、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观看多媒体画面:(汽车在雪地上艰难行走,而当轮胎上裹有铁链后就能前进自如了;沾了水的茶杯盖很难拧开,而用毛巾裹住时就很容易拧开了; 生锈的铁锁打不开,当加了几滴油后就可以打开了;运动员赛跑时穿着带有铁钉的跑鞋等等)。老师出示:钉鞋、跑鞋、平底鞋、棉鞋、溜冰鞋各一双.问:如果老师要参加一百米的赛跑,你会选哪一双鞋呢?如果我要去溜冰你又会帮我如何选择呢?为什么要作这种选择? 这都是摩擦力在起作用。
(二)、新课导学
自学课本第一、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摩擦力产生在怎样的物体之间?
2、两个物体在什么状态下能产生摩擦力?
3、摩擦力产生在什么地方?
4、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
5、小实验:请你用手轻压桌面,手在桌面上滑动,然后用力重压桌面再做一次,体会两次感觉有什么不同?保持压力相同,使手分别在光滑的桌面和粗 糙的桌面上滑动,体会两次感觉有什么不同。
6、每个同学都擦过黑板,对黑板擦和黑板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你有什么感觉?小组里同学交流一下。
(三)实验探究
1、猜想,结合前面的讨论,每个小组同时结合你的所见所闻,进行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大胆猜想,要说明你的猜想原因。小组讨论 后,全班交流。)
猜想① 。② 。
2、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控制变量法:当一个物理量与几个因素都有关系时,我们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来研究该物理量与这个因素的关系。
针对老师确定的猜想,通过小组讨论。选定一个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全班交流。
3、进行试验
实验方案通过后,小组进行实验,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试验次数
1
2
3
注意:①在拉动木块时,一定要水平拉动,并且在木块匀速运动时再读数,为什么?
②每个小组把自己的数据对全部进行展示。
4、得出结论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结论
5、交流与评估
评估实验结论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实验结果和其他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相同,是什么原因?
6、综合全班的实验结果,共同总结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
(四)小组自学科学世界,独立完成下列各题,小组内交流
1、摩擦力都是有害的吗?列举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每组至少列举6条)
2、怎样可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3、增大摩擦力的措施有哪些?举例说明。
4、减小摩擦力大小的措施有哪些?举例说明。
三、反思总结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不光滑,有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不一定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不一定是阻力。
3.滑动摩擦力可由公式F滑=μFN计算,或由物体平衡计算。
4.静摩擦力不是定值,有一个范 围,即0~Fm,由物体运动和其他受力情况决定。
四、当堂检测
1、判断题
(1)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紧自行车刹车闸是为了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 )
(2)在接触面之间加润滑油,可以消除摩擦 ( )
(3)物体只有在运动时,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 用 ( )
(4)物体运动越快,受的摩擦力就越大 ( )
(5)物体静止时,就一定没有受到摩擦 力 ( )
(6)如果没有摩擦,我们就寸步难行 ( )
2、甲、乙两同学沿同一直线,水平向右拉一木箱,甲用60N的力,乙用40N的力,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则木箱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是〔 〕
A.100N,方向向右 B.100N,方向向左
C.20N,方向向右 D.20N,方向向左
3、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运动鞋底的花纹是为了增大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B.冬天下雪后,常见民警在汽车上坡的地方洒上一些炉灰,目的是增大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C.生活中离不开摩擦,摩擦越大越好
D.工厂工人师傅用的锉刀表面总是凹凸不平的,目的是为了增大锉刀与工件之间的摩擦
4、笨重的箱子放在水平地而上,我们推不动它是因为 ( )
A、这物体的惯性很大 B、这物体受到的推力小于摩擦力
C、这物体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平衡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
图6中物块A重10N,A和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当悬挂物B重3N时,开始沿桌面滑动。求:(1)B物体重1N时A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多大?(2)B物体重6N时,A与桌面的摩擦力多大?(3)当A物体上再加上重10N的C物体,B物体重6N时,A与桌面的摩擦力多大?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关于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
D.摩擦力大小总正比于接触面上的压力
2、下列关于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 )
A、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B、物体间的压力增大时,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不变
C、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等于μN
D、静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某接触面上有滑动摩擦力,则也一定有弹力
B、弹力的方向与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垂直
C、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相对滑动
D、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4、用手握住一个油瓶(瓶始终处于竖直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中油越多,手必须握得越紧
B、手握得越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C、不管手握得有多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总是一定的
D、以上说法都正确
5、有三个相同物体叠放在地面上,如图,物体之间及物体和地面之间不光滑。ABC静止。( )
A.C受地面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向左。
B.A受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B对C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D.C和地面间无摩擦力
6、一根质量为m,长为a的均匀木棒,它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用F力推动,当其经过如图所示位置时,求f。
7、物体静止,F力作用处光滑,求静摩擦力。当力F变为3F时,再求静摩擦力。
A错;如果受的是静摩擦力,则可能压力增加但摩擦力不变,比如手握油瓶,握得再紧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还是mg,B对C错;D正确。
3、【答案】ABC
4、【答案】 AC
【解析】没越多,为了不掉下来,必须增加最大静摩擦力,A对;由受力分析知:竖直方向只有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瓶始终静止,说明静摩擦力始终与重力平衡,大于始终等于mg,不变,B错C对D错。
5、【答案】AC
【解析】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
力的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1.我不想做操,2.我就喜欢抱她们
教学目的:
目前,有不少家长包括幼儿教育工作者误把幼儿早期教育看成是文化教育,其实,幼儿阶段首要的教育是幼儿感觉运动能力的培养,感觉包括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这些感觉能力是孩子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因为对知识首先需要感知到,然后才进行进一步的认知活动,如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但家长和幼儿教育工作者普遍忽视幼儿感觉运动能力的培养,给幼儿以后的学习造成极大的障碍,为了端正家长的认识,重视幼儿感觉运动能力的培养,设计本章。
通过本章教学,让家长了解幼儿应具备的感觉运动能力,弄清楚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掌握训练幼儿感觉运动能力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培养幼儿感觉运动能力的方法,难点是对幼儿感觉运动能力障碍的原因分析。
教学方法:
采访对话式、案例分析式、教师演讲式
【教学过程】
(开课之前,由主持者强调会议纪律)
各位家长:
你们好!
今天,我们为“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再次聚在一起,共同讨论教育孩子的策略、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探讨需要解决的问题。非常感谢你们能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个家长会,这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你们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或者用你原来的的谈话,但是要简洁。)
一、问题导入新课:
各位家长,您的孩子是否有下列现象:
1、贝贝的妈妈早年不育,很大年龄才有了贝贝。也因为这样,贝贝的妈妈比一般的妈妈都更要宝贝孩子,对贝贝的各个方面也特别注意观察和留神。即便这样,在家的时候,妈妈也没发现孩子有什么异常。贝贝上幼儿园之后,每天回家妈妈会问孩子老师今天问了什么问题啊,和小朋友做了什么游戏啊之类……慢慢妈妈发现,贝贝每次都回想不起来任何内容。
等到幼儿园上公开课的时候,妈妈发现:当老师提问的时候,贝贝第一个举手,可是等老师请贝贝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贝贝的回答却是典型的所答非所问。若说是孩子还太小吧,可问题是别的同龄孩子就不这样。
您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内心里有怎样的感受,是不以为然还是突然意识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二、教师讲解:
对于这些现象,您都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等我们学习完第一章《幼儿感觉运动能力的培养》,我想您就明白了。
三、请家长听一段录音
妈妈:“儿子,快穿好衣服,妈妈一会送你去幼儿园。”
孩子:“妈妈,我不想去上学。”
妈妈一惊,这孩子怎么了,以往,到了点自己就早早爬起来,从没出现这种情况呀?
妈妈:“儿子,不舒服吗?”妈妈赶紧摸摸孩子的额头,一切正常,没问题。
儿子只是摇摇头。
见儿子不再说话, 肯定是有不顺心的事情发生,按照以往的经验,儿子一定会在饭桌上说出来的,所以,妈妈也就没再追问。
吃饭的时候。
儿子吃了两口饭后说:“妈妈,我今天不想去幼儿园了!”
妈妈早有了心理准备,温和地问儿子:“能不能告诉妈妈是怎么回事啊?”
儿子噘着嘴说:“今天我们要进行广播操比赛。”
妈妈继续温和地说:“那你积极地参加不就行了吗?”
儿子低下头,很不情愿地说:“可是,我不想参加。”
妈妈不解地问:“你不是挺喜欢活动的吗?”
儿反驳说:“我是喜欢活动,但我不喜欢做操!”
妈妈看了看儿子说:“我想不是你不喜欢,是你根本不会做吧?特别是跳跃运动,你总是手脚不一致。平时让你多练一练,你总是偷懒,现在受难为了吧?”
儿子不高兴地说:“反正我今天不去了,你怎么说都不行!”
妈妈的眉头不知不觉拧紧了……
四、分析对话:
(一)案例中的孩子因为不会做操,她发生了哪些变化?
1.情绪上:不高兴
2.行为上:不去幼儿园,出现退缩行为
3.心理上:挫败感,自卑感(潜在的,幼儿自己是说不出来的)
(二)如果家长不帮助孩子解决这个问题,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不良影响呢?
1.影响孩子和伙伴的交往
2.孩子容易产生无能感
3.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容易产生回避行为。
4.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5.会影响孩子的认知能力……
五、教师讲解:
家长们,一个小小的活动,却可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也许过去您没有意识到,但现在意识到了,我们就得抓紧时间给孩子补上这一课。
下面我们就请这些家长分别来谈谈,您的孩子喜欢做操吗?孩子是怎样学会做操的?做操给孩子带来了哪些好处?
六、家长发言,教师总结
1.锻炼了身体;
2.扩大了交往范围
3.增强了意志力
4.提高了认知能力
七、教师讲解:
做操仅仅是孩子感觉运动的一种,不会做操的孩子说明感觉统合能力发展不足,甚至造成统合能力失调,感觉统合失调的种类还有很多,比如大家继续看的本章的第二篇《我就喜欢抱她们》,这一篇反应的是孩子触觉失调的问题,因为时间的关系,其中的案例和教育故事,大家课后阅读,剩下的时间,我们一起来分析,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原因和矫治对策。
(一)、感觉运动统合失调的主要表现及特征
什么是感觉统合呢?
我们举一个例子,当我们想把看到的文字记录下来时,文字作为一个信息被准确无误地传入大脑,通过大脑的统合、分析、组合、加工后,大脑再指挥我们的手将笔拿起,将这段文字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这个过程就是感觉统合。
什么叫感觉统合失调呢?1975年,美国的艾乐丝博士首次提出了感觉系统功能失调的理论,认为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孩子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使整个机体不能和谐地运作,久而久之,便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与疾病。
比如说:大脑在接到记录文字这个信息后,不能有效地指挥手去行动,出现跳行,添字漏字,颠倒顺序,多字少字的现象,就是感觉统合失调。
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一般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1.前庭平衡功能失常:前庭器官控制人的重力感和平衡感,出现前庭平衡功能失常,常表现为左右不分,方向感很差,协调能力差,动作笨拙,易摔倒、磕碰、撞人,转圈时容易头晕,怕上高处,不喜欢被高举,爱做小动作,注意力不能集中,常写错字,不能考虑别人的感受。
2.视知觉不良:表现是孩子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但不喜欢阅读;就是在读书的时候,也会经常跳行,添字漏字,颠倒顺序,无法做到流利地阅读;经常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等。
3.听知觉不良:表现为不喜欢和别人讲话或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滚翻、系鞋带、骑车、跳绳和拍球,不会使用剪刀和筷子,不敢登高望远,不敢荡秋千等。多动,但动作缺乏技巧,如很难安静下来,不能有效地约束自己,时常出现多余无效的动作等。
5.本体感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语言表达能力差,手脚笨拙等,说话发音不清,语速慢。
6.触觉过分敏感
(1)通常不喜欢他人触摸,怕人触摸;不喜欢被人拥抱,却喜欢拥抱别人;不喜欢拥挤,害怕人多的地方,甚至会拒绝进入教室与其他人接触;婴幼儿期怕擦脸、洗澡、剪指甲,常拒绝理发、洗头或洗脸;大热天也要穿长袖衣服,不喜欢碰触某些粗糙的衣物或物品。
(2)怕陌生人,陌生的地方;缺乏自信;常固执于熟悉的环境和动作中,对任何新的学习都会加以排斥;喜欢独处,不爱团体游戏;在团体中容易和别人争吵;朋友少,常陷于孤独中。
(3)爱哭;发音不清晰;胆小,容易惊慌、哭泣,爱玩弄生殖器;性格孤僻;嘴巴属于触觉敏感部位,所以幼儿会变得挑食、偏食、厌食、咬手指、咬嘴唇、咬衣襟。
(4)常出现很多令人无法理解的行为,神经质、容易惊慌;脾气固执;总有一种担心害怕,易受惊吓的感觉,容易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做有耐心和恒心的学习。
(5)触觉敏感的幼儿也会形成严重的语言障碍。
7.触觉迟钝
(1)反应慢,动作笨拙不灵活,少动,做事缩手缩脚,大脑的细微分辨能力差。
(2)粘人(粘固定的人),寻求很多的搂搂抱抱,需要父母特别多的抚摸。过分喜欢碰触各种东西,有强迫性的行为(反复做某个动作)。
(3)缺少自我意识,学习积极性差,有学习困难,感情比较冷漠。
(4)遇意外碰伤或流血时,自己常未察觉;对打骂不在乎;常有冒险和自残自伤行为,不懂得总结经验教训。
(二)、感觉运动统合失调的原因
玲玲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像每一个家长那样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又健康。从玲玲还不满1岁开始教她学习识字卡片,然后教她背唐诗。玲玲也不负众望地在3岁时就能识数百个汉字,能背数十首诗词。然而,父母突然注意到即将上幼儿园的玲玲比其他小朋友显得动作笨拙,吃饭、大小便都仍需要家长照顾,说话的语速特别慢,而且语气单一、缺乏声调变化,大人说话快一点或声音大一点,她都感觉很难受。玲玲还特别胆小,除了家里的长辈,她不敢和陌生人说话,甚至不敢与同龄的小朋友接触。她完全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这可把家里人急坏了,“聪明”的玲玲究竟怎么了?
通过检测,发现玲玲有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现象。追踪她成长的过程,才发现玲玲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原因:
家长保护过度
因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非常疼爱小玲玲,惟恐孩子遭受一点点伤害和疾病,所以总是让玲玲呆在床上,不让她在凉凉的地上自由行动,不让她接触任何未经严格消毒处理的东西,而且不论去哪里,常常把她抱在怀里。这些方式减少了她自主活动的机会,也就减少了其大脑经受锻炼的机会,使她表现出动作笨拙、遇事胆小的情况。
过早的才艺教育
玲玲从很小开始接受识字、背诵诗词的教育,而这些知识都是非常抽象的。婴幼儿时期本来需要大量具体的、形象的信息刺激来促进大脑的发展,加强大脑的整体功能。过早学习文字、诗词等抽象知识,使孩子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识记,而没有机会去发展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感觉功能。虽然,贝贝能背诵很多诗词,但这些诗词对于幼小的她都是空洞的、无意义的。
缺乏接触适宜刺激的`机会
玲玲家住在高楼上,而且家长担心她在外面活动会感冒,所以她很少有机会到户外活动,所接触的环境非常单一,识字、背诗只发挥了大脑负责记忆的细胞的功能,其他的神经功能没有得到良好的刺激,特别是作为思维等高级心理活动基础的感觉统合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造成儿童感觉运动统合失调的原因很复杂,概括起来主要与孕育过程中的问题和出生后的抚育方式有关。
1.母孕期因素
(1)母孕期的不良因素、围产期的不良因素如出生窒息、低体重、新生儿黄疸等、环境毒素如空气污染物、破坏性病毒及其他进入体内的化学物等都可能引起脑功能失调,从而造成感觉运动统合失调。母亲羊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胎盘与子宫内壁的正常接触,可能会导致触觉敏感或触觉迟钝。
(2)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物,会引起脐带毛细血管的萎缩,影响营养的输入,造成胎儿大脑发育上的不足,从而影响儿童的感觉运动统合。
(3)胎位不正,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等都易引起儿童感觉运动统合失调。
(4)孕妇的紧张心理可导致儿童感统失调。心理的焦虑,行动上的姿势不佳,运动不够都会影响胎位的正确变动,进而影响儿童将来的平衡能力的学习。
(5)早产:早产儿没有经过母体的正常孕育,使得婴儿的触觉系统发育不够完善。
(6)剖腹产:剖腹产的孩子在出生时,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缺乏必要的触觉和本体觉的学习。天山网讯(记者孙红霞)在报纸上报道:乌市的孕妇60%都选择剖腹产。这很不好,剖腹产的孩子平衡能力差,感觉统合失常,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7)其他不正常生产:由于孩子难产而使用夹钳术,胎吸等方法,这样会导致婴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损伤,出生时出现产伤。
2.脑损伤和脑功能障碍
母亲在怀孕期间出现早产、先兆流产或采用剖腹产、电吸引等生产方式,既往病史如头部外伤、高烧、患脑炎等都可以导致儿童的感觉运动统合失调。尤其是早产或剖腹产的儿童,由于出生时触觉未受到特殊刺激,形成自我保护膜,使触觉的学习缓慢、迟钝。
3.抚育方式
(1)缺乏应有的游戏活动。当新生儿在接触母亲温暖的怀抱,听到母亲亲切的呼唤,吸吮母亲甜蜜的乳汁时,躺在晃来晃去的摇篮中时,他们便感知大千世界的光亮、颜色、声音、气味、温度等刺激;婴儿在“三抬四翻六坐,七滚八爬周走”时,幼儿在戏耍打闹“过家家”时,感觉统合功能就在逐渐形成、不断完善着。然而现在的家长对孩子从小宠爱有加,生怕孩子摔跤,该学爬时不让爬,该学步时还不让走,还老早就给孩子买好了童车。
另外,孩子静坐多,活动少,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家长(尤其是隔代老人)过度保护,家长繁忙,交由“电视保姆”,孩子从小缺乏运动或活动机会。
现在儿童玩具铺天盖地,孩子们很少有在室外奔跑、跳跃、爬树、翻墙、涉水、玩泥沙等体验,一些传统的游戏如打弹子、滚铁环、玩纸板、捉迷藏等,孩子也没机会玩了。孩子身体各方面的平衡控制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结果到上学时,就容易发生抄写漏字,速度慢等情况,这是由于眼、手协调能力差,大脑无法有效地驾驭身体各部分,常常发生错误的判断与行为的缘故。
(2)人工喂养:人工喂养的孩子因为缺乏和母亲身体充分接触的机会,致使孩子的手、口、脸等触觉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
(3):生活环境过于封闭,户外活动不足
与亲戚朋友的接触少,孩子的生活空间仅限于父母,祖父母,缺少了和小伙伴们的接触。0-3岁是建立感觉统合能力的最佳时期。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苗",居室又都是"独门独户",3岁以内缺乏同龄伙伴,无兄弟姐妹可模仿,孩子易养成依赖性强、独立生活能力差、孤傲任性的性格。如果到了3岁还舍不得让孩子进幼儿园,这对孩子以后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这些孩子可能会有语言发育和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有的孩子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工作也十分忙碌,孩子家住高楼,一个人跟年逾花甲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过。因此她的生活十分机械与单调,平时除了上幼儿园,就是回家看看电视,想要外出找小伙伴玩,,老人们怕出事又不许。这种封闭的生活自然使得孩子缺少了大自然的风吹、日照等外界感觉信息的刺激;缺少正常的接触性的游戏。
(4)其他因素:如洁癖症母亲会造成婴幼儿触觉刺激缺乏。牵手两代的主编孔屏教授的家里接收了几个感统失调较严重的孩子,这些孩子来到他家后,到处乱蹦,沙发上、床上都是,穿着鞋就上去了。她说这有什么要加紧的,不就是扯下来洗一洗吗。
4.早期教育。家庭、幼儿园教育中偏重认知、轻视孩子运动活动的教学指导思想等。
在目前的早期教育中,很多家长都开始认识到智力开发的重要性,注重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的训练和挖掘、艺术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却往往忽略了对幼儿进行感统能力的训练。据报载,黑龙江省最近对7至11岁孩子的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孩子学过钢琴、电子琴以及舞蹈、美术等。同时,调查也显示,60%的儿童不会系鞋带,不会穿衣服,甚至连球也拍不了几下。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总是将成人社会的竞争意识,过早地转嫁到了孩子身上,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而孩子自己应有的、感兴趣的东西受到了缺乏理智的和无情的压制。在这样环境中学习与生活的孩子感觉统合系统怎么会不失调?
(三)、如何提高孩子的感觉运动统合能力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不是病理现象,而是生理现象。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在幼儿期有上述表现,在学龄期则表现为学习困难,而这些儿童多半是智力超常的。
如果你的孩子有上述表现,你也不必过于焦急,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后,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的。
1.儿童感觉运动统合训练应首先由心理专家测查和诊断孩子的感觉运动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
2.如果没有条件到专门的训练机构进行培训,家长也可以在自己家里通过亲子游戏的活动对孩子进行训练,训练前要初步断定孩子是感觉运动统合中的哪个部分存在问题,并制定合适的训练内容,训练中要想方设法提高孩子的兴趣,训练要适度,以免造成欲速不达的后果,训练过程中要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孩子的安全,家长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3.对触觉防御过当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他们洗脸、洗澡或睡觉前,以手或柔软的毛巾轻轻地触压或按摩孩子的手、脚或背部。或用大毛巾将孩子包起来,让他在毛巾中滚动或扭动。
4.多爱抚孩子:儿童情绪稳定及人际关系的建立均依赖于安定的触觉系统,而爱抚是促进触觉系统安定的有效方法,父母用均匀的力度轻轻拍打孩子的手或背部,可增加孩子对周围环境的信任感。
5.提供干净、自由的游戏空间:让孩子能在地上自由爬行及接触周围物品,不要总把婴儿放在学步车或婴儿车内,使其丧失爬行和用手触摸环境的机会。
6.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让孩子多玩泥土,玩水,玩沙,家长可陪孩子玩抓痒游戏,梳头游戏等。
可以在家进行的感统游戏
刷子脱敏( 1-2岁 )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减少触觉防御。
训练要求:家长用刷子先刷孩子的手背、手指等触觉防御性较少的部位,然后渐渐过渡到刷孩子的手心。再刷脚的部位,先刷脚趾、脚跟,然后渐渐过渡到刷脚地中心部位。如果孩子抗拒,可每次只刷一下,反复地尝试,直至孩子习惯这种触觉刺激。
在协助下对墙推球和接球( 2-3岁 )
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
训练要求:让孩子双手抱着中型球,蹲在地上用双手把球往墙角推。
难度设置:开始时离墙的距离要在一步以内;逐渐拉大离墙距离,并要求孩子借助墙壁的反弹力接住弹回来的球。家长可手把手地协助,逐步撤销。
爬山洞(2-3岁):将硬纸板架在矮凳子或箱子上面,和家里的高椅子、桌子,做成好几种高度、形态不同的组合,让宝宝俯卧或仰躺着由硬纸板或桌椅下面钻出来。训练宝宝身体的灵活度,健全本体感觉。
(四)感觉运动统合失调的预防
预防感觉统合失调应该从胎教开始,在胎儿胎动时,妈妈可以抚摸自己的肚子,传导对腹中胎儿的爱意,这对宝宝出生后会有很大的帮助。
孩子出生后经常拥抱安抚有助感觉统合。注意观察婴幼儿行动,如果有易受惊吓、肌肉张力太低、不喜欢被拥抱、躁动不安、易怒、动作发展较慢等种种现象,也可能是感觉统合功能有障碍的信息,家长应多加留意与关心。
(五)感觉运动统合能力的重要性
感觉动作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学习能力,这是因为动作是智慧的基础,而且动作对于孩子的注意力和阅读、书写能力都有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感统失调的孩子在幼儿时期也许不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但是到了孩子上学以后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与正常儿童相比有了较大的差距。跟其他正常孩子相比,存在感统失调问题的孩子在学习中也能集中注意力,但是,学习能力比较低下,不会和同学交往,心理承受能力也很差,造成孩子学习基础差、缺乏自信心、心理发育迟缓和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甚至还会出现厌学、逃学、撒谎等行为问题,让老师和家长非常操心。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父母们大可不必为此忧心忡忡。对于幼儿阶段,孩子表现出来的一些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问题,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首先,既要关注孩子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状况,对孩子进行一些必要的早期训练;又要充分认识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幼儿阶段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是一种正常现象。
很多父母会误解,感觉统合训练是针对问题儿童而进行的训练和矫治,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和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就提出过:0----6岁的学习主要以感觉学习为主。我们知道0---6岁是孩子各方面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候孩子的感觉器官本身的发展还不够完善,还处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问题,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而且为这个阶段的每一个孩子,提供一些必要的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和游戏,可以帮助成长中的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感统训练对幼儿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八、教师总结:
在本章每一篇的最后都给出了很多亲子活动,这些活动实施起来很简单,但效果却很有效,无论是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还是不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家长只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相当大的提高,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尤其是学业的发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九、结束语:同时放《亲爱的小孩》的歌曲
各位家长朋友,谁不重视家庭教育,谁就是在破坏自己和家庭的幸福。如今的家庭教育是一次性的,一旦出错,很难有改正的机会。过去有些人老大没教育好,接受了教训,老二就可以教育好,现在没有这种机会了。孩子幼儿阶段没教育好,到小学阶段再来补救的话,效果就差远了。因为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它的规律和特点。所以,科学的、民主的、现代的家庭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这就要求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真正扮演好启蒙老师的角色。感谢家长在百忙中参与家长学校的学习。
力的教案 篇7
单元总目标:
1、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单元课时:
本单元分2课时教学。
活动安排:
观赏与描述: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
*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
*你对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
分析与研究:
*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
*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
*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
讨论与解释:
*你从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
*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感情?
体验与评价:
*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体验和联想?
*你对“劳动创造世界”有什么体会和看法?
活动一
1、课题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上)
2、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3、课时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通过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②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要学生注重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谈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③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认真观察、思考问题。
(2)发展阶段
①欣赏、评述《在激流中前进》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几名学生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在激流中前进》(油画)
作者:杜键,上海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为此,作者曾先后到山西禹门口、陕西宁家川等黄河险急渡口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作者以简练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凝重的色调表现了黄河船工们齐心协力在黄河的激流浊浪中奋力前进的惊险场景。作者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黄河船工在劳动中所表现的惊人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汹涌激荡的河水与般工们沉着稳定的姿态的对比,大面积奔腾而来的黄河浊浪和小船的强烈对比。
②欣赏、评述《粮食》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同学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粮食》(油画)
作者:(苏联)雅布隆斯卡娅,卫国战争后著名女油画家、基辅美术学院教授。
本作品是她青年时期时荣获国家奖的成名作,约4米宽的巨幅作品,表现了苏联集体农庄女庄员在丰收的打谷场上劳动的场面。在夏日的明亮的阳光下,集体农庄女庄员们在堆积如山的金黄色麦粒的打谷场上,紧张而有秩序地劳动着。女庄员们兴奋的笑脸和欢快而有节奏的动作,充分显示了经过战争洗礼后的苏联劳动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崭新的生活风貌。作品构图宏伟,形象生动,主题鲜明,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③欣赏、评述《牛耕》,写观后感受交流。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
☆分组讨论、写观后感。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牛耕》(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的墓砖画)
这是从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5号墓中出土的、原位于墓前室壁的一幅砖画。我国自汉代以来,统治阶级厚葬之风俗盛行。墓室中绘有大量的砖画。这幅砖画与同一墓室的其他砖画的最大特点是,除了表现墓主生前宴欢、舞乐等享乐生活外,大部分是表现劳动人民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场面。是墓主为了祈求死后永远有一批劳动群众供他们驱使奴役、但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生产劳动的状况。这幅表现牛耕的砖画,画面十分单纯,但作者颇具匠心。如两头牛有意画成一黑一白,以对比的手法突出画面的明快感。再如,画扶犁者,只寥寥几笔,不仅生动地画出了扶犁者的形态,而且其缓步前行时的姿态极富运动感。
④欣赏、评述《清明上河图》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自愿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清明上河图》(中国画)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作者:张择端,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县)人。
本作品是一幅生动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荣景象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著名之作。全画内容大体分为三段,开头是画汴梁的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当时称“上河”,此河是当时国家的漕运枢纽,南北商业交通要道)及其两岸舟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繁忙的活动场景;后段为巿区街道的繁华场面。教材中所选的是中段也是描写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滿载着货物的大船,即将通过虹桥。桥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时失去了控制,船工们一面急忙放下桅杆和帆,一面正紧张地控制着船头前进的方向,有的在指挥,有的在掷缆绳,以使大船安全地通过虹桥。相映成趣的是,大船过桥的紧张又极具戏剧性的场面,吸引了桥上众多的"行人。他们都在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桥下发生的一切。桥上桥下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热烈、紧张而又极其生动的画面。虽然画中人物都画得很小,仔细一一看去,个个都很生动,十分耐看,足见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十分仔细,描绘人物的举止形态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功力。从而使这一段描绘成为整个《清明上河图》中最吸引人、最令人过目不忘的场景。
⑤欣赏、评述《捣练图》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捣练图》(宋代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作者:张萱,盛唐著名人物画家,擅长画妇女。现存的宋代摹本《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他的代表作。
《捣练图》因描绘唐代妇女制“练”(一种丝织品)的劳动场面而得名。全画共画了十二个人物,按制练的工序分成三组;右边一组描写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教材中所选的正是这一段。中间一组描写两个妇女在理线,左边一组描写两个妇女把练拉直,另一个淘气的小孩在下面来回玩耍,在中间和左边两组人物之间有一小女孩蹲在地上,用团扇在扇炭盆。十二个人物组织得疏密有致、动静适宜。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制练的劳动过程。作为一件艺术品,其重要的价值还在于作者描绘这一劳动场面的高超技巧。这主要表现在由四个妇女组合而成的画面,既符合生活的真实,又有独具匠心的安排;人物站立的位置和姿态各不相同,既统一,又富有变化。“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具有唐代妇女的共同特征。描画勾线工细又劲健,设色富丽而又匀净雅致,衣服的质感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充分显示了唐代的工笔人物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课后拓展
(1)请同学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欣赏、评述、交流,课后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2)课余时间,多搜集优秀中外美术图片,通过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力的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使用筷子,激发幼儿自己动手做事的愿望。
2、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筷子、 盘子、糖、红绿两种颜色的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a) 感知体验,教师幼儿在门口
老师:"今天,陆老师来做猴妈妈,你们来做我的孩子小猴宝宝好吗?"(好)
猴妈妈带着小猴在音乐的伴奏下边唱歌边跳进教室。
猴妈妈:"每个猴宝宝找到一个位子坐下来。"猴妈妈:"今天我请猴宝宝吃糖。"
猴妈妈:"用手拿着吃不卫生,那怎么吃呢?用筷子夹,看看我的宝宝谁会用筷子把糖夹起来。"
猴妈妈:"让妈妈先试试看。(妈妈用筷子夹糖)夹住了,啊呜,啊呜,真好吃。"
猴妈妈:"猴宝宝,你们想吃糖吗?"(想)谁愿意上来夹住糖的`。幼儿(猴宝宝)拿筷子讲自己怎么夹。
猴妈妈:"原来是把筷子放在这两个手指的中间,把筷子分开,用力一夹,糖就夹起来了。"
猴妈妈:"哪个宝宝还想来吃糖的。我们一起看看哪个宝宝的筷子用的好。猴宝宝,记住了只夹一粒糖。"
b) 操作练习
猴妈妈:"我的宝宝真能干,会用筷子夹糖。妈妈昨天不小心把一些豆子混在一起,可怎么办呀
猴妈妈:"谁愿意帮助妈妈,先用筷子夹豆子,放在盘子里,端着盘子走到放豆子的篮子跟前,
把红豆子和绿豆子分开!"
一名幼儿上来示范。拍手鼓励。
猴妈妈:"你们都想帮妈妈吗?请你们去夹。"
幼儿操作,教师随机帮助指导。
c) 小结,自然愉快结束。
力的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重力及重力产生的原因。
2.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3.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经历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力。重力知识对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本节重点是重力的概念、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涉及质量和重力的测量、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论证等多个探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
重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重物、重垂线、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视频:观看奔腾的黄河、倾泻而下的瀑布、空投的救灾物资、体育比赛掷铁饼等与重力有关的画面。
思考:视频和实验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这些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学生实验:让橡皮从高处由静止落下,再把它竖直向上、沿水平方向、向任意方向抛出,观察并描述橡皮的运动情况。
通过观察实际现象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重物下落原因的认识,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求知欲。
新课教学
(30分钟)
一、重力
思考:视频和实验中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呢?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思考: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上升的直升机、烟囱里冒出的烟、放飞的风筝都是向上运动。它们是否受重力的作用?地球附近有没有不受到重力作用的物体?如果没有重力,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场景?
引导学生分析视频和实验中物体最终都落回了地面,与这些物体有着共同联系的物体是地球,这些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这个力叫做重力。
学生分析归纳出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
通过地面附近上升的物体也受到重力,强化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认识。
二、重力的大小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现在我们就来研究重力的三要素。
体验:让学生手拿质量不同的钩码,体验重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请提出猜想。思考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如何测量重力大小?
提醒注意观察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联系数学知识分析,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坐标轴上的两个量是正比例函数,两个量成正比。
写出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给出例题。
学生交流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重力的方法:将被测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被测物体的重力。然后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数据,画出图像。
在此基础上分析计算得出实验结果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重力与对应质量的比值基本上是一个不变的值,这个比值大约是9.8 N/kg。
让学生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三、重力的方向
活动:(1)观察拿在手中的小球自由下落的方向。
(2)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观察静止时线的方向。
演示:(1)重垂线与水平桌面的方向是否垂直?
(2)重垂线与斜面的方向是否垂直?
归纳:重垂线的方向与水平面垂直,与斜面不垂直。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说垂直向下。
思考:利用重垂线检查我们教室的墙壁是否竖直,窗台及课桌面是否水平。说说你们检查的结果和根据。
思考:我们站在地面上,脚朝下,由于重力的作用可以站得很稳,但地球是圆形的,在我们“脚下”的人,好像脚是朝上的,他们也能站得稳,为什么呢?
学生观察得出:小球受重力自由下落时的方向及悬挂的物体受重力作用使悬线下垂的方向便是重力的方向,这一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学生领悟到:如果重垂线和墙壁是平行的,说明墙壁竖直,如果重垂线和桌面及窗台是垂直的,则说明桌面和窗台是水平的。
通过分析让学生说出: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或物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对于他们所处的位置来说都是竖直向下的。因为地球是球形,所以地球上不同位置上的“下”实际都指向了地球的中心,因此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指向“地心”。指向地心的方向叫“向下”,背离地心的方向就应该叫做“向上”。
这一部分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遵循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方法。重垂线、水平仪是重力方向的重要应用,对它们的学习,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四、重心
思考:粉笔盒里有许多粉笔头,取出其中一个,这个粉笔头受不受重力的作用?换另一粉笔头,它受不受重力的作用?里面的每个粉笔头都受重力的作用,整个粉笔盒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是集中在一点。
如何确定物体的重心呢?
一般材料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是这一物体的几何中心。粗细均匀的木棒的重心在木棒的中点,均匀圆木球的重心在它的球心。
引导学生分析: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是集中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处。
重心这个内容比较抽象,这样处理形象生动,学生易于接受。
五、重力的由来
活动: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按课本所示的图做实验,说说你的感受。
讲述:我们知道月亮在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就像橡皮绕着你的手旋转一样,也是因为地球上有力在牵着月球。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间都存在相互吸引力,这就是万有引力。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就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学生说出:橡皮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力拉着,否则就会被甩掉。
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橡皮不会飞走是因为受到“引力”作用,拉进了学生跟所学知识的距离。
课堂小结
(5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力的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出示一个螺帽),老师这里有一个螺帽,掂一掂有多重?
我们可以准确地测出它有多重吗?
2、揭示课题:测量力的大小
(略讲:重量—一般指该物对悬持或水平支承物所施的力;重力—通常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一般情况下,它们两者在数值上是相等的。今天,我们测的是物体的重力。)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过渡:要测量力的大小,有很多工具。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非常重要的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1、师:(出示弹簧测力计)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学生观察活动。
3、汇报、整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
再看看刻度板,力的单位是什么? 1(牛) = 100(克力)
看一看:每一大格表示几牛?每一小格表示几牛?最大能测量多大的力?
4、用力慢慢拉弹簧测力计,观察弹簧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思考: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量力的大小?
(弹簧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从而产生弹力。)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
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
引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那你用过弹簧测力计吗?你会用它来物体的重力大小吗?
2、课件——强调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的注意事项: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3、学生尝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钩码的重力大小。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78页表格。
5、交流汇报
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螺母的重力。
思考:5牛的弹簧测力计为什么测不出螺母的重力?我们可以怎么办?
7、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螺母的水平拉力。
四、制作弹簧测力计
1、讨论制作方法
2、如何画出测力计的刻度
五、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以及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板书:
4、测量力的大小
一、 弹簧称的构造:
提环
指针
刻度板
挂钩
弹簧(具有伸缩性)
二、力的单位:牛
1牛=100克力
三、使用弹簧称的注意事项:
1、归零
2、先估计重力大小
3、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四、制作简易弹簧测力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