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中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推荐度:

蝌蚪找妈妈教案

推荐度:

蝌蚪找妈妈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关于小蝌蚪找妈妈教案集合八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1

备课构想:

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的妈妈这是一篇童话,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六幅图分别与第1—6幅图对应(六幅图用投影)。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我注意了下面几点:

1、针对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语文课中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素质。在学完每幅图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粘贴纸粘贴出与这幅图有关的小动物粘贴画,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3、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发展他们的基本素质。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的妈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插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

2. 哪几个自然段讲小蝌蚪在找妈妈。

教具准备:

粘贴纸、幻灯片、头饰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

二、用谜语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1.师:圆圆的脑袋黑黝黝,长长的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启发法)

2.引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青蛙是什么样的?

(2)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3)这篇课文共六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师: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三、结合学习课文。

1. 找一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图的投影)

(1)师:这群小蝌蚪在班干什么?(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提问法)

(2)师:小蝌蚪的脑袋什么样?身子什么样?尾巴什么样?(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提问法)

(3)师:通过回答以上问题,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内容。

(4)师:指导学生用粘贴纸粘贴出游动的小蝌蚪的粘贴画,并让仔细观察。(指导观察法)

2.操作投影出现第二幅图。

(1)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读小蝌蚪,女生读鲤鱼妈妈,教师读旁白。

(2)师:第二自然段小蝌蚪有什么变化?他们遇到了谁?(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遇到了鲤鱼妈妈)(启发法)

(3)师:小蝌蚪问了什么?鲤鱼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己读)

(4)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引出板书:变→长出两 条后脚。

找→鲤鱼

(5)师 :看投影,小蝌蚪见到鲤鱼的时候心情怎样?(学生发挥回答)

(6)指导学生用粘贴纸长出后退的小蝌蚪和鲤鱼的粘贴画。

(7)师: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找妈妈。(激趣法)

3.投影打出第三副图。

(1)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名男生读乌龟,找一名女生读小蝌蚪,教师读旁白。

(2)师:过了几年,小蝌蚪又有了什么变化?他们又看见了谁?(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了一只乌龟)(启发法)

(3)师:小蝌蚪叫了什么?乌龟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4)通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引出板书:(长出两条前腿,乌龟)

(5)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内容,粘贴出长着四条腿,小尾巴的小蝌蚪和乌龟粘贴画。

(6)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他们又照着乌龟的话去找妈妈(激趣法)

4.操作投影,出现第四副图。

(1)教师范读第四、五自然段。

(2)师:过了几天,小蝌蚪变成了什么样?他们又遇到了谁?(根据投影回答)(小蝌蚪尾巴变短了,他们遇到了一只青蛙)(提问法)

(3)师:小蝌蚪叫了什么?青蛙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4)通过读第四、五自然段,从而引出板书:(尾巴变短了,青蛙)

(5)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学生粘贴出青蛙的粘贴画。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要求边读边思考。

(1)师: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天天跟着妈妈去捉害虫)

(2)通过读最后一自然段引出板书:(尾巴不见了)

四、巩固知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的过程。

(1)找同学,根据自己的粘贴画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比一比看谁讲的有趣(激趣法)

(2)带上头饰,将这个童话演出来(表演法)

五、总结全文

学生总结(自由发挥)

师: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还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2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内容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教案介绍

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感受动画的意境美。

活动重、难点:

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故事录音带、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

提问: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长得不一样?

幼儿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播放故事录音,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

1、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它的妈妈是谁?

2、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

3、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

4、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

三、整体欣赏故事情节。

四、分段欣赏故事内容。

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看图片1,遇到鸭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鸭妈妈说了些什么?用图表示。

3、看图片2、3、4,遇到鱼妈妈、螃蟹妈妈、乌龟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小蝌蚪又说了些什么?

4、用连贯的语言说一说故事情节。

五、熟悉掌握故事

幼儿跟录音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六、活动延伸:

欣赏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课件。

1、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她是长得怎么样的?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2、再次完整看图片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过几天先会长出两条后腿来,接着又会长出两条前腿来,等四条腿长齐了,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就变成了青蛙。

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体验游戏的快乐及表演的乐趣。

2.培养幼儿动作的创造性。

3.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青蛙妈妈、鲤鱼妈妈、鸭妈妈、乌龟妈妈头饰各一个;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重难点:重点:

体验表演的乐趣。难点:鼓励幼儿创造蝌蚪游的动作,学说各角色的话。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学蝌蚪游。

1.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你们想听吗?(弹奏唱)

2.提问: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小蝌蚪在水里怎样游?谁来学小蝌蚪游泳?有谁想出的.小蝌蚪游的动作是不一样的?(请幼儿来学一学小蝌蚪游泳)

3.教师示范游。师:小蝌蚪游得真好看,看蝌蚪姐姐是怎样在水里游的。

二.在音乐伴奏下学蝌蚪游,吃食。

(1)[1~8]小节:在音乐伴奏下重复三遍。师:蝌蚪姐姐请蝌蚪弟弟妹妹一块儿来水里游。

(2)[9~12]小节:老师带领在xxx处咂嘴表示吃东西。师:蝌蚪弟弟妹妹游了那么久肚子饿了,我们来吃点东西吧。

(3)重复[1~8]小节两遍:师:吃饱了,小蝌蚪一起游来游去做游戏吧。

(4)[9~12]小节:师:吃饱了,姐姐带你们去找妈妈吧。(音乐[13~16]上)

三.蝌蚪姐姐带小蝌蚪找妈妈。

(1)音乐[13~16]结束,鸭妈妈出现,蝌蚪姐姐带小蝌蚪上前问:“你是不是我们的妈妈?”鸭妈妈{配班老师扮}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2)音乐再起,蝌蚪继续游,到最后一句“妈妈,妈妈在哪里”时鲤鱼出现,蝌蚪上前问:“你是我们的妈妈吗?”鲤鱼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3)音乐起,蝌蚪游。音乐结束,乌龟出现,蝌蚪上前问,乌龟回答,同上。

(4)音乐起,蝌蚪游。音乐结束,青蛙妈妈出现,叫“呱呱,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快速游到妈妈身边,一起拍手说:“妈妈找到了!妈妈找到了!”

四.学说角色的话。

1.学说蝌蚪的话及其他角色的话。提问:刚才去找妈妈时第一个遇到谁?小蝌蚪是怎么问的?(学说小蝌蚪的话)它是怎么回答的?(学说鸭妈妈的话)

2.学说鲤鱼、乌龟的话同上。

五.游戏重新开始。

请四位幼儿来做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和青蛙妈妈(配班老师在一旁帮助)其他幼儿做小蝌蚪,老师做蝌蚪姐姐。

六.结束。

师:小蝌蚪们,我们在小河里快乐地游泳、找东西吃、做游戏,还找到了妈妈,你们高兴吗?那我们下次再来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好吗?

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再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根据故事的发展表现有情节的画面。

2、学习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大胆添画与情节有关的事物。

3、与同伴协商,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幼儿看过连环画故事书,了解什么是连环画。

2、幼儿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对股市情节比较熟悉。

3、故事磁带和动画片,图画书《小蝌蚪找妈妈》。

4、图片:鸭、鱼、龟、鹅、青蛙。彩色笔、纸、订书机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观看动画片并讨论。

教师: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蝌蚪找妈妈时先遇到了谁?后遇到谁?是在什么地方遇到的?这些地方有哪些景物?最后他们找到妈妈了吗?

2、请幼儿欣赏图画书,边思考边讨论绘画方法。

教师:这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画呢?小组合作时怎样分工?一共要画几张?有哪几张?每幅图上可以画些什么?怎么画?除了动物,还能画什么?

教师出示一本图画书u,提醒幼儿制作完整的连环画。

3、播放故事,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情节的发展表现完整的画面。

难点: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4、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交流,教师评价。

教师:你们小组是怎么合作制作连环画的?哪一组的连环画画得最好?为什么?你们是怎么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的?

活动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寻人启事》:

大家好!

达标测试中,我共安排了abe三组练习,让学生任选一题完成,结果在制作幻灯片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会直接的从第二题开始解答,导致教学有些被动。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

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体验使学生得到发展,使语言更具人性美,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展示编制得十分细致的教案,把课堂教学理解为演示教案的过程,就难以上出鲜活的好课,就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感受时,要能根据学情的变化灵活组织教学,通过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通过对小珊迪弟兄生活的深切感悟,激发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激发起他们培养诚实、善良品质的自觉性。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

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

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

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

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让学生思考到底谁说得对?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意见出现分歧,开始争论,自发的形成一种研讨学习的氛围。最后的出结论: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并且能够简要地说出原因。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以“除了洋娃娃,除了棒棒糖,金吉娅还给予小女孩,给予哥哥姐姐,给予我们什么?”为重点,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一、学会生字词,会用“快活地”造句;进行“感叹句”和“疑问句”句式的训练。

二、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激发学习情绪。自学课文。结合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试读课文。理清层次、分段。范读课文。复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朗读全文。简要复述。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激发学习情绪。

这两天,小朋友们都在观察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认识自己的妈妈,它们就去找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

(揭示课题,“蝌蚪”(kē dǒu))

二、自学课文。

揭示自学要点: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

2.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三、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结合学生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出示下列词语。

鲤鱼 让学生看插图,认识鲤鱼的模样。

guī

乌龟 提示学生注意“龟”的下半部是“”不是“电”,“L”一笔上面不出头。

dūn

蹲 可指名一学生做“蹲”的姿势;发音强调韵母是un;教学字形时,提示学生注意“蹲”的右上部“酋”里面的一短横不能丢。

披 让学生联词。(例:披上大衣、大地披上绿色的新装、披星戴月。)

碧绿 让学生组词造句。(例:晚上,满天的星星像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shāng

衣裳 “裳”指导学生发轻声,后鼻音。

四、试读课文。

可采取全班轮读的方式进行。(一人读一句,或一人读一节)

五、理清层次,分段。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先启发学生找出主要段落,然后再给全篇课文分段。(学生如有困难可先默读)

提问:课文中写小蝌蚪找妈妈,写了几个小节?(二、三两节。)

中间这两节是写小蝌蚪找妈妈,那么这一段前面一节(第一节)写的什么?这一段后两节写的是什么?这样,课文分成几段?

课文可分成三段:

1.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

2. 小蝌蚪找妈妈。

3. 小蝌蚪找到了妈妈。

六、范读课文。

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前面看《小蝌蚪找妈妈》的插图。看好后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到哪儿,小朋友的手就指到图上有关的地方。

(老师范读全文。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

七、复习生字词。

用小卡片全班轮读。(一人识一个,联一个词)

快读。(要学生迅速读出字音)

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讲读课文。

第一段。

1.出示第一幅插图。(一张画有水草的图,然后贴上一群小蝌蚪的剪纸。)

提问:你们看,池塘里有多少蝌蚪?(帮助学生理解“一群”。)2.如果后面又来了几群(在远处贴上数群小蝌蚪的剪纸),这叫多少蝌蚪呢?

(引导学生区别“一群”与“一群群”)

3.(引导学生观察)谁说说这些小蝌蚪是什么样儿的(训练说一句话:小蝌蚪。)

4.现在我们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指名读第一小节)

5.指点:课文上说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告诉我们小蝌蚪很开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什么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引导学生运用“快活地”一词,出示:“快活地”的句式)

6.齐读第一段。

第二段。

1、叙述: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边说边揭示长了后腿的小蝌蚪的剪纸,贴在的原来的水草图上),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引导观察进行比较)。

2、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揭示鲤鱼妈妈的剪纸贴在水草图上,取下未长脚的小蝌蚪)。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想起自己的妈妈。)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 )

3、小蝌蚪想妈妈,就去向鲤鱼妈妈打听。小蝌蚪怎么问的?鲤鱼妈妈怎么回答的?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小朋友读鲤鱼妈妈的话,大家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4、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找呀找呀,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前面的样子又有什么不同?

(揭示长了四条腿、拖着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纸,贴在水草图上,让学生比较。)

5、指点:小蝌蚪先长出的是后腿,后长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正游着,他们看见了乌龟(取下先贴上的鲤鱼剪纸和才长后腿的小蝌蚪的剪纸,再贴上长了四条腿的小蝌蚪和乌龟的剪纸),小蝌蚪会怎么想的?

6、小蝌蚪是怎么对着乌龟喊妈妈的?乌龟又怎么说的?现在请女同学读小蝌蚪的`话,男同学读乌龟的话,老师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7、你们想,小蝌蚪怎么会把乌龟当着妈妈的?学生回答后加以指点:青蛙是四腿、阔嘴巴,但不等于四条腿阔嘴巴的就是青蛙。

8、现在,你们评一评,鲤鱼和乌龟的话谁说得全面?(引导学生做出判断)。

第三段。

1、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去找妈妈,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贴上脱掉尾巴的小青蛙的剪纸)

2、(取下原先长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纸)小蝌蚪这次怎么把青蛙认定是自己的妈妈的?

复习读:鲤鱼妈妈和乌龟的话。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4、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分角色朗读。

5、青蛙的样子,课文上是怎么描写的?让学生比较。

课文上描写的: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换一个说法:

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

这两段话意思差不多,你们说,哪一段写得好?(课文上写得好,觉得青蛙很美很可爱。)

齐读这一段话。

6、那么课文上是怎样把青蛙写得可爱的呢?我们看,写青蛙的动作,用了哪些词儿?

(板书:蹲 披 露 鼓 )

7、启发: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如果把“鼓着一对大眼睛”换成“瞪着一对大眼睛”,怎么样?

8、这是写青蛙的动作。你们再看,写青蛙身上颜色也是很讲究的。谁能把这些词儿找出来?

(板书:碧绿的 雪白的)

9、比较:

青蛙披着绿的衣裳,露着白的肚皮。

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

10、指导朗读。突出四个动词和这两个形容词。

11、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要把青蛙写得这么美呢?

12、讲述:因为青蛙是益虫。一只青蛙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13、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和妈妈一起捉虫了,同学们看看图,再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自学课文最后一节)

14、出示卡片:蹲 蹬

让学生认读,并区别其含义。

三、朗读全文。

四、简要复述。

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谁能简单地说说?

学生默读,准备复述。

板书设计

蝌蚪找妈妈——青蛙长尾巴

两条后腿 披 碧绿的

两条前腿 露 雪白的

尾巴变短 鼓

尾巴不见了。

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通过深入研究并挖掘了表演游戏的教育价值,使其由过去的单纯以发展幼儿语言为目的的活动,转变为包含多种教育因素在内的系列活动。幼儿也由在教师导演下的被动模仿,转变为在教师帮助与支持下的自主活动。在这样的表演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对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活动目的:

1.熟悉理解作品,能用连贯的语言,富有创造性的表现出符合角色性格的声调语气和表情。

2.能在原作品的基础上,在语言、动作、情节表演上有所增添变动,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3.能根据故事情节,学会利用各种材料自己设计制作表演道具、布置表演场景。

4.懂得与同伴协商、配合、合作进行表演游戏,能分类、整理收拾表演游戏材料。

活动准备:

青蛙、蝌蚪、鸭、鱼等角色的服饰或头饰;事先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并能复述故事。

指导要点:

1.出示打乱的图片,老师边讲述边提问,帮助幼儿回忆故事情节。

提问:“小蝌蚪遇到了谁,它们是怎么说的?”“它们还遇到了谁?它是不是小蝌蚪的妈妈?为什么?”“谁是小蝌蚪的妈妈?小蝌蚪找到她了吗?”“小蝌蚪后来怎么样?”(帮助幼儿依次回忆角色的出场顺序,并进一步学习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头饰分成大组以图片提示表演。

要求:

(1)记住自己角色的对话,在别人表演的时候能够认真倾听。

(2)鼓励较胆小的.幼儿大方地表现。

3.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情、动作进行对话练习。“小蝌蚪的声音是怎样的?”“大鱼呢?”“乌龟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呢?”“青蛙妈妈的声音是怎么样的?”“你们在表演的时候,带上表情和动作好吗?”

4.幼儿带上头饰分大组表演,要求幼儿跟住自己的同伴,能大方有表情地练习对话。

5.幼儿交换角色继续表演。

6.延伸。

“在表演的时候,这些小动物还可以怎么打扮更像呢?”请幼儿回家与父母共同准备这些表演的道具。

活动反思:

在班级区域之一的“童话地带”里早就投放了《小蝌蚪找妈妈》的图书,并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进行欣赏、阅读。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对故事中几个角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蝌蚪们几次找错妈妈捧腹不已,并由能力强的小朋友带头进行动作模仿,不久也有几个孩子加入了模仿的行列,但是他们的表演多是无目的性、即兴性质的。为了让孩子的表演活动更有逻辑性和现实意义,我依据孩子的“兴趣点”预设表演的主题。

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7

一、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能充分展开想象,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并整首学习诗歌。2、感受诗歌中亲情对话的愉悦,体验美好的情感。

二、准备:

1、背景图、青蛙头饰、小蝌蚪头饰、录音磁带

2、自然角饲养小蝌蚪、认识过小蝌蚪

三、过程: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展开想象,去理解诗歌内容。

(1)理解第一句“小蝌蚪,细尾巴。”

师:“春天,小河边的柳树发芽了,河里长出了绿绿的水草,小朋友,你们看谁会来呢?”(出示背景图片)

师:“小蝌蚪来了,他们在河里玩的真开心,小蝌蚪的尾巴是什么样的?”(细细的,长长的)

“尾巴有什么用?”(游泳、扭来扭去)

师:“对了,小蝌蚪游泳就是靠细尾巴扭来扭去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蝌蚪游泳。(在表演时,教师可提示:小蝌蚪,细尾巴,游呀游,扭呀扭,游来游去真开心)

(2)理解第二句“游来游去找妈妈”。

师:“小蝌蚪在小河里,游啊游的,真开心。忽然听到小鸭子在呷呷地叫‘妈妈,妈妈”。小蝌蚪听到也跟着小鸭子叫‘妈妈’,鸭子妈妈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鸭的妈妈”。小蝌蚪着急地说:“那我们的妈妈呢?我们快点去找吧”。(边出事图片边讲述)

师:“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东找找,西找找;东游游,西游游)

师:“小蝌蚪这里游游,那里游游,这里找找,那里找找,我们可以说‘游来游去找妈妈’”。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蝌蚪怎样找妈妈的。”

(师生一起表演,教师提示幼儿“东找找,西找找,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在哪里呢?”并引导幼儿很着急地在这里游游,那里游游,这里找找,那里找找)

(3)用对话的形式理解最后三句,体验母子亲情。

师:“小蝌蚪游来游去怎么也找不到妈妈,心理多着急,如果我们小朋友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你会怎么办?”(喊妈妈)

师:“是的,我们可以大声一点喊妈妈,谁来试一试你心里着急时喊妈妈的?”(引导幼儿注意表情和语气的变化,并做呼唤的动作,让幼儿知道声音可以传更远一点)

师:“我们来听一听,小蝌蚪是不是也是这样做的呢。”(录音:“妈妈,妈妈你在哪里?”)

师:“小蝌蚪和我们的办法是一样的,现在我们来帮小蝌蚪一起喊妈妈,喊的时候响一点,慢一点。(全体起立,做呼唤状一起喊“妈—妈,妈—妈,你在哪儿?”)

配班教师(幼儿喊第三遍时,带着青蛙头时跳出来)边跳边亲切地说:“来了,来了,我来了,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大青蛙”。(欢呼“我们找到妈妈了,我们找到妈妈了。”)

师:“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大青蛙)

2、幼儿通过看、听、表演学习整首诗歌。

(1)欣赏整首诗歌,幼儿安静、专心地听一遍。

师:“小朋友真能干,老师把你们刚才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编成了一首诗歌叫《小蝌蚪,找妈妈》。

我们来听一听。(教师有激情地朗诵一遍)

(2)幼儿整首念诗歌二遍(边看图片边念,注意引导对话时的语气和表情)

(3)以游戏的方式表演、复习巩固诗歌,体验母子亲情的愉悦。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你们做小蝌蚪,老师做妈妈。(戴上头饰)

师:“你们刚才念的很好,但是在喊妈妈的时候,可以稍微轻一点,再慢一点,这样的声音妈妈才喜欢。现在我们再来做一遍,看谁表演最好。”

师:“现在老师来做妈妈,你们做小蝌蚪。(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动作、语气、表情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在对话时,让配班教师引导喊得好听一点,这样妈妈就会很快出来的)

3、活动,教师扮青蛙妈妈的角色,自然结束活动。

师:“孩子们,你们刚才表演地真棒,以后妈妈再也不和你们分开了,现在我带你们到小鸭子家里去玩吗,去告诉小鸭子,你们也找到了妈妈。

(幼儿听歌曲《小蝌蚪找妈妈》模仿小蝌蚪游泳的动作,走出教室)

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故事中,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经历,使幼儿了解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用绘画的形 式表现出来,了解连环画的形式,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制作成连环画,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并能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制作成连环画。

3、与同伴协商,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白纸裁成32k,数量7倍于幼儿人数。

2、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

3、水彩笔、连环画、动物图片、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情节。

1、播放录音,再次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提问: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

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

蝌蚪去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又碰到了谁?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小结:小蝌蚪遇到了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讨论:怎样制作连环画?

1、师: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连环画就是由一张张连续的画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连环画。)

2、怎样来做连环画呢?

①.画故事。每张纸画一个故事情节,有几个情节就画几张纸。

②.把画好的故事内容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并写上页码。

③.装饰封面。利用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妈妈》,画在封面上,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本连环画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故事。

④.装订。

三、请幼儿欣赏图画书,边思考边讨论绘画方法。

教师:这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画?(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时怎么分工?一共要画几张?有哪几张?

四、播放故事,幼儿绘画,制作连环画,老师巡回指导,给予及时的帮助。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情节的发展表现完整的画面。

难点: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五、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交流。

教学反思:

在上好一节课时,我们一定要做好活动准备,包括了物质准备,我做了40个小蝌蚪的头饰,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模仿蝌蚪的乐趣、画好了40幅彩色的池塘背景图,让每个孩子在视觉上体验美的乐趣,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要做好经验准备,课前我问孩子们,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和故事吗?没想到有的幼儿从来没有看过、也没听过这个故事,虽然是少数的孩子,但是在课前需要孩子们都能了解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动画片,还是我小时候看的上海制片厂的水墨画的动画片,没想到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非常认真地观看,并且要求再看一遍,连我都和他们一起重温了我的童年了。现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类新的动画片。我问孩子们见过小蝌蚪吗?大部分的孩子只是从动画片、图画书上见到过,所以我决定在上课时要给孩子们拿几只活的小蝌蚪,他们一定很感兴趣、很开心。感觉孩子接触活的`动物太少了,接触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让家长回家带孩子了解小蝌蚪进化青蛙的过程,有条件的话,家里养几只小蝌蚪,让孩子亲身观察,没有的话可以看图书和上网了解,虽然这个知识点不是活动目标的内容,但是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加强家园联系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么。老师也要有经验准备,做好预设问题,熟记教案,把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预想到,做好相应的准备和方案。孩子们上课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厚,尤其是让两个孩子到前面做示范,画蝌蚪,两个孩子都不想回去了,孩子没有用过棉签画画,所以很好奇,兴趣很高。美术活动,一定要把要求提明确,画画要求,卫生要求,把可能发生的问题都要想到,对幼儿要提出要求。

小百科:蝌蚪(英文:tadpole ) 古时写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体,又称蛤蟆蛋蛋。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蝌蚪  蝌蚪词条  教案  教案词条  妈妈  妈妈词条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词条  
教案教案

 小班教案

《秋天》小班教案推荐度:我会排队小班教案推荐度:雪孩子小班教案推荐度:语言领域小班教案推荐度:《好玩的玩具》小班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精品】小班教案范文锦集六篇...(展开)

教案

 《我的妈妈》小班教案

《妈妈我要亲亲你》小班音乐活动教案推荐度:我的名字小班教案推荐度:我的偶像妈妈作文推荐度:小班语言谁咬了我的大饼教案推荐度:小班健康教案《我爱刷牙》推荐度:相关...(展开)

教案教案

 《钱塘湖春行》教案

琵琶行教案推荐度:七年级语文春的教案设计推荐度:《山行》教学设计推荐度:春的散文推荐度:带春字的诗句推荐度:相关推荐《钱塘湖春行》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