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散步》教案

散步教案

推荐度:

《散步》优秀教案

推荐度:

《母鸡萝丝去散步》大班阅读活动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散步》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散步》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散步》教案1

一、课题:

散步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课文莫怀戚的《散步》是第五本单元中的一篇文字浅显、内容亦不庞杂,但是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的文章在600余字的短小篇幅内,情节简单而不乏起伏,人物着墨不多而风貌毕现自有其摇曳的韵致看似一泓清浅可人的涓涓细流却有那悠悠不尽的人生哲理静静地闪着粼光

文章通过描写一家三代四口人一次平常的散步经历,展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礼赞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可以说,这是一曲用文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全文语言平易朴实,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既有意在言外的大词小用也有散发着清新淡雅芬芳的精美对称句

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三、设计思路: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3. 诵读品味课文,领悟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4. 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纯自然状态的阅读中,学生喜欢《散步》是很自然的,想要真正理解就不容易,欲求将其中蕴涵的爱、责任感和对家庭对社会的使命感真正吸纳进自己的灵魂深处,并在以后的岁月里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个性气质,影响自己的人生取舍,则殊为难得而我的教学目标设想是希望通过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全面感受文本,感悟作品的语言美、人性美,并勾连生活,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最终将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步》真正镌刻在学生的心里

导语设计:有一种最为简易而又永远时尚、永远流行的健身运动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是散步散步是件挺不错的事儿——消化食物、锻炼身体、延年益寿,还能减肥如果是一家人在一起散步,那意义就不仅是上面所说的这些了——散步,还能增进家人之间的了解与和睦

不过,如果散步中有了分歧,又没有得到合理解决,不但不能增进和睦,还会伤感情呢!今天我们学习《散步》这篇文章,看看作者遇到了什么情况,是怎么解决的

本环节设计意图:自然亲切,又非常浅显的问题式的导入,能够激发同学带着问题进入阅读状态

预习检查:词语积累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嫩芽(nèn) 霎时(shà)水波lín lín(粼粼)分qí(歧)

【自主学习】

1.听课文配乐朗诵,思考:①散步的人有哪些?②散步的季节呢?③在哪散步?④散步途中发生了什么事?⑤事情的"结果如何? ⑥从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2.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①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

②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

3.从课文中你读到了课文表现的是什么主题?

( (1)一家人的互敬互爱 (2)中年人对生活的使命感(3)尊老爱幼的颂歌 )

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听读、自读,简单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对文章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合作交流】

学生再读课文,品评课文美点

1.品内容将文中最能体现亲情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你能读出其中浓浓的亲情吗?

(先读句子,然后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同组同学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为该同学的体会是否合理,有没有读出感情

每个小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或派代表或全员参与)把找到的句子或词语与全班同学共享先读后谈体会其余学生准备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可让学生多读学生可能找到的句子与词语: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品语言 文中有不少语句是大致对称的,请你为它们划分节奏读读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3)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4)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提示:以优美整齐的形式强化了和谐美满的亲情,且富于趣味

除了以上找的句子外,文中还有让你感动或你特别喜欢的语句吗?为什么?

3.品写法

本文叙述的是初春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的事,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学生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讨论交流)

明确: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是对生命力的礼赞第二处描写的是母亲所望见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

热爱,对生命的珍惜

本环节设计意图:由学生个体学习探究到小组全员参与,既让每个人都活动起来,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及竞争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肯定学生的新的见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体验,进一步感受亲情,领悟本文语言的美

【点拨拓展】

1.本文叙述的是初春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的事,却表现了重大的主题这种写法叫”以小见大”

学习本文后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家庭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时的选材能力

2.联系生活,真情告白,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读了本文之后,你想对你的父母说些什么呢?

口语表达训练,训练内容:

爸爸,妈妈,那次是我错了……

老爸,您辛苦了……

妈妈,我想对你说……

爸、妈,你们怀里撒娇的孩子长大了……

请学生任意选择其一进行口头训练

教师小结:

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单单是深夜里母亲亲手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应该是孩子稚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它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倒杯水的体贴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责备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的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和践行亲情不能只是父母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深情的回报

同学们回家以后,请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播放《让爱天天住我家》

本环节设计意图:感受了祖孙三代的亲情后,让学生试着运用与自己的父母展开一段真情告白,以此拉近学生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再次感悟本文所表达的感情,揭示其深意联系生活实际,获取体验读了课文,对照本文的做法,学生会有一种趋向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自觉落实到行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欣赏歌曲,升华情感【音乐欣赏】再次感受美满家庭生活的温馨,增强亲情体验,升华灵魂

【达标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áo夜 áo游 分qí 分外 水波lín lín lín 次栉比

2.文章写祖孙三代散步时发生了什么事?

3.说说下面两个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4. 仿写句子,抒写亲情

以“亲情是……”的形式,用比喻的修辞写一组排比句

示例:亲情是杯清冽的酒,因岁月的历练而醇香;亲情又像一杯氤氲的茶,因心香的呵护而沁人心脾;亲情也像一棵高大而茂盛的树,因雨露的滋润而枝繁叶茂;亲情更像宽广无边的大海,因广阔的胸怀而横无际涯……

本环节设计意图:巩固双基,以练促理解,把握主要内容

【课外延伸】

1.课外阅读并收集“古今孝道”故事

2.两周后召开“我最孝”班会

3.阅读课外书:读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本环节设计意图:希望学生通过阅读,为促进学生自己的领悟开路发自内心地有所领悟,没有任何教师强加的概念;在45分钟之后的无边的时空里,我希望以“作业”的形式让这一点领悟开始向行动延伸愿这一课在学生心中余韵悠长

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爱 疼

尊 老 爱 幼

孝 护

互敬互爱 中年人使命感

以小见大

《散步》教案2

设计意图

秋风渐凉,秋季特征越发明显,随着主题的深入,幼儿对秋季特征的经验积累越来越多样化:菊花开了;水果丰收了,树叶变黄了,落下来了…,现在幼儿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了,每次在户外捡起一片又一片的树叶,都会感到无限的欣喜。丰富多彩的树叶给幼儿提供了很多想象和创作的空间。每次带孩子到户外散步,孩子们都爱捡地上的落叶。“你看这片树叶黄了”“我捡的树叶是尖的”“我的树叶上有一道一道的”。孩子们把他们捡到的树叶当成宝,有的小朋友还把它偷偷的装在兜里,舍不得丢掉。孩子对树叶感兴趣,但他们对树叶的认识却非常有限。为了继续帮助幼儿认知秋天的树和树叶,我们在户外活动中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去发现。 “树叶的照片”主题活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中班教案:树叶的照片

活动目标:

1、学习树叶印画的方法,发展印画的技能。

2、丰富对不同叶子形状的经验。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丰富幼儿对各种树叶的认识。

2、各种树叶、颜料、毛笔、报纸、水盆、五个纸盒做树叶的家。

3、背景音乐《小树叶》、《秋日私语》

4、大幅范例作品,教师用调色盘、毛笔、树叶(放在合适位置)

5、场地隐蔽布置,小椅子十五六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秋天来了,秋风吹呀吹,树叶飘啊飘,小树叶都飘到哪里去了?我要把它找出来。”教师弹唱:“秋风起来了……飘呀飘呀飘向哪里,(起立)在哪里,在哪里?快快飘过来。”幼儿手拿叶子纷涌而至。

二、巩固对各种叶子的认识。

1、“小树叶飘到我身边来了,这么多小树叶,哪我来问问,你们都是哪些树的叶子啊?”(伴随个别提问)

2、和你身边的小伙伴讨论一下叶子有什么不同,哪里不同,分别说一说你俩的.各是什么样子。(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比较)(同种比较为什么变黄了?)

3、我们吧小树叶送回家休息一下,(渗透分类,放进贴有树叶标志的盒子里。找一个小椅子坐下来。

三、借形想象,为后面的添画打基础。

1、刚才我们都认识了这些小树叶,那么我拿出一片树叶,看你认不认识它。

①银杏:像什么?(幼儿想象)②请你拿来一片你刚才拿到的叶子,让大家认识,像什么?(幼儿想象,及时鼓励。)③还有一片叶子,等不及了,要和我出来见面呢。。。2、叶子拼搭、①还有谁刚才拿到了不同的叶子?试一下两片叶子手拉手,能变成什么?②还有哪两个小朋友也上来拼一下,看能变成什么?例如:两片叶子手拉手,变成剪刀咔嚓嚓

四、引入范画,引导幼儿发现印画的美,关注老师的示范。

1、秋风起来了,小树叶一片一片落下来了,落下来以后还有什么用?(粘画、小扇子、当玩具。。。)

2、小朋友想了这么多,今天老师就让你们看看我用树叶干了什么。

3、观察范画:①、打开画卷, 老师用树叶的照片打扮了大树妈妈,觉得美吗?用一个好听的词形容一下,(丰富词汇:五颜六色,绚丽多彩)

②、看一看都有哪些树叶的照片?怎么做上去的?(幼儿讨论:画,粘,印,剪…)

③、这么多小树叶陪在树妈妈的身边,这棵大树妈妈一定不会觉得孤单,可是你们看(打开整个画卷)“还有这么所孤单的树妈妈,我们一块来打扮她们吧!”

4示范作画,突破难点:引导幼儿发现颜料刷在不同的两面,印出的效果不同。

五、创作过程

1、大家一起来用这种方法打扮树妈妈吧!音乐《秋日私语》

2、制作过程中强调现象,提醒其它幼儿涂色均匀,不抹到手上,衣服上。

四、作品添画

1、作品接近尾声时,老师辅导幼儿添画一只小鸟,“小朋友快来看,大树妈妈变美了,小鸟都来为她唱歌来了,”(引来围观)

2、这只小鸟时怎么做的啊?你还会用树叶变成什么?

3、即兴借形添画,引导幼儿尝试组合添画。

五,结束

1、有这么多小树叶,还有这么多小动物陪着大树妈妈,大树妈妈可高兴了,做一个高兴的表情。

2、听,小树叶也为树妈妈唱起了动听的歌,咱们把树妈妈送到树林里吧!音乐《小树叶》,结束,出活动室。

《散步》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2、鼓励幼儿根据图片,大胆想象故事情节。

3、体会图画的幽默诙谐,在读图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

2、母鸡手偶。

三、活动过程:

1、出示手偶,设悬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萝丝。大家和它打个招呼吧!

(2)师:这是母鸡萝丝生活的农场,瞧!母鸡萝丝迈着轻盈的步伐,带着愉快的心情去享受这美丽的农场美景。

2、引导阅读,想象练说。

(1)师:在一个晴朗的午后,母鸡萝丝要去散步了,但是在它散步的时候,却发生了好多有意思的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师:它快乐地走着,可在这快乐的背后,却藏着危险。看!(出示有狐狸尾随的完整封面)母鸡萝丝知道背后的危险吗?猜猜它最终被狐狸吃掉了吗?(请幼儿大胆猜想)

(3)她走过院子,呀!狐狸扑上来啦!

请你猜一猜:狐狸抓到母鸡了吗?如果没有,是什么让她逃离了危险呢?引导观察图中的钉耙,会不会和钉耙有关系呢?狐狸一脚踩到了钉耙,钉耙一个反弹,狠狠地打到了它的脸上。哎!真是虚惊一场!那母鸡萝丝知道身后发生的可笑的`事情吗?

(4)它继续往前走,绕过池塘, 瞧,狐狸这次离它更近了,当时还有哪些小动物在场?(蝴蝶、青蛙、小鸟)如果当时你是它们,想想你会怎么说?(提醒幼儿大胆想象说)可是,当时的场景太吓人,小动物们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这只可怜的母鸡,这回估计没救了。突然,狐狸脚下一滑,“扑嗵”一声,一头栽到池塘里,水花四溅,差点把狐狸淹死。这只倒霉的狐狸啊!没捉到母鸡,倒弄得自己像个落汤鸡。

(5)接着,母鸡又到哪些地方散步呢?又经历了哪些惊险的故事呢?我们看着图一起来说说,好吗?

(6)越过干草堆。萝丝翻过干草堆,狐狸扑了上来,可它一头扎了进去。那母鸡萝丝知道身后发生的可笑的事情吗?

(7)经过磨坊。萝丝经过磨面房时脚钩住了一根线,狐狸扑上来时,上头的一袋面粉正好浇了下来。

(8)萝丝钻过栅栏,狐狸扑了上来,可它跌到在栅栏这边的手推车里。钻过蜜蜂房。萝丝从蜂箱下面走了过去,可那辆手推车载着狐狸撞翻了蜂箱,狐狸被蜜蜂追得抱头鼠窜。

(9)师讲述:请你猜一猜,这个故事的结尾是什么?(母鸡按时回到家吃晚饭。)

3、回味感悟,体会乐趣。

师:这个故事真有趣,那你们能不能给这个好听的故事起个名字?

《散步》教案4

活动目标:

1.大胆猜测标志在书中的意思,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认识生活中常见标志,并了解其意义和用途等。

3.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同伴的猜测。

活动准备:

《兔子先生去散步》PPT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1、 老师在PPT上放两张图片(大润发和肯德基),

2、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从标志中看出来的)

二、感受故事

1、 出示图片第一页,引导幼儿观察兔子的家和兔子的标志

小朋友这又是谁的家呢?为什么?(因为有兔子的标志)

小朋友可真棒,这就是小兔子的家,那这只小兔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呢?为什么?那我们叫它兔子先生好吗?跟它打个招呼。

2、 放映《兔子先生散步去》的PPT,引出故事

这一天,天气怎么样?你怎么知道?

天气那么好,兔子先生出门去散步,什么叫散步?知道吗?(到外面很轻松地、慢慢地去走走)

你想和兔子先生一起去散步吗?我们一起去看看路上还有什么好玩的标志呢?

3、 欣赏故事,认识标志(教师加上语言、情节)

(1)兔子先生过了桥后,咦?接下来的这个标志好奇怪啊?这是什么标志?(小心斜坡)

我们平时过桥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上桥、下桥的桥面很陡,我们要怎么做呢?要慢慢走,小心摔跤。瞧,这兔子先生走得太急了从斜坡上滚了下来。

(2)接下来的"是什么标志呢?

(3)他掉到了洞里,这是谁的家?在这里你发现了什么标志?兔子先生看不懂这个标志!小朋友当你遇到不懂或不知道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幼儿尝试求助)

小结:遇到困难不要急,动动小脑筋,也可以去求助别人,互相帮助。

(4)刚才大家在一起看书的过程中,我看见你们一直在笑,为什么笑啊?”(觉得有趣、好玩、搞笑……)

4、 教师总结

兔子先生散步的路上发生了有趣的事情令我们觉得很好笑,但是如果没有这些标志提醒的话,会怎样?(更加倒霉的,说不定在散步路上就要发生危险了!)说明这些标志的作用非常大,有了这些标志兔子先生的散步才能够化险为夷、顺顺利利的,你们说对吗?

三、回归生活

1、 画面转到了幼儿园,

兔子先生这次又去散步,来到了我们幼儿园,这里也有很多标志,我们来帮助兔子先生认识认识。大家讨论,与同伴交流,起来回答。

2、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标志呢,下次再去仔细找找吧!

《散步》教案5

教学目标 :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准确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揣摩关键词句的意味;

3、 说出两文的思想感情;

4、 字词积累。

教学设想:

1、 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从读中感悟文中的情感;

2、 《金黄的大斗笠》注重体会三幅图画,《散步》注重理解“我对生命的使命感”。

3、 指导学生建立词语积累本;

4、 重点分析好几个重点语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金黄的大斗笠

教学过程及要点:

一、 预习设计:

1、 自读课文,解决读音障碍,读通顺。

2、 给下列字注音、组词(在本文中的读法,用课文中原句)

蓝lán 谣yáo 看kān 埂 gěng 梳 shū 调 tiáo 缩 suō 数 shǔ

辟里啪啦 pīlípālā 斗 dǒu 笠 lì 辫biàn 揽 lǎn 咩 miē 澡 zǎo 咯 gē 蘑菇mógū

3、 找出两个拟人的句子,在书上用“------”标出;

4、 有人说本文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三幅图画,请分别标出其起止;

5、 将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换成括号中的词好不好?为什么?

① 一个浑身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

② 乌云被太阳照得受不了,越缩越紧.

二、学习新课

(一)引课: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金黄的大斗笠》。这篇文章是作者1986年为“六一”儿童节写的。文章写得优美活泼,充满意趣,很值得我们学习。课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下面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二)检查预习:

1、齐读课文一遍,看有无共性的问题,如有,给与纠正。

2、指名一名同学读,其余同学找毛病,师生共同纠正:

读音提示:蓝(laˊan)看埂啃梳调数辟里啪啦斗笠翘辫揽咩澡咯蘑菇“”

3、 分组讨论,交流三幅图画的分法。

指导要点:可能出现两种意见:

一是练习二的三个镜头:第一个镜头——风小雨稀;第二个镜头——风疾雨急;第三个镜头——风雨交加。 对于这种意见要充分肯定其正确性。

二是引导学生从全文的角度,将文章分成三幅图画:牧羊图、风雨图、斗笠下

(本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注意从整体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赏析文章)

(三)以三幅图画为框架品味课文

1、 牧羊图分析:

突出其风景优美、和平恬静的特点。

用两种方法引导学生体会:第一种为再造情景法。

(1)启发提示:

(多年前,我在一所乡村中学教书,有一次组织学生写观察作文。学校前面是一条河。暮春的河里没有水,却长满了碧绿的嫩草,铺在河筒里,像铺上了厚厚的一层地毯;河坡上有几只牛和一群羊、一群雪白的鹅在吃草;对岸村庄的红墙绿瓦掩映在浓郁的翠绿之中,高音喇叭里正在播放着《花为媒》选段。当时,我产生了一种顿悟的感觉。明白了什么叫“和平自由”——这和煦的春风、绿草如茵的.河道,那悠闲的牛羊、引颈高歌的雪白的鹅、动听的戏曲、烟树掩映中的村庄,组成了一幅多么美好的图画呀。)

这是老师在阅读这一段课文的时候所产生的联想。同学们有这种体会吗?能否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2)学生讨论,发言,表述自己的联想。

第二种方法为用语比较品味法。

(1)请一同学朗读第一幅图画,然后提问: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庄稼、小男孩、山羊、风)

(2)讨论:下面这段文字与原文比较描写对象相同吗?用语相同吗?表现出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短文:梯田里的庄稼像咆哮的海水,卷起一道道浪头;一个浑身只穿一条短裤的男孩子,紧握着一根粗大的树枝,站在高高的山头上;旁边一头雪白的山羊,高昂着头,警惕地环视着四周。

提示:这样的描写肯定让我们联想到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儿童团员在放哨的形象。这两段文字描写的对象是一样的,但用语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就有很大的不同。

(3)请找出两段中相对的几个词语,并说说其不同的表达作用:

溜、 亲切、 柔和、 悠闲

咆哮、粗大、 高昂、 警惕

2、“风雨图”品读

(1) 找同学朗读,分风、雨A、B角色朗读。第三个镜头齐读。

然后提问:a、写了风雨的几种状态?(答:三种状态,即三个镜头。)

b“风来了,雨来了,……”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清楚地表明了风雨到来的过程,层次清晰,节奏紧凑,语言活活泼,使我隐约感觉到小男孩兴奋的心情。)

c、女生齐读风、男生齐读雨,通读本层。

3、“伞下”品读

a、 师读课文,同学们思考:读了本层,你就一句、或一个词、或其他什么有什么想法,讲给大家听听。

例:“——姐姐,你是怎么知道雨来了?

那团乌走过咱们家窗前,我看到了它的影子了。”

(表现了姐姐的聪慧,生活经验丰富,识风雨)

b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讨论。

(四)质疑

1、“一个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中的“有”字换成“穿”行不行?

(“有”不如“穿”通俗好懂)

2、“乌云被太阳照得受不了,越缩越紧,于是挤下了雨”中“缩”字用得好不好?

(违反常理。一、下雨前,乌云应是越聚越多,不会给人“缩”的感觉;二、在学生的意识里,也是“热胀”而不会“热缩”)

三、 小结:

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完成下表:

图画名称 重点词语 表达的感情 其他牧羊图风雨图伞下

(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找出相同点或不同点,增加栏目。)

四、 板书设计 :

金黄的大斗笠

牧羊图风雨图 风小雨稀溜 亲切 柔和 悠闲翻过背 梳理好又乱 风景优美 和平宁静兴奋活泼

风疾雨急用力摇 哗哗响 辟里啪啦

风雨交加洗 掀

伞下 啪 嘻嘻 咯咯 亲切

五、 作业 ;

1、 辨字注音、组词;

蓝 梳 辫 操 梗

辨 澡

篮 疏 辩 燥 埂

2、 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组词:

看 调 数 斗

3、 仔细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集中体现“风小雨稀、风疾雨急、风雨交加”的词语,填在相应处,完成老师的板书。

4、 在文中找出两个拟人的句子,抄在作业 本上,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意思。

5、 词语积累格式指导:

kěn

啃——悠闲地啃着青草。(一点一点儿往下咬)

溜——偷偷溜来一朵乌云。(滑行)

▲拟人,使语言活泼生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散步

教学过程及要点:

一、 预习设计:

1、 朗读课文,自己,解决字的读音,找出一两个课下注释中没有,你又不理解的字词,准备课上交流。

2、 准备好字词积累本、字典、词典。

3、 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语句的含义:

(1)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2)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的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他的时日还长。

(4)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脑袋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5) 但我和妻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二、 学习新课:

(一) 课:这节课我们学习《散步》这篇文章,在学习本文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体会本文与《金黄的大斗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 同桌之间交流字词整理情况,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学生将自己和同桌找出的字词都通过查字、词典,根据语言环境,准确无误地注音、注释。

(三) 师范读课文,学生在下面小声或不出声跟读,体会读音、重音、语调、语速,看有无不恰当的地方,标记下来。(读后师生共同讨论、订正。学生说出自己的读法以后,对有道理的要充分肯定,认为没有道理的,归为“一种认识”一类,一般不宜直接否定;学生说出想法后,让其读给大家听)

(四) 讨论、品味重要语句:

1、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要点:表现了儿子对母亲的关心。

2、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要点:因为我从小很听话,母子感情很深,所以母亲现在很信任我。

3、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他的时日还长。

要点:爱幼尊老。

4、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要点:表现了母亲对孙子的爱,牺牲自己的意愿,满足孙子的意愿。

5、 但是,我和妻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界。

要点:人到中年,肩负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五)师齐读课文,体会文中感情,思考:和《金黄的大斗笠》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

1、 指导思想:让学生讨论,畅所欲言,言之有理即可。

2、 要点:

(1) 相同点:都是写家庭生活的。

(2) 不同点:a、人员不同《金》写的是儿童《散》重写成人;

b、 情绪不同《金》活泼《散》深沉。这一点比较难理解,老师可作引导,从作词、描写对象、内容等方面。指导学生列下表:

课文 用词 人物关系 感情色彩 其他

金黄的大斗笠

散步

三、 作业 :

1、 ,给下列词语注音:

散步 很累 咕咕 分岐 一霎时 粼粼

2、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 有人说“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句话很幽默,你觉得对吗?为什么?

(2) 找出文中写景的语段,抄在下面,并说说其作用。

《散步》教案6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2、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学习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b:过程与方法

1、阅读全文,整体感知,反复诵读,领会主旨。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散文,提高审美情趣。

c: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文中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深沉的亲情美,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语句。

教学难点:

领会表现至善至美的亲情美的主题以及语言文字之美、情感意境之美的欣赏与感悟。

导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说感受)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温馨的爱,像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莫怀戚的《散步》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习质疑

1、回顾学过的《错过》,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德高望重,心中装满美好 情愫 的季羡林先生因为燕园中的古藤萝被毁,写下了对灵魂 颟顸 之人强烈不满的《幽径悲剧》。

宗璞先生没有因为紫藤萝花架的一时被毁而心中 惆怅 ,反而在紫藤萝花瀑前 憬悟 到生命的永恒。诵读、 咀嚼 这些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文字,我们能否感受到存活的 斑斓多味 ?如果想要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我们应该学会观察、思考和 驾驭 生活 ,不 贻误 生活赐给我们的每一次良机。

2、收集有关作者资料,简介作者。

点拨: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周平安、章大明。曾任教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3、将你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写下来与同学讨论。

4、课前热身: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亲戚( qī ) 波光粼粼 ( lín ) 分歧 ( qí ) 酷 冬 ( kù )

霎时( shà ) 熬 过 ( áo ) 桑树( sāng ) 嫩 芽 ( nèn )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a、散步的人有: 母亲、我、妻子、儿子

b、散步的地点是: 田野

c、散步的季节是: 初春

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分歧 (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e、本文的感情线索是 亲情 ;叙事线索是 散步 。

四、细读品味,合作探究(再读课文)

1、合作探究,把握课文中心事件和人物。

a: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一个平凡的家庭显得那样和美?

教师点拨:写的是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在田野散步。

b: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用一个词来概括人物的特点)

教师点拨:母亲——慈爱;“我”——孝顺;妻子——贤惠;

儿子——天真可爱。

2、细读品味,感受亲情之美。

a: “我的母亲老了,他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a:学法指导:从“强壮”、“高大”分析及表达的感情方面进行品味。

b: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c:教师点拨:“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我正值中年;“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说我高大形象。这一家四口中,谁的权力最大?谁又有真正的决定权?①“我”听母亲的;②母亲听孙儿的;③妻子听“我”的;④儿子听“我”的;那么,究竟听谁的?——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b:1.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2.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3.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4.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5.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a:学法指导:从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两方面去品味。

b: 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c:教师点拨:

1、表明我对母亲的孝心,引发出儿子的趣语;

2、活画出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

3、祖孙分歧,都各自成理,符合不同的年龄和生理特点需要一个人来调解。

4、突出了一家人尊老爱幼的动人情景。

5、祖孙对举.突出浓浓而和谐的亲情。以上5句文句对称,是文意对举的反映。祖孙对举,表明祖孙之间既有不同的要求,又有共同的特点;夫妻对举,表明双方既各有所为,又共同为家尽心尽力。语句大致对称,以优美整齐的形式强化了亲情,且富有趣味。

五、通读全文,互动探究,感悟主题。

1、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哪些道理?

a: 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b: 教师精讲点拨:①尊老爱幼是人生的一种责任;②中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③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④成熟的生命既要爱护幼小生命,又要善待衰老的生命,是人生的一种责任。⑤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责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你怎样理解“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a: 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b: 教师精讲点拨:“我”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着高度的使命感。注意,这一句并不是比喻而是表现一种想象。

3.本文叙述的是初春时节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的事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a: 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b: 教师精讲点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是对生命力的礼赞。第二处描写的是母亲所望得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4、7自然段中)

4、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a: 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b: 教师精讲点拨:①后来发生了“分歧”——表现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②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表现出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

③我决定“委屈”儿子——体现出中年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④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表现中年人的责任和使命感。总之,这些大词小用既夸张又幽默,淋漓尽致而又贴切地表达了“寻常事”中的“不寻常”。

六、迁移应用

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两句温馨的话。

a:学生写话,交流展示。

b:师生评价,教师点拨举例。

1、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亲情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

2、亲情是一泓清澈泉水,纯洁明净;亲情是一首动听乐曲,婉转悠扬。

c:学生再依据老师的例句仿句,师生评价。

七、达标检测(矫正反馈)

1、学生完成本课《巩固案》。

2、教师检查完成情况,适当点拨,巩固当堂教学效果。

八、小结本课内容。

《散步》教案7

教学目标

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啦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啦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感知课文内容

① 检查生字词。

② 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 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啦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啦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啦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啦我们:我的母亲老啦,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啦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啦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啦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啦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啦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啦什么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啦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啦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① 这篇短文写啦什么事?

② 《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

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啦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啦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②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啦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啦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啦语感,加深啦对课文的理解。

《散步》教案8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教学重点:

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问题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

二、散步的地点?——田野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

第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我

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我说:“走大路。”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好,下面根据上面的回答,让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迅速组织语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师明确: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儿子和母亲,我们一起散步。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问题二: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

师引导:文中说,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真要出去散步,多累啊,应该让母亲在家多休息才好呢。

生1:老人更需要关爱,如果把母亲一个人留在家里,母亲会觉得很孤单。一家人一起散步,会让母亲感受到家的温暖。

生2:文中说,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说明母亲的心里是期盼春天的到来,希望出去走走。

师引导:春天总算来了,“总算”说明了什么。母亲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反映了什么。

(朗读指导:“太迟、太迟了”、“挺不住”、“总算”、“熬”)

师明确: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那作者为什么要写散步这件这么简单的事呢,它究竟表达了人间的什么情感?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作者与他的创作背景,思考以上问题。 (三)作者与创作背景。

莫怀威:笔名周平安、章大明。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散步》和《家园落日》等。本文创作于1985年,创作的契机在于作者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乎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而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在追求对外开放、大力提高经济水平时代所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作者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作者想通过此文呼吁人们捡回失落的亲情,多关心自己的亲人。那么下面让我们细读文章,体味文章的亲情。

(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体味亲情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关于“我”:

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孝顺,善良的人)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板书:“我”:孝顺善良)

关于我的母亲: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板书:母亲:慈爱亲切)关于儿子和妻子:

教师: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那,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妻子、儿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教师:我们再进一步思索,从儿子身上有没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学生小结教师评述: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板书:妻子:温柔贤惠)(板书:儿子:聪明乖巧)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板书:亲情)

教师: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

教师:本文就围绕着这三种亲情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学生回答)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五)、研读赏析(10min)

我想老师不用问,也知道同学们的心灵已经被触动了。下面同学再读一遍课文,找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并谈一谈为什么会为此打动。

1、2、3谈亲情。4、5责任

1、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明确:摸摸,让我感受到奶奶对孙儿的那种爱抚和疼爱;还有她遵从了孙儿的想法,因为她不想让孙儿委屈。这里能体会到浓浓的亲情。那你从中能看到自己奶奶的影子吗?

你能做一次奶奶把奶奶说的这句话读一下吗?注意:不是迫不得已,而是心甘情愿。(对比孙儿和奶奶)

2、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是体现亲情之美的句子呢?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明确:现在很多人爱幼满分,但尊老却不及格。而我,在尊老和爱幼之间,我做出的.选择是首先服从尊老,为什么呢?因为爱幼,我的机会多得是,而孝顺父母能等吗?不能,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孝顺父母要及时啊!

3、齐读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一个家庭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作者的意思是已经超出了事情本身,实际上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孩子的爱护。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爱。

4、从这一家的散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间真情?

明确: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中年人的责任感;尊老爱幼;一家人的幸福和谐。

5、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让这个种美德在自己的身上绽放光彩。)

(六).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板书:小事情表现大主题)。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平写出凡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珍爱生命。这就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

(七)、布置作业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散步》教案9

活动目标

1、 欣赏绘本画面,理解小蛇散步时发生的故事内容。

2、 通过观察画面、结合已有经验,大胆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3、 感受、理解小蛇助人为乐的愉快情感。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T:今天魏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本很好玩的书,(出示封面):“看,这是谁?” T:前几天老是下雨,小蛇呆在家里哪儿也不能去,觉得好闷呀!现在天气终于放晴了,于是小蛇高高兴兴地出门去散步。(出示2、3页)

2、引导幼儿阅读绘本画面,感知故事内容。

1)集体阅读第4~13页,感知故事的发生、发展。(略读)

2)自主阅读第14~19页,并通过观察小蛇的表情变化,体会狗、狮子和大象从小蛇身上踩过时的好玩和不可思议。(动作、表情模仿,重点阅读)

3)集体阅读第20、21页,讨论小蛇帮助别人之后的心情,并对小蛇进行简单评价。 4)集体阅读第22~25页,体会结尾处小蛇喝完水时身体的变化所带来的幽默感。

师小结: “今天小蛇用自己的本领帮助了这么多的朋友心里真开心。那它帮助了哪些朋友呢?(小蚂蚁、小蜗牛、小老鼠、大狗、狮子、大象)”

3、结束活动:迁移和总结。

(观看照片)师:“你们有没有帮助过别人呢?老师这里有几张照片看看他们在干什么?”(个别介绍)“你是怎么做的.?做了之后心里有什么感觉呢?”

师小结:原来用自己的本领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而且还会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散步》教案10

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出了春天来临之际,“我”跑出室外,跑到春天里,见到了春风中美丽的景色,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本课条理清晰,段落简洁明练,读起来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教学目标

1.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产生热爱春天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4.背诵课文中写得优美的句子。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春天的图片、歌曲,也可以自己拍摄一些关于春天的照片。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教学这课生字时,可以采用听读识字、查字典识字等方法相结合进行。

“唤、格、丛、梢”4个字是形声字,教师可以利用形声字的规律引导学生学习,并注意与形近字相区分。教学时可以采用“配对子”的游戏来识记这四个形声字,如把写着“木”和“各”的卡片配成一对,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形声字的组成规律。

“铃”字最后一笔是点,“梢”第四笔是点不是捺,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注意。

2.朗读指导

朗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1)读好感叹句。“春天来了!”要读出欣喜之情。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欣喜,是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冬天之后而产生的由衷的喜悦,初读时就应该将这种喜悦结合自身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2)读好描写春天景物的"语句。“啊,那一棵棵高大笔直的白杨树,睁着大大的眼睛”等句子描绘的是春天的风光,要将“高大笔直”“大大的”等词语通过语调的变化强调出来,从而表现出春天里景物的特点。

(3)读好最后一句话。这个句子表现的是春天风光的辽远与美丽,朗读过程中应该用稍慢、舒缓的语调进行朗读。

3.活动提示

(1)读一读,写一写。

活动有三项要求: 前五个词语要求会认、会读; 后五个词语在会认会读的基础上会写; 积累词汇。

(2)读一读。

这一训练所提供的4个句子,写得优美顺畅,反映出春天的特点。从修辞的角度而言,这组句子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样写的好处告诉学生,并体会将春风、春天等事物作为人来写的好处,但不必将修辞的概念告诉学生。

(3)玩一玩,说一说。

本题训练的目的在于感受春天、描绘春天,让学生在玩中感受春天,并按照一定的条理叙述下来,有能力的同学写一写。说明:图中上面的四幅图是给学生提供“玩”的例子。其中第二、三幅图是利用废旧物品做的小玩具。一个是利用午餐盒盖做的小车;一个是利用方便面碗和酸奶瓶做的小车。这些都是利用风力来活动的小玩具,体现出“我和春风一起玩”的主题。

4.课时安排: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如果学生问到“我”为什么可以拉着“春风的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我”沐浴在春风中,就像和春风手拉着手一样。

《散步》教案11

散文凝炼质朴,蕴藉秀美,生动有趣。既是美好思想情操的载体,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学习价值。文学作品的阅读题在中考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文学作品里面现代散文又占了更大的分量。因此,如何进行初中现代散文教学,提高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了语文教师着力探究的问题。我在教学《散步》一文时进行了情境教学和合作探究教学,如:歌曲导入、真情访谈、激情辩论等。

【要点:研修主题的切入点和课例】

散文《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当代千字美文,在看似寻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涉及了尊老爱幼这一亘古常新的伦理问题,还有如何享受家庭亲情等。涉世未深的孩子,能以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走进成年人的内心世界,引起心灵的共鸣,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生命质量吗?

经过反复思量,我决定以“爱”为主题,要求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打量我们的周围,从现有生活资源中去获取一种快乐和幸福,并充分地享受它,延长它。所以,我想让自己、学生和听课的教师一道经历一次灵魂的洗礼。

为了上好《散步》这课,我准备了很久。课前我从网上下载了几首歌曲,决定用中央电视台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歌曲《让爱住我家》的FLASH来激情导入,注重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把教学流程设计为“情境导入”、“赏读文本”、“互动感知”、“分享体验”、“回报亲恩”五个环节。

进入“互动感知”环节时,我对学生说:“我们在阅读时应跳进作品中去,与里边的人物作心灵的沟通,设想一下,如果你是《散步》中的那位父亲或其中的一位,面对分歧,你是怎样作出抉择的?”一瞬间,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烈气氛。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们纷纷作出了抉择。余娇同学说:“如果我是那位父亲,我会想到母亲的辛劳和对自己的培育之恩,我会选择走大路。”比作者想得更远、更好。甘萍同学说:“如果我是那位父亲,我觉得选择很困难,但我会选择走小路。因为‘母亲年纪很大了,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也很听她的话一样’。我想母亲是明理的,她会理解我的;她又那么疼孙子,自己改变主意要顺从孙子走小路,所以她应该是不会怪我。我选择走小路,我的小儿子会很高兴,他会给全家人带来欢乐的。”张琼辉同学却反对:“虽然母亲对我的选择会理解,难道母亲就没有想法吗?她是否会想:‘我老了不中用吗?自己的话连孙子都不如,我真是白疼儿子一场。’课文说,‘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想他不至于会哭闹。”陈小梅同学说:“我如果是文中的那位妻子,我会听从丈夫,因为我不想让丈夫左右为难,也不想在母亲心中留下坏印象,因为媳妇难当。所以文中的妻子很伟大。”全班同学都笑开了。其他同学们也纷纷以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文本,作出自己的表述。

我对他们的选择表示了理解和赞赏,因为从学生的抉择中,我感受到他们正在正确抉择自己未来可能的生活:有责任的生活,有爱心的生活,富有创意的生活。

学生很配合我,加上我精心设计了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和衔接的教学用语,以及学生“现场访谈”、“赏读文本”、“回报亲恩”的精彩表现,我对这节课比较满意。

【要点:课前预设】

前一天上预习课时,我发现“赏读文本”环节,很多学生能找出优美或精彩的语句,但因为缺乏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朗读时语气、语速、重音把握不好,赏析也不到位。“回报亲恩”环节,学生的思路不开阔,只一味想到怎么做,形式太单一。反复思考,我忽视了以下几个方面:

【要点:课堂实际效果】

第一、不切实际,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对于末尾一句“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承前启后的作用”,不必强求,可引导学生从家庭成员之间“爱”的角度进行点拨。第二、平时授课,没有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致使思路不开阔,解决问题形式单一。在“回报亲恩”环节中,我提示学生可采用绘画、唱歌、写感恩话等形式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第三、教学手段的使用还不够丰富。对于合作探究性学习的钻研和使用不够。

【要点:教学反思】

这节课就三维目标来说完成的很好,学生不但能体会到尊老爱幼的主题,还能领悟到中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我没有预见到的,对于难点的突破也很顺利。可见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很强,挖掘的潜力也很大。就我而言,比较满意的是在处理美点时,我原来的想法是每个小组一一展示,可实际操作时,我发现可能时间不够,于是,我就临时决定,第一组具体说,其他组说出不同的和没有的,这样既保证了时间又避免了重复,课堂的完整性体现的很好。课堂教学真是一门艺术啊!我喜欢音乐,所以选了几首乐曲,《让爱住我家》、《 相亲相爱》,效果很好,学生很容易被带入情境。由此我想到了新课改对一个老师的多元要求,我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要点:理论支持】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储备。

教学中,对于一些相对固定的知识,如每课的生字词、文学常识、作家生平、课文的写作背景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课前运用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或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知识来加以解决,教师可制定一套有效的检查方案,如小组检查并记录完成情况,教师抽查,督促学生及时有效的完成课前预习。教师可利用课堂时间把学生的预习作业在班级进行交流,让学生的预习效果形成互补,共同提高。这些固定的知识,属于积累型的知识,学生只要愿意做,是能有效的完成的,教师应该鼓励、激发学生自己动手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固定知识的学习就会有较好的保障。

总的来说,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是为进一步开启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的关键。

【要点:感悟与反思】

从全局来看,整个课堂上对于营造一种和谐活跃互动的气氛,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的措施还需要努力挖掘。这一堂课对我自身来说是一种新模式的尝试,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检验;希望在不断地深入思考、反思自我的基础上,自己的实践经验会越来越丰富,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

《散步》教案12

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2、 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幸福的家是港湾,让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家浓浓的亲情

二、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1、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如果学生发现课文朗读与课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题,留给学生.)勾画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

2、 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把文中表现出浓浓亲情的地方多读几遍。

3、 小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让你最感动的有哪些细节、词语、句子。这些地方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这份深情。

4、 全班交流、亲情共赏。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引导:母亲为什么不愿意出来?而“我”为什么又坚持要母亲出来?母亲为什么又答应了儿子,试想如果“我”依从母亲,把母亲一个人放在家里,老人会怎样?

分析:这句话说明了“我”关心母亲,对母亲的身体健康提出积极的建议,而不是顺水推舟。母亲因为相信儿子,尊重儿子的意见,所以顺从。我如果只带着妻子、儿子出来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丢在家里,会让老人很孤独、寂寞。最后一句说明 “我”和母亲关系和谐,表现了母子之间亲昵的感情。而且这种和谐的母子之情是在几十年以前就开始了。

(2)他儿子说的话很可爱。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他觉得这是他一个很大的发现,这句话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分析:儿子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极富童趣。孩子这一天真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说明我很照顾母亲,很孝顺。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兴趣,说明母亲对孙子很理解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感,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5)、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引导: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多么幸福、温馨的亲情。

(6)、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引导:为什么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同学畅所欲言: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别摔着。特别是母亲年老体弱经不起摔,非得稳稳当当的不可。B、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所以走得慢慢的。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旗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E、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样具有孝心和爱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老师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让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热闹感人感动的亲情。

三、联系生活,谈论亲情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亲情无处不在,他不仅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时光的流水把许都宝贵的记忆带走了,我们匆匆的步履把我们曾经拥有的瞬间感动冲淡了,淡如水,淡如烟,淡得我们都怀疑自己是否还拥有那份爱,怀疑我们自己是否还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浓浓的亲情。可是,这份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学生准备1分钟。

全班交流。

(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讲出来,要像这几位作者一样,敢于披露真情实感。尽可能引导学生领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可能让学生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

老师也有故事要讲。2

五、动情落笔,抒写亲情

我们对亲情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生活本就是这样美好、温馨。情到浓时转成文,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写下来。

你可以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来赞美亲情或者一组比喻句来歌颂亲情。

你也可以写一首反映亲情的小诗。你也可以写一段话来呼唤亲情。

学生动笔3分钟。交流展示5分钟。

教师准备一首小诗〈父亲的叮咛〉

六、真诚行动,建设亲情。

1、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单调那是深夜里母亲亲手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应该是孩子柔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它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时的体贴。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责备。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靠父母似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 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七、结束语: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散步》教案13

师:同学们学过孟郊《游子吟》吗? 让我们来一起朗诵: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从这首诗,通过母子将别时,慈母为游子缝衣的场景描写,表现了母子真挚的骨肉深情。今天我们学习《散步》理解一下家庭亲人之间的相互敬爱。

师:首先请同学默读课文。 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散步”的过程。

师:现在谁来说说文章讲的是什么事呢?

生:这篇散文,写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散步,开始我让母亲去散步,母亲很顺从地服从了我。后来产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最后母亲改变了主意要走小路,走不过去的时候,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表现得很温馨,很甜美。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是透过优美而朴素的语言传递给我们的,希望你们能用心去感受这份温情。

师:散步对我们而言,是大事还是小事?

生:小事。

师:对,也就是说:散步其实是件又平常又普通的小事。但文章表现上来的东西是不是散步这么简单?

生:不是。

师:是啊,作者从这件小事中还真散出些“大事”来呢。我们一起学习吧。

师:首先请男同学朗读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找出散步的人、时、地、原因。

(几位女学生朗读,全体学生思考)

师:好,男同学们读得又整齐又响亮。来,有谁能回答老师刚才提的问题。

学生甲:人是:包括“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师:他们是——?

学生甲:一家人。时间是春季。

师:春季的哪个时候?

学生甲:初春。

师:哪些词句表现是初春这个特殊的时节的关键?

学生甲: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学生甲:地点是田野。

师:为什么要到田野去散步呢?

学生甲:因为我母亲身体不好,我劝她多出来走走。

学生乙:还因为田野空气好,景色又美。

师:补充得不错!

师:从原因上看,我对母亲的态度怎样?

生:很好,很孝顺,很会替母亲着想。

师:可不是吗,这虽然是小事,但可充分体现了“我”的孝心,同学们可要像他学习哟!

师:“我”对母亲很孝顺。“我”与“母亲”之间的关系自然是很好的了。让同学们找找看:哪一句话表现了这样的关系?

生:“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这一句。

师:很好。虽然散步是小事,母亲能在这春天出来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为什么?从来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甲:因为她身体不好。

学生乙:从“熬”字可以看出来。

师:好,散步去!请女同学读第四、五自然段。

师:田野的景色美吗?

生:很美。

师:怎么美?

生:“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师:哎,“我”怎么会看见这田野美丽的春景就想起“生命”来了?

生:春天万物复苏,一切都是新的,很有生命力,所以想到生命。

师:和前文写母亲有没有关系?思考一下。

生:(思考后)有。

师:什么关系?

生:因为母亲战胜了寒冬,战胜了疾病,使自己的生命得以维持。作者触景生情,联想到,感悟到生命。

师:说得多好!同学们把这些观点总结一下,整理在课本上相应的句子旁。(学生整理)

师:他们一家人散步是怎样走的?

生:前面是母亲和儿子,后面也是母亲和儿子。

师:谁发现了这个情况?

生:“我”的儿子。

师:他把发现的这个情况怎样表达出来的?

生: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师:这表现了这个小家伙的什么特点?

生:天真、聪颖。

师:小家伙的话充满生活情趣,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同时还表现了什么?

生: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师:接下来,请全体同学把剩下的三个自然段齐声朗读读一遍。

师:后来怎样?

生:发生了分歧。

师:什么分歧?

生: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坦;我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师:“有意思”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有趣。

师:谁来解决这个分歧。

生:“我”。

师:为什么是“我”呢?

生:因为课文里说:“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他总是听我的。”

师:这说明了我在家中是怎样的地位?

生:是中心、核心。因为我是强壮的,高大的。

师:这个分歧,“我”觉得容易解决吗?为什么?

生:不容易,左右为难,因为找不出两全的办法。

师:最终我决定怎么办?

生:委屈儿子,走大路。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伴同他的时间还长。

师:从这个决定中,我们再次看到了“我”对母亲的——

生:孝顺。

师:问题结束了?

生:母亲改变了主意,走小路。

师:从这个改变中,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儿子无比的——

生:关爱、爱护、疼爱。

师:用一个字可以概括,那就是——

生:爱!

师:总结一下,这一家人真有意思:年纪老的、大的对年纪小的态度是——

生:爱。

师:年纪小的,大的对年纪老的态度是——

生:孝顺。

师:用一个词概括他们一家人的关系:

生:温馨和睦、尊老爱幼。

师:概括得不错。

师:小路有意思吗?

生:有意思。

师:怎么有意思?

生: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师:小路平坦吗?

生:不平坦。

师:不好走的地方怎么办?

生: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走。

师:课文最后一句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为何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那么仔细?

生:因为是小路,路不好走,怕母亲摔着了。

生:我觉得他们走的不仅是平常的`路,不仅是散步,同时也在走过人生之路,所以走得仔细。

师:分析得有意思,我觉得这位同学还真像文中的“我”一样,在平凡普通的散步中,“散”除了深刻的东西来。于平凡中见深刻,于“小”中见“大”,不就是这篇文章的主旨吗?

同学们能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吗?

生:这个形象有象征意义,一家有老有小,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这是中年的责任。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师:同学们,你们是家的一份子,也是世界的一份子,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懂得了什么?

生:要尊老爱幼、和睦相处。

师: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尊老是人类高尚的情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正如培根所言(教师出示投影: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特有的文化之举——<英>培根。

生:读格言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小小的练习: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说说生活中能展现亲情的故事。(展示投影内容,学生思考)

师:我们对天下所有老人都应承担一种责任,老吾老及人之老,关爱老人是每个人来应尽的责任。

这节课我们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浓浓的亲情、尊老爱幼高尚情感,认识到每个人所应担负的责任。

师:最后请齐唱《常回家看看》。

《散步》教案14

设计意图:

《小蛇散步》是一个橙色的绘本故事,翻开书中的任何一页,我们都能看到一抹鲜艳的橙黄色,绘本《小蛇散步》情节有趣精彩而且不乏惊奇和幽默,我希望通过故事的学习,让孩子在饱揽绘本的色彩之美外,感受理解小蛇“助人为快乐之本”的精神。

活动目标:

1、通过绘本阅读,让幼儿知道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

2、通过猜测,讨论,理解故事内容。

3、学习用简短话语回答老师的问题,学习短句:一个接一个。

活动准备:

小书《小蛇散步》,故事PPT,小图片(小蛇、蚂蚁、老鼠、狮子、狗……)磁铁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了解小蛇特征。

提问:你见过蛇吗?他长得什么样子?他生活在哪里?蛇是怎样走的?(模仿动作)

二、观看PPT,参与式阅读,了解故事内容。

我们一起欣赏一个故事,故事名字叫《小蛇散步》,请小朋友看大屏幕。

图1:教师讲述:森林里住着许多动物。下了很长时间的"雨,终于停了,小蛇要出去散步了。

图2:教师提问:小蛇爬着爬着发生了什么事?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看一看。小结:小蛇出去散步,路上发现了一个大大的水坑,猜猜看,小蛇会是想办法过去呢?还是会绕着过去?谁能帮他想想办法?你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让我们看一看。

图3:教师讲述:它先把脑袋伸过去?弓起身体就像什么?小蛇说:这点小事,难不倒我。只要这样……正在这时远方传来一个声音,谁来了?它是怎么说的?它说能从你背上爬过去吗?看看小蛇是什么样的表情?会同意让小蚂蚁过去吗?

图4:教师提问:猜猜还有谁需要小蛇的帮助?它们是怎样过去的?你看它们是一个接一个过去的。

图5:教师提问:小蛇帮助了小动物们。小动物们会怎么样呢?小蛇帮助了朋友心里感觉怎么样?小蛇会说什么呢??小蛇说“能帮助你们,我就很快乐。”接着小蛇说“还有没有人想过去呢?远处又传来了声音,这时又有人要过大水坑,是谁呢?

图6:教师提问:“汪汪汪请让我也过去吧,是谁啊?原来是大狗。小蛇说“可以?可以”。大狗嗒嗒嗒的从小蛇背上走过,你们看小蛇的表情怎么了?它的眼睛为什么要张得大大的?没想到大狗这么重,小蛇很惊讶,我们一起学一学小蛇的表情睁大了眼睛?吐出了舌头。接着大狗会对小蛇怎么说呢嗒嗒嗒!谁来了?“瞧?大狗后面还跟着谁?让我们看看到底是谁?狮子也想从小蛇背上走过去,如果你是小蛇,你会怎么做呢?为什么?让我们看看故事里的小蛇是怎么做的,小朋友到底猜得对不对呢?

图7:教师提问:瞧!大狗后面还跟着谁?让我们看看到底是谁?小蛇最后还是让狮子咣咣咣的从它背上走过。小蛇怎么样了为什么小蛇要紧紧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学一学小蛇的表情。接着狮子会对小蛇怎么说呢?谢谢你小蛇,小蛇帮助了朋友,心里觉得很开心。

图8:教师提问:看,现在小蛇怎么了?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小蛇呼~~~的吐了口气?终于缓过了劲来,竟然没有受一点伤。小蛇棒不棒?我们一起来夸夸它。小蛇非但没有生气,还得意地对自己说:“我真是了不起呀!已经没有人要过去了吧。?”它缩回了尾巴。它虽然身体上很累很疼,但是他心里却很高兴,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原来它帮助了别人,他很高兴。

图9:教师讲述;

它身体很累,口很干,很渴,小蛇喝光了水坑里的水,一滴都不剩。身体变得圆滚滚的,摇摇摆摆的继续去散步了。

三、师生同讲,利用小图片梳理故事情节。

四、浅移生活经验,让小朋友知道帮别人很快乐。

1、故事中小蛇帮助了谁?它有什么样的感受?

2、你都帮助过谁?做了哪些事情?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五、利用小书,结束。

看今天讲的故事就在这本故事书中,我们带回去与小朋友们分享吧!

《散步》教案15

重点:

1. 理解通过传神有趣的细节,表现一家人互敬互爱、相处和睦的生活情趣的写法 。

2. 通过朗读,体会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和晓畅素雅的语言美,加强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难点:

1:文中仅有的两处景物描写所提供的美妙背景。

2:对寓意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轻声读《散步》。

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音的字,注音。(具体操作参照教法建议1)能把课文顺畅地读下 来之后,放声朗读。

二、请一位同学朗读一遍课文。

大家从两方面评议:

1.有没有读错字音的情 况。

2.有没有读破句子的情况。

三、分组讨论:朗读这篇课文时该怎样把握语气、语调?

说明:要边讨论,边练习朗读,边评议。

1.明确本文朗诵的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

2.明确我的语气、语调:

①我是个中年男子。

②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③散步中,处处表现了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3.完成讨论之后,练习朗读。每组推举一位代表,在班上朗读,大家评议。评议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把握语速、重音。

4.再请几位同学朗读课文,然后全班根据前面所明确的朗读的方法进行评议,选出一名朗读最好的同学。

四、交流本文的心得。

下面题目供参考,可以选择其中一两个题目谈。(可用幻灯演示题目)

1.这篇课文哪些描写最令你感动?举一两处为例谈谈。(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

2.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整体感知)

3.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这篇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整体感知)

5. 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些语言?为什么?(对语言的品味)

说明:这些问题,不要求都回答,更不宜规定统一答案。学生只要能对其中一两个问题有所认识就可以了。注意让学生发言时不要脱离课文。教师仍然需要注意自己导的地位,注意倾听学生发言,及时给予点拨和激励评价。这项练习中1、2、4小题可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落实 在作业本上,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比较阅读。

手段:以朗读训练为基本形式

设计思想: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同时,重视识字、写字、积累词语的训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散步》教案  教案  教案词条  散步  散步词条  《散步》教案词条  
教案教案

 《秋天的雨》教案

《秋天的雨》教案推荐度:《秋天的雨》教案推荐度:秋天的雨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关于《秋天的雨》教案模板汇编九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展开)

教案教案

 一分钟教案

《最后一分钟》教案推荐度:一分钟教案推荐度:一分钟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关于一分钟教案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展开)

教案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我做哥哥了》推荐度:大班语言活动《突然》教案推荐度:大班重阳节语言活动教案推荐度:相关推荐【精选】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汇编九篇作为一位兢兢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