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班会课件
推荐度:
党课课件材料
推荐度:
丑石教案设计
推荐度: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推荐度:
滴水穿石读后感
推荐度:
相关推荐
人教版搭石课件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21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分享了人教版搭石的课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是以“人间真情”为专题,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带来的快乐与幸福。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搭石正是乡亲们质朴、善良、无私的化身,正是乡亲们辛勤劳作、热爱生活的见证。学生要在反复品读课文的基础上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人性美。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多音字 “间” “背”;重点理解“理所当然”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摆搭石”、“走搭石”初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4.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人民作家刘章的散文名篇《搭石》,一同去看看那个美丽小山村,一同去看看那一块块搭石。
二、初读感知
1. 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一是要把每一个字都读准确,尤其是生字的读音,遇到长句、难句的时候,多读几遍;二是要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 检查初读情况
课文中有许多生字、生词需要我们掌握,都会读了吗?徐老师检查检查。
(1)课件出示生字词。
(2) 写生字词
红色的是生字,不但要会读还要会写。都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就是这个道理。接下来,请同学们在方格本上工工整整的写一写这六个词语。(师巡视,随时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 同学们,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走一走家乡的搭石。哎,说了这么长时间,你们知道什么是搭石吗?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三、精读品悟
1.为什么作者会如此喜爱呢?搭石在作者的心目中有着怎样的`地位?请你们自己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原来,这搭石不仅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那文章哪些地方写出了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勾画。
3、交流反馈
预设一:(课件出示)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通过学生谈个体的感受,突出老人的心灵美)
(2)指导学生感情的朗读,把老人心灵美表现出来。
(3)删词比较,体会用语的精妙。
课件出示: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上了点年岁的人,急着赶路,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5.请你自己读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体会有什么不同?
预设二(课件出示)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指名读,正音“背”。说说你的感受?理解“相背而行”。
(2)这句话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什么叫“理所当然”?“理”是什么?(尊敬老人)是的,这不是理所当然的“理”,而是“礼”。(板书)
(3)指导朗读,读出乡亲们互相谦让,尊敬老人的精神。
4. 文本补充:十里路要走多少搭石,没人数过。直到1964年我岳父从山外到我家串门,出于好奇,一道道计数.十里路竞走了32道搭石。我是从1962年起当上村干部的,直到1975年到县城工作,13年间,不超过3天就要到乡镇办事一次,都是当天往返.一天要走64回搭石,总共走了千万回,对搭石的印象怎能不深刻呢?
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这普普通通的搭石在作者刘章的心里如此重要了吧?带着理解,带着体会,再来赞美赞美搭石!
四、情感升华
1.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们觉得这是些怎样的搭石?
2. 美的不仅仅是风景,还有家乡人。
五、设疑结课
其实在课文当中,还有许多关于美的描写,有些是景,有些是人,咱么下节课,接着来学!下课!
课后反思
完特级教师的指导课《搭石》,加上刘宏老师一针见血的点评,我收获颇多。现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课堂语言优美,情感体会到位。
2、条理清晰,环节流畅,重点把握恰当。
3、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启发,引导不紧不慢,逐层推进,真正做到让学生有所得。
4、在理解“面对面怎样过搭石”一环节时,采用师生合作表演的形式,直观简洁易懂,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5、课文最后升华阶段,教师先自己有感而发,写几句诗,让学生和着音乐吟颂,紧接着说话训练(此时此刻,你想对搭石说些什么?)水到渠成,学生有例可仿,有话可讲。
二、不足之处
1、导入不够明确,让人误以为是上第一课时。其实可以先直接回顾上节课所学,“什么是搭石?”后再一起去看看作者刘章的家乡(欣赏家乡风光图,说感受),接着引出作者心中的那一道独特的风景——“搭石”。这样就不会有疑问了。
2、整堂课的时间分配稍有偏前,后面略显仓促。应该要很清楚每一部分的重难点:全文5段,第1段弄懂“为什么搭石?什么是搭石?”(第1课时)。第2段清楚“谁,怎样摆搭石?”第3段明白“怎样走搭石?”第4段理解“遇到特殊情况怎样过搭石?”第5段“赞搭石”。其中“摆和走搭石”中都蕴涵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应作重点把握。实际上课时各环节衔接如能再紧凑些,时间安排上也会更宽裕。
3、对个别词句的理解和把握不够明确。
“轻快的音乐”应该是有很明显的节奏感的,速度可慢可快,只要协调就可以,而不是一定要快的。“踏踏”的声音,是脚踩搭石发出的响声,老师在引导体会时不应该直接发“踏”的音,而是做好师生接读训练。老师说“前面的抬起脚来”,学生接“后面的紧跟上去”……重复几次,速度可由慢到快。让学生体会“前面的慢,后面必须慢,前面的快了,后面必须得快。”从而明白什么是“协调有序”,什么是“像轻快的音乐”。
另外体会“画一般的美感”时,一定要点一下,可以结合前面看过的秀美家乡风光图片,也要牢牢抓住这里的“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去体会。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画一般的美”。
三、谈“再教设计”
1、教学形式多样化
可以在教学第4段时,再设计一个说话写话训练。“在过搭石的时候,还有哪些特殊情况?”比如碰到小孩、孕妇、残疾人,外村的人、外地人、来这里旅游的人,该怎么说?怎么做?
2、丰富结尾,升华主题。
明白只有遇到每年的汛期才需要“搭石”,村民的生活离不开“搭石”,搭石不仅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更是村民通向山外、走向城市、面向世界的纽带。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开发当地旅游资源,提高自己的认识,谈谈各自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