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教学反思
推荐度:
汉语拼音教学工作总结
推荐度: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推荐度:
美术教学研究论文
推荐度:
论文自述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汉语拼音教学论文
拼音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汉语拼音教学论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汉语拼音教学论文
1.“汉语拼音”教材的的编排及特点
“汉语拼音”共安排15课,分5个单元。
“汉语拼音”每课一般包括5个部分:(1)字母和配合字母教学的情境图、表音表形图;(2)汉语拼音书写教材;(3)音节拼读练习;(4)拼音词和与之相配的插图;(5)有关的拼音词、拼音句练习。
⑴“汉语拼音”教学的目标定位
帮助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
本册的阶段目标为: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⑵目标定位解决了“汉语拼音”教学难的问题
小学生一入学,就要学习抽象的完全陌生的也是枯燥乏味“汉语拼音”,困难是不小的。教材根据“标准”的精神,从实际出发,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调整了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不再提帮助阅读,也不再提直呼音节。将汉语拼音的教学定位在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上。这就大大降低了汉语拼音教学的难度,易于“标准”目标的落实。
⑶借助“情境”和“语境”来学习声母、韵母
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起新的联系的过程。
对于刚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虽然a、o、e等字母他们基本未见过,但用这些字母标识的语音在儿童口语中是经常出现的。只要我们在教学时善于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生活经验,就可以化难为易,大大提高汉语拼音学习的效率。基于这样的考虑,本册教材汉语拼音部分专门创设了“情境图”和“语境歌”。即将同一组字母纳入一幅精心构思绘制的“情境图”中,并配上琅琅上口的相应的“语境歌”。
例如b、p、m、f一课的“情境图”是:大家爬上山坡(po)去看大佛(fo)。这时一个小朋友想要上前摸(mo)大佛,爸爸告诉他:“你听,大喇叭里正广播(b。):大佛是文物,大家要爱护!”与之相配的“语境歌”是:爸爸带我爬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大喇叭里正广播(b),爱护大佛不要摸(m)”。这样把字母放在一个小故事中进行教学,再配上合辙押韵、琅琅上口的语境歌,就能化难为易,寓学于玩,既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又渗透了文化素质的教育。
⑷呈现方式富有童趣
“汉语拼音”在呈现方式上,特别注意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充满童趣。如j、q、x跟?相拼省略?上两点这一拼写规则,教材就是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来呈现的:小熊“愚愚”跟j、q、x是好朋友,“愚愚”在路上遇到了j、q、x,就很有礼貌地先摘掉太阳镜(即去掉?上的两点),再跟好朋友握手。这样做将抽象化为形象,低年级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兴趣了。
⑸在学习程序上,采取了拼音、识字“双线并进”的编排方法
双线并进”就是将拼音、识字交叉起来安排。这样编排,意在让学生学会并掌握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识字和借助拼音识字的两种方法,尽量做到先认字,多认字。同时通过拼读字音又巩固了拼音,从而收到拼识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学生在开始时认识了这些部首字,为他们今后进一步识字、查字典打下了基础。这样安排,也满足了小学生(包括学生家长)渴望学习汉字的心理。
2.“汉语拼音”的教学策略
⑴正确使用“情境图”与“语境歌”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来教学,特别要注意用好“情境图”和“语境歌”。教学时用“情境图”引出声母、韵母就可以了;“语境歌”是用来巩固“声母、韵母”认读成果的,注意把握好它们的使用时机。值得提醒的是,在使用“情境图”、“语境歌”时,要防止出现两个偏向:一是只强调“情境图”、“语境歌”的一般功能(如观察、思维、表达等),却忽略了汉语拼音教学的根本目标。不要在指导学生观察、说“情境图”上花过多时间,这样,很容易变成“看图说话”课;二是只看到“情境图”、“语境歌”与声母、韵母的表层联系,而忽略了它们上述的深层意义和根本价值。
⑵要在教学生准确拼读音节上下功夫
教“汉语拼音”要在帮学生读准音节上多花一些功夫。学生拼读音节时也要借助他们的口语经验,从言语实践中来,再回到言语实践中去。要让学生掌握拼读音节的要领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三拼法”的要领“声轻、介快、韵母重,三音相连猛一碰”。拼读十几个之后,自然就会成为学生熟练的顺口溜,成为歌诀式的拼读。当然,万事开头难,一开始教师可以领读,后面的就可以让儿童顺口“溜”下去了。拼读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养成读轻、读短的良好习惯。
另外,“音节数调法”、“音节定调法”、“韵母定调法”这三种拼读方法,仍是常用的方法,一般来讲,初学时适宜采用“音节数调法”,然后再逐步使用“音节定调法”与“韵母定调法”。
⑶要努力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刚入学的学生好动,形象思维比较活跃,教师应顺应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教学要力求生动活泼,应该多采用歌谣、游戏、活动等方式。如教学声母b、p、m、f,可先教学生念声母歌诀:水上冲浪bbb,小猴推车ppp,兔采蘑菇mmm,手拄拐棍fff。读几遍后,可让学生“击节而歌”。练习拼读音节,则可采用“摘苹果”等方式。有条件的也可以采用录音、录像、多媒体等手段。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也就会好。
⑷“汉语拼音”教学的基本步骤
一课一般分两个课时教完。第一课时重点是认读声母;第二课时重点是学会拼读。
第一课时的基本步骤:
①利用“情境图”引出字母。
②认读字母。
③利用“表音表形图”加强对字母的记忆。
④利用“语境歌”巩固字母的.认读成果。
⑤通过描红仿影学写字母。
第二课时的基本步骤:
①复习字母的认读。
②利用课文的插图让学生把握拼读方法。
③运用拼读方法进行拼读练习。
④描、抄音节练习。
3.汉语拼音教学的注意点
⑴不要把“情境图”当作“看图说话”来教
情境图”是教师教学时引出字母,导出正确读音的一种凭借,这样不仅方便教学,还能使学生知道,汉语拼音的字母(也包括音节)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来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存在于我们日常的语言之中。我们可以通过“情境图”激活儿童的生活经验,并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来学拼音;“情境图”不是“看图说话”教材,没有必要用它来进行说话训练。如果利用“情境图”大做“说话训练”的文章,那就与教材的编写意图相去甚远,且得不偿失。
⑵要正确使用“语境歌”
“语境歌”是让学生用来巩固字母的认读成果的,使用的时机一定要把握好。有些老师在一开始学生还没有认读字母的时候就“唱”上了,这样就没有真正发挥“语境歌”的最佳效用,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⑶要把握好拼音抄写的量
有些老师教“汉语拼音”时,让学生花费了较多的时间来抄写,我们认为这没有必要。“汉语拼音”是个工具,是根拐杖,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帮助“认、读”。因此,我们应该在读准上多下功夫,至于写要适当,不要片面追求书写的漂亮、入体,做到“正确书写”就可以了。
⑷关于“汉语拼音”教材编写方面的一些说明
有的老师觉得少数“情境图”、“表音表形图”有些“牵强”,如第4课dtnl的“情境图”有些看不懂,觉得l跟孙悟空连不上。这种想法也不奇怪。其实,无论是“情境图”,还是“表音表形图”,都是人为创设出来的,是编者根据相似性的原理,将汉语拼音与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目的是让抽象的“汉语拼音”形象化,具体化,同时增加它的人文性。这样便教利学,可以让儿童学得更好、更快。如果我们在看“图”时整体地看,联系地看,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就说第四课吧,这图说的是:孙悟空打败了哪吒,乐得笑哈哈。这个“乐”的声母正好是l。
有的老师觉得,“汉语拼音”的拼读练习少了。其实,原“苏教版”教材的每一课都是有音节的拼读练习的。在编写“国标本”时删除了那140多个音节。这样做有这几个原因:一是为了教材更加符合“课标”精神,减轻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负担;二是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并不是一次完成的,他们在“识字”、“阅读”、“单元练习”等学习中还会不断地运用、实践、强化。事实证明:经过本册课本的学习,学生的“汉语拼音”一般都掌握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