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美学论文

美学散步》读后感

推荐度:

美学生事迹材料

推荐度:

论文后记

推荐度:

论文自述

推荐度:

西方美学史阅读心得体会

推荐度:

相关推荐

美学论文(精选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学论文 篇1

【摘 要】护理美学是由护理学和美学交叉组成的一门学科,该门学科渗透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整合护理工作人员、患者及社会间的审美关系,让患者得到美学的护理及美的享受,进而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生理、心理满足,最终提高治疗效率,加速患者康复。随着人文精神在医学界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医学界对护理的美学需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的应用并推广护理美学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笔者现对我院护理美学应用情况进行如下总结分析,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护理美学;医学;应用

医学工作不但是一个治疗与被治疗的过程,还是一个维护和塑造人体美学的过程,是一个追求美、创造美的过程。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任何一个部位或一个器官的功能障碍均对人体美学存在极大损伤[1]。患者来院治疗时,不但需求快速的治愈损伤的机能,更希望治疗工作可以从美学角度出发,以提高治疗满意度及疗效。由此可知,临床工作中治疗疗效不仅表述为疾病的转归,还体现为人体美学的重现,这也是护理美学的根本出发点。

1、护理人员的审美修养

美学教育事实上一直贯穿着整个护理教育工作中,但就实际临床需求而言,院校的美学教育仅能奠定护理人员的基础美学修养,而进一步的美学修养还需在工作中加以培养和升华[2]。因此,相关医疗机构需将美学教育工作纳入到护理人员日期工作中,并通过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风貌以及职业行为等具体内容来表现,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美学鉴赏、表现以及创造能力吗,并反过来指导护理工作。

2、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美

美学的角度来看,形式美有对称、层次、和谐、多样、统一等多种表现方式。这就要求医院环境布局、病房内部布局,甚至小到病床桌上的小物件布局均需从这些表现方式来合理布置。如医院可为病房窗台摆放了盆景、鲜花等,墙上悬挂木雕、油画,这些均可有效提供病房的层次美及色彩美。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美好的色彩可刺激人体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合理的多颜色布局有利于患者改善患者身心健康。现在医院护理人员工作服的多颜色化也正体现了这一点[3]。此外,医院还需为患者提供宽敞、整洁、安全、安静、通风以及温度适宜的外部环境,这些大环境的优化不但可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惧,还可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医疗及护理环境。

3、塑造护理人员的形象美

现代美学将人的形体美、动作美、语言美、外饰美以及行为美划归到外在美的范畴中,而认为学识、道德、情操、修养以及心灵美是人的内在美。这就意味着护理人员的形象美需从内在美和外在美两个角度来共同塑造。护理人员的相貌身材是外在美的基本条件之一,在这个基本条件上,护理人员还需从仪表、姿态、语言、行为等方面来强化自身的形象美。在实际的工作中,护理人员需保证衣帽整洁、留海不得过长、淡妆上岗、端庄大方、语气轻柔、神态温和,并多应用如“您好,谢谢,请”等礼貌用语,让患者感受到亲切、可信赖,进而保证治疗、护理工作顺利开展,最终加速患者康复[4]。例如在给予患者输液操作时,护理人员可于穿刺操作时轻声对患者道:“对不起,可能有些痛”,这简单的一句抱歉必然能赢得患者的理解和宽容,护理依从性将极大提高。

4、护理技术操作美

在日异月新的今日,医学技术发展极快,护理技术更迭也极为频繁,新仪器、新疗法不断应用于临床治疗工作中。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并积极通过自学、单位培训等方式更新护理知识,以保证技术的先进之美。护理人员在技术操作时还需以规范、整洁、端庄、有条不紊的职业风范为指导,保证护理技术有限、周到、准确实施。这不但是体现护理人员精湛专业技术的要求,也是提高患者安全感和信任度的必然要求[5]。

5、结论

总而言之,护理美学的发展和应用是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也是人文关怀的必然要求。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需从美学修养、医院环境美学、形态美以及技术美等方面入手,以最大程度提升自身素养,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金莲.护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在创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的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5):181-183.

[2]李惠芳.门诊护理美学服务对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影响[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0,38(05):1691-1693.

[3]袁文华,高国贞,陈莉,等.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患者对护理美学需求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7):201-203.

[4]邱京.应用护理美学提升护理专业形象[J].现代医院,2011,11(08):185-186.

[5]刘紫嫱,黄艳梅,王琼.应用护理美学提高口腔健康教育岗护士素质的效果[J].现代医院,2013,13(12):1681-1682.

美学论文 篇2

【摘要】 探讨口腔正畸学研究生进行口腔医学美学教育的必要性。方法 结合当前国内口腔正畸学研究生的美学教育现状,分析口腔正畸学与口腔医学美学的关系,讨论口腔正畸学研究生口腔医学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结果 口腔医学美学教育有利于提高口腔正畸学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结论 口腔正畸学研究生应加强口腔医学美学教育。

【关键词】 口腔医学;正畸学;美学;教育,研究生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中美学教育工作日益受到重视。21世纪是审美的时代,美学教育要把培养“审美的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与此同时,审美时代也给美学教育提出许多新的课题。口腔医学美学是口腔医学与美学交叉和结合的边缘学科,是医学美学中的一个应用分支,口腔正畸学作为口腔医学的一个分支,与美学关系十分密切,并与美学相互渗透。口腔正畸学在世界医学教育中属于毕业后教育,目前我国的临床口腔正畸医师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研究生教育或进修生教育,其中研究生教育是较为理想的一种口腔正畸学医师教育方式。因此,在口腔正畸学研究生中普及和加强口腔医学美学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口腔医学美学及口腔医学美学教育概念

口腔医学美学是医学美学中一门具有直接实践性的应用分支,是一门研究在维护、塑造口腔颌面部健美的创造性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一系列医学美现象和医学审美规律的科学[1]。口腔医学美学教育即口腔医学审美教育,是指从口腔医学领域的特殊性出发,通过各种形式的审美活动和审美教育措施,培养和发展口腔医师的专业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提高他们在医学审美实践中感受美、鉴赏美、运用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 口腔正畸学研究生进行口腔医学美学教育必要性

2.1 口腔正畸学与美学的关系

美国著名牙医、美学牙医学创始人PINCUS指出,美学牙医学是继生物学、生理学、机械学之后的第四维临床牙医学。西方和日本均将美学作为牙医学院的必修课程。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个专科,是研究各种错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的科学。其研究的解剖范围是人类容貌的敏感区之一——口腔颌面部;其研究内容——错畸形是一类影响外貌和功能的畸形,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定为“牙面异常”。口腔正畸学的基础理论、科学实验和临床实践中蕴含着许多美学的思想和原理,著名正畸学家GRABER曾指出,口腔正畸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这高度概括了正畸学与美学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

2.2 口腔医学美学在口腔正畸学中的作用

口腔医学美学作为一种方法手段对口腔正畸学临床具有实践和指导作用。利用美学手段可以处理正畸学中的一些单纯用医学手段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牙齿与颜面审美的协调关系是口腔正畸治疗的目标[2],在临床正畸学的诊断,矫治方案的设计,临床矫治技术中,处处可见美学踪迹。如面部的对称性,前牙的中线,牙齿与面部以及病人的性别、年龄、身高等的协调性,个体弓形的设计,微笑的美学设计,严重骨性畸形病人术前术后的矫治等均离不开口腔医学美学理论的指导。

2.3 口腔正畸学研究生进行口腔医学美学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提倡的是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为了适应当今的形势发展,我国口腔医学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的、适应当代社会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要求的口腔医学专门人才。

美学教育是一种高形态的素质教育,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的正畸医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口腔正畸医师只有很好地掌握了口腔医学美学的知识和原理,才能对病人做出正确的诊断、设计并进行合理的治疗,从而最终取得令病人满意的既美观协调又具有良好功能的牙列和颜面。如果一个口腔正畸医师没有扎实的美学知识作指导,只会简单地排齐牙齿,而不顾牙齿的垂直向位置、近远中位置、唇齿关系、笑线的问题、微笑的问题,那这只能是一个牙匠而非合格的正畸医师。

口腔正畸学研究生是未来的口腔正畸医师,只有加强他们的口腔医学美学教育,才能使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真正实现由“单一型”向“复合型”、 由“技能型”向“艺术型”、由“匠人型”向“文化型”的转变。

3 目前我国口腔正畸学研究生口腔医学美学的教育现状

口腔医学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目前在我国各医学院校口腔正畸学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口腔医学美学课程的开设尚不统一,只有少数院校在本科教育阶段将其设为必修课,如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等,是国内比较早将口腔医学美学作为必修课的医学院校[3,4],但大多数医学院校仍把医学美学或口腔医学美学作为选修课,而且教学力量薄弱,专职的美学老师很少,多由其他专业的教师兼职,尚无统一规范的口腔医学美学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在摸索之中。

4 加强口腔正畸学研究生口腔医学美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4.1 普及口腔正畸学研究生的口腔医学美学教育

虽然有些医学院校已经在本科生教学中将医学美学或口腔医学美学作为选修课,但选修率并非100%,而且学时有限。口腔正畸学在世界医学教育中属于毕业后教育,因而口腔正畸学在整个口腔医学本科教育中的学时不多,主要介绍口腔正畸学的检查诊断以及各种错畸形的矫治原则,而对于临床各种矫治技术的讲解比较简单。本科期间也没有正畸专业的实习,学生对涉及口腔正畸临床方面的美学知识的学习和认识无法深入,所以有必要在研究生阶段进一步加强和普及口腔医学美学教育。 普及口腔正畸学研究生的医学美学教育,就应将口腔医学美学课程列为必修课,使每一名口腔正畸学研究生都能接受这方面的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健全审美观,提升审美境界,为以后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目前,我国各医学院校口腔医学美学的师资力量还不够均衡,大多数院校这方面的人才比较匮乏,是由其他专业的教师兼职,如美术老师、音乐老师、中文老师等,但是这些老师对口腔科学的知识了解较少,在讲解与口腔知识有关的美学知识时,不能和口腔正畸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就不能保证讲解的针对性和生动性。所以有必要加强口腔医学美学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应对美学教师进行口腔相关知识的培训,或对口腔正畸学教师进行医学美学知识的培训,使教师首先做到能将医学美学的理论和原理同口腔正畸实践融会贯通。

4.3 口腔医学美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口腔医学美学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4]。①美学的理论:该部分是整个课程的基础,通过美学理论启迪建立积极有序的美学思维,健全学生的哲学审美观和艺术审美观,提高对美的感悟、认识、品鉴能力。②医学美学:指导学生探索口腔医学与美学的结合点及其内在联系、规律,熔铸医学审美能力的基础。③口腔医学临床审美的理论和应用:这是口腔医学美学的最终目标。这一部分内容要结合正畸临床讲解,针对与美学有关的正畸问题,如牙齿排列的美学问题:牙冠的长度和宽度,牙齿的垂直向位置,近远中向位置,唇舌向位置;并强化责任意识[3]。严格出科考试和毕业前的临床技能考试与评价。这样,不仅考核了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也评估了临床教学质量,对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学工作有积极意义。颜面软组织与牙齿的美学关系:唇齿关系、与微笑美学有关的笑线、切牙曲线、负性空间等进行讲解。

口腔医学美学的教学方法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一些与正畸美学有关的现象的照片和图片,以及矫治前后病例的牙齿和颜面改变的资料等直观地呈现出来,结合临床实践讲解,便于学生理解。

在学生当中组织一些病例讨论,选择典型的病例,先让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的口腔医学美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诊断病人所存在的美学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和矫治方法,然后由教师进行讲评,并给出实际临床矫治方案、矫治方法以及最后的矫治结果,最后让同学根据该病例的矫治前后的过程写出总结和体会,这种病例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经过这种理论与正畸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真正将审美的理论应用到正畸临床中,达到学习口腔医学美学的最终目标。近年来,我科在口腔正畸学研究生的临床教学中采取了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自学讨论为主体的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5]。作者认为这种方法也可以尝试应用于口腔医学美学的教学中。

综上所述,加强口腔正畸学研究生的口腔医学美学教育是全面提升正畸学研究生审美素质,培养21世纪口腔正畸事业所需合格人才的需要,虽然这项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相信经过广大正畸学和美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口腔医学美学教育会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孙少宣. 口腔医学美学的理论探讨[J]. 口腔医学, 1992,12(2):105?106

[2]孙少宣,唐丽丽,王光护. 美学在牙医学中的地位和功能[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0,6(5):261.

[3]曲晓娟,刘铁玉,张丽君. 口腔医学美学课程的设置探索与研究[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1,7(4):207?208.

[4]孙少宣. 口腔医学美学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3,9(6):363?364.

[5]陈杰,刘君,徐宏. PBL教学法在口腔正畸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6,42(2):177

美学论文 篇3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强,西方音乐剧逐渐传播开来,成为全世界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近几年来,不少人开始对西方音乐剧中的悲剧美学进行研究,认为西方音乐剧中的悲剧美学蕴含了不少动人心弦的艺术元素,本文就深入浅出的对西方音乐剧中悲剧美学的产生原因、构成因素、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填补西方音乐剧研究中的一些空白。

关键词:西方音乐剧;悲剧美学

在人类漫长的的文化发展历史中,西方古老的音乐剧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据说目前我们能够完整欣赏的剧本且有史可记载的,就是西方的古希腊音乐剧。西方的音乐剧中的音乐风格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不受到任何公式化模式的约束。音乐剧的作曲风格分为爵士、摇滚、乡村音乐、迪斯科、灵魂乐等,其中不少也采用了混合式的作曲方式,融入了多种音乐元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强,西方音乐剧逐渐传播开来,成为全世界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许多音乐剧作品不仅在对传统的创作手法进行了创新,还大胆地引入了异域的许多音乐元素,使得西方音乐剧成为一门兼容并蓄的丰富艺术。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音乐学者和相关研究人员开始加大对西方音乐剧的关注。尤其是近几年来,不少人开始对西方音乐剧中的悲剧美学进行研究,认为西方音乐剧中的悲剧美学蕴含了不少动人心弦的艺术元素,本文就深入浅出的对西方音乐剧中悲剧美学的产生原因、构成因素、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填补西方音乐剧研究中的一些空白。

西方音乐剧中加入悲剧因素的重要原因

从古至今的艺术史上,能够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往往都不是喜剧而是悲剧,无论是西方古希腊中的《美狄亚》、《奥德赛》还是中国传统的《霸王别姬》、《梁祝》,无一不是以悲剧的情节内容和表现形式扣人心弦。西方音乐剧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艺术与经济结合的产物,尤其是好莱坞音乐剧,既要讲究艺术的价值性,又要考虑是否具有商业价值,这就要求西方音乐剧不得不越来越多的考虑加入悲剧因素来吸引眼球。现代西方音乐剧中的悲剧元素由现代的歌舞手段来进行演绎,将歌唱、舞蹈、布景等音乐元素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其悲剧的渲染力就更加强烈了。想要充分的表现出西方音乐剧的魅力,那么悲剧因素就是不得不重视和表现的。音乐剧的创作要调动一切手段和形式为剧情演绎故事而服务。西方音乐剧的不断多样化发展,促使我们向往能在更大范围里和更高层次上展现音乐剧中悲剧美学的表现力和审美功效。

悲剧因素和西方音乐剧的结合,从很大程度上要求我们能够积极发挥想象,进行创造,以求最大程度的达到音乐剧出神入化的完美表现力。 西方音乐剧中悲剧美的表现方式

1.通过音乐旋律诠释音乐剧中的悲剧美

音乐剧中号的旋律,往往可以引起演员和观众的情感共鸣。虽然有的西方音乐剧的台词十分冗长,但是感人至深的旋律却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西方独特的诗化语言和演员演唱的旋律通过良好的结合,辅助以布景、道具等,常能将音乐剧推向高潮。以著名的悲剧式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此部音乐剧本身就是一个极为凄美的爱情悲剧,故事情节中就具备了“悲剧美”的潜质。当音乐剧发展到高潮的时候,尤其是男主人公殉情的时候,此时全剧的高潮来临,小提琴演奏出哀怨婉转的主旋律,甚至轻而易举的就达到了催人泪下的感人效果。此时此刻,在旋律的指引下,一部音乐剧隐藏在悲剧因素下的巨大美感被无限的放大出来,不得不说为音乐剧的表现力增添了十足的色彩。

2.通过舞蹈等织体语言表现音乐剧中的悲剧美

西方音乐剧中的舞蹈动作以及其他肢体语言也都严格表现出“动作性”的艺术特性,音乐剧通过演员流动性的动态肢体语言来塑造音乐剧中的形象,并且反映音乐剧中的美感。很多音乐剧的创作者利用舞蹈和戏剧的共同冲突来抒情达意,他们通过音乐中节奏的变化而变化演员的舞蹈动作,其动作幅度的不断变化能够来表现塑造形象的内心情绪变化。例如音乐剧《红色的天空》中,为了表现黑人所受到的种族歧视以及其他种种悲剧,演员采用了爵士舞步,虽然这和传统的音乐剧有很大的差别,却很好的融入了黑人本土的音乐元素,大力量的舞蹈动作恰如其分的表现了一种内心的悲愤之情,让观看之人也不得不为之感叹。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西方音乐剧注重的美学很大程度上要服从于感觉和感知,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对观看者造成视听上的强烈冲击力。西方音乐剧越来越重视悲剧美的演绎,就是为了突出这种心理和感觉上的强烈冲击力,并使观众与整个音乐剧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黄定宇.《音乐剧概论》.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2]钱苑?林华.《歌剧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

[3]康洪兴.《戏剧导演表演美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第一版.

[4]刘佳《试论西方音乐剧在二十世纪的发展倾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

美学论文 篇4

摘 要:本文探讨了新生态下互联网发展的形态演变,新兴技术日新月异,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倾向也发生了改变。在这个阶段,播音主持的美学教育存在缺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播音主持教学结构的不合理和教学理念的相对落后。为此,本文作者提出了播音主持美学教学教育的创新举措,一是要树立美学教学观念,二是要丰富美学教学内容,三是要改进美学教学手段。通过这些手段能够深化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美学鉴赏能力,以此,更好的促进新生态下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

关键词:新生态;播音主持;美学教育

一、新生态观

所谓的生态,是生态学的历史上的一个最近阶段。新生态学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获得了广泛认可,它尤其注重自然中的流量流动,同时使用生态系统的观点。而新生态学着眼于我们当下这个互联网的迅速兴起,新兴技术的层出不穷的社会。 2015年7月6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彰显了“互联网+行业”时代的到来,毫无疑问,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互联网将是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的一个竞争高地,这意味着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与现代制造业的有机结合,都将进一步对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有着良性的推动作用。

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摒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提法,提出信息技术应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全新理念。

二、新生态下的播音主持美学教育的缺失

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生态,推动了互联网形态演进,也催生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经济形态的不断演变,也带动了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因此,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倾向也发生了改变。而播音主持领域的美学,是一种对“美”的发现和深度认识,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的思维的散发,是播音员对自我认识和语言输出能力的肯定。而当今的大学播音主持教育领域,忽略了其中的美学教育,使得现在的播音主持行业谈到的美,是为了美而美,是空泛的美,是表层的美。

1.播音主持教学结构不合理

播音主持是集艺术性、欣赏性、语言性为一体的行业。听众们可以通过播音主持人的谈吐、用词、修辞来判断他们的知识文化修养;从情感表达能力判定他们的思想水准和知识层次;从有无同感与否判定他们的美学修养。然而,现在的大学很少会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开设美学教育课,这就间接的导致了播音主持人美学鉴赏能力不足,播音主持过程中缺少充沛的情感,缺乏艺术感染力,也没有散发美学的光彩和神韵。

2.播音主持教学理念较为落后

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约束,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仍然严重,新生态下的各种多媒体等新技术等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整个课堂缺乏教师和学生的有效沟通和互动,教师往往也缺乏更系统更专业的美学知识,不能传导给学生即未来的播音主持人们良好的美学鉴赏能力和作品的充沛的表现力。

三、新生态下的播音主持美学教育创新举措

1.树立美学教学观念

作为教师,应该重新构架起对美学的理解。应该积极投身到美学教育的探索和研究中,从深层次感受美学的独特魅力。排除浮躁情绪,远离喧嚣,去挖掘美学的真滴,改变对美学形而上学的理解。美学的培养要求行业人员必须具有以下两个能力,一是从业人员要能把握好文字通稿,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到对于播报内容情感的准确把握和理解,寻找切合自身的表达方式。二是要求行业人员能否做到吐字清晰无误,声线稳定,思路清晰。这些都是美学教育对于行业人员的具体要求。随着时代的更迭,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深入和普及,教师应该更新美学观念,为应用型人才传递富有时代特征的美学理念。

2.丰富美学教学内容

播音主持专业的艺术特性使得学生要掌握对于抽象及实际实物的美感感知和美感的表述。在播音主持教学领域,教师应该从各种艺术现象和艺术门类中抽象提取出的艺术学概论和艺术学原理,到实际生活中的技术教育,比如绘画、摄影,以及艺术的载体表达,如一些大众熟知的文学作品,分析名著中的美学元素,拉近与学生的认知距离。同时在教学中,要针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科特点,因材施教的进行美学教学内容的设置。同时,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师不必拘泥与教材,而是应该从实际中获取美学有关的鉴赏内容。还有,教师应该完成中西方美学的衔接与互动,将国外美学融入课堂,丰富学生的美学视野,让美学课程教学内容更好的为播音主持人才服务。

3.改进美学教学手段

新生态下,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新媒体教学手段也层出不穷,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开辟第二实践课堂。如,带领学生走出校门,通过参观艺术品,阅读与欣赏经典作品,与知名专家互动交流等等。同时,还应该在课堂上开设情境教学,情境教学要求学生利用戏剧、舞蹈、朗诵、表演等形式,利用情境预设的方式,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学意义,激發情感认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更好的配合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

四、结论

美学,以其厚重的人文底蕴,广博的思维,孕育着深刻的艺术人文性。播音主持专业人员是艺术创作的主体,应该对生活有缜密而独到的思考,启迪听众对生活的思考,对美好的追求,最自身的最终关怀。播音主持专业美学教育的发展无疑是新生态下高等教育发展瓶颈时期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对于深化学生的美学观念,提高美学审美情趣,有着正面的效应和深远的意义。播音主持的美学价值重塑不仅仅是一种革新和文化特征,而是人类艺术欣赏的进步和中国美学理论的探索和传承。

参考文献:

[1]韦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播音主持专业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视听,2017(10).

[2]岳婷婷.播音主持的美学探究[J].今传媒,2017(9).

[3]马锐.浅析播音主持人才的美学素质培养[J].新闻传播,2017(6).

美学论文 篇5

摘要:琵琶是我国传统乐器中最为古老的一种,琵琶表演更是一种音乐美学的传达。琵琶从古流传至今,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从美学的角度来探寻琵琶表演的音韵和形神,主要依靠演奏者对琵琶表演的技与艺、点与线、气与韵、神态与形势的完整表达,使得作品上升到想象的审美意境。本文将站在表演艺术的视角,把琵琶表演作为一种审美体验过程,对琵琶表演的美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琵琶表演;琵琶艺术;美学探讨

琵琶表演即是在琵琶作为乐器之上的一种由演奏者融入自身情感,在参照乐谱本身的基础上,由内而外新生的艺术二度创作。整个琵琶演奏过程包括作品的创作、表演和欣赏三个阶段,在琵琶表演中,如何凭借演奏者娴熟的技艺和对乐谱丰富的情感体验将琵琶最高的审美境界———声外之意、弦外之境展现出来?这是作为我们琵琶演奏者提高专业素养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琵琶表演艺术中的美学要求

每一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演奏效果,因为表演形式的不同,琵琶天生就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美学要求上也和其他乐器表演有所不同。琵琶是我国流传至今的民间古典乐器,属于弹拨类乐器,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琵琶乐曲的风格多样,有实音、虚音,通过丰富的舞台艺术,琵琶表演在结合弹奏者自身对乐曲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诠释出更多流派的艺术风格,为琵琶表演增添了许多艺术审美的可能性。一般来说,琵琶表演的美学要求有以下几点:一是要深入挖掘乐曲创作的审美价值。作为琵琶的弹奏者,既要站在当今时代的角度去研究作品,又要从作品背景创作的角度去再现作品的历史风貌。通过挖掘古人未发现的美学要素,注入时代气息,吸收外来因素,从而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诸如刘德海的《春蚕》既反映了作曲家本身的艺术观念,也融入了时代气息的节奏。只有挖掘到作品的艺术价值,才能结合演奏者自身的精神世界,进行收放自如的演奏[1]。二是琵琶表演中技与艺的协调。琵琶虽然演奏起来非常复杂,技法难以操作,但它的基础语言便是手指和谐运动,同时,正所谓“指与音和”,便是在基础手指运动上对乐曲的进一步处理,这也是琵琶二度艺术创作的关键所在。三是气与韵的生动融合。琵琶演奏要做到技与艺的结合,更离不开气与韵的配合。琵琶作为中国的传统音乐,是以单条旋律为基础而进行创作和演奏的,气和韵是琵琶表演中不可缺少的两要素。“气”如同人要呼吸,演奏者在乐曲演奏中以有序的呼吸节律控制,结合演奏者对乐曲情感上“韵”的寄托,展现琵琶乐曲演奏中的喜、怒、哀、乐。四是形神兼备。琵琶演奏中的形神兼备也是琵琶表演艺术中最高的美学追求。“形”是演奏者表演的气势,而“神”才是琵琶演奏的精神所在,才是对演奏者内心情感的完美体现,只有“形”与“神”的统一,琵琶演奏才能做到作品与精神的融合,将琵琶表演艺术的生命力与感染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如何在琵琶表演中提高审美境界

(1)技与艺的统一身为一名琵琶演奏者,首先必须有娴熟的弹奏技能,正如上述琵琶表演的美学要求所述,这是琵琶表演艺术的基础语言。演奏者从最初右手的弹挑、轮指、摇指、滚奏,到左手按音、换把、推拉弦等润腔动作的熟悉,再到最后左右手能够协调配合,所有这些动作技能都不是短时间能达到一定水平的,而是需要几十年的磨炼和坚持。在琵琶表演中,不仅需要演奏者娴熟的手指弹奏技能,还需要两只手之间不停地变换组合,因为双手的动作变化,弹奏出的乐曲也会呈现多种音色,既能表现哀怨情仇的深闺怨妇,也可表现激昂火热的边疆战士。同时,技巧的完美掌握也离不开演奏者“艺术”的`表达,这就需要演奏者懂得“弦与指和”的技巧,达到技与艺的统一。弹奏者在琵琶弦上的弹奏幅度变化会引起乐曲音色上的变化,具体体现在,若弹奏的幅度过大,则会因为手指在琴弦上停留的时间过长而让琴弦的速度放缓,呈现给听者柔和而悠长的音色;若弹奏的幅度过小,手指在琴弦停留的时间就很短,短时间的动作引起的乐曲速度就会加快,音色变得明亮、轻快。同样,用手指不同的部位也可以弹奏出不一样的音色,弹奏者用指甲触动琴弦,则会呈现出浑厚而低沉的音色;弹奏者若用指头上半部位触动琴弦,则乐曲就变为了高调而尖锐的音色;若弹奏者用指头的中间去触动琴弦,则主要呈现出清脆的音色。

(2)气与韵的统一“气韵生动”是中华民族不变的美学命题。自然而然,在琵琶的演奏中也少不了气和韵的有机结合。“指与音和”,“气”和“韵”是琵琶弹奏中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气,即气息,琵琶的弹奏需要弹奏者正确处理好心率与呼吸,这对作品的弹奏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现代音乐中,也常有人以“活”和“不活”来评论一件音乐作品,气息的把握是否得当在琵琶演奏上主要表现为弹奏者呼吸的节律的控制,气息来自于琵琶演奏者的外部形态与内在情绪。在一件作品的琵琶演奏中,弹奏者往往需要在第一个音触动之前有一个吸气的动作,这样,后面接下去的音才会有一种承上启下的归属感。演奏者若不做这个吸气动作,曲子给人的感觉便是无底气,无生气,甚至还会让人产生萎靡的精神状态。诸如在弹奏《十面埋伏》这支曲子时,演奏者开始阶段需要使用轮拂的弹法,给人呈现乐曲高昂的情绪,紧接着要使用较为快速的吸气动作为接下来释放出最强的气势而垫底。“韵”有“韵味”之意,往往是通过一种东西来寄托人的某种情感。“韵”实际上是琵琶演奏的美学要求之一,它既表明了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历史分量”,也是古人陶冶情操和寄托情感的一种音乐手段,故也将“韵”叫作“意味”。《乐记》将琴音的“源本”表述为人心之所向,是一种寄托人类情感的载体,奏乐的目的也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情感,所以为“琴”附上了“韵”的特点,所以有“人心”也是“韵”的说法。因此,在弹奏之时,演奏者一定要注意演奏方法上的和谐均匀,人内心情感的变化,即“情韵”变化。琵琶作为典型的古老乐器,与生俱来就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例如演奏者在演绎《吃花点翠》《塞上曲》《春江花月夜》《月儿高》等琵琶曲时,必须要对古诗、词、曲中文化元素的精华有所把握,将作品中细腻、柔美、典雅的韵味展现出来,让听众在演奏中感受到浓郁、浪漫而诗情画意的诗词风格[2]。

(3)形与神的统一形,往往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神态与姿态,透过一个人的外在神态,我们就能判断其内心情感与想法倾向。琵琶曲亦如此,除了形象的传神,演奏形式的具体化也更能将乐曲的主题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达到“通感”的效果。因为“音乐的情感体验并不是单靠情感假设而形成的,更多的是借助音乐弹奏者结合自身经验的体验对个人主观品质的想象表达”。这就是为什么作品本身蕴含的感情与听众的试听感受会有差别的缘由[3]。琵琶表演作为一种表演艺术,演奏者将琵琶曲表演得表里如一、形神兼备,这无论是对于舞台音乐还是古典音乐来说都是音乐表演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诸如在琵琶独奏曲《天鹅》中,为我们呈现了天鹅自由飞翔的姿态,同样,在琵琶演奏者的弹指下,也用安详、平稳、轻缓的音律来刻画作品中天鹅高贵洒脱的气质;同时,保持平和静谧的心态对于展现天鹅的神态自若、收放自如至关重要,为听众展现天鹅所处自然和谐的优美环境;然而当演奏者演奏《霸王卸甲》琵琶曲时,则一定要注重英雄悲剧色彩的表达,演奏也更加气势恢宏,给人带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音乐气魄,既要有棱角,弹奏的起落间又要干净利落;当在演奏《滴水观音》琵琶曲时,演奏者需要有虔诚超脱的心境,使用不宜过多的肢体语言呈现给观众静态的演奏状态。总之,音乐的变化是随着音乐演奏者对“形”和“神”的有效配合得以实现的,演奏者需要根据各自的特征来变换和调整自身神态,达到身心的双重投入,将琵琶曲弹奏得表里如一。

(四)创造想象意境意境的追求不仅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我国古典艺术欣赏中最高的美学标准。在琵琶演奏中,最高的审美境界莫过于创造出想象的意境,让弹奏者感受身临其境,又带来关于作品的无限想象。想象意境的创造是琵琶弹奏的最高艺术境界。黑格尔曾在《美学》这样论述意境:“艺术作品自然是心灵的产物,所以艺术的诞生需要的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这种创造性活动就是技术创作者自身的想象。”[4]因此,琵琶演奏者在日常的训练中要注重用自身的弹奏来创造音乐的想象,达到琵琶乐曲的现象,这也是汇聚中国传统文化的音乐作品经过二度创作所需要重点体现的一个方面,因为琵琶的演奏是以追求“声外之意,弦外之境”为终极目标的。在琵琶弹奏过程中,弹奏者要将想象作为音乐意境创造的中介,这有助于启发听众关于乐曲的联想,从而吸收来自琵琶审美较为丰满的情感体验,让整个琵琶表演显得更加充实。但作品中想象的催生也是需要弹奏者的表演经验,犹如让一位年轻的演奏者去演奏《楚歌》,老师以各种方式去启发演奏者的想象,但仍然难以让他在乐曲中想象到被汉军围困四面楚歌时心里的悲凉,但当演奏者再过十几年去演绎这部作品时,他便可以完全融入音乐中,以抓住观众的演奏节律来体验《楚歌》的那种凄凉。伴随阅历和生活经历的增加,演奏者对同一个作品的理解和领悟会逐渐发生变化,意境中想象的空间也进一步扩大,乐曲演奏的审美效果与以往也会迥然不同。

三、结语

综上所述,琵琶演奏中的美学元素是多样化的,对于琵琶美的鉴赏是一位琵琶弹奏者毕生的课题。琵琶演奏中美学要求的实现,亦是对琵琶审美观念的展现,通过技与艺、气与韵、形与神的统一以及想象意境的探寻,来演绎琵琶演奏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笔者站在美学的角度,就琵琶表演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将它们完美融合,达到意随曲动,人琴合一,浑然天成的演奏效果,以巩固并提高琵琶演奏在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景侠.中国琵琶演奏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李凌.演奏技巧与音乐思维(音乐杂谈三)[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3]李娜.基于琵琶演奏中的音色变化研究[J].音乐时空,2012(05):56.

[4]奉山.论中国音乐之“神韵”[J].中国音乐学,2010(03):17-18.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美学论文  美学  美学词条  论文  论文词条  美学论文词条  
综合检讨书

 大学学生迟到检讨书

迟到检讨书推荐度:体育部迟到检讨书推荐度:上班迟到检讨书推荐度:乡干部开会迟到的检讨书推荐度:大学生作弊检讨书推荐度:相关推荐大学学生迟到检讨书汇总6篇在有过错...(展开)

综合经典美文

 常用优美文艺句子

英语常用万能句子推荐度:常用人生感悟的句子推荐度:敬礼的优美句子推荐度:失眠的优美句子推荐度:作文开头优美句子推荐度:相关推荐2021年常用优美文艺句子汇编64...(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