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高中语文《静女》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静女》教学设计(通用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语文《静女》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静女》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培养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 法在《诗经》中的作用的能力。

2.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诵读,激发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 的热爱之情,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感受诗歌表现的情感。

2.分析诗中的重章叠句手法。

难点: 通过分析《静女》中赋、比、兴的用法,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吟咏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1.朗读诗歌,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2.查询有关《诗经》的知识,如作者、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3.查找有关表达爱情和思家之情的诗歌、故事、乐曲。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流行歌当中现在爱情大多是通过歌唱出来的,如“爱你没商量”、“死了都...要爱”等等。同样是爱情,在不同的时代就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的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 也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来表达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关于爱情的古老诗歌,就是选自《诗经》的《静女》。

二.《诗经》介绍

说起《诗经》大家在初中就有所了解。现在,老师要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

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的历史。)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5.这些诗的作者是谁?为什么? 提示:没有明确的作者,当时并没有专业作家或诗人。

三.课文解读

1.检查学生朗读情况,纠正字音:

踟蹰.(chí chú) 姝. (shū) 俟. (sì) 彤.(tóng)管. 炜.(wěi) 洵.(xún) 归.(kuì)荑.(tí) 说怿.(yì) 娈.(luán) (播放PPT)

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的节奏: 提示:朗读的节奏为二二式,咬准字音。例如: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3.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自由朗读课文,并完成以下任务:

(1)这首诗歌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分为几层?

(2)从朗读中你发现这首诗歌的特点是什么?

(3)读了这首诗歌你想到了什么?可以是一个故事或一首歌或一幅画或一首相近的诗等等。 (4)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并共同探讨。

4.检查自读效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整理出如下要点:

(1)通假字 “爱”通“薆”:隐藏 “说”通“悦”:喜爱 “女”通“汝”:你的 “匪”通“非”:不是 “见”通“现”:出现 “归”通“馈”:馈赠

(2)边翻译全诗,边初步整体了解诗歌的内容。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共十二句。 第一章,写男子和心上人约好在城墙的角落见面,赶到了约会地点,却没见到美丽的女子,等待是一种幸福,等待更是一种煎熬,急得男子抓耳挠腮,不住徘徊。“搔首踟蹰”让人联想到男子焦灼不安的样子,一个痴情的、热恋中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章,写男子在等待中想起女子是那么漂亮,她送给我的“彤管”那么好看,熠熠发光,令人爱不释手,写出男子喜爱女子的美丽。 第三章,写男子又想起女子送给他的荑草,既好看又奇异,因为是女子从远处郊野亲手采来赠送给他的,所以格外地喜爱,写出男子对女子诚挚的爱恋。

四.归纳主题

1.提问: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明确: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极富写实性,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变化:“我”从“搔首踟蹰”,焦虑异常到“说怿女美”,爱不释手。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 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纯真健康的爱情,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五.人物形象分析

(3) 男女青年的形象是怎么样的呢?通过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男:憨厚、痴情。“骚首踟蹰”(憨厚、真诚以及见面前的焦灼、忧虑)、“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痴情)。 女:美丽、调皮、可爱。“静女其姝““静女其娈”、“爱而不见”、“贻我彤管”“自牧归荑”。

六.布置作业

把本首诗改写成现代诗歌

附板书设计:

静女 静女:美丽、活泼、俏皮、热情

n男子:憨厚、真诚、朴实

语言——押韵、双关、重章叠句 妙言

高中语文《静女》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并识记《诗经》的相关文学知识,熟练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

2.学习《静女》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

3.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感受作品中作者所表达的真挚的感情。

4.背诵这两首诗。

【重点和难点】

1. 初步了解《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特点

2.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感受作品中作者所表达的真挚的感情。

【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的丰富内涵,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活用现象、通假字及特殊的文言句式等。然后做到正确朗读。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给下面的加点的字注音

静女其姝( )俟我城隅( )搔首( ) 踟蹰( )彤管( )归荑( )美人之贻( )嗤嗤( )涉淇( )愆期( )垝垣( )咎言( )于嗟鸠兮( )汤汤( )罔极( )靡室( ) 夙兴夜寐( )

2.指出下面通假字的本字,并指出其含义

(1)爱而不见 通 , 通

(2)说怿女美 通

(3)自牧归荑 通

(4)匪女之为美 通 , 通 ,

(5)于嗟鸠兮 通

(6)犹可说也 通

(7)隰则有泮 通

3.指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其叶沃若( )

⑴其 士贰其行( )

咥其笑矣 ( )

氓之嗤嗤 ( )

⑵之 静言思之 ( )

总角之宴 ( )

载笑载言( )

⑶言 体无咎言( )

言既遂矣( )

以望复关( )

⑷以 以尔车来( )

以我贿迁( )

4.指出下面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⑴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古义: 今义:

⑵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古义: 今义:

⑶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古义: 今义:

⑷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古义: 今义:

5.作家作品填空

《诗经》是我国 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最初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分为 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国风”保存了不少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这是《诗经》的精华,如《伐檀》、《硕鼠》。“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诗歌的形式以 为主,多数为 用韵,并普遍运用 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 , 的特点。《诗经》是我国诗歌 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6.指出下面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并写出活用后的意义。

夙兴夜寐

士贰其行

二三其德

三岁食贫

7.在下面的括号里写出特殊句式的`类型并解释其意义

(1)俟我于城隅( )

(2)二三其德( )

二、课堂学习与研讨

1.快速默读课文,共同探讨下面的问题

⑴ 这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师生共同梳理这两首诗的结构思路。

⑶《静女》是以谁的口吻写的?描绘了什么场景?格调怎样?

⑷体会《静女》中男女青年的性格,分析诗歌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

2.文本探究

(1)《静女》第二章和第三章都写静女给情人赠物,诗人为什么要分成两章来写?如何理解静女所赠之物?

(2)《氓》中女主人公在叙述生活经历时,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来表现人物性格,请简单分析。

提示:根据下表解答。

对比的角度

对比的诗句

对比的作用

女主人公

婚前

婚后

婚前

婚后

人生经验

(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中的“物”与人有关系吗?你能说一说诗句的含义吗?

(4)“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比兴句。这两处使用比兴手法的好处有哪些?

高中语文《静女》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积累字词,熟记通假字

3、理解诗歌含意,并熟练背诵

4、理解《静女》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含意,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2、体会诗歌中主人公甜蜜的"爱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素材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特色

(一)新课导入,引起兴趣

从古到今,爱情就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古今中外有许多感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及文学作品,同学们能不能列举出你印象最深的爱情诗句呢?

列举: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几千年来的诗歌,我们仍可以感受到诗歌情感的炽热,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静女》,体味诗歌中古老而又年轻的爱情。

多媒体出示课题

(二)介绍《诗经》体制

1、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载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又叫《诗三百》或《诗》,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歌多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在章法上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

3、风雅颂和赋比兴合起来称为诗经六义。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彼物喻他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三)朗读正音,整体感知

1、请一位同学朗读,进行点评:朗读要注意节奏,重音,情感,二二式节奏。如:静女/其姝

2、矫正读音,归纳通假字,疏通课文

3、全班齐读课文

(四)分析诠释,质疑问难

1、大家刚刚读了课文,哪位同学说说,这首诗歌写了是什么内容?

——青年男女约会

2、从那里看出他们在约会呢?

——静女其姝,俟我于诚隅

3、那这对青年男女是不是第一次约会阿?为什么呢?

——不是;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女孩子故意隐藏起来,让男孩子找不到他,可见他们感情应该很深厚。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女孩子放牧时会摘些野草给男孩子,说明他们见面之前就已经是情人了。

(五)合作研读,探讨分析

这首诗歌男女主人公形象鲜明,大家讨论一下,你所感受到的静女和男子的形象。

——讨论,发言,要求学生从文本中找出能反映主人公性格的诗句。

(六)总结板书

1、青年之急

女:美丽、聪明、调皮男:憨厚、痴情

2、青年之恋

3、青年之诚

(七)课外拓展,走进生活

1、把《静女》改写为现代诗

2、背诵课文及通假字

高中语文《静女》教学设计 篇4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诵读古诗文的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情感目标:体味诗中主人公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能力目标:

了解诗歌新颖的表现手法:人、物、情巧妙融合;寄情于物。体会诗歌重章叠唱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掌握朗诵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2.在诵读中感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品读鉴赏诗歌中的名句。

2.分析诗中的重章叠句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学习、比较阅读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民歌《敖包相会》。

这首来自草原的情歌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歌曲讲述了一个小伙子在十五月圆之时,翘首盼望美丽善良的心上人以及和心上人相会的情景。类似的场景在《诗经》中也曾经出现过,那么诗中的那个小伙子盼来了自己的心上人了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邶风静女》去寻找答案吧。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提示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三、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1.有关《诗经》常识填空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通称为《诗》《诗三百》,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约五百年间的305 篇诗歌,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诗经》以四言为主,间有杂言,其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

2、录音范读,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

姝(shū)俟(sì)见(xiàn)蜘蹰(chí 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

3、学生自读,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勾画出诗歌中的通假字和不会解释的词语,与邻桌相互提问。 ②提问: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参考: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男子按照约定赶到城墙下,却没有看见心爱的女子,焦急万分之时,想起女子赠送给他的礼物。抚弄着她送的“彤管”,它那么好看,叫人爱不释手;还有她送的一束荑草,格外美丽。

四、明确分工、交流研讨

方法:全班分为四个学习小组,以抽签的方式选择讨论题并讨论。讨论时由组长组织,要求每个学生积极发言,最后选出一位学生代表本组在全班展示发言。

问题1:诗歌第一章写了什么?这一对恋人的性格各有何特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问题2:静女给男子赠送了什么礼物?男子为什么对这些礼物要大加赞赏?问题3:男子对自己接受的两件礼物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问题

4、反复诵读“静女其姝静女其娈”,你有什么发现?诗歌为什么要反复地吟唱?

五、汇总归纳、成果展示、

(一)预设展示内容

1、交代了一对恋人相约在城墙下,男子如约而至,但女子却故意躲着不肯出来,男子着急得抓耳又挠腮。“姝”、“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美丽、调皮、可爱,“搔首踟蹰”表现了男子老实、憨厚、痴情。

2、赠送了彤管与荑草。表面上是赞美彤管与荑草,实际是赞美赠送礼物给他的人。原来并不是这些礼物本身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它是美人所赠,所以爱屋及乌,红色的彤管和平常的荑草,在他眼里自然而然变得美不胜收了。正如朱熹《诗集传》:“言静女又赠我以荑草。而其荑亦美且异,然非此荑之为美也,特以美人所赠,故其物亦美耳。”

3、按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的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显然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因为荑草是“静女”跋涉郊野亲手所采,物虽贱而情却深,在小伙子的眼中它已不是一般的荑草,而是“洵美且异”的、珍品。

4、反复诵读“静女其姝静女其娈”,你有什么发现?诗歌为什么要反复地吟唱?这两首诗的部分内容反复使用了相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也很相似,这种艺术手法叫“重章叠句”。通过反复的吟咏,能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有助于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章叠句为《诗经》所首创,正因为它在传情达意上的巨大作用,所以广为后世诗歌使用。即使在今天,它仍然在歌曲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面请听一首流行歌曲,辨别其中是否使用了“重章叠句”手法?如果使用了,谈谈它的作用。(播放歌曲《童话》)

明确:歌曲借反复咏唱“我愿(要)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倾诉了对甜蜜爱情的无限憧憬和对心中“童话”的执着追求。

(二)诵读展示

教师点拨:

1、节奏:这首诗是四言,朗读时为“二二拍”。

2、情感:首章开篇两句要读出赴约时的兴奋得意之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应读出男子苦等不来的焦急苦恼之情。次章前面两句要读出收到女子赠物的高兴之情,后两句则应表达出对心爱之人的赞美之情。第三章“洵美且异”要表现出对“荑草”的喜爱之情,此时之喜悦尤甚于彼时得到彤管,末句“美人之贻”则应当读出得意兴奋之情。

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进行诵读展示,最后评选出优胜者。

六、检查反馈、拓展训练

(一)完成《学案》中的检测题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查找资料,看看《诗经》中还有哪些诗歌大家比较熟悉,把其中的经典诗句摘抄下来并熟记。

高中语文《静女》教学设计 篇5

一、教材内容分析

《静女》一诗,选自《诗经·邶风》,这是东周时期产生于邶地的民歌。诗中以男子的口吻生动地描写了青年男女在城郊约会的生活场景,表现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纯朴、美好的情感。诗经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在这首诗中也有所体现。

二、学情分析

《静女》一诗语言较为通俗,高一学生结合注释,应该能理解字面意思,但一些较难字词和句式,还是需要教师讲解。另外,这首诗内容较为生活化,学生应该比较有兴趣,学习时,可更多地将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上,但由于学生联想能力和感悟能力的限制,对于含有深意之处,不能深入理解其意,此时,教师可多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三、教学目标:

1、掌握《诗经》基本文学常识及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及通假字;

2、能够准确地表达了诗歌内容;

3、能够概括男女主人公新形象特点并分析。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地表达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能够概括男女主人公新形象特点并分析。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还记得初中时学过诗经中的《关雎》吗?(能背吗?)《关雎》中主要描写了男主人公对女子的爱慕,其实《诗经》中还有很多爱情诗。(多媒体展示: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出其东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静女也是《诗经》中的爱情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内容?

(二)介绍《诗经》文学常识(多媒体展示)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载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又称《诗三百》或《诗》,现存诗305篇。按内容音乐可分为风、雅、颂,按表现手法又分为赋、比、兴,“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三)朗读正音

1、初读诗,正字音(展示:姝、俟、踟蹰、贻、洵、荑)

2、找通假,明读音(展示:爱、见、说、女、归、匪)

3、听范读,明节奏

4、再读诗,感诗意

(四)分析诗歌

1、分析第一章

(1)点出重点字词:姝、俟、城隅、踟蹰

(2)文雅的姑娘多么美丽,在城上的角楼等我。(她)躲藏起来不出现,(急得我)抓挠头发犹豫徘徊。

(3)本章描写的是什么?(男女主人公约会的场景)

(4)想象姑娘此时的心理活动和动作

(也许她正悄悄向外窥视,看见小伙子焦急的样子,正偷偷掩口而笑,正是看在眼里,乐在心中。)

2、分析第二章

(1)点出重点字词:娈、贻、彤管、炜

(2)文雅的姑娘多么美好,送我红色管萧。红色管萧颜色鲜亮,喜欢你的美妙。

(3)思考:“彤管有炜,说怿汝美”有没有深层含义?

(男青年表面指喜欢彤管,实际上借此表达对姑娘的喜爱之情。)

(4)这一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见面时,恋人赠物的场景)

3、分析第三章

(1)洵:确实归:通“馈”,赠送

女:通“汝”,你

(2)(姑娘)从牧场回来赠送我茅草,(茅草)确实美丽又稀奇。(但我喜欢的)不是你的美,(而是因为你是)美人所赠送的。

(3)这一章又写了什么内容?(恋人赠物,赞美恋人)

(五)人物形象分析

如何鉴赏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请概括出诗中小伙子、静女的形象特点,再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男子:憨厚、痴情的恋爱中男子形象

(憨厚“搔首”“踟蹰”

痴情见面前焦急不安;

见面后兴高采烈;

对礼物的重视)

静女:天真活泼、温婉深情、内外兼修的恋爱中女子形象。

(天真活泼“爱而不见”

温婉“信物传情”、“赠茅”深情

内外兼修“姝”“娈”)

(六)小结:

《静女》一诗通过写男、女青年约会的场景,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主题)

(七)作业:分析陈与义《寻诗两绝句》诗中陈居士人物形象特点

(八)板书:

见面前:期望约会

静女见面时:恋人赠物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见面后:赞美恋人

林蟠桃

高中语文《静女》教学设计 篇6

学生分析:

一般特征:

高一学生处在十六七岁的花季年龄,对于爱情已有朦胧的感知,学习时会有相应的感受。

入门能力:

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审美力,能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一首情节跳跃、人物朦胧的诗歌;由于《诗经》年代久远,阅读上会有一定困难,幸好诗歌篇幅短小,借助注释应能扫除字词障碍。

学习风格:

学生对于爱情的话题会有发表意见的热情,所以本课的学习不宜教师讲授,而用讨论法来研究人物形象、了解诗歌特点。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欣赏纯洁健康的爱情。

三、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积累文言字词;

3、理解诗歌的主旨,读懂人物形象;

4、了解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和诗歌叙事的跳跃性。

二、过程与方法

1、朗读感知课文;

2、合作探究,情感交流,理解文意,分析形象;

3、在探究中了解“诗无达诂”的诗歌特点。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多角度理解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情节的跳跃性和从多角度去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经》;梳理文意。

1、介绍《诗经》。(略)

2、听朗读,纠正字词读音。

3、据课文注解梳理文意。

4、请学生整理字词。

再朗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分析人物性格: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到人物的性格?

1、探讨男主角的形象。学生讨论交流。

(参考:“搔首踟蹰”, 心急难耐,又无计可施,是个憨厚淳朴的小伙子。

“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是个痴情的小伙子。)

2、探讨女主角的形象。

(1)讨论:为什么女主角“爱而不见”?这使你觉得这是位怎样的女子?

(参考:或者是因为害羞、矜持;或者是因为女的先到了不好意思,故意躲起来制造男子先到的假象;或者是因为调皮,制造一点情趣;或者是因为善于体贴人心,先到了却故意后出现,免得男子有“迟到”的内疚感……)究竟是害羞矜持还是调皮活泼?让男主人公琢磨不透,也让读者琢磨不透,如雾里看花,朦胧绰约,越发引人暇想。

(2)讨论:女主人公究竟是位怎样的女子?还有哪些诗句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路?(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以物传情,未听其语已暗传情,含蓄温婉,聪慧可人。)

3、这是一段怎样的爱情?

讨论:

(1)讨论:女主人公有没有出现过?

A、有。下文馈赠物品时出现。

B、没有。下文馈赠物品只是男子的回忆。

以上两种意见同学们同意哪种?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这涉及到对诗歌的情节的理解。可作多种假设。一,女主人公走出来了,并且赠送男子彤管,而且两人一面说笑一面散步到了野外,女子又送了荑草。二,这只是男子等待女子的一个场景,因为“爱而不见”,男子“搔首踟蹰”,不知女子心意,于是前思后想,回忆种种情事,以揣测女子“不见”的因由,揣测女子对自己的心意。三,这是三个恋爱场面,感情一步步加深。)

小结:“诗无达诂”,所以成就了诗歌的朦胧美、含蓄美。这也体现了诗歌情节的跳跃性,需要读者加上自己的想象,把情节连贯起来,于是也就引发了不同的联想,诗歌了就因此而有了无穷的魅力。

(2)讨论“城隅”的解释:

质疑:城隅有两种理解,一是“城边角落”,一是“城上角楼”,你愿意取哪种解释?为什么?(为什么课文注解首选的是城上角楼?)

提示:

A、两个见面地点有什么不同?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个地点?

B、如果是第一次见面呢?会选哪里?为什么?什么情况下会选择角楼?

C、根据诗歌的描写,男女主人公的恋爱是“初始阶段”还是“高级阶段”?根据分析,选择哪个地点妥当些?

D、地点的选择也跟人物的性格有关,什么样的性格会选择什么样的地点?据诗歌的描写,人物性格如何?

小结:一词“两解”甚至“多解”,无“定解”,留给读者较大的想象空间,使诗歌朦胧而耐人寻味。

四、诗歌的表现手法。(直接传授)

1、重章叠句的形式的表达效果达既加强了诗意的表达达又层层拓展诗境拓增加了抒情效果;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琅琅上口,有音韵和谐之美。

2、《诗经》“三义”,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写?(直言其事,赋。)

五、作业(拓展迁移)。

1、同学们还接触过《诗经》里写爱情的诗句吗?

(“关 关 雎 鸠, 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琼瑶把《蒹葭》改编成一首曲子,邓丽君把它唱红了,听过吗?请你欣赏一下。(出示歌词)请同学们也把这首《静女》改编成现代歌词,也就是写成一首现代诗歌,注意要体现出诗歌体裁的特点,体现出意境之美和音韵之美。会谱曲的同学最好能同时谱上曲子。

高中语文《静女》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学会运用比较阅读法,在比较中分析文章

教学重难点

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比较《卫风氓》和《邶风静女》的异同

教学方法

诵读和比较阅读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什么?是“山无棱,天地合”的忠贞,是“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缠绵,还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思念?让我们跟随历史的长河,去扣响古老的爱情吧。

二、整体感知

1、欣赏录音朗诵,聆听体悟,进入情景。

2、学生诵读

3、回顾《卫风氓》和《邶风静女》的重要文言字词和句式

三、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比较《卫风氓》和《邶风静女》的异同

(一)、从内容上看

相同点:

1、都描写爱情和婚姻

2、都是四言诗

不同点:

《卫风氓》描写的是女主人公由恋爱、婚变到决绝的生活经历,《邶风静女》则描写了青年男子和心爱姑娘的一次约会。

(二)、从表现手法上看

相同点:

都采用了赋

不同点:

1、《卫风氓》在1、2、5章采用了赋,3、4章采用了比兴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邶风静女》则主要采用了赋这一手法。

2、《卫风氓》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

1)、人物自身婚前婚后的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纯真、热情“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婚后辛苦、受辱“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氓婚前情深“信誓旦旦”,婚后负心“二三其德”。

2)、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对感情的态度的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憧憬幸福的婚姻,婚后对婚姻灰心意冷“无与士耽”

3)、女主人公婚前婚后性格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热情、善良“将字无怒,秋以为期”,婚后坚强、刚烈“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而《邶风静女》则采用了重章复唱的形式。

四、拓展阅读

比较阅读《关雎》、《蒹葭》、《君子于役》

五、结语

诗歌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朵奇葩,无数的诗人用真情浇灌它,用心血哺育它成长。它是心灵对现实最纯洁的回答,是心灵与心灵碰撞的最智慧的火花。“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这种最古老的文学样式,素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这个世界,一切都可以老去,惟有诗歌永存。

高中语文《静女》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本诗是《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漫步古诗苑单元中的第一首必学诗歌,并且为语文抽考口语表达考试题目之一。单元教学要求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或高声吟哦,或评点批注,或比较鉴别,进行个性化阅读赏析,并且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带着现代人的眼光进行感悟,从而充分感受古诗的语言美、情感美、思想美。

【教学对象】:

三中联办二·二班

【教学内容】:

《静女》(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漫步古诗苑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诗经》的表现手法和《静女》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情感与态度目标:想象三次约会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少年的纯真和痴情。

【教学重点】:

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纯真、热烈的爱情,激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

【授课学时】:

1学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提问引导法、比较法

课前准备

1.朗读诗歌,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2.查询有关《诗经》的知识,如作者、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3.查找有关表达爱情和思家之情的诗歌、故事、乐曲。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在水一方》)

提起古诗学习,大家都会感觉枯燥乏味,今天,老师首先请大家听一首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师生一起听歌)这首歌优美的旋律、深情的唱词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诗境里。但是你们知道吗,这首歌的歌词是台湾省著名女作家琼瑶根据《诗经》当中的一首诗改编而来的。说起《诗经》大家在初中就有所了解。现在,老师要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了——小组以抢答的方式回答问题。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

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的历史。)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5.《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1)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

(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联想

二.学习课文

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现在的爱情大多是通过歌唱出来的,如“爱你没商量”、“死了都要爱”等等。同样是爱情,在不同的时代就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的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也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来表达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关于爱情的古老诗歌,就是选自《诗经》的《静女》。

(一)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纠正、强调个别字词的读音。

姝(shū)、俟(sì)、见(xiàn)、踟蹰(chí 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

(二)全班朗读(强调节奏、感情基调的把握)

(三)具体讲解(采用提问教法):

第一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板书:“境美”中:俟我城隅)

1、这一章主要描写什么?哪些字词交待地点人物?

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城墙上的角楼)

(板书:“境美”中:俟我城隅)

2、“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爱,通“薆”,扬雄《方言》:“薆,谓薆蔽也。”

少女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板书:“人美”中:静女:美丽、活泼、俏皮、热情。男子:憨厚、真诚、朴实)

第二章: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顶真:前一句的结尾词语紧接着作为后一句的开头词语的那种首尾相“顶”的格式,又叫“连珠”、“蝉联”。

表达作用:结构严密、上下衔接、语势贯通,音律优美(板书:“语言美”中:顶真)

这一章描写男女恋人见面后的情景。(板书:“境美”中:贻我彤管)

“彤管”作用如何?这一章表达“我”对少女怎样的感情?

“我”表面上是赞叹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文中的“汝”既指“彤管”又指的是“静女”,一语双关。

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板书:“语言美”中:双关)

第三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顶真)。

这一章继续描写两人见面后的情景。(板书:“境美”中:自牧归荑)

1、“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为何“我”觉得它“美且异”?

爱屋及乌,凸现单纯的爱恋之情。

2、静女送给男子两样什么礼物?你认为他更喜欢哪样礼物?

“彤管”和“荑”。更喜欢“荑”。因为荑草是静女自郊外亲手采摘送给男子的,包含了静女对男子深深的情意。正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说得就是如此。这也表现了男子对女子的情意真挚、热烈、专一。

(板书:“情美”中:真挚、热烈、专一)

三、诵读体会,探究艺术特色。

1、反复诵读“静女其姝??静女其娈??”,你有什么发现?诗歌为什么要反复地吟唱?

这两首诗的部分内容反复使用了相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也很相似,这种艺术手法叫“重章叠句”。通过反复的吟咏,能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有助于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歌的思想感情。(板书:“语言美”中:重章叠句)

2、通过人、物、情的巧妙融合,表现男子纯真、热烈的爱情。诗人通过喜爱情人的赠物之美,来喜爱情人的美丽,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赠物之上,这种写法很新颖。

四、拓展训练,比较阅读。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②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③,在城阙④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①衿——衣领。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 ②嗣——传送,给予。

③挑、达——形容走来走去的情状。 ④阙——古代城门上的楼。

比较《邶风?静女》和《郑风?子衿》的异同。

不同点:

①角度不同:《静女》是从男子角度描写爱情生活;《子衿》是从女子角度抒发相思之情。

②情节不同:《静女》写青年男女的约会;《子衿》写女子在城楼上盼望恋人。

③基调不同:《静女》调皮可爱,充满欢乐;《子衿》缠绵悱恻,哀婉伤感。

④写法不同:《静女》主要通过表情神态刻画人物;《子衿》主要通过内心独白刻画人物。

共同点:

①对爱情的追求都大胆直率。

②感情真挚热烈。

③风格朴实、清新。

④都采用了重章复唱的手法。

五、本课小结

全诗采取男子的视角、追忆的口吻,描写了三次约会的情景,极富生活情趣;虽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再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纯真、热烈的爱情,虽已过去两千多年,却也依然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位。

六、作业布置。

1、回答课后问题,完成练习册习题。

2、归纳诗中通假字,并解释。

3、背诵课文

4、查找有关表达爱情和思家之情的诗歌、故事、乐曲。把《静女》改变成一出小话剧,并自导自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高中语文《静女》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词条  语文  语文词条  高中  高中词条  
综合范文辞职报告

 业务员辞职报告

怀孕辞职报告推荐度:司机辞职报告推荐度:员工辞职报告推荐度:教师辞职报告推荐度:辞职报告推荐度:相关推荐【热门】业务员辞职报告在某个公司做时间长了,在某些不得已...(展开)

综合范文新闻稿

 重阳节活动新闻稿

活动新闻稿推荐度:活动新闻稿推荐度:大学禁烟活动新闻稿推荐度:交流活动新闻稿推荐度:重阳节活动方案推荐度:相关推荐重阳节活动新闻稿(精选7篇)在当今不断发展的世...(展开)

综合范文

 小学教务处的工作计划

小学教务处的工作计划范文小学教务处的工作计划范文一、指导思想:立足我校教育发展的实际,以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工作为目标,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深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