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病毒》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计算机病毒》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防范的基本知识及使用杀毒软件的基本操作。本课内容与本册前面的内容比较起来联系不大,却是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涵义及其特点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3.掌握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常规安全措施
※技能目标:
1.学会在金山公司“毒霸信息安全网”上下载并安装“金山毒霸2007杀毒套装”软件
2.学会杀毒的应用操作及杀毒软件的升级操作
3.掌握“金山网镖”的一般应用
※情感目标:
1.使学生树立并加强计算机安全意识
2.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
[教学重难点]
具体对杀毒软件的系列操作
[教学地点]
计算机教室(可局域网内广播演示教学和学生操作监控)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方法]
演示讲授为主的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屏幕出示一张图片),同学们看这张图片上的熊猫可爱吗?
但是你知道吗,这正是网络上肆虐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病毒发作时的图片,名叫“熊猫烧香”!
“熊猫烧香”是一个蠕虫病毒,会终止大量的反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进程,病毒会删除系统备份文件,使用户无法使恢复操作系统。“熊猫烧香”感染系统的众多文件,添加病毒网址,导致用户一打开这些网页文件,IE就会自动连接到指定的病毒网址中下载病毒。感染后的文件图标变成右边图片上面的“熊猫烧香”图案。
那么,你知道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吗?你知道怎样才能有效地防范计算机病毒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并且掌握怎样防范和清除计算机病毒。
二、新课讲授
知识点
教师
学生
基础知识
计算机病毒概念及特点 计算机病毒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能对计算机产生危害的程序。病毒侵入计算机系统,危害计算机,不能危害到人的身体,称它为病毒是根据我们生活中的生物病毒而来的形象称谓。 计算机病毒的一般特点有:传染性、隐蔽性、破坏性。(结合“熊猫烧香”病毒来讲解)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所知道或家里遇到过的计算机病毒和发作时的表现。 计算机病毒都是恶意的程序,只能带来破坏,造成损失。编写和传播都是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同学们应该增强充分的网络安全意识,对所有参与编写和有意传播计算机病毒的人表示强烈的谴责。 结合教师要求记忆。列举生活中的计算机中毒实例,向全班同学描述现象 病毒的传播途径 凡有数据交换的情况都有可能传播计算机病毒,经常的途径是移动存储设备和计算机网络。在网络发达的今天,网络传播是计算机病毒传播最多的方式。 请同学们列举上网感染病毒的实例 列举自己所遇到过的,或听到过的上网感染病毒的事例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 结合教材76页的6条防范措施讲解计算机病毒的一般防范手段。 强调:树立并加强计算机安全意识,遇到数据交换的情况首先考虑是否有病毒传播的可能;加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加强自律意识,不访问不健康网站,不打开有可能不安全的邮件。 师:我们知道了这些防范手段,当你遇到以下情况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1.一个陌生的"邮箱给你发来一封邮件,附件是一张名为“美女”的图片。 2.用U盘在同学家拷贝了复习资料,在家里的计算机中打开。 3.杀毒软件提示已经超过30天没有升级了。 4.在一个不知名的网站上看到一个有趣的游戏,但需要下载安装才能运行。 了解防范手段,结合实例问题思考回答,加强以后应用中的指导性 基本操作 使用杀毒软件 教师网络广播演示操作: 1. 在金山公司“毒霸信息安全网”上下载“金山毒霸2007杀毒软件套装” 2.安装杀毒软件套装 3.升级软件操作请某个学生接管鼠标控制权,按教师和同学们的提示进行 4.详细讲解杀毒操作过程,抽几位学生分别进行公开操作,同学帮助 5.讲解网络防火墙的一般操作。理清正常程序和未知程序的网络访问控制设置 6.了解正常安装和运行杀毒软件后系统托盘处的图标情况 学生在自己的计算机上练习下载、安装、升级和杀毒操作。 观察操作过程,在同学代表操作过程中积极口头协助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知识,并且掌握了如何在计算机上使用杀毒软件。回家后,请同学们看看家里的计算机上使用的是什么杀毒软件,如果没有的,把今天学习到的知识用上,已经有杀毒软件,自己学习学习怎样使用。
[课后任务]
1.教材81页“探究活动”
《计算机病毒》的教学设计 篇2
第十五课计算机病毒及防治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百度搜索引擎;找到如何做一个合格网民;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网上安全承诺书;小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第十五课计算机病毒及防治 教案(清华版)。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复习搜索引擎的操作;通过小组协作学习的方法,掌握如何做一个合格网民;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小学生网络安全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判断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健康的上网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如何做一个合格网民;小学生网络安全知识。难点:教会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掌握小学生网络安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进入教室后启动计算机,利用这段时间按就进的原则将3-4位同学进行分组,以便同学们进入自主学习过程中可采取自主合作讨论式学习。
二、讲授新课老师:同学们知道如何做一个合格网民吗?学生:……!老师:请大家现在就通过网络来寻找答案,用自己的语言告诉我“如何做一个合格网民”,教案《第十五课计算机病毒及防治 教案(清华版)》。学生:……!。老师:那你是用什么方式来查到这些资料的呢?学生:用百度……。老师:对,哪请同学们查一查有关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小学生网络安全知识。
三、练习请同学们查到上面的资料了解以后,用简单的语言总结出如何做一个合格网民;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小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然后发表到“小学生论坛”中,各个小组分别派一个代表任选两小题进行完成,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
四、知识拓展小学生网络安全知识:①上网冲浪。②电子邮件。③网上聊天等等需要注意的方面。
五、教学反思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才有可能是有效的。在网络教学中,实现了信息流通的双向性,学生能根据各自的需求快速灵活地选取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上课不再是被动地听讲,而是主动地与计算机交流。教师则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既可对学生实行个别指导,也可对多个学生进行指导,采用由浅入深的渐进方式,在内容不断深入中挖掘学生的潜力,最终完成教学任务,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素质教育的思想。
《计算机病毒》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病毒知识;
2、学会查杀计算机病毒
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计算机病毒的信息,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安全使用计算机。当计算机遭受病毒侵袭时,可以合理查杀病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的重要工具,同时计算机病毒也随之到处传播。计算机一旦感染病毒,就会影响正常使用,甚至会引起系统瘫痪。
所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知识。
二,学生阅读课本,把不明白的记下来
三、师生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填写表格,可上网查找资料。
1.了解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不同。计算机病毒的实质是一段程序代码,它是某些人有意开发出来的有破坏能力的计算机程序。
2、计算机病毒的种类、特点、危害以及防范措施
A计算机病毒分类:由于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搜集、整理,并介绍相应的杀毒软件使用方法等,填写P34,36,37。
B计算机病毒的隐蔽性:明白计算机病毒会隐藏潜伏在计算机内,时机合适时便会发作。
C如何预防、防治计算机病毒
关于“网络安全防护措施”,根据搜集整理的病毒资料,讨论病毒对网络的危害以及从哪些方面对病毒进行防治。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交流如何从思想观念和实际行动上做文明守法的公民。
五、交流:
学生示范查杀计算机病毒的操作过程,使大家学会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教师适时提醒各种杀毒软件有其独特的优点,再好的杀毒软件也不能清除所有的病毒,所以还是应以预防病毒为主。
《计算机病毒》的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危害。
2.掌握预防和查杀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
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的几个特性,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
掌握预防和清除病毒的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
采用学生自学,教师提问的形式。
【教具】
多媒体教学软件、自制课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信息交流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计算机应用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所以计算机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信息安全涉及国家、社会道德和公民个人安全的方方面面。
二、明确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危害。
2.掌握预防和查杀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三、布置任务
学生查看课本相关内容,解决下面的5个问题。
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4.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5.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四、教师提问,找学生说出答案,然后教师用幻灯片显示答案,并加以讲解和补充
问题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一种人为编制的程序或指令集合。这种程序能够潜伏在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自我复制传播和扩散,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并给计算机带来故障和破坏。这种程序具有类似于生物病毒的繁殖、传染和潜伏等特点,所以人们称之为“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软盘、光盘和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在网络系统上的广泛传播,会造成大范围的灾害,其危害性更严重。
问题2:计算机病毒具有的特点
① 隐蔽性病毒程序一般隐藏在可执行文件和数据文件中,不易被发现。
② 传染性 传染性是衡量一种程序是否为病毒的首要条件。病毒程序一旦进入计算机,通过修改别的程序,把自身的程序拷贝进去,从而达到扩散的目的,使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
③ 潜伏性 计算机病毒具有寄生能力,它能够潜伏在正常的程序之中,当满足一定条件时被激活,开始破坏活动,叫做病毒发作。
④ 可激发性 计算机病毒一般都具有激发条件,这些条件可以是某个时间、日期、特定的用户标识、特定文件的出现和使用、某个文件被使用的次数或某种特定的操作等。
⑤ 破坏性 破坏性是计算机病毒的最终目的,通过病毒程序的运行,实现破坏行为。
问题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
计算机病毒有很大的危害性。世界各国每年为防治计算机病毒投入和耗费了巨额的资金。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 删除或修改磁盘上的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使之无法正常工作。
② 修改目录或文件分配表扇区,使之无法找到文件。
③ 对磁盘进行格式化,使之丢失全部信息。
④ 病毒反复传染,占用计算机存储空间,影响计算机系统运行效率。破坏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使计算机不能工作。
问题4:计算机病毒的表现
计算机感染病毒以后有一定的表现形式,知道了病毒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毒、消除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教学设计 篇5
一、说教材
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所以把握教材十分重要。首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第6章第一节第三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知道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特点,并且能用合适的方法预防计算机病毒。本课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既好奇又迷惑,所以,教师在讲授本节课的时候,多采用举例、联系生活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操作。
二、说学情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中学生使用电脑的生活经验已经很丰富了,虽然他们对计算机病毒可能不知道本质是什么,但具备的生活经验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病毒的定义和特点。而且他们的思想已经接近成熟,动手操作能力也比较强了,是有能力进行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所以在讲解查杀病毒时教师要大胆放手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操作中获得新知。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目标,在本节课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特点,能利用合适的方法预防计算机病毒。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动手操作的方式,学生能利用一款防病毒软件查杀计算机病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与信息技术的紧密联系,将本节课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会正确预防计算机病毒,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在本课中我将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以及合理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设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将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及查杀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操作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采用设置疑问的导入方法,具体的做法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提出问题“人被传染病毒后可能会出现发烧感冒等现状,计算机感染病毒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够回答出电脑死机、蓝屏等现象,之后我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归纳,我们发现,计算机感染病毒后会对电脑产生一些破坏,那计算机病毒到底是什么,又有什么特点呢?引入这节课课题——《计算机病毒及预防》。
通过联系生活实例及设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为本节课的内容做了铺垫。
(二)任务驱动,讲授新知
在新课教学环节我会先在多媒体呈现1999年上万台计算机受到CIH病毒感染的例子,让学生观看案例并且提出问题:“你们能够发现计算机病毒具有什么特点”学生观看实例,能够发现病毒会损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等特点,此时我会顺势向学生讲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并向学生强调其本质是指令或程序代码。之后组织学生讨论自己遇到过的病毒引发故障的例子并将结果填入到表中。
通过案例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并能将学生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感知到病毒是指令或代码的本质。通过讨论自己遇到过的病毒引发故障的例子,分析原因和处理方法,初步感知病毒的特性为以后学特征做铺垫。
接下来我会仔细和学生一起探讨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以及预防:
首先是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教材的这一部分给出的十分的清晰,所以这个知识点我将会以强调重点,作区分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各个特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加深他们对病毒特点的理解。向学生强调损坏数据、重新启动都属于破坏性的表现。而表现性指计算机可能会自动弹出图片、文字或者格式化硬盘。除此之外,隐蔽性强调的是病毒存在很长时间都不容易被发现,潜伏性更侧重于潜伏时间久、传播范围广。传染性指的是像感冒病毒一样会传染。可触发性更加侧重于它的触发条件,如日期、格式等。最后,非授权可执行性指的是在未得到用户允许时获取系统的操作权。
教师通过提炼出关键词的形式让学生对病毒特性之间的区别有进一步的了解,加强印象。
接着是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在本节课中,此环节的知识是本节课的难点问题。我会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向他们提出要求“查找常用的病毒,以及常用的杀毒软件。并且组内相互配合,在各自电脑上安装杀毒软件并查杀病毒”。
教学中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我们将在教学中利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提升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交流的能力。让他们经历查杀病毒的过程并能够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促进迁移、加深印象。
(三)巩固提升
完成教学后,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我会向学生提问:提问学生除了杀毒软件,日常中还有哪些方法可以预防病毒带来的危害呢?学生结合课本和生活经验回答出:不下载来历不明的文件,不随意使用别人的U盘,不使用盗版软件等。此时鼓励学生日常使用电脑时一定要正确使用,及时预防和查杀病毒,避免电脑受到损坏,通过这种方式也有利于本节课情感目标的实现。
(四)小结作业
课程最后,我打算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本文学习的主要内容。
我的作业是让学生给家里的电脑安装一款杀毒软件,并且扫描查杀电脑上的病毒。引导学生在课后的时候进行学习,将知识及时应用到生活中去,延伸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