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有什么好读的呢?易中天在本书的开头就说过:“城市和人一样,也是有个性的。有的粗犷,有的秀美,有的豪雄,有的温情。”所以,读城就是读人。
不同的城市的性格实际是城中人的性格。如北京的“大气醇和”、上海“开阔雅致”、广州“生猛鲜活”、厦门“美丽温馨”、成都“悠闲洒脱”、武汉“豪爽硬朗”。在我们的眼中,不过是地图上一个个冰冷的城市,而在作者的笔下,却成为了人们思考与文化的体现。
本书作者易中天借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武汉、成都分析了城、市、镇摊的区别。我觉得文中最有趣的议点莫过于讨论北京和“大”上海的“大”的比较。北京虽然没有被老百姓们赋予“大”的前缀,但是几乎所有人对北京的共同感觉都是“大”。北京不仅大在地盘。“作为新中国
的首都,是一个全能型城市,这里有最大的党政军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信息网络、电视台。别的地方有的,北京都有;别的地方没有的,北京也有”。
要说北京是城,也就是旧称北京城,那么上海就是滩,上海滩。上海的居民摆设,大多是“摆摊式”的。没有北京城“外城、内城、皇城、宫城”的大小格局,也没有杂居现象。“滩”,就是铺开了摊子往里“进人”。只要进来了,就是上海滩的人,而无论身份地位高低贵贱如何。就像是一个作为大大小小冒险家的乐园和一个庞大的自由市场。所以说,这是延伸地大,开放程度大。
想要了解一个外地人,就要先了解他所在的城市;要想融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就要先和那儿的人打好交到。城、人,是分不开的。要想知道怎样了解,就来看易中天的《读城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