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安徽的文明古都,一个饱受战乱的一个小镇,有着百年的历史文化。今天,我有幸来到我梦寐以求的大通镇上,见证大通老街的景点,真是三生有幸。
第一站我们来到古老的天主堂教楼。教楼位于长龙山西瓜顶,建于1871年,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四方立柱型,边长约4米,高约20米,常立在鹊江俩岸,饱受沧桑,经历一代又一代。抚弄着它古老的砖瓦,这是劳动人民的汗水的结晶,望着它高大的“身躯”,一种澎湃的感觉涌上心头。
沿着老街的街道,我们来到了“大通侵华日军俱乐部旧址”。它建于1938年8月,是日军侵华的罪证之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条街道曾经是多么繁华,却毁于战火之中,它承载着日军的凶残,和多少居民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下一站是立于湖中央的一座小岛,名叫“和悦洲”。关于这个“和悦洲”还有一个小故事:相传,这曾是荷叶泛滥,荷花盛开的小岛,名为“荷叶州”,但时常因为生意上的事斤斤计
较,特取名为“和悦洲”,意在于岛上的居民和乐地过日子。小岛四面环水,一共三街十二巷,许多著名的商铺,有:马头墙、吊脚楼、青石饭铺……绽放出清明上河图的景象。
来到岛上,到处都是残缺的房屋。曾经繁荣的贸易商场,全部毁于战火中了。我似乎闻到了硝烟的气息,和在战火中绝望的人民们。我仿佛看到了在一天辛勤劳动中的人们,在不知灾难的来临,可恶的日军来临了。只听一声巨响,坦克打响了这场不知过了多久的战争。房屋倒塌了,老少妇女们惊慌的逃离,房屋下压死了多少无辜的受难者,日军的枪声在回荡,随着一声有一声的惨叫中,日军进行疯狂的扫荡。一双双绝望的双眼、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喊叫,一条繁华的街道,瞬间变成了废墟。日军走后,什么也没留下,只留下了戡乱的废墟和欠下的一笔笔血债。想到了这,我的心不禁颤动起来。
下午了,我带着激动的心情离开了大通镇,心中留下了报效祖国的信念。此时,我觉的胸膛上的红领巾格外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