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最具影响力的10篇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
永州一中刘小忠
1.处在悬崖边上的文化
北京一考生
谈到文化,都会联想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征。那些深刻的思想如一幅幅壮丽的景象,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感到骄傲和自豪。然而,近观这些年来,让人惊叹的是,祖先留下来的精神财富,被众多不肖子孙们遗弃,深深地被现代化给湮没。
走进祖先的世界,翻开历史的画卷,蜿蜒坚固的长城正舞弄身姿,富丽堂皇的故宫正在向我们招手。微笑,孩子般的纯情依旧让人向往,无论是汉魏唐宋,还是元明清的文人骚客们,书写怀才不遇的作品让人感慨,盛唐时代的歌韵至今还让人沉醉其中,百姓辛勤劳作,与远亲近邻和睦相处是何等幸福?每年过着中国的传统节日,一个家族的人一起做饭菜,围桌而坐,就算是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也其乐融融。
那些美好的画面是曾出现过,但是对我们来说,似乎那只是一种回忆,一种让人觉得很虚渺的幻想。因为,现代的人早巳被现代文明所俘虏,渐渐淡忘了传统文化的真正含义。穿梭在现代社会的城市里,散发出一种令人可怕的气息,城市化建设是我们的追求,搞好经济是我们的追求,人民富裕是我们的追求,难道继承传统文化就不是我们的追求了吗?
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付出代价的是一片片良田被毁,一道道名胜被摧。推倒的是一座座传承建筑,损失的是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财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至今令人叹惋,难道也要让后人为我们叹惋吗?保护好中华精髓的文化,不应发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恶性循环。这些已经够严重了,让人担忧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逐渐西方化。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各种节日蕴含了特殊的含义,比如五月五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杀的壮志,春节是为了一家人团圆在一起分享一年的收成,诉说来年的打算。辛辛苦苦地劳作了一年,组织一些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或节目,让大家欢欢乐乐过大年,那是一种不一样的韵味。可是,似乎现在过年的节目都被一台“春晚”所包容,没有了更多的期待。难怪很多人都觉得过年已经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要让我们在某一天羞于再提及这句话。纵观眼前,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正站在了悬崖边上,作为中国人,保护它,传承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名师点评:考生从材料中的“老规矩”这相对比较小的问题切入,放开思维,联想到了中华几千年古国的传统文化,从而使这篇作文最突出的特点在于立意的着眼高远,气势宏大。从主题思想的表达方面来说,作者先肯定中华古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辉煌,但这不是目的,只是为下文蓄势,目的是为下文批判现代人忽视古文化的行为做法作铺垫,有了前一内容,后面的批判就显得既有依据又有必要了。本文的语言也很有力度,巧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加语言的表达效果,又如“作为中国人,保护它,传承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等语言有演讲稿般的气势,能让人感到其中的慷慨激昂之激情。
2.穿越的姿态由你定
上海一考生
你会不会在某个瞬间觉得眼前的这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你会不会感到有一只名叫“青春”的小兽在内心日益膨胀,在夜晚肆意狂奔?
反正,我常会有这样的感觉。
并且当一张张习题卷纷至沓来的时候,当夜晚梦见考试时各种光怪陆离的事情发生的时候,这种念头格外强烈。
我听见那只小兽在咆哮——我要逃离!我要自由!
苏轼曾道:“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可是我们的年华到底是奉献给了梦想,还是葬送给了应试?我们每日戴着厚厚的镜片,手上的老茧被笔磨出了一层又一层,各种要奋斗的训诫不绝于耳。每每需要呐喊的时候,却被什么钳制住了咽喉,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痛斥这如同八股取士的教育,痛斥应试教育这片似乎荒无人烟的沙漠让多少学子不堪重负、疲意不已。
可是,如果有一天真的没有高考这座“压力山大”的独木桥,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到达自己的远方。郑渊洁说过:那些拼命抱怨应试教育毁了一生的人,即使没有应试教育,他们也会一无所成。拼命想逃出某个牢笼到最后很有可能发现,自己进人了更大的牢笼。
事实是,你必须要去穿越这片沙漠,这或许不是抵达梦想的唯一出路,可它是必经之路,很多人会认为自己在高考结束的那一刹,必定失声痛哭,或喜极而泣,或庆幸解放了自己——为自己,也为这段穿越的年华。
可是,当真正迎来这一刻的时候,总会有人感到自己的生命被风干成一张张薄薄的纸,有些人可能会开始无限制地沉迷于学习之外的娱乐与无为。
这时我们渴望的自由已经到来,但一些人此时即使真正地将青春推下断崖,连叹息都不会复有,终有一天,那些追求到所谓“自由”的人会突然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被禁锢,自由,终究抛弃了他,而有种种羁绊与限制。这时,他会猛然醒悟,回忆起那些叫嚣着要逃离的日子,那,才是在不自由中最自由的拼搏。
因为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注定是要受时代背景制约与做出选择的,可你不得不承认:选择权归根结底还是在我们自己的手上。
你要去浪迹天涯,你就该学会扬帆掌舵;你要飞翔于天际,你就要丰满羽翅;你要主宰自己的人生,就要有自己的方向。
哪怕你必须去学奔跑,也不能忘却飞翔。穿越,是必然的,以怎样的姿态穿越,即是你的自由。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优秀佳作。可以说,逆向思维、辩证说理、立意深刻、语言老到是本文取胜而被评为一类卷的最大亮点。该考生以一只“青春”的小兽的口吻,讲述因学习苦累而发出“我要逃离!我要自由”的呐喊作为引子,从反面论述了假如没有了这样的学习与生活,看似自由了,实则正是陷入了不自由的深渊而无所作为,视角新巧,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本文引用了苏轼与郑渊洁的话作为道理论据,不仅增强了说服力和论证性,同时也增添了语言的表现力。此外,文中多处提炼了富有哲理的语句,如“可是我们的年华到底是奉献给了梦想,还是葬送给了应试”,以及文末的排比句、点题句等,无不是文章的采分点,这也是值得其他考生借鉴的长处和优点。文章跳开一般常用的套路,没有就事论事,而是宕开一笔,由现实生活说起,自然而然地引出材料所要阐释的观点和论题,采取正反论证,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记,说理独到、精辟,使中心论点水到渠成。
3.用心记录生活
广东一考生
好的照片在于情感的深度,而非景深。——彼得▪亚当斯
——题记
“头靠近一点!”快门一按,画面便永远定格,每个人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一刻,他们不仅是用照片,更是用心去记录了这精彩的瞬间。
在黑白胶片的年代,拍照可谓是一种奢侈。许多人究其一生恐怕也只有一两张但是却值得一世珍藏的照片,可能是亲人照,也可能是结婚照。而有的人什么也没留下,就轻轻地走了。正因如此,每一张老照片背后都有它不为人知的往事,或许是一次精彩的瞬间,又或许是一段曲折离奇的历史。然而每次翻开,总能唤起许多用心记录的记忆。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拍照走进了寻常百姓生活中,人们迎来了“数码时代”。各类数码产品层出不穷,日新月异,虽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却使他们能够随时记录生活的点滴。人们喜欢“分享”,拍下来还不够,一定得上传晒给大家看,汇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手机也自然成为了最方便的拍照工具。
但是胶片留不住变迁时代,像素不能重塑当时的温馨。曾经定格在照片中的古建筑群,如今大多已遭拆迁,它们往日的雄姿只能借助相片来想象。人生的瞬间虽能被拍下,但当时的温馨真能重温吗?
也不知从何时起,手机似乎占据了人们生活的大部分,帮助人们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
美国演员查勒妮曾拍摄一部关于手机的短片,片中记录了女主角没带手机的一天,也因此她才得以看到人们对拍照甚至是手机的病态迷恋。朋友聚会期间,没说两句,其他人就开始拿起手机拍照并上传,完全忽视她的存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在你的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
这是许多人的心声,也反映了社会的一种世态炎e:科技拉近了人们,也疏远了人们,拉近的是距离,但疏远的却是感情。
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逐渐用其记录生活,人的惰性也恶性蔓延,越来越懒于思考。路经一处美景,还没顾得及欣赏便草草用手机拍了下来并发到朋友圈,等后来翻看却连自己是否拍过也不记得了。更有甚者,一次拍个几十上百张也不在话下„„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被稀释„„黑白照片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忆的瞬间,彩照的出现虽然让瞬间更完美,但让许多的美好被我们忽略了。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时代,我们彼此却遗失了那双发现美的眼睛。因此,不仅仅只是用照片印刻,更要学会用心去体验生活,去记录生活。重新重视生活中的美吧,用心记录,并让美好的记忆永存心中。
名师点评:文章开头以彼得▪亚当斯的名言为题记,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作者对于好照片的理解,起了提纲挈领之功效。之后,再以黑白肢片时代和数码时代的照片不同做对比,诠释了关键在于“用心”。最后再次点明“用心记录,并让美好的记忆永存心中”,顺理成章,有佘音绕梁之感。文章善于利用多样素材来提升文章品质,比如美国演员查勒妮的故事,“世界上最远的距离”的新解,一步一步,都让人愈发信服作者的观点。标题点明主旨,为全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句“但是胶片留不住变迁时代,像素不能重塑当时的温馨”尤其令人眼前一亮,“像素”和“温馨”的对比,仿佛是科技与人文的分野与鸿沟横亘在眼前一般,令人印象深刻。
4.啊!我不要
天津一考生
啊!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不可以,不可以。
我不想知道智慧芯片的来龙去脉,我也不想知道现在这个处处都是所谓智慧的世界是怎么形成的。
既然所有的人,对所有的事都了如指掌,这还怎么发展?高科技的世界虽然是我们所向往的,但人类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创造,事情到这个地步,我们的精神生活却被科技所替代。不要,不要,我不要!
人的意识来自于人的本性,哪怕是当一个人在濒临死亡时,也只能依自己的顽强意志去为活着而努力。如果一切只依靠科技,那只能是帮助人身体生理上的新陈代谢,支持一段时间而已。可现在,每个人连说一句话都要经过程序,而不是人自己的意识,这不全都成了机器人了吗?
不可否认,高科技的确给我们人类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但那永远只能是辅助功能,人类不能把自己主动变成科技的奴隶,一切还得让自己来掌控。可现在,人类的意识全都要被科技替代,我反对!我需要保持我的人性!
意识的力量我们都见过,一个爸爸为了救自己的儿子,可以举起几吨重的卡车,当儿子被救出来以后,记者叫他再举卡车时,他觉得那卡车重如泰山。也许,被植人芯片的智慧人,也可能爆发出那么大的力量,但是,他的力量中,能包含着无与伦比的亲情吗?
机械的运动、机械的反应真的好吗?机器地说出口的一句话,没有情感,没有意识,而且每个人都一样,每个人都像被复制了千千万万的复读机,我们走到哪儿,听到的都是同样的声音,同样的内容,会有舒服的感觉吗?
真是让我哭笑不得,诗的韵味怎么可能从一个不懂诗的卖冰棍的老太太口中吟诵而出?怎么可能用机械的话语来表达?诗中的感情,必须来自于诗人和热爱诗歌的读者心灵上流出,而且每个人对这种韵味的感觉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可现在却变成硬邦邦的几句话录人芯片,这样的诗歌,还有什么诗的意味呢?我真的无法忍受啦。
人的情感表达,怎么可以复制?人的智慧怎么可以相同?“智慧”这个词,只有相对于“愚蠢”时才可以存在,每个人的智慧都一样了,那就不能叫智慧了,那还拿什么芯片来炫耀其智慧呢?
我们常常期待与人交流中,能听到对方的真心话,能感觉真心话中的真情实意。可是,现在,人人都说一样的话,还有什么真心话存在了呢?就拿谈恋爱来说吧,每个男人都有一样的“智慧”,都说同样的“甜言蜜语”,女孩还会有选择的必要吗?没有选择,那恋爱还有什么让人感到幸福美好的呢?不要,不要,我真的不想要!
总之,人的行动,人的意识,人的思维,不可以机械化。我们不能丧失人类原有的本性,不要,我不要,我真的不要!
名师点评:芯片是高科技的产品,对于生活在现代科技生活的人们来说,期待智慧机器人代替一切劳动,而人自己只管享受生活是长久的期待,智慧芯片听上去觉得这种期待即将变为现实。可是,考生直接在标题上就鲜明地对智慧芯片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我不要”。然后,在正文中,从多个角度表明自己对智慧芯;片的态度,说明了自己的理由,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此文不是典型的记叙文,也不是典型的议论文,而是用随笔的笔法,看似随性而言,但一直围绕中心句“我不要”行文,散漫中却紧紧围绕中心论述,;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正因其作者:没有把此文写成典型的议论文,所以,他在讲述道理中,表明自己观点的同时,又将自己的感情注入文字中,读来不枯燥呆板,而且全文有理有情,理情相生。
5.世界因你更温暖
重庆一考生
人生千姿百态,因为有你,这个世界不寂寞。
你并不富裕,每个月靠国家给的200元贫困补助过生活,但你却并不满足每天只吃稀饭、馒头和!泡菜。自己过着极其拮据节俭的生活,同时天天拄着拐杖捡废品,外出拾荒,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十八!位贫困少年撑起一片天。
你是一位青年城管,但不像其他的人一样横行霸道,心中有爱。
一位老奶奶在广场边卖凉粉,但出于责任,你必须让她离开。老奶奶央求他,让她卖完最后一份。你很礼貌地说:“这里不是市场,按规定不能摆摊。”同时,你给了奶奶5元,说,“最后一份给我吧。”被你感动的,不只是卖凉粉的老奶奶。
你是一位农民工,在建筑工地上班,每天都非常辛苦。有一次,由于作业不小心从二十多层楼的高空坠下,你口中喊的不是救命,而是“都躲开”,你用生命诠释了舍己为人的博大襟怀。
你只是一位靠出租度假房度日的老人。你没有巨额的财富,你没有显赫的声名,在你的心中,不计较损失了一只被游客打碎的玻璃杯子。但是,你很在乎那破碎的玻璃碴如果不标注,就可能会给他人带来伤害。世界不寂寞,因为有你们。
你们,无私地帮助他人,为他人着想,甚至在生死的边缘,想到的也不是自己,而是别人的安全。
我们是平民,力量也弱小,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是我们能感动世界。这个世界缺少的不是人数,而是爱心,这个世界有坏就有好,一切都有对立面,不同的人,为世界增添了不同的色彩。但只有像你们一样,默默无闻地将他人装在心中,奉献自己的爱,这个世界因你们而不寂寞,因你们而充满阳光的温暖。
一位老奶奶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年轻女士推开沉重的大门后,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放开手。老奶奶向她道谢时,那位女士说:“我的妈妈也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她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这位女士的话,让我想起了高尔基的话:“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如果你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像鲜花啦、好的思想啦,还有对你的美好的回忆啦,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啊!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如果我们留意,每时每刻都在周围人的关爱中生活。我们所献出的每一份爱心,都将给他人带来生命的温暖、生存的勇气和生活的希望。
大道无形,大爱无声。不需要言语的表白,静静地,将爱注人一个小小的行动中,就可以温暖整个世界,就可以感动整个世界。
名师点评:考生从材料中的房东老人对游客只是随手扔掉装有玻璃碎片的垃圾袋表示不满,自己动手收拾好,做好标注这一细小的动作中,联想到了在社会生活中有更多像他这样的人,从而提炼出了“世界因你更温暖”的主题。考生在文中引用正面事例,讲述一个个爱的故事时,都用了第二人称,并隐去了故事主人公的姓名,粗看这似乎是个缺陷,但实则是作者的精心构思,达到了以少数代表多数的表达效果,并且更能感觉到作者的感动之情。为了让自己的思想观点表现得突出有力,考生引用了丰富的材料作论据,不但如此,而且这些材料都很新鲜,能看出考生对时事的关注,对社会生活的关注。
6.理想是青春的光源
江苏一考生
流沙河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光,点燃熄灭的灯。”生命短暂,转眼就是百年,你要让青春不朽,你就必须点燃理想之火。
理想是结实的鞭子,鞭策你奋勇拼搏。
有一人,被父母抛弃,中途退学,被癌症折磨,事业有成,却!又被罢免职务,赶出公司。但是他怀抱科技改变世界的理想,不甘堕落,不作退却,爬上了成功的高地,而不是沉沦的苦海。他,就是苹果教父——史蒂夫▪乔布斯。
不被人相信,就自己勇往直!前,哪怕孤家寡人;没有人支持,就自己昂首阔步,哪怕步履维艰。他化腐朽为神奇,终于让“苹果”风靡全球,科技真的改变了世界。当我们打开苹果电脑写诗作文,当我们利用苹果手机上网聊天,当我们享受着智慧的苹果带给我们的便利与快乐,我们要知道,这一切都是理想的光华催生的硕果,是一颗燃烧的生命对这个世界的奉献。
理想是指路的航灯,引导你安然前行。
有一群人,他们是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打工仔,他们穷得吃不起饭,穷得8个人挤在一起打地铺,他们没有老师,他们浑身是伤„„但是他们坚持既定的目标,决不中途退却。他们,就是被网友誉为史上最牛的“农民工舞街团”。
哪怕年龄参差不齐,哪怕工作到筋疲力尽,哪怕只有网上视频可以指导他们,哪怕弹得浑身是伤,他们也行走在理想的路上,决不偏离。生活困苦,却不觉悲凉;没有花开,自己创造。他们打扮新潮,精神奕奕,他们的舞蹈节奏强劲,富有动感。他们展露着最纯粹的质朴,他们跳出了理想的姿态,跳出了生命的光辉。他们把“农民工”三个字点缀得熠熠生辉。
理想是重启生命的动力,引领你走出黑暗,重铸辉煌。
有一个人,有过如日中天的辉煌,不慎身陷囹圄,75岁走出监狱,二度创业,经过10年努力,以85岁之躯再登事业的顶峰,他就是被人称为橙王的褚时健。
褚时健31岁被打成右派,51岁执掌玉溪烟厂,一手将企业做成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后因贪污被判17年,2002年因糖尿病获保外就医。从监牢出来,他借债成立新平金泰果品有限公司,一头扎进滇西南的哀牢山,承包了2400亩地种橙。2017年10月,北京一家电商的高管们拜访昔日的“烟王”,两周后,褚时健在云南哀牢山耗费十年心血种出的“褚橙”,通过这家电商在北京地区销售,一时间“褚橙”爆销京城。
贪欲把一个大写的人变成鬼,理想将鬼还原为大写的人。
方志敏曾说:“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理想是青春的光源,让我们用理想点燃青春的激情,演绎闪光的人生吧!
名师点评:文章以“生命短暂,转眼就是百年,你要让青春不朽,你就必须点燃理想之火”为中心论点,从鞭策、导航、走出黑暗三个方面设置分论点展开阐述,内容充实,思想丰富。开头结尾引用名人名言,恰到好处;以比喻句做分论点,生动形象,又兼有论证的作用;散句为主,夹以对偶、排比,语言整散结合,有韵味。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分论点单独成段,以“有一个人”“有一群人”这样的句子领起论据的叙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结构一目了然。
7.美景都去哪儿了
辽宁一考生
“可惜满天繁星没有了。”老人的话语简短,一种浓浓的感伤之情却溢于言表。
是啊,赏心悦目的“星汉灿烂”再也在城市中难以看到了,多么令人遗憾!实际上,岂止是“星汉灿烂”,还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自然美景就是在乡村也难觅其踪影了。那么,美景都去哪儿了?
答案无外乎有两个。一个是美景哪儿都没去,它还在原地。套用活佛仓央嘉措的话来说:你看到或者没看到/美景就在那里/不来不去。还有一个是美景已经被“破了相”,甚至“香消玉殒”了。套用诗人的话说:美景依然在,只是“容颜”改;或者香魂一缕随风散,世上再无此美景。
其中的原因显而易见。这是我们人类自己的错!是我们的贪婪自大,是我们的急功近利,是我们的蛮横粗野,伤害了美景的身体,伤透了美景的“心”。
君不见,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现在再也看不到月;亮的倒影了,因为卢沟桥下的永定;河早已干涸;号称“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也早已名不副实,因为它已经大部分由自动喷水变成水菜抽水了;曾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著名景区张家界,上世纪末就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黄牌警告,因为大量粗制滥造的人工建筑,破坏了景区的自然景观。
国内的情况如此,国外的美景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别的不说,就说让全世界的人;梦牵魂绕的“地球上最后的仙境”马尔代夫吧,据说50年后,它那白净的沙滩、清澈的海洋、色彩丰富的珊瑚礁,就会和我们永远告别,除了海啸、地震等因素,太多的游;人蜂拥而至,早已经让它“疲惫不堪”了。
这样的美景还有:山顶终年;都覆盖着一层雪白闪亮的冰雪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孕育了4万多种不同生物的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樵。前者由于全球暖化,据称到2020年,就会光秃,汇集融化雪水所形成的河流;将逐渐干涸;后者也是由于全球暖化现象,加上过度开发及严重的海!洋污染,会使得珊瑚逐渐白化而死亡。多么令人触目惊心的现象啊!可怕的是这样的现象还在逐渐增多。
所以,我们再也不能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了!我们该醒醒了!我们应该虔诚地低下头,采取一切补救措施,跟和我们共处一个地球家园的可爱的生命或者非生命交朋友,哪怕它是一根微不足道的小草,哪怕它是一粒不能言语的土块。只有这样,有些自然美景也许还能对我们“重展笑颜”。否则,不仅我们会依然追问:美景都去哪儿了?就连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会追问。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们的罪过就无法弥补了!
名师点评:文章从材料中老人的一句话切入,引出“美景都到哪儿了”的论题,由此分析了人类对自然美景破坏的“恶行”,提出切实保护自然美景的观点,不仅立意准确,发人深省,而且思路清晰,论证有力。围绕立意,作者选择了现实中中外诸多因人类的自私而导致的自或对比,触目惊心,引人深思,很好地起到了说理论证的目的。语言生动,富有诗意。如化用“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名字为题目,套用活佛仓央嘉措的诗句和古代诗歌名句来解释“美景都去哪儿了”的答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自然美景受到的破坏的状况,不仅准确精练,而且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8.师弟,你还有多少时间跳槽
湖南一考生
师弟:
你愿意和我谈跳槽的事,我觉得“受宠若惊”。是的,我等了八年了,等你告诉我:老兄,我又想跳槽了!上次你和我谈跳槽,是在你我通过公选分到S贫困县P贫困乡的第二年,你还记得那个晚上吗,师弟?
我一点也不觉得你的跳槽是“逃避”现实的“官跑跑”,从某种意义上说,乃上进之举。但事实上,接到你的信,我一整天都在一种担忧的情绪中。你说,使人生平成家常便饭了。师弟,你的这种旷达的本领令我惊异,但是,不要假装“酷”吧。快三十的人了,工作受到挫折是很“黯然神伤”的事,更何况是一个踌躇满志的你。如果你容许我坦诚的话,我觉得你此刻一定在一个极端苦恼,或说“痛苦”的情绪里。古人都说三十而立呀!我担忧,深为我那个晚上没有挽留你甚至默许你而内疚。
我不知你是否读过这样的一则报道:“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别人不想去,去了也干不了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通过他辛勤的汗水,带领广大乡亲把一个穷乡僻壤建成美丽乡村。”这个书记和你一样,在省城成长,在省城读完大学。毕业前的他本来已经被聘请到了一家高薪企业,然而他响应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的号召,来到了某贫困乡镇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站。
他在那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地方,冒严寒,顶酷暑„„不知忍受了多少痛苦;但他将痛苦转化为改变的乡村动力,打造了最美丽的风景!而同来的其他的年轻人,没满三两年,毁约纷纷去跳槽了……当记者问他,是什么支撑他时,他说:“心在哪儿,美丽的风景就在哪儿。”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我觉得,正是现实和理想欲望交织,哪个有事事如意?亲爱的小弟,你的无措,我岂能不知?
所以,我要告诉你什么呢?那晚,其实我也迷茫,想和你一走了之。但是,我看着那积贫积弱的乡镇,我知道这里离不开我!如果我一走了之,我于这里无补,这里也白费了我两年。醒来后的我俯下身子,不断地带领村民向贫困宣战,不断地被现实打败,又不断地爬起。八年间,公路通了,树木绿了,村民富了,环境美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这是我的人生历练。师弟呀,你别这山望着那山高了,频繁地更换工作,今日干管理,明日搞技术,南征北战,本想稳固了,可结果呢,又要跳槽了……师弟,你小我一岁,今年二十又九,八年来你跳槽十二次,可还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没有稳定的居所,没有……老哥我劝你:安心去做好你现有的工作,不焦躁激进,不怨天尤人!请坚信三年五载,或许是十年八年后,最美的人生属于你!
临了,你知道那个书记是谁吗?
爱你的老哥于考场上
2014年6月7日
名师点评:作者在切入师弟郁闷困惑话题后,拿自己来作比:指出“将痛苦转化为改变的乡村动力,打造了最美丽的风景”“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立意紧扣题旨。这样说理,容易为师弟所接受,能唤起师弟面对失败的勇气,劝勉他不要再跳槽,安心工作,方可成就美丽。文章采用了书信体的形式,用第一人称的形式,对师弟的忧郁烦恼进行耐心疏导和说服,告诉师弟“安心去做好你现有的工作”,字里行间流露着一片至真至诚之情。文章如和师弟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半点说教,师兄俯下身子,站在师弟角度换位思考,想师弟之所想,忧师弟之所忧,没有丝毫的夸饰和矫情,既符合书信体的特点,又让师弟乐于接受。读来亲切自然,朴实无华。
9.做人要有主见
湖北一考生
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他们的答案都是以自己的眼光来评判的。但如果要领略山顶的无限风光,是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为了自己心中想要的答案,我们得做个有主见的人,自己登顶欣赏。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小马过河的故事。小马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牛伯伯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于是小马回去问妈妈。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小马下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人其实有时并不都比小马聪明,往往也会被云海般的信息淹没,不自觉地走上盲从之路。在当今的社会,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更要会动脑筋,才能应对这个新生的时代。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如果都不走,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还有妇孺皆知的爱迪生,当他试想把人的声音留下来,大部分人甚至他的亲人也会认为他一定是疯了。要把声音留下来?怎么可能!直到最后,留声机问世,人们才相信这个事实。当留声机问世后,指不定有多少人懊悔不已,捶胸顿足地骂自己怎么没有早点将它研究出来呢!不过,我想,即使给他们一百年的时间,他们也不会研究出来,因为他们总是不相信自己。
千年以前,古人就曾想飞上天空,因此他们想到了借助火炮的冲力。并且,他们确实离开了地面几米或者是几十米。但,冲力没了,他们只能从空中坠落下来,被狠狠地摔在地上。紧接而来的,是一声声刺耳的笑声,直冲耳膜。围观人们的嘲笑声一浪高过一浪,他们笑他是傻瓜,说他们是白痴„„千年之后,那些曾经嘲笑先驱的人却遭到了历史无情的嘲笑——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人类不仅飞上了天,还飞出了地球,飞到了太空!倘若先辈们受不了嘲笑,没有自己的头脑和勇气,何尝有今日的航天成功。
总而言之,祖国的未来要靠我们,如果唯唯诺诺,缺乏主见,总是照搬别人的东西而不知创新,国家是没有未来的。
名师点评:考生以“小马过河”“发明大王爱迪生”为材料,把事实论据与道理论据相结合,对人缺乏主见作了正反深入分析,增强了文章的深度感和沉重感。本文作者多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写法,把“做人要有主见”的道理理性而客观地传达出来;内容上,考生准备了丰富的事例,再加上恰当的说理,也可见出考生思考有相当的深度,使文章弥漫着一股迷人的哲理芬芳。本文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入题,引出“领略山顶的无限风光,是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的,为了自己心中想要的答案,我们得做个有主见的人,自己登顶欣赏”的中心观点;然后以“小马过河”“发明大王爱迪生”为材料来佐证中心;最后收尾,总结全文,再次点题,收来紧凑有力。
10.课内外探究应踏实、有益且适度
江西一考生
探究是探求与研究,是对一种事物或事理的深度探索。课内外探究作为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西式教育中尤其被重视;然而,在中国教育之中,课内外探究却成了鸡肋,作用甚微。因此,我认为,课内外探究应踏实、有益且适度。
课内外探究必须脚踏实地,不能流于形式。在素质教育全面推广的今天,无论是书籍还是教师授课,都被明确要求涵盖探究,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探究就成为了形式。许多教师认为学生探究就是在玩,还不如自己讲授,因此就仅给学生几分钟时间,甚至不给学生时间进行探究。几分钟时间怎么可能完成一项探究呢?探究的目的不是得出某个所谓的正确答案,而应是让学生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开拓思维。假如探究仅流于形式,学生在简单思考后就不再深入,被老师灌输他人深人思考过的标准答案,吗?社会还能够革故鼎新、不断进步吗?所以,我坚信探究应踏实。
课内外探究应内容有益,不能盲目探究。如同开良卷方能有益一般,只有“探良究”才能有益。牛顿晚年沉迷于研究宗教神学,最终竟然放弃科学,一心探究神学,最后,探究神学成了这个大科学家的人生污点。可见,探究确应探有益之究,但,什么样的学习探究才是有益的呢?我想,应是积极向上、有意义的。例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王》的过程后,探究匕首究竟有多毒、荆轲长相一类便为无益,探究荆轲的人物心理、性格等方面就应为有益。后者之所以有益,是因为它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分析人物,符合教学宗旨。可知,探究应有益。
课内外探究需要适度适量,不能本末倒置。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探究也应该如此。探究是一种延伸,一种拓展,因此不能因为追求探究就忘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更不能因为追求探究就钻“牛角尖”。作为中学生,面对中考、高考,我们不能完全忽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能本末倒过度深究。永动机的提出,令科学家无法自拔地陷入其中,倘若不坚持适度原则,焦耳对此怎会急流勇退,作出“要科学不要永动机”的结论?由此可得,探究应适度。
在极度缺乏创新的今日中国,探究是稀缺的,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必须坚持踏实、有益且适度的原则。
名师点评:作者在选材上视野比较开阔,文章紧扣材料,密切联系自身实际,适当联系名人的探究学习活动,举例典型。语言简洁流畅,分论点的句子整齐中透着变化与灵动之感,如“所以,我坚信探究应踏实”“可知,探究应有益”“由此可得,探究应适度”。此文论点有一定创见——“课内外探究应踏实、有益且适度”,这个立意还体现出作者思考的全面,思维的缜密。
美文网(Www.Meiwen.Com.Cn)高考作文频道为考生提供历年高考满分作文、历年高考作文题目等高考作文题及高考作文范文,供读者参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