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厚重的史中走来,我在哪里?
于滚滚长河中屹立,我该何去何从?
我便是梦想。既虚无飘渺,却又真实存在。人们是否已经将我忘记?我带着些许的落寞、迷惘与惆怅,游荡于这天地。
恍惚间,我听见了心的呼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谁的心声?正是带着这份政治抱负,范仲淹登上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极目远眺,将巴陵胜状尽收眼底。于是,在他的心中,丢掉了身遭贬谪的苦闷,有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达胸襟,舍弃了备受排挤的懑闷,有的是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政治抱负。在他心中,于国,我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于民,我是幸福安逸、和乐安康!
我感到一丝欣慰,终于还是有人将我铭记在心的!隐约间,我仿佛又听见了声声召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又是谁的呐喊?怀着这份报国情怀,林则徐在社会巨变的前夜,临危不惧,虎门销烟,这是给肆无忌惮的列强的警示,是给日
渐衰微的中国的鼓舞与振奋。在国家危如累卵、大厦将倾之际,他忘却生死与祸福,将国家利益与民族大义挂于心间。在他的心中,我是疆土的金瓯无缺,不要任人宰割;是国家的独立自强,不再受人欺凌;是人民的安居乐业,不再为人鱼肉。
霎时间,我心中充满了不可名状的情感。虽然,我多变似雨雾,缥缈如云烟,可千百年来,在这片古老的神州大地上,我从未消散!——我是孟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惊叹,我是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沉吟,我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感慨。
原来,我一直都在,在仁人志士的心怀里,在国家的骨髓里,在中华民族的魂魄中。我不禁低头沉思,暗自惊叹:如此一个时时将我铭记在心的国家何愁不兴旺?如此一个总是把我纳于灵魂的民族又如何不会复兴?我亦深感所负使命之光荣,所为事业之崇高,我更愿默守其旁,去见证这一奇迹,去享受这一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