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于生死的态度,大多是会因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年纪小的时候对死亡知之甚少,也少不了做一些“面条上吊,薯片割腕”的蠢事;年岁渐长,开始恐惧,上有老下有小不知如何是好;到了老年,尤其是染上病痛后,想想也觉得活得够本。
小时候对于婴儿初生是不满的,没乐意别人与自己争夺父母的爱;七大姑八大姨则往往张嘴就夸:“这娃长得真有趣!”。儿孙绕膝的老人甚至连自己到底有几个后辈都说不清,早就无感了。
对于生死,“看法”本来就是多余的,活着就总有一天会死,只是早晚问题。所以最好用孩子的眼光看待死,以老人的角度看待生。
追求“安乐死”或是“尊严死”实际上都没有必要,简而言之,该怎么死就怎么死,管他老死病死溺死还是英勇就义。同理,该怎么活就怎么活,不到时候不用无端去死,该死了也别苟延残喘。
舅公在七年前查出胃癌晚期,当即被家人特地送到上海插管子。这管子从七年前插进肚里一直到去年去世,想起这位从前喝酒时放下酒杯就是“咣”一声响的人却在病床上瘫了这么久的老人就顿觉心塞
/
。我猜,他或许早就暗自期望医生不要再对他百般折磨了。
对于平庸之人,死后没几年就从人们的生活里淡出,子孙后辈或许连他的名字也不记得,。对于著名人物,死亡跟常人相比也是完全相等的,只不过多了几场追悼会。像前些年歌星姚贝娜的离去,而今日头条尽忙着庆祝朴槿惠遭弹劾下台,彻底与她无缘了。
到底,人死后都是一样的,没什么可怕的。
至于人有没有选择自己死亡方式的权利?我认为,人其实不需要要为自己选择死亡方式,更不用为别人选择。许多人不相信命运,但在这种情况下都只要听天由命。
前些天,年近八十的著名作家琼瑶写给自己的儿子儿媳一封公开信,意在叮嘱子女遵照她的意愿,让她最后有尊严地离去。可我却认为,这封信大可不必,只需要简单一句:不要对我的死亡指手画脚。
与其想着如何延长生命,不如心情愉悦平和地活到最后一刻。我想,这就是医生让癌症病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原因。
诸子百家中的道家崇尚“无为”,最重要的,或许是对生死“无为”。我想,老子先生,一定会十分认同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