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中庄周指及“大”与“小”的辩证关系,认为自己无穷无尽的河伯见过北海若后便“旋其面目,乃知其丑”。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自大自满,以为自己不可一世,而一旦见到比自己厉害的人又完全的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一塌糊涂,一文不值。这两种思想和心态都需要否定。
正确认识他人的“大”与“小”,要善于发现他人身上小小的微光,那里常常蕴藏着伟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时常保持一颗谦卑之心,你平时觉得默默无闻的一个同伴也和你一样也是一颗金子,用你善良明亮的眼睛,透过一个人的外表去看他的内部,你会发现很多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有谁会知道,一样都在田里播种的俞敏洪会坚持不懈苦读三年考上清华;又有谁知道,连小学手工课作业都完成不了的小爱迪生会成为发明大王;更是有谁知道,年少丧父,高中成绩不佳的丘吉尔,长大后却能引领英国获得二战胜利,成为一代杰出的首相。
正确看待自身的“大”与“小”,遇到小困难,不要有自我的否定的心态,不要自怨自艾,相信小困难后会有大成绩。一次的失败不能完全否定你
的能力,一百次也不行!谁不知道爱迪生的一次发明要失败上百次,谁不知道爱因斯坦为了提出广义相对论五年毫无进展,后又花八年时间拓展自己的数学运算能力,才将广义相对论拉上正轨。相信自己成就自我。正如布莱克在《天真的语言》中说的那样“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局限于自己的“小”是件极不明智的事情,要努力发挥自己的“大”。大小是可以互变的,《老子》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提到做好任何一件事都是力、志、物三件必不可少的结合,同时任何一件事没有“大”与“小”的分别。无论是一场重大的考试,还是平时每天都要完成的起床,吃饭等等日常小事,都需要志、力、物的相互协调。用心,认真的完成每一件事情,既不要洋洋得意也不要消极应事。大成于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好小事才能做好大的事情,从内部和本质上来看,无论大小,一切事物都是如苏轼所言“高且大”的。